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_第1页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_第2页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_第3页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_第4页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绪论1.1 目的和任务全面普查煤矿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防范措施全面有效,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查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和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1.2 报告编写依据1.2.1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1)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2)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13(3)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4)煤矿水害防治规定(5)大山煤矿相关资料1.2.2 技术资料序号项目名称普查地点普查范围(km2)普查内容采用的技术手段所得成效依托技术力量1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地

2、面2.9840采空区、断层、煤矿地质钻探已探明矿区地质构造、查明采空区区域福建省永定县大山煤矿有限公司培丰大排联办矿(扩大)储量核实地质报告2地质灾害普查地面2.9840塌陷、古滑坡观测已查明矿区塌陷、滑坡情况福建省永定县大山煤矿有限公司培丰大排联办矿(扩大)储量核实地质报告3瓦斯(CH4)、煤与瓦斯突出普查井下28#、29#、39#、41#煤层矿井瓦斯等级及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采样鉴定查明矿井瓦斯涌出量,及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2013年瓦斯等级鉴定报告4煤层自燃普查井下28#、29#、39#、41#煤层矿井煤炭自燃倾向性采样鉴定查明煤炭自燃倾向性江西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5含(导)水体、采空区

3、、水普查井下2.9840含(导)水体、采空区、水普查钻探、井下观测查明含(导)水体情况及采空区积水情况福建省永定县大山煤矿有限公司培丰大排联办矿(扩大)储量核实地质报告1.3 煤矿概括1.3.1交通位置与自然地理大排联办矿位于永定县培丰镇境内,由大排村管辖,属培丰井田范围南部。本矿位于永定县城区45°方向,直距约30公里,至永定县运距约46公里。区内有一条简易公路可至培丰镇,然后与福三线相接,距龙梅铁路坎市火车站7公里,交通便利,详见交通位置图。本区属侵蚀型低山地形,山岭、沟谷纵横交错,地形复杂,主体山脉呈南北走向。本区属低山丘陵区,主要山脉南北走向,本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热

4、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常青。1.3.2开采简矿及四邻关系本煤矿于1995年开始基建,于1997年开始投产。开采煤层主要为童子岩组第一段下亚段的39、41煤层,和第三段的28、29煤层,投产之初产量较低,年产量1万吨,2002年经过技改,产量有所提高,20032004年底产量可达年产量2万吨左右,两年共采出原煤约4万吨,损失量1.8万吨。自八十年代初以来,培丰煤矿和地方小煤窑对培丰中井田、培丰井田内储量进行了开采,近地表或浅部的煤炭资源现均已被采空。2002年培丰煤矿就将150米水平开采完毕,培丰煤矿现在已开采至±0水平。本矿区内F2断层上下盘和F3断层下盘之间的39、41煤层原福建省龙

5、永煤田培丰井田普查最终地质报告中+250米以上水平储量已被培丰煤矿采空。1995年2002年培丰煤矿将F3上下盘150水平39、41煤层开采完毕。原中井田20、28、29煤层均被开采完毕。本矿自建井以来主要对培丰煤矿采剩的28、29、39、41煤层的边角煤进行开采,现已全部采空,并向深部开拓,以揭露F31断层下盘39、41煤层。矿区东北部有永定县洋坑背煤矿有限公司及国有煤矿(福建煤电有限公司培丰煤矿),有关闭小窑4#、5#井,矿区南部有原老风井(现已关闭);于2005年10月取得采矿许可证,属“六证”齐全的矿井,包括采矿许可证(证号35000020101211202333),煤炭生产许可证(证

6、号203508220124)、安全生产许可证证号(闽)MK安许证字2005F126(G1),矿长资格证(证号MK 35012033)、矿长安全资格证(证号闽煤10235050100071号)以及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证号350000100005502)。核定生产能力5万吨,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闽政办2006116号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监局福建煤监局关于福建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精神,技改成6万吨井,将矿井划分二个采区,上部三段煤层为一采区,下部一段煤层为二采区,充分利用现有矿井的井上、下生产系统基础上,设计的技改开拓方案为平硐暗斜井开拓,集中排水,分区回风。对矿井进行

7、技术改造,待完成后投入生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6万吨。技改工程已于2010年5月完成,技改安全设施于2010年5月29日通过省安监局验收,2010年8月31日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技改生产设施于2010年9月29日通过市煤管局验收,2011年2月28日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技改工程全面完成。1.3.3主要生产系统本矿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共有两个核定井口即主井(+347m)、风井(+388m)。目前生产区域内共有一条主要下山即+347+190斜井。主要开采煤层为28#、29#、39#、41#煤层,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法。本矿具备完整、独立双回路供电的通风系统,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抽出式全

