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金融制度的建立_第1页
第九、十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金融制度的建立_第2页
第九、十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金融制度的建立_第3页
第九、十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金融制度的建立_第4页
第九、十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金融制度的建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中外经济史第九章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工场手工业是介于家庭手工业与机器大生产之间的一种工业组织模式。 第一,工场手工业仍以手工劳动为基础,这是与后来机器生产的主要区别; 第二,工场手工业不同于以前家庭手工业的是,它已经是大生产了,并逐渐实行了生产过程的分工,主要包括手工技术的分工和雇佣工人的分工。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对工业革命的兴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第1节节工业品的需求和供给工场手工业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的影响在16世纪开始显现出来。 美洲市场需求的急剧扩大是西欧工场手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 另外亚洲市场和非洲市场对欧洲工业

2、制品的需求也很庞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欧洲手工业的发展。一、海外市场的需求第第1节节工业品的需求和供给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欧洲市场内部的需求变化表现在总量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上。 建筑业的发展; 宫廷、贵族和富裕的商人对奢侈品和装饰品的需求有了较大的增长; 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穿着精益求精、钟表使用普及、书籍成为普通家庭必备之物 二、欧洲市场的需求第第1节节工业品的需求和供给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三、供给方面第第1节节工业品的需求和供给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分散的工场手工业 ,也称“ 分料到户制” 分料到户制与家庭手工业相比,是以生产工序的不断分离为特征,以生产地和销售地的扩大

3、、每一工序的付费为表象。这是市场规模扩大以后亚当斯密式的经典专业化分工事例。 这种做法已经是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 分料到户制首先在纺织业获得充分发展,以后又向其他行业扩展。 采取分料到户制的形式,由包买商的组织行为来代替市场行为,与当时市场发育的程度有关。一、分料到户制 第第2节节工场手工业的特点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1二、集中的工场手工业集中的工场手工业出现的原因: 个别行业的特殊 管理者监督企业生产过程的冲动第第2节节工场手工业的特点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现代工厂制度的最后确立 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1三、工场手工业的经济收益1617世纪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从技术上看,并没有出现后来工业革命时

4、那种革命性的变化。整个工业的技术水平仍旧与中世纪后期相差无几。这一时期经济上巨大收益的取得不是技术革命性的突破, 而是组织形式的创新。分工协作产生的效益 。充分利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第2节节工场手工业的特点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1617世纪的工场手工业未兴起于城市,而主要散布于农村。1.在农村可以支付较低的工资,劳动成本比较低。2.农村税收低,不必受严格的行会规定的限制。 3.城市行规的束缚没有波及农村,生产者有组织生产、决定生产工艺和程序的自由。对农村经济的重要意义。1.吸纳了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同时不至于使粮食生产下降; 2.将市场引入农村经济,改变了农村的传统面貌。 四、工场手工

5、业的分布第第2节节工场手工业的特点原因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1500年左右,欧洲发达的工业地区集中在佛兰德斯、意大利北部和德意志南部,这三个地区的制造业曾向欧洲各地输送了最好的毛织品、丝织品和亚麻品,精致的玻璃器皿和陶瓷,日用金属制品和武器盔甲,皮革制品和书写纸等,当时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其他地区的某些产品也很出名,如英国未经漂白的布匹、诺曼底历史悠久的亚麻纺织品、荷兰制造的船舶和加工包装的鱼,都因大量参与国际贸易而闻名退还。但是,狭长地带的工业繁荣是其他地区所望尘莫及的。 16世纪以后,像商业发展、农业发展一样,工业的地理颁布也发生了变化。17世纪末,荷兰和英国成为最具有

6、工业发展优势的国家。第第3节节工场手工业的影响工场手工业的影响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莱顿、哈勒姆、乌得勒支) 造船业(荷兰生产的船只总吨位可能超过了其他欧洲国家的总和。 ) 此外,在手工业中,造纸、皮革、奶酪、印刷、制镜和木材加工等行业都比较发达。 “小工业革命” 英国原有工业部门迅速扩张。(毛纺织业、采矿业、冶炼业、造船业等) 在传统部门迅速扩张的同时,出现了大量新部门(造纸业、玻璃生产业、明矾、硝石、肥皂制造业等)。一、欧洲工业中心的转移 第第3节节工场手工业的影响英国荷兰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工场手工业建立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 它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秘密不是技术革命,而是建立

