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宏观经济学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关键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P14)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aterial Product Balance System, MPS):以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为依据,将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成果的基本指标。只有农业、工业、建筑业、货物运输业和商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才计算产值。(P14)国民经济账户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P14)最终产品(fi
2、nal goods):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使用的产品。(P14)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P14)产品市场价值: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P15)国民生产总值(GNP):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P15)名义GDP(nominal GDP):用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P16)实际GDP(real 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P16)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P16)消费(Consum
3、ption):居民个人消费品的支出,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服务。(P18)耐用消费品:使用寿命比较长的消费品,如家用汽车、空调、电视。(P18)非耐用消费品:使用寿命较短的消费品,如食物、衣物、燃料。(P18)投资(Investment):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和住宅建筑、购买机器设备以及存货)的支出。(P18)固定资产投资(fixed investment):用来增加新厂房、新设备、营业用建筑物(即非住宅建筑物),以及住宅建筑物的支出。(P18)存货投资(inventory investment):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P18)折旧(depreciation):资本
4、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P18)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P18)总投资:净投资加重置投资。(P18)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P18)政府的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如失业保险金、退休金、抚恤金等福利性支出以及国债的利息支出等,把收入进行重新分配。(P19)净出口(Net Export):商品和劳务进出口的差额。X表示出口(Export),M表示进口(Import),(X-M)就是净出口。(P19)贸易顺差(Trade Surplus):净出口为正值,表示出口额大于进口额。(P19)贸易逆差(Trade
5、 Deficit):净出口为负值,表示进口额大于出口额。(P19)工资或薪金:劳动者的报酬。(P20)利息净额(或净利息):个人从企业获得的因资金借贷所产生的利息。(P20)租金:包括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以及专利权、版权及具有自然资源所有权性质的收入。(P20)间接税: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销售税、货物税等税款。(P20)直接税: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P20)非公司企业收入:合伙企业和个人经营企业的收入。(P20)公司税前利润:公司制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利润,可分为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P21)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 NN
6、P):表示经济活动的净结果,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以后的价值。(P22)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NI):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P22)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PI):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P22)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PDI):个人收入减去个人向政府的税收支付和其他非税收支付(比如停车费)。(P22)储蓄-投资恒等式:(P24-P26)l 两部门经济中的:居民户和厂商(企业)从支出(需求)角度看,GDP=消费+投资=C+I;从收入(或供给)角度
7、看,GDP=C+S;I=S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l 三部门经济中的:两部门加上政府部门从支出(需求)角度看,GDP= C+I+G;从收入(或供给)角度看,GDP=C+S+T(T=T0-Tr, T0表示全部税收,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T表示政府净收入);I=S+(T-G)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和)-投资恒等式;T>G差额为预算盈余;T<G差额为预算赤字。l 四部门经济中的:三部门加上国外部门从支出(需求)角度看,GDP=C+I+G+X;从收入(或供给)角度看,GDP=C+S+T+M;I=S+(T-G)+(M-X)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私人、政府、国外)-投
8、资恒等式;M>X本国为贸易逆差;M<X本国为贸易顺差。经济福利标准(measure of economic welfare)(P27)绿色GDP:在原有GDP核算的基础上考虑资源与环境因素,对GDP指标做出某些调整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总量指标,绿色GDP分为总值和净值。(P28)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在经济活动中被利用消耗的价值。(P28)环境降级成本:由于经济活动造成环境污染而使环境服务功能质量下降的代价,分为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退化成本。(P28)环境保护支出:为保护环境而实际支付的价值。(P28)环境退化成本:环境污染损失和为保护环境应支付的价值。(P28)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y
9、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SEEA)(P28)公式:l 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从其他国家得到的要素收入(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并减去向其他国家的要素支出,其计算表达式为:GNP=GDP+得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国外的要素支出 (P16)l 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 (P16)l 生产法:对各个生产阶段创造的价值进行汇总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P17) GDP=(各部门的总产出-该部门的中间消耗)=各部门的增加值l 支出法: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
10、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算GDP。(P16-P17)GDP=C+I+G+NX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l 收入法:用生产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P20-P21) GDP=工资+利息+租金+间接税+折旧+非公司企业收入+公司税前利润l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 (P22)l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P22)l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红利+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收入+个人利息收入 (P22)l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收非税收支付 (P22)l 绿色GDP总值=GDP-自然资源耗
