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大系统:一、供水施救系统(一)规定要求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中指出:建设完善矿井供水施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在矿井发生灾变时,为井下重点区域提供饮用水的系统,包含清洁水源、供水管网、三通阀门及监测供水管网系统的辅助设备。 2.从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若干规定看出,煤矿井下必须建立作为消防和洒水即防尘的供水管道系统,作为喷雾降尘、煤层洒水、湿式防降尘措施的供水水源,而发生火灾等灾害时,又作为消防救灾的供水源。3.一般矿井都将消防和防尘用的供水管道合二为一,建设消防防尘(或洒水)供水管道系统。4.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第152
2、条规定: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没有防尘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主要运输巷、带式输送机斜井与平巷、上山与下山、采区运输巷与回风巷、采煤工作面运输巷与回风巷、掘进巷道、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卸载点等地点都必须敷设防尘供水管路,并安装支管和阀门。防尘用水均应过滤。第218条规定: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应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阀门,但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应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地面的消防水池必须经常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如果消防用水同生产、生活用水共同一水池,应有确保消防用水的措施。开采上部水平的矿井,除地面消水池外,可利用上部水平或生产
3、水平的水仓作为消防水池。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规定:13·6·1条规定:井下消防洒水水源,采用地面水源、井下水源或同时采用地面和井下两种水源,应经济比较后确定。13·6·6条规定:井下消防洒水管道宜采用消防与洒水合一的枝状管网,也可以根据巷道布置情况,局部采用环状管网。在井下消防洒水管道上应设置检修阀与控制阀。布置井下消防洒水管道时,宜使管道中的水流向与巷道中风的流向相一致。6.从安全避险的一大设施而定,146号文对该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敷设的范围应更广泛,能适应救灾的需要,二是可靠性应更高,整个管道系统应具备更强的抗灾变能力,即使在灾变中受到
4、强力冲击,也能保证其完好性,三是功能应更齐全,作为供水施救系统,不但在救灾时发挥提供灭火,抑制瓦斯煤尘爆炸强大水源的作用,而且也可以作为向被困人员提供饮用水,输送营养液等救生物品。7.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 的规定1、煤矿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安全避险的需求,建设完善供水施救系统。2、供水水源应引自消防水池或专用水池。有井下水源的,井下水源应与地面供水管网形成系统。地面水池应采取防冻和防护措施。3、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应敷设供水管路,压风自救装置处和供压气阀门附近应安装供水阀门。4、矿井供水管路应接入紧急避险设施,并设置供水阀,水量和水压应满足额定数量人员避险时的需要
5、,接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前的20米供水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5、供水施救系统应能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输送营养液提供条件。 (二)供水施救系统的组成和基本要求矿井供水施救系统由清洁水源、供水管网、三通阀门及监测供水管网系统的辅助设备组成,其中供水管网即消防防尘供水管道系统主要包括储水池、管道系统及各类阀门。1) 储水池: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设计规范的要求,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建立地面储水池、井下储水池或同时采用地面和井下两储水池。储水池的最小容积应能经常保持2o立方米的储水量,并应有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技术措施。2)用水量:井下消防用水量包括消火栓用水量、自动喷水灭火装置用水量、水喷雾隔火
6、装置用水量以及其他消防设施用水量。用水量计算及有关参数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a.井下消火栓用水量为5-10升/s,其消火栓用水量大小应根据矿井生产能力与井下火灾危险程度确定。每个消火栓的设计流量应为2.5升/s,消火栓出口压力应为0,35-0·5MPa,火灾延续时间应为6h。b.自动喷水灭火装置设计参数应按下列各值选取:喷水强度为8升 /(min.m2),保护巷道长度为14-18m,喷头出口压力为0.1-0.2MPa,火灾延续时间为2h。c.水喷雾隔火装置设计用水量,应按布置喷头数量累加计算,喷头出口压力为0·2MPa,工作时间为6h。d 防尘设施用水量、所需水压、日工作小时
7、按表1提供的参数选取。4) 水质:井下供水施救用水水质应符合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要求:a.悬浮物含量<30mg/L;b.悬浮物粒径<0.3mm;C .PH值6.5-8·5;e.总大肠菌群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F.粪大肠菌群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三)技术要求5.1 一般要求5.1.1 系统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符合煤矿安全规程、MT/T1004-2006等标准的有关规定,系统中的设备应符合有关标准及各自企业产品标准的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文件制造和成套。5.1.2 自制件经检验合格、外协件、外购件具有合格证或经检验合格方可用于装配。 5.1.3 装
