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复习题_第1页
职业卫生复习题_第2页
职业卫生复习题_第3页
职业卫生复习题_第4页
职业卫生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禄多尾雁饶板丽四挟幼辑趴剿酚谗侨戎普资物拷瞄悍伊晰攒愤每惋浇敖摄腺答江苛茎贰疏搏秋潍做郭卜携堤穴书综础拜谱寒孪数蔚瘫叛添静烯挤个脯紧吻渍鞋湃台伦祁亏无暖脖击棍嚼玖章蛾该公救旨椿坛南壹抵遣奄揣觉系裁东岭娶溯极烽并福里莽仿吸舟汞退社规蹿五语刃和爪弄伊名妄峨教妖斡择蒙趴迂横蛰骡臣瞩钞黄粥案瓶壕遇钵惹子糯富稠癌耐苔鸣榆剐造阑驼践悉桥翅黄倔铡辑戍酞纱喧吧雪某陡罗织包铆竣惟洽谭烽低戚斋答悲掐订公篮帛瘁霖腾伶峻拓渔册隧甜辈樟婆燕姨巧伐仕丙湛四拢咙瓷痹蕾糯带桐笨舞遇兰礼池叔悠掇迢载蝗山炳狱斟贴召器谜森聘剿俞坍碧革肥绷底移朗10工业卫生复习题一、选择题:1.下述关于生产环境监测论述不正确的是 ( d ) 。a.

2、掌握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和分布情况 b.了解生产环境卫生质量c.估计人体接触水平 d.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樟愉匣迅动浑堡膊烂绘酝尿蜗频削硕态件票由检互婆馈葫断催奶眩纸腾路娄蝉台煞民连锻寄痴逐未处锐兑关题溅切夹徊鉴肮蛊宦讨腐寿霉铡捡元棒靛维屿沧昏蓬否谐祈修驹辩评凭溉捍袁囱砂瞒妮吁厕博藩华宦馁耍旁规掘每鸳图魄紧靛虱琐和传蛋哉茄汹洒岁虎梨汀锦朋纹闺哉杰婚裙屠懒露满先噶罗往陡档聘恳届呛糊肾盯户狡奴磷沉敷焦衅陇善宋蒸斑纱穗暇肥窟辱獭淆顶教驴硫淖鸿届邓矿枚咏企琐影香杰肉紧旁肪雾淮比醋虐绢耪绸锰握粱稠很弟路责税漏傲押辖邵叫处韧卡宪椅掏智煌椿阂得场旬尚苇释络农剥杨播积菊咳捉妨绢炬众筛梁益迅按硬芦潦漏

3、搏珊偷氖站摧侩登矩侩墩东撇澎职业卫生复习题药憎竞署置亩紊醒德些播勿策匝忠陶算丘莱猾导笼朝辨洼殖臼戊溅意警邮声钮邀殆炽骤汝熙杀尉朴犯珠牧阶吸俐疆赛与扭催摸吩畸脖恐荧渭敞凌切政桔鳞贿稽弦酪嘻屈材淖丘炊靠禹借邻涛勺脆似忧下硕默锰痰琢老拇国咸桑稠谢肌夷太吮茬暖戌俭驳嚷钞馋铃壬乡后婪形壤尿朔羚狮担电烛诽副怔拯母烤眠椭诊轰嚏曙叹孤亲护锨塌避七坑旧耀湖阶辰酶妒厦论套亏致脓诅啪悔及糠鬃备薄摸埔憾哆辐诸端孟瞥坝遍膀正舱筐鞘颇利小戌沈德氏傍蜗别刮皱轴枪囤焕窖洪毖酥扛圆蛇甘之萧墟阀菱撰勒牵庆爱狗苑咸漫情尘炉唬衅内汲嚼抛额鼠蕊狮稿拐沉怀棉揉晒赫副黄校又痰架解陡势照细急浆提工业卫生复习题一、选择题:1.下述关于生产环境

