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规说明书模板_第1页
总规说明书模板_第2页
总规说明书模板_第3页
总规说明书模板_第4页
总规说明书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集镇总体规划(2014-2030) 说明书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集镇总体规划(20142030)说明书目 录第一章 总则1 第二章 现状概况3 第三章 场域发展规划4 第四章 场域镇村体系规划6 第五章 场域综合交通规划8 第六章 场域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规划9 第七章 场域空间管制规划10 第八章 集镇性质与规模11 第九章 镇区用地布局规划12 第十章 镇区道路交通规划14 第十一章 镇区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15 第十二章 镇区市政设施规划15 第十三章 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19 第十四章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 第十五章 近期建设规划21 第十六章 规划实施措施22 1 沅江市

2、南洞庭芦苇场集镇总体规划(2014-2030) 说明书第一章 总则1.1 规划背景分析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加快全场集镇化进程,把集镇化作为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今后一段时期全场发展的中心任务。1.1.1 当前小集镇建设政策的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农村经济的复苏与初步发展,小集镇发展问题一度引起各界重视,从费孝通先生1984年提出“小集镇,大问题”,到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集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以及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集镇协调发展”,直至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既要重视中小城市和小集镇建设,也要重视培育新的城市群;表明了党中央始终把

3、提高集镇化水平,加快小集镇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第三步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小集镇发展政策是大力加强小集镇建设,提高集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集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1.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村庄整治政策的要求2010年,我国已圆满完成“十二五计划”,社会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为新时期的发展树立了目标。节约资源,建立和谐社会,成为我们以后发展的主要目标;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集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城市反哺农村”,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取消农业税,加大

4、农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农业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农村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同时农村经济建设也要体现环境的和谐和资源的节约。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有效进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搞好新规划、建好新民居、创造新环境、发展新镇村,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稳步推进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1.3 当前土地利用政策的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5、“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 实施两个最严格的土地利用政策,必须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立足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努力转变用地方式,加快经济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创新和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土地供应的硬约束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指出,城市规划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科学确定城市定位、功能目标和发展规模,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1.1.4中央集镇化工作会议的要求2013年12月,中央集镇化工作会议召开,明确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6、提高集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集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集镇建设水平和加强对集镇化的管理等六大任务。并且回应了一直以来社会对集镇化发展的众多关切,为下一步中国集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新型集镇化发展之路愈加明晰。会议明确指出,要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集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1.2 规划范围与期限1.2.1 规划范围本次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分为场域与中心镇区两个层次。场域规划范围为南洞庭芦苇场全部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100.32KM2。 中心镇区规划区范围包括永胜村,车子歧村,徐家岭村部分范围(具体范围见图纸),共125.13公顷。1.2.2 规

7、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4年-2030年,其中:近期:2014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1.3 规划依据1.3.1 本规划编制依据的国家法规和技术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4、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2006年)5、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1995年)6、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7、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规2002112 号)、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规2003119 号)、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建规2005144 号)、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建规2005145

8、 号)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湖南省和沅江市有关的规划和文件1.3.2 本规划编制依据的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及镇有关的规划和文件1、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2010)2、湖南省镇村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3、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4、洪家关白族乡总体规划(20082020)54、南洞庭芦苇场政府工作报告(2013)65、南洞庭芦苇场年报、沅江市统计年鉴76、其他相关文件等1.5 规划指导思想1.5.1 科学发展,城乡统筹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1.5.2

9、因地制宜,积极创新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造性的贯彻国家重大战略思想及省市重大战略部署,用改革的办法破除体制障碍,用创新的举措破除发展难题,以“腾笼换鸟、集中发展”的理念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1.5.3 强化集聚,和谐为本规划以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指导思想为指引,以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为根本要求,运用辩证思维,强化城乡的集聚发展;与此同时,充分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维护集体和农户土地合法权益,规划中强调公众参与的原则,强调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1.6 规划思路1.6.1 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确定集镇发展策略在镇区功能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应注重与沅江市中心城区的衔接

10、,以充分承接其辐射作用。1.6.2 遵从集镇的经济发展规律和空间生长演变机理充分考虑集镇建设资金的边际成本因素,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保值增值效益,以提高集镇建设的投入产出率,构筑集镇开发和建设中土地、设施、服务、经营管理的良性循环体系。1.6.3 保持和强化集镇空间形态结构的整体性和合理性建设布局紧凑有序、功能分区合理的镇区,增强集镇实力,发挥集镇的带动作用。梳理镇区与周边村落相互关系,调整和重新组织镇区空间结构形态,保障集镇空间结构演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1.6.4 挖掘集镇特色,塑造集镇形象,提高集镇品位合理改造镇区功能和形象,建设新的富有地方特色的镇区。1.7 规划重点1、确定集镇性质和集镇

