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图3-2 上海复兴路(一块板形式)第1页/共38页2 2、双幅路(“两块板”形式) 在车道中心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将车行道分为两幅,。在车道中心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将车行道分为两幅,。上、下行车流分向行驶。各自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划分上、下行车流分向行驶。各自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划分快、慢分车道。快、慢分车道。 特点:分隔带减少了对向行车的干扰,提高了车速,特点:分隔带减少了对向行车的干扰,提高了车速,分隔带还可用作绿化、照明和管线等的布置。分隔带还可用作绿化、照明和管线等的布置。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机动车较多,非机动车较少的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机动车较多,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
2、速路、郊区道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郊区道路、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亦可采用。路、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亦可采用。第2页/共38页图3-3 广州解放路(两块板形式)第3页/共38页3 3、三幅路(“三块板”形式) 中间一幅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道,两侧为单向行驶中间一幅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道,两侧为单向行驶的非机动车道。的非机动车道。 特点: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开,对交通安全有特点: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开,对交通安全有利;分隔带上可布置绿带,利于夏天遮阴防晒、减少利;分隔带上可布置绿带,利于夏天遮阴防晒、减少噪音、设置公交车站和布置照明等。噪音、设置公交车站和布置照明等。
3、适用范围:对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适用范围:对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道路宜优先考虑采用。但三幅路占地较多,只有城市道路宜优先考虑采用。但三幅路占地较多,只有当红线宽度当红线宽度40m40m时才能满足车道布置的要求。时才能满足车道布置的要求。第4页/共38页图3-4 三块板形式第5页/共38页图3-5 三块板形式效果图第6页/共38页4 4、四幅路(“四块板”形式) 不但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开,还将对向行驶的机不但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开,还将对向行驶的机动车用中央分隔带分开。动车用中央分隔带分开。 特点:对安全和行车较三幅路更有利,但占地多,特点:对安全和行车较三幅路更有利,
4、但占地多,造价高,行人过街不方便。造价高,行人过街不方便。 适用范围:适用于机动车车速较高,各向两条机适用范围:适用于机动车车速较高,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城市快速路与主干路。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城市快速路与主干路。第7页/共38页图3-6 四块板形式第8页/共38页5 5、不对称路幅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地形限制、交通特点、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地形限制、交通特点、交通组织等,可以将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等设计成通组织等,可以将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等设计成标高不对称、宽度不对称或上、下行分幅设计以适应标高不对称、宽度不对称或上、下行分幅设计以适应特殊要求。特殊要求。 适
