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下达标练 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下达标练 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下达标练 新人教版_第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下达标练 新人教版_第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下达标练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9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下达标练(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孙中山割辫子于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之后;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吃过很多洋面包的辜鸿铭在辛亥革命很久以后还拖着辫子。这说明剪辫()a促进民主共和观念传播b是观念与立场变革的象征c给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影响d先后次序反映了觉悟的高低解析:选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促进民主共和观念传播,孙中山割辫子于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故a项错误;孙中山剪辫子表明他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的决心,袁世凯割辫于就任

2、民国大总统前夕,说明他为了夺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而假装共和,吃过很多洋面包的辜鸿铭在辛亥革命很久以后还拖着辫子,说明辜鸿铭的思想里还有封建意识,故b项正确;给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影响,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题干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先后次序反映了觉悟的高低,这个结论不正确,故d项错误。21898年新加坡华人倡议剪辫,国内舆论除益闻录外,天津的国闻报、湖南的湘报、上海的申报等均予报道,国闻报以割辫创闻为标题,揭明该事为首创,以“深堪诧异”四字评语,示其惊奇,而湘、申二报则几无评论。这说明当时()a国内舆论对政治敏感问题并不关心b民国政府推行剪辫易服遭国人抵制c剪辫运动最早是由国外华人发起的d国内舆论

3、对剪辫之事态度比较谨慎解析:选d。新加坡华人倡议剪辫,“天津的国闻报、湖南的湘报、上海的申报等均予报道”说明国内舆论对于社会风俗的变化很关注,尤其剪辫是当时一个政治敏感问题,故a项错误;民国政府的建立与题目中1898年不符,故b项错误;在洋务运动时期,留美幼童开始剪辫易服,并且作为一场运动,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剪辫易服,进行社会风俗的改革,并不是由海外华人最早发起,故c项错误;据题目“以深堪诧异四字评语,示其惊奇”“而湘、申二报则几无评论”很少甚至不加评论,说明当时国内舆论对于剪辫这样一个政治敏感话题所持态度比较谨慎,故d项正确。3从晚清到民国,历届中央政府均试图厉行禁止鸦片,

4、都未能完全肃清鸦片烟毒。而1952年新中国开展的全国禁毒运动则取得了成功。这一现象说明()a国民经济取得恢复和发展b国际环境出现了巨大变化c新中国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鸦片成为中央主要收入来源解析:选c。根据材料1952年,国民经济还处在恢复之中,故a项错误;从近代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一直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故b项错误;禁毒是一个全民性的工作,它取决于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故c项正确;近代中国鸦片不可能成为中央的主要收入,故d项错误。4下图是对某报1890年至1912年“报纸”一词出现频率的统计情况。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近代报业发展总体上较为缓慢b晚清报业与政治局势关联紧密c清末政府大力

5、支持报刊业发展d戊戌变法导致第一次舆论高峰解析:选b。从曲线图上可以看出近代报业总体上呈迅速发展态势,故a项错误;根据曲线图,可知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思想的宣传推动报业兴办出现一个小高潮,1900后受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推动报业迅速发展,可见报业发展与政治局势联系密切,故b项正确;因近代报刊大多宣传民主民权思想,因而清政府不可能大力支持报业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1898年戊戌变法前即已兴起舆论高潮,因而并不是戊戌变法导致的第一次舆论高峰,故d项错误。51914年4月,民国政府公布的报纸条例,要求各报刊“每发行日送报警署存查”,而且不得登载“淆乱政体者”“妨碍治安者”等共8条之多,对

6、违反者轻则罚款,重则收监。这说明当时政府()a极力维护辛亥革命的既得成果b限制和扼杀进步报刊以厉行专制c通过法律手段维护社会的治安d加强政治审核以对媒体进行规范解析:选b。从材料“要求各报刊每发行日送报警署存查,而且不得登载淆乱政体者妨碍治安者等共8条之多,对违反者轻则罚款,重则收监”得不出报纸条例维护辛亥革命的既得成果的信息,故a项错误;据材料“要求各报刊每发行日送报警署存查,而且不得登载淆乱政体者妨碍治安者等共8条之多,对违反者轻则罚款,重则收监”得出当时政府限制和扼杀进步报刊以厉行专制,故b项正确;报纸条例颁布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和扼杀进步报刊以厉行专制,不是通过法律手段维护社会的治安,故c

