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现当代德育思想_第1页
第二章_现当代德育思想_第2页
第二章_现当代德育思想_第3页
第二章_现当代德育思想_第4页
第二章_现当代德育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苏霍姆林斯基第二节 科尔伯格第三节 价值澄清理论第四节 关怀理论第五节 品德教育生平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担任帕夫雷什中学(一所农村完全中学)的校长长达32年。一边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一边坚持教育科学研究。一生写下了41本教育专著,600多篇教育论文和1200多篇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怎样培养真正

2、的人我把心献给孩子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的艺术致女儿的信失去的一天 德育思想和德育理论1.明确承认和主张教育的社会政治目的性,公开主张政治信仰与道德教育的统一。“终于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是个人道德发展的顶峰。”“没有任何信仰的人,不可能有精神的力量、道德上的纯洁,也不可能有英勇的精神 对我们的意识形态那种神圣的东西有信仰的人,定会有巨大的爱和恨的才华。”“学生只有在拥有追求(共产主义)追求(共产主义)的时候,才会成为公民。”“没有志向(共产主义)志向(共产主义) ,就没有公民的觉悟”2.关于学校德育环境的营造、学校德育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辩证处理。主张主张:政治信仰的确立与道德教

3、育的进行都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实现校园与社会生活的沟通。引导学生认识精神生活的幸福与美好促成学生的积极行动主张运用六种教育力量进行德育:教师、家庭、学生本人、同伴、书籍和街头社交。学校德育环境建设实践实践:物质环境物质环境(校园环境、学校设备、室内陈设、图书等)和精神环境精神环境(充足的课余时间、建立课外活动小组、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爱好)的创建(帕夫雷士中学)重视与社会教育资源(家庭、英雄模范人物)的连接及学生的主动参与。“老一辈人可以把一切都传给你们,可谁也代替不了你们去造就人。这需要劳动。这个世界仿佛是随着每个人的诞生而重新诞生。你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那就是你们的责任”特别强调德育活动的

4、重要意义。提供了具有生活化和一体化特征的“活动”模式。观察阅读劳动奉献生平:劳伦斯科尔伯格( 1927 1987)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终其一生专注于道德认知发展问题研究,被誉为皮亚杰之外对道德发展研究贡献最大的人。他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国际心理学界、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著作:道德发展心理学:道德阶段的本质与确证道德教育的哲学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的研究。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才能救她,它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化剂。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

5、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10倍。他花了200元制造镭化剂,而这点药他竞索价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总共才借到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在夜晚竟撬开药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问题:这个丈夫应该这样做吗?为什么说应该?为什么说不应该?法官该不该判他的刑?为什么? 一、前习俗水平一、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服从以免受到惩罚)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海因兹为妻子偷药符合

6、他的自身利益,药剂师赚钱也符合自己的自身利益。(这个阶段中个体的道德判断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的特点,即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二、习俗水平二、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开始较全面地关心别人的需求,为自己塑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海因兹偷药值得同情,但不能宽恕,否则,社会就会发生混乱。 三、后习俗水平三、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法律是可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来改变的)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认识到除法律之外,还有诸如生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义、个人的尊严等更高的道德原则)因此,海因兹有责

7、任挽救任何人的生命,不管这个人是他的妻子、朋友还是路不相识的陌生人。道德判断发展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重要假设道德判断的结构反映个体道德判断的水平内容(对道德问题的回答,“对”或“错”,“该”或“不该”)形式(判断的理由和说明理由过程中包含的推理方式)个体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中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的发展道德教育的基本设想(道德教育论)道德教育旨在促进道德判断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道德教育奉行(循序渐进的)发展性原则德育实施的方法和策略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布莱特效应)引导学生在比

8、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道德推理方式更合理的推理方式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代表人物路易斯拉思斯 ( Louis ERaths )(纽约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里尔哈明( Merrill Harmin)(南伊利诺斯大学教育学教授)悉米西蒙( Sidmey B.Simon)(马萨诸塞州大学教育学教授)凯钦鲍姆( Kirschen Baum)(美国人本主义教育中心主任)代表作 超越价值澄清 高级价值观澄清尽管价值是相对的,是不能被传授和灌输的,但是作为成人,我们还是有能力也有义务帮助儿童形成他自己的价值,也就是应该教会儿童价值澄清的过程。强调:个人价值选择的自由,因而将价值教育的重点从价值内容转移

