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能力训练_第1页
听说能力训练_第2页
听说能力训练_第3页
听说能力训练_第4页
听说能力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听说能力训练1你曾是一位纪律性较差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转变成为一名遵守纪律的好学生。最近,班上评选“遵守纪律标兵”,你全票当选。班主任老师宣布了评选结果后,同学们都欢迎你上台讲话。请将 你应说的话写在下面。你上台后说:2小海要参加市里的诗歌朗诵比赛,为此他每天练得很晚。有一天邻居张伯伯对他说:“小海呀,你学习可真刻苦,每天晚上都12点多了,我们都睡下了,你还在大声朗读什么。”小海谦虚地说:“张伯伯过奖了,我还差得远,还需要努力。 ”(1) 张伯伯说话所强调的意思是:(2) 小海理解的意思是:(3) 如果你是小海,得体的回答应是:3当你正在洗衣服,邻居王阿姨有事需要你的帮助,你虽乐意

2、帮忙,但又不能立即去。你有礼貌地说:4贵州茅台酒厂为其牌名为“茅台不老酒 ”的产品在电视里作广告:“茅台不老酒,不老青春久。”你能听 出这则广告的宣传含义吗?你分析说:5刘大析看了儿子的电文“船已行二日即到”,不明白其中意思,于是拿去问人,三人看后分别说出自己 的意见;这三种意见都言之有理又各不相同,请你代其说出:(1) (2) 6某校学生会拟请书法家吴老师给书法爱好者作一次书法讲座,如果你是学生会主席,去邀请吴老师时,该怎么说(A吴老师,听说您的书法很不错,请您抽空给大家作一次辅导讲座,没问题吧。E吴老师,您对书法很有研究,请您抽空给大家作一次辅导讲座,您看可以吗?C吴老师,您对书法造诣很深

3、,大家恭请您去作一次辅导讲座,请光临赐教。D吴老师,学生会准备举办一次书法讲座,您就给大家作个辅导讲座吧,怎么样?7邻居说:“你家小华真刻苦,每天晚上12点多了,我们都睡觉了,还听见她在弹琴。”言外之意是:8有记者问现代新加坡之父李光耀:“ 1 9 9 7年之后香港将遭遇什么?”李光耀答道:“ 1 9 9 8。”李光耀话语的言外之意是:9近来,我校初三同学为了迎接中考,在作最后冲刺。据了解,大多数同学每天学习到晚上12点以 后,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是,效果不一定好。许多老师反映,不少同学上课时精神不振,降低了课堂教 学的效率。请简要说说这篇报道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报道的目的是什么?答:10

4、课堂上,你的同桌王宏与旁边的同学小声说话,老师却误认为是你,并且较严厉地批评了你。你觉得应该怎样向老师解释,才能让老师既明白了真相,又不至于难堪?答:11假如你到书店买回一本书,第二天发现买回的书有一页印不清楚,你回书店要叫售货员另换一本,该怎么说,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答:12邻居一次借你家的东西,忘了归还,而你又急需用这东西,你有礼貌地暗示她应归还。答:13老师批评一个不守纪律的同学,指出他的行为是不好的。 为了达到批评的目的, 又不伤害其感情,A你这样做影响很坏。E你这样做影响不太好吧。C你这样做难道是好的吗? D你这样做太“好”了。14说话的重音不同,所强调的意思也不同。选出下面强调时间

5、的一句()A他叫你明天去。E他叫.你明天去。C他叫你.明天去D他叫你明天.去。15你去看望一个伤寒病的朋友,临走时你安慰他说:文言文练习题:一、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对加点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予尝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心。E或异(不同)二者之为.(这里指心理活动)C居(居住)庙堂.(指朝廷)之高。D先(在之前)天下之忧而忧.(担忧)2“二者”指哪两种心情?(用岳阳楼记中的原句回答)(1

