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隆财富广场工程深基坑组合支护形式的应用_第1页
浅析大隆财富广场工程深基坑组合支护形式的应用_第2页
浅析大隆财富广场工程深基坑组合支护形式的应用_第3页
浅析大隆财富广场工程深基坑组合支护形式的应用_第4页
浅析大隆财富广场工程深基坑组合支护形式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大隆财富广场工程深基坑组合支护形式的应用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扬州225000摘要:惠州大隆财富广场,地下三层,基坑开挖深度局部超过17m,木 工程基坑采用了人工护壁挖孔桥加锚索支护的组合支护,笔者通过工程特点及设 计参数的分析,详细介绍了组合支护形式在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工艺要点。关键词:深基坑支护人工挖孔挡土桩冠梁预应力锚杆1.工程概况惠州市大隆财富广场地上39层,地下三层,建筑高度150米,建筑面 积约为150000 m2,主体结构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基础釆用人工挖孔桩。场地 呈长方形,长约141米,宽约为64m,基坑周长约为544nn,开挖面积约11100 m2, 设计+0

2、.000为18.30m,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5.00m,最大开挖深度按17.00m<>该工程位于惠州市惠城区江北,西邻三新南路,其余各边紧邻规划市政 道路及已有商住楼,因此基坑支护必须技术可行、安全可靠。为保证基坑支护安 全可靠,便于地下室施工,减少排水量,淤泥质土、软塑状粉质粘土分布地段, 沿基坑侧壁超前加强支护措施,即沿基坑侧壁四周布设桩径&phi;1200的人工护 壁挖孔桩加锚索支护组合支护。桩间填土采用钢管锚杆加固止水。坡面 挂8200&times;200钢筋网、喷c20殓厚100,并设少量泄水孔,坡顶、坡底设 排水沟,将坑内集水集中排入排水沟,汇入淀砂池,经

3、沉淀后,排入相邻的明渠 内。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2.1场地内各岩土层岩性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2.1.1人工填土:褐红、褐黄、灰色等色,以粘性土为主,局部由粘性土混杂混凝土块、砖块等建筑垃圾组成,稍湿湿,松散稍密状态。场地均有分布,层厚4.007.00mo2.1.2第四系冲洪积土层:由粉质粘土、粘土、淤泥质土组成,厚度较 大,局部呈透镜状、夹层状及似层状产出。2.1.3第四系残积土:紫红色,湿,坚硬,遇水易软化、崩解,局部分 布,埋深较大,层厚:3.205.40m。2.1.4白垩系岩体:为泥质粉砂质砾岩,岩质软,风化带发育完整,全 风化岩多呈坚硬土状,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强风化岩岩芯多呈

4、碎块碎屑状; 中风化岩岩芯多呈碎块短柱状,岩面埋深不一,6.10m21.00m。2.2水文地质条件:本场地地下水根据其赋存介质和埋藏条件不同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 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的孔隙潜水,主要含水层为呈透镜状的松散类土,其 透水性及富水性均较差,水量较贫乏,是本场地主要的含水层,局部人工填土中 赋存上层滞水;第二类,赋存于下伏风化岩体中的孔隙裂隙水,其含水量及透水 性主要受基岩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埋藏较深,具微承压性。场地内地下水主要接 受大气降水补给,径流方向大体由北向南流。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的孔隙潜水对 基坑开挖影响强烈;而下伏基岩裂隙水埋深较人,对基坑开挖影响较轻。钻探期 间测

5、得钻孔综合水位埋深1.502.50m。场地内未见地表水体出露,地表水对基 坑开挖影响不明显。3 .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3.1人工挖孔桩的施工3.1.1人工挖孔桩施工要点沿坑壁四周布置,间距2.0m,桩直径1.20m, c25徃灌注,灌注前不得 有沉渣,灌注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15,桩长及配筋根据施工剖面图及大样。嵌入 基坑底深度不得小于5.00mo挖孔施工应隔桩施工,不得挖孔与灌注同吋作业, 絵灌注吋邻桩不得施工;人工挖孔施工护壁段过度不得人于lm;当穿越索填土、 淤泥质土时,护壁段长度不得大于0.5m,并乂护壁钢筋加密至100。3.2 ±钉(钢管锚杆)及坡面挂网喷射磴的施工3.2

6、.1 土钉施工工艺(1) 加工管材:采用&phi;48钢管,制作成滤管(花管),入土端加工 成桩尖状,滤水孔对向间距500mm,孔眼前端(造管尖侧)焊接钢筋或角钢块, 构成孔前倒刺及保护块。(2) 打钉:倾角25度,成孔采用压入式成孔,梅花型布设。部分成孔 困难,采用了预成孔再压入等长的设计钢管锚杆,沿桩间布设。(3) 压力灌浆:采用注浆泵,通过高压注浆管安接在钢管头上,并采 用低压慢灌工艺,压入水泥浆,用32.5r水泥,按水灰比0.45-0.50配制水泥浆,(浆体掺入早强剂)灌浆压力达到500- loookpa压力,并稳压一段时间后,即 可停止注浆。3.2.2喷锚支护施工工艺(1)

