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与教育_第1页
第七章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与教育_第2页
第七章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与教育_第3页
第七章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与教育_第4页
第七章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与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有关空间、时间的基本知识一、有关空间形体基本知识(一)几何形体整个数学是由两个概念构成,一个是数,一个是形, 这两者都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比较抽象的部分联系到数,比价直观的方面联系到形。几何形体是对客观物体形状的抽象和概括,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认识几何形体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帮助幼儿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作出辨认和区分,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能力与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从而为进一步的涉及几何形体的后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数学概念中包含平面和立体两部分。几何图形是指点、线、面以及它们的集合。其中,同一平面内的点、 线、面所构成的图形叫做平面

2、图形,它是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没有厚度;空间点、线、面所构成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它是由面所围成的封闭图形,有长、宽、高。学前期的几何形体认识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部分。平面图形一般包括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梯形;立体图形包括球体、圆柱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下面依次对这些图形作个介绍:1、圆形:在平面内,到一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圆是由封闭曲线围成,半径都相等。如碗口、套圈等。2、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相等,四条边也都相等。如方框。3、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所围成的封闭图形。如三角尺、三角铁、屋顶架等。4、长方形: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四个角都相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5、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不平行的两条边叫做梯形的腰。6、椭圆形:在平面内,到二定点的距离的和等于常量的点的集合。7、球体:一个半圆以它的直径为轴旋转所得的曲面围成的几何体。8、正方体:棱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9、长方体:底面是长方形的直平行六面体。10、圆柱体:以长方体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二)等分所谓等分,就是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等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即整体大于任一部分,任一部分小于整体。学前期只要求学习二等分和四等分。把一个几何形体(或实物)分成相等的二份叫

4、二等分;分成相等的四份叫四等分。而同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等分问题。 如将一块蛋糕切成相等的两块,将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四个小正方形等,通过等分的教学, 不仅可以帮助儿童学会有关等分的知识及技能,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也能为其将来学习除法和分数积累一些感性经验。1、等分平面图形2、等分几何体二、有关空间量的基本知识(一)量量是指客观世界中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有不连续量和连续量两种。不连续量叫做分离量,它表示物体的集合元素多少的量;连续量也叫相关量,是表示物体属性的量。学前幼儿初步认识的是生活中的一些连续量。(二)测量测量,是指把待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的

5、过程。用来作为计量标准的量, 叫做计量单位。 用一个计量单位来计量某一个量,结果得到这个量含有计量单位的若干倍,这个数值就叫做这个量的量数。一般用的计量方法有直接计量法。(三)自然测量学前期只初步学习直接测量,但是一般不使用常用的计量单位,而是学习自然测量。所谓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作为量具来测量物体的长短、高矮、粗细等。儿童在自然测量中包括两种逻辑活动:首先把要量的整体划分为若干个小单元;其次有一个逻辑相加,进行易位和替换的过程。自然测量可以使数和量密切结合,加深儿童对量概念的理解,初步培养儿童解决简单实际度量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三、有关空间方位的基本知识空间是客观世界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

6、形式。空间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初步辨认一些空间方位,有利于空间知觉的发展和增进处理日常生活的能力。(一)空间方位及其辨别任何客观物体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中,并且同周围的其他物体存在着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一般用上下、前后、左右来表示。幼儿在空间概念和空间定向方式的形成过程中,其中触摸觉分析器和视觉分析器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二)确定“基准”物体位置的辨别巫妖有一个基准。基准不同,空间位置就截然不同。(三)空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可变性、连续性我们生活周围的空间是向纵、横、深三个方向扩展的,空间坐标系的三对相对应的基本方向(竖直、纵向、横向)分别表示上下、前后、左右三对方向。它们都