11、减成本-环境降级成本 (P28)l 绿色GDP净值=绿色GDP总值-固定资产折旧 (P28)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消费心理法则”:人们当其收入增加时,将会增加其消费支出。但消费支出的增加量将小于其收入的增加量。随着收入的增加,其消费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小,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财政政策中最有效的手段:改变政府购买水平。(原因: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以及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均衡产出或均衡国民收入:和总需
12、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P39)消费函数:消费与收入这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P39)消费倾向: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P39)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在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的比率,也就是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用MPC表示。(P41)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APC):消费量和可支配收入的比率(c/y),用APC表示。(P41)储蓄(saving):没有用于当前消费的那部分可支配
13、的收入,或者说,是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后的剩余。(P44)储蓄函数或储蓄倾向:收入和储蓄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P44)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MPS):在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率,用MPS表示。(P44)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APS):在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用APS表示。(P44)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反映投资与利率变动关系的系数。(P48)相对收入消费理论(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长期内,消费与收入保持较为固
14、定的比率,故而长期消费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理论核心)短期内,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难以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故短期消费曲线是具有正截距的曲线。(P49)可概括为如下四点:(1) 在稳定收入增长时期,储蓄率和平均消费倾向不取决于收入水平。(2) 从长期考虑,平均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是稳定的,因为其影响因素在长期中变化不大。(3) 从短期考察,储蓄和平均消费倾向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例,由此使短期消费会有波动。但由于习惯效应的作用,收入减少对消费减少的作用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增加的作用较大。(4) 把长期和短期影响结合起来,引起储蓄率或平均消费倾向变化的自变量为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P
15、51)棘轮效应(ratchet effect):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即上去容易、下来难。(P50)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到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P50)生命周期消费理论(life cycle hypothesis):在短期内,消费在收入中占的比例与收入呈反方向变化,这可以解释周期性的消费行为。在长期内,消费在收入中占的比例保持不变。(P51)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人们会在相当长时期的跨度内计划自己的消费开支,以便于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从个人一生的时间发展顺序看,一个人年轻时的收入较少,但具有
16、消费的冲动、消费的精力等消费条件,此时的消费会超过收入;进入中年后,收入会逐步增加,收入大于消费,其收入实力既可以偿还年轻时的债务,又可以为今后的老年时代进行积累;退休之后步入老年,收入减少,消费又会超过收入,形成负储蓄。永久收入消费理论(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P53)永久收入: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P53)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当利率提高时,人们认为减少目前消费,增加将来消费比较有利,从而增加储蓄。(P54)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利率提高使人们将来利息收入增加,认为自己较
17、为富有,以致增加目前消费,从而可能反而会减少储蓄。(P54)价格水平:是价格水平的变动,通过实际收入改变而影响消费。(P54)“货币幻觉”: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P55)开放经济:与外国有贸易往来或其他经济往来的经济。(P60)乘数原理(Multiplier Principle):揭示了总需求增加与国民收入增加之间量的关系如何。(P61)投资乘数原理:在存在闲置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如果自发投资一次性增加,必然会提高有效需求,引起国民收入增加,而且国民收入增加是自发投资增加的一个倍数。(P62)投资乘数消费函数:y=K×i=i×
18、;(1-bn)/(1-b) y表示收入增加量,i表示投资增加量,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P62,P63)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63)乘数正作用:投资增加引起收入成倍增加的乘数。(P63)乘数反作用:减少投资会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减少,减少的规模恰好是投资减少量乘以乘数。(P63)政府支出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P6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P65)税收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P64)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
19、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P66)l 均衡国民收入公式:(P39)y=c+iy表示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产出或收入,c表示实际消费(居民和企业实际期望的消费,即意愿消费,而不是实际发生的),i表示实际投资(居民和企业实际期望的投资,即投资的数量,而不是实际发生的)。l 经济均衡的条件:(P40) E=y E代表支出,y代表收入。l 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P40) y=c+sl 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P40) i=s(注意: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是始终等于储蓄”,而均衡国民收入中的“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是均衡条件
20、)。l 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P41) c=c(y) 当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时:c=+y 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为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为边际消费倾向,y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平均消费倾向公式:(P41) l 边际消费倾向公式:(P41) , 或 , (注意:一般情况下,MPC是递减的,且c是y的一部分,所以0<MPC<1;APC也是递减的,但APC>MPC;APC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l 储蓄函数数学表达式:(P44) s=y-c=y-c(y)=s(y) 经济含义:储蓄是收入的函数,储蓄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l 平均储蓄倾向的公式为:(P44) l 边际储蓄倾向的
