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相关资料_第1页
游褒禅山记相关资料_第2页
游褒禅山记相关资料_第3页
游褒禅山记相关资料_第4页
游褒禅山记相关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资源欢迎下载游褒禅山记相关资料:语句特点资料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甚孰能讥之乎?这句话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它只问不答,而是把要表达的确定意义包含在问句里。虽是问 句,可意思是明确的。这同平铺直叙的表达比较起来语气强烈,加重了语言的力量, 能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一一反问(反问”又叫 檄问”)其”字在文言文中主要是用作代词,有时也可用来表示不同语气。例如:1 .距其院东五里(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2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他们。代词,指代 古之人”。)3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4 .吾其还也

2、,亦去之(还是。语气助词,表委婉语气。)道”字在文言文中用作名词,有时也可用作动词。例如:1 .有碑仆道(道路。名词。)2 .何可胜道也哉(说。动词。)文”字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名词,有时也可用作形容词。例如:1 .其文漫灭(文辞。名词。)2 .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华美。形容词。)夷”字在文言文中用作名词,有时也可用作动词或形容词。例如:1 .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岗各乡,复行扰害(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这里指英军。名词。)2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平定。动词。 )3 .夫夷已近,则游者众(平坦。形容词。)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其”的汇解和 其”的一般用法王安石在寥寥五百多字的游褒禅山记中,用了二十个

3、其”字,这在古人著作中很少见的,很有研究一下的必要。现依照课文顺序,把有其”字的地方罗列出来,编上号码,加以解释,并顺便说说 其”的一些用法。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1)址,而卒葬之。以故其 (2)后名之曰褒禅”。距其(3)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也,以其(4)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 (5)文漫灭,独其(6)为文犹可识曰 花山"。其下平旷,有泉侧出,问其(8)深,则其 好游者不能穷也。入之愈深,其(10)进愈难,而其(11)见愈奇。然视其(12)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13)又深,则其(14)至又加少矣。既其(15)出,则或咎其(16)欲出者,而余亦

4、悔其(17)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以其(18)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其(19)孰能讥之乎?后世之谬其(20)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古汉语的 其”,是个非常活跃的词,它既可以用作实词,也可以用作虚词。其”用作实词,主要的作用是用作代词,既可以用作人称代词,也可以用作指示代词。其”用作人称代词,最通常的是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它可以用在名词之前。表示领属关系,可译 为他的、他们的、她的、她们的、它的、它们的。上面 其"的(1)(5)(7)(12)都是称代第三人称。(1)始舍于其址:译作,最初在它的山脚下建筑庐舍定居下来。 其”代华山的。(5)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译作,它上

5、面的碑文已剥蚀得模糊不清了,只是从它上面残留的字还勉强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其”代仆碑的。(7)其下平旷:译作它的山脚下土地平旷宽广。其”代华山的。(12)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译作,可是看看它的左右洞壁,来到这里,并且在洞壁上题字记游的人已经很少了。其”代后洞的。其”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还可以做作为造句成分的主谓结构的主语或用作动词的间接宾语或介词 的宾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译作,是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才叫它为华山洞。其”在这里是作为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这个主谓结构的主语,只能译作它”,不能译作它的"。(6)独其为文犹可识曰 花山"的其”也是作为 其为文”这一

6、主谓结构的主语,应译作 它上面”不译作 它上面 的”。(18)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译作,是因为他们探求得深入而且广泛。其”是 其求思之深”这一主谓结构的主语,应译作池们”。类似的用法还有中山狼传中的 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翻译出来就是:儒家说受人恩而不忍心背叛的,他做儿子必定孝顺父母。其”是 其为子必孝”这个主谓结构的主语,也只能译作他”,而不能译作 池的”。用作动词的间接宾语或介词的宾语如三国志魏书陈登传 恐不能抗,可引军避之,与其空城。”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恐怕力量不能对抗,可带军队避开他,留给他一座空城。其”的称代作用还可以用于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用于第一人称可译为我"

7、;、我的"或自己”。用于第二人称可译为 你"、您”。(17)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那游览洞中奇景的乐趣。这是承前称代, 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东西,来过我的日子。这是接后称代,译作,而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出来因而不能尽情享受 余”其”是互文, 其”指代自己。类似的例子如捕蛇”:译成现代汉语是:回来就很有滋味地吃我土地上种植的 其”、吾”是互文, 其”称代我。其”用作第二人称如孔雀东南飞 其往欲何云”。这是刘兰芝的哥哥在兰芝拒婚后,感到不满,对兰芝说的话。意思是:你往后打算怎么样?其”称代兰芝。又如战国策赵策知伯曰:亲 之奈何? ”知过曰“如是则二主之心