7、按设计要求开挖工作面,修边坡。(2) 喷射混凝土视土质情况而定,分一次或二次喷射。(3) 安放土钉或锚杆(包括钻孔、插筋、注浆等)。(4) 绑扎钢筋网,预留搭接筋(上、下层网筋搭接长度为300mm), 钢筋网格误差不得大于&plusmn;20mm,焊接加强钢筋,加强钢筋应与锚杆头焊 接。钢筋im8200&times;200,钢筋搭接不小于300,钢筋网与坡面间隙不得小 于 30mm。(5) 喷射细石混凝土至设计厚度,以锚杆头尺寸或安插厚度,控制标 桩进行控制,混凝土必须加入速凝剂。(6) 每喷射混凝土 200m2,制作一-组絵试件及水泥砂浆试件,絵试件 应在喷锚面未干时制作。(

8、7) 上层喷锚完成3天后,可进行下一层开挖喷锚作业,按此循环, 直到坑底标高。(8) 喷锚完成后7天内应对喷锚面进行养护,设专人每天在喷锚面上 洒水一次。(9) 开挖的边坡支护段应在24小时内完成喷锚支护。3.3锚索及冠梁、腰梁的施工3.3.1锚索设计要求:(1) 预应力锚索采用4&times;7&phi;5钢绞线,钢绞线强度标准值为1860mpa;(2) 成孔直径&phi;130,长度l二2932m且进入中风化岩2m,自由段 5m,自由段部分锚杆外表涂一层黄油,外套塑料管。每2米设一对中支架;(3) 浆液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配浆,水灰比为0.45<>

9、;采用二次 注浆,第一次采用常压0.30.5mpa, 4小吋后进行第二次注浆,压力要求1.2 2.0mpao(4) 4&times;7&phi;5锚索设计拉力为200300kn,施加预应力200300 kn,预应力锚索腰梁采用碗腰梁。3.3.2施工工艺流程锚杆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及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 2005) 进行施工。采用68台成孔设备及2套注浆设备分段流水作业。锚杆施工主要 工艺流程如下:定孔位&rarr;(2)钻机成孔&rarr;锚索制安&rarr;(4)清孔下锚 &rarr;注浆&rarr;(6)腰梁施工&

10、;rarr;养护&rarr;锚索张拉锁定。(1) 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并做好标记;(2) 钻机按设计角度成孔,成孔口径130mm,泥浆循环护壁钻进,塌 孔时,可增大泥浆稠度,或采用跟管钻进方式施工;(3) 成孔完成后,继续用泥浆循环清孔,清除孔底沉渣,然后采用清 水洗孔及采用空压机冲孔,洗除孔壁泥皮;(4) 预应力锚索:锚索采用1860级4&times;7&phi;5钢较线,每隔2m 设对中支架,锚索长度=设计锚索长度+外露长度,外露长度以能满足张拉锁定 要求为准;锚索自由段外包塑料软管,两端包扎;注浆管与锚索一起下入孔内, 注浆管伸入距孔底500mm左右;(

11、5) 采用42.5r普硅纯水泥浆于底部压力注浆,水灰比0.45;采用二 次注浆,第一次采用常压0.30.5mpa,4小吋后进行第二次注浆,压力要求1.22.0mpao(6) 人工挖孔桩顶设1200&times;800钢筋混凝土冠梁一道;冠梁混凝 土等级为c25,配筋规格根据施工大样,主筋采用hrb335级22螺纹钢,箍筋采 用hpb235级钢筋10150o冠、腰梁施工顺序为:支模&rarr;纵向钢筋及箍筋制 安&rarr;混凝土浇捣&rarr;絵养护&rarr;拆模。(7) 待锚索注浆及冠、腰梁碗达到强度后进行预应力锚索张拉,预应 力锚索张拉荷载分级及观

12、测时间如下表:张拉荷载分级o.lont0.25nt0.50nt0.75ntl.oont(min)15103.4质量检验要求3.1 土钉须按1%且不少于3根进行抗拔力检测;预应力锚索须按5%且 不少于3根进行抗拔力检测;注浆体应按每30根留置一组试块的比例留置水泥 净浆试块,到期后及时试压。3.2桩系梁、围护桩、喷射混凝土应进行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试验, 每次混凝土浇注至少取一组,每桩絵试块测试不得少于一组。3.3对人工挖孔桩的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检测数量不少于3根。对桩 身进行了抽芯检测。3.4所有用于基坑支护用的混凝土应进行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试验, 每次混凝土浇注至少取一组,喷射混凝土每5

13、00m2检测一组。3.5钢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规范规定要求,焊接采用双面焊。3.6支护中使用的材料及其他项目按相关规范进行质量检测。4.基坑变形及水位监测基坑监测预警值控制:本基坑侧壁支护安全等级为一级,坡顶最人水平位移允许值按&le;0.25%h (其中h为基坑开挖深度)控制,报警值为允许变形最 大值的80%,坡顶沉降(含管线观测点)按25mm控制,预警值为20mm。坡顶 最大水平位移允许值按&le;0.5%h (其中h为基坑开挖深度)控制,报警值为允 许变形最大值的80%,坡顶沉降按50mm控制,预警值为40mm<>由于该基坑是 深大基坑,故预警值从严控制。4.1在基坑开挖施工前,设置好变形监测点并进行了原始数据采集,确 保了监测点的稳定不受破坏。4.2变形监测频率:基坑支护过程中,相邻两次的观测吋间间隔不宜超 过两天(具体间隔吋间根据施工工况及监测结果确定);支护施工结束一个月后 观测间隔不宜超过十天;支护施工结束两个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