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学案2:第18课 吆喝_第1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学案2:第18课 吆喝_第2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学案2:第18课 吆喝_第3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学案2:第18课 吆喝_第4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学案2:第18课 吆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吆喝学习目标1. 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2 .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3. 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 情感。4. 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重难点1、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内心。2、树立文化大观念,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学方法速读法导读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学习目标广告可以说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天都接触着广告,这一切都 源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那么,在信息技术还很不发达的年代,广告的主要形式是怎样的 呢?(学生猜测)对,那

2、就是“口头广告”,通俗地说,就是一一吆喝。现在卖东西的吆喝声 已越来越少,但人们不会忘记看旧中国的电影街市中那商贩的叫卖声,如今这些声音已淹没 在都市的喧嚣中,今天让我们随萧乾的笔,一起去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听听那悠扬的叫卖声 吧!(板书文题、作者)二、温故互查(预习与交流)一一自主学习,二人互查:1. 指导学生积累字词。(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囿()锻() 招保()铁铉() 孽养() 秫秸秆()(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招彳来:随机应变:合辙押韵:油嘴滑舌:囿于:隔阂:吹嘘:吆喝:2. 作者简介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早

3、年毕业于燕 京大学。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6年回国 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 长。三、设问导读一一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 .理清文章思路。2 .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二)文本探究1 .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作者介绍这些吆喝时遵循了什么样的顺序(或思路)呢?2 .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赏析。3. 早、晚、四季各写了哪些吆喝?重点写的是什么?4. 吆喝的具体方法有哪些?音韵节奏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5. 这些吆喝,一吆喝出了老北京人什

4、么样的精神和生活状态?6. 请读最后一段,看看作者除了表达对老北京吆喝的愉悦与怀念之外,还有什么感触?(三)语言赏析1. 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试找出几例,体会其中的意味。2. 品味本文语言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特点。四、自我检测(精读精练)一一阅读语段,突破重点: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 课文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 第二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 文中还有一些起到这种作用的句子,请写在下面。4 .请你谈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吆喝的。5. 阅读第五至第九自然段,在课文中画出表示从早到晚顺序的词语,写在下面。清早

5、卖早点的_一一一一一(略)6. 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一一三分哦j”。语气间像是五分的减成三 分了,其实就是三分一根儿,可见这种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并没失传。(1) 选文中画线的句子和文中的哪一句是相互照应的?(2) 这一段表现出作者对吆喝声怎样的感情?五、板书设计六、课堂小结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怀念之情,包含着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有一点点地惋惜。七、拓展延伸1 .请模仿课文中的叫卖声,从中体验吆喝的民俗内涵。2. 这篇文章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带来什么启示?参*考*答*案教学过程二、温故互查(预习与交流)自主学习,二人互

6、查:1. 指导学生积累字词。(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囿(you) 银(b6)招彳来(idi)铁铉(xuan) 俾葬(bi qi) 秫秸秆(shu)(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招彳来:招揽。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囿于:局限于;拘泥于。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三、设问导读一一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 .理清文章思路。k交流点拨全文共14自然段。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至3段),总写旧

7、北京城街头商贩为招彳来顾客而发出的种种音响。第二部分(第4至10段),具体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 四季”。第三部分(第11至14段),介一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2 .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k交流点拨u在作者看来,北京小贩货郎的叫卖声简直就是一种“戏剧性”的艺术。作者介 绍了从白天的叫卖声到夜晚的叫卖声,从卖吃食的、放留声机的“到乞讨的,还有富有四 季特色的叫卖声等等,从中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愉悦和 怀想。(-)文本探究1. 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作者

