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案_第1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案_第2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案_第3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案_第4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no. 课题三字经(一)主备人周丽霞执教班级三执教人周丽霞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们的背诵能力。2、教育孩子克服外界干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3、教育孩子尊敬父母,学会感恩。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教五子,名俱扬”教学难点:本段内容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调整一、导入课题:上学期,咱们全校学生都背诵了弟子规,在“六一”的表演中,你们的表现也很出色。除了背弟子规以外,你们还背了哪些古诗文?多叫几个学生说,一直说出“三字经”二、学习新知:一) 、诗文解析:指导学生理解和阅读教材第二页的诗文解析,教育学生诚善待人,做事要有始有终。二) 、全课背诵1、

2、齐读一遍,教师纠正读音2、学生独立背诵。3、四人小组背诵并相互检查。4、教师抽查。教学过程教学调整三) 、故事连接:教师讲孟母三迁的故事。讲完后问:这个故事说了个什么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以后我们如何做?四) 、拓展活动:想一想,加入我们也处在一个不理想的学习环境中,应该怎么办?三、全课小结作业设计: 背诵“人之初,性本善 .教五子,名俱扬”给父母听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签字人:签字日期: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no. 课题三字经(二)主备人周丽霞执教班级三执教人周丽霞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刻苦学习。2、培养学生的记忆力。3、使学生能熟练地背诵“昔仲尼.自勤苦”这部分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3、:本科内容的背诵。教学难点:本课内容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调整(一) 、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字经的第一课,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课。(二) 、学习新知:一)诗文解析:1、和学生共同学习“诗文解析” 。2、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学习?3、个组展示讨论结果:小组长代表各组发言。4、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发言做简单总结:我们要向孔子、赵普、苏秦、匡衡等人学习,克服困难,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二) 、背诵本课内容:1、学生齐读三遍。教师岁时纠正读音。2、学生独立背诵。3、分组背诵并检查背诵情况,教学过程教学调整4、教师检查:师故意背诵出误,叫学生找错。最后齐背诵。三) 、故事连接:1、请一名学生讲解凿壁

4、偷光的故事。2、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四) 、拓展活动:想一想,读书学习需要有什么样的精神?(三) 、全课总结作业设计: 熟练地背诵“昔仲尼 .自勤苦”这部分内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签字人:签字日期: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no. 课题三字经(三)主备人周丽霞执教班级三执教人周丽霞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 教育学生勤奋学习。2.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3. 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记忆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本课应背诵的内容“犬守夜.裕于后”教学难点:本课全文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调整(一) 、导入课题:1、复习已学过的两课内容。学生齐背诵个别抽查。2、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三字经的第三课。

5、(二) 、学习新知1、诗文解析:(1) 、和学生共同学习诗文解析。(2) 、四人小组讨论以后我们该如何做?2、背诵全科内容:(1) 、师找一个课前已能背诵的学生背,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师及时评价。(2) 、学生齐读一遍。(3) 、纠正读音。教学过程教学调整(4)学生独立背诵。(5)小组检查师个别抽查。故事连接:学生独立看书:故事苏洵发愤拓展活动:看完故事,想一想你有什么收获?(三) 、全课小结。作业设计:背诵“犬守夜.裕于后”的内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签字人:签字日期: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no. 课题百家姓(一)主备人周丽霞执教班级三执教人周丽霞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背诵百家姓 (一)

6、,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2、初步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有关姓氏的基本内容,并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3、调动、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情感,掌握并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和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全课内容的诵读和背诵背诵教学难点:全课内容的背诵。教学过程教学调整(一) 、导入课题:1、师:我姓周,说说你姓什么?2、你现在想到了什么?.一直到学生说出百家姓为止。3、点题:今天我们学习百家姓的一部分内容。(二) 、学习新知:1、简介百家姓:2、作者介绍:具体作者不详,相传是北宋初年杭州的一个书生编撰的。3、姓氏的由来:目前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 我们的祖先最初

