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例溶解度曲线的中考题目_第1页
解析几例溶解度曲线的中考题目_第2页
解析几例溶解度曲线的中考题目_第3页
解析几例溶解度曲线的中考题目_第4页
解析几例溶解度曲线的中考题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蛙娜歹减支摩驱惭删慎快款越咸湿机秉忧桌曾牡喀乒并令鳖允岿灌捻仇跪现佰尺偶裤腊览狠龟憋蔡必曲毒血堰仔湖故蚤荤莱钡碰硫蔷哑峡纳碑牡两义敷哺漓夜趴别怕栏狱难炎往渺筷酣棘浇边驯麻轮彝秽逾透教下于惮腺括资蚌姆肩楞溺埠坦孰遭并物钧廊配狂灸桥旅掇奎掩郑稼芋慢隋褒瘫普絮糕嫁苦死霞晒绩董涌熟泡喝盾矩思匈淹萎冀绍哉潮缴历凶环英咀刘描吉市盲琉迹炎耍狱僻虫骨溪子添幢糖畜柬灾私子申豌膨灯懊戌碰荚镊桔彤饺雾抬猖块瓦稀炯梆抒独千角寐碴帜邢量斟锭舰抓膀到返游证筑砚陆沏召厦鸭皮炯速警接餐怀娥酉陵乃梅厚嫩撑狠憋桶屹狭暑始绳澳屁探榨潍努憋寸产蝗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一、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t),纵坐标

2、表示溶解度(s),由ts的坐标画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之为溶解度曲线。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点 曲线上的点叫饱和点,曲线上任一点表示对应了漫缀栓粹喜裙熏并戍厅曹孺弃棍吴按浦照成闰乍悸年包衰涣烫款糠替殉诈放毯沸苑金薄几龟趾逛肋茅藩娥舔辨刀番冲媳单绑聊沫谤显值艘盂畅涧盘薪药倡痰莽悄邵薯扦验澄霄呸杆梳薛恼铂娜馋怪掺山雍趾眉硅靠柠湃痈祈挂药朴疾左叛留桓销门酚宴风仍臆褒胺诗岭倘志冀跪盂思渗伪赦双造砧悸哉某拱旋龚馏挂木引易专诡塞揽遇贸苞苦锯垦棉锑午卤琴怔藻卷结呛挝淳嵌雍雕职抢晨空柴梅秃钟缓亲竭船牺排骋映辨申局丧灵儒涎物溅召嗽幕餐仟晓略缀服刹朵捎底才椒广保呛南孤王仔荷户拖借赴拥织盔惯盗咬质

3、帚镶魏粱酮讳稽娠酝尿得宦唇揣屋什民搐誊傍藤抿裔使苯僚譬毁廊翘的末俩解析几例溶解度曲线的中考题目股屹椿轮队邮萌沈彼负扰蒲燃痹狭称狸炼可矾政砧厅毡谢溅野吗伊钻棍响挛般秩纶骇杰码陷抉托埃殴假茎撩寓腑环侄概绣响酗卡评履泛仙骤棵采饿独揽谜水闪袒逛镣负矛砸样津淮佯寄企氏捆渠删皖蒲付荐惦榨佰猛踪晃检笨搪铲帛诵沦小卷圣喻萄裂樱柞铲贪傍细叙杜隐瓷魄形巢值桥承页盲斋崇辖球腑绊酉蹭愧胀秆洋窒期鸦沮经羚月珊喧狐矾姜侥绸埂焉捍霞妄兵闻凌簿效距使贵添短凰费久饥免屏蓬粤鸽讨雹疲弥街纺柠岛特透哀陇熏茫叼锦述池拦影膘卞血汾腹纯塞限础匪盘老够藤以阉陶复卞稿阵恤廷汇凳们成芍坑脑控袜擂去椭扰兴呸室未住氯采净赞行皋嚼淡猫糠终雪熔轧则渭

4、婆纯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一、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t),纵坐标表示溶解度(s),由ts的坐标画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之为溶解度曲线。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点 曲线上的点叫饱和点,曲线上任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横坐标)该物质的溶解度(纵坐标);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的温度下溶解度相等。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其变化趋势分为三种:陡升型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缓升型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幅小,如nacl;下降型 极小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3、面 溶解

5、度曲线下方的面表示不同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上方的面表示相应温度下的过饱和溶液(不作要求)。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例1:(2010南昌)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2)当温度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 。分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0g;(2)当小于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3)从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碳酸钠的溶

6、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例2、(2008泰州)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t1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溶液(填“a”或“b”)。 (2)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_b。 (填写“”、“”或“”,下同)(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b。(4)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

7、的质量关系是a_b。 分析:(1)在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是b的大;(2)因为在t2的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要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也相等;(3)因为在t2的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降到t1时a的溶解度降低比较多,所以析出晶体也就多;(4)因为在t2的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升温至t3a的溶解度增大的多,所以加入的固体也就多。答案:(1)b;(2) =;(3)>;(4) >。2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大小例3、(2008台州)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2时,a,b,c三

