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_第1页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_第2页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_第3页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_第4页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走进新课程的今天,时代呼唤素质教育,需要培养创新人才,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充分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学习求知的舞台上展现和发展自己的学识才华,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喜悦。就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践谈一下浅显体会。 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与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

2、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从以下两点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1、精心设计导语,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个人的内心所产生的情感,触动了别人的心灵,有了相同或相似的感受。这就是感情共鸣。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活跃学生情绪,创设愉悦氛围,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历史的学习中,教师首先应该抓住本节课的导入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选准导入语的突破口,充分利用所要学习知识的前后联系,社会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人和事,增加教学的趣味,增强学生对具体知识的记忆,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自我尝试的冲动。让课堂教学像磁铁,把学生吸引住。如学习辛

3、亥革命一课时,我将中国封建时代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旧思想与“天下为公”的博爱胸怀作对比,用自己对先生的崇敬之情感染学生,引出这节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对先生的热爱之后,学习这节课的热情和效益就自然而然的高了许多。教师的导入主要利用学生熟知的材料,让他们能自然的进行新的联系与比较,激发兴趣,引导他们进入一种积极的审美状态。 2、充分利用实践课、活动课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参与兴趣。在讲授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我看拿破仑的辩论主题活动时,我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整理发言稿,自行分组,绝大部分同学顺利的完成,并迫不及待地等待历史课。在课堂教学中,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发言。我通过中肯的评价,使学生

4、拥有了成就感和自信。 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参与实践,学习历史的兴趣就上了一个台阶,历史学科的教学也必然会再现辉煌。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讲授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史综合学习的主题活动时,我让学生课下整理归纳,要求他们分成“割地组”、“赔款组”、“开放口岸组”、“侵犯主权组”等,各组侧重发言,找一个口语表达能力好的同学作裁判对各组的发言进行点评,老师负责总结,整个活动课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如何在教学中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寓教于乐,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要热情,

5、投入,认真,细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还要不时改变教学方法,不论在哪中教学方式上都不宜停留过久,以免学生厌烦失望。在教学中可使用讲故事、作游戏、演短剧、唱歌及竞赛和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将学生的自主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1、引导学生自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按自己的教学设计计划,一环一环地讲解,从不关注学生的需要。主体性教学模式下,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

6、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在学习七年级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一节中,对于李时珍、宋应星等古代科学家生平的介绍,学生自己看书就能了解,教师就不必再讲,并且要鼓励学生,通过其他的渠道如文学作品、网络媒体等,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2、引导学生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教学模式,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地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在学习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这一节中,对于活字印刷术等科技问题,若按书本讲解让学生死记硬

7、背,难理解难掌握。我们不妨让学生动动手用橡皮泥捏出几个字模,排列组合成语句,再比较其与雕版印刷术的不同。这样,课堂上学生自然会用心雕塑,细心观察,兴趣盎然,记忆深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也得到体现。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突出学生主体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节中,有一个重点问题,就是“美国、日本和西欧经济发展的共同优势是什么?对中国的经济

8、建设有何借鉴?”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雄辩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三、营造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历史教学氛围 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 首先,教师要尊重、关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并对他们充满关心和期待,会对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会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学习的潜力得到发挥,因而提高学习效益。 其次,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承认学生的认知能力。课堂内

9、容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无法使学生保持持久的探索心理.反而使问题失去价值。为什么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总能于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然后逐渐提高难度,最后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笔者觉得这是因为他们是在“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精神、创新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把教师的外部控制转变成学生的自我控制的过程。也就是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程。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应该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用心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精心设计教学情境,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在学生高效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老师应该做好长远的打算。一种习惯的养成往往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想、敢说、敢动、敢练。给我一个支架,我能够把地球撑起来,我们教师就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这样才能让学生愿意投入进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