国际贸易教案:第一二三章_第1页
国际贸易教案:第一二三章_第2页
国际贸易教案:第一二三章_第3页
国际贸易教案:第一二三章_第4页
国际贸易教案:第一二三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NTERNATIONAL TRADE 国国 际际 贸贸 易易第第1章章 导导 论论本章主要内容: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国际贸易理论综述本书的编排 第一节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1.1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1.1.1世界贸易发展进程世界贸易发展进程 一、古代的世界贸易:一、古代的世界贸易: “地区间贸易” 二、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 三、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三、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改变了世界贸易中的产品结构 四、战后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战后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

2、1.战后世界贸易飞速发展的原因战后世界贸易飞速发展的原因:(1)战后较长的和平时期 (2)战后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和90年代信息产业革命 (3)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4)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改善 2.2.二次大战后的国际贸易有以下主要变化二次大战后的国际贸易有以下主要变化 (1)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大大增加 (2)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重要组成部分 (3)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流向,“北北贸易”取代“南北贸易” 成为主要的贸易模式 (4)区域性自由贸易迅速发展 战后世界贸易(出口)发展情况战后世界贸易(出口)发展情况 (1950年-2000年,1

3、0亿美元) 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1950 1954 1958 1962 1966 1970 1974 1978 1982 1986 1990 1994 1998商品服务1.1.2 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辉煌篇章: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辉煌篇章: 汉、唐、元汉、唐、元二、中国近代史上的闭关自守:明清中国近代史上的闭关自守:明清三、三、西方列强迫使下的对外开放西方列强迫使下的对外开放四、四、19491949年后的中国对外贸易年后的中国对外贸易 战后中国贸易发展情况战后中国贸易发展情况(1950年-2001年,亿美元)-1,

4、0002,0003,0004,0005,0006,0001950 1954 1958 1962 1966 1970 1974 1978 1982 1986 1990 1994 1998进出口额出口额进口额1.1.3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不同开放程度下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不同开放程度下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1973-19891973-1989)单位:%组 别开放程度平均出口增长率年平均GDP增长率I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8.55.1II中等或高关税,低非关税壁垒7.84.6III中等或高关税,高非关税壁垒3.5-3.73.6-4.41.2国际贸易理论综述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1.2.1

5、 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2.2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 实证的(Positive)理论 规范的(Normative)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通常分为“基本理论”和“贸易政策”两个大的部分 一、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一、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1.关于国际贸易的基础关于国际贸易的基础 从供给方面即生产成本上解释:从供给方面即生产成本上解释:(1) 用技术的差异来解释贸易基础的斯密模型和李嘉图模型 (2)用资源的不同配置来解释贸易基础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3)用市场和生产规模不同来解释贸易基础的规模经济贸易模型 (4) 解释成本优势动态变动的产品周期理论从需求方面

6、解释贸易基础的主要有从需求方面解释贸易基础的主要有: : (1)用偏好不同解释贸易模式的需求模型(2)用收入不同解释贸易模式的林德模型2.2.关于贸易产生的影响关于贸易产生的影响 (1)对本国经济的影响(2)对本国社会福利的影响 (3)对国际市场和外国贸易伙伴利益的影响 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分析既有对局部市场的,也有对整体经济的;既有一国总体的,也有全球整体的;既有对短期影响的分析,也包括对长期影响的分析 3.国际贸易的动态变动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模型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模型 二、国际贸易政策分析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1.贸易政策的影响 2.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三、国际贸易的基本经济分析工具三、国际贸易

7、的基本经济分析工具 总体均衡分析总体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一、总体均衡分析一、总体均衡分析(一)供给方面(一)供给方面: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 (PPC)0R 大米数量小麦数量 WA B C D机会成本不变的机会成本不变的PPC 机会成本递增的机会成本递增的PPC 机会成本递减的机会成本递减的PPC大米大米小麦小麦小麦大米(二)需求方面:社会无差异曲线(二)需求方面:社会无差异曲线 (CIC)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 (复习)复习)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 大米大米小麦小麦CIC1CIC3CIC2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三)封闭条件下的总体均衡(三)封闭条件下的

8、总体均衡(机会成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曲线)(P*r/P*w)(Pr/Pw)小麦数量 WA F C E CIC3 D CIC2 B CIC1 0 R 大米数量 二、局部均衡分析二、局部均衡分析(一)(一)商品供求和封闭经济中的市场均衡商品供求和封闭经济中的市场均衡 3P* =2 1过 剩短 缺 e e中国大米市场中国大米市场 0 100 Q*= 150 200 大米数量 (Q)S 供给D 需求大米价格(P)(二)开放经济中的产品市场(二)开放经济中的产品市场大米价格 (P)出 口大米价格 (P) D 需求 D 需求 0 100 200 大米数量(Q) 0 100 200

