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作业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_第3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_第4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动控制原理作业1、下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 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2、下图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 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3、用离心调速器的蒸汽机转速控制系统如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当蒸汽机带 动负载转动的同时,通过圆锥齿轮带动一对飞锤作水平旋转。飞锤通过铰链可带 动套筒上下滑动,套筒内装有平衡弹簧,套筒上下滑动时可拨动杠杆,杠杆另一 端通过连杆调节供汽阀门的开度。 在蒸汽机正常运行时,飞锤旋转所产生的离心 力与弹簧的反弹力相平衡,套筒保持某个高度,使阀门处于一个平衡位置。如果 由于负载

2、增大使蒸汽机转速下降,则飞锤因离心力减小而使套筒向下滑动, 并 通过杠杆增大供汽阀门的开度,从而使蒸汽机的转速回升。同理,如果由于负载 减小使蒸汽机的转速增加,则飞锤因离心力增加而使套筒上滑,并通过杠杆减 小供汽阀门的开度,迫使蒸汽机转速回落。这样,离心调速器就能自动地抵制负 载变化对转速的影响,使蒸汽机的转速 保持在某个期望值附近。指出系统中的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的方框图。带汽4、电压调节系统如图所示: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 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5、下图为函数记录仪函数记录仪是一种通用记录仪,它可以在直角坐标上自动描绘两个电量的函 数关系。同时,记录仪还

3、带有走纸机构,用以描绘一个电量对时间的函数关系。请 说明其组成、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电动轨发电机 _>&下图为火炮方位角控制系统原理图, 请说明其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C(s)R(s)。H2FHC(s)7、试用梅逊公式法化简下面动态结构图,求如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C(s)8、试用梅逊公式法求如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R(s)。R(s)Z J丄iR1sCii-1*1RSC22C(s)C(s)9、方框图如图所示,用梅逊公式化简方框图求R(s)。10、已知系统方程组如下:Xi (s)= Gi (s)R(s) -Gi (s)G (s) -Gs (s)C(s) *X2(s)=G2

4、(s)Xi(s)-G6(s)X3(s)X3(s)二X2(s) -C(s)G5(s)G3(s)C(s)二G4(s)X3(s)C(s)试绘制系统结构图,并求闭环传递函数R(s)。ii、系统的微分方程如下:Xi(t)r(t) -c(t)ni(t)X2 (t)二 Ki Xi (t)X3(t) =X2(t) -X5(t)T 警 X3(t)dtX5(t) =X4(t) -K2n2(t)2K X (t) _.蚁K3X5(t) dt2 dt式中Ki、K2、©、t为常数,r(t)为指令,ni、n2为干扰,c(t)为被控量。试 建立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并分别求传递函数C(s) R(s)、C(s) Ni(s

5、)、C(s)2(s)。C(s) C(s)i2、求如图所示方框图的传递函数R(s)和E(s)13、某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所示,试求 该系统的开环传函Gk(s)、闭环传函和误差传函竺。R(s)R(s)若保证阻尼比=0.7和响应单位斜坡函数的稳态误差为ess=0.25,求系统参数K14. 控制系统方块图如图所示:(1) 当a =0时,求系统的阻尼比,无阻尼自振频率,和单位斜坡函数输入时的稳态误差;(2) 当=0.7时,试确定系统中的a值和单位斜坡函数输入时系统的稳态误差15.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二Ks(1s3)(1 s6)若要求闭环特征方程的根的实部均小于-1,问K值应取在什么范

6、围?试确定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17、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二s(s2 40 s 100)24、已知系统结构如图所示,采样周期T =0.2s。求系统稳定时 K的取值范围。(1)试确定使系统稳定的开环增益 K、阻尼比的范围若.=2,并保证系统的极点全部位于 s = -1的左侧,试确定此时的开环增益K的范围18、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1) 当Kf =0、Ka =10时,试确定系统的阻尼比 、固有频率6和单位斜坡 输入时系统的稳态误差。(2) 若使.=0.6,单位斜坡输入下系统的稳态误差ess =0.2,试确定系统中Kf的值,此时放大系数Ka应为何值。19、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

7、递函数为G(s) =Ks(0.04s 1),要求系统响应单位匀速信号的稳态误差ess -1%及相角裕度 _ 45,试确定串联迟后校正环节的传递 函数。s(0.1s 1)20、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 =200R(s)试设计串联校正环节,使系统的相角裕度不小于45,剪切频率不低于50rad /s。21、设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1 )分析说明内反馈 K f s的存在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2)计算静态位置误差系数、 静态速度误差系数和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并说明内反馈 KfS的存在对系统稳态误差的影响。22、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Lo( )如图所示,采用串联校正,校正

8、装置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1) 写出校正前系统的传递函数Go(s);(2) 在上图中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L();(3)求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c和相角裕度。23、某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如图所示,其中虚线表示校正前的,实线表示校正后的。 要求:(1) 确定所用的是何种串联校正方式,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Gc(s);(2) 确定使校正后系统稳定的开环增益范围;(3) 当开环增益 K =1时,求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h。25、离散系统结构图如下图所示,采样周期T =1。(1) 写出系统开环脉冲传递函数G(z);(2) 确定使系统稳定的 K值范围;26、试求E(s)(s 3)s(s

9、 1)( s 2)的z变换27、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s(0.1s + 1)试设计串联校正环节,使系统的相角裕度不小于45,剪切频率不低于50rad /s28、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二Ks(0.04s 1)要求系统响应单位匀速信号的稳态误差ess乞1%及相角裕度 -45,试确定串联迟后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29、系统不可变部分的传递函数为:G0(S)-s(0.1s 1)(0.2s 1)要求满足性能指标:(1)系统型别v =1 (2) 开环增益心=25s,(3) 剪切频率匕=2.5rad /sL( J/dB试确定合适的校正环节30、某最小相角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

10、性如下图所示。要求 :1写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2、利用相角裕度判断系统的稳定性;3、将其对数幅频特性向右平移十倍频程,试讨论对系统性能的影响。(2) 判定闭环系统的稳定性;(3) 如果输入信号r(t) =t时,求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ess。32、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Bode图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所示,试求 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33、已知最小相位系统Bode图的渐近幅频特性如图所示,求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Nyquist图如图(a)和(b)所示,图中G(s)二1s(s 1)2H(s)二3s2 (s 1)234、某系统的结构图和试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并决定闭环特征方程正实部根的个

11、数。何S)35、设某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75(0.2s 1)s(s2 16s 100)试绘制该系统的Bode图,并确定剪切频率-c的值求该系统的开环传36、已知最小相位系统Bode图的渐近幅频特性如下图所示, 递函数。3所示,试:37、已知最小相位开环系统的渐进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1)求取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2)利用稳定裕度判断系统稳定性J403100,1图3-6038、已知最小相位系统Bode图如图3所示,试求系统传递函数s(s 1)(0.5s 1),试用根轨39、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迹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确定若系统稳定 K的取值范围。40、单

12、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二 K(2s 2 4(s 1) qs-1)试绘制系统根轨迹,并确定使系统稳定的 K值范围。41、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KG(s) _ s(s 3)2(1)(2)绘制K* =0 > ::时的系统根轨迹(确定渐近线,分离点,与虚轴交点); 确定使系统满足0 :1的开环增益K的取值范围;(3)定性分析在0:1范围内,K增大时,二00, ts以及r(t)=t作用下ess的 变化趋势(增加/减小/不变)。42、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s)H (s) - s(s 3)(s2 2s 2)试绘制闭环系统的概略根轨迹;并确定系统稳定时 K*的取值范围43、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