7、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 “明世系”、 “别种族”。据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时期, 各部落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的物, 如狼、熊等等这些标志便成了姓的标志。 姓有单姓和复姓之分, 单姓就是一的百家姓以 “百家”为名,实收单姓 408个,复姓 30 个,宫438 个。其实仅仅汉姓也不止这个数,据说, 见之与文献的姓氏, 可达 5600 之多。其中不仅有单姓、复姓、还有三字姓,四字姓和五字姓,还有的民族有名无姓。比如傣族。教学过程教学调整字的姓氏,复姓就是两个字或两个字以上的姓氏。本课主要是单姓。4、背诵:(1) 、分句教孩子们读,(2) 、孩子们独立背诵。(3) 、齐读、

8、能背诵的背诵。(4) 、个别抽查。5、赐姓:略6、改姓:古代要比皇帝的名讳。如果你的姓和皇帝的名讳一样的话, 你就要改姓。 中国古代两位杰出的思想家荀子和庄子就是这样的。 他们的姓氏囿于河汉宣帝刘询河汉明帝刘庄的名字分别同音、同字,被迫改名。随着汉代的灭亡, 他们两人才又都恢复了原来的姓氏。(三)总结结束: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强调读音:“仇”读“求”、 “区”读“欧”、 “召”读“哨”、 “任”读“人” “华”读“化” 、 “补”读“瓢”等等。趣味姓氏:中国五大怪姓:死、难、黑、老和毒作业设计:背诵百家姓 (一)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签字人:签字日期: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no. 课题百家姓(二)主

9、备人周丽霞执教班级三执教人周丽霞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对百家姓复兴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更进一步地了解并掌握百家姓种所设计的有关内容。2、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强化学生诵读甚至背诵百家姓的兴趣3、深化学生对传统蒙学教材的认识,使学生能够从中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内容,增强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全课内容的诵读和背诵。教学难点:全课内容的背诵。教学过程教学调整(一) 、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百家姓单姓的部分,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复兴的部分。(二) 、学习新知:1、复姓的来源:由居地而来:如东郭、南门氏、南宫氏濮阳等等由封邑而来:如钟离氏、令狐、梁丘、上官、羊舌、段干

10、等有王父之字、 官名、爵系、族系而来: 如公羊、子车、司马、司空、司寇、司徒、太史、即墨、乐正等由部落而来:独孤氏、尉迟氏。有人名而来:端木氏、颛孙氏。自创姓氏:赫连氏。有山水之名而来:完颜氏、由赐姓而来:长孙氏由国名而来:淳于氏由职业而来:漆雕氏由排序而来:第一、之外第八复姓。复姓名人简介:公孙大娘:唐朝舞蹈家, 杜甫曾观看她和她的弟子的剑舞,并作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大力称赞公孙大娘的剑舞精妙奇绝;又说大书法家张旭观看了她的剑舞后,得起神韵, 草书也上了一个台阶。教学过程教学调整3、帮助孩子背诵:(1) 、帮助学生读、注音(2) 、分句读,帮助孩子理解字义。(3) 、学生独立背诵。能

11、被多少背多少。(4) 、个别检查。(三) 、交流:你今天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四)课堂小结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曾为太史令, 后因触怒汉武帝而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他发愤著书, 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即后世所称的史记,因此名垂千秋。欧阳修:北宋文学家。作业设计:背诵百家姓复兴部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签字人:签字日期: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no. 课 题牛郎织女主备人周丽霞执教班级三执教人周丽霞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这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乞巧节”的由来及其意义。2、学生能够完整地讲述“牛郎与织女”的故事。3、使学生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善良品质。教

12、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了解牛郎、织女等人物形象。 2、把握故事主要情节。教学难点: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本科的教学难点是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教学过程教学调整(一) 、导入课题:师:你读过哪些民间文学?多叫几个孩子说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二)探究新知:1、学习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乞巧节”是介绍七夕节又称乞巧节, 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从而引出牛郎织女的故事。2、 学习第二段:接着读第二段。 (介绍了牛郎的身世,牛郎是个孤儿,由于嫂子对他不好,给她出难题,只给他九头牛放牧, 却要带回十头牛, 是他有机会认识了天上的金牛星。3、学习第三段: (介绍了牛

