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用好聋校语文教材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用好聋校语文教材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用好聋校语文教材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用好聋校语文教材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用好聋校语文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用好聋校语文教材安徽省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梁好摘要: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师生实施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聋校语文教师应合理利用教材,立足于教材,吃透教材;不受制于教材,用活教材;不拘泥于教材,拓展教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聋校语文教材的潜在作用,提高聋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效益。关键词:聋校;语文教材;使用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我国现行聋校通用的语文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六月出版的聋校全日制实验教材,时隔十余年,随着时代飞速发展与变迁,聋校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与突破,这套教材明显存在着不能适应当今聋生学习需求、不能

2、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因素。因而聋校语文教师应当以敏锐的眼光、理性的分析、科学的方法对待教材,合理利用教材,将聋校语文教材作为聋校语文教育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聋校教材的优势资源,革除聋校语文教材的潜在弊端,最大限度地发挥聋校语文教材的实际作用。那么,聋校语文教师如何用好语文教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点入手:一、立足于教材,吃透教材聋校语文全日制实验教材是老一辈特殊教育专家辛苦努力的劳动成果,聋校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首先应当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深入地理解教材,走进教材,吃透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使用教材,更好地为聋校语文教学服务。(一)通读教材,宏观把握教材编写体例教材的编写有其系

3、统的理念以及指导原则,只有把握教材的编写体例,领会全套教材的编排体系,才能找寻教材教学的主线,把握各年级段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才能处理好教学的衔接与传承问题,才能充分认识到聋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与特点,而要深刻领会这些就需要聋校教师通读全套语文教材。(二)细读文本,微观解读教材选文内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而利用教材开展教学的关键则在于教师对教材文本的深刻把握。教师对于教材解读的深度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深度,也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厚度。充分发掘聋校语文教材潜在的教学资源,发挥聋校语文教材的最佳效益,就需要教师细读文本,教师只有细读文本,吃透教材,才能将教材的教

4、育因素呈现出来,才能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才能对教材合理的使用,有效的拓展。(三)钻研习题,把握教学重点训练项目聋校语文实验教材,每篇主体课文背后都设置了精练的训练习题。包括预习与思考两个部分,这些习题对于提高聋生的语文素养,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心中有“教材”的教师绝不能放过这些习题,教师通过钻研这些习题,会发现编者选编课文所要承担的训练项目和训练目的,从而对聋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实施。二、不受制于教材,用活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工具,教师要树立“用教材”的意识,而不能被教材所用,受制于教材。教材的编写更多体现的是统一性,但是因为地域的差别,认识水平的

5、差距,教师与聋生的个性差异,宏观统一的教材不可能完全适应无数个教师与班级。特别是聋校实验教材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更需要教师融合自己的教育思想,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配合聋生的客观实际需要,活用教材,用活教材。聋校语文教师在使用聋教材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班级聋生的实际特点以及教学外部环境,对教材进行微观意义上的处理,适当地增加、删除与调换,以便更加适应于聋生,更加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一)与时俱进,适当革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聋校教改的深入,聋校语文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错误、陈旧的内容。这些内容如若教师不能理性对待,那么将对认识能力欠缺的聋生产生极大的误导。聋校语文教师活

6、用教材首先应当理性地对待教材,对于教材中出现的错误即时更正,对于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内容即时更新,以保证教学的正确性与鲜活性。例如,聋校语文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一课两只小狮子一文中出现这样一句:懒狮子说:“我爸爸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本领和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狮子生活在草原之上,并不生活在森林里,因而教材中出现了常识性的错误。聋校语文教师应当将正确的教学内容呈现给聋生,让聋生接受到正确的知识,这不仅是对知识尊重的体现,而且还可以让聋生树立不迷信教材的人本思想。再如,聋校语文实验教材第十册第17课我会煮饭了一文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我小心地擦燃火柴,拧开煤气灶的开关,“噗”的一声,火点着了。

7、用火柴点燃煤气灶还是十年以前的行为,对于现如今的聋生根本无从理解,因而聋校语文教师在教学此文时应当给予聋生说明情况,并介绍当今煤气灶的点燃方法以及正确的句式表达,这样才能更贴合聋生的生活实际,教材在聋生的心目中才能突显出应有的生命力。(二)适时链接,注重迁移聋校语文教材是聋生语言表达的范本,旨在通过文本的学习让聋生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法,正确表述生活内容。聋生因为听力的障碍,无法通过常规渠道进行语言的学习,因而语文教学是他们学习语言的重要场所,语文教学作为聋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渠道,就应当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让聋生进行语言的训练。在聋校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地将语文教材与生活链接,将文本知