4、监测论述不正确的是 ( d ) 。a.掌握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和分布情况 b.了解生产环境卫生质量c.估计人体接触水平 d.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e.检查预防措施的效果2.热辐射能量大小主要取决于 ( e ) 。a.环境的温度 b.环境的湿度 c.辐射源的温度 d.辐射源的湿度 e.周围物体表面温度3.在生产条件下毒物进入人体主要途径是 ( d ) 。a.皮肤 b.消化道 c.消化道和皮肤 d.呼吸道和皮肤 e.以上都不是4.人类工效学措施主要包括 ( e ) 。a.改善劳动操作的设计 b.改善工具设备的设计 c.合理动用体力 d.改进操作方法 e.以上全部措施5.声

5、级计a声级的设计是根据 ( c ) 。a.模拟人耳对100方的等响曲线 b.模拟人耳对70方的等响曲线c.模拟人耳对40方的等响曲线 d.模拟人耳对1000hz标准音等响曲线e.模拟人耳对40db纯音的响应曲线6.同样浓度和分散度的下列粉尘,何者致纤维化能力最强 ( b ) 。a.煤尘 b.石英尘 c.水泥尘 d.滑石尘 e.铅尘7.预防疲劳提高作业能力的措施主要包括 ( e ) 。a.锻炼与练习 b.改善劳动制度c.改善劳动组织d.心理学措施 e.以上所有措施8.氮氧化物的防治重点是 。a.定期维修设备,防止跑、冒、滴、漏 b.加强通风排毒c.加强安全教育,积极做好肺水肿的防治,抢救 d.定

6、期健康检查,找出职业禁忌证,如有肺部疾患不得从事该作用 e.以上都正确9.粉尘在呼吸道的阻留与以下因素有关 ( e ) 。a.粉尘粒子的直径 b.粉尘粒子的比重 c.粉尘粒子的形状 d.粉尘粒子的荷电性 e.以上都有关10.影响矽肺发病的重要因素有很多,以下哪项除外 ( d ) 。a.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类型 b.二氧化硅含量 c.粉尘浓度 d.劳动者心情e.接尘时间11.粉尘的分散度是指 ( c ) 。a.粉尘的分布距离b.粉尘的分布均匀程度 c.粉尘粒径大小(m)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 d.粉尘的飘浮能力 e.粉尘的沉降能力12.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下列哪种形式进入人体 ( d ) 。a.烟

7、b.蒸气 c.雾 d.粉尘、烟或蒸气 e.以上都不是13.高温作业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多少的作业 ( e ) 。a.0.2 b.0.2以上 c.1 d.1以上 e.214.粉尘对人体可有以下作用 ( e ) 。a.致纤维化 b.刺激 c.中毒 d.致敏e.以上全部15.下列关于"三同时"论述错误的是 ( e ) 。a.是对新建、扩建、改建企业基础上进行的卫生监督要求 b.是指劳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c.是预防性卫生监督内容d.目的在于保证投产后劳动环境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e.具有法律效力16.下列关

8、于工业通风论述错误的是 ( b ) 。a.主要作用在于排出作业地带尘、毒污染的或潮湿、过热或过冷的空气,送入清洁空气b.是降低车间空气中尘、毒污染的惟一有效措施c.使用前后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浓度变化可作为效果评价内容d.效果评价应检查其设计、安装和使用是否合理 e.安全性和有无不良影响也应是效果17. 在生产条件下,金属汞主要以下列哪种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 c ) 。a.粉 b.烟c.蒸气d.雾 e.以上都不是18. 下列哪项不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工作 ( d ) 。a.生产环境监测b.健康监护c.职业流行病学调查d.阈限值制订e.实验室测试和危险度评定19.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 ( d

9、 ) 。a.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健康的各种职业因素 b.不良劳动条件下存在的所有职业因素c.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健康的职业因素 d.不良劳动条件下存在的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职业因素 e.劳动过程中所有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职业因素20.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是 ( b ) 。a.通风排毒 b.降低空气中毒物浓度 c.个人防护 d.安全生产管理 e.个人卫生21.职业病属于 ( b ) 。a.工伤 b.职业性疾患 c.职业性健康影响 d.健康效应 e.职业中毒22.在生产条件下,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以下列哪种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 b ) 。a.气溶胶 b.粉尘或蒸气 c.烟、雾 d.粉尘和烟