7、是相对的概念。上是对下而言, 左是对右而言, 因而空间位置关系也是相对的主体与客体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四、有关时间的基本知识时间是在人的意识之外,并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各种物质运动过程都具有一定的发展顺序和持续性。离开时间的形式,任何物质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人与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中,认识时间具有重要意义。(一)什么是时间时间是物质运动变化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例如花开花谢、 人的生死都用时间来表示。时间还意味着两个时刻间的举例或指某一时刻。时间与幼儿的生活有密切联系。幼儿认识时间是时间知觉的问题,是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延续性和顺序性在意识中的反应。教幼儿初步认识时间, 不

8、仅有利于幼儿感知时间的存在,发展时间知觉, 而且能帮助幼儿树立时间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幼儿对时间顺序性、周期性等的理解,可加深幼儿对次序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认识,提高思维的抽象水平。(二)时间的特点1、流动性。时间与物质的运动相联系,是一秒秒、一分分地过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不可逆性。时间不能倒转,流逝的时间是无法收回的。3、连续性(周期性) 。时间是永远不会间断的。周而复始。4、均匀性。时间是均匀地流动的。5、无直观性。时间没有直观的形象,看不见摸不着,所以人们总是要通过媒介来认识时间。6、相对性。时间的程序不是绝对不变的。如某一天的晚上比该天的早上晚,但今天的晚上比明天

9、的早上早。第二节学前儿童空间形体概念的发展与教育一、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发展特点(一)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一般过程1、从拓扑图形到欧式图形儿童最初对形体的认识是属于拓扑性质的。儿童目光中的圆形、正方形、 三角形与成人不同,三四岁儿童画出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只是封闭的,而没有棱角。儿童对集合形体的认识是从拓扑几何向欧式几何过渡的。从一般的笼统认识到对各形体的细节认识,在拓扑概念上探索再认各种欧式图形,从先区分曲线与直线图形,再在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中加以区分。 因此,儿童认识平面图形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是: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2、从局部、粗

10、糙的感知到完整、细致的辨认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对几何形体的认识不仅仅是依靠视觉感知的过程实现的,而是通过视觉和触摸觉的联合活动,并借助语言表达来实现的。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能促进儿童对形体更准确的感知。3 岁左右的儿童能够用视觉感知几何形体的水平较低,往往只限于匆忙而草率的视觉运动,且只注意到图形的某一个部分或个别特点;5 岁左右儿童才开始逐渐会沿着图形的外轮廓运动,并且注意到图形的典型部分,从而确保对形体的确切感知。3、抽象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儿童开始认识形体时,往往受图形大小、摆放形式的影响,受标准图形中所呈示的图形的个别特征影响而导致不能识别图形的本质特征。(二)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

11、年龄特点1、34 岁(小班)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能正确认识和区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且对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其他平面图形也有一定的匹配能力;能根据成人提供的范例找出与之相同的图形。但这一阶段的儿童在识别的过程中,还不能确切地依照形状的特征来认识,往往会把形体与自己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相对照,以致于有的儿童会把圆形说成“太阳”,把正方形说成“手帕”。2、45 岁(中班)这一阶段儿童能正确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且能逐步理解平面图图形的基本特征;能逐步做到图形守恒,能不受图形大小、摆放位置的影响, 正确地辨认图形;能对相似的平面图形加以比较,理解图形之间的简单

12、关系;对平面图形的组合拼搭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及一定的创造性。3、56 岁(大班)大班阶段的儿童基本上已经能够立即图形的典型特征,并在头脑中形成某种图形的“标准样式”,从而进行正确的判断。同时能进一步理解图形之间较复杂的组合关系。二、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教育认识空间形体的教育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与区分两部分。平面图形的教学主要安排在小、 中班年龄阶段, 主要教育目标是能区分和识别六种平面图形,了解其基本特征,并能进行比较和组合、拼搭活动; 立体图形的教学主要安排在大班,主要目标定位在知道形体的名称与基本特征,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与区别,并结合日常生活加以运用。(一)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1