8、置的水管、三通及阀门及仪表等设备的材料应符合GB.3836等相关规定。5.1.4装置的水管、三通及阀门及仪表等设备的耐压材料不小于工作压力1.5倍。5.1.5装置零、部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5.1.6装置的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5.1.7装置的外表面涂、镀层应均匀、牢固。5.1.8装置应具有减压、过滤、三通阀门等功能。5.1.9饮用水质用应符合CJ94-2005的规定。5.1.10供水水源应需要至少2处以确保正常供水。5.1.11供水施救。供水应保持24小时有水。5.1.12避灾人员在使用装置时,应保障阀门开关灵活、流水畅通。 5.2 环境条件 除有关标准另有规定外,系统中用于煤矿井下的设备
9、应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a)环境温度:040;b)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25);c)大气压力:80kPa106 kPa;d)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但无显著振动和冲击、无破坏绝缘的腐蚀性气体。 5.4 主要功能5.4.1系统应具有基本的防尘供水功能;5.4.2系统应具有供水水源优化调度功能;5.4.3 系统应具有在各采掘作业地点、主要硐室等人员集中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实现应急供水功能;5.4.4系统应具有过滤水源功能。(具体说明:防尘供水管道与扩展饮用水管道衔接处或在供水终端处增加过滤装置,以达到正常饮用水要求)5.4.5系统宜具有管网异常报警功能;(水压异常、流量异常)5.4.6 系统宜具有
10、水源、主干、分支水管管网压力、及流量等监测功能;5.4.7 系统宜保护水管管网功能,以防止灾变破坏。 6.1 安装要求:1)在防尘供水系统基础上,结合本矿井实际情况及井下作用人员相对集中人员的情况,合理扩展水网,以满足供水施救的基本要求。2)采掘工作面每隔200m500m安装一组供水阀门。3)主要机电等硐室各安装一组供水阀门。4)各避难硐室各安装一组供水阀门。5)特殊情况或特殊需要时,按要求的地点及数量进行安装。宜考虑在压风自救就地供水。6)应在饮用水管处或在各个供水阀门处安装净水装置,以满足饮用水的要求。6 安装及日常维护要求:6.1 安装要求:7)单独供水施救系统,一般主管选用DN50,支
11、管选用DN25。8)饮水阀门高度:距巷道底板一般1.2m以上。9)饮用水管路,埋设深度50cm以上。10)饮用水管路尽量水平、牢固,安装。11)供水阀门手柄方向一致。12)供水点前后2m范围无材料、杂物、积水现象。宜设置排水沟。 6.2日常维护要求:1供水施救实行挂牌管理,明确维护人员进行周检;2、周检供水管网是否跑、冒、滴、漏等现象。3、周检阀门开关是否灵活等;4、需定期排放水,保持饮水质量。5、可以利用技术等手段定时检查6、做到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做相应的处理技术管理要求1. 煤矿企业必须制定供水施救系统管理制度,制定供水施救系统维护维修人员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设备检查、检修制度。2. 煤
12、矿企业必须明确负责供水施救系统管理的部门和维护、维修人员;维护、维修人员必须每天对供水系统、管路及其附属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建立供水施救设备台帐、设备故障及处理记录、巡查和检修记录。3.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设计,国有重点煤矿企业由开滦、冀中能源集团的二级子公司设计部门编制,二级子公司审批、验收;地方煤矿由具有资质的设计院所编制,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批、验收;并分别建立验收档案。4. 矿井要绘制供水施救系统布置图,并根据实际生产作业区域的变化及时修改、调整和审批,需要时能随时打印出图。5. 矿井要每天至少要对供水施救系统进行1次供水试验,每次试验时间不少于30min,保证系统各环节正
13、常使用,并做好相关记录。 二、紧急避险系统1.紧急避险系统是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核心内容六大避险系统: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紧急避险系统是矿工生命安全保障系统,生命工程2.救生舱一般为密闭性的舱体结构,有一定容积。根据具体需要,具有良好的牢固性、隔热性、防水性、保温性、动力性、耐压性等,通常为钢、合金等坚固材料制成。根据用途不同,大致可分为太空救生舱、潜艇救生舱、航海救生舱、航空救生舱、矿用救生舱等。救生舱舱体内又可根据需要,设置休息舱、储水舱、氧气舱、动力舱、能源舱、空调舱、食品舱等。当中国民用较多的救生舱主要是应用于煤矿紧急安全避险用矿用救生舱。3.可
14、移动救生舱分类1)可移动式救生舱是在井下发生灾变事故时,为遇险矿工提供应急避险空间和生存条件,并可通过牵引、吊装等方式实现移动,适应井下采掘作业要求的避险设施。2)移动式救生舱3)根据舱体材质,可分为硬体式救生舱和软体式救生舱。硬体式救生舱采用钢铁等硬质材料制成;软体式救生舱采用阻燃、耐高温帆布等软质材料制造,依靠快速自动充气膨胀架设。4)紧急避险设施的建设应综合考虑所服务区域的特征和巷道布置、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及特点、人员分布等因素,以满足突发紧急情况下所服务区域人员紧急避险需要为原则。优先采用避难硐室,也可采用避难硐室与可移动式救生舱有机结合的方式。4.国外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发展加拿大 自
15、1928年的Hollinger矿火灾(39人死亡)后,就出现初期避难所,利用压缩空气通过面罩提供O2;后来出现了有害气体处理系统,处理空气中的CO和CO2;自1980年后,在金属矿山得到广泛应用,现被法律强制建立南非 自1970就出现避难所;1986年Kinross金矿矿难(死亡177人)后,法律强制井工矿山必须设立避难所。南非煤矿开采深度浅,一般采用“硐室大直径钻孔”方式澳大利亚 :金矿自2000年一直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目前已是律的基本要求印度、英国、德国、法国等 也在研究和应用避难所。从使用情况看,早期主要用于金属矿山,煤矿应用很少,认为煤矿在灾变时期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人员应尽可能撤离