6、) (2) 3“进”指的是: “退”指的是:4用现代汉语翻译“微斯人,吾谁与归?”答: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答:二、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 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 君将哀而生之乎:生:(2) 而乡邻之生日蹙:生:(3) 殚其地之出:殚:(4) 犯寒暑:犯: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的“为”与“向吾不为斯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若

7、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E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D不足为.外人道也。3下列各句的加点的“而”与“号呼而转徙”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E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D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4翻译:(1) 则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2)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5此段文字出自,这篇文章选自,作者是:三、(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

8、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文中加点的“鼓 败绩 师 靡”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打鼓 大败而逃 军队 糜烂 B 打鼓 溃逃 士兵 倒下C 击鼓 大败 士兵 飘扬 D 击鼓 大败 军队 倒下2 下列词句中的“故”字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公问其故E故克之C温故而知新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3与“战于长勺”中的“于”的意思相同的一句是()A 余将告于莅(音: )事者 B 苛政猛于虎也 C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4 下列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公与之乘:鲁庄公给他一

9、辆车。 B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C 夫战,勇气也:打仗,是要靠勇气的 D 彼竭我盈:敌方勇气已消失而我方勇气正盛。5 上边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A 叙述长勺之战的经过,分析战胜齐师的战机。B 叙述长勺之战的经过,写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C 写追击齐师的时机,赞扬曹刿的军事才能。D 写齐师败绩的情况,分析齐国战败的原因。(二)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 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 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

10、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 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6 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1)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句话包含了一个什么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 是什么?答:(2)最后一句中的“报先帝”是照应上文写的什么事件而说的?请用文中语句回答。7比较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选出用法相同的一组()(1)先帝不以臣卑鄙(2)咨臣以当世之事 (3)咨臣以当世之事 (4)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5)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A (1) (2) B (2) (

11、 3) C ( 3) (4) D (4) ( 5)8选出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只要在乱世中活下来就不错了,哪里还去想在诸侯那里扬句显 身呢?)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因此十分感激,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C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打了败伏的时候还接受重任,在危急的关头奉命出使)D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庶民百姓虽然才能平庸,但是要靠他们才能除掉奸臣顽敌)9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选出来(有几项选几项)()A作者中文中先自叙本志,以“布衣”表明身分,以“躬耕”写淡泊的生活;“布衣”可看作下文“卑鄙”的注释, “躬耕”可看作下文“受任奉命”的衬托和铺垫。B作

12、者自叙本志及功业,意在向陛下表明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才能和雄心。C作者忆先帝“三顾”之恩和临崩托孤之事,表达了忠于先帝和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D作者自叙经历是为了颂扬先帝的伟业,意在警示陛下要明白自己的职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E作者自叙身世经历, 说明先帝创立基业之艰难, 意中暗示陛下守城不易, 一定不能忘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 ,民弗从也。 公曰:“

1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按要求填空。(1) 曹刿论战这篇文章选自(2) “齐师伐我”中的“我”指的是:2给句中的加点的字注音(1)又何间.焉()(2 )小信未孚.()3解释句中的加点的词:(1)肉食者鄙:(3)牺牲玉帛(2)小大之狱:(4)虽不能察 :4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必以信.:愿陛下亲之信之:B忠之属.也属 予作文以记之C弗敢加.也而山不加增D弗敢专也有蒋氏者专 其利三世矣5与“何以战”中的“以”意思基本相同的一项是()(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14、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4)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A(1)(2)B(2)(3)C(3)(4)D(4)(5)6翻译:战则请从:A介绍曹刿请见的原因。E批判当官者的无能。C讽刺庄公的迷信思想。D指出战前的政治准备。(四)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1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 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 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不子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 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若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移山的是:“。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1)这从文章的第一段可以看出(2)运土石的工具很小;(3)运土的距离远时