7、项错误;报纸条例颁布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和扼杀进步报刊以厉行专制,不是为了加强政治审核以对媒体进行规范,故d项错误。6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武汉出现的时间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技术门类西方发明上海武汉 铁路1825年1876年1906年 天气预报1856年1873年1919年 电话1876年1882年1912年 电灯1881年1882年1906年 汽车1883年1901年1921年 无线电1896年1909年1925年 a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呈现地域不平衡b中国吸收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c中国引进西方科技的时间逐年缩短d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两地的近代化解析:选a。表格中上海与武汉出现近代西方科技的时

8、间不同,反映我国近代引进西方科技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深入的特点,也说明了沿海与内地科技发展的地域不平衡,故a项正确;表格中的技术门类主要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引进西方科技的时间也不是绝对逐年缩短,故c项错误;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非常不充分,与本国的封建经济和外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相比力量十分的微弱,故d项错误。7如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政府教科书的一页插图,从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近代科学技术已经在中国运用b采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此教科书由中华民国组织发行d新式科技成果得到普遍使用解析:选a。从图中中国人使用电话的情况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已经在中国得以

9、运用,故a项正确,b项错误;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法令,而图中的人物带有长辫子,应该处于晚清时期,故c项错误;旧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新式科技成果难以得到普遍使用,只是在一些发达地区、开放较早的地区可能出现这一现象,故d项错误。8“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了()a近代学校广泛开展女权运动b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d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解析:选c。题干体现了当时的女学生思想发生变化,但不能推断出女学生的思想变化是由于学校广泛开展了女权运动,故a项

10、错误;维新启蒙思想主要涉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材料没有涉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当时女学生的思想发生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抵制专为她们设置的修身课,同时出现了“抗婚”“逃婚”等,用实际行动反抗三纲五常,抵制封建礼教,这是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就是“民主与科学”,故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学生对封建礼教的抵制,不是自由平等思想,故d项错误。9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等,以至于邮电、交通业都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改名之风又起,如徽州改为黄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等。材料主要反映了()a经济观念改变历史

11、传统b政治变革制约城市命名c时代变迁影响地名变更 d“左”倾思潮死灰复燃解析:选c。材料中体现不出经济观念改变历史传统,故a项错误;材料中说明经济发展促进城市改名,故b项错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说明受“文革”影响,“徽州改为黄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说明与改革开放有关,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左”倾思潮死灰复燃信息,故d项错误。101902年大公报刊登了中国第一则征婚广告,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赞扬者称其为“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批评者认为“观其口气,大有以中国伟人自居之意,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口谈维新的庸人罢了。当今之世,不仅男择女,女也有择男的权利”。这表明当时

12、中国()a男女的婚恋观不同b自由恋爱得到普遍认同c男女地位基本平等 d婚恋传统受到西学冲击解析:选d。材料反映出人们对自由恋爱的赞同与批评,没有体现男女的婚恋观不同,故a项错误;对自由恋爱仍然有批判者,可见自由恋爱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同,故b项错误;由此可见还没有实现男女地位基本平等,故c项错误;赞扬者称其为“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反映出传统包办婚姻受到西学自由平等观念冲击,故d项正确。111929年7月,国民政府规定“以后历书,自不应再附旧历,致碍国历之推行”,各地编制的新历书必须完全采用国历年月日,不准有任何“阴阳合历”的痕迹。1930年3月,内政部又决定仍旧保留旧历元宵、端阳、中秋、重阳等

13、岁时节令。这表明()a顺应潮流需兼顾民众心理b国历与民俗文化相辅相成c民国纪年要以公历为参照d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解析:选a。本题考查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各地编制的新历书必须完全采用国历年月日,不准有任何阴阳合历的痕迹”,此举符合时代的潮流,“1930年3月,内政部又决定仍旧保留旧历元宵、端阳、中秋、重阳等岁时节令”,此举兼顾了民众心理,故a项正确。12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票证种类繁多,有粮票、布票、油票、棉花票、鱼票、肉票,那时的人们可谓视票证为“命根子”。票证时代的中国()a人们生活水平总体差距不大b个人崇拜思想盛行c绿色军装成为最时尚的服饰d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解析:选a。本题考查

