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沈富值得关注-沈万三研究札记之一_第1页
两个沈富值得关注-沈万三研究札记之一_第2页
两个沈富值得关注-沈万三研究札记之一_第3页
两个沈富值得关注-沈万三研究札记之一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两个沈富值得关注沈万三研究札记之一   在明代王行的半轩集中有王行为沈荣甫与沈茂卿父子两人撰写的沈荣甫墓志铭与沈茂卿墓志铭。这两文都提及沈富其人其事。沈荣甫墓志铭篇幅不长,主要写沈荣生卒、婚配、儿孙等内容,其中特别提到沈荣是“善人”,“持家政”后,“筑堂构宇”,并发扬乃父沈富“积善”精神“承大先志”,“勖其后人”,“故得优游暮年,克享耆寿”的圆满晚年情况,高度褒赞沈荣为人。然而,在沈荣甫墓志铭中,更加引人注目的是乃父沈富的事。该墓志铭说,这位沈富曾“游于故侍讲袁文清公之门”,并得到袁文清的好评,被称赞为“敦信义”;当时另一著名文人冯子振也非常欣赏这位

2、沈富,“来吴必主之,深加爱厚,为大书积善二字,殆以表其志也”。上文中袁文清者,即元翰林侍讲学士袁桷(1266年1327年),字伯长,号清容,文清是他的谥号。他奉旨修成宗、武宗、仁宗三朝大典,元英宗十分赏识他的学识,又命他撰述宋、辽、金史,泰定元年(1324年),袁桷辞官归故乡浙江鄞县,冯子振则是湖南人,文思敏捷,与书画家赵孟頫等交游,为士林名人,元大德二年(1298年),47岁时进士及第,人称“大器晚成”,先后任承事郎、集贤殿学士、待制等官职,两者都是当时 社会 公认的 文化 人。但是,他们对沈富的赞语,只是“敦信义”,只是“积善”,而不是文化 艺术 方面的评价,这是为什么?这其中透露出什么信

3、息?稍加推敲,人们就可以明白,这位沈富并不是袁、冯的文化同道。为什么这样说?何谓“游于故侍讲袁文清公之门”?既然这位沈富不是“文化人”,就做不了幕宾,那他又凭什么与一位文化档次很高的高官交往,并获得了表扬?很显然,这位沈富是一位善于做“实事”的“ 经济 界人士”、一位机智能干的商人,很可能曾受袁桷委托,做了一些买卖,钱生了钱,为袁桷的经济增益作出了贡献。封建文人虽往往自命清高,但金昆并不烫他们的手,往往也是喜爱的,却又不屑、不便直白,那么,该如何赞扬沈富高效又诚信的工作?于是就在 道德 品质上给予好评!这就是“敦信义”的潜台词!何谓“来吴必主之”?说白了,这是作为名士的冯子振每次来到苏州繁华之

4、地,必定投靠沈富的文雅表达方式。住了沈富的,吃了沈富的,用了沈富的,该怎样感谢呢?于是就高调赞扬沈富为慈善家,这就是“大书积善二字”的由来!这样分析看来,这位沈富也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人物,可以进一步研究。另外,沈荣甫墓志铭中提及沈富时,称“考富”,又称“先君子”,足见沈荣去世时,即在明洪武九年(1376年)时,这位沈富就已经不在人世了。从这两篇沈氏墓志铭及集中其他相关文章的字里行间,人们可知这位沈富家族五世的简略情况。今将该沈氏五世男系排列如下:沈富(仅见名字,未见字、号等信息);沈荣(荣甫),生元大德十年(1306年),卒明洪武九年(1376年)八月;沈森(茂卿)生元天历二年(1329年),