9、 大米数量 (Q) (a) (b)P* 3S 供给 S 供给 eP* = 1e进 口开放经济中的中国市场开放经济中的中国市场 1.3 本书的编排本书的编排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26章)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国际贸易政策(710章)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当今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1113章)第第2 2章章 古典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本章主要内容: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贸易模型 2.1 亚当亚当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货币平

10、衡论货币平衡论 贸易平衡论贸易平衡论 重农学派的贸易观点重农学派的贸易观点2.2 亚当亚当斯密斯密: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一一. 基本假设:基本假设: (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2) 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5)规模报酬不变。 (6)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 (7)无运输成本。 (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二、生产和贸易模式生产和贸易模式 绝对优势的衡量有

11、两种办法: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 :(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 :LQjjLjQLa 例子例子表表21中国和美国的生产可能性中国和美国的生产可能性(1) 大米 (吨) 小麦 (吨)中 国10050 美 国80100表表2. .2 中国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中国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Qj/L) 大米(人均产量) 小麦(人均产量)中国1.00.5 美国0.81.0表表2. .3 中国和美国的生产成本中国和美国的生产成本 (aLj) 大米( aLR 小麦( aLW )中国1.02.0 美国1.251.0三、贸易所得:

12、贸易所得: 四、理论的局限性四、理论的局限性 Rice (Qr) Wheet(Qw)China10050 US150100表表2.42.4中美两国的生产可能性(中美两国的生产可能性(2 2) 2.3.1 李嘉图的贸易思想李嘉图的贸易思想 李嘉图用“比较成本”的概念来分析国际贸易的基础 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 2.32.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2.3.2 比较优势贸易模型比较优势贸易模型一、一、基本假设和生产贸易模式基本假设和生产贸易模式 1.假设与绝对优势模型基本一样假设与绝对优势模型基本一样2. 比较优势的决

13、定因素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决定的本差别决定的 3.3.产品的比较优势的衡量产品的比较优势的衡量 : (1)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劳动生产率: 产品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QA/L) 产品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相对于产品(相对于产品B) 产品产品B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QB/L)(2)相对成本相对成本: 单位产品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入量(的要素投入量(aLA) 产品产品A的相对成本的相对成本= - (相对于产品(相对于产品B) 单位产品单位产品

14、B的要素投入量(的要素投入量(aLB)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 减少的大米产量()减少的大米产量() 小麦的机会成本小麦的机会成本 = - 增加的小麦产量()增加的小麦产量() 表表2.5中美两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中美两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1) 大米/小麦 小麦/大米 中国 2.00.5 美国 0.81.25表表2.6中美两国大米和小麦生产的相对成本中美两国大米和小麦生产的相对成本 大米 aLR/aLW 小麦aLW/aLR中国0.52.0 美国1.250.84. “绝对优势绝对优势”学说学说v.s.v.s.“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学说学说 大米 小麦 中国2.00.5 美国1. 50.67表表

15、2. .7中美两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中美两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2) 二、贸易影响与贸易所得:二、贸易影响与贸易所得: (一)总体均衡分析(一)总体均衡分析:0 50 70 100 0 28 30 80 100 大米 503025100 70 65P01/2S1CIC0CIC1中国美国C0(S0) 小麦C0(S0)P11S1CIC1CIC0P11P01.25C1C1图图2.12.1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0 50 70 100 大米503025P00.5CIC0CIC1小麦AP11图图2.22.2“交换所得交换所得”和和“分工所得分工所得”

16、 P11BCCIC00.5大米相对价格PR/PW 0 40 50 70 100 大米产量 0 28 30 80 大米产量需求曲线0需求曲线1两国总需求11.25大米相对价格PR/PW图图2.3 贸易前后的各国大米市场贸易前后的各国大米市场供给曲线需求曲线0需求曲线1(一)局部均衡分析(一)局部均衡分析: 中国中国 美国美国供给曲线2.4 2.4 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贸易模型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贸易模型 一、两种产品多个国家一、两种产品多个国家 将各国生产大米的相对成本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处于第1国与第N国之间的国家出口什么进口什么,现在取决于国际市场上大米的相对价格 例子:4个国家表表2.8各国大