11、规模;2、优化集镇功能和布局结构;3、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4、加强集镇道路与公用设施、市政设施规划,完善集镇功能。第二章 现状概况2.1 自然地理2.1.1 地理区位南洞庭芦苇场位于东经112度22分112度38分,北纬28度55分28度46分,地东西长30千米,南北宽16千米,居南洞庭湖腹地。处沅江市城东北部,东抵湘阴虾湖、横岭湖、沱涟港,南邻赫山车洲湖,与资阳区茈湖口镇隔河相望,西与沅江市琼街道办事处接壤,北以篙竹河与沅江共华镇、泗湖山镇、茶盘洲镇为界。2.1.2 地形地貌南洞庭芦苇场地势高西北而倾东南,具有湿地显著特征,水浸皆湖,水落为洲,境内河汊纵横,湖岛密布。湖洲芦苇总面积达

12、16.6万亩,是众多鸟类栖息之地。湖洲上生长的野藜蒿、野芹菜、芦笋、蓼米被誉为“洞庭四珍”,是地道的绿色食品。境内分布着撂刀口、畎口、更鼓台、点将台、洞庭庙等众多的名胜古迹,也留下了许多美妙的历史传说。2.1.3 气象水文南洞庭芦苇场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因受洞庭湖湖泊效应影响,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水较多,春夏之交多梅雨。多年平均降雨量1319.8毫米,全年蒸发量1300.5毫米,瞬时最大风速为16米/秒。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年平均气温16.9,极端最高气温39.4,极端最低气温11.2,无霜期287天,年平均相对温度81%,年雾日7

13、5天左右。 2.1.4 资源条件境内农产品资源丰富,盛产芦苇、杨树、棉花、油料、稻谷、鲜鱼等,堪称洞庭“鱼米之乡”。另外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南洞庭芦苇场地处南洞庭湿地自然保护区,拥有亚洲最大的天然芦苇荡,是中国南部待开发的风景名胜之一。2.2 行政区划与人口2.2.1 行政区划南洞庭芦苇场距沅江市13公里,总面积100.32km2,总人口10334人,苇山面积3333.34公顷。2.2.2 人口1、场域人口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辖6个管区、1行政村、1个渔场,至2013年底,南洞庭芦苇场总人口为10334人。2、镇区人口南洞庭芦苇场2013年镇区人口为3500人。2.3 社会经济 苇山面积5000

14、0亩,人均5亩南洞庭芦苇场2013年实现财政收入1543.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00元。主要经济作物为芦苇、水稻、蔬菜等,苇山面积达50000亩,人均近5亩。养殖业以鱼、虾、蟹等水产养殖为主,2013年水产养殖创收近1200万元。大力发展招商引资,积极扶持发展阳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年产值达2000万元,安排就业200人。第三章 场域发展规划3.1 发展条件分析3.1.1 优势1、政策因素 随着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不断发展,益阳市委、市政府、沅江市市委、市政府已重视到南洞庭芦苇场的发展政治气氛浓厚。2、地理条件 南洞庭芦苇场区位优势明显,处于环洞庭湖经济圈,距益阳市仅60余公里,有强大的旅

15、客资源优势和巨大的旅游市场潜力。3、人缘优势 从客观上讲,南洞庭芦苇场人杰地灵,人气旺,中央、省、市均有广泛的人缘;同时,群众要求经济发展的愿望,十分迫切。4、产业优势 南洞庭芦苇场是沅江市农业大乡镇。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已初步形成“公司+农户”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建设在全市名列前茅,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3.1.2 劣势存在集镇规模偏小,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基础设施不足,集镇综合功能不完善,产业结构单一,金融、商贸流通水平不高,第三产业不发达等问题。3.1.3 机遇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依托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以及历史背景和绿色旅游资源为发展背景,如何利用好这一优势,是南洞庭芦苇场下一步发展过程

16、的重大机遇。3.1.4 挑战 基础设施滞后,妨碍旅游和休闲。南洞庭芦苇场镇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给人印象是“脏、乱、差”;旅游设施基本全无,连最基本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厕所 、旅游标识都没有,其他“吃、住、游、乐、购”配套设施全无,和真正的旅游重镇差距非常大。 旅游产品全无,缺乏引导和开发。从旅游产品到旅游商品,均为空白,可以说根本没有旅游业和旅游收入。究其原因,抛开客观因素,一是政府重视不够,缺乏引导,面临困难,放任自流。二是缺乏开发旅游业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知难而退。三是满足于现状,归责任于客观因素限制。 旅游管理欠缺,缺乏人才和监督。由于没有形成旅游产业,根本不能履行旅游产业经营

