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及初中几何课程整合_第1页
浅谈信息技术及初中几何课程整合_第2页
浅谈信息技术及初中几何课程整合_第3页
浅谈信息技术及初中几何课程整合_第4页
浅谈信息技术及初中几何课程整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信息技术及初中几何课程整合伴随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显示出 它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更是突显了传 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信息技术是影响最大、最广泛, 涉及教育因素最多的技术。早在2000年10月,教育部在“全 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 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由此引发了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界 的课程整合热潮。教育部制定的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 课程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 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 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注重

2、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 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 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 工具,有效的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 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可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已势在必行,我们 每一名中小学教师,必须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 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并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的体 现出来。所谓“整合”就是在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论上,表示为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 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符合一定条件要 求的前提下,凝聚成一个较大整体的发展过程及结果。信

3、息 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包含多种思想、多样实践的概念。下 面,结合教学过程对课程整合的认识及实践阐述自己的观 点。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一)可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1. 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2.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 获取与保持3. 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 的组织与管理。(二)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优化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 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 主导,按照素质教育目标体系,通过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等 实施途径

4、,以愉快教学为载体,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可带动学校信息化建 设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研究和实践,需要在一定的 信息环境中才得以进行,整合研究和实践的水平越高,对信 息环境的要求也越高。因此,随着“整合”研究和实践的不 断深入,会带动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髙。(四)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活动的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 并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提供 了多种多样的机制,这为在多方面上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可 能。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关键在教师。只有在教 师真正掌握、能灵

5、活运用的前提下,才能去用和用好多媒体 辅助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我致力于将课堂教学与多媒体 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拓宽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现代数学教学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 学要从身边的生活问题出发、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internet提供 的丰富资源又为此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计算机强大的处理 能力为数学的发现学习提供了可能,它的动态情境可以为学 生学习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使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 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 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教师

6、按照学生的兴趣或位置关系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确定每个小组成员都有相应的任务后,提供给学生信息记录 表、相关的资源、网址或搜索引擎,传授学生使用这些资源 的方法,让学生开始查信息。要求每个学生都独立自主地查 找信息,他们所查找的信息都是为了解决共同的任务,是小 组任务的一部分,培养他们协作的意识。这一阶段要给学生 足够的时间和资源,使他们能进行充分的探索,学生还要及 时记录所找到的信息。当小组成员找到所需的信息后,让他 们回到小组中,交流他们所查的信息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些的 理由,讨论其中分歧的意见以达成共识。对于一些学生容易 忽视的因素,教师要及时引导,鼓励学生多角度考虑解决方 案,以培养他们

7、的发散思维。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教师在教室里的角色更 像学生的辅导者或帮助者。负责设置环境,帮助学生提出问 题并进行探索,刺激学生解答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 使用的工具与资源,以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二)巧借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发现式学习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 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 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 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 比如初三几何探究性活动:“镶嵌”,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 界”,把

8、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 究的各种问题;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 资料,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引导下,由简单到 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第三阶 段为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 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 提供了边长相等的三角形及几种正多边形,配上不同颜色, 鼓励学生设计一、两个地板的平面镶嵌图。课堂气氛顿时高 涨起来,学生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排列出的图案 千姿百态,有些图案大出教师意外,很有创意。由此可见, 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 从而培养了学生

9、的创新精神,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 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去。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我 们的学生接受了现代化的教育。但它不能完全取代课堂教 学,现在正在实行四型五步教学法,更应该给学生充足的独 立学习的时间。因此,在整合过程中要重视以下几点:(一)教师必须具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知识和技作为教师,要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 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 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应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 容;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

10、 针对性的指导;努力使不同背景、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学生均 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恰到好处。新课标指出:'教学中应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资源,发 挥其对学习数学的积极作用,减少其对学习数学的消极作 用。例如,不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缩 短思维过程、加大教学容量的工具;不提倡用计算机上的模 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操作的实践活动;也不提倡利用计算 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弱化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 活动。“作为教师,应时刻想着学生,哪节课应该用多媒体,就 认真研究,合理整合,哪节课没必要用多媒体,就不用。例 如:画出与已知多边形关于一点的中心对称图形

11、,有的教师 直接将画图过程展示在屏幕上,这样能引起学生兴趣,但没 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实 际上这样的题目,学生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自己是能 够完成的。我原来听过本校一位教师的数学课,大多数时间都在用 多媒体,没有了板书,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也很少。这是不 可取的。一节课中,要合理使用多媒体,对于难理解的内容, 可用多媒体帮助理解,对于学生自己能理解、掌握的知识, 就应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及创新能 力的培养。要避免在整合过程中,单纯地追求“美观”、“动 感”,从而丢掉粉笔、黑板,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 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

12、的探讨问题的活 跃氛围等传统教学的优势。实际上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 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时间正 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而且重点内容还可以始终保留。 但一味地利用信息技术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 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思 考的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 跟传统的'满堂灌”没什么区别。(三)课件制作要实用。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在备课时, 要准确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使所制的课件很好地体现教学 重点、处理教学难点。在制作课件时,不要过于注重课件的 动态效果,为了追求课件的完美,插入了大量的图片,设计 了许多动画效果,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有调动学生的兴趣、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的作用。但忽略了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很 大程度上分散削弱了学生对知识的有意注意。这不利于学生 向良性发展。总之,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变革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