17、米各国大米/小麦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与相对成本小麦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与相对成本国家单位产品劳动投入大米相对成本aLR/ aLW大米(aLR)小麦(aLW)美国20.54.0法国522.5中国961.5泰国881.0图图2.4 多个国家两种产品相对价格的确定多个国家两种产品相对价格的确定 42.52.01.51.0相对需求大米相对产量相对供给大米相对价格PR/PW2.4.2 两个国家多种产品两个国家多种产品 将中国生产这些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从高到低排列起来:将各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与两国的相对工资水平进行比较:例子:中美两国四种产品中美两国四种产品表表2.9 中美两国四种产品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18、中美两国四种产品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与相对单位成本与相对单位成本LjLa/*Lj产品单位劳动投入相对劳动生产率中国( )美国( )大米10101.0小麦1050.5棉布2040.2钢铁2020.1*Lj概括一下两个国家多种产品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确定原则: 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相对工资,该国具有生产这种产品的比较优势,应该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反之,该国不具有这种产品的比较优势,应该不生产这种产品而从另一国进口。第第3 3章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基本模型基本模型 本章主要内容:新古典贸易思想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贸易模型对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模型的实证检验 3

19、.1 3.1 新古典贸易思想新古典贸易思想 3.1.1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框架下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 (2)运用总体均衡的方法分析国际贸易与要素变动的相互影响 3.1.2赫克歇尔俄林的主要贡献赫克歇尔俄林的主要贡献 赫克歇尔:不仅从生产要素的禀赋和使用比例来阐述了贸易的基础,也揭示了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俄林的贡献可以概括为: 1、揭示了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形成的原因。 2、指出了国际贸易中的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 3.2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贸易模型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贸易模型 3.2

20、.1 赫克歇尔俄林贸易赫克歇尔俄林贸易模型模型 一、基本假设基本假设: (1)两种生产要素(2)两种可贸易产品(3)两个国家(4)每个国家的生产要素都是给定的 (5)生产技术假定相同(6)生产规模报酬不变(7)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8)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9)无运输成本,无关税,或其他阻碍国际贸易自由的障碍二、生产与贸易模式:生产与贸易模式: 劳动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资本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劳动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21、 总体均衡分析总体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3.2.23.2.2贸易影响与贸易所得贸易影响与贸易所得 一、总体均衡分析总体均衡分析 与古典贸易模型相比,HO模型对一国生产可能性的假设有两个方面的不同: 第一,关于两国生产各种商品能力不同的原因 第二,关于产品生产机会成本的假定 (一(一)国际贸易对相对价格、生产国际贸易对相对价格、生产 和消费的影响和消费的影响 美国美国 中国中国图图3-3-1生产要素比例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生产要素比例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P*0=1.5S1CIC1C1P1*=1 0 30 50 大米大米钢铁钢铁 60 40CIC0 进口进口 PPF出口出口 E钢铁钢铁 50

22、 30 0 40 60 大米大米 出口出口 PPF进口进口 ES1C1CIC1P0=0.5P1=1CIC0AA(二)(二)国际贸易的总收益国际贸易的总收益 ABCSCIC0CICCIC1P0P1P1钢铁大米O二、局部均衡分析二、局部均衡分析 (一)单个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单个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 1.00.5P(千元) QP(千元)P(千元)1.51.00.51.51.0出口出口进口进口 Q QDDMDSSxS图图3.3大米贸易及其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大米贸易及其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 (A)中国大米市场 (B)国际大米市场 (C)美国大米市场 (二)贸易条件(二)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贸易条件”

23、(Terms of Trade,简称TOT):一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Px)与该国进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Pm)的比率 贸易条件 (TOT) = Px / Pm Px = xi Pi Pm = miPi (三)贸易对本国进口行业商品价格、贸易对本国进口行业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生产及消费的影响 图图3.4进口对本国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进口对本国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P(千元) P0=2 P*=1供给曲线供给曲线需求曲线需求曲线进口进口M 0 S1 S0 = D0 D1 数量结果: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下降,生产减少,消费增加结果: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下降,生产减少,消费增加 (四)

24、贸易对本国出口行业商品价格、贸易对本国出口行业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生产及消费的影响 图图3.5出口对本国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出口对本国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价格(千元)P*=1P0=0.5出口出口(X)供给曲线供给曲线需求曲线需求曲线 0 D1 S0 D0 S1 数量 影响:出口产品的价格上升,生产增加,国内消费减少影响:出口产品的价格上升,生产增加,国内消费减少 (五)单个商品市场上的贸易利益(五)单个商品市场上的贸易利益SDQP(千元)自由贸易利益自由贸易利益价格:生产:消费:利益变动:生产者剩余: +(a +b)消费者剩余: - a总计: + babP0P1出口市场出口市场(五)单个商品市场上的贸易利益(五)单个商品市场上的贸易利益 进口市场进口市场SDQwPcdP1P0自由贸易利益自由贸易利益价格:生产:消费:利益变动:生产者剩余: -c消费者剩余: +(c+d)总计: + d(六)贸易双方的收益分析贸易双方的收益分析 SDQwPefP1P0美国贸易利益美国贸易利益价格:生产:消费:利益变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