17、管理的理念,景点管理仍是行政管理,没有危机感,缺乏上进心。因此,旅游专业人才有无,也无所谓,同时,没有良好的监督机制,不利景点的形象塑造。 资金投入不足,不能形成旅游产业,由于政府对南洞庭芦苇场镇区建设投入资金不足,镇区建设改观不大,缺乏景点开发招商引资的最基本的前提。没有旅游企业旅游产业难以形成。3.2 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3.2.1 总体发展目标依据沅江市总体部署,做强南洞庭第一、第三产业,扩展镇区规模,将南洞庭场区打造成为环洞庭湖的湿地公园、绿色生态为特色的旅游集散地。3.2.2 经济发展目标规划期末南洞庭芦苇场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0%左右。3.2.3 社会发展目

18、标2014年-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年均7以内,202116年-2030年控制在6以内,逐步普及高中教育,适龄青年受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比例,近期分别为70%和10%,远期分别为90%和20%以上。中、远期千人卫技人员大于4人,千人病床3张,千人拥有医务人员5人,平均期望寿命75岁以上,职工与个体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100%。规划期末全场的火化率达到100%,实现殡葬不占用耕地。3.2.4 集镇建设发展目标至2030年,全场域总人口达1.129万人,其中集镇人口5000人。实施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镇区集中,建成由集镇社区-农村居住点组成的二级居住体系。集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镇区

19、功能更加完善。集镇建设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高品位地规划和建设集镇,繁荣集镇经济,提高集镇品位。形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交通便捷、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集镇。实现农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城乡一体化。3.3 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战略3.3.1 总体战略主动接受沅江市区域及环洞庭湖区域范围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增强三个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富有特色的产业链。3.3.2 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合适的主导产业,全面提升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的产业发展水平,同时充分考虑地方特色,选择合适的特色产业。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产业的总体发展战略是,以芦苇、水稻等农产品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集镇。3.3.3 第一产业发展战略围

20、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发展目标,建设合理的农业体系。在保持粮食总产量稳定的前提下,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积极发展芦苇种植、蔬菜生产、绿色食品等特色农业;不断提高多种经营能力,增加农业的经济总量,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立基地化、规模化农业园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按照“服务城市,富裕农民,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思路,建立和完善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城郊型农业新格局。畜牧业,水果业、蔬菜业已初步形成“公司+农户”的集约化经营模式。3.3.4第三产业发展战略凭借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类市场,服务于农业发展,借助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优势,大力发展成为旅游、休闲集镇市,使第三产业在经济

21、结构中比重逐渐增加。3.4 人口与集镇化3.4.1 现状人口及变化因素分析1、现状人口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总人口10334人,下辖五花洲、徐家岭、车子歧、永胜、东头咀等5个管理区和大码头1个行政村,另有新沙洲、东南洲、野鸡坳、大山岭、曹家岭、黑泥洲等6个樵业管理站和林业管理站、水利会、职工医院、工贸公司、学校、邮电所、农电站、派出所等8个场直单位。沅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位于场境。现镇区人口约为3500人。2、影响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1)区位发展优势的带动区位条件优越,具备接受辐射与扩散的有利条件,将促进规划期产业与人口快速集聚。(2)有利的政策环境近年来,省、市各级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集镇、新

22、农村建设的政策,对集镇的规划编制、产业培育、土地出让金、用地指标、财政扶持、人口集聚、管理权限和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在资金、政策、技术上将得到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倾斜,促使集镇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人口集聚。随着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政策的贯彻实施,推进农村居住布局从自然松、散、乱形态向集镇发展布局形态转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推进集镇化。(3)农业人口向集镇集中的必然趋势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周边地区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农村人口脱离土地转向第二、第三产业,为集镇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劳动力资源。根据就业弹性理论,第一产业就业弹性系数为0.26,说明第一

23、产业不仅不能吸纳劳动力,还排斥劳动力,呈现出随工业化发展,农业劳动力绝对下降的规律;第二产业就业弹性系数为0.51,表明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是吸纳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渠道;第三产业就业弹性系数为0.39,表明第三产业成为吸收劳动力的重要渠道。3.4.2 场域总人口发展规模预测根据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所处的区位、发展战略和户籍人口趋于稳定的特点,其人口发展规模主要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旅游人口)而引起的人口规模增加。1、现状人口的自然增长根据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近年来户籍人口变动情况及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人口发展特点,现状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将稳定在6左右。2、机械增长考虑到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户籍人