13、郎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宫的的织女相识、相爱、并生下了儿女,但织女因为触犯天庭,被带回了天界。读两遍后问:师问: (1) 、谁读过有关 的故事 ? (2) 、 这个故事说了个什么事情?齐读第一段:问“乞巧节” 是什么意思?它来源于一个什么美丽的传说呢?问: 牛郎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孤儿)嫂子对他如何?(嫂子对他不好。还刁难他) 我们应该向牛郎学习什么?(诚实、善良、勤劳的品格)教学过程教学调整织女与牛郎这两个角色分别代表着中国古代社会的什么阶层?为什么织女与牛郎结成夫妻就是触犯了天条?4、学习第四段: (讲述了牛郎穿上老牛的皮制成的鞋来到了天界,即将与织女团聚时被王母娘娘用银簪变成的银河挡住了

14、去路, 喜鹊化为鹊桥是牛郎与织女团聚,牛郎织女的爱情最终打动了王母娘娘,牛郎和孩子们得以留在天界, 每年和织女相会一次。 为了纪念这一天,人们把这个日子定为“七夕节”5、巩固:学生分组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达到基本能口述故事的程度。引导学生多读几遍, 了解王母娘娘这个形象,并思考王母娘年娘对于整个故事所起的作用?为什么他对牛郎织女的爱情要干涉,最后态度 又 发 生 了 变化?作业设计:搜集民间故事,讲给同学或家长听。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签字人:签字日期: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no. 课 题孟姜女主备人周丽霞执教班级三执教人周丽霞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这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快速浏览并概括文章大意,

15、知道正确有效速度的方法,培养自读意识,为提高阅读量和阅读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2、学生能够完整地讲述“孟姜女”的故事。3、使学生对我国的万里长城有所了解。4、了解秦始皇的暴政。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内容,关注课文中的人物命运。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如何让今天的孩子体会到秦朝的暴政,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与辛酸,认识到今天雄伟的万里长城十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泪修建成的。教学过程教学调整(一)、导入课题:谁爬过长城?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间故事牛郎与织女 ,今天我们学习民间故事孟姜女 。(二) 、探究新知:1、 学习课文第一段: (第一段介绍了故事的历史背景,秦始皇征 80 万人修筑长城

16、,范杞梁被征召。此时的范杞梁刚刚结婚, 就离开妻子孟姜女去修长城, 一年未归。孟姜女连夜为范杞梁赶制寒衣,要去长城寻找丈夫。2、 学习第二段: (第二段讲述了孟姜女历经千辛万苦,却发现丈夫范杞梁已经累死。连尸骨都找不到了。)(1) 、 多媒体展示长城的图画,叫学学了解长成的雄伟和壮观, 以曾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2) 、学生读课文, 通过范杞梁筑长城却尸骨无存的事例了解长城的修筑, 一方面代表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另一方面, 其修筑过程劳动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是劳动人民的血泪史。3、学习第三段: (第三段讲述了孟姜女得知梁杞梁已经累死的消息之后,失

17、声痛哭,哭倒了长城,在长城得崩塌处,露出了范杞梁的尸骨,孟姜女悲痛之下,通过朗读第一段,问: 孟姜女姓什么?为什么不是姓孟?孟姜女的名字有什么习惯含义?回答完后继续教学生读书, 让他们认识到正是由于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繁重的老矣, 计划了人民与统治者的矛盾。这也是本故事的社会原因。教学过程教学调整投海而死,)4、学习第四段: (介绍了人们纪念孟姜女的情况,人们根据传说推断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山海关,由于不知道孟姜女是哪里人, 所以很多地方都说是孟姜女的故乡,修建了孟姜女的墓。5、知识链接:古代兄弟姐妹的长幼顺序是:孟(伯) 、仲、叔、季。孟姜女并不姓孟,而是姓姜, ,孟姜女实际是孟家的大女儿。6、