8、负压通风。提升绞车房设在在+350水平,主斜井绞车房装备JTP1.2×1.0-24型矿用提升绞车, +350车场安装斜井人车,采用串车提升,在主斜井+267水平、+235水平安装了两道跑车防护装置。本矿采用双电源供电。矿井在+190井底车场附近设有中央排水泵房和主、副水仓(主:170m³、副:130m³),+190水平中央水泵房安装三台离心泵(一用一备一检修)。矿井供水防尘管路、辅助设施系统比较完善,矿井供水施救管路及辅助设施按规定要求覆盖所有避灾线路和各采掘面。地面(井口)附近设有地面消防材料库,井下+190集运巷中部设有一座消防器材库,本矿在+347井口地面建

9、设了一座空压机房, 采用地面集中供风方式。安装一台TC-424B型(24门)程控电话交换机,组成本矿安全型煤矿井下通讯系统,供矿井生产调度及行政管理通信联络使用。安全监控系统为KJ90NA型。在主井调度室设安全监控室,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并实现联网。1.4主要灾害情况1.4.1地质灾害由于煤矿地面建设的影响,+347主平硐上方及办公楼侧后上方边坡受损,在暴雨时及雨季可能发生滑坡。矿井已采取地表裸露带种树种草及采用有效覆盖相结合进行治理,但在暴雨及雨季应加强观测,一旦出现险情,做好撤人措施。1.4.2井下各类灾害1、矿井被鉴定为瓦斯矿井,因此矿井存在瓦斯聚集灾害。2、放炮伤害及火药爆炸

10、伤害。3、顶底板灾害。4、水灾:矿井水害主要表现在构造导水以及浅部小窑及采空区积水的影响。1.5本次工作概括我矿由生产技术科牵头,组织了采矿、地质、测量、机电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矿区实际,结合一些专业鉴定机构和有资质部门编写出的各种报告,完成了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工作。通过普查查明井田范围内地质灾害、瓦斯、水、火、顶板等隐蔽致灾因素,提出防治安全技术措施。2煤矿地质概括2.1地质勘探工程1959年1965年,由305地质队等单位对井田进行三次普查,认为储量少,地质构造复杂,不能正规建井,亦无需进行勘探工作,煤层露头可供小窑开采。自1970年6月1971年12月福建省地质一团二中队对井田进行

11、了勘探,于1972年1月提交了福建省永定县培丰煤矿中井田地质报告,该报告1972年3月36日经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冶金工业局闽革冶地(72)字78号批准报告工业储量961万吨,远景储量290万吨。1988年1992年,福建省121煤田地质队对培丰井田进行了找煤工作,提交了福建省龙永煤田培丰勘探区找煤地质报告,获得D级储量4432万吨。1993年1995年,福建省121煤田地质队对井田进行了普查勘探工作,并于1995年底提交了福建省龙永煤田培丰井田普查最终地质报告,1998年3月20日福建省煤炭工业总公司闽煤规字(1998)076号批准该报告C级826万吨,D级840万吨。2003年4月,委托地质大

12、队对本矿进行了地质工作。地质工作以分析矿业主提供的煤硐巷道测量资料为主,并进行一定的野外调查工作,在煤巷中每隔30米量取一个煤厚点。部分采空区及煤巷因巷道已废弃,无法进入,其资料来自于对矿业主的调查,于2003年4月提交了福建省永定县培丰大排联办煤矿储量核实地质报告,该报告于2004年5月26日经福建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专家组评审通过,评审意见书证号:闽国土资储审(2004)77号。评审结论至2002年底,该矿实际保有储量23.2万吨,其中111b储量5.8万吨,122b储量17.40万吨。2005年1月地质大队组织人员收集了培丰煤矿生产的各种资料,对本矿进行实地调查,编制了扩大开采范围储量核实

13、报告。2.2地层矿区内地层总体走向呈南北展布,由老到新依次为:下二叠统栖霞组(P1q),文笔山组(P1w)和童子岩组(P1t)。栖霞组(P1q):为一套浅海相沉积。厚300米。岩性为灰至深灰色的中厚层状含燧石结核的石灰岩。产丰富的动物化石。本组地层出露于本区东部。文笔山组(P1w):为一套海相沉积,厚约350米。以砂质泥岩为主,上部夹少量细砂岩。出露于本矿区东、南、西部。童子岩组(P1t):出露于本矿中部。上、下为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中部为海相不含煤地层。厚度为773米。分三个段,其中第一段和第三段为本煤矿主要含煤地层,均为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第一段岩性以细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等