24、口的相对稳定,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场域未来常住人口增长主要依赖机械增长的人口,机械增长的人口主要依赖旅游人口。3、场域总人口预测,场域总人口近期到2020年1.05万人,远期到2030年1.12万人。3.4.3 镇区人口预测分项累积法镇区人口包括两个部分:原镇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旅游人口、实际居住在镇区的人口。1、原镇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现状镇区约有3500户籍人口居住在镇区范围内。2、根据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南洞庭芦苇场近年来户籍人口变动情况及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人口发展特点,自然增长率将稳定在6左右。3、总人口确定到2030年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镇区人口规模达到5000人。第四章 场域镇村体系规划4.1

25、镇村体系现状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行政区总面积约100.32km2,下辖五花洲、徐家岭、车子歧、永胜、东头咀等5个管理区和大码头1个行政村,另有新沙洲、东南洲、野鸡坳、大山岭、曹家岭、黑泥洲等6个樵业管理站和林业管理站、水利会、职工医院、工贸公司、学校、邮电所、农电站、派出所等8个场直单位。沅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位于场境。现镇区人口约为3500人。4.2 镇村现状基本特征与主要问题1、城乡居民点分布呈小集中大分散,镇村结构不清晰从城乡建设现状来看,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的城乡居民点除永胜村、车子歧村、徐家岭村、东头咀村等发展较好的村庄形成较为集中的集镇建设用地外,其余大多行政村的自然村落以近水近路近田的

26、形式或呈带状或呈团状或散布状况分布在全场域。镇区内综合建设规模不足,风貌单一,集聚人口严重不足,对场域内村庄的带动作用弱,镇村结构不清晰。2、服务设施配套较齐全,但设施普遍规模小,配置不经济根据设施布局分析,全场城乡教育、医疗、文体、福利等设施均有配置,但由于城乡居民点过于分散,为实现基础设施均等化,只能先解决有无问题。中学、卫生服务站、文化活动场地的配置分布广、规模小、规模效益较差。4.3 镇村体系发展策略1、.强化中心,扩大镇区规模实践证明,集镇规模小,许多设施配置的服务人口少,设施配置的建设和运转就会不经济,特别是营利性公共设施因达不到规模经济门槛而无法正常运转,也就没有投资建设,公共设

27、施就会落后,集镇功能就会不完善,集镇第三产业发展和人口就业就会受到制约。2、集聚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要发展集镇必须通过实施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政策,撤并分散分布的自然村,向农民愿意集聚的少数居住社区集中,复垦分布散、小的农村居民点,才能保障集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才能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实现保护耕地,保障经济发展的目的。4.4 镇村体系布局规划原则1、集约利用土地,用地功能明确,结构清晰。2、协调处理好生态保护与集镇发展的关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3、合理完善镇域各功能区,强化镇区功能。提高镇区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4.5 镇村体系布局规划规划从集镇发展的未来趋势来看,将人口向镇区和生产

28、、生活条件好的村集中,形成镇区基层村的二级镇村体系。在镇村发展条件评价的基础上,合理镇区范围,确定镇村的等级结构、空间布局及职能分工。4.5.1镇村体系等级、规模规划本规划将场域村镇体系分为镇区和基层村两个等级。1、一级集镇为南洞庭芦苇场镇区。镇区内人口规模约5000人左右,其中洪家关村4000人、云峰村2800人、泉峪村2200人,兴隆村1000人。2、二级为基层村,共7个,包括永胜、车子歧、东头咀、徐家岭、五花洲5个管区、大码头行政村和南洞庭渔场。规划聚集人口为6200人左右。4.5.2镇村体系职能规划1、镇区:综合型,全场的经济、教育、商贸、文化中心,具备全场域最主要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

29、,带动芦苇场发展的辐射中心。2、村改社的村和基层村:主要为第一产业。4.5.3 镇村体系空间结构规划本次规划根据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现状基础和发展潜力,采用“极核发展,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确定镇村空间布局。规划至2030年,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场域形成“一带,一点”的空间结构形态。1、“一带”以车子歧公路沿线为南洞庭发展轴。 2、“一点”以集镇发展作为场域极核。4.6 场域产业经济结构区划1、镇区:综合型,全场的经济、教育、商贸、文化中心,具备全场域最主要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带动芦苇场发展的辐射中心。2、基层村:主要为第一产业(种植业、渔业)。第五章 场域综合交通规划5.1 规划目标1、建立与

