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集合10篇_第1页
说课稿集合10篇_第2页
说课稿集合10篇_第3页
说课稿集合10篇_第4页
说课稿集合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he so-called inner happiness is the happiness that a person feels when he leads a healthy, normal and harmonious life.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说课稿集合10篇 说课稿 篇1说教材:新课标提出重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重视学生对新知识的生成过程,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知识发展的过程当中。小学四年级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有所接触,但是由于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特殊表现形式,对其意义的理解学生会感觉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象,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生

2、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出生活与小数知识的契合点,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四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观察、类比等活动让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2、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培养归纳能力。3、在学习小数意义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以长度为单为例,说

3、明小数实际上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说教法: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

4、,注重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请同学们

5、读一读以下信息(课件出示)(1)余老师的体重是515千克。(2)淘气的身高是145米。(3)笑笑的数学测验成绩是995分。师:有同学笑了,想一想,这样写符合实际吗?2、对!这些数据都少了“一点”,(课件逐题点上小数点),读一读这些小数。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些数量不一定都能用整数表示,例如商品的价钱,就不一定都是整元钱,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往往不能正好得整数的结果,常常用小数表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3、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商品标价不够整元可以用小数外,在量屋子的高度时,它不够整米时,以米作单位也常用小数表示。(1)通过观察米尺,引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都可用小数

6、表示。先想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分别是多少?板书: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观察米尺。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写成分数是几米?写成小数是几米?学生观察得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写成分数是3分米是多少米?用分数、小数怎样表示?师生共同明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在尺子上是多少?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呢?学生观察米尺后得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厘米,写怎样把7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启发学生想:15厘米怎样写成以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经小组第一位写1。所以15

7、厘米是0.15米。明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1份在尺子上是多少?(1毫米)千分之一米怎样用小数表示?启发学生推理得出:千分之一写在小数点右面第三位,写作0.0016毫米、13毫米以米作单位写成小数分别是多少米?13毫米是0.013米。根据上述问题,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1份或几份的数都可以用几位小数表示?(三位小数)教师提出,我们还可以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下去,可以得到四位、五位小数。启发学生根据前面3个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成10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8、分成100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即时练习。(2)启发学生概括小数的意义。启发性提问:上面例子都是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用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师指出:像上面这些分数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分别写作0.1,0.01,0.001等。4、强化概念。启发性提问:十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百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

9、几?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千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也是10。阅读课本:51页结论。反馈:51页“做一做”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完成课本55页练习九1-3题。板书设计:小数的意义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分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1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1毫米。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计数单位是0.1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计数单位是0.01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计数单位是0.001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八、结束语各

10、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父爱永恒。这是一篇以情感人的叙事文,讲述了一位平凡的父亲冒着酷暑卖麻花为孩子攒学费的感人故事,面对坎坷的人生,这位坚强的父亲默默地用行动来诠释了大海般深沉厚重的父爱,歌颂了父爱的伟大。二、说目标:根据教材特点,以及高年级学生阅读教学目

11、标与要求,本课教学应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特别是细致入微的品味感悟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描写中,感受父亲那平淡中见真情,无声中撼人心的那份深沉与伟大,学会感恩。在教学时,力求创设情境,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本的情感,把握的感情基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关注人文”。三、说教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并设计了“整体感知精读感悟升华感情深化理解”四个教学环节,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完成教学目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四、说教案:环节1、谈话导入,整体感知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课题:你的爸爸爱你吗?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

12、到的?(语文源于生活,这样的导入自然、得体,引人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便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文中关于父亲的故事。(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在这样设计是为了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课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环节2、精读感悟,体会情感老师要求在读课文,画出文中最感人的句子,仔细体会,并在旁边作批注。(再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进而像学生指出了精读的要求与范围,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做批注的要求,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这一环节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教师巡视指导。在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后,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充

13、分交流阅读体会,珍视学生感悟,及时进行点拨和朗读指导。再如学生在读到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右手残疾,却能教我写漂亮的钢笔字、劳动时给我讲故事、教我棋如人生的道理,从这些点点滴滴中感受父亲的坚强和对我的教育之恩。还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联想一下这位父亲还为我做了些什么(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与生活相联系,拓宽学生思维,进一步体会父爱的平凡而伟大)特级教师高林生老师曾经说过:现在的孩子感情太粗糙,语文课堂上要通过对文本的品读感悟,使孩子的感情细腻起来。一篇课文,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扎扎实实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训练,远比面面俱到要有效的多。重点句段再如:当学生读到写父亲冒