13、、在视觉、触摸觉感知实物轮廓的基础上认识图形儿童对图形的认识,实际上是对图形的知觉。儿童认识图形是在充分感知图形,获得有关图形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再配合说出词,以达到认识图形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儿童能够看一看、摸一摸,体验一下有形物体,逐步抽象出平面图形,并用正确的语言表述。(1) 引导儿童抚摸、观察物体的面,感知物体面的轮廓(2)出示与物体的面形状相似的几何形体,介绍其名称、特征(3)出示颜色不同、大小不同、排放形式不同的图形,巩固对图形的认识2、运用重叠比较法认识图形运用重叠比较法认识图形,是在已经认识了某些图形的基础上,再把要认识的新图形与认识过的相近图形重叠,找出相同点与不同

14、点, 从而掌握新的图形名称及其特征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中班儿童。3、通过对图形的分割和拼合活动,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分割, 就是把一个平面图形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拼合, 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拼合成一个图形。儿童通过分割和拼合的操作活动,能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已知图形的认识,同时也能初步培养儿童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1)先等分,再不等分(2)先相同图形,再不同图形(3)分割数量由少到多(4)注意引导幼儿理解部分与部分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4、运用多种操作形式,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1)涂色(2)折叠(3)分类(4)寻找(5)点数(6)拼搭等积异形板:(二)认识立

15、体图形的教学1、运用触摸觉感知形体及其特征帮助儿童认识几何体时,要让儿童充分用手去触摸、摆弄几何形体, 感知几何形体的特征。2、通过自然测量认识形体及其特征在帮助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时,也可以启发儿童用小棒量正方体的棱,使儿童知道正方体的各条棱都是一样长的;测量长方体的棱,知道其有长有短,相对的是一样长的。3、运用重叠比较认识形体及其特征把两个不同的集合形体进行重叠比较,能在对比中突出几何形体的特征,使儿童在原有几何形体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心得知识。例如认识长方体, 可以用已知的正方体与长方体进行重叠比较,让儿童看到长方体也有六个面,但它的六个面与正方体是不一样的。4、通过粘贴活动认识形体及其特征可让

16、儿童进行手工活动,通过对纸张的裁剪、粘贴, 使儿童具体感受到立体的东西是由面来构成的,感受到几何体面的大小及其数量等特征。5、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巩固对几何形体的认识(1)寻找活动。引导儿童按教师要求寻找与几何体相似的物体。可在自然环境中,也可在布置好的环境中,或在记忆表象中。(2)分类、排序活动。让儿童按几何体的特征正确地进行分类。(3)拼搭活动。各种大小的积木都是较好的几何体,让儿童按照自己的构思,根据几何体积木的特征,选择最适合的积木正确放置,拼搭成小木房、大轮船、滑滑梯等形状,不仅可以加深对几何的认识,同时也学到了拼搭的技能。(三)等分的教学等分是帮助幼儿获得整体与部分概念以及进一步加强对

17、形体特征认识与区分的重要内容。这一教学内容一般安排在大班年龄段,主要目标是能区分二等分和四等分。其教学要点和方法主要包括:1、讲解演示儿童刚开始学习等分时,教师应选择同样的教具2 份。第一步,让儿童观察;第二步,教师等分;第三步,重叠比较验证。2、实践操作例:正式活动三角王国(小班)p191 第三节学前儿童空间量概念的发展与教育一、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发展特点(一)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一般过程1、从明显差异到不明显差异在心理学里,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氛围内改变时,知觉印象仍保持不变。儿童对空间量的知觉的恒常性实在其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虽然儿童在世界生活中已逐渐积累

18、了对有关物体的量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在早期却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表现为缺乏分化和不够精确。34 岁的儿童往往只对量的明显差异能够感知和区分,能够在差异明显的变量中辨别区分出最大的(最长的)或最小的(最短的),而随着其年龄的增长,才逐渐能对差异不太明显的量进行认识和区分。2、从绝对到相对儿童对量概念的理解缺乏相对性。长和短、大和小等,都只有在比较重,才能理解和区分。但对这些变量的认识儿童最初是一种绝对的。如 “我们家的狗大” 、“不,小明家的大” .只有当儿童在从两个物体的选择、比较,逐渐过渡到三个或更多物体的选择和比较的过程中才能逐步理解量的相对性。3、从模糊、不精确逐渐到精确虽然儿童在生活中已经