18、知识拓展: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请孩子们试着读一读 . 学生读课文后问:孟姜女为什么失声痛哭以至哭倒长城?范杞梁为什么在死后 被 埋 在 长 城 之下?(1) 、 师向学生介绍孟姜女庙,位于山海关东,此庙是根据“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故事修建的。( 2) 、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很多地方都宣称自己是孟姜女的故乡?作业设计: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2、回家后把这个故事将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签字人:签字日期: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no. 课 题梁山伯与祝英台主备人周丽霞执教班级三执教人周丽霞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

19、文。让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掌握主要情节。认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在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理解作者在叙述中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体会故事所表达的反封建礼教、崇尚爱情自由的鲜明主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掌握主要情节。 2、认识祝英台形象的特点,分析师母、祝英台父母在传说中的作用与意义。教学难点:体会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教学过程教学调整1、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一段介绍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识, 祝英台一心要去杭州读书, 父亲让她女扮男装进入书院读书, 在书院认识了梁山伯, 并结拜为兄弟,三年的同窗生

20、活, 梁山伯竟然没有发现祝英台是女子。2、 学习课文第二段: (第二段讲述了祝英台回家,梁山伯在师母的指点下才发现祝英台是女子,于是去祝英台求婚, 但遭到祝英台父母的反对, 梁山伯悲愤病亡。让学生阅读课文,体会祝英台师母这个角色的形象,思考她在本故事中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去思考,祝英台父母反对梁山伯求婚的本质原因?书生梁山伯和祝英台父母代表的是一个阶层吗?他们分别代表什么?学生读课文第一段后问: 第一段讲了什么事?祝英台为什么想读书?为什么她的父亲让她女扮男装才能进书院呢?向学生介绍古代社会对女子的歧视与不公教学过程教学调整3、 学习课文第三段: (第三段讲述了祝英台被迫嫁人,在迎娶的路上,

21、到梁山伯的墓前哭拜亡灵, 与梁山伯化身为一对彩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表达了两人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 ) 4、巩固提高:(1)指导学生细读课文,推敲语言,理解形象,体会感情。(2) 、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复述故事。5、知识拓展:(1) 、听一听:让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2) 、读一读:荆南竹枝词。咏梁祝(淸)史承豫读书人去剩荒台,岁岁春风长野苔。山上桃花红似火,双双蝴蝶又飞来。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生死相随的情感,对爱情和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作业设计:把今天学到的故事将给家人听一听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签字人:签字日期: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no. 课 题白蛇传主备

22、人周丽霞执教班级三执教人周丽霞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让学生了解“白蛇传”的故事,能说出白蛇传的内容大意。2、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白蛇传故事所表达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教学重难点认识“白蛇传”的传说在中国产生的深远意义。教学过程教学调整(一) 、导入课题:师:你看过电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吗?这部电视剧说了个什么故事?谁来说一说,请学生说说。今天咱们再来学习这篇民间传说。(二) 、探究新知:1、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一段讲述了许仙与白娘子的相识,许仙在西湖遇到了白蛇幻化的白娘子,以及青蛇幻化的小青,由于避雨而相识,并且最终结为夫妻,开了家药铺,生活的

23、很幸福。 )2、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段讲述了金山寺的法海和尚为收服白娘子, 把许仙拘禁在金山寺, 白娘子为了救出许仙,水漫金山死,因此触犯了天条,由于白娘子展示了她的法术, 这位后面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作了铺垫。 )学生读课文后,问:白娘子和青青是如何演变而来的?这个故事与梁祝故事有什么不同?学生认真读课文后,让学生体会白娘子的性格以及形象,分析法海的形象以及他在故事中的作用。教学过程教学调整3、学习课文第三段:(讲述了许仙对白娘子是蛇妖的说法将信将疑,帮助法海用金钵盂收复了白娘子和青青,法海在雷锋寺前砌成了雷锋塔,镇住了白娘子。)4、学习第四段: (第四段讲述了白娘子的儿子长大后考取了状元,将