14、组成,含较多动物化石及少量的植物化石,含煤15层以上,其中39、41为可采煤层。第三段岩性也以细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等为主组成,含较多动物化石及丰富的植物化石,但该段地层中岩石层厚分布较无规律,且化石以植物为主,动物化石个体较大,含煤更多,可达30层以上,其中28、29煤层可采。2.3地质构造本煤矿在龙永煤田培丰井田内,培丰井田位于广平-龙岩复式向斜西南部,龙岩复式向斜西翼。培丰井田受不同力学性质的力的作用而形成了不同构造类型的两个地质体:培丰向斜构造和地表浅部推覆构造。培丰向斜:轴向近南北,总体表现为向北倾伏,南部仰起,使包括本区在内的井田南部地层埋藏变浅而遭受剥蚀。该向斜因受

15、F13断层的影响,使两翼中西翼缓,东翼陡,在第4勘探线上表现突出,局部还可见倒转现象。推覆构造:培丰井田东部浅部构造实际上是逆冲断层系,由逆冲断层F31、F33、F35、F36、F37等组成,属叠瓦扇构造。这些逆冲断层都是铲状逆断层,向东倾斜,由此可见,滑动系统是自东向西运动。该推覆构造的存在,使F31断层上盘的童子岩组地层变浅,其中三段地层被全部剥蚀,一段地层也因处于地表浅部,而基本被众多的小窑开采完毕,因此原福建省龙永煤田培丰井田普查最终地质报告没有对F31断层上盘的各煤层计算储量,本次也不对该部分煤层计算储量。以下介绍本区的主要断层:F2:正断层,倾向东,倾角约60°,南北走向

16、,贯穿全井田,破坏了各煤层的连续性。F3:与F2断层相似,同期形成。正断层,倾向东,倾角约55°,南北走向,贯穿全井田。该断层下盘各煤层原为培丰煤矿开采煤层,其250米水平以上储量已基本被采空。F13:逆断层,倾向东南,倾角约70°,走向长度大于800米,该断层下盘的28、29煤层为本矿主采煤层之一。F31:推覆断层,倾向东,地表浅部陡,约55,深部变缓,约10°。该断层使其下盘的各煤层得以保存,使其上盘的可采煤层变浅而被小窑采空。2.4煤层与煤质2.4.1煤层根据培丰煤矿及小煤窑开采情况分析,28、29、39、41煤层为全井田大部可采。28煤层:简单结构,煤硐中

17、所见最大厚度1.58米,最小厚度0.38米,平均厚度0.76米,可采性指数为0.82,属较稳定煤层,倾角约20°。直接顶板泥岩,含少量的植物化石及少量小个体舌形贝动物化石;底板为细砂岩。29煤层:简单结构,煤硐中所见最大厚度1.45米,最小厚度0.26米,平均厚度1.02米,可采性指数为0.80,属较稳定煤层,倾角约20°。直接顶板泥质砂岩,含丰富的动物化石;底板为泥质砂岩。39煤层:简单结构,最大厚度2.56米,最小厚度0.36米,平均厚度1.822.43米,可采性指数为0.89,属较稳定煤层,第三块段倾角平均60°。顶板泥岩,厚度一般为15米,含丰富的泾县矮小

18、戟贝、华夏贝、纤纹细戟贝、燕海扇、卵石蛤、寿昌菊石等动物化石;底板一般为细砂岩,当底板相变成泥质砂岩及砂质泥岩时,则含丰富的粗大植物根茎化石。41煤层:简单结构,最大厚度1.92米,最小厚度0.46米,平均厚度0.860.89米,可采性指数为0.83,属较稳定煤层,第三块段倾角平均60°。顶板为水平纹理发育的砂质泥岩,含丰富的单网羊齿、蕉羊齿、科达、轮叶、楔羊齿等植物化石;直接底板一般为厚1.00米砂质泥岩,含丰富的植物根化石。2.4.2煤质28、29、39、41煤层的煤岩特征差别不大,多以光亮型或半亮型为主,似金属光泽,条带结构,层状构造。煤质化验成果表煤层编号工业分析全硫磷容重发

19、热量灰熔点Mad%Ad%Vdaf%St,d%Pd%g/cm3Qd,v MJ/KgST284.5226.654.391.100.0161.7724.811170295.6826.434.951.330.0171.8123.731273394.2614.773.611.600.0101.6829.061156414.2714.873.070.770.0051.6829.361312从上表可以看出,28煤层为富灰、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的2号无烟煤;29煤层为富灰、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的2号无烟煤;39煤层为低灰、中硫、低磷、中高发热量的2号无烟煤;41煤层为低灰、特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的2号无

20、烟煤。2.5水文地质特征2.5.1自然地理本区属侵蚀型低山地形,山岭、沟谷纵横交错,地形复杂,主体山脉呈南北走向。大山为井田内最高峰,标高+607.08米,井田西侧洋坑文溪河河床为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295.80米,相对高差311.28米。井田中部的文溪河与南部边界的长流溪水均由东向西流,而后汇入坎市河。本区属低山丘陵区,主要山脉南北走向,最高点为+607.08m(4-1钻孔北侧山峰),最低点在矿区西侧,标高为+295.80m,相对高差311.28m。区内沟谷发育,切割强烈,有利于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排泄。本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热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年平均气温20左右,年降雨量

