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一轮复习认识论PPT学习教案_第1页
哲学一轮复习认识论PPT学习教案_第2页
哲学一轮复习认识论PPT学习教案_第3页
哲学一轮复习认识论PPT学习教案_第4页
哲学一轮复习认识论PPT学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哲学一轮复习认识论哲学一轮复习认识论考纲展示考纲展示命题特点命题特点核心提示核心提示实践实践1.1.实践的概念实践的概念2.2.实践的特点实践的特点1.1.从考查内容上看,本课从考查内容上看,本课考查的考查的重点重点有实践与认识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属性、的辩证关系、真理的属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等。性等。2.2.从考查形式上看从考查形式上看, ,高考高考主主观题观题在该部分的考查主要在该部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集中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点和认识的反复真理的特点和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性、无限性两个考点上两个考点上, ,其其他部分主

2、要以选择题形式他部分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考查, ,多以生活中的材料或多以生活中的材料或名人名言为背景进行考查。名人名言为背景进行考查。3.3.在能力考查上,突出考在能力考查上,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探讨问题的能力。核心提示一个基本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两个特点: 实践的特点;真理的特点两个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真理与谬误的关系三个表现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实践实践是认是认识的识的基础基础3.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4.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动力5.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实

3、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一标准6.6.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真理真理7.7.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8.8.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具体性9.9.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条件性10.10.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认识认识过程过程11.11.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反复性12.12.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无限性第1页/共53页(一)全面把握实践的含义(一)全面把握实践的含义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不同于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2)

4、(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而非整个世界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而非整个世界( (3 3) )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是一种“改造改造”活动,会使客观世界发生改变活动,会使客观世界发生改变( (4 4) )实践是实践是物质性活动,物质性活动,也就也就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即可以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即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不是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不是纯粹的思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维活动、认识活动;( (5 5) )“一切物质性活动一切物质性活动”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和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的实践和探索世界

5、规律的科学实验( (6 6)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联接主客观的桥梁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联接主客观的桥梁【易错警示易错警示】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然界的活动”或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第2页/共53页(二)全面把握实践的特点(二)全面把握实践的特点(1)(

6、1)客观物质性:是相对人的主观认识而言的,原因在于客观物质性:是相对人的主观认识而言的,原因在于从从实践的构成要素看,实践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实践的构成要素看,实践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从制约实践的条件看,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受到客观事物从制约实践的条件看,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2)(2)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相对于其他动物的纯粹适应自然的本能活是相对于其他动物的纯粹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而言的,表现在动而言的,表现在人的实践是在认识指导下有目的、有计人的实践是在认识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的,盲目的实践不

7、是缺乏认识指导,而是在错误认划的进行的,盲目的实践不是缺乏认识指导,而是在错误认识指导下的;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识指导下的;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资料;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没有的新的物质资料;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3 3) )社会历史性: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强调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社会性,强调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即便是单个人的实践活动也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的,即便是单个人的实践活动也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历史性,强调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即在不同历史时期,历史性,强

8、调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即在不同历史时期,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注意】实践的能动性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注意】实践的能动性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第3页/共53页(三)区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与意识的能动性(三)区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与意识的能动性(1)(1)从各自的含义上区分:从各自的含义上区分:二者都是强调有目的、有计划的。但前者指有目的、有二者都是强调有目的、有计划的。但前者指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后者指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整个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后者指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整个世界世界二者都是有创造性的。但实践的能动性的二者都是有创

9、造性的。但实践的能动性的“创造性创造性”具具有直接现实性,而意识的能动性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必须有直接现实性,而意识的能动性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必须通过实践环节实现通过实践环节实现(2)(2)从各自的作用区分:从各自的作用区分: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无论是认识还是改造都只是停留在主观范畴,即世界,无论是认识还是改造都只是停留在主观范畴,即“想想”;实践是指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实践是指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做做”,是主观见,是主观见之于可观的物质性活动,不是纯主观或纯客观的活动;之于可观的物质性活动,不是纯主观或

10、纯客观的活动;第4页/共53页n第四,物质性的活动包括: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第5页/共53页第6页/共53页务研究工作中断,其组员余亚纲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派来协助中药所工作的顾国明一起查阅整理文献,以上海中医文献研究馆汇编的疟疾专辑为蓝本并筛选出重点药物乌头、乌梅、鳖甲、青蒿等,用水煎或乙醇提取,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焦岫卿做鼠疟筛选。第7页/共53页药专业组”会议上报告了青蒿乙醚中性粗提物的鼠疟、猴疟抑制率达100%的结果,引起了全体与会者的关注。第8页/共53页第9页/共53页(一)区分(一)区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的四个表现(1)(1)实践是认识的

