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针对训练题湘教版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针对训练题湘教版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针对训练题湘教版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针对训练题湘教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针对训练题湘教版班级:_ 姓名:_1.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1文中“芒芒然归”中“归”的意思是( )A.归还 B.逃跑 C.回家 D.归类2宋人疲倦的原因是什么?( )A.没睡好觉 B.拔苗累的 C.生病 D.锄草累的3通过这个故事,你能从中悟出怎样的道理?A.禾苗要长得快,

2、就得往上拔一下。B.要“尊重自然规律,违背规律,欲速则反为害”。C.拔禾苗一次不能太多,否则太累。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这篇文言文选自_。2解释下面的字:弗:_  立:_。3“其人弗能应也”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是_。“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_。4“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句话的意思是: _。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_ 。5假如你是这位楚国商人,你会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2. 阅读理解。滥竽充数齐宣王使

3、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选自韩非子)(注释)齐宣王:齐国的国君。竽(yú):古代的一种乐器。南郭处士:南郭先生。说:“悦”,喜欢、高兴。廪(ln)食(sì)以数百人:官府供给的粮食和那几百人一样。湣(mn)王:齐宣王后的继任国君。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必三百人(_)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_)2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_3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生活中那些(   )A.弄虚作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B.溜须拍马,喜欢阿谀奉承的人C.夸夸其谈,经常言过其实的人3. 阅

4、读乐园。怀素练字怀素是唐朝有名的和尚。他从小入庙出家,可他始终坚持了对书法的爱好,他的代表作自序帖可谓草书史上的典范之作。成就的取得,是他长期坚持不懈地练习的结果。能有这样的“结果”,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僧人的本职是事佛、坐禅念经,要练字,就要把分分秒秒的休息时间全占满。这一点,怀素完全做到了。他的毅力是令人赞叹的。练字还需文房四宝俱全。寺庙中的生活本来就是清苦的,买笔买墨就得不少钱,还哪有钱去购买砚台、纸张呢?可这并未难住怀素。聪明的怀素想出了一个省钱的办法以芭蕉叶代替纸张。长沙的气候温暖、潮湿多雨,非常适合芭蕉的生长。芭蕉叶子又肥又大,代替练字的纸倒也凑合。于是,怀素在房前屋后的隙地上栽了

5、上万株芭蕉,以供摘取叶子挥洒笔墨。他给自己掩映在芭蕉丛中的庵堂取名为“绿天庵”。由于怀素练字过勤,芭蕉叶子不够使用。他又找了块木板,刨平后刷上油漆。每年在芭蕉叶子没长成之前,他就用木板练字。写满一板后,擦掉之后再写。如此反复不已,时间长了,一场木板竟磨穿了。练字离不开笔,怀素对笔十分爱护,每写完字都把它洗得干干净净。他没有合适的盛水器皿,便就地取材;到屋外的一个小石头池子里洗笔,拿它当了“笔洗”。日久天长,池子里的水全都变成了黑水。人们就叫它“墨池”了。怀素每天在芭蕉叶、木板上耐心地写着字,笔用秃了一支又一支,几年后,用秃的笔有一大堆。怀素对这些笔感情很深,把它们葬在山下。他还为这些笔树立了墓

6、碑,名之为“退笔冢”。怀素就是这样努力创造条件,勤习苦练,终于练就一手用笔盘旋、狂放,变化繁多而又挥洒自如的狂草,由一个爱写字的小和尚成为一名值得效法、赞颂的书法大师。(1)文中有些词语我们不常见到,请你试着说一下它们的意思。事佛_坐禅_狂草_(2)短文第二自然段中“结果”加了引号,这里引号的作用是   。(3)短文的文章结构是   ,请你用曲线画出文章前后呼应的句子。(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收获?_4. 阅读课文,按要求完成后面各题。古人谈读书(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

7、,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_,如井蛙之_,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请在上面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词语。2“此三者缺一不可”中“此三者”指:_、_、_。三者缺一不可的原因是_、_、_。(引用原文回答)3由“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你想到了哪句名言或警句?_5. 阅读与理解。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信度,无自信也。”注释:履:鞋子 度(duó):测量 

8、0; 度(dù):量的尺寸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反:_ 宁:_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至 之 市 而 忘 操 之。3“郑人买履”是一个_故事,这个故事告诫我们_。 请再写出两个类似的成语_、_。4“之”的意思有:助词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代词,这、那 往,请给下面句中“之”的选择正确的意思。至之市而忘操之。(_)(_)6. 阅读理解。杨氏之子梁国杨氏(sì 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孔君平诣(zh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

9、èi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   )(3)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杨氏之子的语言妙在哪里?_4想象一下,当孔君平听到杨氏之子的话之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自己试着写一写。_5这篇文章表达

10、了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_7. 小古文阅读。引婴投江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注释)过:经过。方:正。引:拉着。故:缘故。善:擅长、善于。1“有过于江上者”看到了一件什么事?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2“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的理由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_3关于这则寓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领的获得既要靠自己,也要靠先天的遗传。B.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或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要因人因事而异。C.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8.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古人

11、谈古书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三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2、160;  耻:可耻 B.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急:重要C.学而不厌   厌:满足 D.却只漫浪诵读   漫浪:随意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A.默而识之   如井蛙之窥天 B.心不在此   此三者缺一不可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实事求是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_9. 课外阅读。执竿入城鲁有

13、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乃入城。注释:执竿入城选自笑林,鲁:鲁国,在今山东省南部一带。计无所出:指想不出办法。计:办法。俄:不久,一会儿。老父:老人。父,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中截:从中间截断。遂:于是,就。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_亦不可入   _遂依而截之   _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10. 古文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 _。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

14、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_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按原文内容填空。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谓:_漫浪:_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心到的重要,这是因为(用文中原句回答)_1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选自刘向新序·杂事)(注释):牖(yòu):窗户。施(yí):延伸。还(xuán):掉转。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施尾于堂(_) (2)叶

15、公子高好龙(_)2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凿以写龙(凭借) B.叶公见之(代“龙”)C.施尾于堂(对于) D.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而且)3古代“走”即“跑”的意思。请你举出三个带“走”字其含义也是“跑”的意思的成语。(_)(_)(_)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_5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叶公好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什么?_12. 回忆课文,回答问题。梁国杨氏子九岁,。孔君平,父不在,乃。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曰:“此是。”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补充原文。2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

16、“”,错的打“×”。(1)“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_)(2)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_)3文章的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及其特点,起到_的作用。4杨氏之子中哪一句可以看出孔君平与杨氏子很熟?_5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_13. 文言文阅读。丁生爱弟丁生有弟,甚爱之。一日,弟疾,卧床不能起。丁生暇时,辄坐床前,为弟讲故事,唱歌曲,以解其闷。及疾愈,始已。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疾:病,身体不舒服。暇(xiá):空闲。辄(zhé);总是,就。及:等,等到。1“甚爱之”和“甚聪惠”的“甚”都是“很,非常”的意思(   )A.正确

17、0;B.错误2“甚爱之”中“之”的意思是(   )A.代词,指丁生 B.代词,指丁生的弟弟3在弟弟卧床不能起时,丁生都为弟弟做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_14. 快乐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夸父追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文中加点字“走”的古义是_,今义是_。(2)下列各句解释中有误的一项是(   )。A、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夸父跟着太阳跑,追赶上了太阳。)B、未至,道渴而死。(还没有跑到,就在大道旁渴死了。)C、化为邓林。(变成了一片桃林。)(3)文中写夸父能吞河饮渭,运用了什么修辞?_15. 文言文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