21、16001700mm,无霜期300天以上。2.5.2含水层矿区内各岩层的含水性概略地分为含水岩组和隔水岩组。栖霞组为裂隙岩溶含水组,其含水性不均匀,富水性差异大,总体上是随着埋深的加大而逐渐变弱,平面上是西侧较东侧富水。童子岩组第一段、第三段为弱裂隙含水岩组,其含水岩层一般为裂隙发育的细砂岩,所含水一般以滴漏的形式进入矿井中,对矿井不会直接构成突水危害。第四系盖层和基岩风化带为弱中等含水层,其厚度分别为08米和30米左右。其富水性十分不均匀,富水性大小由其所处的地形位置和岩性特征等因素决定,在高处常以透水为主,沟谷处弱中等富水。本区的岩浆岩主要为辉绿岩,该岩石为孔隙裂隙潜水承压含水岩组,含水不

22、均匀,富水性弱,通常其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的条件差,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但是,当侵入煤系中的岩浆岩被地表水系等切割并发生水力联系时,会形成特殊的充水条件。文笔山组和童子岩组第二段为隔水岩组,因该隔水岩组的存在,使得各含水岩层之间不形成水力联系,对本矿区的生产较为有利。2.5.4断层导水性矿区内发育较多断层,这些断层不仅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而且为地下水的运移和储存创造了条件,使一些本来隔水或富水性弱的岩层局部变成了不均匀裂隙含水带。F31、F36断裂构造,发育在煤系地层之间的充导水性弱,而发生在煤系与灰岩这间的,由于灰岩富水的原因,局部充导水性强。F2、F3断裂构造,在煤硐水文地质调查时发现,巷道中

23、没有发生大的涌水现象,说明其充导水性弱。矿井中发现的小断层,常可见淋、滴水,其出水量初见时大,以后逐渐变小,雨季水量大,旱季小,说明这些断裂构造带虽然含水,但补给来源有限,不会有大的突水,且受大气降水的影响。2.5.6矿井涌水量根据矿山提供永定县培丰大排联办矿井上下对照图,对能够进入的生产井巷(包括对照图上尚未标明的巷道)较大涌水点(段)的分布位置、涌水特征、涌水量等进行调查描述;对涌水量较大的支巷道水量进行测量,寻找巷道水量较大的原因和地下水来源;对封闭的支巷观测有无坍塌、积水,并对水量进行测量;对各硐口水量进行测量。各硐口水量测量成果表现有硐口类型开拓类型涌水量(m3/h)+347硐主井平

24、硐暗斜井25.50+358硐风井平硐暗斜井5.6+388硐风井平硐暗斜井3.8(矿井涌水量采用三角堰测量)按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情况划分为中等;矿井最大涌水量为24.5M3/H,正常涌水量为1224.5M3/H,按矿井涌水量划分为简单型;矿井无或极少突水,按突水量划分简单类型;矿井采掘工程不受水害影响,按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划分为简单类型;矿井防治水工作简单,按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划分为简单类型。按类型划分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综上所述,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中等类型矿井。3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3.1煤矿及周边采空区普查3.1.1本矿采空区情况矿区主井于1997年建成投产,目前最低开拓水平标高+1

25、90m,+190m水平最大涌水量24.50m3/h,正常涌水量12.50m3/h,水仓位于采区中部+190水平。28煤层+347水平北巷采空区面积2370m2,无积水,+325水平北巷采空区面积6850m2,无积水,+300水平南巷采空区面积3350m2,无积水,+190水平北巷采空区面积2050m2,无积水,最低开采标高+190m;38煤层+245水平北巷采空区面积6650m2,无积水;39煤层+245水平南巷采空区面积7350m2,无积水,北巷采空区面积4600m2,无积水,+190水平南巷采空区面积4300m2,无积水,北巷采空区面积3460m2,无积水;最低开采标高190m。3.1.2

26、周边矿井采空区情况本矿东边以井田边缘为界,南边以井田边缘为界。西、北以1、2、3、10、9组成块段,+381m以上为本矿开采,+381m以下为国有培丰煤矿开采,目前培丰煤矿开采最低水平至-150m。3.1.3煤矿及周边采空区普查结论根据普查情况来看,煤矿目前生产采区经过矿井前期排水,上部已无老窑积水隐患,矿区周边及其外围矿井对矿井开采无影响。3.2废弃老窑和不良钻孔普查3.2.1废弃老窑情况该矿现有S6(主井)、S8(风井)、S9(风井2)等井口外,目前该矿周边矿井(已关闭)主要有S10(四号井)、S11(五号井),主要开采煤层为童子岩组第一段39煤层。关闭小窑S10(四号井)、S11(五号井