16、间长,这从文章的第二段“”一句可得知,这一句也从侧面写出了移山的艰难。2因为愚公的年龄将近九十,因此智叟把“”作为理由阻止愚公移山,他的话句句含有 的语气。但愚公先斥智叟的“固不可彻”,后智叟的理由,他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其理由是 结果愚公取得了辩论的胜利,文中的“ ”一句就证明了这一点。3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en )E箕畚(jiben)运于渤海之尾。C河曲智叟亡(wang )以应°D厝(cuo)朔东A汝心之固.固以怪之矣 E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至于负者歌于途C聚室而谋曰斯是陋室.D杂然相许.高可二黍许.5与“面山而居”中的“而”字

17、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黑质而.白章 E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吾恂恂而.起D然得而.腊之以为饵6对下面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毕力平险:用毕生的精力去铲平险峻的大山。E帝感其诚:天帝感受到了他的诚心。C冀之南,汉之阴: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北岸。D无陇断焉:没有高山阴隔了。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太行山和王屋山四周各有七进里长,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E参加移山的有愚公和他的妻子以及邻居家的寡妇和她的儿子,共四人。C邻居寡妇家有一个约三、四岁的小孩。D愚公等人把挖下的土石都扔到了渤海当中。8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和()A本文选自列子,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E这篇寓言故事的高

18、潮是第二段,即愚公率领家人移山。C文中有几处细节描写,如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智叟的“笑而止之”。D文章结尾借助神来实现愚公移山的愿望,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但却宣扬了封建迷信, 这反映了作者的局限性。E文章把有长远眼光的人称为“愚公”,而把鼠目寸光的人称为“智叟”,这不仅突出了对比,而且具有讽 刺的效果。(五)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限,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

19、无罪, 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思,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醉翁之 意不在酒E孰知赋敛之 毒有甚是蛇者乎C咨臣

20、以当世之 事D辍耕之 垄上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A今亡亦死 河曲智叟亡 以应E宜多应者不宜妄自菲薄C固以怪之矣 而吾以捕蛇独存D死国可乎 去国怀乡3下面这个句子,在朗读时正确的停顿是()A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E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C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D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4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陈胜认为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太子扶苏。E “失期,法皆斩”反映了秦王朝的残酷统治。C吴广去算卦,算卦的人对他说一定能成功。D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陈胜的形象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已初步树立。5这段文字节选自我国第一部体通史,

21、作者是。文中,秦末农民起义首领陈胜在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后,提出了这一顺应民心的策略口号。在起义的准备过程中,陈胜为起义作舆论准备而“威众”的两件事是:鱼腹置书和(用文中的词语组成一个四字短语)6简答题:(用自己的话概括)陈胜分析当时形势和起义前途时,得出了 “宜多应者”的结论,它的根据主要有两条:(1) (2) (六)V甲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在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V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

22、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 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1比较下面一组句子中加点的“去"字,选出意思相同的一组()(1)何为不去也(2)然得而腊之以为饵(3)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A(1)(2)(3) (4)B(1)(3) (4) (5)C(2)(3)(5) (6)D(3)(4) (5) (6)2选出对下面一句话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孰知赋敛之毒在甚是蛇者乎?A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不比这毒蛇更厉害呢?B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呢?C谁不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

23、害呢?D谁不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不比这毒蛇更厉害呢?3选出分析正确全面的一项()AV甲文主旨在于揭露赋敛之毒甚于毒蛇的残酷现实V乙文的主旨是反映孔子告诫弟子要行仁 政而不能施行暴政。EV甲文重在说明捕蛇者说一文的目的是希望统治者能知道民间疾苦;V乙文记叙孔子过泰 山侧的见闻,重在表明孔子及弟子对劳苦人民的同情。CV甲文写作者对“苛政猛于虎”的说法由“疑”而“信”从而点明赋敛比毒蛇还毒的主旨;V乙则通 过一妇人家中的不幸遭遇的记叙,表现:“苛政猛于虎”的中心。DV甲文写作者听蒋氏诉说后始而生“悲”,继而生“疑;'终而乃“信”的思想变化过程及其感慨;V乙 文是在记叙妇人诉说之后,以画龙点睛