19、积累了关于物体大小或长短的不同经验,但有时还不能用准确的词汇来表达它的意义,如34 岁儿童长把粗铅笔表述称大铅笔。儿童在语言、词汇的运用和表述从不精确逐渐到精确,启示成人有必要在儿童的知觉活动中帮助他们使用准确的词汇,以促进儿童形成与某一变量相一致的概念,而不仅仅使儿童的数学概念、数学学习停留在第一信号的水平上。(二)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年龄特点1、4 岁左右(小班)该年龄儿童已具有初步的知觉恒常性。但还不能认识其他量的差异,也不会用词语确切地来表示。2、5 岁左右(中班)这一阶段儿童感知量的精确性有了很大提高。表现在: 一是能对不同大小的物体依次作出区分和排列; 二是能从一组物体中找出相同大

20、小的物体;三是能比较精确地认识区分物体的高矮、粗细、长短、厚薄等,并学会用相应的词汇来表示;四是虽然能判断向等量,但尚缺乏对物体守恒的认识。3、6 岁左右(大班)这一阶段的儿童能正确地认识并用相应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量的各种特征,精确性大大提高。同时对物体的相对性有了较好的理解。在理解相对性的同时,他们也逐渐能在逻辑的基础上理解量的可逆性和传递性关系。另外, 这一年龄段儿童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是能理解物体在长度、面积、 容积等方面的守恒现象。以及具备了认识物体总量和体积之间关系的能力。二、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教育空间量的比较和判定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可作不同的要求:小班一般可以进行长短和大小量的比较;中班

21、可以进行高矮、粗细、厚薄、宽窄等量的比较;大班则可以进行自然测量方面的教学。在量的比较和排序方面,序列的数量应体现由少到多、循序递增。(一)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高矮、轻重等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比较物体的量包括目测比较,触摸觉比较,运动觉感知比较。2、运用重叠、并放法比较物体的量3、运用发现法认识物体的量教师可以为儿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儿童在特定情境的活动中发现物体量的不同,达到认识量的目的。4、运用寻找法,描述物体的量5、运用游戏法巩固对量的认识(二)量的排序所谓排序, 是将两个以上的物体按照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或一定的规则排列成序。排序是建立在比较基础上的思维活动,是反应幼儿思维判断和

22、推理能力发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在雪前阶段, 排序活动是贯穿在幼儿数概念、数序的认识与比较以及量的差异特征的认识区分等教学内容中的一项操作活动。在不同的年龄班,可以有不同的排序教学要求,序列的数量可以由少到多,后期也可以让幼儿尝试着由排序过渡到逆排序的学习。排序的形式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按次序规则排序;按物体数量多少的次序排序。在排序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从小数量的排序到大数量的排序;2、从按次序规则排序到按特定规则排序;3、从参照排序到独立排序。(三)体验量的守恒帮助幼儿在量的比较中体验量的守恒是一项重要内容。幼儿受年龄和思维抽象性发展所限,往往在量的比较中容易受到外在形式、视觉判断等方面

23、的干扰而不能正确地意识到物体的量。 因此,教学中, 可以作为一个难点加以重点感知。尤其是在比较所呈现的物体量的特征方面,可以通过变换图式和添加干扰因素来帮助儿童感知体验量的守恒。1、变换图式。包括变换长度、面积、容积、体积等。2、添加干扰因素。(四)学习自然测量皮亚杰认为, 量和数具有同构型,但是儿童对量的认识要晚于对数的认识。如测量的技能要到 811 才能完全发展。这是因为, 儿童认识量度时,必须把它作为分合和有顺序位移的一种综合来建构,由此造成了儿童在掌握测量技能上的困难。中班以前儿童的测量是一种“目测”。中班以后,儿童才有可能学习用工具测量。在涉及“自然测量”的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