27、),下山开采,有积水。已在采掘图上画出积水区域,并标注“三线”该积水区离矿井开采区域有450米,标高相差100米。3.2.2井田钻孔情况查阅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于2005年3月份在本矿井田范围的钻孔位置,查明井田范围内所有钻孔封孔质量良好,并将井田内的所有钻孔标注在采掘工程图、水文地质图、井上下对照图等图纸上。查清对本矿煤层无影响。3.2.3废弃老窑和不良钻孔普查小结根据普查结果,矿井范围内的废弃老窑和钻孔对本矿开采均无影响。3.3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3.3.断层、裂隙情况F2:正断层,倾向东,倾角约60°,南北走向,贯穿全井田,破坏了各煤层的连续性。F3:与F2断层相似,同期

28、形成。正断层,倾向东,倾角约55°,南北走向,贯穿全井田。该断层下盘各煤层原为培丰煤矿开采煤层,其250米水平以上储量已基本被采空。F13:逆断层,倾向东南,倾角约70°,走向长度大于800米,该断层下盘的28、29煤层为本矿主采煤层之一。F31:推覆断层,倾向东,地表浅部陡,约55,深部变缓,约10°。该断层使其下盘的各煤层得以保存,使其上盘的可采煤层变浅而被小窑采空。各煤层顶底板在遭到断层、褶曲、岩浆岩等影响时,其裂隙增多,岩石出现破碎现象。3.3.2褶曲情况培丰井田褶曲、断层较发育,其勘探类型属三类二型,但就本煤矿区局部范围内而言,构造又相对简单。3.3.3

29、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小结根据普查结果,3.4煤矿含水体普查3.4.1主要含水层情况调查3.4.1.1灰岩栖霞组(P1q):为一套浅海相沉积。厚300米。岩性为灰至深灰色的中厚层状含燧石结核的石灰岩。产丰富的动物化石。本组地层出露于本区东部。F31、F36断裂构造,发育在煤系地层之间的充导水性弱,而发生在煤系与灰岩之间的,由于灰岩富水的原因,局部充导水性强。本区东部有栖霞灰岩裂隙岩溶承压水的影响,其富水性不均匀。开采东部煤层时,灰岩水有可能成为突水水源。3.4.1.2其他主要含水层矿区内各岩层的含水性概略地分为含水岩组和隔水岩组。栖霞组为裂隙岩溶含水组,其含水性不均匀,富水性差异大,总体上是随着

30、埋深的加大而逐渐变弱,平面上是西侧较东侧富水。童子岩组第一段、第三段为弱裂隙含水岩组,其含水岩层一般为裂隙发育的细砂岩,所含水一般以滴漏的形式进入矿井中,对矿井不会直接构成突水危害。第四系盖层和基岩风化带为弱中等含水层,其厚度分别为08米和30米左右。其富水性十分不均匀,富水性大小由其所处的地形位置和岩性特征等因素决定,在高处常以透水为主,沟谷处弱中等富水。本区的岩浆岩主要为辉绿岩,该岩石为孔隙裂隙潜水承压含水岩组,含水不均匀,富水性弱,通常其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的条件差,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但是,当侵入煤系中的岩浆岩被地表水系等切割并发生水力联系时,会形成特殊的充水条件。文笔山组和童子岩组第二段

31、为隔水岩组,因该隔水岩组的存在,使得各含水岩层之间不形成水力联系,对本矿区的生产较为有利。3.4.2其他含水体情况调查主要矿坑直接充水含水层是童子岩组第一、三段,煤系地层砂岩裂隙含水层,当巷道揭露时常以滴水的形式向矿坑充水,其中细砂岩厚度小,单层厚度小,总厚度不及岩组厚度的6%,泥岩、砂质泥岩厚度较大,稳定性好,含水性差,并起隔水作用。由于含、隔水层相间产生,断层一般充导水性弱,在天然状态下,一般含水层无水力联系,区内钻孔封孔质量达合格以上标准,不会成为矿坑的直接导水通道,矿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矿区含水层一般对矿井无水害影响。按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情况划分为中等;矿井最大涌水量为

32、24.5M3/H,正常涌水量为1224.5M3/H,按矿井涌水量划分为简单型。3.4.3煤矿含水体普查小结3.5导水裂隙带普查3.5.1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F31、F36断裂构造,发育在煤系地层之间的充导水性弱,而发生在煤系与灰岩之间的,由于灰岩富水的原因,局部充导水性强。F2、F3断裂构造,在煤硐水文地质调查时发现,巷道中没有发生大的涌水现象,说明其充导水性弱。3.5.2导水裂隙带对开采影响3.6瓦斯富集区普查3.6.1煤矿瓦斯等级根据培丰煤矿及小煤窑开采情况分析,28、29、39、41煤层为全井田大部可采。28煤层:简单结构,煤硐中所见最大厚度1.58米,最小厚度0.38米,平均厚度0.76