24、之笔,得出“苛出猛于虎也”的结论。现代文阅读:(1)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的懒惰。(3)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4)兴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解答。(5)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6)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7)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一一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8)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 道一千多处前著者的意思。(9)

25、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 更善的学说产生。(10)古往今来科学上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11)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2第 (1) 句在课文中的作用是 ;其中第一分句是上文的3第一流(6)句(7)(8)两句的 ,第(6)句与本语段论点的关系是4本语段除运用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外,还运用了 论证方法。5下边是段落层次的几种图示,其中正确的是()A(1)/(2) (3

26、)/(4) (5)/(6) (7) (8)/(9) (10)(11)B(1)/(2) (3) (4) (5)/(6) (7) (8)/(9) (10)/(11)C(1)/(2) (3)/(4) (5)/(6)/(7)(8)/(9) (10 )/(11)D(1)/(2) (3)/(4) (5)/(6) (7) (8)/(9) (10) (11)6选出能准确概括本文段中心论点的一项。()A怀疑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B不思索别人的话,是思想上的懒惰。C一切学问家对过去者的学说常常抱怀疑的态度。D墨守前人的旧说,一切学术也就停滞。7选出对不起(6) (7) (8)句解说不正确

27、的一项。()A第四(6)句是小论点。B第(7)句用事实作论据。C第(8)句用道理作论据D用(7) (8)句证明第(6)句。8“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一句中“这样”一词指代什么?请在文段中用横线画出其中语句。9文段中既有正面论述,又有反面论述,请判断下面二句各属于哪一方面的论述。(10)句: (11)句:俭以养德一个人的脑子,容量是有限的。这方面想得多,那方面就想得少了。脑子里过多地想着一顿佳肴、一件漂 亮衣服、一架好无线电收音机之类,就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考虑工作。鲁迅的一条裤子穿了好几十年。孙伏园受周老太太之托,劝他换一条新棉裤。鲁迅说:“我岂但不穿棉裤而已,你看我的棉被,也

28、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我不愿意换。你再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藤绷或棕绷, 我也从来不愿意换厚褥子。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是鲁迅连一条棉裤也穿不起吗?当然不是;是鲁迅吝啬吗?当然也不是。鲁迅对青年,对革命,向来是十 分大方、慷慨的。鲁迅深刻地领悟到这一真理:工作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物质 的追求和安逸的生活可以分散人们在工作、劳动、学习上的精力;还可以养成人们拖拉懒散的作风。1这几段文字议论的中心是:2对这三段文字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提出论点,第二段举出事例,第三段对事例作分析说明。E这几段文字既有道理论据,又有事例论据,道理从正面去说,

29、提出告诫:例子人反面去举,引起注意。C “一个人的脑子,容量总是有限的。”这句话中的“容量”原指容积的大小, 这里是将人的大脑比作容器,隐 含比喻。D第三段开头用设问句,表达上更为适合读者的心理,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3第三段叙述例子,目的是引出鲁迅的哪句话,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4第二段对鲁迅的话作直接引述,而对孙伏园劝鲁迅的话只概括转述,是因为鲁迅的话 是: ,直接引述能使: ;而孙伏园的话只是为了:所以概括转述,使表达: 。5画线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答:答案:听说能力:1老师和同学们:感谢你们的信任。我能够当选,是和大家的帮助分不开的。今后,我要再接再厉,无愧于这个光荣称号。2(1)12点多了,我们都已睡了,你还在朗读什么东西(或晚上12点多了还朗读,影响大家休息)(2)我学习真刻苦(或张伯伯城自己学习刻苦)(3)张伯伯,我因为过几天要参加比赛,这两天练习得晚了点儿,影响了大家的休息,真对不起,以后我一定注意。3请等一会,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