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_第1页
试论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_第2页
试论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_第3页
试论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_第4页
试论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试论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    王鹏摘   要:“经济人”假设乃是经济学基础概念,该概念类似于牛顿力学里面力的定义与数学分析中极限的定义,对后世經济学规范化、数理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刻画了隐含的科学范式。该文主要探讨经济人假设起源背景,以及斯密悖论的内在统一性。同时该文也将分析“经济人”假设对经济学规范化发展的贡献及局限性,并对国内相应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关键词:斯密悖论  范式  有限理性  道德中立:f01    :a :1672-3791(2019)11(b)-0246

2、-021  “经济人”假设起源背景分析“经济人”假设伴随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而成为约定俗成的公理性假设。其肇始于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中一段精辟的论述“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1。”斯密通过分析屠夫、酿酒家、烙面师日常工作的内在动机,表明个体经济行为中的普遍内在动力乃是逐利。2  “斯密悖论”的内在统一性斯密提出上述论断有苏格兰学派”背景。而苏格兰学派则是现代启蒙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混合体,其理论的发展也深受统治当时代苏格兰宗教的

3、改革宗长老会神学影响。改革宗神学“郁金香原则”第一条即为“人性全然败坏。”基于人性判断的基础,我们可以理解斯密在国富论中对人性的分析。但我们同时看到,斯密在其另一部名著道德情操论中同样对于人性中的道德性与利他性着重揭示,他在此书中提到,“任何一个受道德准则约束的人都会从同情中获得快乐,同时也会被对同情的强烈需求所伤害。所以,我们自身似乎也会从对别人产生的同情中收获愉悦,也会因为自己无法产生同情而受伤2。”西方学界所提出的“斯密悖论”即指斯密在“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中对人性的不同假设与分析之中所产生的矛盾。如果从改革宗神学及苏格兰学派背景来看,斯密实际的处理手法类似于微积分学中的求偏导处理,

4、在经济学中简化人性的自利性与幽暗性,而在道德哲学中则更加深刻地分析了神学框架下的人性的复杂性,这其中则包含了利他性与感情因素。故“斯密悖论”如果从其思想的源头和背景分析,本身可能就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类似于康德哲学中哲学中的“二律背反”及量子力学里的“波粒二象性”,最终形成对立统一之关系。3  “经济人”概念发展及对经济学演化的影响后世经济学家穆勒、西尼尔等人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经济人”假设,并总结出经济人的三大基本特性:完全逐利、完全理性、完全信息。简而言之,即微观经济系统参与者本身有能力且在完备信息的前提下能够充分运用自身理性追求利益最大化。在此基础上,经济学充分运用高等数

5、学中诸多工具性定理及处理手法,逐步发展出一套严密的逻辑分析与演绎体系,而萨缪尔森所著的经济分析基础将此趋势推至一新的高峰。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借用“范式”这个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在其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1970)所特别创立的概念。“经济人”假设推动了经济学数理化、严密体系化演化,为经济范式从定性到定量,从叙事逻辑及数理分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实验心理学引入经济学实证研究及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的兴起,基于完全自利、完全理性、完全信息的“经济人假设”受到越来越多微观实证分析的挑战。倡导“经济学帝国主义”的经济学家贝克尔提对完全自利概念提出修正意见,进而提出了理性决策前提下经济活动参与者所持有

6、的多元效用函数(利己效用函数、利他效用函数、经济效用函数、社会效用函数),这本身是对“经济人假设”中“完全自利”的部分修正。而管理经济学家、心理学西蒙在其学术专著管理行为所提出的“有限理性”模型实际上是对经济人假设中完全理理性建设的修正。根据西蒙斯的理论,人类不可能如弗洛伊德所言行为模式完全受制于潜意识与意识流,同时也非完全理性的计算机式行为模式,实际在有限信息及环境约束下本身也不具备重复多次理性计算的机会与能力,故实际决策模式应是基于有限度理性。随着信息经济学发展,经济人假设中“完全信息”假设也逐步被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所阐述的“有限信息”假设所逐步修正。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理性经济人所做出的“

7、逆向选择”案例比比皆是(如“二手车”市场及保险市场中存在“逆向淘汰”现象)。4  “经济人”假设的局限性我们要客观地看到,该假设尚存在一些无法完全克服的有限性。首先,经济人假设忽视了不同经济体系下个体经济决策所面临的不同预算约束线与制度环境。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经济参与个体如果一而概之地归于“经济人”一类本身这是不合适的。同时,“经济人”假设以同等能力、同等信息、同等理性来对每一个经济体系参与主体进行描述,实际等于把复杂的个体的所有属性浓缩为“饼干型人格”。最后值得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的发展并不是具备永恒性与不变性,实际上随着历史的演化

8、而逐步进化,故“经济人”假设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而言,实际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人性的浓缩描述,未必完全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具体个体的行为模式。5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通过文献查阅发现,国内学界对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已有许多深入讨论,大多数学者从社会学、马克思主义人论学角度指出了“经济人”假设的非普世性、静态性问题。也有学者籍“经济人”概念分析联系到经济学价值中立的有限性及对社会道德秩序重塑所应发挥的作用。马朝杰(2014)认为“经济人假设”争论的本源在于人类行为动机和行为模式的多样性3。张庆斌(2018)则从社会学视角分析了“经济人”假设局限性,在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相冲突时

9、,社会惩戒机制可能改变完全自利行为人的行为模式4。贺琦(2016)认为“经济人”假设为经济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从马克思主义人论角度分析,确实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他认为“人的本性也是发展变化的,不能单从经济方面去界定人的本性,只有把人看作不断发展的、全面的人才是对人的正确认识5。”值得指出的是,王曙光(2004)从经济学的道德中立假设来分析经济学立论的客观性,分析斯密悖论的内在统一性在,他认为经济学本身虽然由于假设的独特性而逐步趋于逻辑分析与定量研究,但完全价值中立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故经济学研究无法完全脱离道德约束和价值判断,且需要介入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社会道德秩序的重建。他认为,“我们要摆脱道德的现代困境, 要重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一方面,要珍视传统的道德资源, 从中汲取营养, 并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对现存道德体系进行重新整合; 另一方面, 也是更为紧迫的使命, 就是要加强国民的法律意识, 矫正不正确的法律观念, 使传统中国社会向一个更加完善的法律社会迈进6。”参考文献1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13.2 (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台海出版社,2016.3 马朝杰.“经济人”假设的争论:本源与超越j.河南社会科学,2014(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