14、着酷暑卖麻花时的身影时,此处是引导学生体会父爱最典型的一处,也是可引学生抓住“略微弯曲”、“亲手编的”、“黝黑的脸庞”、“紧贴”等关键词来体会父亲那默默无闻的大海般深沉的爱,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读书感想,并让学生入情入景地去读好这些关键词,感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人场景,在读中去感受父爱的平凡而伟大。(此环节适时板书:平凡而伟大)(细微之处见真情,要引导学生解读人物内心的感触。)(此环节已进入感情升华的高潮部分,此时教师的情境语言要充满真切的情感)并指名读描写作者当时的表现的句子,并引导思考:那画面指什么画面?“映”说明什么?作者为什么心痛?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贪玩回家后看到此场景的内心想法

15、,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那画面成了作者心中永恒的回忆,那画面也深深印在了我们的心中。此时音乐起,想想你的父母,生活中那些细节、那些画面让你感动?(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文本内化的过程,也是创新发展的过程,更是语文回归生活的过程)接着出示朱自清的背影片段,感受作家对父爱的理解。并布置作业,搜集并阅读表现人间真爱的。(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拓宽了学生视野,遵循了教学原则中的发展性原则)以上内容仅仅是我对本科的一种教学预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医学定叫,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彰显语文教学的无限魅力!说课稿 篇3【说教材】这首散文诗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6、的第四篇课文,单元的主题是“家庭和亲情”,本课是自读课金色花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地表达了孩子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体现了人间最圣洁的母子之情。作者泰戈尔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说学情】七年级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最适合对其进行情感熏陶和人文关怀从实际情况看,我们的孩子总是忽略父母对他们的默默关怀和深深的爱,更不知道如何去关爱自己的父母。因此,学习_能很好的开启他们爱的心门,使孩子们真切感受到母爱,懂得回报母爱。【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

17、与技能:感情朗读,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教学难点: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书写感情、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说教法】1. 诵读感悟法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真挚淳朴的情感2. 联想想象法设计意图: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3. 讨论点拨法设计意图: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说学法】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我鼓励学生采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设计意图:培养他们发现问

18、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赢得更多朗读和思考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想象创作环节水道渠成,真正达到了情感内化。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师优美的语言也让课堂富有情韵。不足之处是由于普通话不够标准,怕影响了朗读效果,课堂上缺乏教师的示范朗读对学生的感染,以后在这

19、方面必须努力。说课稿 篇4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执教的题目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说教材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91页到93页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意义,还是读写方法、计算方法,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二、说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这样的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平均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

20、的,学生生活中已经有这样的经验。例如,妈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给弟弟和妹妹,每人分得半个月饼。但学生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有以下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3、情感目标:通过具体事例,感受到数有整数向分数扩展,体会分数在数学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根据教材的特点,

21、我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这节课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圆片、正方形和长方形还有线绳等教具和学具。四、说教学流程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一开始,由狗哥哥和狗弟弟分月饼的故事导入。在预习案中提到了,第一天,他们买了4个月饼,狗哥哥想要3个,狗弟弟不愿意,引导学生们说出必须要平均分月饼,分得的同样多,这样才公平。在这里强调平均分和分得同样多。接着出示情境,第二天,2个月饼,每人分得1个。到了

22、第三天只买了一个月饼,那每人分得多少?这个问题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说出每人分半个。由此导入新课,半个月饼怎么用数来表示,引出今天学习的知识内容。让学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而且说一说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达到这些学习目标。熟悉的分月饼的情境唤醒了学生对“平均分”的回忆,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基础,让学生自己创造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学生们各抒己见,有写二分之一和一分之二2种写法的,老师比较两种不同写法的相同之处,都有1和2,很容易理解了毎人分得的个数可以用整数2、1表示。由分数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数学上是怎么规定分数的写法的。强化二分之一的

