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建议第9期(总第35期)科技委秘书处编2004年12月15日中国高校科技发展:机遇、挑战与发展战略薛澜何晋秋朱琴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体制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 断深入,高校科技工作取得了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三大 主体之一。高校是知识创新活动的主要执行部门之一和技术创新活动的 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技创新正在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国内和国际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为我国高校科技 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重大挑战。本文针对我国高校科技发 展的现状,分析探讨了五个方面的机遇和八
2、个方面的挑战,并在此基础 上提出了八项发展战略建议。一、高校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高校科技活动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战略调整,与中国科 技体制改革的走向,与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与经济、科技全 球化进程密切相连。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 “坚持以人为 本,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 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 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我国高校科技发展的指南,为高校科 技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机遇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强化了科学技术的主导作用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经过多年
3、 的发展和探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社 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 同时,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中存在不均衡现象,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人 口、资源不够协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卫生与健 康、生态与环境、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 会明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重要思想,这要求我们在发展模式方面实 现从“重物轻人”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实现区域和城乡的协调发展。实现发展模式的这些转变,关键的是要依 靠科学技术,以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变的新动力。只有迅速 提升科学技术的整体实力和
4、自主创新能力,打破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瓶 颈制约,努力扩展新的发展领域和空间,才能使我国走上科技主导、资 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全新发展道路。因 此,高校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执行主体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科 学发展观的提出必然为科技的发展提供全新的机遇。机遇二:国际科技发展的新特点,进一步凸显了高校科技创新的优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以及知识在生产、应用、传播等方面的新 特征,为高校发挥其独特的学科及组织优势提供了巨大的机遇。(1)知识生产方式改变,当代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实现高度综合,需 要不同学科联合攻关,进行立体的、多方位的综合研究。高校具有多学 科优势,在边缘
5、学科、交叉学科、横向学科的科技创新中具有明显的优 势。(2)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出现科学的技术化、技术的科学化,科 学技术一体化的趋势;在这一过程当中,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的基础研 究和原始创新的作用日益增强。高校通常具有更为自由和宽松的学术环 境,具有学术思想活跃、人数众多、新生力量不断的学术队伍,在基础 研究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3)自然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日 益深入。与国家创新系统中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相比,高校的人文社会学 科发展比较充分,在自然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结合上具有突出的优 势。以2002年R&D项目的学科分布为例,高校在管理学、哲学等 20门人 文社会科学上的
6、R&D项目55186项,而独立科研机构仅3080项,不到高 校的6%。机遇三:科技体制的战略变革,进一步提升了高校在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中介组织等机构之间相互作用为推动创新而形成的网络系统。从 1985年开始的中国科技体制改 革使得中国现有的科研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为高校科技发展提供了 巨大的机遇。(1)高校成为科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执行主体,正在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2002年,高校科技人员达万,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 所占比重达%远远超过独立科研机构和企业,高层次人才优势突出。大 学系统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 70%勺项目,获得基础研究计划3/5的