5、卒明洪武九年(1376年)二月,沈彬(仅见名字,未见字、号等信息);沈经(思则),沈綖,沈绅;沈九九(沈经的儿子)。半轩集中还有数篇文章提到沈达卿其人其事。半轩集作者王行为明洪武年间苏州文人,曾在沈达卿家做过塾师,后又至蓝玉家当塾师,晚年时受牵连,死于“蓝狱”。在集中清安堂记一文开头,王行就说“东阳沈达卿氏,居吴长洲之周庄。奕世以来,咸以勤慎敦愿处乡里,治生修业,日以优裕,至达卿产益广,资益饶,勤慎敦愿益甚”,高调赞扬沈达卿。在佳声楼记一文中,王行再次提到沈达卿,并称他为自己的朋友,提到沈达卿有儿子沈伯凝,有孙子沈程、沈巽、沈衡。而在彝斋记一文中,王行又指出沈伯凝为古董、书画专家。将上述数文中

6、的内容归纳,沈达卿祖孙三代世系清楚:沈达卿(未见名字);沈伯凝(未见名字);沈程、沈巽、沈衡。比较王行笔下这两支沈氏,除姓氏相同外,他们的名与字都各不相同,且王行明确指出沈富儿子沈荣“世为苏之长洲人”,又称“姑苏沈经思则,家长洲之尹山”,家族墓地也在尹山乡之长山。据考证,这尹山位于现在的苏州吴中区郭巷街道一带。而对于沈达卿,王行则说他是“东阳沈达卿氏,居吴长洲之周庄”住在现今昆山的周庄。尹山在周庄西北面,两地相距四五十里。这两支沈氏人员名与字、居住地不同,尤其是籍贯不同,他们之间应该不存在亲属之类的关系。事实上,半轩集中王行所写诸文确实没有提及沈达卿与沈富、沈荣父子之间存在任何亲属关系的文字。

7、同样,王行在文集中确实没有说居住尹山的沈富就是沈万三,也没有说沈达卿父就是沈富或沈万三。说沈达卿父就是沈万三的,另有其人,那就是明正统年间的苏州画家杜琼。此人在为王行作传所撰王半轩传一文中说“长洲周庄沈达卿,其父号万三秀者赀雄当世”杜琼此语单独看,也不能算错,他可以有自己的判断或推测。关键是后世的一些沈万三研究者看到半轩集书中两支沈氏的记载,特别是看到上述杜琼的说法后,十分冲动,以为已经完全掌握了沈万三家世的秘密,洋洋洒洒地撰写长文揭示沈万三的所谓“真实家世”,未经严肃考证,就将尹山沈富、沈荣一支与周庄沈达卿一支视为一家人。如为了“论证”不知字、号的尹山沈富与字仲荣、尊称万三公的周庄沈富是同一

8、个人,有人竟不惜扮演了测字算命先生的角色,称“沈茂,应当就是别种记载所见生于大德十年、卒于洪武九年、享年七十一的沈荣甫。植物之荣者由茂所致,男子之美称曰甫;因此,荣甫当是沈茂之字”!这样的“研究”,是不是过了头了?沈荣甫墓志铭开头就称“荣甫姓沈氏,讳荣”,行文非常清楚尹山沈富儿子沈荣,字荣甫,名与字,明明白白,怎能与周庄沈富的儿子沈茂牵连一道?沈荣是沈荣,沈茂是沈茂,明明是两个人,仅靠上面的测字算命,就算已经证明他俩就是同一个人了?此外,还有将周庄沈达卿当作沈万三次子沈旺,说“达卿”就是沈旺的字的,有说这两支沈氏居住尹山、周庄两地是析产分居造成的等等,联想相当丰富,却都失于武断。必须作出科学的、全面的论证,上述沈万三的所谓“真实家世”才能让人信服。王行提及尹山沈富,且透露出此沈富卒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之前,而周庄沈富生卒年都不明。这两个沈富似在pk,情况固然复杂,但目前论及周庄沈富,字仲荣沈万三,在没有更多史料佐证之前,首先考虑故沈伯熙墓志铭有序、故吴兴处士沈汉杰墓志铭提供的史料,也许会更恰当、更可靠。毕竟这两文提供的史料能够互证,且这两文作者与王行、沈万三是同时代人,他们的消息来源与王行的一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