8、识迁移扩展,内化为聋生的语言能力。例如教学聋校语文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3课我的“小花鹿”一文时,在学习教材描写“小花鹿”方法之后,教师可以适时地拿出准备的玩具物件,让聋生观察,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巩固语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会写物的方法。(三)调整编排,活中有序活用教材就不能局限于教材,聋校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时间、节气、活动等外部环境因素,适时调整教材,从而促使聋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贴近生活实际,将语文教学生活化,从具体生动的实境中理解教材,学习语文,以更加顺应聋生的学习心理,提高聋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例如聋校语文第十二册实验教材第2课雨中可以安排在下雨之时进行教学;第1

9、3课春晓可以提前至春天时节让聋生诵读;第4课我和姐姐争冠军可以在学校的乒乓球比赛过后进行教学,也可针对此课单独组织班级乒乓球竞赛。通过这样的教学调整,可以降低了聋生的学习难度,提高聋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聋生爱上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三、不拘泥于教材,拓展教材教师应当树立课程意识,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可以将教材有效地予以拓展,将聋生由教材引向生活,使其探索多彩的生活世界;将聋生对教材的阅读引向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使其浸润在丰富的知识海洋;将聋生对教材的解读引向对于认知世界的广泛思索,进而思考深隧的人生。(一)补充阅读材料,深入解读文本让聋生理解文本,就需要走进聋生中间,了解他们对教材的认识与

10、需要,根据聋生的认知水平拓展延伸,重新建构教材,重组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教学聋校语文教材第14册第9课一夜的工作最后一段:“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作者只看见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怎么说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的呢?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给聋生提供一份从总理工作表中随意抽出的一天的活动安排作为课外阅读材料。通过阅读材料的拓展阅读,使聋生头脑中的周总理的形象越来越具体、生动,而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将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二)以课文为基点,引导拓展阅读聋校语文教学应承担起激发聋生课外阅读欲望的责任。聋校语文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利用迁移规律,为聋生提供各种获得课外阅读

11、的机会。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聋生进行拓展性阅读的引导。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十八册第1课)作者从其盲人的独特视角,表达了对生活与人生的深切关爱。为了帮助聋生深入了解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教师可以鼓励聋生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著作,从而由课文片断的解读引向整部原著的阅读;再如教学背影(第十八册第2课)一文时可以引导聋生寻找朱自清的其他散文,让聋生透过作者优美的文笔感受人世间的情与美。(三)依托单元主题,开展专题阅读聋校实验教材按照主题将课文编排为一个个单元,在教学中聋校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单元主题,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聋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由语文教学走向自主阅读,从而让语文课堂变得厚重而丰盈

12、,让聋生在大量的文本阅读中积累语言,增长知识,提升素养。例如聋校语文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第二单元选编了一组写景的文字,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摘编有关写景的优美文字,提供给聋生阅读,从而将教材内容生发出去,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聋校语文需要合理利用教材,需要教师对于教材深入地解读,还需要教师活用教材,将教材有效地予以拓展。教师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实现高效的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聋校语文教材的潜在作用,才能尽可能地促进聋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课堂走向了开放与复杂,指向课堂的教学设计势必面临着改革。本着“心中有人”的原则,首先要将多维目标的设计纳入教学设计中

13、;其次面对变化发展中的课堂,应注重“软设计”,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最后,教者要树立大设计观,将设计引入生活,备与教学有关的一切因素。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目标强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强调培养学生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审美情趣、思想道德、学习方法、习惯融合的综合语文素养。目标的提出引发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性改革,一批全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被广泛运用:自主性学习、探究式学习“生本位”教育理念的回归使课堂走向开放与复杂,教师需要面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思维的差异、体验的独特等等问题,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伴相随的教师主观操纵学

14、生配合演练式的教学设计必然面临着根本性的变革。 二、传统教学设计的扬弃 在对教学设计进行改革之前,有必要对传统教学设计作全面评价,以便客观辩证地留其精华弃其糟粕。 传统教学设计,即教案,是老师在解读大纲、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所设计的教学流程。杜威说过:每一位老师带着自己的哲学思想走向课堂。教案体现了老师的经验、学识、机智以及人文素养,是教师独特教学风格形成的重要依据。徜若老师没有作好准备进行施教,那么他的教学活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所以教学设计必不可少。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在聋教育界、一线教师的观念中存在着“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性”的片面认识。反映在教