16、。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规定煤矿也必须设立避难所5.国外救生舱研发情况南非 Survivair-RRC,硬体式美国STRATA:硬体舱、软体舱、中继站 ChemBio:主要为软体舱澳大利亚 MineARC:硬体舱加拿大 RANA:硬体舱、空气供给与废气处理设备德国 DREGER:硬体舱、快速充气站英国 Molecular:有害气体处理设备6.移动式救生舱 1)结构2)舱体结构舱体采用长方体斜顶结构。舱体采用分段式设计,每段约0.95m。采用螺栓法兰连接,连接处胶垫密封。舱体分为缓冲区、避难区及辅助设施区三个部分。因舱体正对爆炸源部位压力最大,前端部设计为锥台形。7.氧气供给保障系统主要由压风供气
17、系统和压缩氧供气系统组成,经过试验验证,在额定避难时间内舱内氧气浓度稳定在1923%之间。1)压缩氧供给系统压缩氧供气系统由医用氧气瓶、减压阀、压力表、供气管路、流量调节阀、开关等组成。静坐时每人耗氧量按0.5L/ min计,根据救生舱额定人数确定压缩氧气储量。2)压风供气系统由供气管路、气动控制阀、压力表、消音器、油水分离器等组成。压风供气的主要作用是供舱内待救人员呼吸,同时为舱门风障系统提供气源动力。8.气体净化除湿系统净化除湿系统由气体净化剂层、除湿层和空气驱动装置组成,主要用于对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以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净化,并对舱内湿度进行有效控制。空气驱动装置采用电力风扇驱动舱内空
18、气流动以提高净化效率,人力风扇(手摇鼓风机)作为空气流动净化的备用驱动力。根据舱内气体环境参数确定所需净化剂种类,净化剂层采用积木式结构。9.气体净化除湿系统10.避难舱试验系统11.降温系统救生舱采用无电力支持的冰降温系统来降低舱内温度。该系统在煤矿正常生产期间利用外部电源制冰储冷备用,当灾害发生后外部电源中断时,通过冰块融化吸收热量达到降低舱内温度的目的。12.环境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可监测舱内外的环境气体参数。舱内CO2、CH4、CO、O2 等气体参数可通过内部传感器实时监测、显示,并可实现超限报警;温度和湿度采取人工读数的方式进行监测。舱外CO2、CH4、CO、O2等参数可通过外部传感
19、器实时监测,并通过矿井现有的监控系统传达地面,舱外传感器的数据也可通过观察窗口在舱内观察。13. 舱内照明及指示系统舱内采用冷光源超高亮度LED的一体式矿灯照明,避难人员可选择主光源或辅助光源照明;舱外采用反光标志作为救生舱在黑暗环境下的逃生指示,指引救生舱的位置所在14.动力保障系统外接电源:外接电源作为煤矿正常生产时降温系统制冰、传感器监测、备用电源充电等的动力。备用电源:当灾害发生后外部电源中断时,备用电源自动启动,保证在额定防护时间内(96h)气体净化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的动力需求。备用电源由大容量的镍氢蓄电池组组成,是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具有自动充电、充电状态显示、均衡充放电等电源管
20、理和过充、过放等安全保护功能。15.排泄物收集系统排泄物收集系统采用坐便马桶收集排泄物,采用化学除臭剂去除异味,保障避难人员的正常代谢,保持舱内气体环境清洁无异味。16.生存保障系统舱内储有压缩氧自救器、食物、水和急救药品等备用物品,满足避难人员的生命供给(二)建设标准:1.基本要求:1.突出煤层采区设置在进风流中,距采掘面500m范围内2.其他矿井,距采掘面1000m 3.范围内救生舱规格和数量满足服务区内最多人员需要安放硐室要求:1.避开地质构造带、应力集中带、透水威胁区 2.尽量在岩层中,顶板完整、支护完好 3.前后20m范围内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符合安全出口的相关要求 4.安全出口应
21、保证道路畅通,安全间距、风速等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及相关标准的规定。1)形状:1.宜采用半圆拱形 2.高度大于2.6m 3.尺寸,根据救生舱的规格和通风要求4.硐室地面5.高于巷道底板0.2m 6.水泥铺底厚150200mm 7.倾斜度不大于3°2)硐室顶板:1.安装防水设施2.不得有滴水现象 3.硐室外20m范围内不应堆放易燃物品 4.压风、供水及信号管线 5.进入硐室前应埋设于巷底或巷壁,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6.埋设或保护距离至少不得低于200米3)支护材料:1.阻燃、抗静电2.耐高温、耐腐蚀3.硐室标识 4.矿井避灾路线图应包含井下所有避难硐室设置情况5.硐室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牌悬
22、挂于硐室外,标识牌中应有“救生舱”的反光标志(AQ1017-2005)6.井巷中应有救生舱方位的明显标示4)通风设施:1.硐室设立在进风风流中,满足AQ1028-2006标准要求 2.压风供气应符合MT 3901995标准要求 3.压风供气系统应专门配置,发生灾害时自动投入运行4.保证风源稳定可靠,灾害应急时随时可用5.供气量不得少于0.1m3 /min.人2.井下避难所设置的基本要求煤矿井下避难所:1.固定式避难硐室2.可移动式救生舱3.自主选择4.基本原则:满足应变条件下应急避险需要,安全实用、救生、人性化避难所设置 有人作业的地点 确定原则:灾害发生时,矿工佩戴自救器能安全到达 一般不超
23、过1000m 突出矿井井底车场固定式避难所 掘进距离超过500m的巷道工作面避难所 设置应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避难所额定人数 满足服务区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 5%富裕系数设置地点 无异常应力、顶板完整、支护完好 前后20m范围应用不燃性材料支护,符合安全出口的相应要求 存放在巷道中的可移动式救生舱 保证巷道畅通,安全间距、风速等符合规程及相关标准规定 防爆炸冲击波的措施 避难所设置 有清晰、醒目的标示 矿井避灾路线图中应明确标注避难所位置、规格、种类 井巷中应有避难所方位的明显指示简明、易懂的使用说明和操作步骤 建立相应的维护、管理制度 安全培训和定期演练3.井下避难所的通用技术要求基本功能安
24、全防护、氧气供给、有害气体处理、温度湿度控制、通讯、照明、指示及基本生存保障 在无任何外部支持条件下,生存96h以上 空气供给装置或设施 人均供风量不低于0.3m3/min O2浓度18.5%22.0%之间 舱内正压不低于200Pa 接入矿井压风管路并有减排装置、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 隔离式自救器(不低于45min),数量1.2倍额定人数有毒有害气体处理和空气调节控制能力 对CO2吸收(排除)能力不低于0.5L/min.人 对CO吸收(排除)能力不低于400ppm/h 在额定防护时间内 CO2低于1.0% CO低于24PPm 温度不高于35 湿度不高于85% 各种化学药剂真空包装食品、饮用水