23、意义和写法。二、动手操作,构建新知1、深入认识1/2接着,我让学生们用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来自己表现出二分之一来,学生有用圆片的、有用正方形的,有用长方形和线绳的,我将不同的表示方法分别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含义,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和同位交流,发现相同点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不同点是平均分的图形不同。看来,表示分数时一定要说清是“谁的”很重要。这样在学生动手动脑,交流分享中,丰富二分之一的表象,进一步感受到分数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说说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的,加深对二分之一的认识。2、动手操作自己创造一个分数引导学生要想得到分数必须平均分某

24、个物体或者图形,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小组共同合作创造一个分数,先折,再画。然后考虑这些分数都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创造出了许多的分数,让同学们上台展示自己的分数,并且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都是平均分成了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还有同学思维能力比较强,创造出了像八分之四这样的分数。接下来就来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每个分数都有一条线和2个数字,这条线就是分数线,表示平均分。下面的数字是分母,表示分了几份;上面的数字是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就像母亲背着孩子,学生们就更加深刻的记住了分子和分母,也比较容易的区分。由此,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分数的本质属性,同时在“做数

25、学”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3、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我由小猴和小猪争论谁吃西瓜吃的多出示比较分数大小的题目。1/2 :14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西瓜的图片很容易就得出2分之1大,让学生自己提问,然后自己总结出为什么2比4小,2分之1却比4分之1大呢?学生说出了平均分的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越小。接着再出示8分之1.总结出分子是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再由一条纸条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六分之一进行比较,内化对整体1的认识。五、 联系生活,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先让学生看德国国旗,健身器材,巧克力上面藏着的分数,然后让学生说说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出现过哪些分数,学生说出了,吃一个

26、馒头或者一块面包或者一盘菜的几分之几。体现了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四)课堂小结,延伸铺垫。讲到这,这节课接近了尾声。我对学生的课上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出示8支铅笔)先把8支铅笔的1/8奖给发言积极的同学,每人奖励几支铅笔?再把8支铅笔的14奖给遵守纪律的同学,每人奖励几支铅笔?通过获得铅笔的支数不同活动,学生了解分数不但表示一个物体的一部分,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为今后理解分数的意义做好铺垫。最后,在这种奖励的愉快氛围中进行全课小结。我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机构。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我设计了三组练习。第一题,填分数。第二题是比较分数

27、的大小。第三题是拓展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做。这几道练习题形式不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六、说学习评价这节课我采用自我反思评价,师生互相评价的方式,有利于建立学习自信心、主动性,体现评价的多样性,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板书主要是由我的书写和学生的作品组成的。突出重点,克服了课件上没有完整板书的弊端。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说课稿 篇5一、说活动背景: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诗,作者从孩子的眼光以拟人化的手笔向我们展示了小池塘白天和晚上不同的美丽画面,为我们创设了一个儿童想象的世界,涌动着孩子对周围世界的纯真、喜爱的情感基调。中班的孩子喜欢活泼、有趣的文学作品,能理解简单的诗歌

28、内容,能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但对诗歌中蕴含的情感体验不够。因此这也是老师在引导中班孩子情感体验方面的一个教学方面的挑战。于是,本活动我主要抓住实物和倒影的关系,通过理解几个动词,如:抱着,摇着,照相、捉迷藏,帮助孩子体验诗歌展示的大自然的美,解决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新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根据以上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活动目标:1、在欣赏诗歌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2、积极参与文学活动,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3、体验诗歌展示的大自然的美和快乐的情绪。二、说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在白天和

29、晚上观赏同一处美丽景色,让孩子感知其中的区别。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两幅场景图,一幅是小池塘白天的景色“小池塘里映着太阳,小鸟和彩云”;一幅是小池塘晚上的景色“小池塘里映着月亮,星星,小鱼在游动。”配有动画以及配乐朗诵的诗歌。三、说教学方法: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直观形象的教具和教学方法,我会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四、说活动程序:本活动我主要安排了四大环节,接下来我具体谈谈每个环节是怎样开展的。第一环节:观赏动态画面,激发讲述兴趣。教师点击课件,屏幕展示动态画面,说:小朋友看,画面上有些什么呀?这里为幼儿创设了自主观察,大胆表述的空间。中班的孩子一般表现为看到什么就讲什么,因此