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来源,强调认识的,强调认识的产生问题产生问题。注意区分。注意区分“认识的来源认识的来源”和和“获得认识的途径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即实践。是唯一的,即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两者的。两者的划分是相对的,对我是直接经验的,对别人就是间接经验划分是相对的,对我是直接经验的,对别人就是间接经验,但二者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实践。二者地位平等,没有相,但二者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实践。二者地位平等,没有相互决定的关系,也不能说谁比谁更可靠,二者都需要接受互决定的关系,也不能说谁比谁更可靠,二者都需要接受实践

12、的检验。实践的检验。“意识源于物质意识源于物质”和和“认识源于实践认识源于实践”“意识源于物质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认识源于实践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来源于、产生于实践指认识来源于、产生于实践 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解释主观应该符合客观,并不矛盾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解释主观应该符合客观,并不矛盾。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但不可混淆搭配。如不能说是相通的。但不可混淆搭配。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认识源于物质”。第10页/共53页1 1区分区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

13、的基础”的三表现的三表现( (2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动力,强调认识的,强调认识的不断深化、丰富的不断深化、丰富的问题问题,即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推动认识,即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推动认识发展的三个原因发展的三个原因【注意】实践是促进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直接动力,但【注意】实践是促进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直接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不是唯一动力( (3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检验认唯一标准,强调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问题。识正确与否的问题。因为实践能够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因为实践能够把主观与客观联系

14、起来并加以比较和对照。并加以比较和对照。( (4 4) )实践是认识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目的,强调认识的目的问题。认识必须要,强调认识的目的问题。认识必须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第11页/共53页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n 2、“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n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就是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第12页/共53页第13页/共53页第14页/共53页第15页/共53页2 2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

15、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法论【原理内容】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宿,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方法论】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

16、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注:“实践的决定作用实践的决定作用”和和“的指导作用的指导作用”二者二者不可分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实践的决定作用是第一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实践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位的。 承认实践的决定作用是坚持唯物论思想,承认认识承认实践的决定作用是坚持唯物论思想,承认认识的反作用是坚持辩证法思想。的反作用是坚持辩证法思想。 第16页/共53页第17页/共53页第18页/共53页1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1)(1)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不能怎么说?)不能怎么说?)相符合

17、的哲学范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使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畴,使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第19页/共53页1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 (2 2)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二是指检验真理的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标准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是客观的,;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所以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对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所以在同一

18、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即真理是一元的。认为在同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即真理是一元的。认为在同一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存在着多个真理性的认识是错一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存在着多个真理性的认识是错误的;误的;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要坚持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要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真理具有绝对性理具有绝对性”,即真理不会因个人的喜好、出身、社会地位,即真理不会因个人的喜好、出身、社会地位、权力等主观因素而改变;、权力等主观因素而改变;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真理属于主观范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真理属于主观

19、范畴,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坚持客观真理,必须反对主观真理。认为坚持客观真理,必须反对主观真理。认为“有用即真理有用即真理”等等观点,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观点,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客观性客观性第20页/共53页2 2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 (1 1) )对真理具体性和条件性的理解对真理具体性和条件性的理解 具体性: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也就是说,某。也就是说,某一认识是真理,说明它符合当时当地的客

20、观实际和实践需要一认识是真理,说明它符合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和实践需要,所以它是真理。任何真理如果离开它符合的那个特定的时,所以它是真理。任何真理如果离开它符合的那个特定的时间、地点,就会变成谬误。间、地点,就会变成谬误。 条件性: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和条件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和条件,任何真理,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使用的范围和条件,就会变成谬误。如果超出了自己使用的范围和条件,就会变成谬误。( (2 2) )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的意义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的意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说明真理具有相对性,这要求我说明真理具有相对性,这要求我们要在实践中追求

21、和发展真理们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也能说明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转化,也能说明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21页/共53页2 2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 (3 3)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原理内容】【原理内容】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

22、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统一。【方法论】【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随着过程的推移与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要随着过程的推移与历史条件的变化要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要正确对待错误。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要正确对待错误。第22页/共53页3 3真理与谬误真理与谬误2 2、真理真理谬误谬误区区别别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

23、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 .联联系系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不容混淆的,但真理与谬误又是相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不容混淆的,但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伴而行的,伴而行的,真理与谬误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真理与谬误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一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围,如果超出这一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另一方面,谬误

24、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谬误只要回到真理存在的条件范围内,就会转化为真理。只要回到真理存在的条件范围内,就会转化为真理。 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另一种含义是指人们可以从错误认识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另一种含义是指人们可以从错误认识中引出真理性的认识。中引出真理性的认识。第23页/共53页又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第24页/共53页第25页/共53页第26页/共53页nn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n A.B. C. D.C第27页/共53页C第28页/共53页n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A第29页/共53页