7、在劳动分工、劳动协作、共同利用固定资本设备上的企业组织形式。 斯密曾高度评价了手工工场中的分工、协作,手工工场这种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是:细致的分工使劳动过程简单化、标准化,提高了考核个人绩效的效率,集中的手工工场又使团队的聚集效应充分显现,这就降低了设计机器代替人手的费用。以后的技术革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二、为技术革命准备条件 第第3节节工场手工业的影响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工业革命时期的企业家们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工场主,特别是来自小工场主,他们根据市场变化,抓住技术革新带来的机会,采用新机器、新生产方式,逐渐将小工场发展成大企业。 从手工工场中还涌现出大批发明家,他们主要是通过实践

8、积累知识,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大部分革新,而这些发明家只不过是大批技术工人的一部分。 在工场中劳动的工人成为近代工业的第一批产业工人。 三、培养企业家和近代产业工人 第第3节节工场手工业的影响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1四、工场手工业的长期存在工场手工业在工业革命兴起之后,并没有立即从历史舞台上消失,而是与机器大工业并存了很长一段时间。工业革命以后工场手工业的作用。 一是不仅体现在补充、附属上,在吸收剩余劳动力方面,也做出了而不可忽视的贡献 二是不断地向近代工业输送劳动力。第第2节节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与逻辑演进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真正的工场手工业”和“现代工场手工业”两个概念的区别。 真正

9、的工场手工业是指工业革命前获得长足发展,并为工业革命奠定物质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之所以称为真正的工场手工业是将其与传统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相区别。 现代工场手工业是指在工业革命时期甚至工业革命完成后残存下来的工场手工业。这种手工业是机器大工业的附属部分,它补充完成机器大工业未完成的生产部分。 马克思马克思第第1节节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中外经济史第十章金融制度的建立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简单来说,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 广义的金融和狭义的金融区别 金融的内容 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金融的概念第第1节节银行和信用工具的发展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第一节 银行和信用

10、工具的发展硬币缺乏硬币缺乏 对信用工具的需求对信用工具的需求; ;资金分配和使用的不均衡资金分配和使用的不均衡 产生信贷业务产生信贷业务; ;信用工具和信贷业务的发展信用工具和信贷业务的发展 产生近代产生近代银行制度和结算制度。银行制度和结算制度。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金融制度的产生直接源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对资金融通产生的创新需求。这在爆发商业革命、农业革命和工业迅速增长的欧洲表现得尤为明显。1618世纪,西欧的货币制度是金银复本位制,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流通,增加了货币的供给,推动了贸易的发展。16-18世纪欧洲从美洲、非洲运进了大量金银,欧洲本土金银产量也大幅度提高。 但货币量的增长仍然

11、没有解决硬币缺乏问题。 (1)磨损和贮藏会损失一部分货币量(2)与东方贸易的逆差使欧洲流失更多的货币量(3)人口的迅速增加、新兴工业的发展等一系列新出现的或扩大了的经济活动都需要货币 (4)17世纪20年代以后,欧洲本土的采银业全面萧条,美洲输入的货币量也急骤下降。一、银行和信用工具发展的原因 第第1节节银行和信用工具的发展 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大宗的借贷业务经常发生在国家和民间金融家之间。 国家的借贷业务 民间金融家的借贷业务 商业银行家最早出现于中世纪的意大利。 商业银行家当时被称为“掮客”。 商业银行发展困难的原因 社会上对放债人及其行业长期存有敌意。 银行家经营无方。 二、商业银

12、行的借贷业务第第1节节银行和信用工具的发展 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这种情况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现实的需要,促进人们对于商业贷款的看法不断改变。 首先对于放贷人不再歧视,把放贷行为作为一种合法行为。 这样导致更多的人加入这一行业,促使行业竞争加剧,最终导致利率的全面下调。 利率革命的意义不仅在于利率的降低,而且在于建立了利率由资金供求来决定的机制,打破了其他封建的或行政的束缚,是近代金融制度建立的关键一步。使银行业的行为得到规范,也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二、商业银行的借贷业务第第1节节银行和信用工具的发展 利率革命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银行业的发展促进了信用工具的发展。 信用工具的发

13、展 汇票起源于汇票起源于1212世纪的热那亚,世纪的热那亚,1313世纪时意大利商人曾在香槟市场上使世纪时意大利商人曾在香槟市场上使用过它。用过它。 1414世纪世纪“汇票汇票”开始广泛使用。自开始广泛使用。自1616世纪世纪7070年代起,背书年代起,背书汇票在安特卫普十分流行。汇票在安特卫普十分流行。1616世纪后期意大利世纪后期意大利( (威尼斯除外威尼斯除外) )已经常已经常采用背书的形式转让汇票。在英国汇票向可转让方向发展经历了很长采用背书的形式转让汇票。在英国汇票向可转让方向发展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直到的时间,直到1616世纪中期这种做法才很普遍。值得提出的是,汇票世纪中期这种做法才