33、米,可采性指数为0.82,属较稳定煤层,倾角约20°。直接顶板泥岩,含少量的植物化石及少量小个体舌形贝动物化石;底板为细砂岩。29煤层:简单结构,煤硐中所见最大厚度1.45米,最小厚度0.26米,平均厚度1.02米,可采性指数为0.80,属较稳定煤层,倾角约20°。直接顶板泥质砂岩,含丰富的动物化石;底板为泥质砂岩。39煤层:简单结构,最大厚度2.56米,最小厚度0.36米,平均厚度1.822.43米,可采性指数为0.89,属较稳定煤层,第三块段倾角平均60°。顶板泥岩,厚度一般为15米,含丰富的泾县矮小戟贝、华夏贝、纤纹细戟贝、燕海扇、卵石蛤、寿昌菊石等动物化石

34、;底板一般为细砂岩,当底板相变成泥质砂岩及砂质泥岩时,则含丰富的粗大植物根茎化石。41煤层:简单结构,最大厚度1.92米,最小厚度0.46米,平均厚度0.860.89米,可采性指数为0.83,属较稳定煤层,第三块段倾角平均60°。顶板为水平纹理发育的砂质泥岩,含丰富的单网羊齿、蕉羊齿、科达、轮叶、楔羊齿等植物化石;直接底板一般为厚1.00米砂质泥岩,含丰富的植物根化石。根据福建省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报告永定县大山煤矿有限公司培丰大排联办矿2013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0990m³/t。属瓦斯矿井。3.6.3煤矿瓦斯赋存规律分析本煤矿属于瓦斯矿井,培丰

35、煤矿多年生产中从未发生过瓦斯中毒事件。但随着井巷的增多以及煤炭储量回采量的增加,局部可能出现瓦斯富集或空气质量下降,因此应加强通风。3.6.3瓦斯富集区小结根据瓦斯普查结果,3.7井下火灾普查3.7.1煤矿煤层自燃倾向性根据2005年7月江西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提交的永定县大山煤矿煤自燃倾向鉴定报告,该矿39#、41#、29#煤层为不易自燃煤层。主要可采煤层的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试验数据见下表煤层的煤炭自燃倾向等级煤层号工业分析(%)水分Mad%灰分Aad%挥发份Vad%全硫Strd%真密度Dtrd%煤吸氧量(²/克)295.618.353.320.841.840.41392.94

36、47.3211.020.382.120.78416.1820.254.690.742.050.423.7.2井下火灾情况已查明煤层为不易自燃煤层,且井下没有发生过火灾情况。但应注意火灾危险源:主要是外因火灾,硐口地表有少量林木杂草,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可能造成烟雾随风流入井。其次是内因火灾,井口、井下电缆、电器设备引起火灾。3.7.3井下火灾普查小结根据普查结果,确定本矿煤层为不易自燃煤层,井下无火区及未发生过井下火灾隐患情况。但应在生产过程中工作面发生火灾时的应变要点: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调度室。矿值班调度

37、和在现场的区队班组长应依照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规定,将所有可能受火灾威胁采区中的人员撤离,并组织人员灭火。机电硐室发生火灾时的应变要点: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其电源;再采用机电硐室里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同时报告调度室组织人员进行抢救。3.8不良地质体普查3.81陷落柱、古河床冲刷带、古隆起、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普查3.8.2岩浆岩倾入体情况本矿处于培丰向斜内。培丰向斜煤系地层中,岩浆岩地表为零星出露,多以基性辉绿岩为主,呈小岩脉状产出,对煤系地层影响破坏程度小。据地表小煤窑调查情况分析,推覆体内岩浆岩对煤系地层具一定的影响和破坏作用,见有吞蚀煤层的现象。根据培丰向斜的赋存状态以及向斜两翼及轴部

38、的断裂构造发育程度和火成岩的分布情况,将本区构造定为复杂类,即三类。3.8.3不良地质体普查小结4 煤矿主要生产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4.1 煤矿开采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4.1.1矿井开采系统简况本矿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共有两个核定井口即主井(+347m)、风井(+388m)。目前生产区域内共有一条主要下山即+347+190斜井。生产水平为+190m水平,共有1采2掘工作面。采煤工作面为+190-39#S采面、掘进工作面为+190-41#E运巷、+190-39#N运巷。主要开采煤层为28#、29#、39#、41#煤层,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法,开采顺序实行从上至下,由里到外后退式开采,放炮落煤

