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_第1页
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_第2页
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刘璐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我国气候史上是一个相对寒冷期,自然灾害频发。这一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南下,黄河流域农业经济受到破坏,人口南迁,我国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出现了明显的东移南迁端倪。本文初步分析了该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帮助同学们复习好这部分知识。一、北方黄河流域经济的破坏与恢复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长期动荡,政权更替频繁,长安、洛阳等城市的繁荣景象远不及汉代。西晋宗室诸王之间争夺最高统治权长达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使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口大量伤亡;同时,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

2、源源不断地内迁,已经进入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也继续向中原推进,并纷纷建立政权,黄河南北千里之地,许多垦殖区演变成为牧区,农牧分界线南移,北方地区农业经济受到极大的摧残,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北魏统一北方后,经过孝文帝改革,北方的社会经济有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领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有了很大改进。同时,水利事业也不断恢复和发展。北魏孝文帝曾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随着游牧民族的进入,北方畜牧业也有所发展。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中原地区呈现出“百姓殷阜,年登俗乐”的繁荣景象。二、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南方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西晋怀帝永嘉年间,北方陷入少数民族的割据混战,中原地区人民为躲

3、避战乱纷纷向四处流迁,形成一个个依籍贯聚集起来的流民群。南方是其主要迁徙区。317年,司马睿以建康为都城重建晋王朝,史称东晋。政权的稳定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在北来人民的影响下,一方面生产工具的较大改进及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到更好的体现;另一方面北方的小麦、菽类等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淮地区、太湖流域、成都平原的农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在长江流域出现了成都、江陵和建康三座区域中心城市。南方的手工业也有长足发展,如这一时期出现“灌钢”技术。同时,南方的广州由于海上贸易的

4、兴盛,以富庶称雄于海内外。在南北长期分裂对峙的形势下,南朝各政权为了增强国力,巩固自己的统治,大都比较重视发展生产,推行奖励耕织、兴修水利、安抚流民、减免赋役等政策和措施。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南方地區的开发为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三、南北经济趋于平衡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和人口的迁徙,北方黄河流域社会经济曾几度遭到破坏,但至北朝时期,各个政权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社会改革,北方社会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实现了民族大融合,为隋朝统一全国和隋唐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同时,南方地区进一步开发,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一定的发展,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更为突出。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使江南地区在全国的地位有所提高,南北经济趋于平衡,这为后来南北统一和经济重心南移创造了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的过渡时期,其南北经济趋于平衡的格局相比秦汉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