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引导—合作探究—迁移运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效研究_第1页
“情境引导—合作探究—迁移运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效研究_第2页
“情境引导—合作探究—迁移运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效研究_第3页
“情境引导—合作探究—迁移运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效研究_第4页
“情境引导—合作探究—迁移运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效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情境引导一合作探究一迁移运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效研究林慧(育才中学,山东青岛266003)1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生物课程标准屮提出了 “倡导探究性学习” 的理念。作为国家首批课改实验区的教师,笔者于2001年人教版新课标教 材实验伊始,以新课标为依托,以“建构主义”等理论为指南,开始探索、构建、 研究“情境引导合作探究迁移运用”教学模式,冃的是通过该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效研究,为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 主、合作、探究、创新等能力,探索出一条新路,积累出可以借鉴的经验。2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教学原则2.1理论基础主要依据“发现学习理论”

2、、“建构主义理论”、“终身教育理论”、“交往 教学论”。上述理论的核心是:让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情境去亲自探索、发现未知 世界,主动建构知识,教师起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 学习能力。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2.2教学原则主要遵循的教学原则有“启发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合作性原则”。上述原则的核心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 此过程屮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 解决问题、创新实践等能力。创设民主课堂,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师生合作、生 生合作的互动状态屮。3教注模式的操作程序及策略3.1教学模

3、式的操作程序“情境引导一合作探究一迁移运用”教学模式由三个环节六个步骤组成, 操作程序如下:3.2.1环节一情境引导第一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与学生生 活和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利于 激发学生的元认知、引发学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利于学 生从真实的环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主动建构知识。创设情境的基本要素: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问题性。创设问题情 境应该注意的问题:创设的情境要紧扣教学目标,不能生硬随意创设,也不能过 多过滥。第二步,学生提岀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日 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4、中的生物学现象,观察分析教师创设的丰富的问题情境,尝 试发现、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1) 敢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以提出问题为自豪,教 师及时给予评价、鼓励。(2) 善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善于对教材提问、对实验提问、对生活 现象提问、对热点问题等提问。3.2.2环节二合作探究第三步,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是思维的一种形式。猜想是学生接触 到问题以后,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对客观现实的感性认识,依靠直觉 而作出的各种假定。假设是在猜想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分析等,排除一 些不可能的猜想而得到的较为科学的假定。“猜想与假设”是独特而

5、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既能激起学生的探 究兴趣和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第四步,组内合作、讨论论证。组内合作探究是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 共同的探究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探究性学习。组内合作探究有助 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促进全体学生在认知、探究能力、情感态度 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确保小组合作探究的顺利进行,教师还应从 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各尽其职;有同舟共济的信念, 关心彼此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参观、查阅文献、测量、管理等方式, 及吋收集与验证假设有关的信息资料,然后筛选分类、分析处理、讨论论证

6、。如 果收集的资料能准确论证假设,则得出结论或规律。如果收集的资料与假设不符, 则需重新提出假设,循环重复实验,重新收集资料,直到假设被充分论证。教师 积极参与各小组的探究过程,适吋组织、引导,并及口寸对各小组的合作探究情况 作出客观的过程评价。第五步,组间交流、评价、提升。组内合作,讨论论证后,每个小组成 员都有机会通过自荐或推荐的方式承担本组的汇报交流任务。汇报内容包括小组 合作探究过程、组内讨论情况、论证的结果等。汇报的形式可以演示、口述、画 图讲解、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当其他小组成员对某一汇报交流的小组提出 质疑吋,该小组的任一成员都可以进行陈述、补充、答辩。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7、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从评价的方式来看,有自我评价、组内同伴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等。教师 可以根据需要将几种评价方式多重组合,使其在合作学习中共同发挥作用。评价 方式的多元化,能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及吋得到赏识与鼓励,利于更大地激发学 生的创造潜能,提升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品质。3.2.3环节三迁移运用第六步,将知识、技能、方法运用于新情境。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 识、技能、方法运用于新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素质和能力。教 师善于运用比较法教学,善于对问题进行“变式”、“类化”,可以避免学生对知 识的死记硬背,提高学生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对【口知识与新情

8、境的链接 能力,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贯通理解和转换,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提 高迁移运用能力。教师还应重视培养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科学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是 迁移运用的前提。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够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的层次及各知识点的内 在联系,浓缩学过的知识,收到书越读越薄的效果。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也是 分析、归纳的过程,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方法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的过程。4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实施建议4.1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4.1.1科学性该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等理论的指导下,依据新课标,在各 级专家的长期关注、指导下,历经8年24个教学班的4轮实验,不断总结、 修正、完善、凝炼的成果。各个

9、环节和步骤严谨,符合教学实际和教育教学规律。4.1.2创新性该教学模式不仅继承和发展了生物学科原有的“讲授”、“实验”、“复习” 等教学模式的元素,而且加入了 “情景”、“引导”、“合作”、“探究”、“迁移”等 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现代教学模式的元素,并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新【口元素有 机组合,综合运用,新颖独特。4.1.3可操作性该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中的“三环六步”脉络清晰、简洁明了,而且每 个环节的每个步骤都给出了详细的操作策略。实施建议中对该教学模式的适用范 围等也作出了说明,这为教师正确、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作出 参考。便于教师借鉴实施。4.1.4灵活变通性该教学模式的“三

10、环六步”内涵丰富,具有很大的弹性。只要教师根据 不同的学生情况、不同的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对教学法的“三环六步”进行灵 活调整、变通应用,就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在不同类型的探究活动中大胆尝试。4.1.5实效性用该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学生能够始终在教师创设的丰富的问题情境中 发现问题、主动思维,积极探索,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互 动状态之中,既发展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个性,又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培养 了终生学习能力。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显著。4.2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新课标初中教材中并非只标有“探究”的才属于探究活动,教材中所安 排的探究活动是一系列的多侧面的活动,既有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11、,也有让学 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某些侧面的活动。探究的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的,从探究课题的 选择、方案的制定,到结果的分析处理及结论的展示、交流,学生都有很大的自 主性。“情境引导一合作探究一迁移运用”教学模式的“三环六步”的实施, 能够使学生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的方法和过程。一般情况下,“情境引导”、“合 作探究”、“迁移运用”三个环节是所有探究活动的共同要求。六个步骤中的各要 点几乎也是所有探究活动的共同要求。其中,第四步“组内合作、讨论论证”内 涵丰富,方式灵活多样,在学生参与的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应当涵盖“制定 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等步骤以及相应的基本要求。5教学模式的实验过程及实效性5.1教学模式的实验过程2001年人教版新课改教材开始启用,笔者即尝试将该教学模式运 用于课堂教学中。2001年至2009年,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下册)和 八年级(上、下册)笔者使用了 8年4轮,在此期间,在24 (6×4)个教 学班的日常课堂教学中进行了 4轮反复实验,对教材中的“观察与思考”、“资料 分析”、“探究”、“实验”、“演示实验”、“调查”、“进一步探究” “技能训练”等 不同层次、多角度的探究活动都进行了实验、探索,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反思、总 结、调整,逐步完善教学模式。5.2教学模式的实效性在教学模式的实验、论证、完善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