39、后,人工装车轨道矿车运输。采煤工艺为煤电钻钻眼,爆破落煤;采面支护为木支柱支护,顶板管理为全部垮落法。井巷工程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各项工程质量符合要求,生产能力符合要求。矿井“三量”(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平衡情况符合有关规定。无超层越界开采。4.1.2安全出口情况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有两个独立的能够行人并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为450m。我矿有两个核准井口即主井+347m标高、风井+388m标高。+347主平硐以下布置一条+347+190斜井,用于提升和进风的斜井。+388风井通过+190+250总回风上山与+190水平相通,两个安全出口独立,两安全出口距离远大

40、于30m。矿井各硐口均有6m以上的砌碹巷道,主要进风巷、回风巷、石门、车场等已消灭木支护;硐口有标识硐名,井巷岔道口有路标和避灾线路指示牌。符合要求。4.1.3围岩情况4.1.4开采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小结根据普查结果,4.2煤矿通风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4.2.1矿井通风系统简况我矿具备完整、独立双回路供电的通风系统,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抽出式全负压通风,在+388风井井口设有通风机房,有电话直通+347主井值班室,风井地面安装了二台FBCDZ-NO11/2×30型轴流式风机,功率30KW;其中一台使用,一台备用,并有反风装置,备用通风机能够在10min内起动。在风井值班室内有主扇风

41、司机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4.2.2主要通风机情况我矿+388地面抽风机房,安装有二台同等能力的防爆型抽出式轴流通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风机型号:FBCDZ-NO 11/2×30 型 ,风量940700m3/min,风压12502150Pa。能满足矿井通风能力要求。经福建省煤炭工业科学研究所2013年6月11日进行现场安全性能检测检验,依据AQ 1011-2005煤矿在用主通风机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煤矿安全规程等,综合判定我矿两台通风机合格。主要通风机采用双回路供电,符合要求。4.2.3其他通风构建物和通风设施情况我矿通风构筑物安装位置合理有效。+190区段石门、+250回风

42、平巷设有控制风流的构筑物(风门和调节风门)。这些控制风流的风门等通风设施质量合格,位置合理,使用良好。通风设施的管理方面:设施完善,建立了管理台帐,通风管理人员有定期组织对井下通风设施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各类通风设施质量符合要求。经现场检查,井下报废巷道和小眼均能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及时进行封闭,井下密闭使用不燃性材料建筑,每道密闭均标注了密闭巷道的长度、责任人、积水情况、密闭编号和密闭时间。局部通风机供风地点都能实行风电闭锁,能保障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或停风后能切断停风区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矿井局部通风机均已采用抗静电、阻燃风筒。4.2.4矿井通风稳定性情况我矿进风井为+347主

43、井,总回风井为+388风井。+347+190暗斜井与+190采掘进面+250回风巷+388风井相通组成我矿总回风系统,通风线路简洁明了,通风距离较短,井巷风流稳定,风流质量尚好。4.2.5矿井通风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小结根据普查情况4.3煤矿提升运输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4.3.1煤矿提升运输系统简况矿井运输系统:矿井地面煤台至主平硐至绞车房采用蓄电池电瓶车牵引一吨标准U型矿车运输,+347-+190下山采用KJ1. 6×1.2绞车提升,各种保护装置齐全有效;采掘工作面运巷到+190车场采用人工推车;井下运输巷铺设12KG/M轨道,主平硐采用18KG/M轨道,运输系统能满足生产需要。4

44、.3.2提升绞车情况我矿提升绞车房设在+350水平,上、下部车场均采用甩车场形式,但上部车场采用的是小坡度甩车场。主暗斜井绞车采用JTP1.6X1.2型矿用绞车提升,绞车滚筒衬垫良好,设有深度指示器。提升绞车设置的保护装置具有防过卷、防过速、限速、闸间隙保护、松绳保护、减速功能保护、深度指示器失效保护、过负荷和欠压保护装置。福建省煤炭工业研究所于2013年6月11日现场进行了绞车安全性能检测检验,依据AQ 1016-2005煤矿在用提升绞车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煤矿安全规程,等综合判定我矿绞车为合格。提升钢丝绳的连接装置使用桃形块,设有天轮和地滚,设施完备。钢丝绳由福建省煤炭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

45、于2013年6月11日检测达到“MT7162005煤矿重要用途钢丝绳验收技术条件”标准中重要用途要求,为合格。4.3.3斜井人车(架空乘人装置)情况人车型号为XRC12-6/2,并敷设30kg/m的轨道与之配套,于2008年7月开始投入使用。该人车共有5排坐、2人/排、双列,每次下放20人次,人车连接装置及保护机构灵活可靠,人车信号系统符完善:在+347车场、+190车场的打点硐室内设置固定的打点器,声光信号兼备,可通知绞车司机停、开车;人车移动信号电压为12V,采用人车有专用信号线传输,在斜井人车运行区间的任何地方均可通过相关信号通知绞车司机停车、开车,人车使用的钢丝绳按规定经有资质单位检测