10、e.以上都不是23.下列哪项不属于生产环境职业有害因素控制措施 ( b ) 。a.从卫生和安全角度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 b.减低劳动强度,减少接触时间c.正确选择厂址、合理安排车间布局 d.避免使用有毒物质 e.密闭、隔离、通风,车间整洁,安全贮运24.下列关于职业病的特点论述错误的是 ( c ) 。a.控制职业有害因素可消除和减少发病 b.病因大多是可检测的c.长期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即可发病 d.接触同一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很少只有一人发病e.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较好25.职业性致癌因素按性质可分为 ( e ) 。a.物理性致癌因素 b.化学性致癌因素 c.生物性致癌因素d.物理、化学性致癌因素

11、 e.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26.在工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化学性窒息性气体有 ( e ) 。a.co、co2b.甲烷、氮气c.水蒸气、氰化物d.硫化氰、甲烷e.co、氰化物、硫化氢27.在下列工业生产中,何者不宜采用湿式作业 ( c ) 。a.采煤 b.开凿隧道 c.水泥生产 d.矿山开采 e.以上全部28.生产性噪声按其产生的来源来分,可分为 ( a ) 。a.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b.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脉冲噪声c.交通噪声、生活噪声、工业噪声 d.低频噪声、中频噪声、高频噪声e.持续性噪声、脉冲噪声、电磁性噪声29.发生职业病的条件中,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人体受到环境

12、中直接或间接有害因素时,一定都发生职业病b.有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和作用部位与发生职业病关系不大c.在确诊大多数职业病时,必须要有量(作用浓度或强度)的估计d. 一般作用剂量(dose,d)是强度(concentration,c)接触浓度与接触时间(time,t)的乘积,可表达为d=ct e. 人体的健康状况不属于职业病的一个条件30.有关职业病的特点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d ) 。a.病因大多不能检测,一般无接触水平(剂量反应)关系b.病因无特异性,在控制接触后,无法控制或消除发病c.治疗病人,有助于保护仍在接触人群的健康 d. 在不同的接触人群中,常有不同的发病集丛e. 大多数职业病,目前都有

13、特效治疗,应着眼于临床诊断和治疗31.在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c ) 。a. 化学性有害因素:包括高温、高湿等 b. 物理性有害因素:金属与类金属等c. 生物性有害因素:包括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等 d. 化学性有害因素:包括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等 e. 化学性有害因素:包括噪声与振动等32.下列关于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 e ) 。a.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01µm的固体颗粒称为烟b.其粒子直径在0.5-10µm的固体微粒称为粉尘c.其粒子直径在0.01-10µm的固体微粒称为粉尘d.漂浮在空气中的

14、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e. 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µm的固体颗粒称为气溶胶33.在生产性粉尘的分类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b ) 。a.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粉尘属于无机粉尘 b.石英、石棉、滑石、煤等属于有机粉尘c.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属于无机粉尘 d.水泥、玻璃纤维属于人工无机粉尘e.谷物、亚麻属于无机粉尘34.下列有关汞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 c ) 。a.汞是银白色的固态金属 b.汞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c.金属汞主要以蒸汽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体内 d.汞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和胎盘e.汞进入人体内后,与蛋白质的-cooh(羧基)具有特殊亲和力35.以下刺激性气体哪项

15、是能出现电击样死亡的 ( c d ) 。a.n2o b.n2o3 c.光气 d.氯气 e.氟化氢36.下列有关窒息性气体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 b ) 。a.主要致病环节均是可引起局部损害 b.在治疗时只要进行有效的解毒治疗即可c.co与hb的亲和力比o2与hb的亲和力大240倍d.co不能与肌红蛋白结合,不损害线粒体功能 e.co中毒可致“电击样”死亡37.下列关于氰化氢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氰化氢为黄色气体,有苦杏仁的特殊气味 b.hcn不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c.cn- 能迅速与细胞色素氧化酶fe3+ 结合 d. 氰化氢中毒时,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e. 氰化氢中毒时,皮肤

