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_第1页
浅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_第2页
浅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_第3页
浅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_第4页
浅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    赵磊摘 要: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文物保护一直是我国文化建设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不但要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还需要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帮助文物保护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我国大运河文化建设带是目前比较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路线,而南旺镇作为山东运河空间重要的主体,借助“运河之脊”的文化品牌,挖掘“诚信、仁义、包容”的齐鲁文化内涵和核心价值,保护、传承山东运河段文化,打造儒风运河文化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巨大。文章主要分析了大运河及沿线的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现状,针对其中阻碍文物保护工作及传承的原因进行探

2、究,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来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关键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文物保护;传承; 世界文化;遗产0 前言大运河是世界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其中,以浙江分段、扬州分段两者之间作为大运河文化带的核心处,展开对大运河文化带的继承、利用以及绿色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旅游资源的相互融合、大运河文化的交流以及名镇修复保护,还有大运河文化遗产传承等建设工作的推进,并且要大力推动“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江达海、运济天下”的模范样本。1 大运河文化带的文物保护以及传承利用的现状分析1.1 大运河文化带文物保护的基本概况分析大运河是位

3、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一项伟大的系统性工程,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水利建筑,大运河是人类文明史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河流。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其中包含了三个部分,即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以及浙东大运河,总长大约有2700千米,跨越整个地球的10多个纬度,地跨我国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地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目前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到2020年为止,大运河的历史已经延续了2500余年。在我国古代,河运的类型一般分为两种:即天然河运和人工运河。天然河运主要是给人民的交通、物流、运输等带来了一些

4、便利,让人们的贸易更加省力,更加经济。“一苇之航,只要水力可以胜任,就能随水道所至而达到其沿岸的各地”。在陆地上的运输即使没有受河道所限制,可以实现随意畅通,但是除了开平地之外,山陵以及丘壑等,还有很多地方的物流运输是非常困难的。另外,我们再从交通运输量来进行分析,交通车辆以及船舶的差距也是非常大的,在运输方面会产生很大的区别,从这两者之间进行比较,肯定就是河道运输的优点更显著一些了。大运河南旺枢纽位于山东汶上,代表了17世纪工业革命前世界土木工程技术的最高成就,是大运河上最具科技价值的节点之一,是为了解决大运河跨越水脊难题而建设的大型综合性水利水运枢纽,展现了我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5、在明代初期,由于黄河缺口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淤泥堵塞的情况,给河流的运输产生很大的影响。永乐九年(1411),工部尚书宋礼奉旨疏浚会通河,采纳汶上民间水利专家白英“引汶济运”的建议,修筑戴村坝遏汶水,开挖小汶河引汶水至南旺入大运河,在汶、运交汇处设分水口,使汶水北流以济漳、卫,南下以济黄、淮。南旺枢纽工程是系统性工程,该工程构造地势好,主要以潮运作为地势造物,并且在利用现有配套设施基础上构建出了高效的水源控制方案,可大大提高大运河的运行能力。1.2 大运河文化带文物的历史发展大运河历时2000多年,在这个历史演变的阶段中,促进了相关地区的文化交流以及沟通,并且在发展的阶段中产有独特的漕运文化以及

6、饮食文化、盐酸文化,不断地演变发生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以及风俗,同時还给后代留下非常多的桥梁码头、船闸堤坝、运河故道以及名人故居,更有官府衙署等各类宝贵的历史遗存。正如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党组成员陈江风所说的:“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以及山河流川、地形地貌在一定的范围内会给国家的文化造成一定影响,这些都是历史文化所形成的一个重要图案。”我国很多古城及古城文化都是伴随着大运河的贯通发展,演变到今天的,在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逐渐壮大起来,如临清、天津等地,在大运河修建之前鲜有相关的历史记载。而随着后期的发展,在大运河联通之后就已经快速成为非常重要的货物以及相关的产物中转地,因此这些地方也被称为

7、“运河载来的城市”。2 阻碍我国大运河文化文物保护工作以及传承的原因2.1 大运河文化文物保护内容比较复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运河文化带所保留下来的历史文物数量是非常可观的,因此对一名历史文物管理人员来讲,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就比较繁杂,工作量也是比较可观的,再加我国的历史文化种类繁多,各种类别的历史文物差异也是很大的,会经常发生有历史文物保护工作不当的现象,甚至也会出现有些历史文物已经出现问题了却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处理的情况,这些问题也让文物管理工作人员十分苦恼。如以文物种类来看,在我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包含了地上文物建筑及地下沉船,还有目前还在投入使用的一些水工设施;从文物级别来看,不但有保

8、护等级稍低的普通文物,也有保护级别比较高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从文物时期来看,大运河文化带所涵盖的文物年代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清朝之后的近代工业文化遗存。而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的文物保护工作内容,不但给文物管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也会让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变得很大。2.2 文物传承工作开展受到相应的限制由于我国大运河文化的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的种类繁多,因此,大运河这种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也让越来越多的民众对他的神韵和风采展开了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并且期待大运河文化一直被传承下去。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工作受到了相应的限制。主要是因为目前的大运河文化带中拥有着很多的旅游景点