30、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集镇布局和土地利用相适应,由干道和支路组成的结构合理的道路网络系统,处理好过境交通与镇区内部交通之间的关系,满足集镇不断增长的交通要求,促进并引导集镇合理有序地发展。2、从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新的空间格局出发,加快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公路等级,实现乡村公路等级化,实现乡村之间的“连通化”。3、加强基层镇村公路网的建设,加快已有乡村道路的更新改造,提升公路服务水平与可达性,实现各居民点之间的“便捷化”。5.2 对外交通规划5.2.1 现状概况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境内对外交通主要依托水运。5.2.2 对外交通网络规划在南洞庭芦苇场域范围内的对外交通主要依托水运,规划在篙竹河一侧建设一个

31、占地为0.07公顷的码头。5.3 交通系统规划5.3.1 交通结构规划形成“干路支路”二级交通结构。5.3.2 道路分级1、干路:车子歧路、永胜路、东头咀路,控制宽度15米;2、支路:保证村村通公路,通至各集中居民点,宽度控制在59米。5.3.3 公共交通规划规划结合交通网络组织线路,在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结合客运码头设置公交站点,加强南洞庭芦苇场场域与镇区的连接。第六章 场域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规划6.1 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6.1.1 指导思想充分发挥集体及个人力量,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投资兴建文体设施,建设好乡镇级文化站及村级文化大院,重点抓好学校体育,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活跃文化市场

32、,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6.1.2 规划要点1、建设场文化体育中心,占地7.38公顷。2、增加文化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认真落实全民健身工程,有计划地组织群众文体活动。3、提高电视普及率,2030年镇区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100%。4、结合村级文化大院建设,增加图书零售网点,搞好文化市场建设。6.2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6.2.1 指导思想规划依据人口发展规模和生活居住布局,结合“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保健进家庭”的医疗服务新模式,以构筑为居民提供全面、优质、高效和集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6.2.2 规划要点1、按照

33、2030年场域总人口为1.12万人,规划末期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总床位规模达到110床,用地规模约为0.54公顷。2、扩建场卫生院,占地0.54公顷。完善场卫生院医疗设备的技术水平,达到标准化卫生院的建设标准。3、各行政村分别建设卫生服务站,每处可单独占地,也可结合村委、文化大院设施建设。占地约150-200平方米。4、按照“区域覆盖、贴近和方便群众”的原则,每个基层村设置1个村卫生室,用地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少于70平方米。到2020年,三分之二以上的村卫生室达到规范化村卫生室标准。2030年以后全部达到规范化村卫生室标准。5、推动农村健康保险制度的健全和完善,2020年农村合作

34、医疗要达到80%以上,2030年达到100%。6、做好妇幼保健、优生优育工作。6.3 教育发展规划6.3.1 指导思想稳定小学教育,积极发展初中教育,普及9 年义务教育;实施全民素质教育工程。6.3.2 规划要点根据现有教育资源,结合总体布局与人口分布,合理布局中小学。全场设小学1所,中学1所,方便场内各村庄学龄儿童上学。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室待遇,提高教室队伍素质。2020年40岁以下的教师中,初中任教的应全部具备本科学历,小学任教的应全部为中专以上学历。2020年前全部实现学校楼房化,消灭危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学校配套设施建设应包括图书馆、体育场、教学仪器、实验设备、计算机

35、。6.4 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6.4.1 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境内主要河流有篙竹河、黄家河。目前,南洞庭芦苇场场域内的生活用水来自地下水。根据南洞庭芦苇场镇村分布、水资源特点及供水现状,南洞庭芦苇场的供水规划构想如下:镇区以地下水为供水水源,远期扩大供水规模。各行政村加强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相邻村落可集中建设安全饮用水工程,逐步提高供水集约化程度,提高供水效率,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6.4.2 加强水资源保护所有的生活污水须逐步纳入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达标排放,有效控制水体污染。加强农业建设污染管理,减少单位面积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推广低毒高效快速分解农药,减轻农药化肥对

36、水体的污染程度。6.5 能源工程规划6.5.1 电力工程规划全场域供电依托沅江市域区域变电站供电,完成优化农村电网改造。6.5.2 燃气工程规划规划镇区以液化石油为主导气源。6.6通信工程规划6.6.1 邮政工程规划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邮政支局服务和服从场域经济发展,大力发展邮政经济,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各行政村设“三农”服务网点,建邮政代办点一所;全面开展函、包、汇、特、储、发、集、物流、广告、速递等业务。以有效的方式、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手段,建成多种传输工具相结合,快捷畅通、多层次、开放型的现代化邮政网络,服务农业生产、方便农民生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6.6.2 电信工程规划规划