25、食品配备不少于2000kJ/人.天 饮用水不少于0.5L/人.天避难所外 清晰 醒目的标示避难所内 照明、急救箱、工具箱、灭火器、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避难所电气设备、高压容器、仪器仪表、化学药剂等 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和国家有关管理要求 安全标志。5.固定式避难硐室的基本要求除以上通用技术外,还应符合设置地点构造简单、围岩稳定的进风巷道尽可能在岩层中设在煤层中时,应有防瓦斯涌出、煤层自然发火的安全技术措施支护 采用阻燃、抗静电、耐高温、耐腐蚀材料深度 满足扩散通风要求宽度按额定人数确定,且使用面积不少于0.5m2/人隔离门向外开启的2道,中间形成风障隔离门标准不低于反向风门隔离门墙不低于火药库
26、防爆墙标准,且有足够的气密性6.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组成与布局井下固定式避难硐主要由硐室主体、氧气供给保障系统、空气净化与温湿度调节系统、环境监测系统、通讯系统、舱内照明和指示系统、动力保障系统、生存保障系统、备用自救器等组成。功能供气方式多样 压风 压缩氧 空气净化 可隔热降温 硐室内外环境参数监测(CH4、CO、CO2、O2浓度,温度等)集便功能风、水、通讯“三条线”保障三、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与通信联络系统1. 井下电气设备特殊性:煤矿井下具有瓦斯等易燃易爆气体和煤尘,因此,煤矿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和矿井通信联络系统,有电气防爆等特殊要求,应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2.什么是本质安全电器?本质安全型电
27、器设备的特征是其全部电路均为本质安全电路,即在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路。也就是说该类电器不是靠外壳防爆和充填物防爆,而是其电路在正常使用或出现故障时产生的电火花或热效应的能量小于0.28mJ(B级防爆), 即瓦斯浓度为8.5%(最易爆炸的浓度)最小点燃能量。3.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又称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和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4.系统功能 1)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具有人员位置、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重点区域出入时刻、限制区域出入时刻、工作时间、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井下人员活动路线等监测、显示、打印、存储、查询、异常报警、路径
28、跟踪、管理等功能。(位置监测和管理功能) 2)监测数据种类:人员位置、出入时间、人员数量。 3)系统采集的数据是人员编码、位置编码和时间。5.系统采用的技术及特点煤矿井下是一个特殊而又恶劣的环境,无线电信号传输衰减大、GPS信号不能覆盖煤矿井下巷道、有甲烷等易燃易爆气体。 因此,GPS不能用于煤矿井下。目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主要采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该技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 被动式:无源识别卡,识别距离近,单向 主动式:有源识别卡,识别距离远,双向 部分人员定位系统还采用漏泄电缆、WIFI(无线高保真)、ZigBee(紫峰)等技术,除具有人员位置监测功能外,还具有单向或双向紧急
29、呼叫等功能 。 wifi和zigbee,二者主要业务都在2.4g频段展开,都使用dsss直接序列扩频,所以共存的话,是有冲突的,鉴于目前wifi如此盛行,所以以后的zigbee普及还是有一定困难程度的。不过,如果趋势如此的话,相信wifi会抛弃2.4g,转战5g或其他频段,避让zigbee的。6.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一般由识别卡、位置监测分站、电源箱(可与分站一体化)、传输接口、主机(含显示器)、系统软件、服务器、打印机、大屏幕、UPS电源、远程终端、网络接口、电缆和接线盒等组成,其结构如图4所示7.人员定位算法1)WIFI定位有很多种方法,比如测信号强度(RSS),信号角度
30、(AOA),相位(POA),时间(TOA)和时间差(DTOA)。2)现在常用的是信号强度(RSS)检测,因为适用范围广,检测你所接受到的许多WIFI接入点(AP)的信号强度,根据信号强度确定位置。这种方法精度很低,而且应用时会有严重的逻辑错误。现在有通过事先测好的信号强度地图(radio map)来辅助定位,能够提高精度。另外也可以由其他信号比如GSM,GPRS,3G,蓝牙,红外,ZigBee等等很多种信号来辅助定位。识别卡由下井人员携带,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当进入位置监测分站的识别范围时,将用于人员识别的数据发送给分站。位置监测分站(定位分站)通过无线方式读取识别卡内用于人员识别的信息
31、,并发送至地面传输接口。电源箱将交流电网电源转换为系统所需的本质安全型直流电源,并具有维持电网停电后正常供电不小于2小时的蓄电池。传输接口接收分站发送的信号,并送主机处理;接收主机信号、并送相应分站;控制分站的发送与接收,多路复用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并具有系统自检等功能。主机主要用来接收监测信号、报警判别、数据统计及处理、磁盘存储、显示、声光报警、人机对话、控制打印输出、与管理网络联接等。 8.系统技术指标(1)识别区域。系统能正确识别识别卡的无线覆盖区域。(2)并发识别数量。携卡人员以最大位移速度同时通过识别区时,系统能正确识别的最大数量,不小于80。(3)最大位移速度。识别卡能被系统正确识别
32、的最大移动速度,不小于5m/s。(4)漏读率。携卡人员以最大位移速度和最大并发数量通过识别区时,系统漏读和误读的最大数量与通过识别区的识别卡总数的比值,不大于10-4 (5)识别卡电池寿命及工作时间。不可更换电池的识别卡的电池寿命应不小于2年。可更换电池的识别卡的电池寿命应不小于6个月。采用可充电电池的识别卡,每次充电应能保证识别卡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7d。(6)最大传输距离。识别卡与分站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不小于10m;分站到传输接口之间应不小于10km。(7)最大监控容量。系统允许接入的分站数量宜在8、16、32、64、128中选取,被中继设备 分隔成多段的系统,每段允许接入的分站数量同上。识