24、:示范讲解法、实践操作法等。第四节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与教育一、学前儿童空间防卫概念发展的一般过程(一)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发展的一般过程1、由上下前后左右上下的方位是以“天地” 为标准确定的, 天地具有永恒不变性,且上下位置的区别教明显,不会因为方向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幼儿容易辨认。前后、左右的位置都具有方向性,随着向者自身位置的改变会发生变化。2、从以自身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幼儿辨别空间方位,首先是从自身开始并以自身为坐标来辨别周围客体的方位。离开了自身这个中心点,幼儿就难以辨别方位。幼儿首先学会的是辨别以自己身体部位的方位,将不同方位与自己身体的一定部位相联系。以客体为中心的定向,是

25、从客体出发确定与其他客体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幼儿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较为困难。3、从近的区域范围扩展到远的区域范围当幼儿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去确定相对于自己的客体所处的防卫时,一开始往往是局限在离自己身体不远的、较狭窄的空间范围内、面向自己的客体。对稍微偏斜的客体或离自身较远的客体的空间位置的判定往往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可见,幼儿空间方位辨别的区域也是逐渐扩展的。(二)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1、34 岁3 岁的儿童一般已经能够用视觉判断相对于辨别出发点的物体的位置。这一阶段的幼儿基本上能较好地区分上下的空间位置,在对前后方位的辨认中,则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反映在所理解的空间防卫的

26、区域十分有限,对离自身近的, 正对自身的客体容易辨认,由此反映出幼儿对空间位置定向的判断是与直接靠近横向或纵向的狭窄的空间范围相联系。2、45 岁这一年龄阶段幼儿的进步性表现在区分前后区域的面积有所扩大,沿着某一方向的距离有所增加, 已经能够对离自身稍远的或斜对于自身前后位置的客体方位有教正确的判定,此外,开始从以自身为中心判定左右的空间方位。3、56 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基本上都能把空间分成两个区域,或者左和右, 或者前和后; 还能把其中的每一个区域分成两个方面。同时, 这个阶段的幼儿已经能够确切地标出空间位置的中间点,表明他们已经能理解所感知的整个空间按基本方向的可分性。二、学前儿童认识空

27、间方位的教育空间方位的辨别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 可以通过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情景问题的解决,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空间方位的正确认识。一般来说, 小班年龄的主要目标定位在区分上下、前后(以自身为中心);中班年龄的目标定位在以客体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和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大班则主要学习“左右”位置的区分(从以自身为中心以客体为中心)。(一)以自身为中心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是从对自己身体有关部位的方位认识开始的。让幼儿直接感知自己身体有关部位的方位,再配合适当方位词的描述,逐步理解方位词汇的含义,认识空间方位。在教学中, 教师可运用寻找、操作游戏等方法和手

28、段帮助幼儿加以区分。如教师可组织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或在布置好的环境中观察自己的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二)以客体为中心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在帮助幼儿学习以客体为中心认识上下时,一般以客体为界,分上下方位。教师可用演示法、操作法和游戏法等来进行教学。(三)认识空间方位的相对性、连续性、可变性由于学前儿童对空间方位的辨认与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因此,对空间定位的相对性、连续性和可变性的理解游戏为这部分教学的一个重点。对于相对性和可变性的理解,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确定不同物体作为主题进行比较或采用改变主体位置的方式让幼儿在演示性操作中感知和理解。例:正式活动小小运动员(中班)p213 小动物找家:第五节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发展与教育一、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发展(一)学前儿童认识时间概念的一般特点1、易受生活实际经验的影响幼儿对时间的感知是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年龄小的幼儿来说,这种感知往往是与形成它的具体活动相联系的,其应用范围也是教狭窄的。2、易受知觉影响,把时间和空间等同起来理解幼儿在理解时间概念中易受知觉影响,是指在对时间的认知上没有能够将不同速度的运动纳入统一的时空参照系中。3、更易理解的短周期时间顺序在对时间顺序和周期的理解上,学前儿童往往较易理解的是最短的周期。如一天(早上、中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