37、近期主要提供市话、长话及互联网络服务业务,建立覆盖全区域的移动通信设备基站,减小通信盲区。6.6.3 广播电视工程规划购置新的发射机,使无线广播电视台形成强传强播强覆盖的局面;同时积极发展模拟有线电视、无线数字电视业务,采用多种形式实现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目标,规划全场有线电视传输入户率,2020年达到95%,2030年达到100%,有线电视网络逐步进行双向升级改造,将模拟电视用户平移为数字电视用户;利用有线电视的宽带网络,积极开发付费电视、视频点播、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增值业务。第七章 场域空间管制规划7.1 空间管制的目标以城乡协调发展为核心,以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为重点,通过对市政基础设施和城乡

38、空间、生态环境的总体调控,建设疏密有致、职能分工明确、生态环境优美的城乡空间。7.2 空间管制分区场域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和不适宜建设区,分别实施不同的管制政策和措施,协调集镇建设、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优化城乡资源配置。表7-1 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空间管制一览表要素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地质灾害灾害极易发区和高易发区灾害中易发区灾害低易发区、灾害不发育区地表水保护区一级保护区:泉峪水库水源一级保护区主要基础设施廊道1、黄家河两侧设置10米宽以上的绿化带2、10KV电力线两侧控制20米的绿化带农业生产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含优质粮产区)一般农田区(可适当调

39、配)文物古迹文物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7.2.1 禁止建设区禁止建设区指为防止集镇化过程中的环境衰退恶化和集镇无序蔓延等问题,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城乡可持续发展,基于维护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的场域生态安全、自然人文特色和自然景观的需要,在场域范围内划定的进行永久性保护和开发控制的具有重大生态和人文价值并对场域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影响的绿色开敞空间。禁止建设区包括地质灾害极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地下矿产资源开采区、规划镇区建设用地外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地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保护区、河流水域等生态基质空间、生态环境屏障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范围等。管制要求:禁止在该区内进行任何与保护功能无关

40、的开发建设活动,对确需建设的重大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应严格控制,经论证后,按法定程序审批。任何不符合资源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必须限期搬迁。7.2.2 限制建设区在本规划中划定的,不适宜安排开发建设项目的地区,该范围内原则上不进行开发建设项目。建设用地选择应避让限制建设区。确有必要进行建设时,开发建设项目应符合整体发展的要求,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进行申请、评审、批准,并严格控制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限制建设区包括地质灾害中易发区、河湖湿地的生态控制区、地表水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防护区、小河流、小型水面、一般耕地、一般林地、园地、农村居民点、其它农用地、荒地、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区域性交

41、通廊道控制用地等。其范围较大,是除禁止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以外的所有用地。1、 水域建设控制区:主要包括南洞庭芦苇场黄家河一级水源级保护区、地表水体蓝线外20米、饮用水水源(包括地下)二级保护区。 2、控制预留电力、电信、燃气等区域性市政设施走廊用地。单杆110kV电力线两侧控制15-25米的绿化带。3、雷达站、气象站、军事设施、外事机构、微波站、微波通道、危险品等设施应按照有关规范和规划要求确定控制范围。4、一般农用地。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一般耕地、园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5、文物古迹用地周边的建设控制地带。7.2.3 适宜建设区适宜建设区指适宜安排集镇开发项目的地区,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

42、改造即可使用的区域。该区自然条件较好,生态敏感度低,能适应各项集镇设施的建设需要。管制要求:集镇建设应严格按照镇总体规划要求进行,优先满足基础设施用地和社会公益性设施用地需求。第八章 集镇性质与规模8.1 集镇性质洞庭湿地、绿色休闲,打造具有洞庭特色的生态旅游名镇。8.2 集镇规模8.2.1 人口规模根据综合分析计算和预测,近期到2020年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人口规模为1.05人,其中镇区人口规模为3800人;远期到2030年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人口规模为1.12万人,其中镇区人口规模为5000人。8.2.2 用地规模集镇土地需求的驱动力是集镇发展。一个集镇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人口和就业。人口的增长带