33、别卡数量不小于8000个。(8)最大巡检周期。系统最大巡检周期应不大于30s。(9)存储时间。系统中心主机应对人员位置、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重点区域出入时刻、限制区域出入时刻、工作时间、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人员信息等记录。保存3月以上。当主机发生故障时,丢失上述信息的时间长度应不大于5min。分站存储数据时间应不小于2h。(10)双机切换时间。从工作主机故障到备用主机投入正常工作时间应不大于5min。9系统作用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遏制超定员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下井带班管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井下作业人员考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遏制超定员生产。通过监控入井人数,进入采区、采煤工
34、作面、掘进工作面等重点区域人数,遏制超定员生产。(2)防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通过对进入盲巷、采空区等危险区域人员监控,及时发现误入危险区域人员,防止发生窒息等伤亡事故。 (3)及时发现未按时升井人员。通过对人员出/入时刻监测,可及时发现超时作业和未升井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意外。(4)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管理。通过对瓦斯检查员等特种作业人员巡检路径及到达时间监测,及时掌握检查员等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按规定的时间和线路巡检。(5)加强干部带班管理。通过对带班干部出入井及路径监测,及时掌握干部下井带班情况,加强干部下井带班管理。(6)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考勤管理。通过对入井作业人员,出/入井和路径监
35、测,及时掌握入井工作人员是否按规定出/入井,是否按规定到达指定作业地点等(7)应急救援与事故调查技术支持。通过系统可及时了解事故时入井人员总数、分布区域、人员的基本情况的等。8)持证上岗管理。通过设置在人员出入井口的人脸、虹膜等检测装置,检测入井人员特征,与上岗培训、人脸、虹膜数据库资料对比,没有取得上岗证的人员不允许下井,特殊情况(如上级检查等)需经有关领导批准,并存储纪录(9)具有紧急呼叫功能的系统,调度室可以通过系统通知携卡人员撤离危险区域,携卡人员可以通过预先规定的紧急按钮向调度室报告险情10.系统装备(1)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采掘工作面等重点区域出/入口、盲巷等限制区域等地点应设置分站
36、,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出/入采掘工作面等重点区域、出/入盲巷等限制区域的要求。基于RFID的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宜设置2台以上分站或天线,以便判别携卡人员的运动方向。 (2)巷道分支处应设置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方向的要求。巷道分支的各个巷道应设置分站或天线,以便判别携卡人员的运动方向。(3)下井人员应携带识别卡。识别卡严禁擅自拆开。(4)工作不正常的识别卡严禁使用。性能完好的识别卡总数,至少比经常下井人员的总数多10%。不固定专人使用的识别卡,性能完好的识别卡总数至少比每班最多下井人数多10%。(5)矿调度室应设置显示设备,显示井下人员位置等。(6)各个人员出入井口
37、应设置检测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和唯一性检测的装置,并提示携卡人员本人及有关人员。 识别卡工作正常和唯一性检测可以采用机器与人工配合的方法,也可采用虹膜、人脸等自动检测方法。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识别卡正常工作和下井人员每人一张卡,且仅携带表明自己身份的卡,是遏制超能力生产、加强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的必要条件。(7)分站应设置在便于读卡、观察、调试、检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位置。(8)设备使用前,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调试设备,并在地面通电运行24h,合格后方可使用。9)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处理,在故障期间应采用人工监测,并填写故障登记表。(10)入
38、井电缆的入井口处应具有防雷措施。(11)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处理,在故障期间应采用人工监测,并填写故障登记表。(12)系统运行应建立设备、仪表台账,设备故障登记表,检修记录,巡检记录,中心站运行日志,监测日(班)报表,设备使用情况月报表。11.煤矿井下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因此矿井通信系统不同于一般地面通信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电气防爆;(2)传输衰耗大;(3)设备体积小;(4)发射功率小;(5)抗干扰能力强;(6)防护性能好;(7)电源电压波动适应能力强;(8)抗故障能力强;(9)服务半径大;(10)信道容量大;(11)移动速度慢。12. 矿井通信系统包括:(1)矿用调度通信系统;(2
39、)矿井广播通信系统;(3)矿井移动通信系统;(4)矿井救灾通信系统等。13矿用调度通信系统矿用调度通信系统一般由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调度电话、矿用程控调度交换机(含安全栅)、调度台、电源、电缆等组成。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调度电话实现声音信号与电信号转换,同时具有来电提示、拨号等功能。 程控调度交换机控制和管理整个系统,具有交换、接续、控制和管理功能。调度台具有通话、呼叫、强插、强拆、来电声光提示、录音等功能。14.矿井救灾通信系统 矿井救灾通信系统一般由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移动台、矿用防爆基站(含话机)、矿用防爆基站电源(可与基站一体化)、地面基站通信终端、电缆(或光缆)等组成 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移