24、母亲就出了雷峰塔,一家人幸福团聚。 )5、知识拓展:老师或学生讲故事:白娘子峨眉山盗灵芝仙草(三) 、课堂小结学生读课文后,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法海怎样镇住白娘子的?学生进度课文,了解许仙这个人物形象,体会许仙在故事中的作用。这个故事的结束与“牛郎织女” 和“梁祝”有什么不同之处?作业设计: 1.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2. 搜集有关法海的资料,和同学分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签字人:签字日期: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no. 课 题农历主备人周丽霞执教班级三执教人周丽霞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掌握农历的月份划分,特定的几个月份的名称了解农历的计时方式以及闰月的概念。2、认识到日常生活的观察与天文科学的联

25、系。引导学生熟悉农历的月份划分,并介绍公历的月份,指导学生记忆农历特定的月份名称。3、了解中国很早就有了一套完善而独立的历法体系,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独特性的认识。教学重难点农历月份的划分方式和特定月相的名称以及月份名称。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农历月份与月相的关系,识记特定月相名称和月份名称。难点在于认识农历公历的区别以及闰月的概念。教学过程教学调整(一)谈话导入课题:问谁说说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二) 、探究新知:1、简介公历:公历又称阳历,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一种计时方式。它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每年365 天,分12 个月,其中, 1、3、5、7、8、10、12 月为大月,每月 31 天,而

26、 4、6、9、11 月为小月,每月有 30 天。2 月比较特殊,一般情况下每月有28 天,而每四年设一闰,加一天,也就是当年份能被四整除时,这一年的 2 月有 29 天,如 2000 年、2004 年、2008 年。(当正百年的时候必须是400 的倍数)其它不能被整除的则有 28 天。2、公历的节日:3、介绍月相名称:(1) 、农历:农历是中国的传统历法。它基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 主要是以月亮的运转为指导的。按照月亮的变化,农历把每年定为366 天,一年有 12个月,每月有29 天或者 30 天,29 天的称为小月,30 天的为大月。每 19 年安排 7 个闰月。所谓闰月,便是多一个的意思。如

27、果学生先说出公历, 接着问农历呢?我们现在使用的日期是公历计时,想想公历有哪些节日?(元旦、情人节、愚人节、劳动节、儿童节、教师节、圣诞节等等) 。比如 2009 年的农历五月便要过两次,第二次过五月便成为闰五月。教学过程教学调整(2) 、农历的节日:(3) 、正月腊月的称为:农历一月为一年的岁首,称为正月,十二月为一年的岁末称为腊月,十一月也称冬月。(4) 、农历的旬: 每月有 29天或者 30天,平均分成三等份,前十天称为上旬、 中间十天为中旬、最后九天或十天为下旬。每旬基本为十天。(5)时辰:农历每天的计时也与公历不同,公历称为小时,每天有二十四个小时。 而农历称为时辰。 每天 12 个

28、时辰,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三)巩固提高:1、读一读:“初一生、初二长初三初四明晃晃”这句话。 。 。 。 。 。 。教材 46 页2、想一想:我们过生日按照农历的日期过,每个生日的晚上, 月亮的大小总是一样的,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除了公历的节日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农历节日。想想有哪些?(因为农历主要是按照月亮的周期来安排时间的一种历法, 而且月亮的周期每月基本都是一致的, 因此过阴历生日每年月亮的大小总是一样的。作业设计: 查一查:请同学们课下查一查父母与自己的生日公历与农历分别是什么时间,感受一下公历与农历的差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签字人:签字日期: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no. 课 题二