43、来了对住宅的需求,而集镇经济活动的增长带来了对用于各种经济活动(如工业、商业、零售业、办公等)的建筑空间的需求。同时为支持人和经济活动,还需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因此集镇发展需要满足集镇人口工作、居住、交通等各种活动,集镇发展用地主要是为这些活动功能提供支撑平台。因此本次规划针对2030年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镇区居住人口规模,本着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来框算满足集镇人口工作、居住、交通与休憩所需要的集镇用地规模。2020年集镇建设用地规模为38公顷,镇区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2030年集镇建设用地规模为59.58公顷,镇区人均建设用地119.16平方米。第九章 镇区用地布局规划9.1

44、镇区土地利用现状南洞庭芦苇场镇区现状用地范围主要包括永胜村,车子歧村,徐家岭村、东头咀村四个行政村,镇区内功能分区不明确,各类用地混杂,建设起点不高。9.1.1 居住用地现状居住用地以村庄住宅用地为主,居住用地31.06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89.48%,人均居住用地面积88.74平方米。9.1.2 公共设施用地现状镇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模为1.71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4.93%,人均建设用地4.89平方米。其中行政管理用地0.03公顷,为原政府办公所在地;教育机构用地1.31公顷,为南洞庭芦苇场中心小学;医疗保健用地0.31公顷;商业金融用地0.06公顷。9.1.3工程设施用地现状镇区工程设施

45、用地较为缺乏。9.1.4绿地现状镇区绿地缺乏。9.1.5道路广场用地现状镇区道路广场用地规模1.94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5.59%,人均建设用地5.54平方米。9.1.6水域及其他用地镇区内还有部分非建设用地,主要为水域,总用地规模11.87公顷。表9-1 镇区现状建设用地汇总表用地代码用地名称用地面积(h)用地比例()人均用地面积(/人)R居住用地31.0691.0688.74C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113.253.17其中行政管理用地0.030.090.09教育机构用地0.712.072.03医疗保健用地0.310.910.89商业金融用地0.060.180.17S道路广场用地1.945.6

46、95.54建设用地34.1110097.46注:至2013年末,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镇区总人口为3500人。9.2 镇区土地利用现状评析目前,南洞庭芦苇场镇区现状用地单一,主要以村民居住用地为主,商业服务设施缺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镇区发展滞后,不利于人口集聚近年来,南洞庭芦苇场新增建设用地主要为居住用地,然而,作为全场生活服务中心以及为与生活设施的镇区建设却徘徊不前。镇区不仅没有强有力的商业中心和文化娱乐、体育设施,甚至连政府周边环境也较差,难见镇区面貌,这对于全场的集聚与发展极为不利。2、用地潜力大而实施难南洞庭芦苇场村庄星罗棋布,受到传统耕作方式、农民乡土情结、政府财政能力的影响,近期

47、大力实施宅基地功能置换的可能性较低、难度较高。3、空间框架拉开而凝聚力不足从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镇区建设用地现状来看,居住用地零星散布,集镇用地与村庄用地间隔,功能布局非常混乱。混乱的功能布局不仅阻碍了镇区建设,同时也导致了建设用地的粗放式扩张。混乱的功能布局导致类似功能的用地无法集约紧凑发展,只能分散式蔓延,开发密度较低,建设用地粗放模式明显。9.3 镇区规划结构镇区空间结构为带状形态集中块状式,空间形态为“一心、一带、三区”的空间结构形态。“一心”:镇区的核心区域,主要以行政、商业、文化中心为主;“一带”:沿车子歧路的旅游服务功能带;“三区”:生态休闲片区、生活居住区、综合服务区。9.4 镇

48、区土地利用规划9.4.1 居住用地规划规划居住用地26.96公顷,占镇区规划建设用地的45.25%,人均53.92平方米。9.4.2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规划公共设施用地16.12公顷,占占镇区规划建设用地的27.04%,人均32.24平方米。1、行政管理用地规划行政管理用地0.70公顷,占镇区规划建设用地的1.16%。 2、教育机构用地规划教育机构用地0.86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1.44%。规划保留原中心小学与中学,适当扩大规模。3、文体科技用地在镇区北面沿河地带规划文体科技用地7.38公顷,站镇区建设用地的12.39%。4、医疗保健用地规划医疗保健用地0.54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0.91%

49、,扩建原南洞庭芦苇场卫生院。5、商业金融用地规划商业金融用地6.64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11.14%。9.4.3道路广场用地规划规划道路广场用地9.59公顷,占镇区规划建设用地的16.10%。目前镇区道路路网格局还没有形成,规划给予调整、完善、打通断头路,合理增加道路网密度。干路是镇区各功能区之间的主要交通联系通道。规划间距500-600米。干路间距250500米,红线宽度15米,断面形式为一块板。交通设施:新建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的对外交通设施,占地0.07公顷。广场:规划建设多个广场,用地规模0.72公顷。9.4.4市政设施用地规划规划市政设施用地0.58公顷。消防站:规划在黄家河东面建设

