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沈从文小说中的地域特色——以《边城》为例_第1页
浅析沈从文小说中的地域特色——以《边城》为例_第2页
浅析沈从文小说中的地域特色——以《边城》为例_第3页
浅析沈从文小说中的地域特色——以《边城》为例_第4页
浅析沈从文小说中的地域特色——以《边城》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沈从文小说中的地域特色以边城为例摘要:边城像一颗明星,以它独特的地域特色为我们展示了湘西的民俗风情,宁静而安详的笔触倾泻着文字的唯美与单纯,它极具特色的诗一般的自然美景给人带来中国山水画一般的美感。在那里,充满了人性光辉的一面,自由、关爱、纯洁,令人神往。然而淳朴的爱情中人性色彩、宿命色彩又凝聚着悲剧性的情感特色,在似水的柔情中挟着悠悠的痛楚。关键词:地域特色 自然环境 悲剧色彩沈从文具有汉族、苗族、土家族的血统,再加上地形的因素,湘西汉文化的弱化影响,沈从文更多的是具有苗民的气质。独特的湘西文化沐浴了沈从文,也成就了边城,使得它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本文就从自然地理,人文

2、风俗,情感特色这三方面来论述它的地域特色。一、诗化的自然环境边城的景是诗化的,处处都令人赏心悦目。曾经有人用这样的一句诗来描述湘西的优美景色“边城胜景令人醉,疑是身在画中游。”“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底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中”注释: 沈从文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12月,第2版,第266页。 幽碧的远山、清澈的溪水、溪边的白塔、翠绿的竹篁,轻描淡写的几笔,湘西的自然山水被描绘得逼真美丽,河水清莹澄澈,河底的景物清晰可见,鱼儿畅所欲游,快快乐乐,让人留恋忘返。沈从文先生极为优美而流畅的语言文字,同时也如诗如画般

3、的描绘了湘西白河沿岸恬静幽美的山村,“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做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处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沈从文对于自然景物不光有纯粹的描写,而且描写中也颇具高超的技巧,如文中二老为翠翠唱歌,歌声将翠翠从睡梦中托浮起来,上山崖摘虎耳草的那个夏日夜晚,“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浓情与美景交织,浪漫而有诗趣。一切都是那样纯净自然,展现出一个

4、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边城中也还有表现人物心情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比如“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白雾”,这样的月下情景在文中几番出现,同是舒缓语气,轻柔文字,同是那样的静谧,幽深,充满温情与凄美。但也就在这样的诗意氛围中,人世间一切“真正的爱憎与哀乐”发生着,转瞬又消逝了,只留下一种莫可奈何无从说起的不安,如烟如雾,渐渐浮上人的心头。又如“雨后放晴的天气,日头炙到人肩上背上,已有了点儿力量。溪边芦苇水杨柳,菜园中菜蔬,莫不繁荣滋茂,带着一分有野性的生气。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悉悉做声。枝头新蝉声音虽不成腔,却已渐渐洪大。两山深翠逼人的竹篁中,有黄鸟与竹雀、杜鹃交递鸣叫。

5、” 沈从文文集,第10卷,花城出版社,1982年版,第250页。翠翠感觉着,望着,听着,同时也思索着:“爷爷今年七十岁三年六个月的歌谁送那只白鸭子呢?”淋漓尽致地刻画出翠翠的躁动不安的心理。小说在表现边城的自然美景之时,也不断表现了独具湘西地方特色的一些风物,如湘西苗乡的典型建筑吊脚楼、水车、古城墙等。所有这些景物的描写全都离不开水,水是这些景物之源。整部边城就是由这座山水所构成,它所蕴蓄的气势无一不给人带来中国山水画一般的美感,使人产生无限美的遐思与神往!二、淳朴的人文风俗边城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后川湘边境一个叫茶峒的地方,那里依然保留着中世纪小山城淳朴的民风。边城中的人物个个都是诗化的。“这

6、些可爱的人,各自有一个厚道然而简单的灵魂,生息在田野晨阳的空气中。他们心口相应,行为思想一致。他们是壮实的,冲动的,然而有的是向上的情感,挣扎而且克服了私欲的情感。对于生活没有过分的奢望,他们的心力全用在别人身上:成人之美,无不先有人而后自己。这些人都有一颗伟大的心。” 咀华集,刘西渭,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第160页。边城人个个都正直、善良、纯朴、淳厚、诚挚,关心他人胜于自己,他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更不唯利是图,一片玉洁冰清,极为和谐。主人公翠翠是一个迷人的形象,是全书之魂。她是人之子,更是大自然的女儿。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湘