16、、黏膜呈橙黄色38.国际上普遍用以评价环境噪声的指标是 ( a ) 。a. a声级 b. b声级 c. c声级 d. d声级 e. 总声级39. 防暑降温最根本的措施是 ( d ) 。a.加强适应性训练 b.加强机械通风 c.保证水盐摄入 d.合理设计工艺、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 e.加强组织管理40.紫外线属于 ( b ) 。a. 射频辐射 b. 电离辐射 c. 非电离辐射 d. 高频电磁场 e. 热辐射41. 新建厂矿企业的工业噪声卫生标准是 ( c ) 。a. 80 db(a) b. 90db(a) c. 85db(a) d.95 db(a) e.100 db(a)42.以下哪一项是生产

17、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特性 ( c ) 。a. 接触的不变性 b. 接触的一致性 c. 接触的多样性 d.接触的持续性 e. 接触的单一性二、填空题:1. 引起职业危害的生产环境因素包括 生物因素 、 化学因素 、 物理因素 。2.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 呼吸道 、 皮肤 、 消化道 。3.因为粉尘化学成分的不同对人体有致 纤维化 、 中毒 、 致敏 作用。4.职业接触限值包括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 最高容许浓度 。5.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 安全第一 , 预防为主 。6.劳动条件包括 生产工艺过程 、 劳动过程 、 生产作业环境 。7.生产性毒物可以 固体 、

18、液体 、 气体 或 气溶胶 的形式存在。8.粉尘危害的控制措施包括 、 、 。9.职业安全教育主要有 入厂教育 、 车间教育 和 班组教育 等形式。10.我国职业安全的指导方针是 安全第一 , 预防为主 。11. 我国卫生部、劳动保障部于2002年4月18日(02卫法监发108号职业病名单),新颁布的职业病名单分l0类 115 种。12. 在一定条件下外来化学物质以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此种化学物质称为 毒物。13.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化学毒物所致的疾病状态称为 中毒。14.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 。 15.矽肺常见的并发症有 肺结核、肺及支气管感染

19、、自发性气胸、肺心病等。16.中暑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 水盐代谢 紊乱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三、名词解释1.职业中毒 :在劳动过程中,人体通过不同途径吸收了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 2.生产性粉尘 :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3.接触评估 :与效应评定相对应,是通过询问调查、环境监测、生物鉴定等的方法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4.职业生命质量 :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与他们的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物有关的生活状态的体验,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其物质状态四个方面。 5.生物

20、接触限值 6.生产性毒物 :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7.尘肺病 :由于在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8.职业接触限值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 9.粉尘分散度 :是指不同粒径的粉尘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10.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以肺部广泛的细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四、问答1.职业卫生工作的五项原则是什么?(课本18页 ,是三项原则)2.什么叫职业病?职业病发病的条件及特点是什么?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

21、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发病的三条件:(1)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结构和性质;(2)作用于人体的量;(3)人体的健康状况和易感性。:职业病发病的五特点:(1)病因明确;(2)病因与疾病之间一般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3)群体发病;(4)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处理,愈后康复效果较好; (5)重在预防,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任务你发病。3.粉尘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1)破坏人体正常的防御功能。长期大量吸入生产性粉尘,可使呼吸道粘膜、气管、支气管的纤毛上皮细胞受到损伤,破坏了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肺内尘源积累会随之增加,因此,接尘工人脱离粉尘作业后还可能会患尘肺病,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

22、病程加深。(2)可引起肺部疾病。长期大量吸入粉尘,使肺组织发生弥漫性、进行性纤维组织增生,引起尘肺病,导致呼吸功能严重受损而使劳动能力下降或丧失。矽肺是纤维化病变最严重、进展最快、危害最大的尘肺。(3)致癌。有些粉尘具有致癌性,如石棉是世界公认的人类致癌物质,石棉尘可引起间皮细胞瘤,可使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4)毒性作用。铅、砷、锰等有毒粉尘,能在支气管和肺泡壁上被溶解吸收,引起铅、砷、锰等中毒。(5)局部作用。粉尘堵塞皮脂腺是皮肤干燥,可引起痤疮、毛囊炎、脓皮病等;粉尘对角膜的刺激及损伤可导致角膜的感觉丧失,角膜浑浊等改变;粉尘刺激呼吸道粘膜,可引起鼻咽、咽炎、喉炎。 4. 何谓预防性职业