15、学设计中表现为:僵化地“唯教材”是从,仅仅停留于理解教材,执行教材上。 “串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调控的方式由繁冗的分析、烦琐的提问、由段及中心思想的八股式概括组成,学生没有一点发挥和支配的空间,这种设计造成聋校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能力极其低下的恶性循环。“生本位”的真正落实,要求在教学设计中“跳出语文教语文,跳出教材用教材”。着眼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充满创意,创造性地进行设计。 三、教学设计的改革 要消除以上弊病,革新教学设计,首先必须把聋哑学生从“语言灌输器,知识接受器”的角色中解放出来,还原其“生命本体”角色,这些生命同样是充满激情与想象

16、的火炬,教师的使命不是“知识传送器“,不是“装满”它,而是“点燃”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立足“生本”,注重目标设计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维目标体现了“生本位”思想,体现了对“全人”的关注。因此,在目标设计中要从传统的单纯的以知识掌握为核心的一维目标转为三维目标。在制订三维目标时,关键是定位准确和具体可行。 定位准确是指教师要善于将学段目标转化为每一单元、每一课文、每一课时的目标。比如八年级第一组的目标为: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知识和能力);通过学文,学习有条理地

17、叙述和观察(方法);欣赏自然美景,感悟美的事物(情感)。具体到第一课<<桂林山水>>,应为:1、自学部分生字新词,初步读通课文,理解人们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2、学习课文总起分述的叙述方法和前后对照的写作特点;3、观看桂林山水视频资料,身临其境,感受漓江之水“静、清、绿”,感受桂林之山“奇、秀、险”。 具体可行是指要充分分析学生现有条件、在现有条件下达成目标的程度。以目标1为例,“自学部分生字新词”,教师依据学生自学能力、知识基础 (现有条件) 预计:部分词语学生可以通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真正理解,比如“观赏”、“

18、欣赏”、“水平如镜”等等,但是对于“波澜壮阔”、“奇峰罗列”、“怪石嶙峋”、“危峰兀立”等,预习仅限于将词典中的解释抄下来,达不到真正理解的程度,这部分词语需要教师精心指导(达成的程度)。 准确的定位、具体可行的分析,使目标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看得见、可调控的对象,这样目标的达成才能真正实现。 (二)、立足课堂,注重“软、硬设计” 所谓“硬设计”是指对必须达成的教学目标,必须实行的教学步骤,必须完成的课堂训练进行的设计。但是“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 语文

19、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 因此,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经常会有与教学设计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那么,要达到这些基本目标,完成这些基本任务的途径、方法、过程、手段则应当根据具体的学情,即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包括他们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灵活应变,现场处理。基于此,教学设计应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和可塑性,这种“伸缩性和可塑性”就是“软设计”。软设计有助于教师临危不乱、展开教学机智及时变通,成就预设外的

20、精彩。这样,我们的教案、我们的教学必将在设计与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软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能够产生多样化解读内容上,从拓展学生思路,优化学生思维出发进行“软设计”。如对一个问题的多种理解,如何引导学生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张扬个性;对片面和局限性的见解,如何通过点拨使之深化和完善;对偏颇和创见共存的体悟,如何进行引导,在研讨比较的基础上达到消除偏颇、提升创见的目的等。 2、在容易产生疑义的内容上,多角度进行“软设计”。设计怎样指导学生收集信息,运用信息资源,通过讨论、争辩消除疑义,实现认识上的飞跃。面对一些含有人生哲理、价值观方面的问题,设计如何引导学生通

21、过理解、演示、联想、操作等不同层面去认识和体悟。 3、在生成性问题上,从诱导学生思辩、坚持个性化表达、激发创造精神出发“软设计”。比如,怎样拓展教材空间,进行启迪和诱导,以引起学生的思辩;怎样依据学情进行引导和激发,以引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深化和优化。 以<<桂林山水>>为例, 从“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字入手,为“第一位”之义。于是,教师引导学生直奔中心,抓住“甲”字,要学生仔细读课文,桂林山水为什么是天下第一美景?经过一番讨论,归结出水: 静、清、绿;山:奇、秀、险;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这样一幅山环水绕、山水交融的美丽画卷。如果说这一过程是以教师的组织引导为主的话,那么顺着这条思路让学生具体地揣摩、品赏课文的语文材料,激发情意、调动想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