7、西的清风、丽日给了她一个壮健的躯体;茶峒的青山、绿水给了她一双碧玉般清澈透明的眸子;碧溪岨的竹篁、白塔又给了她一颗绝不世故的赤心。她为人率真,坦诚 ,“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沈从文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12月,第2版,第237页。 幼小的翠翠在这种祥和而又古朴的小屋里,从爷爷那里继承了自己应该继承的东西,弘扬了本该弘扬的内容。她像爷爷一样,不贪财,不羡贵,不嫌贫,不偷懒,愿守清贫,甘于助人,体现了湘西人民勤劳、善良、淡泊的传统美德。尤其是在后来与傩送的朦

8、胧的爱情中,更是自然地流露出她的纯情。天保个性豪爽坦率,即使对翠翠的暗恋,也是那样率真,充满真情实感,没有一点点的拐弯抹角。他以直接的方式向翠翠的祖父表明了他对翠翠的爱慕,“老伯伯,你翠翠长得真标志,像个观音样子。再过两年若我有闲空能留在茶峒照料事情,不必像老鸦成天到处飞,我一定每夜到这溪边来为翠翠唱歌。”有说:“翠翠太娇了,我担心吉他只宜于 听点茶峒人的歌声,不能作茶峒女子做媳妇的一切正经事。我要个能听我唱歌的情人,却不能缺少个照料家务的媳妇。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走的好,唉,这两句话恰是古人为我说的!” 他对自己的内心是毫无保留的。傩送则是一个任其性、酷爱自由的小伙子,他漂亮、精明,富有

9、想象力,他身上所具有的种种美德体现着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乡村小镇所特有的淳厚风情。两兄弟爱的是同一个姑娘,相互却毫无嫉妒怨恨之心,也没有反目成仇,而是公平地竞争,两人唱歌“决斗”,这里没有裁判员,没有公证人,只有良心、道德,和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弟弟一开口,哥哥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就很大度地成全弟弟,怀着复杂的感情退出了角逐,他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成全弟弟,浓重的手足深情让人敬畏。爱情是伟大的,同时也是自私的,谁又能割舍下自己心中的痴爱而拱手相让?按照当地人生活的习性,这一切只能用一场血腥来解决,可怕的手足相残在人们的印象中即将发生,但峰回路转,兄弟俩公平地裁决

10、了这场伟大的爱情。在矛盾交织的爱情中,不但没有血腥,反而折射出了一束人性的和谐的光彩。老船夫是边城世界里的公仆,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他勤劳、善良、朴实、憨厚,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五十年如一日为来往过客摆渡,风里来雨里去,总是想着方便别人,却从未考虑过自己的劳苦。他用勤劳的双手摆渡着每一位乡民,无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每次过渡有人抓把钱掷到船板上时,他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渡头属公家所有,过渡人不必出钱,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你这个! 沈从文文集,第10卷,花城出版社,1982年版,第

11、243页。”这纯正的善,让人感动。老船夫的“善”还通过对外孙女翠翠的呵护、关爱充分地表现出来,他是一位慈祥仁爱为翠翠可以付出一切的爷爷。老船夫目睹了翠翠母亲的悲剧,“口中不怨天,心却不能完全同意这不幸的安排。” “翠翠大了,他也得把翠翠交给一个人,他的事才算完结!交给谁?必需什么样的人方才不委屈她?” 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疼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给了她们。女儿殉情后,他毫无怨言地爱抚外孙女,最大的心愿是让翠翠得到自由幸福的爱情。因此,他为翠翠的婚事多次向傩送及其父亲探听消息,虽然遭到冷漠的回答使他伤心烦闷,但他并不因此对船总父子怀恨,他相信他们是好的,并一直寻找机会撮合外孙女和傩送的

12、婚姻。这种努力直至他逝去。从老船夫对翠翠无私的爱,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原始古朴的人性之善。老船夫宽厚善良,是“人性善”的化身,是至善的生命个体。边城中的淳朴民风还表现在邻里之间的互爱中。这里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古君子遗风,“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 边城人的性情、行为本身就表现了茶峒子民之间的互敬互爱,相互理解与尊重。像老船夫拒收过渡人塞来的钱;到集市买肉时卖肉的老板给他多称一些;还有船总顺顺也总是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死了儿子的他,压抑着自己的悲伤,反而安慰着老船夫:“伯伯,一切是天,算了吧。我这里有大兴场人送来的好烧酒,你拿一点去喝吧。 沈从文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13、2007年12月,第2版,第276页” 在老船夫过世时,面对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翠翠,顺顺尽释前嫌,忙前忙后这就是湘西的风土人情,这就是质朴的边城人民之间浓浓的一份真情。作者还特意在边城的故事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构成一道鲜亮的风景线。茶峒人的婚姻方式是很有特点的,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汉族青年的婚姻,都是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的程式的,而在苗族居住的茶峒既有通过媒人上门求亲的方式所谓走车路;边城中的大老天保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向翠翠求亲的。也有男子站在溪边山崖上唱歌给女子听,一人独唱或是二人对唱,在唱歌中了解和认识对方,直到分手或结亲所谓的走马路。这后一种方式,