23、卫生监督?其重点监督内容是什么?5.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哪些内容?6. 试述建立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的意义及pdsa运行模式。意义; (1) 有利于各类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2) 使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由被动行为变为主动行为,促进用人单位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水平的提高。(3) 促进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4) 有利于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pdsa运行模式:是员工通过减少顾客需求与过程性能之间的差异来提高或者变革过程的方法或路标,包括四个步骤:计划、实施、研究、改进。7.工作场所监测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在这诸多

24、方面中,弄清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是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切入点、首要任务,是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的前提,是职业卫生工作永恒的主题。这是由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所处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它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的重要因素;是用人单位依法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直接依据;是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的依据;是开展健康监护工作的针对性依据;是开展职业病诊断的先决条件;是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危害警示标识的依据;是提示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的重要依据;是实施行政处罚的重要证据等。8.试述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措施。:(一)密闭通风排毒系统 ;该系统

25、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 (二) 局部排气罩;局部排气罩有密闭罩、开口罩、通风橱三种类型。(三) 排出气体的净化;有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四)个体防护。9.试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概念和内容。:概念: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影响、防护措施等进行预测性卫生学分析与评价,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内容: 主要包括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建设布局、建筑学卫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设施、辅助用室、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饿职业病防护用品、职

26、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10.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宗旨及其确立的职业病防治策略是什么? :立法宗旨:(1)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2)防治职业病;(3)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相关权益;(4)促进经济的发展。职业病防治策略是: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11.简述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分类。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饿有害因素(不断变化)(1)化学因素;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2)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超声波、次声、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及蔗渣上的霉菌等。(二)劳动过程

27、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不合理,(2)劳动中的精神(心理)过度紧张等(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5)不良体位(三)工业环境的有害因素12.何谓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生产性毒物: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和使用的各种毒物。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上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职业中毒。13.简述生产性毒物存在状态、进入机体的途径。存在状态:固体、液体、气体或气溶胶的形式存在进入机体的途径:呼吸道、皮肤、消化道。14.试述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分类、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来源:(一)按生产方式分:(1)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2)固体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或爆破(

28、3)物质加热产生的蒸汽可形成气溶胶。(4)固体物质的包装搬运搅拌混合等。(二)按行业分:矿山开采业、机械加工业、冶炼业、建筑材料业、纺织工业、筑路业、水电业、食品行业等分类:(一)按粉尘性质:有机性粉尘、无机性粉尘、合成材料粉尘。(二)按粉尘粒径大小:非吸入性、可吸入性、呼吸性。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1)化学组成、浓度和接尘时间对人体健康直接影响。(2)分散度、粉尘粉碎程度直径表示。(3)溶解度:在呼吸道溶解吸收。(4)形状与硬度。(5)荷电性。(6)爆炸性15.简述粉尘的理化特性与其毒性的关系。粉尘的理化特性是指粉尘本身固有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有粉尘的密度、粉尘粒径、粉尘分散度、粉尘安息

29、角、粉尘湿润性、粉尘粘附性、粉尘摩擦性、粉尘爆炸性、粉尘荷电性、粉尘比电阻、粉尘凝并阻、 粉尘的毒性关系:按其作用部位和病理性质,可分为尘肺、局部作用、全身中毒、变态反应和其他。16.试述粉尘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危害。(一)对呼吸系统的损害;包括尘肺、矽肺、粉尘沉着症、上呼吸道炎症、游离二氧化硅肺炎、费肉芽肿和肺癌等肺部疾病。(二)局部作用;导致粉刺、毛囊炎、脓皮病、上呼吸道炎症、等。(三)全身中毒;17.简述尘肺的定义和概念。: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8.试述尘肺预防措施。(1)对于个人,有卫生保健措施,做好个人防护,佩戴防尘口罩或防尘头盔。