25、1 1认识的含义认识的含义(1)(1)认识的含义认识的含义 认识指人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按形式分,认识可分认识指人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按形式分,认识可分为感性认识(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和理性认识(对事物本质为感性认识(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和理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按性质分,认识又可分为正确认识与错误和规律的认识);按性质分,认识又可分为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认识。( (2 2) )意识与认识的关系意识与认识的关系区别:二者的对立面和所属哲学范畴不同。意识与物质相区别:二者的对立面和所属哲学范畴不同。意识与物质相区别,属于唯物论范畴;认识与实践相区别,属于认识论范区别,属于唯物论范

26、畴;认识与实践相区别,属于认识论范畴畴联系:二者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主观的东西,都是联系:二者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主观的东西,都是第二性的;二者的内容都是客观的,形式都是主观的;从性第二性的;二者的内容都是客观的,形式都是主观的;从性质上说都有正误之分质上说都有正误之分 第30页/共53页2 2认识的特点认识的特点(1)(1)反复性反复性 侧重点:侧重点:强调对强调对一个事物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经过从实践的正确认识,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不能怎么说)(不能怎么说);还;还强强调人们的认识过程和追求真理的过程调人们的认识过程和

27、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不是一帆风顺的,的,而是而是多次反复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的;才能完成的; 原因:原因:A.A.从认识主体上说,人的认识受具体的实践水平、立场、观从认识主体上说,人的认识受具体的实践水平、立场、观点、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限制点、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限制B.B.从认识客体上说,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其本质的暴露从认识客体上说,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表现:表现:必须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必须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即感(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即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再从认识

28、到实践(完成认识的根部目(完成认识的根部目的)的)的多次反复的多次反复 第31页/共53页2 2认识的特点认识的特点( (2 2) )无限性无限性 侧重点:侧重点:强调强调整个人类的整个人类的认识能力认识能力没有终点没有终点,是无限发是无限发展的展的;同时也强调认识的过程和追求真理的过程;同时也强调认识的过程和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浅尝辄不是浅尝辄止的止的,而,而是永无止境的是永无止境的 原因:原因:A.A.从认识主体上说,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从认识主体上说,人类是世代延续的B.B.从认识客体上说,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从认识客体上说,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C.C.从认识的基础说,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从认识的基础

29、说,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 3) )上升性上升性 侧重点:侧重点:强调强调任何认识任何认识不是圆圈式循环或周而复始的运不是圆圈式循环或周而复始的运动动,而是前进的上升的(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过程。,而是前进的上升的(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过程。 原因:发展的实质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原因:发展的实质和发展具有普遍性 第32页/共53页3 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第33页/共53页第34页/共53页第35页/共53页4 4对认识、真理的全面理解对认识、真理的全面理解 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但不能因为认识的有限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但

30、不能因为认识的有限性而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性而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 认识的反复性不能否定认识的上升性认识的反复性不能否定认识的上升性 注意两个极端:追求终极真理,违背了认识的无限性;注意两个极端:追求终极真理,违背了认识的无限性;人类永远达不到真理,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人类永远达不到真理,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是客观的,不等于真理是不变的。真理随着历史条真理是客观的,不等于真理是不变的。真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完善件的变化、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完善 “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错误的原错误的原因因 真理不是

31、绝对的、永恒的,是因为真理不是绝对的、永恒的,是因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哪个否定了真理客观性?哪个否定了真理客观性? 第36页/共53页第37页/共53页第38页/共53页A第39页/共53页C第40页/共53页n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n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n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nA B C DA第41页/共53页典题例析典题例析第42页/共53页易错点集锦:易错点集锦: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2、实践是客观见之

32、于主观的活动。、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3、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没有、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没有的。的。4、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的。5、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之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之一。7、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8、有用即真理。、有用即真理。9、真理是标志着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是标志着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10、存在终极真理、绝对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存在终极真理、绝对真理放

33、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1111、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认识到实践,实践到认识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往往要经过认识到实践,实践到认识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第43页/共53页11、人的认识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是无限的。1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13、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书。的书。14、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决定、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决定的。的。15、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16、真理具有客观性,所以真理永远是、真理具有

34、客观性,所以真理永远是真理。真理。17、人的真理性包含着谬误的成分。、人的真理性包含着谬误的成分。18、已经形成的既定真理可以被推翻、已经形成的既定真理可以被推翻19、真理可以超越历史条件、可以适用、真理可以超越历史条件、可以适用于任何历史条件于任何历史条件第44页/共53页20、认识是一种圆圈式、或直线式或循环往复的运动第45页/共53页判断下面名言典故中的哲理判断下面名言典故中的哲理1、“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认识不能停滞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2、陆游、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

35、成。纸上得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的唯一来源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个人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个人的知识构成影响着认识客观事物作出的结知识构成影响着认识客观事物作出的结论)论)4、马克思说:、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在他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明的地方,是在他

36、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第46页/共53页5、汉代思想家王充在、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论衡中说中说过: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草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6、“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的女儿” (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验)7、“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同一方向迈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误。”(真理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人的一(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9、“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47页/共53页第六课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认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