46、,最近一次检测时间是2013年6月,由福建省煤炭研究所进行,经检测合格。为确保人车运行安全,在侯车处悬挂有人车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斜井人车管理制度,有人车运行记录。4.3.4防跑车装置情况在斜井上、中、下各安装ZDC30-2.05型斜井防跑车装置,防止斜井断绳、脱链等飞跑车事故,井巷上端有足够的过卷距离,装设过卷保护开关。暗斜井断面符合安全间隙,下山、甩车道轨道均采用30kg 钢轨,串车提升设有信号硐室及躲避硐。4.3.5矿井平巷运输情况我矿+347主平硐采用防爆蓄电池电瓶车运输,为确保电瓶车安全行驶,制定有电机车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电机车司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有电机车运行记录,对电瓶车按

47、规定进行定期制动距离测试,2014年8月本矿机电技术员对蓄电池电瓶车进行重车制动距离测试,结果为1#车为30.6m、2#车为33.2m,符合规定。4.3.6矿井提升运输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小结根据普查情况,4.4矿井供电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4.4.1矿井供电系统简况供电系统按设计要求采用双回路供电。电源线引自培丰变电所10KV电网,线路长约4KM,导线型号为LGJ-50,另一路引自培文线10KV电网,线路长约5.5KM,导线型号为LGJ-50。4.4.2矿井供电情况主井工业广场地建有一座10/0.4Kv变电亭,主变3台,其电源来自培丰变电所和培文线,其中:S9-630/10/0.4变压器主要担

48、负地面生产系统、机修车间、井口综合楼、职工宿舍楼等用电。KS9-630/10/0.4变压器主要担负地面空压机和井下+347绞车用电和+190水仓备用电,KS9-315/10/0.4担负+190水泵房和井下+190采掘工作面用电。在+388风井工业广场地建一座10/0.4Kv变电亭,主变2台,其电源来自培丰变电所及培文线,为主要通风机房提供二路电源。4.4.3电器设备情况井下机电设备经过调试、整定、检测,各项保护装置运转正常,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并对调试、整定、检测数据进行记录,对井下供电严格按照规定设计要求,变压器采用中性点不接地向井下供电,采区配电点设置主接地级,工作设备设置局部接地,接地

49、电阻值测定小于2欧姆。井下采用高压6KV/ MYJV22-3×50矿用阻燃电缆、长度1120m两趟,经两台高智能防爆开关PBG-100/10分别向两台KS9-315/10-0.4变压器供电。低压380V MY-3×50+1×25矿用阻燃电缆经KBZ馈电开关和QBZ磁力启动器向各工作面机电设备供电。地面和井下高低压供电系统均有“三大”保护。矿井的供电系统运行正常,能满足矿井照明、通风、提升、排水等安全生产需要。在井下+190变电所有两台型号均为KS9-315/10-0.4变压器,其中一台主要为采面工作面和排水泵提供电源,另一台主要为两个掘进工作面提供电源,同时作为排

50、水泵的备用电源。经现场测定,地面变电亭接地保护装置的电阻未超过2,井下中央变电所接地电阻未超过2,符合要求。+347主平硐硐口轨道均有两道防雷接地,各类接地线均布设于水沟中,接地电阻值测定小于2欧姆。井下电气设备的选型符合增安防爆要求,有接地、过流、漏电等保护装置,设备的选型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设备“两证一标志”齐全。井下各设备的保护装置灵敏、可靠、安全,运行正常,设备、设施保护装置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满足安全生产要求。设备设施使用符合国家规定,不存在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4.4.4矿井供电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小结根据普查情况,4.5煤矿供排水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4.5.1矿井供排

51、水系统简况井下排水:矿井采用+190水平300m3 水仓(主仓170 m3、副仓130 m3 )集中排水至+347平硐,由+347平硐水沟自流排出硐口。在主井地面+400m标高建有消防水池,总容量约300m3,消防水池长期蓄水。4.5.2供水系统简介供水施救及防尘洒水管路采用镀锌管覆盖所有井下避灾路线,它有DN100和DN65两种规格。采、掘工作面运巷和采面上风巷采用DN65镀锌管供水,除此之外的避灾路线(如:+347主平硐、+347+190斜井、+190车场、+190主运巷、+190北二石门、+190+250通风上山、+250总回风巷、+250+388总回风上山、+388风井等)均敷设DN100镀锌管供水。在供水施救及防尘洒水管路上,每隔100m设一组消防栓和给水栓。矿井防灭火供水系统与矿井防尘供水系统共用,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