21、公式为:(P44) 或 (注意:0<MPS<1;APS<MPS)l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P46-P47)(1) 消费函数(c)和储蓄函数(s)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y)c=+ys=-+(1-)y(2) 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C<MPS。(3) APC+APS=1 , MPC+MPS=1。l 投资函数:(P48) i=i(r) 当投资函数为线性时:i=e-dr e表示与利率没有关系的自发投资,dr是与利率有关的投资,-d是反映投资与利率变动关系的系数,称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l 相
22、对收入消费理论(P50)长期消费函数:c=y,短期消费函数:c=c0+cyl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P52)公式:c=aWR+bYLWR为实际财富,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的财富的比例;YL为工作收入,b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工作收入的比例。l 永久收入消费理论(P53)公式:yp=y+(1-)y-1yp为永久收入,为权数,y为当前收入,y-1为过去收入。l 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P55-P59) 总供给: 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 =各种生产要素收入的总和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消费+储蓄 (y=c+s) 总需求: 国民收入=消费支出+投资支出 (
23、y=c+i) 当i=s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一) 消费投资法:联立收入均衡式和消费函数(二) 投资储蓄法:联立收入均衡式(投资等于储蓄)和储蓄函数 l 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P59-P60) 总支出: 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y=c+i+g) 总收入: 国民收入=消费+储蓄+税收(总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以后所得的净纳税额) (y=c+s+t) 当i+g=s+t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c+i+g与45°线的交点)l 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P60-P61) 总供给: 国民收入=各种要素的供给=各种要素收入=消费+储蓄+税收 (y=c+s+t) 总需求: 国民收入=
24、各种需求+(出口-进口)=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出口-进口) (y=c+i+g+(x-m) 当(i-s)=(t-g)+(m-x)(投资储蓄差额=政府收支差额+进出口差额)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l 投资乘数消费函数:(P63)y=K×i=i×(1-bn)/(1-b) y表示收入增加量,i表示投资增加量,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l 常见乘数(P63-P67)(一)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kg=y/g= g表示政府支出变动,y表示收入变动,kg表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注:kg为正值,它等于1减去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二)税收乘数y/t=kt=y表示收入变动, t表示税收
25、变动,kt为税收乘数(注:税收乘数为负数,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随税收减少而增加,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1-边际消费倾向)之比,或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比。)(三)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ktr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注: ktr为正值,表示政府转移支付增加,增加了人们可支配收入,因而消费会增加,总支出和国民收入增加,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1-边际消费倾向)之比,或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比,其绝对值和税收乘数相同,但符号相反。)(四)平衡预算乘数由y=kgg+kgt=和g=t,推出:=kbkb为平衡预算乘数,其值为1。(五)对外贸易乘数 表示边际进口倾向,(进口m=m0+y,m0为自发性
26、进口,1>>0),它表示出口增加1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多少。第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分析。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IS-LM-BP模型。产品市场的供给是储蓄,需求是投资。投资的决定主要依赖于四个要素: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投资风险和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风险包括:未来的市场走势、产品价格变化、生产成本的变动、实际利率的变化、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等。利率的决定主要就是分析货币的需求。产生流动性偏好的动机主要有三种: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一般而言,IS不均衡(即产品市场不均衡
27、)会导致收入变动:投资大于储蓄会导致收入上升,投资小于储蓄会导致收入下降;LM不均衡(即货币市场不均衡)会导致利息率变动: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下降。产品市场均衡:产品市场上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P74)IS曲线:根据产品市场上投资等于储蓄恒等式,可以建立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相互关系,IS曲线是用来描述这种关系的曲线。(P74)经济学中的投资:社会实际资本的形成,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筑等,实际上它远非常数。(P74)托宾的q说,q值:企业的市场价值与新建造成本之间的比值。q>1,说明新建造企业比买旧企业便宜;q<1,说明购买
28、旧企业要比新建造企业便宜,就不会有新投资。(P75)LM曲线:通过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可以建立利率r与国民收入y之间的关系,LM曲线就是这一关系的图形。(P79)流动性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又称货币需求,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P79)使用上的灵活性:货币很容易与其他资产进行交换。(P79)交易动机: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P79)货币的交易需求:由交易动机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P79)预防动机或称谨慎动机:人们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P79)货币
29、的预防需求:由预防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P79)(注: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用交易性货币需求统称,用L1表示。)投机动机: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P80)货币的投机需求:由投机动机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P80)凯恩斯陷阱(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预计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已经接近最高点,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以至于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趋向于无穷大。(P81)货币供给:(货币的实际供给量用m表示)是一个存量概念,它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狭义:货币供应(M
30、1)=硬币+纸币+银行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供给(M2)=M1+定期存款。其大小与利率高低无关,是一个外生变量。(货币供给分为名义供给(M)和实际供给(m)(P82)名义货币供给量(M):不管货币购买力如何仅计算其票面值的货币量。(P82)货币需求:同流动性偏好。(P79)财政政策:政府变动支出和税收来调节国民收入。(P89)货币政策:货币当局(中央银行)用变动货币供应量办法来改变利率和收入。(P89)BP曲线:国际收支函数的几何表示即为国际收支曲线或称BP曲线。(P92)国际收支差额:净出口(nx)和净资本流出(F)的差额,用BP表示。(P92)一国国际收支平衡(外部均衡或国外均衡):BP曲线