40、动台实现声音信号与无线电信号转换,具有通话、呼叫、来电提示等功能矿用防爆基站实现有线/无线转换、具有交换、接续、控制、管理、通话、呼叫、来电提示等功能。地面基站通信终端具有通话、呼叫、来电提示等功能。15.矿井通信系统的作用是:(1)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可通过通信系统汇报安全生产隐患、事故情况、人员情况等,并请求救援等。(2)调度室值班人员及领导通过通信系统通知井下作业人员撤人、逃生路线等。(3)日常生产调度通信联络等。(4)矿井救灾通信系统主要用于灾后救援。 16.技术及装备要求 煤矿应安装有线调度电话系统。井下电话机应是本质安全型。宜安装应急广播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安装的无线通信系统应与调度电
41、话互联互通。矿山救护队应装备矿井救灾通信系统(1)矿井通信系统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准用证和防爆合格证。(2)用于煤矿井下的通信设备必须是防爆型电气设备,在电缆和光缆上传输的信号必须是本质安全型信号。用于煤矿井下的电话必须是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电话。(3)煤矿必须装备矿用调度通信系统。用于煤矿井下的调度电话必须是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电话。为防止煤矿井下因事故停电,影响系统正常工作,严禁调度电话由井下就地供电,或经有源中继器接调度交换机调度电话至调度交换机应采用矿用电缆连接。调度电话至调度交换机的无中继通信距离应不小于10km。(4)矿井地面变电所、地面通风机房、主副井绞车房、压风
42、机房、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上下山绞车房、水泵房、带式输送机集中控制硐室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采掘工作面、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附近、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采区和水平最高点、井下避难硐室(或救生舱)等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调度电话。(5)积极推广应用矿井广播通信系统,当发生险情时,及时通知井下人员撤离。(6)积极推广应用矿井移动通信系统,以提高通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7)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具有通信及时和便捷的优点,特别适合煤矿井下移动的作业环境和流动作业人员。煤矿井下带班领导、技术人员、区队长、班组长、瓦斯检查员、安全检查员、电钳工等流动作业人员,宜配备矿用
43、移动电话,以便及时通报安全隐患、紧急避险和调度指挥。(8)救护队应装备矿井救灾通信系统。(9)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在发生灾变时迅速通知井下人员撤离避险。 四、矿井监测系统1.安全监控系统的定义: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是指具有模拟量、开关量、累计量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显示、打印、声光报警、控制等功能,用于煤矿通风安全及生产环节监控的系统。2.安全监控系统的构成: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煤矿瓦斯抽采(放)监控系统、煤矿轨道运输监控系统、煤矿胶带运输监控系统、煤矿供电监控系统、煤矿排水监控系统、煤矿火灾监控系统、矿山压力监控系统、煤与瓦斯突出监控系统、人员位置监测系统等。3.煤矿安全生产监控
44、系统的分类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可按照监控目的、信号传输方式、网络结构等来进行分类:按传输信号复用方式分为:时分制系统、频分制系统、码分制系统、复合复用方式(同时采用频分制、时分制、码分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系统);按系统网络结构可分为:树形、环形、星形、总线形等;按传输信号的调制方式可分为:数字基带传输、数字频带传输4.安全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 1)、可实时采集各种传感器传来的数据:2)、系统具有甲烷超限报警功能:甲烷传感器用于检测煤矿井下空气中的甲烷含量,当被监视区域风流中甲烷浓度达到预置的报警点时,由系统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当甲烷浓度恢复到预置的报警值以下时,能自动解除报警。3)、甲烷超限断电
45、及闭锁功能:当被监视区域风流中甲烷浓度达到预置的断电点浓度时,输出切断被控区域动力电源并闭锁;当被监视区域风流中甲烷浓度降到预置的复电点浓度时,能自动解锁,恢复供电。断电点参数设置连续可调。4)风电闭锁功能:当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或风筒中风速低于规定数值时,装置输出切断被控区域动力电源信号并闭锁;当局部通风机恢复正常工作时,装置能自动解锁。5)其他功能:此外系统还可实现一氧化碳、温度、风压、风速、风门等环境参数与工况参数超限声光报警等功能。5. 基于以上功能,安全监控系统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避免或减少由于电气设备失爆、违章作业、电气设备故障电火花或危险温度引起瓦斯爆炸; 2、避免或减少采、掘