9、、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一些历史古城、古镇和纪念馆等,所以在整体上对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工作中,会因为一些类型多样的遗产资源让整体建设缺乏了一定的全局性。为此,也就很难全面地针对大运河文化价值展开相应的传承。除此之外,即使是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的文物类型多样化而且价值底蕴非常丰厚,但是因为大运河的资源和周边其他同样类型的产业没达成一个好的合作关系,最终造成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管是在传承上,还是在利用上,或者是说对大运河文化底蕴的继承上都难以获得比较好的成果,也就导致我国的大运河文化无法形成一个具备深度推广力的文化品牌。3 有序开展大运河文化文物保护工作及传承的具体途径3.1 积极创建全面、

10、完善的保护以及传承机制在我国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因为文物保护及传承是大运河文化带中很重要的基石,所以文物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充分意识到创建一个全面、完善的保护以及传承机制的重要性,而且应该通过对大运河文化带中的历史文化、财政、交通物流、经济发展以及各级文物部门的积极沟通与协调,要在国家文物保护管理单位的统一领导下,从实际情况出发,实施文物保护传承机制的积极改良及完善。南旺分水枢纽属于历史遗存,该枢纽是京杭大运河线路的基础工程,由于该工程的工程价值性价比高并且具备杰出性而一直流传至今。针对建设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的部分,主要包含了码头工程、分水嘴工程、运河故道等工程。通过对遗址考古后发现,运

11、河分水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工程,主要承担着分水枢纽的作用。分水龙王庙建筑群是运河沿岸具有特别纪念意义的综合性庙宇,龙王庙主要建筑有龙王庙大殿、禹王殿、宋公祠、白公祠、潘公祠、莫公祠、文公祠、水明楼、戏楼、观音阁、关帝庙、蚂蚱神庙、运河衙门等。在修建的过程中采用抢修性的方式修复了蚂蚱神庙、禅堂、禹王殿;同时对戏楼、白公祠、龙王庙大殿等相关建筑物进行了保护。南旺分水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程含十里闸、刑通斗门遗址、徐建口斗门遗址等部分。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以南旺枢纽为核心,包含多个重要遗址,是大运河的关键工程,在历史上对京杭大运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2 要切实做好文物

12、保护项目的落实与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所涵盖的资源丰富,并且所体现的历史地貌及文化文物类型也有较大差别。因此,要求文物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到各项文物保护项目中,并且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切实做好大运河文化带所参与的各项历史文物安全保护、文物修护、文物展现和文物考古挖掘等项目,真正落实好对我国大运河文物保护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开展各项文化保护项目的统筹运行,以便再进行不断地延伸,再到帮助传统村落、历史文物古迹、历史名城名镇和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顺利开展。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是大运河带建设的重要资源之一,未来继续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与规划的其他旅游项目进行有机联合,编制完成大运河

13、遗产南旺枢纽分水遗址展示深化设计,促进文物保护发展。建设南旺枢纽博物馆,该馆以运河分水为主题,集收藏、研究、展览、展示于一体。除展出一些重要文物和图片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充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融合运河历史文化,将南旺运河历史和运河文化生动地展现在公众面前,有效带动了县城和景区周边镇村改造升级,面貌更新,开启了以文化旅游产业为载体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思路。3.3 提高历史文物传承工作的执行力度为了加强大运河文化传承工作,同时也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不但要大力提升对大运河文化带上各种类型历史文物的保护,而且還要对这其中的历史文化价值开展更完善的传承工作。为此,相关

14、管理部门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执行文物传承工作的首要依据,针对大运河文化建设带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要实施清晰的划分,并且还可以邀请相关的学习组织或者是一些高职院校等研究机构,对目前的运河沉船以及一些出土的历史文物等展开深入研究,针对大运河中所涵盖的历史文化底蕴展开深入地挖掘从而做好传承工作。4 结语总之,在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中,大运河文化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且给后人留存了非常珍贵的文化财富。为此,作为一名文物管理人员,需结合实际情况,尽心尽力地对大运河文化带所包含的历史文物进行保护,深入研究大运河文化,让我国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更进一步,实现我国的文化建设目标。参考文献1宋新潮.推动新时代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创新性发展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划解读j.中国经贸导刊,2020(19):17-19.2杨长海.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的研究以南浔古镇为例j.江南论坛,2021(3):52-53.3柳邦坤,李蕊.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小城镇文化产业发展原则与路径以江苏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小城镇为例j.枣庄学院学报,2020(1):113-120.4夏远利.促进中国大运河文化研学旅行发展的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21(1):73-76.5张玉枚.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研究以镇江段为例j.经济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