5、用范围:常在沿江(河)大道、山城道路、大适用范围:常在沿江(河)大道、山城道路、大型立体交叉中采用。型立体交叉中采用。 同一条道路宜采用相同的横断面形式。不同断面同一条道路宜采用相同的横断面形式。不同断面道路的结合部宜选择道路的结合部宜选择在交叉口或较大的结构物处在交叉口或较大的结构物处。当。当道路横断面形式或横断面各组成部分宽度必须在道路道路横断面形式或横断面各组成部分宽度必须在道路中间改变时,则应该中间改变时,则应该合理设置过渡段合理设置过渡段。第9页/共38页图3-5 不对称路幅横断面图第10页/共38页图3-6 厦门环岛路不对称断面第11页/共38页(二)城市道路横断面结构:图3-7
6、城市道路横断面图(尺寸单位:m)第12页/共38页1 1、机动车道: 车道宽度与车速有关,一般在车道宽度与车速有关,一般在3.43.43.83.8间变化。间变化。考虑到城市道路上车辆各异,一般取平均值考虑到城市道路上车辆各异,一般取平均值3.5m3.5m,车,车速大于速大于40km/h40km/h时,取时,取3.75m,3.75m,交叉口可取交叉口可取3.0m3.0m。表3-1 城市道路机动车车道宽度第13页/共38页车动车道宽度的计算: 靠路边行车道: 靠路中线行车道宽: 同向行驶中间的车道:1Bxay1Bday2Bxad22BdayaxxaddaddayB1B2B2B1图3-8 城市道路行
7、车道宽度示意图a车厢全宽(m); x反向车间隙(m); d同向车间隙(m); y车身与缘石间安全距离(m)。第14页/共38页2 2、非机动车道: 专供专供自行车自行车、三轮车、平板车和兽力车等行驶的车、三轮车、平板车和兽力车等行驶的车道。规划设计中,宜考虑设专用非机动车道、机动车与非道。规划设计中,宜考虑设专用非机动车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非机动车道机动车分离、非机动车道“宁宽勿窄宁宽勿窄”等原则。等原则。 非机动车的单一车道宽度,根据车身宽度和车身两侧非机动车的单一车道宽度,根据车身宽度和车身两侧横向安全距离确定。一般:自行车道横向安全距离确定。一般:自行车道1.5m1.5m,三轮车,
8、三轮车2.0m2.0m,板车板车1.51.52.0m2.0m,兽力车,兽力车2.5m2.5m。 根据各城市对非机动车车道宽度的设计和使用经验:根据各城市对非机动车车道宽度的设计和使用经验:其基本宽度推荐采用其基本宽度推荐采用5.0m(5.0m(或或4.5m)4.5m)、6.5m(6.5m(或或6.0m)6.0m)、8.0m(8.0m(或或7.5m)7.5m)。第15页/共38页图3-9 3-9 自行车道宽度和净空计算图示意0.251111自行车道4.5人行道0.50.25第16页/共38页3 3、人行道: (1)(1)步行道的宽度步行道的宽度 人行道主要供行人步行之用,同时也是植树、立杆人行道
9、主要供行人步行之用,同时也是植树、立杆的场地,其地下空间还可埋设管线等。的场地,其地下空间还可埋设管线等。 步行道宽度:步行道宽度: ; p p步行道宽度(步行道宽度(m m););N Nw w高峰小时人流量(人高峰小时人流量(人/h/h);); N Nwlwl1m1m宽步行道通行能力人宽步行道通行能力人/ /(h.mh.m);); N NP P一条步行道的通行能力(人一条步行道的通行能力(人/h/h););行人步行速行人步行速度(度(km/hkm/h) ; L L行人间距(行人间距(m m),一般取),一般取3 34m4m。 一条步行道的宽度与携带物品大小和携带方式有关一条步行道的宽度与携带
10、物品大小和携带方式有关, ,一般为一般为0.60.60.9m;0.9m;车站、码头、大型商场附近道路及全市车站、码头、大型商场附近道路及全市性干道上,一条步行道宽取性干道上,一条步行道宽取0.9m0.9m, ,其余情况取其余情况取0.7m0.7m。wlwp/NN LNP/1000第17页/共38页 根据我国部分城市的调查资料:大城市现有单侧步根据我国部分城市的调查资料:大城市现有单侧步行道宽度为行道宽度为3 310m10m,中等城市为,中等城市为2.52.58m8m,小城市为,小城市为2 26m6m。表3-2 单侧步行道的最小宽度第18页/共38页 (2)(2)种植带的宽度种植带的宽度 人行道
11、上靠行车道一侧应种植行道树。行道树的人行道上靠行车道一侧应种植行道树。行道树的株距一般为株距一般为4 46m6m,书池采用,书池采用1.5m1.5m的正方形或的正方形或1.2m1.2m1.8m1.8m的矩形的矩形, ,也可种植草皮和花丛。也可种植草皮和花丛。 (3)(3)设施带的宽度设施带的宽度 设施带宽度包括设置行人护栏、照明灯柱、标志设施带宽度包括设置行人护栏、照明灯柱、标志牌、信号灯等的宽度。红线宽度较窄或条件困难时,牌、信号灯等的宽度。红线宽度较窄或条件困难时,设施带可与种植带合并,但应避免各种设施与树木的设施带可与种植带合并,但应避免各种设施与树木的干扰。常用宽度:护栏干扰。常用宽度
12、:护栏0.250.250.50m0.50m,杆柱,杆柱1.01.01.5m1.5m。 一般地,街道宽:单侧人行道宽一般地,街道宽:单侧人行道宽=5=5:1 17 7:1 1。第19页/共38页(4)(4)人行道的布置人行道的布置 人行道通常对称布置在道路两侧,受地形、地物人行道通常对称布置在道路两侧,受地形、地物限制时,可不等宽或不在一个平面上。各种布置形式如限制时,可不等宽或不在一个平面上。各种布置形式如下:下:12132131343121313125abcdfe1)步行道;2)车行道;3)绿带;4)散水;5)骑楼图3-10 人行道的布置形式第20页/共38页4 4、分车带:(1 1)中间带