7、项目经费和“ 863”计划1/5项目经费;高校科技产出显着,2002年我国 在SCI、El、ISTP发表的论文中高等学校占% 2003年全国3万项科技成 果中高校完成成果占22%发明专利授权数中高校占%超出独立科研机 构个百分点2。( 2)通过转制,各部门的科研机构的职能和定位发生了显 着变化,这不仅为高校科技体制转变提供了实践经验,而且在一些重要 的产业和行业中出现了一批共性技术研究领域的空白,为高校科技发展 提供了新的空间。(3)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还需要一 段的时间,这将促使高校与产业界更为密切的互动合作,加快高校科技 创新的发展速度。目前我国多数行业和企业尚未建成能支撑经
8、济结构调 整和产业技术升级的技术体系。2002年,我国23096个大中型工业企业中 只有I勺企业拥有技术开发机构;大中型企业 R&D经费支出仅占产品销售 收入的%与国际上一般认为具有市场竞争力企业研发投入应达到的5%f距甚远。企业必然需要继续寻求外部的技术源,高校仍是产业界最重要 的技术来源和研究伙伴之一。机遇四: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进一步增强了高校科技创新的能力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由1998年的上升到2003年的15%高等学校的社会功能也已经由单一型 2资料来源:2003年全国科技成果统计概况向多功能型转变。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9、对高校科技发展 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确立了高校的不同定位,也 因此对高校科技发展的层次提出要求,同时也对高校科研的组织、激励 形式提出了挑战,为高校科技长足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和契机。其次,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 985 工程”“ 211 工程”的实施也为高校科技 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分别以创新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为核 心的“ 985 工程”二期建设和“ 211 工程”二期建设的一系列举措必将进 一步推动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引起高校教 学科研组织方式和架构的变革,同时为高校整合资源、构建大平台、组 织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生大成果,为高校科技发
10、展提供了更加有利 的条件。机遇五:科技全球化的加速,进一步拓展了高校科技发展的空间 经济全球化大大加速了科技活动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这也为高校科技活动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目前,中国科学研究的全球化 趋势不断加强,科技人员全球科技活动日趋活跃,跨国公司在华科技活 动加速发展,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经费和国际合作交流人数不断增长。特 别是高校,在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合作中具有突出的优势,成为国际科技 交流中最活跃的力量。首先,高校更为开放、自由的学术环境有利于促 进国际科研交流。其次,随着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跨国公司 在中国的研发活动越来越活跃,而高校一直是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战略联 盟的主要
11、合作对象。 2003 年时,外商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已达 400 余家3。国际学术交流和与跨国公司的密切联系与合作,有利于积累与国内外 学术和产业界合作的经验,获得世界范围学术及产业技术前沿发展信 息,增强自身科研实力,为高校科技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商务部张志刚副部长在第七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所举办“外商投资研发中心研讨会”上的发 言。 参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薛澜等承接的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资助项目“跨国公司在中国 研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战略联盟研究”。二、高校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机遇也同时意味着挑战。在经济、科技全球化态势下,随着我国经 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高校科
12、技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诸多外部挑 战,同时还面临来自高校内部的诸多问题。高校如何积极应对这些挑 战,是高校能否抓住机遇、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挑战一:科技人才全球流动,高校面临高层次人才争夺困境人才是高校突出的优势之一。但是在当前科技全球化以及国内科 技、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从高校科技人才状况与国际人才竞争态 势上看,人才问题仍将成为高校科技发展面临的首要挑战。(1)高科技R&D机构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争夺,是经济全球化及科技全球化带来的主要挑战 之一。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已超过 50万人,而学成回国的不到1/3,特别是 尖子人才回国的更少。(2)高层次人才在国内各创新执行主体之间
13、的激 烈争夺,也是高校面临的挑战。随着公立科研院所转制的深入,高校将 面临着科研机构在高层次人才市场中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企业作为 国家创新系统中技术创新的主体,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需求将更为旺 盛。因此高校、独立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必然形成激烈的人才竞争态势。(3)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给高校发挥和巩固人才优势带来了新的挑战。 随着高等教育大规模的扩招,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成为许多 高校科研和教学管理面临的难题。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滞后于整个高等教 育的发展,也影响高校吸引高层次人才。挑战二:科研经费争夺激烈,高校科技活动缺乏稳定投入机制随着高校科技的发展,高校科技面临着科研资源、特别是科研经费