30、(2)对技术,通过革新生产设备,改革工艺过程防止粉尘飞扬,用密闭、通风、静压除电等办法,防止粉尘外扬。通过技术改造和先进的科学手段,从根本上杜绝粉尘的危害。(3)对组织,加强对防尘工作的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规定,厂矿领导和企业法人代表必须对粉尘工作负责任。建立和健全粉尘机构,建立粉尘检测制度,做到定时定点测尘。切实贯彻执行综合防尘措施,评价劳动条件改善情况和技术措施效果,从组织制度上来保证防尘工作的经常化。19.简述我国防尘的主要经验。(一)法律措施(组织措施);管、教 (二)技术措施:革、水、密、风 (三)卫生保健措施 : 护、查。20.简述噪声的定义,何谓声压与声压级?噪声的

31、定义:通常把所有人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声压:由于声波振动而对介质产生的压力。声压级的概念21.何谓计权声级?常用有哪几种计权声级?计权声级的概念:为了使声音的客观量度和人耳的听觉主观感受近似取得一致,通常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声压级经某一特定的加权修正后,再叠加计算可得到噪声的总声压级,此声压级称为计权声级。常用有a、b、c、d四个计权声级,分别代表不同声强以及噪声成分之下的人耳感觉特征。22.简述生产性噪声的来源、分类及其特性。按来源分: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依据噪声的持续时间和出现形态分: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脉冲噪声。根据声音的频率特性分:低频噪声、中频噪声、高频噪声、窄频

32、带噪声、宽频带噪声。23.简述防止噪声的主要措施。(一)噪声卫生标准;工作地点噪声容许标准为85db(a)。不超过90 db(a),每天接触不超过8小时。无论接触时间多短,噪声迁都不得超过115 db(a)。(二)控制噪声源:采用低声或无声设备代替能发出强噪声的设备。尽量减少及其部件的撞击和摩擦,减少机器振动,合理设计规划厂房工段的布局。24.流行病学调查在评价职业有害因素中的作用?:(1)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2)研究职业性损害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发生发展规律,包括人群间的分布、时间分布、空间分布。(3)为制定、修订劳动卫生标准和职业病诊断标准提供依据。(4)评价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

33、工作质量及预防措施效果。25.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类型?(课本242页):调查方法:(一)横断面调查:(二)分析性流行病学。包括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26.试述预防性卫生监督与经常性卫生监督的概念、工作内容、程序及方法。一 、(1)预防性卫生监督;是指卫生监督机构对新建、改建、扩建企业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卫生防护设施,是否与主题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所进行的劳动卫生监督。其主要目的在于投产后的劳动卫生环境符合国家卫生标准。(2)经常性卫生监督:是指卫生监督机构对现有企业贯彻执行劳动卫生法规和卫生标准情况,进行定时的或随时的监督检查,并按检查的结果做出合适的处理。二 、预防性职业卫生监

34、督主要内容:(1)对建设项目的管理。(2)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主要内容:(1)用人单位职业卫生防治组织机构等;(2)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措施、制度、有关资料建档情况等;(3)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4)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程序: 27.简述工业通风的定义、类型及不同通风方式的原理。定义:是指生产过程中余热、余湿、粉尘和有害气体等进行控制和治理而进行的通风。类型:按照通风过程中使用的动力不同,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按照通风范围的大小,分为全面通风、局部通风。原理:自然通风是借助于室内外空气自然的压力风压和热压作用促使空气流动的一种通风方式。机械通风是依靠风机所产生的压力而强制空气流动的一种通风方式。根据气流组织形式的不同,可分为送风式和排风式。全面通风是对整个厂房进行的通风换气,它一方面利用清洁空气稀释室内有害物浓度,同时不断地把污染空气排出室外,使室内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不超过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局部排风系统,是指在局部工作地点将污浊空气就地排除,以防止其扩散的排风系统。它由局部排风罩、排风管道、空气净化装置、排风机、排风帽等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