13、)中间带 城市道路中路的两、四城市道路中路的两、四 幅路均应设置中间带。中间幅路均应设置中间带。中间 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 分隔带组成。分隔带组成。 中间带的作用:中间带的作用: 将上、下行车流分开,既安全,又能减少中心线将上、下行车流分开,既安全,又能减少中心线附近的交通阻力;附近的交通阻力; 作为设置交通标志牌和其他交通管理设施的场地;作为设置交通标志牌和其他交通管理设施的场地; 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板,既防眩光又美化环境;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板,既防眩光又美化环境; 两侧路缘带的标线醒目,既能引导司机视线,又两侧路缘带的标线醒目,既能引导司机视线,又能提供行车
14、侧向余宽,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还能能提供行车侧向余宽,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还能保护路面结构。保护路面结构。图3-11 中间带的组成第21页/共38页 中间带的宽度:中间带的宽度: 我国我国城规城规(CJJ37CJJ37)规定中间带的最小宽度为)规定中间带的最小宽度为2.02.03.0m,3.0m,左侧路缘带常用宽度为左侧路缘带常用宽度为0.25m0.25m或或0.50m0.50m。 中间带一般应中间带一般应 保持等宽,若需变保持等宽,若需变 宽,过渡段宜设在宽,过渡段宜设在 回旋线范围内,长回旋线范围内,长 度等于回旋线长。度等于回旋线长。 宽度宽度4.50m4.50m的中的中 间带宜
15、设间带宜设 在半径在半径 较大的平曲线路段。较大的平曲线路段。图3-12 宽度4.5m中间带变宽过渡第22页/共38页 中间带的开口:中间带的开口: 为便于养护作业和某些车辆必要时驶向对向车道,中为便于养护作业和某些车辆必要时驶向对向车道,中央分隔带每隔一定距离(央分隔带每隔一定距离(300300400m400m)设置开口部)设置开口部(L6mL6m)。)。 开口应设置在通视条件良好的路段。若在平曲线上,开口应设置在通视条件良好的路段。若在平曲线上,平曲线平曲线R700mR700m。在互通立交、隧道、特大桥、服务区等。在互通立交、隧道、特大桥、服务区等前后必须设开口。分离式路基适当位置设横向连
16、接道。前后必须设开口。分离式路基适当位置设横向连接道。 开口端形状:开口端形状:半圆形(半圆形(M M3.0m3.0m)和弹头形)和弹头形(M3.0mM3.0m)。 (三心圆:(三心圆:R R1 1=25=25120m120m,R R2 21/5M1/5M,R15mR15m切于开口中切于开口中心线)心线)图3-13 中间带弹头形开口第23页/共38页 中间带的表面形式:中间带的表面形式: 中间带的表面形式有凹形中间带的表面形式有凹形( (4.5m) 4.5m) 和凸形和凸形( ( 4.5m)4.5m)两种。两种。4.5m4.5m的中间带,一般植草皮、栽灌木,的中间带,一般植草皮、栽灌木,形成中
17、央绿化带;形成中央绿化带;4.5m4.5m的中间带也可铺面封闭。的中间带也可铺面封闭。(2 2)两侧带)两侧带 布置在横断面两侧以分隔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分车布置在横断面两侧以分隔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分车带,叫两侧带,常用于带,叫两侧带,常用于“三块板三块板”“”“四块板四块板”道路中。道路中。 城规城规(CJJ37CJJ37)规定两侧带的最小宽度为)规定两侧带的最小宽度为2.02.02.25m2.25m。北方寒冷积雪地区,宽度还应满足临时堆放。北方寒冷积雪地区,宽度还应满足临时堆放机动车道路面宽度一半积雪量的要求。机动车道路面宽度一半积雪量的要求。 两侧带断口间距:两侧带断口间距:400m400
18、m(快速路);(快速路);300m300m(主干路)。断口最小长度(主干路)。断口最小长度L6mL6m。第24页/共38页 5 5、路肩: 城市道路城市道路一般不设一般不设路肩,但采用边沟排水路段或路肩,但采用边沟排水路段或郊外道路除外。双幅或四幅路中间有排水沟的断面郊外道路除外。双幅或四幅路中间有排水沟的断面, ,还还需设左侧路肩;填方路肩边缘应设路缘石;城市道路需设左侧路肩;填方路肩边缘应设路缘石;城市道路V40km/hV40km/h时,应设硬路肩。时,应设硬路肩。 路肩的作用:路肩的作用: 保护和支撑路面结构;保护和支撑路面结构; 供故障车临时停放,防止交通事故和避免交通紊供故障车临时停
19、放,防止交通事故和避免交通紊乱;乱; 作为侧向余宽,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感;作为侧向余宽,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感; 提供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未设人行提供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未设人行道道 时,可供行人和非机动车等使用;时,可供行人和非机动车等使用; 增加道路整体的美观。增加道路整体的美观。 路肩的宽度:路肩的宽度: 路肩宽度根据条件可采用路肩宽度根据条件可采用0.750.754.0m,4.0m,最窄最窄0.5m ;0.5m ; 保护性路肩一般为土质或简易铺装,宽度保护性路肩一般为土质或简易铺装,宽度0.5m 0.5m 。第25页/共38页 6 6、路缘石: 俗称俗称道牙道牙,设在分隔