30、,说的会比较零碎,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孩子有顺序的讲述,可以先说说这幅图上有。有。还有。;那幅图上有有。还有。,帮助幼儿能比较完整地讲述,隐性提示幼儿整体观察,然后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教师小结:这里两幅画面说的是小池塘白天和晚上的景色。那么,小池塘白天是什么样的?晚上又是什么样的?我们来听诗歌我家门前小池塘。第二环节:欣赏、理解诗歌,体验诗歌中美的意境和快乐的情绪。这是本活动的重难点所在。我分三个步骤完成。第一步骤:欣赏诗歌,理解、感知诗歌第一段。教师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动态场景,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运用丰富的表情、合适的体态语,吸引幼儿专注、认真地倾听,帮助幼儿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美

31、的语言和美的意境。接着老师提问:小池塘白天是什么样子的?把画面切换到小池塘白天的景色,并单独一张放大。此时中班的孩子可能会结合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的语言零碎的说出一些内容,老师要注意及时反馈和梳理,从而丰富诗歌中的句子“白天抱着金太阳”“小鸟和彩云,都爱来照相”并鼓励幼儿说一说,做一做。然后老师问:为什么说是“抱着”金太阳?小鸟和彩云都爱来“照相”呢?这里,老师重点抓住两个动词“抱着”“照相”,通过做一做,玩一玩,帮助孩子加深这两个词的理解和体验,从而进一步感受事物和倒影的意境美,感受小池塘的温馨和快乐。最后,带领幼儿有感情的念念诗歌第一段,在诵读的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体验就会自然而然的激发出

32、来了。第二步骤:再次欣赏,理解、感知诗歌第二段。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并伴有配乐朗诵,引导幼儿倾听。由于第一遍欣赏相隔了大约78分钟的时间,对于中班的孩子要去回忆诗歌第二段的内容,那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理解、感知诗歌第二段前有必要再安排一次视听结合,为接下来的交流信息提供服务。心理学研究表明,视听结合,感知效果最佳。通过多媒体课件直接作用于幼儿的眼、耳,能大大增强幼儿的感官刺激,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诗歌。诗歌第二段的学习方法基本和第一段一样,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摇着”“捉迷藏”这两个动词,通过玩一玩,做一做等方式帮助幼儿感知和体验。当幼儿讲述后,教师要及时反馈和丰富诗句,并引导幼儿说一说,做一

33、做,最后鼓励幼儿有感情地念一念。第三步骤:以朗诵第三段的形式小结。教师说:我家门前小池塘,白天晚上都漂亮,难怪柳树整天乐,沙沙沙沙笑声响。稍作停顿后说:小池塘的景色可真美呀,让我们跟着念一念吧!自然过渡到第三环节。第三环节:学习有感情的朗诵,在诵读中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本环节我也分两个步骤开展。第一步骤: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鼓励幼儿一边欣赏一边跟念。跟着录音朗诵,有二段心理就没有负担,而且在前面的环节里幼儿已学说了诗歌中大部分的语句,跟诵就显得轻松而自然。第二步骤:教师带领幼儿加上动作、表情有感情的朗诵,在朗诵达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验诗歌中快乐的情感。第四环节

34、: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教师说:如果你家门前有个小池塘,还会有怎么样的景色呢?这里又给了孩子一次讲述的空间,鼓励孩子用较连贯的语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专注微笑着倾听,对于表述不太清的孩子委婉的给以引导,用清楚规范的语句反馈给他。最后老师鼓励孩子在美工区把想象中的池塘景色画下来。说课稿 篇6一、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各种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野草是九年义务教育课

35、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通过描写植物的种子神奇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野草顽强生命力的高度赞颂。二、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读、自品、自悟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共同获益。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注重语言积累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过程与方法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的内容。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_的主题、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四、教材处理1、课前预习2、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子3、注

36、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施五、教学模式与手段采用读品悟议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感受作品的深刻内涵。六、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二)朗读课文,感知作品的内容1、自由朗读、体会作品的内涵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品的象征意义3、品读课文,体会作品优美的语言。(三)小组合作探究,感悟_所蕴含的深刻哲理1、体会“小草”、“盆花”的象征意义2、作者为什么赞颂小草?(四)、小结: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启示(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两个故事 小草顽强生命力 号召大众起来反抗说课稿 篇7一、指导思想“健康第一”是小学体育