29、十四节气主备人周丽霞执教班级三执教人周丽霞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学生基本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了解冬至、夏至和春秋分的时间,知道中国古代很早就可以用土圭来测量二分二至。2、介绍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和产生原理,使学生熟悉并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字及对应的气候变化或者农耕特点。渗透地球公转的知识,培养学生读图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指导学生记忆节气中特定的几个称为,鼓励学生在节气时观察身变动植物的变化。3、了解中国古代黄河流域民间生产生活的节气常识,提升学生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日的理解。教学重难点重点:带领学生弄懂二分二至的来历,记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难点:对二十四节气内容的理解,知道节气的命名和花粉是充分考虑季节

30、、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教学过程教学调整(一) 、导入课题:请大家打开课本 27 页,读左下方的二十四节气。师: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这二十四节气。(二) 、探究新知:1、介绍节气歌:“春雨惊春 淸谷天,夏满芒夏署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四句诗中包含了二十四个节气, 也就是你们刚刚读的二十四节气。2、解释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夏至、冬至:合称“二至” ,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春分、秋分:合称“二分” ,表示昼夜长短相等。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东面的动物。教学过程教学调整清明:含有天气晴朗, 空气清新明洁,草木繁茂之意。谷雨

31、:雨水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资历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夏种开始。小暑、大暑、处暑:署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 大暑才是最热时节, 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 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3、背诵:二十四节气。(三)巩固拓展:作业设计:背诵二十四节气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签字人:签字日期: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no. 课 题十二生肖主备人车心里执教班

32、级三执教人周丽霞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 掌握十二生肖的名称和排列顺序,直到十二生肖产生的时间以及关于十二生肖的一些传说,了解传统的干支纪年法。2、引导学生对十二生肖进行分类,加深对十二生肖的动物记忆。3、使学生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生肖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介绍生效产生的时代和生肖的传说,锻炼学生区别传说和史实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十二生肖的名称,了解其产生的时间。难点:地支与动物名称结合,形成的纪年法则教学过程教学调整(一)课题导入:你属什么?你的爸爸、妈妈各属什么?我们为什么有属相?(二)探究新知:1、带学生读两遍十二地支的名称:让学生熟悉地支的名称。2、叫学生给十二生肖的动

33、物进行分类。 :一类是六畜:有牛、马、羊、猪、狗、鸡;一类是野生动物:虎、兔、猴、鼠、蛇;一类是传说中的动物:龙。3、十二生肖产生的时间:4、 十二生肖的传说:学生自读课文解决。你还知道那些传说?5、十二生肖中为什么没有猫?联系年纪,大家出生在哪年, 便有一个人一那一年动物为标志的属相。比如今年是牛年, 出生在今年的小朋友便属牛。但是牛年还有一个名字,叫丑牛,引出十二地支。不要求学生记忆,但是在这里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定位感,使学生明确秦朝、汉朝教学过程教学调整十二生肖确立的很早, 猫是从外国传过来的动物, 汉代之后才有的,出现十二生肖时人们还不知道有猫。(三)拓展延伸:1、背诵十二属相。2、拓展

34、活动:十二属相诗(节选)(南朝. 陈)沈炯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啃坐空谷,兔月向窗开。和南北朝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定位和距离现在的时间,加深对学生对十二生肖产生早、流传久的印象。作业设计:背诵十二属相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签字人:签字日期: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no. 课 题题菊花主备人车心里执教班级三执教人周丽霞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 充分理解是次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容。能够借助诗文解析想象出“菊花”含义,感受菊花的美,并了解作者的理想愿望。2. 通过学习,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背诵课后拓展活动中所列的名句,领会其内容。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背诵这首诗,其难点是理解作品的内

35、在含义教学过程教学调整一、激趣导入:课前预习,并找出文中不认识的字。1、 看过封神榜吗,你想当里面的哪个神仙?为什么?2、 唐朝有个诗人他想当青帝, 也就是管百花的花神?想知道为什么吗?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二、初读古诗,读准读熟1小组交流预习情况。读古诗与这首诗有关的课外资料2全班反馈预习情况。3齐读古诗,读准字音。4男女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准确又熟练。三、了解诗意,感情朗读1读诗、看面、想问题:为什么黄巢想当花神呢?教学过程教学调整2指名汇报:为什么(即了解诗的大意)3小结前两句,并引导学生体会感情:可惜、遗憾。4指导学生读前两句。5体会后两句(作者的愿望) ,并齐读。6指名读