20、带和路面之间或人行道与路面,设在分隔带和路面之间或人行道与路面之间。之间。 作用作用:侧石起保障行人、车辆交通安全的作用;平:侧石起保障行人、车辆交通安全的作用;平石起标定路面范围、整齐路容的作用,特别是沥青类道石起标定路面范围、整齐路容的作用,特别是沥青类道路有方便路面碾压施工及保护路面边缘的作用。路有方便路面碾压施工及保护路面边缘的作用。 材料材料:料(块)石、:料(块)石、C30C30以上砼(预制块或滑模现以上砼(预制块或滑模现浇)。浇)。 形状形状:平式、立式:平式、立式( (侧石侧石) )、斜式等。、斜式等。 尺寸:尺寸:立式缘石一般高出路面立式缘石一般高出路面121220cm20c
21、m,隧道内线,隧道内线形弯曲路段或陡峻路段,可高出路面形弯曲路段或陡峻路段,可高出路面252540cm40cm,并应有,并应有足够的埋深。缘石厚度宜为足够的埋深。缘石厚度宜为101015cm15cm。 长度:一般为长度:一般为1.0m1.0m左右。左右。 平石:长平石:长( (同侧石同侧石) )宽宽(25(2540cm)40cm)厚厚(15cm(15cm左右左右) ) 第26页/共38页图3-14 路缘石的形状第27页/共38页7 7、无障碍步道: : 由行进盲道砖和提示由行进盲道砖和提示( (停步停步) )盲道砖铺成。遇台阶盲道砖铺成。遇台阶位置应设计坡道。位置应设计坡道。图3-15 无障碍
22、步道第28页/共38页(三)城市道路超高方式: 城市道路城市道路超高方式超高方式同公路。同公路。 这里强调这里强调:(1):(1)绕边线旋转绕边线旋转: :BiJbJiGbJGihchchca)ZH前(或HZ后)起始段第29页/共38页(三)城市道路超高方式: 城市道路城市道路超高方式超高方式同公路。同公路。 这里强调这里强调:(1):(1)绕边线旋转绕边线旋转: :BiJbJbxiGiGbJhcxhcxcxh(B+2b )iGJiGb)ZHHY(或HZYH)段第30页/共38页(三)城市道路超高方式: 城市道路城市道路超高方式超高方式同公路。同公路。 这里强调这里强调:(1):(1)绕边线旋
23、转绕边线旋转: :BiJbJbiGiGihbJchcch路线设计高程路线设计高程旋转轴h0=bJiGc)全超高段图3-16 绕边线旋转的超高方式图第31页/共38页(三)城市道路超高方式: 城市道路城市道路超高方式超高方式同公路。同公路。 这里强调这里强调:(2):(2)绕中线旋转绕中线旋转: :BiJbJbxiGiGbJhcxhcxcxh(B+2b )iGJiGb bh hc cih图3-17 绕中线旋转的超高方式图第32页/共38页(四)城市道路横断面图、表资料:1 1、标准横断面图:、标准横断面图: 比例比例1 1:100(200)100(200),图上绘出红线、行车道、人,图上绘出红线、行车道、人行道、绿带等的宽度,标注各种管线位置、横坡、排水行道、绿带等的宽度,标注各种管线位置、横坡、排水方向等内容。详见方向等内容。详见3-73-7图。图。2 2、横断面现状图:、横断面现状图: 比例同前,沿道路中线每隔一定距离绘制横断面比例同前,沿道路中线每隔一定距离绘制横断面地面线。若属旧街道改建,即为横断面现状图。地面线。若属旧街道改建,即为横断面现状图。3 3、施工横断面图:、施工横断面图: 比例同前,纵断面设计完成后,各断面中线上的比例同前,纵断面设计完成后,各断面中线上的填挖高度已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车库购置合同及车位使用权及车位管理费减免
- 2025版国内水路集装箱运输合同违约责任追究协议
- 2025版班组工前会工后会记录管理规范及实施标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商业地产项目土地租赁合同
- 2025版小微企业专项贷款合同范本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居间交易合同
- 2025版按揭购房合同贷款利率变动应对及调整合同
- 二零二五年美食街区餐饮总经理聘用协议
- 二零二五版红砖废弃物回收利用合同环保产业合作项目协议
- 二零二五年亮化工程节能产品认证合同
- 2025年南网秋招笔试题及答案
- 中国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工程科成本管理管理制度
- 大唐集团燃料管理办法
- 2025年资阳市税务系统遴选面试真题带答案详解
- 地方立法知识讲座课件
- 徐州市贾汪区中小学校选调教师笔试真题2024
- 【语文 北京版】2025年高考招生统一考试高考真题语文试卷(真题+答案)
- 民办培训机构终止时学员及教师安置情况报告范文
- 2025版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全文课件(原创)
- 压疮护理新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