37、课的出发点与归宿,所以小学体育教学不能过分强调技能教学,尤其是那些竞技性很强的项目的技能教学对于低段学生来说不太合适。但也不能放弃技能教学,只是技能教学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中要放低或分解教学难度,技能教学要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结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并掌握相关的技能,这样的体育课才能追求“健康第一”教学原则,才能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师要摆脱课堂中完全主导的地位,要努力体现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二、教材分析原地侧向投掷轻物是继一年级学习投掷轻物之后的提高性学习内容,本阶段正式学习投掷的基本动作。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蹬地

38、转体、肩上屈肘、背后过肩等动作、侧向投掷方法及用力顺序等,以此发展学生上下肢、肩带和腰腹等大肌肉群力量,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三、学情分析二年级下册的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已经基本学习了原地正面投掷轻物的动作技术,对投掷有了一定的动作表象。由于学生间存在差异性,为使在本课中能够让大多数学生掌握侧向投掷动作,将采用分解动作练习与完整动作学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四、教材内容本教材取自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二年级下册中的“原地侧向投掷轻物”教学内容。本课选择“原地侧向投掷木夹”为主要教学内容,游戏“闪电偷袭”既是一种游戏又是一个跑的教学内容,把它作为辅教材。

39、五、教学目标1、理解侧向投掷动作是通过身体蹬、转、挥协调配合才能完成的。2、通过教学,使大部分学生掌握正确的侧向投掷技术,部分学生能协调连贯地完成侧向投掷动作,并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奔跑能力。3、体验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能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六、教学重难点重点:肩上屈肘。难点:背后过肩,手脚协调,连贯而成。七、教学思考整堂课采用一材多用的方法,用木夹子来代替沙包进行投掷练习,这对一二年级学生新授教学内容(投掷教材),是一种比较好的练习器材。开始游戏中出现的“尾巴”,后来缠在木夹子上,在投掷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多好地体会投掷过程的抛物线(画彩虹)。在侧向投掷教

40、学中,将按照先自抛自接、正面投掷、再到徒手练习侧向蹬地转体动作的顺序进行。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会让学生手持木夹子做鞭打动作(让木夹子中的绸带发挥作用)。投掷完成后,“闪电偷袭”游戏是一个跑的练习,为了提高学生跑的兴趣,运用这一游戏进行跑的练习八、教学原则1、一材多用原则。采用木夹子和绸带,既用绸带做韵律操,又用绸带作投掷的彩带;既用木夹子作投掷物,又用木夹子作游戏道具,最后用绸带和木夹子作放松游戏。2、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投掷教学中采用先自抛自接正面投掷徒手或有器材作鞭打动作侧面投掷,一环一环相扣,从易到难,目的都是为了学好“侧向投掷”。3、语言激励的原则。整堂课始终以教师的鼓励性语言为主流,

4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说课稿 篇8一、教材分析:这节课讲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7、18页位置与方向中的例1。二、学情分析:本课“确定位置”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方向描绘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空间观念的新发展阶段。三、设计理念:这节课的设计以“数学_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理念,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自己思考,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堂上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体参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应用意识,

42、体现“人人学数学、用数学,人人在数学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四、教学流程: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主线,其一般模式为:情境问题探索交流结论。围绕这根主线,我设置了以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此环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情境图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了解公园定向运动图。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公园定向运动图”,从图上发现问题如何确定1号点的位置?这样设计,就充分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2、探究1号点的位置。学生通过思考根据已有经验,自己就能找到初步的确定方法,即找到观测点,建立方向标,接着学生会从实践中

43、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方位,不能描述1号点的位置,怎么办呢?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引出不能只用方向或距离来确定物体位置的认知冲突,也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接着引导学生探究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其中,探究1号点的方向,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此处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通过合作交流,学生找到了确定物体方向的方法,再加上教师的多媒体课件示范,突破了难点,学生学会了用偏角度来描述一个物体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很容易探究出了起点到1号点的距离,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然后让学生多次描述1号点的位置,既锻炼了语言表