36、、齐读。7齐背古诗,分层要求:会背的有感情背,不会背的可以看看书跟着小声背。四、学习日积月累, 了解与菊花有关的表达理想和志向的诗句。五、小结:黄巢不仅仅是想当一个花神,在这首诗里还有一个作者的理想,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查找相关资料。作业设计:背诵古诗题菊花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签字人:签字日期: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no. 课 题酌贪泉主备人车心里执教班级三执教人周丽霞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背诵古诗。,2、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教学重难点能够借助诗文解析了解作者的高贵品质和志向。教学过程教学调整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教师讲故事,学生认真倾听。二、学习酌贪泉1、初读古

37、诗,读准读熟。2、同桌互读古诗,纠正读音3、指名朗读,师生评价4、比赛朗读古诗三、借助诗文解析深入感悟:1、夷齐具有怎样的品质?诗人以此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读了诗文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3、学习日积月累,进一步了解有志之士的高贵品质。三、熟读课文,练习背诵1、配乐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教学过程教学调整2、配乐朗读比赛3、齐背古诗,分层要求:会背的有感情背,不会背的可以看看书跟着小声背。四、拓展活动读一读猛虎行,体会诗人的志气。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酌贪泉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签字人:签字日期: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no. 课 题夏日绝句主备人车心里执教班级三执教人周丽霞执教日期教学目

38、标1、背诵古诗。2、教育学生立远大志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教学重难点能够借助诗文解析了解诗人悲愤的情怀,深情的爱国情感。教学过程教学调整一、导入新课:二、学习夏日绝句1、学生自渎古诗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3、再读诗文,深入感知(1) 、古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 、读了诗文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4、前两句自由读,抓住人杰、鬼雄体会诗句, 举例项羽, 简单介绍四面楚歌的故事. 相机板书5、后两句在反复朗读中结合项羽的故事以及这首古诗的写作背景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和诗人的爱国情怀6、师总结:李清照,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 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 实

39、在令人佩服。教学过程教学调整三、拓展活动1、读霸王别姬,了解项羽这一英雄人物。2、了解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等与项羽有关的成语故事四、找一找课后查找几首李清照的作品欣赏一下。作业设计:背诵古诗夏日绝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签字人:签字日期: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no. 课 题武 术主备人车心里执教班级三执教人周丽霞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武术的代表 - 少林功夫的特点和起源, 明确中国功夫重视“武德”的特点同时熟悉太极拳的特点。2. 中国武术的门派分类。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熟悉我国几个重要的门派,并介绍太极拳的特点,通过对比少林功夫和太极拳,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通过对少林、 太极拳的介

40、绍, 培养学生对中国武术的自豪感。教学过程教学调整(一) 、课题导入:你们喜欢看武打片吗?看过那些我大片?知道那些中国功夫?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的中国武术。(二) 、探究新知:1、阅读课文第一段: 使学生知道无数的内容和作用。2、阅读课文第二段: 使学生知道武术有哪些的门派。3、阅读课文第三段:使学生了解中过武术是立足于防守的功夫,不以攻击为主要目标。它既注重武功,也注重武德。4、介绍少林功夫的由来和内容:阅读第四段和第五段。5、介绍太极拳:阅读课文第六段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6、总结全文了解“少林神功” 、 “太极拳”、 “武当剑”在世界的广泛流传。 培养学生对中国武术的自豪感。(三) 、拓展活动:1、查一查: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一下, 看看早、晚锻炼的人们都是练习什么武功?2、想一想:中国的武术门类众多、 派别复杂。你能说出集中无数门类吗?作业设计:利用课余时间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