50、一座消防站,占地面积0.21公顷。9.4.7 绿地规划规划绿地用地6.26公顷,占镇区规划建设用地的10.51%,人均12.52平方米。1、公共绿地规划公共绿地3.83公顷,占镇区规划建设用地的6.43%,人均7.66平方米。公共绿地包括综合公园、街头绿地等各类绿地,规划在镇区集中布置一块公园绿地和多处街头绿地,为镇区公民提供休闲游憩场所。2、防护绿地规划防护绿地2.43公顷,占镇区规划建设用地的4.08%。具体用地见表: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镇区规划用地平衡表。表9-2 沅江市南洞庭芦苇场镇区规划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性质用地代号用地面积(公顷)占集镇建设用地比例(%)人均集镇建设用地面积(/人)1

51、居住用地R26.9645.2553.922公共设施用地C16.1227.0432.24其中行政办公用地C10.701.161.40教育机构用地C20.861.441.72文体科技用地C37.3812.3914.76医疗保健用地C40.540.911.08商业金融用地C56.6411.1413.283对外交通用地T0.070.120.144道路广场用地S9.5916.1019.18其中道路用地S18.8714.8817.74广场用地S20.721.211.445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0.580.981.16其中供应设施用地U10.580.981.166绿地G6.2610.5112.52其中公共绿地G

52、13.836.437.66防护绿地G22.434.083.047总计59.58100119.16注:2030年规划人口5000人第十章 镇区道路交通规划10.1 道路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10.1.1 现状南洞庭芦苇场现状道路宽度不够,硬化情况不理想,连接黄家河两岸的只有一座浮桥,交通建设和危桥改造迫在眉睫。10.1.2 存在问题1、道路功能结构不明显,道路宽度等级低,路面状况不很理想。2、镇区缺乏广场、停车场用地。10.2 道路系统规划10.2.1 规划目标与原则1、建立与镇区规模相适应、布局合理、快速通畅的道路网系统。2、在路网规划中,按照道路主次分级,分清道路性质功能。3、结合集镇用地布局,

53、适当提高道路网密度,合理安排道路间距和断面形式。4、有利逐步确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客运交通体系。10.2.2 道路功能等级结构根据集镇的规模及现状路网构成情况,镇区道路划分为干路、支路两个等级。规划充分利用现状道路,道路网采用自由形式布局,有利于建设用地合理充分利用。干路既是镇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也是镇区各功能区直接的主要交通联系通道。规划间距250500米。红线宽度15米,断面形式为一块板。规划支路红线宽度9、7、5米,断面形式以一块板为主。10.2.3 镇区广场、公共停车场规划1、广场规划在镇区设置大小不一,规划集行政、文化、娱乐停车为一体的广场,总用地面积0.72公顷,满足镇区居民机会、休

54、闲的功能以及小型停车等需求。2、公共停车场规划规划在人流车流较多的综合商业中心等用地处建设公共停车场,共占地0.36公顷。3、对外交通设施规划在南洞庭芦苇场域范围内的对外交通主要依托水运,规划在篙竹河一侧建设一个占地为0.07公顷的码头。4、道路竖向规划道路竖向规划应综合考虑地形、防洪防涝、工程管网的布线和与现状道路、已完成设计的集镇道路的衔接等要求。规划最小纵坡原则上不小于0.3,但应考虑其它排水措施或借助地形,包括道路横坡取最大限值及使道路横断面设计有利于车行道、人行道和绿带上的雨水能迅速排入雨水口,以保证路面排水。第十一章 镇区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11.1 规划原则1、在规划中尽可能保护原有自然景观,延续现状景观环境的地域特色和吸引力。2、规划绿地应点、线、面相结合并与周边良好的自然环境景观、绿地相协调。镇区规划绿地用地6.26公顷,占镇区规划建设用地的10.51%,人均12.52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3.83公顷,防护绿地2.43公顷。11.2 绿地系统规划11.2.1 公共绿地规划公共绿地包括社区级公园、街头绿地两类。 1、社区级公园:生态休闲公园; 2、街头绿地:依托自然的生态湿地、篙竹河、黄家河、广场绿地等设置小游园和街头绿地,每处面积为0.5-2公顷。 11.2.2 防护绿地规划规划区规划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