14、很普遍。值得提出的是,汇票的发展使银行与银行之间的支付体系得以初步建立。的发展使银行与银行之间的支付体系得以初步建立。 1616世纪世纪7070年代意大利人已经常使用支票,但是在年代意大利人已经常使用支票,但是在1717世纪之前,支票在世纪之前,支票在欧洲其他国家还不常见。欧洲其他国家还不常见。三、信用工具的发展第第1节节银行和信用工具的发展 汇票的发展 支票的发展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1四、清算制度的建立 清算制度是在私人银行和信用工具发展的基础上由一般的票据变换发展而来的。 世界贸易结算中心: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 英格兰银行 第第1节节银行和信用工具的发展 任务将应付汇票汇入客户的贷方 存

15、取款 转账16世纪的贝桑松集市极大地发展了这种金融业务。贝桑松集市15791622年每年都要在意大利的北方城市皮亚琴察举行四次,参加集市的商人最多时可达200人,银行家有50人60人,每次集市的总交易额达1200万斯库多1600万斯库多,而最后用票据结算的交易额只有300万或400万,即银行之间的结算体系为交易的商人负担了四分之三的交易额。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它于1606年经市议会批准,1609年正式开始营业。各家银行都把收到的票据交到阿姆斯特丹银行,在银行里进行冲抵,剩余部分再进行现金结算。十七世纪,荷兰是世界是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荷兰的商人遍布世界各地,荷兰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着阿姆期待丹建立

16、稳定的汇率体系,稳定的汇率又巩固了它在贸易中心的主导地位。阿姆斯特丹银行的汇票是万能的通行券,它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承兑。阿姆斯特丹多边支付体系的中心地位在18世纪受到了伦敦的挑战,1713年后,在贸易日益扩张的坚实基础上,英国的票据交换业也获得了发展。英格兰银行逐渐取代了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在国际结算中的地位。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中央银行是由200多年前普通商业银行演变而来的。 中央银行是一个由政府组建的机构,负责控制国家货币供给、信贷条件,监管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 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中央银行的职能是宏观调控、保障金融安

17、全与稳定、金融服务。 中央银行是“发币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有:货币发行、集中存款准备金、贷款、再贴现、证券、黄金占款和外汇占款、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办理资金的划拨清算和资金转移的业务等。 五、中央银行制度 第第1节节银行和信用工具的发展 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瑞典国家银行、英格兰银行、法兰西银行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被认为是近代中央银行的鼻祖。从19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很多西方国家成立了中央银行,如法国法兰西银行(1800年)、德国普鲁士银行(1875年更名为帝国银行)、荷兰国家银行(1814年)、奥地利国家银行(

18、1817年)、哥本哈根银行(1856年)、俄罗斯银行(1860年)、日本银行(1882年)、比利时国民银行(1850年)、西班牙银行(1856年)、丹麦国家银行(1818年),以及1913年建立的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五、中央银行制度 第第1节节银行和信用工具的发展 典型代表: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16世纪时具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企业主要是一些家族合伙企业。每一个公司都有由合伙人提供的创业资本,如果要增加这些合伙公司的流动资本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接受外界的有息存款;二是原先的合伙人投入更多的资金追加资本。原始创业资本和追加资本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金融资产,拥有创业资本的人根据公司的总盈利或亏损

19、取得报酬,而提供追加资本的人则是根据其提供款项的多少取得固定的、有保障的利息,这种利息通常是在公司盈利未分配之前支付的,这种区分是现代公司在筹措资本时采用的“股票”与“债券”的雏形。1股票与债券的形成 第第2节节证券市场的形成 证券市场是由于公司、政府对吸收社会公众投资的渴望,以及社会公众对直接投资的兴趣而产生的,其中掺杂着人们贪得无厌的赌博欲望。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股票的可转让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础。 15世纪,意大利和德国存在过发行可转让股票的合伙组织 。 1600年后,股份公司开始将其股本作为永久性的投资。 17世纪中叶,正式的股票交易市场出现了。 理论上的股票价格=股息收益/市场利率。 1股票市场 第第2节节证券市场的形成 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公司债券和国家债券。 政府发行的证券与公债券是广大小私人投资者喜好的投资品种。 年金永久性年金;偿债性年金数人寿期年金1债券市场 第第2节节证券市场的形成 第九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南海泡沫事件-近代首次金融危机。 原因:近代金融制度建立伊始,不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