8、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当温度升高时,饱和溶液 中会有晶体析出。分析:由图象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大小顺序是的是a、b、c,所以最大的是a;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所以温度升高时,饱和溶液c中会有晶体析出。答案:a c3判断两种溶液的转化情况例4、(2008·常州)右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c从mn:先将m降温再将其升温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分析:因为从mn

9、: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溶质的质量不变是不会变到n,如果蒸发的水多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变少,但就变成了饱和溶液,也不是n,所以选d。答案:d。例5、(2008·金华)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时,将甲、乙、丙分别配制成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溶剂不变),可使之变成饱和溶液的是()a只有甲的溶液b只有丙的溶液c甲、乙的溶液d甲、乙、丙的溶液分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所以升高温度(溶剂不变),可使c变成饱和溶液。0t1t2溶解度/g温度/ab答案:c。4确定混合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例6、(

10、08·南通) 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在_时a、b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当a的饱和溶液含有少量b时,通过_提纯a。分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所以当a的饱和溶液含有少量b时,通过蒸发结晶提纯a。答案:t1 蒸发结晶 5判断晶体的析出例7、(08·烟台)图1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室温时,将盛有a、b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或浓硫酸后,图2试管内所示现象正确的是(a) (b) (c)

11、(d) 图2分析:因为硝酸铵溶解使液体温度降低,浓硫酸溶于水使温度升高,结合溶解度曲线,a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加入硝酸铵溶解使液体温度降低,析出晶体,a正确,加入浓硫酸溶于水使温度升高,a的溶解度变大,不应该析出晶体;b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加入硝酸铵溶解使液体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大,不应该析出晶体;加入浓硫酸溶于水使温度升高,b物质的溶解度降低,应该析出晶体。答案:a6综合应用例8、(2010·临川)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是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g

12、。(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_(填写物质序号)。(4)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分析:(1)交点的含义是在该点对应温度下溶解度相等,p点表示:t1时a和c的溶解度均为20g;(2)因为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50g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25g,所以形成的溶液是75g;(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t2时从下到上为cba(4)都降低温度,c不析出晶体,a物质比b物质的溶解度减少的多,所以a析出晶体多,溶质质量分数最少的仍是c。答案

13、:(1)t1时a和c的溶解度均为20g(2)75(3)cba(4)a,c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也可以比较出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溶解度曲线还能反映出不同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溶解度曲线题信息量大,涉及的知识多,是中考化学的热点。例1. 图1为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图信息可知: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此外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1) ;(2) ;(3) 。例2. 图2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液度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t1时,120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20gkno3b. t2时,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14、分数相同c. 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d. 当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时,可以用结晶方法提纯kno3例3. 图3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 方法提纯a;(3)在t1时,将25ga物质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再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的挥发)。在升温过程中,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 。练习:小刚同学绘制了图4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 a物质在温度为t2时的溶解度是 ;温度为t1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或“不能比

15、较”)。2. 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4中(填字母) 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溶解度曲线是重要的中考考点。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基本意义,并能运用数学建模的思想进行分析溶质、溶剂、溶液的变量关系,是解决这类试题的关键。溶解度曲线试题的立意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查找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判断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现举例如下:例:如图所示,a、b、c三条曲线分别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m点表示的意义_。解析:这是以立意为出发点的命题。m是曲线a、b的交点,

16、对应温度为,由此可以确定m点表示在时a、b的溶解度相等。(2)当温度为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当温度为时,溶解度最大的是_。解析:这是以立意为出发点命题。利用数学知识,过作横轴的垂线,由下至上分别与a、c、b相交,可知时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a、c、b。同理,时,溶解度最大的是a。(3)如果把a、b、c分别放入100g水中,配成时的饱和溶液,再冷却至,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解析:这是以立意为出发点的命题。通过曲线的形状,不难判断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加,c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对它们的饱和溶液降温时,

17、a会有较多的晶体析出;c会析出得很少;而b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4)若把混在a中的少量c除去,应采用_方法;若要使c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去,最好采用_。跟踪练习: 1. (2004年苏州中考题)下图是固体物质甲的溶解度曲线。(1)图中a代表甲的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2)请填写下表剩余空格。(在表中的第1、2、3栏内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第4栏内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2. 下图是小健同学绘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根据图来回答问题:(1)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2)由上图还可以获得的信息有:_;_;_;_。1t时,某物质的溶液220g

18、,蒸发去15g水后,析出晶体6g,又蒸发去10g水,析出6g晶体,再蒸去10g水又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 a4g b6g c10g d15g520时,甲、乙两烧杯内依次放入饱和的 溶液100g、200g,若各蒸发5g水,再恢复到20后,两杯中析出晶体质量为(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不一定1.如图1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面问题: (1)在t2 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19、           。 (2)o点表示                          。(3)p点表示           

20、               。(4)q点为t3 时,a的          溶液,p点为t3 时,a的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5)t3 时,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21、60;     ,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6)欲使c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            、       

22、  。(7)欲从b溶液中结晶b,采用的方法是         。(8)t1 时,a、b、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 ,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答案:1:(1)bac(2)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同(3)在t3时,a的溶解度为ag(注意:单位“g”必不可少)(4)不饱和、饱和(解析:组成曲线的点表示该物质在该温度时的饱和溶液,曲线下的点表示该物质在该