8、可不变, 而君得其所欲矣。"这里 君"其"前后互用, 其 承前称代你。君得其所欲也”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你可以得到你所需要的那些东西啦。其”字用作代词,可以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之前,起指示作用,表示人、事、物的范围,或者 表示对具体对象的强调,可译为那"、那个“、那些”。以故其后名之曰 褒禅”:译作,因此那以后就把它叫褒禅山”。其”指代埋葬慧褒的时间,译作 那"。(3)距其院东五里:译作距离那个慧褒禅院东面五里。其”代慧褒禅院,译作 那个”。(8)(9)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译作,要问那个洞的深度,就是那些好游的人也没有谁走到过洞的尽头。问

9、其深”的 其”,代上文 宥穴窈然”的穴”,译作 那个洞”;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的其"指代 好游者”,译作 那些”。(10)(1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译作,进洞越深,那往前进就越难,可是那看见的东西就越新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 那”,其见”的 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 那"。(13)(1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译作,大概那更深的地方,那些来到的人就更少了。其又深”的其”指代后洞,译作 那”,则其至”指代那些。(16)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译作,出了洞,有人就责怪那主张退出的人。其欲出者”的其”,指代 欲出者”,译作 那"。

10、(20)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译作,后代人就使那流传的事弄错,没有人能正确地称呼它们,这种情况怎么能说得完呢?修其传"的其“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其”用作虚词,可以充当副词、连词、助词。充当副词的如(19)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谁能讥笑我吗?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 吗?其”用作副词,还可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未来。如愚公移山其如土石何”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又将怎样对付那些土石。其"充当连词,较通常的用法是1.用于并列的分句,表示选择,可译为 还是"、是还是 例如韩愈马说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译成现代汉语是:

11、唉!是真的没有马呢, 还是真的不知道什么是千里马呢?2.用于表示假设,可译为 如果”。例如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译成现代汉语是:天空迅速地布满乌云,下了充分的雨水,禾苗便挺拔地生长起来了。如果象这种情况,又有谁能阻挡得住呢?其如是”的其”用作虚词,表示假设。其”用作助词,最常见的是用作语气助词,表示推测、希望等语气。(15)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译作,已经出了洞,就有人责怪那主张退出的人。既其出”的 其”是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译作,我到了死的边缘,不知 多少次了。 不知其几矣”的 其”也是句中助

12、词,无义。方勺方腊起义诸君其筹之:译作,各 位应该筹划一下这件事吧。其”表示希望语气,可译作应该"、还是"。司马光赤壁之战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译作,如果能够顺利成功, 天下大局就可以定下来。其”表示语气的强调,不便译出。游褒禅山记里的二十个其”的用法和 其”的一般用法,主要的就是这些。王安石在本文中用了这么多其"字,我们读起来丝毫不感到别扭和杂沓,反而觉得简练紧凑。这是因为文章中的 其”大多是用作代词, 代词在文章中的功用是使文章简洁。如果不用代词而用本名的话,那么文章势必重复冗长。我们从这二十个其”字的运用,可以看到王安石驾驭语言的功夫,真不愧是古文大家。游褒

13、禅山记疑难句子解析1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这是一个连锁复句,用“愈,愈,愈”来表示这种关系。第一个分句入之愈深”是条件,第二个分句进进愈难”是紧承这个条件所产生的结果。在这里要注意几个分句的主语是不相同的,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余与四人”,因承上省略,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是其进”,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第三个分句的主语是其见",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这句可以译成这样:进洞越深,那往前进就越困难,可是看见的东西就越新奇。2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这是一个“者,也”表判断的句式。谓语部分的 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又是一个判断句式。乃”是判断词,课本上把乃”注作 是

14、"这是对的。但又说 乃”在这里有 在”的意思,这似乎缺乏根据。看来这是编者随文意译,而这样的意译是不妥当的。因为乃”在辞书里,并不作动词用。华山之阳”译作在华山的南面”的在”,只是在翻译时根据前后文的意思添加进去的。这句话可 以说成以其乃在华山之阳名之也”,可见有没有在"字,乃”是判断词。在这里还要注意:乃华山之阳”是原因, 名之”是结果。 名”在这里充当动词使用,释为:称或叫做。整句可以翻译 为:所谓华山洞的说法,是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才这样称呼它。3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这是个翻译时难度较大的句子。除了课文上的注释,还要弄清楚于:从。于仆碑”就是从倒下来的石碑上。谬:是由形容词充当使动。谬其传”就是使那流传的情况弄错。名:名词充当意动,后面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