46、、运等设备运行产生的摩擦碰撞火花及危险温度等引起瓦斯爆炸; 3、提醒领导、生产调度等及时将人员撤至安全处。 4、提醒领导、生产调度等及时处理事故隐患,防止瓦斯爆炸等事故发生。 5、还可通过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监控瓦斯抽放系统、通风系统、煤炭自燃、瓦斯突出等。 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后,系统的监测记录是确定事故时间、爆源、火源等重要依据之一。6.煤矿安全监控的主要内容对井下CH4、CO、O2、CO2等气体浓度的检测;对风速、风量、气压、温度、粉尘浓度、水位等环境参数的检测;对生产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监控等。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47、组成一般由传感器、井下分站、传输线路、地面中心站、监控软件组成8.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工作原理: 传感器将被测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并具有显示和声光报警功能(有些传感器没有显示、或没有声光报警)。 执行机构(含声光报警及显示设备)将控制信号转换为被控物理量。分站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号,并按预先约定的复用方式远距离传送给主站(或传输接口),同时,接收来自主站(或传输接口)多路复用信号。分站还具有线性校正、超限判别、逻辑运算等简单的数据处理能力、对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和主站(或传输接口)传输来的信号进行处理,控制执行机构工作电源箱将交流电网电源转换为系统所需的本质安全型直流电源,并具有维持电网停电后正常供电
48、不小于2小时的蓄电池。传输接口接收分站远距离发送的信号,并送主机处理;接收主机信号、并送相应分站。传输接口还具有控制分站的发送与接收,多路复用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系统自检等功能。主机一般选用工控微型计算机或普通微型计算机、双机或多机备份。主机主要用来接收监测信号、校正、报警判别、数据统计、磁盘存储、显示、声光报警、人机对话、输出控制、控制打印输出、联网等。9.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特点: 煤矿井下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有易燃易爆可燃性气体和腐蚀性气体,潮湿、淋水、矿尘大、电网电压波动大、电磁干扰严重、空间狭小、监控距离远。因此,矿井监控系统不同于一般工业监控系统,矿井监控系统同一般工业监控系统相比
49、具有如下特点:(1)电气防爆。 (2)传输距离远。 (3)网络结构宜采用树形结构。为便于系统安装维护、节约传输电缆、降低系统成本宜采用树形结构。(4)监控对象变化缓慢。 (5)电网电压波动大,电磁干扰严重。 (6)工作环境恶劣。矿井监控设备要有防尘、防潮、防腐、防霉、抗机械冲击等措施。(7)传感器(或执行机构)宜采用远程供电。10.传感器的设置:甲烷传感器:1、甲烷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巷道上方风流稳定的位置,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不得小于200mm,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2、甲烷传感器的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和断电范围必须符合规定。一氧化碳传感器的设置
50、 :1、一氧化碳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壁不得小于200mm,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2、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必须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地点可设置在上隅角、工作面或工作面回风巷,报警浓度为0.0024%,如图9所示。 3、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側10-15m处宜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为0.0024%CO。 4、自然发火观测点、封闭火区防火墙栅栏外宜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为0.0024%CO。 5、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矿井,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应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为0.0024%CO。风速传感器的设
51、置风速传感器应设置在巷道前后10m内无分支风流、无拐弯、无障碍、断面无变化、能准确计算风量的地点。当风速低于或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值时,应发出声、光报警信号。风压传感器的设置 主要通风机的风硐应设置风压传感器。风硐是连接主通风机和风井的一段巷道。风量大,内外压差大。瓦斯抽放管路中传感器的设置 瓦斯抽放泵站的抽放泵输入管路中宜设置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利用瓦斯时,应在输出管路中设置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防回火安全装置上宜设置压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设置 1、温度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壁不得小于200mm,并应不影响行人和行车,安装维
52、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2、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及地温高的矿井采煤工作面应设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报警值为30。如图10所示。3、机电硐室内应设置温度传感器,报警值为34五、风压自救系统组成:压风自救装备系统由空气压缩机、井下压风管路及固定式永久性自救装备组成。当发生煤和瓦斯突出或突出前有预兆出现时,工作人员近进入自救装置,打开压气阀避灾。 作用:为井下人员在灾变环境中提供新鲜空气或充足氧气工作原理隔绝式防护装置发生紧急情况时避灾人员迅速撤离到自救装置解开防护袋打开通气开关迅速钻进防护袋内压气减压阀节流减压新鲜空气充满防护袋袋内正压力达0.09MPa左右袋外有害气体不能进入防护袋内
53、防护袋为特制塑料通过热合而成,不漏气,阻燃和抗静电装置特征:1、减压作用。即在不同的供气压力情况下,可将供气压力调减到0.09Mpa以下,使人呼吸感到舒适。2、流量调节。气体流量调节到人体最大呼吸量的两倍,使避灾人员具有舒适,送气自然的感觉。3、净化气体。除去供气中的污物、油雾、粉尘等。4、消除噪音。将减压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使避灾人员感觉良好,无噪声干扰装置的使用期和维护工作 :1)装置在正常情况下,其使用期可为35年,其中防护袋由于受井下特殊环境影响,容易老化、损坏,使用期一般12年。2)装置必须有专职人员维护检查,一般按每百个配一人。3)井下各地点装置的安装必须有专职人员统一安装,然后划分