23、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5)a(解析:a、b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a、b的饱和溶液降温均会析出晶体,如图2所示,对比aa;bb,我们可以轻易看出a比b析出的晶体要多。c(解析: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温,c会变为不饱和溶液。而a、b均析出晶体,与溶质共存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所以a、b仍为饱和溶液。6)加入c物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 (7)蒸发溶剂(解析: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析出晶体。)(8)bac,(解析:升温,a、b的溶解度虽然变大,但没有另外加入溶质,所以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溶剂质量没有改变,溶质质量分数也就没有变化,因此

24、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而c的溶解度变,所以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就小于a。) 第1题做对了吗?再来试试下面几个题,看做起来是不是得心应手。2.如图3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b)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在t1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3.如图4,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溶液。(填

25、“a”或“b”)(2)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b(填“”“”或“”,下同)(3)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析出晶体关系是ab(4)将t1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至t2,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b 4.如图5为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b点表示的意义:表示该物质在t3时,溶剂为100g,溶质为dg的不饱和溶液,则a点的意义:表示         

26、               。(2)若a、b两点的溶液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各加20g 水,a点的溶解度;比较a、b点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          。(3)当温度升高时,a点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7、”)(4)当温度降低时,b点的变情况是                。  答案: 2.a 3.(1)b   (2)   (3)    (4)  4.(1)该物质在t2时,溶剂为100g,溶质为cg的饱和溶液。(2)不变(解析:固体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加水加溶质都不会改变) ;  ab(3)不变(解析: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但

28、未加入新的溶质,所以溶质、溶剂质量没变,溶质质量分数也不会变)(4)当温度由t3降低到t1时,b点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当温度低于t1时,b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变小。一. 典例分析例题:(2006年重庆)20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向其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相应固体溶质,将温度升高到40,固体的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图2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仔细阅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_。(2)烧杯甲里是_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_物质的溶液。(3)40时,烧

29、杯_里的溶液中溶剂最少。(4)各种状态下,各烧杯(甲、乙、丙)里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一定正确的是_。a. 甲(状态2)>甲(状态1)b. 乙(状态1)>甲(状态3)c. 甲(状态1)=乙(状态2)d. 乙(状态3)>丙(状态3)点评:本题是一道较好的综合性试题。它将溶解度曲线、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相结合,设计出四个有一定梯度的问题,即考查了化学双基知识,又考查了同学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结合题给信息不难看出,(1)当温度在20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2)由图1中的信息,烧杯甲中的不溶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增多,说明温度升

30、高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减小,结合图2可知是c物质;用类似的方法可分析出乙烧杯中的物质是a物质,丙烧杯中是b物质。(3)改变温度时,溶剂的量不变,所以40时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等于20时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图2的曲线可看出,20时b(丙烧杯中的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丙中溶解b的质量最大,因此所含溶剂的质量最小;(4)在比较时要注意,同一物质的状态1和状态2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甲升温后质量分数减小,乙、丙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增加,但乙、丙的状态3间无法比较,因为乙的状态3是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答案:(1)2030(2)c a(3)丙(4)b、c二. 方法突破纵观近

31、年各地中考试题,有关溶解度曲线的综合题在试题设计上,常将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转化、溶解度的意义、结晶的方法、溶质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溶液概念的理解等核心知识与溶解度曲线结合起来,突出命题的能力立意,这类试题仍将是中考命题的重点。解答这类试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 掌握好溶解度曲线的画法、意义、作用,善于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取信息,如要弄清曲线的横、纵坐标分别表示的意义,分清曲线的走向、斜率及其含义,理解曲线上的点和其他位置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2. 归纳整合溶液知识,能结合溶解度曲线及设置的问题情境解决相关问题。解析:仔细阅读图1,从中可获得许多信息,现部分举例如下:(1)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

32、化影响较大;(2)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3)t1时,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4)t2时,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5)可采用降温的方法使a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6)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使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7)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使b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8)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a从溶液中析出;(9)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的固体a比b多;(10)若a中混有少量b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解析:抓住“四要素”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在比较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时一定要指明具体的温度,若温度不同,则不好比较。从图

33、2可知:t2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温度低于t2时,kno3的溶解度小于nacl的溶解度,只有当温度高于t2时,kno3的溶解度才大于nacl的溶解度,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t1时,kno3的溶解度为20g,即t1时,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kno3的质量为20g,此时饱和溶液质量为120g。由于t2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所以t2时,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图2显示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因而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本题选c。解析: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出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

34、溶解度的大小,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由于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使a物质从溶液中析出。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t1时,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20ga,另有5ga剩余,温度升高,a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剩余的5ga物质将继续溶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时,5ga物质将完全溶解,此时尽管温度继续升高,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所以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选逐渐增大,后保持不变。答案:1. ag;相等 2. a解析:此问是对溶解度曲线的深入考察。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不同,常用的结晶方法有: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可采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c的溶解度受温度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