14、问题的严重挑战。(1)相对于国家创新系统的其它两个执行主体而言, 高校科技研发经费偏低。美国、日本高校获得的R&经费分别占R&总量21.49.767.418.517.762.416.513.57014.59.573.714.97.672.910.327.361.20%10%20%30%40%50%60%70%80%90%100%高校科研机构口企业的席口%英国更是高达%而我国2002年高校R&经费仅占 (图1),为独 立科研机构R&经费的38%并且近年来这一比重仍呈现进一步下降趋势 5。( 2)我国政府科技经费对高校投入力度相对较弱。主要发达国家的政 府R&
15、;资金投入大学的比例一般在1/3以上;美国联邦政府投入在高校研 发经费中所占比重最高时超英国2001法国2001德国2002日本2001美国2002中国2002图1各国R&经费支岀在各执行部门间的分布()5参见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指标2000,第72页数据来源:除中国数据外,其他数据取自 OECD, Main Science &Technology Indicators 2003/过70%但是我国政府2002年提供的科技活动经费中,大学仅占 。( 3) 随着我国企业研发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企业对高校科技投入的相对减少 也为高校科技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1999年企业资金占高校科技经费
16、的 比例高达%但2000年这一比例迅速下降至 % 2001年、2002年也仅为(4)经济全球化以及加入 WT也将对我国高校科研资源获取带来重大影响 和挑战。例如我国的科技攻关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火炬计划、 星火计划等,均属于“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SCM ”约束管制范围, 这将使高校通过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获取经费的渠道将逐步减少并受 到严格的限制。挑战三:科技资源整合不足,高校科技创新潜力难以充分发挥伴随现代科技发展综合化、一体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高校科技要实现重大发展,就必须具备承担更多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具备促 进重大技术成果的集成创新的能力。但是,目前高校科技发展面临的一 个
17、突出问题就是高校科技资源分割,力量过于分散,科研队伍整合困 难,利用效率较低。2002年,高校获得重大科技成果5640项,仅占全部 成果的% “ 863”计划项目高校仅占%独立科研机构为高校的倍;科技 攻关项目独立科研机构承担的项目更是达到高校的倍,高校仅占总数 的% 2003年,国内十大科技进展中高校仅有一项。高校科技资源整合面 临的主要问题在于:(1)我国科教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没有得到解决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3 雷朝滋: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高校科技工作持续、健康、协调发展,2004年3月16日全国高等院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我国高校科技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与
18、其蕴藏的潜力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高 校的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2)国家对教育系统在建 设国家实验室和创新基地、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学科建设发挥 学科优势等方面的资源整合问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使高校在国家科技 发展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挑战四:基础研究相对薄弱,阻碍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在我国基础研究领域一直占有重要的地 位。2002年,高校R&经费支出中用于基础研究为亿元,占全国 R&经费 中基础研究的亿元的%从高校内部R&活动类型来说,应用研究占据了 其R&活动的主导地位,基础研究相对不足。2002年,高校R&a
19、mp;经费中投入基础研究的比例为%全国高校系统科研人员全时投入当量中投入基础 研究的比例同样远低于投入应用研究的比例。与此相对应,OEC国家高校的R&活动通常是以基础研究为主导的。以美国为例,高校一直是美国 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基础研究经费在高校研发经费中的比重一直在2/3以上;2000年联邦政府对高校研发经费的投入,用于基础研究,嘲于应用研究,泅于试验与发展。图2 中国高校R&D经费(左图)、人员(右图)投入结构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3基础研究不足,原始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整个科技 界、尤其是高校科技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与国际科技发展态势相 比,我国高校基
20、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领域原始性创新能力上的差距较 大。与世界一流大学或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相比,差距更为明显何晋秋等:“中国高校科技发展战略”,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5月。挑战五: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不高,限制高校技术创新能力的实现当今科技在世界经济增长中所作的贡献越来越明显,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75%以上都是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的,日本、美国科技成果转化 率已达80%但我国“九五”期间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 30%左右丁同玉:“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3月。我国高 校科技成果转化及高新技术产业化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 求。(1)科技成果
21、转化率低、技术转让和专利出售薄弱。我国高校每年 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有1万项左右,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至 15% 呈现出“成果多、转化少、推广难”的现象2002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课题组:“研究型大学中科技创新的作用与策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2002年中国高校技术转让 和专利出售相当薄弱,仅占全部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的%为独立科研机构的60%制约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2)科技成 果转化机制尚未理顺,高校科研管理滞后。科研项目数、科研经费数、 发表论文数、鉴定成果数等指标是高校科研工作追求的主要目标,而对 科研成果是否具有产业化前景以及如何加强成果转