9、到澄清个人已有价值的过程上去。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澄清他们自己的价值观而非将教师认可的价值观传授给学生。主要关注价值观教育。认为:个人的价值或价值观念是经验的产物,不同的经验就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价值本身没有真伪与对错。价值的形成与发展完全是个人选择的结果。因而,教育者不能也无法向儿童传授和灌输任何价值观。 有效价值形成(澄清)的过程 选择:选择:1自由地选择。 2从各种可能的选择中选择。 3认真思考每一种选择的后果再进行选择。 珍视:珍视:4赞同与珍视。 5确认。 行动:行动:6根据选择行动。 7重复。价值澄清理论把指向价值但尚未达到价值水准的表达方式称之为“价值指示器”,

10、是潜在的价值,也就是澄清过程的内容与主体。价值澄清理论认为,教师应当特别留意“价值指示器”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存在,并适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帮助,使价值观念得以澄清,并以促进他们价值观念的形成。 代表人物:尼尔诺丁斯(1924)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哲学家、德育学家美国国家教育学会前会长美国杜威研究协会前会长从中学数学教师做起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执教21年70岁开始著述,完成了10本学术著作10个孩子的母亲毕生提倡关心教育、幸福教育,不断呼吁重视家庭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代表作: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外一种模式关怀:一种女性特点的德育方式关怀理论体系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的“关怀理论”受到了德育学界的广泛关注。

11、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需要得到人们的理解、接纳、尊重和认同,因此关怀他人和被他人关怀都是人的基本需要。 强调:道德情感在个体道德发展中的作用道德生活源于“爱”和“联系”,因此我们应当建立、维持和增强关怀关系。 人们的道德行为大多是出于同情和关怀,是一种直觉反应;而道德原则并不足以产生道德动机。主张:以关怀(caring)为核心来组织、改善教育环境,为孩子们形成道德观念提供支持。在学校里建构符合道德的体制和文化,远比一味向孩子灌输美德重要,关心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美德,而且是一种人际关系,一种文化环境。 道德教育中应特别强调的四种教育要素:1.榜样教师的关怀者角色比榜样角色更为重要,即以教师本人的

12、关怀行为去感染、熏陶学生,在教育生活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实践关怀,鼓励学生把所受的关怀教育放在广阔的生活世界去实践、体验、升华。2.对话对话的主题应是无禁忌的。对话要求实质的平等,即双方寻求的是理解、移情或者赞赏,它总是始于对某种不确定性的东西的探讨。学校应当是各种价值观和信仰能够得到批判性地、或者是赞赏性地审视的场所。3.实践学生的关怀实践多种多样。在师生关怀关系中,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实践是保持对教师关怀行为的敏感性和反应力,进而学会关怀老师。4.认可教师不断对学生做出的反应是学生形成自我形象的一个重要影响源,所以,教师应该赋予学生与现实相符的积极的自我形象,而不是将一种主观的期望强加

13、给学生。唯其如此,学生才能产生自豪感,才能形成积极的道德追求,这就是对学生的认可。诺丁斯的课程体系理论假设:人人都生活在关系中,人人都渴望得到关怀;既然人们珍视要想相互关怀,人们首先就要有关怀的品质。这种品质可以通过课程来培养。对自我的关怀对亲密的人的关怀对远方的人和陌生人的关怀对动物、植物和地球的关怀对人造世界的关怀对思想的关怀英国教育学家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理论假设:与其他人友好相处、爱与被爱是人的基本需要,因此帮助人们实现这一需要就是教育的首要职责。道德教育应当以“体谅”为核心来组织,应当帮助学生摆脱恐惧和怀疑,以培养学生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为核心目标。道德教育不仅要传授道德规则,更要培

14、养态度,塑造行为,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代表人物托马斯.里克纳(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爱德华.怀因(伊利诺伊大学)凯文.莱因(波士顿大学)威廉.贝内特(美国前教育部长)背景理论上说,品德教育是以批判道德上的相对主义和教育上的过程主义为主要诉求的。价值澄清理论和认知发展模式“都避免以某种确定的品德为核心来进行德育 它们都以过程为中心去实施道德教育。缺乏价值背景作为教育的基础” 。“即使在文明冲突价值多元的社会中,仍然存在普遍认同的价值(正义、诚实、文明、民主、追求真理等)。没有无标准的道德教育传授正确的价值观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文明之举,在社会普通忽视德育的情况下,学校德育尤为重要。”(里克纳,为品德而教育,1991)品德教育的概念、特性与内涵(阿兰.洛克伍德)概念:品德教育是以学校为基础并与社区机构合作进行的,通过直接、系统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