54、责任区进行管理。4)建立健全一套装置的日常管理制度,以确保装置处于正常待用状态。六、洛芬采矿:露天开采 地下开采煤矿主要工作系统 采煤系统 掘进系统 机电系统 运输系统 通风系统 排水系统煤矿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有法不依 监管不严 措施不够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现状1、煤炭企业信息化比制造业信息化晚。2、没有完善的企业级管理信息系统。 3、常用企业管理软件不太适用煤炭行业1、矿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1)侧重硬件基础建设 网络建设、机房、调度中心建设投入较大 ,为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在软件方面,侧重于专业化软件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煤矿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OA)系统煤矿人事管理系统煤
55、矿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煤矿重要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煤矿隐患排查管理信息系统煤矿应急救援管理信息系统煤矿矿压管理信息系统2.矿山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系统的整体规划,功能单一、各系统数据各自独立、互不共享,利用率极低。 (2)各信息系统数据传输格式(接口协议)缺乏行业标准,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孤岛”的现象。 (3)不注重系统平台的选择。造成矿井的系统集成很难,集团公司的系统集成更难,成本更高。(4)多数系统平台功能不完善,没有应用最新信息技术,如:安全与生产系统集成、三维可视化、远程网络平台等。(5)缺乏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多数系统因没有制度管理而无人维护,处于瘫痪状况,
56、甚至许多矿井的系统验收后,就再也没有使用。 3.项目是构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环节和实现手段4.井下重要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立项 调研 计划 开发 控制 结项 后期维护 5.矿山信息化发展趋势?信息化是现代化矿山的实质。现代化选矿厂实质上是依赖对选矿厂所处的地理、生产、安全、设备、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处理、应用和提升,达到信息增值的目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的采集(传感器与检铡)、信息的传输(通信)、信息的处理(计算机)、信息的应用与集成(自动化)等。信息是未来矿山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拥有全面、完整、准确的信息是选矿厂提高生产能力,保证安全,提高管理水平、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保
57、障。数字化是信息的表达形式,而且是信息最高、最先进的表达形式。由于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浒多矿山的地理信息、生产信息、安全信息、设备工况信息从采集(传感器)开始,就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传感器在采集信息的同时,它可以对信息进行处理、选矿工艺自校正等,不仅使被采集的信息更准确,而且可以在一根总线上挂许多个传感器,使信息传输系统更简便。而被采集的信息不会因传输距离和环境使精度受到影响。由于信息是以数字的形式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和应用,因此生产、安全、管理、市场等信息可以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传输和交流,使所有的信息能得到更充分的应用。 七、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什么?淘宝 网购 网上合同,物流,资金交付 信息流,物流,资金交付,企业库存管理基础:网络信息可以产生价值1.电子商务的定义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买卖)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人们不再是面对面的、看着实实在在的货物、靠纸介质单据(包括现金)进行买卖交易。而是通过网络,通过网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信息、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和方便安全的资金结算系统进行交易(买卖)。2.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区安全管理规定模版(2篇)
- 2025年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技术管理制度(2篇)
- 2025泥工清包合同范本
- 2025产品开发的委托合同
- 2025信托投资公司工程项目借款合同范文
- 2025花卉租摆合同(范本)
- 隧道临时用水用电施工方案
- 2025经营性公墓墓位使用合同
- 2025保证借款合同协议
- 2025年工程变更及工程计量实施细则范文(2篇)
- 伟星管-云上装饰
- 消防安全检查记录表(完整详细版)1
-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总论课件
- 5S评分基准模板
- 沈阳师范大学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规划
- 大连市12处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划方案
-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神奇的新材料》教学设计
- 二次供水工程施工方案
- 第二章离心风机.ppt
-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
- DLT5210.1-2021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