22、化关注不够。挑战六:科技工作定位不清,影响高校科技活动的平衡与优化高校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实现突破式发展,如何 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导向之间、在知识创造与知识应用之间、在探索科技 前沿与直接服务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之间进行权衡和优化,已经成为摆 在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成为高校科技实现持续快速发展面临 的重大考验。( 1)高校在国家创新系统内的作用定位尚不够明确。高校 与其它创新执行主体,特别是与独立科研机构之间的关系尚未理清,未 充分发挥两者的相对优势。( 2)高校科技系统内尚未形成层次清晰、基 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协调发展的科研结构。首先,部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在基础研究领域的主
23、体地位尚未确立。其次,目前许多地方高校在科学 研究方面存在误区,忽视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挑战七:组织和管理体系滞后,制约高校科研效率的提高 目前,高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不适应 当前科技、经济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制约高校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 效益的突出问题。( 1)高校在科研组合方式及工作方式上缺乏创新,未 能按需要进行调整、改革,致使高校难以承担现代重点科研项目和国家 重大项目。( 2)高校科研管理方式滞后,高水平科研管理队伍缺乏,影 响了高校科技的发展。( 3)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未 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定位的高校科研工作特点,不能适应高
24、校科技发展 的新形势,并导致出现了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和急功近利、浮躁等不 良风气和短期行为,严重影响了高校科技的长足发展。( 4)高校科技运 行机制亟待创新,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等中介机构,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滞 后。挑战八:知识产权等法律意识淡薄,难以应对全球科技的激烈竞争我国高校科技人员法律意识不足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部分科研人 员的科研责任感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对于正式承担国家或部门的科研 任务缺乏履行合同或协议的意识,不重视根据项目要求完成相关的科研 任务,在按规定的时限及保证研究成果质量方面未充分重视自己的责 任。特别是知识产权意识不足,无法适应全球科技的激烈竞争。我国高 校较为普遍的存在
25、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不足,知识产 权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高校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在总量上远远低于 企业, 2002 年三项专利申请量仅为企业的 %,这说明高校知识产权意识与 企业相比差距较大。我国高校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高新技术成果问世, 但大多以论文论着、成果鉴定、申报奖励的形式发布,致使大量的成果 处在无知识产权保护的状态之下,以 2002 年为例,高校发表论文数是专 利申请数的 51倍,鉴定成果是专利授权数 3 倍,获奖数是专利授权的 倍。同时很多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规范,执行制度不严格,造成知 识产权流失严重,对高校科技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三、高校科技发展战略思考及建议面
26、对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高校科技如何理清发展思路、采用 何种发展战略,将决定高校科技能否实现突破性、跨越式和可持续性的 重大发展。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高校科技发展应在以下八个方面有所 突破。1、高校科技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出 发,发挥高校的综合优势,使之成为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主 力军。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高校科技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国家科学发展 观的落实要依靠知识,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依靠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应用。高校科技发展应扩大视野,从国家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的需要出发,除了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应用开发等方面充 分发挥高校的作用外,还应该
27、在国家重大决策、近期热点问题、中长期 战略发展、地方及地区层次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国家、地区、社会协调 发展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社会协调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将愈来愈取决 于知识的生产能力、知识的积累能力、知识的获取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 力,尤其是知识的更新能力。因此,高校必须深入进行体制创新,为国 家和地区发展的新思路发展战略提供巨大的知识支撑体系,成为重要决 策的智囊和思想库,要认真研究并参与解决当前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高科技农业、高技术产业、国际贸易、城市化、人口健康、资源综合利 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国家安全等重大课题 和难题。高校科技的发展还必须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具