8、介绍这些吆喝时遵循了什么样的顺序 (或思路)呢?k交流点拨先按“从早到晚”的顺序介绍:大清早白天到了夜晚 再按“一年四季”顺序介绍:春、夏、秋、冬。2 .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赏析。k交流点拨(1)“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 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此句在上下文中衔接自然,体现了作者娴熟的写作技 巧。(2)“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们面前展销。 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这句话也是一句过渡句,用浅显的比喻把街头吆喝声之多 巧妙地写了出来,又顺其自然地引出晚上的吆喝声。3. 早、晚、四季各写了哪些吆喝?重点写的是什

9、么?k交流点拨早晨:大米粥、油炸果的、卖青菜、卖花儿的、卖日用百货和修理各种家具的。 重点是写晚上:卖馄饨的、卖硬面馋停的、唱话匣子的(没吆喝)、算卦的、乞丐。四季:蛤蟆骨朵儿、雪花酪、秋海棠、柿子、糖葫芦、烤白薯4. 吆喝的具体方法有哪些?音韵节奏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k交流点拨方法:借甲事物形容乙事物:葫芦儿一一冰塔儿夸张手法:小玩艺儿赛活的具有戏剧性:就剩两挂啦告诉制作过程: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音韵节奏:有的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有的忽高忽低,如卖荷叶糕的,“先尖声尖气地喊 一声'一包糖来',然后放低至少八度,来一气'荷叶糕'”。还有卖养麦皮的,“

10、有一回他在 我身后'哟'了一声,把我吓了个马趴,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养麦皮 耶,二合辙押韵的:如“有个卖萝卜的这么吆喝:'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还有乞丐 “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俾俾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 里看,没有停悖赏碗饭二5. 这些吆喝,一吆喝出了老北京人什么样的精神和生活状态?k交流点拨吆喝出了老北京人的幽默、智慧、情趣,还有他们的喜怒哀乐、人生百态,是老北京人过去生活的缩影,更是一道靓丽的传统文化风景。6. 请读最后一段,看看作者除了表达对老北京吆喝的愉悦与怀念之外,还有什么感触?

11、k交流点拨还剩”二字,说明很多的吆喝已在现代都市的滚滚红尘中淹没,只剩下一种 吆喝还在孤独地回响,表现作者对逝去的叫卖艺术(以及与它相关的生活)的无限惋惜与深沉 的隐痛。“可见这种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并没失传” 一句,只不过是故作轻松或是安慰语罢 了。(三)语言赏析1. 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试找出几例,体会其中的意味。k交流点拨有个卖萝卜的这么吆喝:“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方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傅俾吃不了。东屋里瞧(那 么)西屋里看,没有悖俾赏碗饭。”(1)运用轻声:吆喝(2)有儿化音

12、:词儿、皮儿、馅儿(3)方言词语:w.蛤蟆骨朵儿2. 品味本文语言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特点。k交流点拨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 展销。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再现了街头的热闹。 “算灵卦!”我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幽默的语言写出了儿童特有的心理。 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 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风趣的言语中透着小孩特有的顽皮和幼稚。四、自我检测(精读精练)一一阅读语段,突破重点: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 课文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引出

13、介绍说明的对象,引出下文。2. 第二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承上启下。3. 文中还有一些起到这种作用的句子,请写在下面。略4. 请你谈谈课文是从哪儿个方面来写吆喝的。 课文按“从早到晚”的顺序写,然后按“一年四季”的顺序写。 最后作者又介绍了各种吆 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6.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一一三分喇”。语气间像是五分的减成三分了, 其实就是三分一根儿,可见这种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并没失传。(1) 选文中画线的句子和文中的哪一句是相互照应的?卖山直里红(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疽'(2) 这一段表现出作者对吆喝声怎样的感情?表现出作者总体上是充满了怀念之情的,那种对往事的美好回忆,那种至今想来仍忍俊 不禁的情态也流露在字里行间。八、拓展延伸1 .请模仿课文中的叫卖声,从中体验吆喝的民俗内涵。k交流点拨要珍惜日渐稀.少的传统文化,留着一些传统文化也就留着一些民族的记忆。不要让我们自己成为一个无根的存在,孤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