14、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巨变票证时代。票证时代按人定量发行各种票证,专用购买东西。在商品供应极为匮乏的年代,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保障了百姓的基本生活,所以那个时代人们生活水平差距不大。答案为a项;票证与个人崇拜无直接关联,故b项排除;c项所述内容与材料无关;材料无法体现经济发展速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40年代以来,上海租界引入了一系列西方的公共卫生管理政策与措施,设立了专门的卫生行政机构,颁行了许多卫生行政法令,使租界的公共卫生环境大为改善。 清末新政期间,袁世凯

15、于1902年设立天津卫生总局,拉开了中国地方政府施行卫生行政的帷幕。此后,清廷于1905年成立了巡警部警保司下的卫生科,“卫生”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政府部门中。次年的官制改革,又将巡警部改为民政部,卫生科亦升格为卫生司。 辛亥革命后,中央政府的卫生行政机构隶属于内务部,设卫生司,总理全国卫生行政事宜。1913年政府将内务部卫生司又降级为卫生科。1916年虽恢复了内务部卫生司建制,但学校、工业和军队卫生却分别由教育部、农业和商业部以及陆军和海军部管理。 1918年,为了应对绥远、山西发生的鼠疫大流行,北洋政府成立了临时性的防疫委员会,并为解决各地防疫、检疫名称级别编制混乱,制定了省区防疫机关暂行

16、编制。次年,在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呼吁下,中央防疫处正式成立。该处生产的生物制品,到1934年共达48种,部分满足了国内防疫的需求。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将卫生管理部门从警政中脱离出来,设立了与警政司并立的卫生司。随后,又将卫生司升格为卫生部。同年,还颁布了全国卫生行政系统大纲,规定各省、市县均要设立卫生处和卫生局,并在各大海港及边境要地设立海陆检疫所。到1947年,全国已有26省设立了卫生处,各省辖卫生机关共214个。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卫生行政机构发展的主要因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卫生行政机构的演

17、变特征,并说明其演变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15分)解析:(1)依据材料,由“上海租界引入了一系列西方的公共卫生管理政策与措施”得出租界的示范引领,由“清末新政期间,袁世凯拉开了中国地方政府施行卫生行政的帷幕”“辛亥革命后,设卫生司,总理全国卫生行政事宜”得出政治运动的推动,由“在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呼吁下,中央防疫处正式成立”得出先进人士的呼吁,由“为了应对绥远、山西发生的鼠疫大流行”得出防治疫灾的需要,由“将卫生司升格为卫生部”得出政府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由“颁布了全国卫生行政系统大纲”得出立法建设的推进。(2)第一小问特征,依据材料,由“成立了临时性的防疫委员会”“将卫生管理部门从警政中脱

18、离出来”得出由从属临时机构到独立正式机构,由“拉开了中国地方政府施行卫生行政的帷幕”“成立了巡警部警保司下的卫生科,卫生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政府部门中”得出由地方试行到中央推广,由“各地防疫、检疫名称级别编制混乱”“颁布了全国卫生行政系统大纲,规定各省、市县均要设立”得出由机构设置混乱到形成系统的全国性卫生体系,由“将卫生管理部门从警政中脱离出来,设立了与警政司并立的卫生司。随后,又将卫生司升格为卫生部”得出中央卫生机构的级别不断提高;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材料,由“部分满足了国内防疫的需求”得出有利于降低疫病发病率,使 居民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由“在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呼吁下,中央防疫处正式成立。

19、该处生产的生物制品”得出促进了医疗科研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医学科研成就,结合所学得出推动了中国医药防疫事业的发展,使医疗卫生步入现代化轨道,增强了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有利于民众卫生意识的增强。答案:(1)因素:租界的示范引领(或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政治运动的推动;先进人士的呼吁;防治疫灾的需要;政府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立法建设的推进。(答四点即可) (2)特征:由从属临时机构到独立正式机构;由地方试行到中央推广;由机构设置混乱到形成系统的全国性卫生体系;中央卫生机构的级别不断提高。影响:推动了中国医药防疫事业的发展,使医疗卫生步入现代化轨道;有利于降低疫病发病率,使居民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促进了医疗科研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医学科研成就;增强了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有利于民众卫生意识的增强。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中国西学的传播(部分) 对西学的称谓“夷务”“洋务”“西学”“新学”传入的新事物西装、西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