28、体实情相结 合。高校应当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及知识网络优势,积极参与自然科学和 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应用,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国内不同地 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以实现协调发展。2、高校科技发展要突破部门的局限,全方位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 设,明确不同类型高校科技活动的定位,突出学校的特点,突出重点, 发展所长。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提出,我国到 2020 年科技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就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高校科研活动要融入到各行各业、国家和地方 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去,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生力军。明确定位,跳 出部门局限,全方位地融入到国家创新体系之中是高校科技创新、实现 突破式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新
29、的形势下,高校科技工作不能局限于高校 内部进行小循环,而是要纳入到全社会的宏观体系内进行大循环,在国 家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体系中找准定位,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家应 当根据不同高校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层次需求,做出以下部署: (1)重点建设和发展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强化其基础研究和原始创 新能力,增强其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发展的能力,使 其成为国家创新系统中的核心力量之一;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研究基地应 当纳入国家基础研究基地建设的总体布局中,成为国家基础研究的骨干 力量和国家队。( 2)另一部分具有较强实力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应当与 所在地方政府密切合作,纳入到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30、的规划之中,密切联 系地方科技经济发展特点及需要,开展应用导向的研究和技术开发等科 技工作,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在区域创新系统中为地区科技创新及 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这些高校也应当在这一过程中,积累 自身优势,形成特色,争取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3)更 多以教学为主的高校,其科研工作要积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积极开展符合自身特点的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技术推 广及科学普及等活动,投身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成为当地的教育培 训中心、科技普及中心、信息网络中心及文化体育中心,成为促进当地 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3、高校科技发展应与高层次人才(研究生、特
31、别是博士生)培养紧 密结合,为国家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研究开发 人才。高校科技发展要为培养多元化高层次人才做贡献。中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不断进步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种高要求不仅仅是 体现在学历层次,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基本素质上。这些多元化高素质人 才的培养必须与高校科技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对于高水平 的研究型大学一定要把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放在学校教学科研 工作的重要位置,充分利用学校科技项目、指导教师和研究条件,使之 与博士生的培养和学科平台的建设紧密结合。学科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 础和平台,要使学科平台的建设成为科研活动和知识整合互动的创新舞 台
32、,成为原始性创新和重大科研成果的发源地,成为高层次研究人才培 养的基地。要探索并形成科研活动和教学工作良性互动的方法和机制, 使得科研活动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知识能够及时反映在教学活动中。同时 也要使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能够为探索科学前沿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难题 提供锐利武器。高校科技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要尊重科研规 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把注意力从挑选和培养“尖子”和“苗子”中转移 到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研究环境,使得一批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能 够从创新性科技活动中脱颖而出,而不是在层层繁琐的评比中产生。只 有这样,才能够形成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层出不穷的大好局面。4、充分发挥我国一批具有工科背景高校
