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范进中举》教学设计_第1页
【原创】《范进中举》教学设计_第2页
【原创】《范进中举》教学设计_第3页
【原创】《范进中举》教学设计_第4页
【原创】《范进中举》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吴敬梓及其代表作儒林外史的文学常识。2了解夸张、讽刺等艺术手法。能力目标:1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对比、夸张、讽刺等手法刻画人物性格。2通过对范进中举写作特色的分析,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情意目标: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教学重点】分析范进、胡屠户等艺术形象。【教学难点】通过对范进中举写作特色的分析,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方法】1比较分析法:以对比的手法为突破口,分析范进、胡屠户等人物形象。2合作探究法:同桌讨论交流,通过对范进中举写作特色的分析,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新课之前我想给同学们讲个小故事,不知道同学们愿

2、不愿意听?据说在清朝时期,有个叫严监生的人,有一年,他病得很厉害,一连三天都不能说话。医生都不下药了,他的家人,都从各个地方赶了回来,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一进一出,响得一声接一声的,可总不见断气。这时,只见他努力地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件重要的事不曾交代?”他把头摇了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那两个手指头却是指着不动。这时他的

3、妻子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根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根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根,众人看严监生时,只见他闭上眼睛,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问:这个故事刻画了严监生怎样的形象?运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严监生的形象?动作、细节的描写,夸张的手法。故事中点着两根灯草不掐灭一根就死不瞑目的吝啬鬼形象就出自清朝小说家吴敬梓的笔下。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位出自吴敬梓笔下的人物,他的名字叫范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范进中举,看看范进又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又是如何刻画出来的?2简介儒林外史和吴敬梓。(学生二分钟时间

4、自读并识记。)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词)。2思考: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内容?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内容?(本文写了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对待他的态度发生的变化和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故事。)三、再读课文,比较分析这篇文章是一部长篇小说节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同学们想一下,这篇文章主要刻画了哪些人物?(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同学们已经说得很全面了,那么这些人物的形象在这篇小说中是如何刻画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跳读课文,找出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众乡邻和张乡绅、范进态

5、度发生变化的最精彩的片段,仔细品读一下,体会它的妙处。(跳读课文,圈画批注,用心体会。)小结: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各色人物嫌贫爱富、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丑态跃然纸上。他们对权贵阿谀奉承,对寒士白眼相加。由此可见,读书人中举后便可享富贵,受尊敬,不中举则被人看不起。因此,读书人便以读书来求取功名,从而形成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范进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四、精读课文,赏析片段1作者是怎样塑造范进这个醉心功名的腐儒形象?(明确:精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作者反复写他拍手、大笑,勾画出他中举后疯疯癫癫,亦痴亦狂的丑态。)2“金榜题名”本是人生一大喜事,高兴还来不及,可范进为什么疯了?(明确:范进一生

6、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利禄达到如痴如狂、不顾一切的地步,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攻读,但他大半生屡试不中,贫穷落魄,受人辱骂,几乎到了绝望的地步。所以一旦中举,苦苦追求一生的梦想突然实现,这种思想意识上的强烈反差使范进一下子不能适应过来所以会发疯。其发疯的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试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因为范进这种情况而发疯的读书人,以前有没有?以后还会不会有?宋真宗为了鼓励读书人参加科举,特写了“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从而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

7、对读书人的毒害。)五、合作探究儒林外史是一部社会讽刺小说,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科举制度下形形*士人的丑恶嘴脸和封建末世衰颓的世风。仔细探究课文的讽刺手法,对我们阅读这部小说很有帮助。课文的讽刺手法有:(1)夸张手法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才清醒过来,这是故事的基本情节,是用夸张手法虚构出来的。这看来似乎离奇得很,却如鲁迅所说也是“会有的实情”,因而是可信的。理由是,当时士人热衷于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惊喜若狂,更何况范进20岁开始应试至今已有35年,在如此漫长的等待之后,他的愿望终于变成现实,又怎能不惊喜得发疯呢!中举,对范进来说自然是荣耀之至,但挨巴掌却是受辱,荣而后辱,这是作者有意

8、鞭挞他的丑恶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2)对比手法文中写胡屠户用的是对比手法,通过他对范进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来揭示他嗜钱如命、嫌贫爱富、庸俗自私的市侩性格。(3)运用典型细节揭露人物的矛盾例如,写范进的疯态: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这些细节生动地揭示了范进内心和外形的矛盾:就内心而言,他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眉吐气,因而拍着手大笑;他要向周围的人宣布自己的宿愿已经实现,所以往门外飞跑,跑

9、到集上。但在外形上他却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遍身是水,如同落汤鸡一样。这就是强烈的讽刺。又如,写胡屠户的贪婪相: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里揭示的是胡屠户言语和动作的矛盾:银子已经紧紧地攥在手里了,嘴上却偏说不要,暴露了其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通过对范进中举写作特色的分析,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我们说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那么范进中举这篇小说,用了哪些方法对人物形象进行了讽刺?对比、夸张、细节(语言、动作的描写)等方面。A.胡屠户中举前:一副大肠 一瓶酒 现世宝 癞蛤蟆 尖嘴猴腮 不三不四 横披 腆着中举后:七八斤肉 四五千钱 才学高 品貌好 天上星宿 贤婿老爷 低头扯后襟人物性格:前倔后恭 欺贫爱富 趋炎附势 嗜钱如命 庸俗自私 势力粗俗B.众乡邻中举前:不闻不问中举后:奔走效力 殷勤送礼 拿蛋送酒 背米捉鸡 搬桌拿椅人物性格:趋炎附势 嫌贫爱富 阿谀奉承C.张乡绅中举前:不理不睬中举后:送银送房 称兄道弟人物性格:结交新贵 攀附权势 道貌岸然 老奸巨猾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