44、达能力也掌握了新知。(三)、实践运用、内化提高。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到知识的运用当中,获得充分的解决问题的经验,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获得不同层次的能力提升。(四)、课堂小结、整理提升。在小结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学生通过感悟内化、合作交流,自己总结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与学到的方法,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体现了以学论教的教学思想。(五)、布置作业。这一环节主要体现数学_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板书的设计,我力求语言完整,给学生一个完整

45、的思维,渗透要完整思维的数学思想。五、教学反思:从课堂整体效果来看,学生的课堂生成比我预设的要好,能借助情境图找准本课的重点问题,通过深入观察、大胆尝试、精心操作、互动交流,自主解决了难点问题,加上有效的讲练结合,呈现出了高效的数学课堂。说课稿 篇9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说课是中班下学期的美工教育活动有趣的塑料袋。这是一节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美工课。因此,我在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上特别注意活动内容"源于生活,缘于兴趣"。根据以上的情况便生成了“有趣的塑料袋”这个活动。目的在于保持幼儿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

46、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在日常活动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塑料袋,然而也时常看到孩子们把这些塑料袋拿出来当玩具,他们有的把塑料袋放在头上当帽子;有的拿着塑料袋当风筝;还有的用塑料袋包扎糖果。这个在成人心中不起眼的塑料袋却成为了孩子的宝贝,捕捉到这个兴趣点后,我有意识地观察过孩子的反应,发现他们对于塑料袋的玩法显得比较局限,但是兴趣依旧浓厚。当孩子遇到难以跨越的障碍或困难时,教师的帮助性介入可以大大促进其发展,从而帮助孩子拓展经验,获得知识。二、说目标幼儿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物质材料和机会,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

47、式,以多种方式对幼儿的探索活动进行不同的指导与参与,让幼儿在有计划的活动中,获取经验,掌握方法,全面发展。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1、能运用剪、贴、撕、画等多种技能有创意的装饰塑料袋。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探索能力以及想象力、创造力及表达能力等。3.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运用剪、贴、撕、画等多种技能有创意的装饰塑料袋。难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用多种方法装饰塑料袋。四、说准备首先,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 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1、知识经验准备:对塑料袋的性质有初步的认识

48、。2、物质材料准备:塑料袋;剪刀、双面胶、透明胶、线、各类装饰性材料皱纸、彩纸、即时贴、音乐等。五、说教法、学法纲要里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究活动,感受尝试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我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而我始终只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克服传统的说教形式,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操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法、讨论法、观察法、操作法、进行学习。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说说、做做、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说课稿 篇10一、说设

49、计思路:纲要中指出: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四月是春暖花开的好时节,“春天来了”这一主题展现给孩子们的是一派勃勃的生机。在这个主题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春雨的缠绵,领略到了春风的和煦,欣赏到了花儿的缤纷?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歌唱春天的花儿、吟诵春天的诗词、听有关可爱的蝴蝶的故事。而在时常的活动中,我看到如果幼儿无意中发现了蝴蝶时,他们对蝴蝶的喜爱和极欲模仿的表演欲望。由此使我想到让幼儿通过日常对蝴蝶飞舞的感知来进行艺术欣赏活动。于是我想尝试着把经典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化蝶引入我们 “春天

50、”的主题中,因为化蝶是经典中的经典。让孩子多接触美的事物不仅可以愉悦他们性情更能激发他们对美的表现和创造。化蝶是一首4/4拍的乐曲,整首曲子共分四个乐句,曲调悠扬舒缓,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我希望那优美、感人、悠扬的旋律,让幼儿在欣赏的基础上尝试着将心中美尽情的表现出来。二、说活动的目标:1、感受小提琴协奏曲化蝶优美抒情的旋律,学习分辨乐句。2、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即停止的造型。3、享受音乐的抒情,并能愉悦地与同伴一起表演。本次活动分三个层次:首先选用一曲激情奔放的二胡名曲赛马导入活动,而后引出柔美抒情的化蝶,目的是让孩子明确地区分出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的不同。接着让孩子欣赏化蝶旋律的优美,用不同的