31、上的每一点所对应的状态,一国国际收支差额为零,即BP=0。(P92)内部均衡(国内均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状态。(P93)(注意:IS和LM曲线的交点只是同时实现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但不一定是充分就业的均衡,要实现充分就业均衡,需要依靠国家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进行调节)(P89)公式:l 投资函数:(P74) i=e-dr e为自发投资,d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l 两部门经济均衡收入的公式:(P76) l 三部门经济均衡收入决定的公式:(P76) (注:上式是由推出)l 严格的三部门经济均衡收入决定的公式: (注:上式由推出)l 交易性货币需求量和收入
32、之间的关系:(P80)L1=L1(y)=kyy表示实际收入,k为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l 货币的投机动机需求量和利率的关系:(P81) L2=L2(r)=-hr h是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负号表示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变动有负向关系。l 对货币的总需求函数:交易需求+预防需求+投机需求 L=L1+L2=L1(y)+L2(r)=ky-hr (P81) L、L1、L2代表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即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货币需求量。l 名义货币供给量(M)、实际货币供给量(m)和一般价格水平(P)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m=M/P (P82)l 货币市场的均衡: m=L1(y)+L2(r)=ky-hr (
33、P83)l 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 或 (P83)IS-LM模型:(产品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 或 (P88)l 净出口函数: (P91) q、和n均为正参数。为边际进口倾向,即净出口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收入变动的比率。E为名义汇率,Pf为外国价格水平,P为本国价格水平,EPf/P表示本国实际汇率。净出口正向地取决于实际汇率,反向地取决于一国的实际收入。l 开放经济条件下,将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净出口函数代入到收入恒等式中,得到: (P91)l 假定一个国家资本净流出(F)与利率差存在线性关系: F=流向外国的本国资本量-流向本国的外国资本量=(rw-r) (P92) >0,为常数;r
34、w为国外利率;r为本国利率。l 国际收支差额=净出口-净资本流出=nx-F (P92)l 当国际收支平衡时: nx=F (P92) 国际收支均衡函数:l IS-LM-BP模型: 第五章 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决定在三部门经济中引起总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支出。(P104)在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伸缩性的情况下,经济中的产量始终等于充分就业或潜在产量。(P107)按照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进行调整所要求的时间长短,宏观经济学将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种: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和常规总供给曲线。(P108)关键概念: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35、: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由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政府需求(G)和国外净需求(NX)构成。(P101)总需求曲线(AD Curve):在价格水平为纵坐标、产出水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在某一价格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水平的轨迹。(P102、P103)实际货币余额:名义货币存量同价格水平的比值,即M/P。(P102)哈伯勒-皮古效应:消费的实际货币余额效应。(P102)凯恩斯效应:投资的实际货币余额效应。(P103)总需求函数:表示了不同价格(P)与不同的总需求量(y)之间的函数关系。(P103)总供给(agg
36、regate supply):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P105)宏观生产函数(总量生产函数):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P105)宏观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消除了非自愿失业,仅存在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的状态。(P107)总供给函数: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P108)总供给曲线(AS Curve):在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达即为总供给曲线。(P108)古典总供给曲线(classical aggregate supply curve):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供
37、给曲线,也是总供给曲线的一种特例。(P108)凯恩斯总供给曲线(Keynesian aggregate supply curve):它在以横轴表示产量、纵轴表示价格的图形上,图是一条水平线,是总供给曲线的一种特例。表示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将引起产量的相应增加,既供给弹性无穷大。(P110)货币工资具有“刚性”:由于种种原因,货币工资不会轻易变动。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完全不能调整;二是在时间很短的情况下,W和P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整。(P110)潜在产量(充分就业的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萧条:长时期的高失业率、低产出、低投资、企
38、业信心降低、价格下跌和企业普遍破产。(P115)高涨:产出增加,价格也上升。(P114)滞涨:经济停滞(Stagnation)与高通货膨胀(Inflation),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P116)公式:l 消费函数:c=c(y, M/P) (P102)l 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M/P=L1(y)+L2(r) (P102)l 宏观生产函数:y=A*f(N,K) (P105)y为总产出;N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就业量;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A表示技术水平。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y= (P106) 表示不变的技术水平,表示不
39、变的资本存量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y*=A*F(N*,K*) (P106) N*表示短期的充分就业量,K*为短期的资本存量,A*表示短期的技术水平;y*为短期的充分就业时的产量。l 实际工资等于货币工资W除以P,即W/P。 (P107)l 劳动需求函数(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 Nd=Nd(W/P) (P107) Nd表示劳动需求量l 劳动供给函数(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 NS=NS(W/P) (P107) NS表示劳动供给量文字版:总需求曲线的移动(P104)总支出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总支出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首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增加,每一价格总水平对应
40、的总支出增加,从而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由于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因而储蓄增加将使得总需求下降,从而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而储蓄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此外需要注意,在包含政府部门的经济中,由于政府的净税收(税收减去转移支付,简称为税收)会影响家庭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因而政府的税收通过消费影响总需求。具体地说,当政府增加税收时,家庭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水平下降,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反之,政府减少税收,则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其次,投资增加导致总支出增加,从而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