33、的优势,从我国科技体制改 革的实际出发,尽快在不同高校形成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在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之前,由国家各产业部门直接管理了一批 高等院校,它们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优势。在产业部门科研机构(院、 所)改革转制后,国家很多产业共性技术领域的研究出现真空。前述的一 批具有较强工程技术背景,科技实力雄厚的高校应当主动承担起填补产 业共性技术研究的历史重任,使之成为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的科研基地。5、从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推动高校科技活动组织形式的 创新及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使高校能在国家科技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 献。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活动组织形式不适应当前科技、经济发展的要 求,限制了
34、高校创新性科研成果的取得,也难以承担国家重点、大型科 研项目,制约了高校科研水平和效益的提高。科技活动组织形式的创新 应考虑到:有利于个人原创性理论及技术的研究工作;有利于承担现代 科技的综合性、高技术性及规模化等特点的国家重点或大型科技攻关项 目和有利于在科技活动中学科间的学术交流,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学 科交叉、渗透、融合等方面的优势。目前国内外均在探索科技活动组织 方式的创新,对此认识不同、方式各异、方法多样,但应重视以下几个 方面:( 1)科技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组织方式的多样性;( 2)在多种组 织方式中,每一科技人员不必只固定于某一种组织结构之中,允许以某种组织方式为主,适当参与其他
35、组织结构之中;( 3)科技工作人员应有 两类:一类是在一定时间阶段内全时制从事科技工作,另一类是在一定 时间阶段内部分时间从事科技工作;( 4)在任何一种科技活动组织方式 之中均应对教学、科研两方面工作做出合理安排,提出明确要求;( 5) 每一位教授或科研工作人员应与其参与的教学科研组织签订合同、协 议,按合同协议的要求参与工作并获得报酬、履行义务、享受权利;(6)任何一种组织方式均应配以适当的考核方式,以推动科技、教学工作任 务的完成。科学的管理体制是推动学校科技工作正常、高效进行的基本 保证,科技管理体制创新中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合理的科技活动组织 形式;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及创造性;
36、建立宽松、自由、优越的 研究环境及对科技活动的科学评估和监督。6、努力改善高校科技活动在人力资源、科技平台建设和经费投入等 方面的条件,以保证科研工作的高效运行。要充分发挥高校科技的潜力,使之在国家科技发展中发挥主力军的 作用,应切实改善高校的科技条件,其重点在人力资源、平台建设和经 费投入等三个方面。人才及人力资源建设: 高校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才及人力资源 的开发和建设,改善高校科技人才状况的措施应包括:( 1)对教师有明 确的科技工作的要求,扩大高校科技任务的来源,使科技人才有发挥自 己才能的机会;( 2)在学校内形成重视科技研究的氛围,从而有利于吸 引科技人才的集聚; ( 3)学校具
37、有从事科技工作的物质条件的保证; (4) 对科技工作成果的优惠、合理的奖励政策及相应的激励措施;(5)合理 的科技人才流动政策和措施;( 6)科技活动的组织形式灵活,适当掌握 独立(小范围组合)课题研究与团队(大范围组合)大型项目研究之间的 关系,在自愿及必要的政策引导下发挥所长;( 7)减少直至取消科技研 究人员的社会兼职和与科研无关的社会活动及行政事务,使他们能潜心 投入课题研究及学术业务交流;( 8)在世界范围招聘学术带头人。科技研究平台建设: 高校科技研究平台建设应以国家实验室、重点 实验室为主对各种研究基地、中心、院所等进行调整、合并和改建。国 家实验室应该为国家战略目标服务和开展前
38、沿基础研究,同时它也应承 担培养和稳定国家高层次科技研究人才的责任。国家实验室应以国家财 政投入为主,直接列入国家的财政预算,并保证其投入的高强度及稳定 性。国家实验室应由政府拥有,国家相应职能主管部门领导或指导并实 行目标任务合同制管理,由研究型大学代管。实验室应相对独立,按国 际通行的评价体系和程序进行评价、监督。除国家实验室外,高校应对 各种重点实验室、研究室、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研究所、研究院等进 行调整、合并,必要时应新建以重点实验室为主的研究机构,科学地组 织研究力量,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应在全国、地区或城市范围内建立 高级研究设施平台的共用机制,充分发挥各类研究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效
39、、人益。科技经费的投入: 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加大对高等院校科技 经费的投入是提高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将高新科技产品和技术引入企 业、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以及提高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 径。在我国现实情况下应拓宽投入渠道,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鼓励 和引导企业向高校的投入,同时应进一步改进投入及管理的模式,对高 校科技投入应包括:( 1)基础研究:应以国家投入为主,投入方式应通 过有关的基金会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等,在公开、公正、公平竞争下 确定是否资助;( 2)技术研究及开发:主要应由企业投入,国家可设立 技术开发研究的引导基金,吸引企业资金并通过企业投入高校,项目运 行中由企业与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合集员工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合集人员管理篇
- 工作转正自我鉴定4篇
- 3D打印在计算机维修中的创新应用
- 《用色彩画心情》课件
- 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物流行业顾问工作总结
- 乒乓球比赛的作文汇编10篇
- 输液室护士的职责概述
- 游乐园前台服务感悟
- 三年级《稻草人》阅读测试试题附答案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第一章)课件
- DB-T 29-202-2022 天津市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
- 粤教版三年级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越努力越幸运商务红色工作汇报PPT模板
- (完整版)外科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毕业论文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习题和答案(陈杰)
- 藏历新年ppt模版课件
- 基于PLC的自动门控制系统
- 沪教牛津版小学四年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