51、方法来分辨乐句,创编蝴蝶(小鸟、蜜蜂)等飞舞动作即停止的造型。这一环节我创设了一个轻松自由宽松的体验环境,只要不影响同伴,幼儿可以用各种动作,随着音乐旋律释放表演激情,而教师始终饱含热情,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感。最后是活动的高潮,让孩子在抒情的音乐声中欣赏蝴蝶与花儿的故事,而后再与同伴一起表演,将心中美尽情的表现出来。这一环节中优美的乐曲加上可爱的头饰,幼儿想象着自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或是一朵美丽的花,用舒缓的肢体动作非常投入地表演,一下子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幼儿身心带进音乐的殿堂。三、说教法:提问法:活动中,通过教师的问题来引导幼儿思路,共同感受

52、赛马和化蝶。让孩子明确地区分出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的不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欣赏化蝶的兴趣,从而使幼儿自觉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动中。直观引导法:活动中,出示教具蝴蝶,引导幼儿观察蝴蝶飞舞的动作、感知蝴蝶飞舞的情感和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编出音乐形象的动作,以该形象动作的舞动与停止来表现乐句的起始,如:蝴蝶、小鸟、蜜蜂等飞舞动作和停止时的造型。使幼儿正确把握和分辨乐句,掌握韵律结构。情景教学法:活动中不但为幼儿提供了化蝶的音乐及头饰,还为幼儿提供了花朵头饰,创设了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情境,让幼儿充分感受蝴蝶在花丛中快乐舞蹈的意境。说学法:观察模仿法:在欣赏教师的引领动作中,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蝴

53、蝶的飞舞时的动作,遇到花儿里的心情表现等。自主探索法:通过教师的引领,让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自主探索和创编其他动物可以用来表现化蝶音乐情感的动作和心情表现。四、说活动流程:第一节:通过幼儿欣赏一段比较激昂的乐曲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并通过乐曲里二胡的演奏手法来引导幼儿想象和感知曲风和回忆先前认识的一些乐器,使幼儿在欣赏乐曲的同时有关注乐器的兴趣。这样更能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情绪,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第二节:在激情奔放的二胡名曲赛马后引出柔美抒情的化蝶,让孩子明确地区分出音乐形象、音乐元素和音乐情绪的不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欣赏化蝶的兴趣,从而使幼儿自觉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动中。第三节:在上一节幼儿

54、已经对音乐感兴趣,已基本了解了音乐风格和情感的基础上,让幼儿再次感知和欣赏化蝶并试着用动作来表达所感知到的情感。第四节:让幼儿在反复欣赏化蝶旋律的优美,尝试学习分辨乐句,并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编出音乐形象的动作,以该形象动作的舞动与停止来表现乐句的起始,如:蝴蝶、小鸟、蜜蜂等飞舞动作和停止时的造型。使幼儿正确把握和分辨乐句,掌握韵律结构。第五节:这一节是幼儿自由表演部分,也是活动的结束部分。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对音乐的理解,通过对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的把握自主自由的将所感知到的音乐情感用舒缓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来。优美的乐曲加上可爱的头饰,幼儿想象着自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或是一朵美丽的花,用舒缓

55、的肢体动作非常投入地表演,这种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耳濡目染的熏陶一下子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幼儿身心带进音乐的殿堂,群情激动,气氛达到了高潮。延伸活动:化蝶艺术欣赏教案一、活动目标1、感受小提琴协奏曲化蝶优美抒情的旋律,学习分辨乐句。2、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和停止的造型。3、享受音乐的抒情,并能愉悦地与同伴一起表演。二、活动准备小提琴协奏曲化蝶及二胡独奏曲赛马的cd、可操作的蝴蝶两只,小提琴的图片,小花头饰若干、幼儿已掌握小碎步及蝴蝶飞等基本动作。 经验准备:幼儿了解蝴蝶的飞舞姿态、与花接触时的心情三、活动重点目标1、2、3四、活动难点:目标1、2五、活动过程师:小朋友,你们听到什么了吗?咦,让我们再安静的仔细来听一听,到底是什么声音呢!1、幼儿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提问:你能猜一猜这首曲子的名字是什么? 这个乐曲中你听到了谁?是用哪种乐器来演奏的? 你还欣赏过什么乐器的演奏? (教师可以适时的引导)师:嗯,小朋友们真棒,都能听出来这是二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