41、投资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另一方面,由于投资主要取决于利息率,而利息率又由货币市场的均衡所决定,因而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利息率下降,从而投资增加;反之,货币供给量减少,投资减少。这就是说,增加货币供给量将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而减少货币供给量,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最后,与私人投资变动的效果一样,政府购买增加,经济中的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政府购买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总供给曲线的移动(P112)第一,自然的和人为的灾祸。第二,技术变动。第三,工资率等要素价格的变动。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也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总之,经济中生产方面的变动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的移动。生产技术
42、水平提高或生产成本下降,经济的总供给增加,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生产技术水平下降或生产成本提高,经济的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政府调控经济主要有三大政策工具: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外经济政策。(P122)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造成。(P123)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失业一般分为三类:摩擦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involuntary unemployment)。(P127)西方国家所采取的政策工具一般可分为需求管理、供给管理以及对外经济管理。(P128)需求管理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P12
43、9)供给管理政策包括收入政策、人力政策、指数化政策、经济增长政策等。(P129)对外经济管理(outward economic management)政策主要包括对外贸易政策、汇率政策、对外投资政策,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协调政策。(P129)西方国家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general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selective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P137)关键概念:“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唯一因素的货币政策。(P124
44、)适应性预期:人们不掌握充分的信息,主要根据过去的经验来预测未来,并准备随时调整预期。(P125)理性预期:人们会根据过去、现在和将来一切可能获得的信息做出的预期。(P125)经济政策: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P126)宏观经济政策目标(objective of macroeconomic policy):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P126)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在广泛的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P12
45、6)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P127)劳动力: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人。(P127)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P127)失业者:劳动力中那些想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人。(P127)物价稳定(commodity price stability):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P127)价格指数:表示若干种商品价格水平的指数,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百分数时间数列来表示不同时期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常见的价格指数有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PPI)和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三种。(P127)经济增
46、长(economic growth):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P127)需求管理(demand management):通过调节总需求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政策工具。(P128)供给管理(supply management):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宏观经济目标,其中包括对劳动力、工资、价格、产量等的管理与调节。(P129)财政政策: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P129)政府支出:整个国家中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由许多具
47、体的支出项目构成,主要可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P130)政府购买: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P130)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P130)公债: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P131)内在稳定器:西方财政制度本身有着自动地抑制经济波动的作用,即自动稳定器。或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132)主动调节:政府有意识地实行所谓反周期的相机抉择的积极财政政策。(P132)活期存款:不用事先通知就可随时提取的银行存款。(P135)存款准备金(legal reserve):银行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艺术品租赁合同
- 会议场地租赁合同协议书
- 保密协议商业合同
-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宾馆酒店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轻工行业清洁生产及污染控制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Unit 5 Revealing Nature Developing ideas The Secret Language of Plants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沈阳医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主题阅读(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化工原理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3年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 2023年高中音乐课件阳关三叠(琴歌)
-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 公司资产情况说明范文百度
- 医疗器械中有害残留物检验技术
- 2015-2022年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语文/数学/英语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产品过程特殊特性初始清单(示例)
- 两篇古典英文版成语故事塞翁失马
-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课件(中)13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
- GB/T 14643.4-2009工业循环冷却水中菌藻的测定方法第4部分:土壤真菌的测定平皿计数法
- DL-T 5190.1-202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1部分:土建结构工程(附条文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