14、表现了湘西民众在婚姻问题上的宽容和自由,也反映了这块地方人们歌唱才能。翠翠的母亲就是通过唱歌爱上了一位军人,轮到翠翠也要用唱歌的方式来选择自己的情人。傩送在对岸山崖上唱歌给翠翠听,尽管翠翠还不明白这是唱给她的,但她“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去做什么呢?摘虎耳草”。翠翠在梦中、在潜意识里,已经与傩送心有灵犀一点通,并爱上了傩送。走马路、唱歌、求爱,这是一种多么富有诗意的民间风俗啊!边城中还对端午节龙舟赛的壮大场面进行了两次着重的描写。龙舟赛可是当地最隆重的文娱活动,“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与过年。

15、” 改善伙食、穿着新衣、倾城出动,观看划船。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酒画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是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左右,全茶峒人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再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只船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只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赛舟如梭,船手似虎,分秒必争,助喊雷动。赛舟过后,还要放30只大雄鸭到河里去,军民人等,谁都可以下水捉鸭子,谁捉住就归谁。从早到晚,热闹一天。在这年年如斯的龙舟赛中,展现了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三、悲剧性的情感特色 爱是生命的最

16、高价值体现,也是人类超越死亡超越自身的最高形式。“美丽总是愁人的”这句话在沈丛文的作品中曾多次出现,它隐含着作者对人生、对爱的悲剧性的深刻体察。边城主要通过爱情中的人性色彩、宿命色彩来表现它的悲剧性的情感特色。首先,爱情中的人性色彩。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既没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离经叛道的骇世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裙带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有的只是“遵从古礼”的淳厚人性,有的只是含蓄的东方的传统美德。天保和傩送两兄弟都爱她,但她只爱傩送,且忠贞不渝。翠翠是个天真无邪的山村女孩,她聪明、美丽、乖巧、纯朴、善良。身上不沾一点灰尘,犹如一线山泉,透明、纯净。她乖巧伶俐

17、又带有山区女孩的淳朴,天真而不娇嫩,就如湛蓝的天空下刚长上青枝翠叶的嫩竹,竹是天真、美丽、善良、羞怯、忠贞的翠翠的自然象征。而她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爱美,她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的一片云一颗星凝眸,她的害羞情绪,她烦恼,她忧愁,她在爷爷面前的撒娇都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傩送是个童稚无欺的乡下小伙,他勇敢、英俊、豪爽、热情。二老过渡,到翠翠家中做客,傩送有一搭没一搭地和爷爷说的闲话; 二老遇到翠翠时,独特的求爱方式;以及当兄弟俩面对同时爱上一个人的窘境时他想出的主意,都显示出他的诗人性格。作者既写出了天保和傩送对爱情的忠诚、坚贞,又表现了他们自我牺牲的美德。他们爱翠翠,都是以感情为重的。即使他们在面

18、对爱情的竞争时,他们也没有失去这种本性,一个走车路,一个走马路。当大老走车路不通时二老主动提出两个人一同走马路,同在夜间到悬崖上为翠翠唱情歌。天保、傩送两兄弟都爱上了翠翠,按风习应有一场情敌间的决斗,但仍然以情谊为重妥善处理。其次,爱情中的宿命色彩,沈从文是一个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人,他在小说中通过一个个跃动的不死精灵,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悲剧性思索。从某种意义上讲,宿命是一种“必然”,它具有内在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外在情势使然。环境孕养了一代代人特定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产生一套固定的生存准则与模式,每一个想破坏或超越它的人都是徒劳和不幸的。翠翠母亲与屯防军人相恋最终以死亡代

19、替爱情。历史的发展,在每个时期都有许多相似点,这些相似点与某些生命个体相结合的时候,具体的个体就会背上宿命的重负。同是湘西自然造化的翠翠也重复了母亲的不幸命运。在她与大老二老的感情纠葛中,爱情已失去其高贵的独立性,成为兄弟二人互表亲情的牺牲品;而爷爷的“善”,更增加了翠翠爱情道路的曲折。总之,特定的风俗人情和人文环境给翠翠的命运悲剧蒙上了宿命的必然色彩。宿命作为一种“必然”而存在,这种“必然”是由一个个的“偶然”组合而成并表现出来。边城中处处充满了偶然与不凑巧。大老二老同时爱上翠翠,而翠翠却对二老情有独钟;出乎老船夫意料,那让翠翠梦中浮起灵魂的歌不是大老而是二老所唱;大老因爱情失意坐船去下游,虽水性极好却被淹死;雨夜里白塔突然倒塌,老船夫静静死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