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视角中的流行文化_第1页
消费者行为学视角中的流行文化_第2页
消费者行为学视角中的流行文化_第3页
消费者行为学视角中的流行文化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消费者行为学视角中的流行文化   摘 要:流行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远,可它一直鲜为学术界研究,从消费者行为学的角度探讨了流行文化的含义,流行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流行文化的 发展 阶段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等,希望借助利用流行文化正确引导消费者的行为。关键词:流行文化;消费者行为;高雅文化现在,当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产品随着全球化而充斥世界的时候,不仅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在全球各个角落普遍存在并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的东西,就是已经彻底商品化和全球化的流行文化产品。由此可见,流行文化对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对流行文化的研究已经势在必然,这是时

2、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一、流行文化的界定流行文化并不容易被界定。关于“流行”这个词,威廉斯认为有四种意思:被许多人特别喜欢的;较低等的制品;希望赢得人们喜欢而蓄意制造的作品;那些事实上是为自己而制造的文化。“流行”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迅速传播或盛行一时。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社会上或一个群体中迅速传播或流行一时的规格或样式,也称作时尚、时兴、时髦等。流行是一种追求新颖而背离习惯的企图,但同时尚未超出社会可以接受的形式和行为范围。根据社会心 理学 的观点,流行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或大众的内部产生的一种非常规范的行为模式。流行现象,它具体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相当数量的人,对特定观点、行为、言语

3、、生活方式等产生了共同的崇尚与追求,并使之在短时间内成为整个社会到处可见的现象。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流行,流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心理现象,是一个时期内大众社会中许多人都在实践和追随的一种新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从商业的角度看,流行意味着消费潮流,它在当代社会已成为一种与直接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如营业额、利润等)紧密相连的东西;从接受的角度看,流行在面向市场和社会时,极易获得广大消费者的共鸣和认同。在学术发展史上,“文化”一直是最复杂的术语之一。最早在 科学 意义上为“文化”进行界定的是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泰勒。截至20世纪50年代初,文化界定已经有164种之多。著名学者t.伊格尔顿在其

4、最新的大作中指出,文化这一术语一直是在对立的两极之间被使用:它太宽泛又太狭窄、太充满人类学的无所不包又太局限于美学意义上的思辨性。20世纪90年代,一些人类学者认为,文化界定可以归纳为两种,一为社会结构意义上的文化,另一是个体行为意义上的文化。前者指的是一个整体社会中长期、普遍起作用的行为模式和行动的实际准则,这些模式在那些给事件和人际关系以明显结构的形态和反复出现的周期 规律 性中呈现出来,并且构成常被归为“生活方式”的那种东西。结构功能主义学派的巨擘拉德克利夫·布朗就持此观点。后者是个体习得的产物,包括一个人类群体成员为了在他参与活动的这个群体中被相互接受地交往而必须知道的东西。

5、据此认识,文化不必为该社会甚或该群体所有成员所共享,而是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有关成员彼此授受意义,以至这些意义能够使他们达到共同的目标,因为他们建立了共同的理解和文化的想象。很清楚,任何流行文化的界定都将会把流行的不同意义与文化的不同意义进行结合,从而产生不同的组合。因此,文化理论与流行文化衔接的 历史 ,就是这两个概念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内,被研究者以不同方式组合的历史。二、流行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流行文化是当代消费社会的代言人。在消费矛盾:消费社会的概念、行为与 政治 (contradictions of consumption:concepts,practices and polit

6、ics in consumer society)一书中,爱德华(tim edwards)主张,透过流行文化,我们能够对当代消费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流行文化是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社会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随处可见的消费现象,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它都体现为在某一特定时期人们一种趋同的消费选择。从总体上看,流行文化对消费者行为有以下两方面的影响。1.流行文化引导消费者的购买和消费模式。从生产与消费的角度,流行文化生产的目的在于消费,或者说在于满足消费者的文化消费欲求。 现代 社会的实践证明,人们消费某种产品,并不仅仅因为它的物质特性和实用功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还会因其广告所张扬的抽象的、非实用的

7、精神因素能够使消费者产生兴趣和认同。形形色色的广告无不传达着各种各样的观点、价值与精神取向,广告与其说是对产品的推销,不如说是对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生活 哲学 和意识形态的表达。比如耐克赢得了非凡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产品质地优良,更主要的是因为他们大力倡导了一种价值观,那就是:just do it (想做就做).i can(我能)。这种价值观已形成了一种潮流以绝对优势经久不衰地席卷了美国乃至全世界,它不仅已嵌入了每个美国消费者的头脑深处,而且已成世人皆知的经典广告口号。2.流行文化反映消费者行为。流行文化是消费者行为的一面镜子,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消费者的行为。美国当代强调年轻和健康的流

8、行文化正好反映了美国消费者购买健美器械、定期去健身俱乐部、钟爱营养均衡食品等消费行为。三、流行文化的发展阶段流行文化一般会经历产生、普及和衰退三个阶段。流行文化潮流以前是由商家请专业设计者创立,然后自上而下进行普及。这里要注意的是,流行文化也会被名人无意创立。例如,1961年,肯尼迪在他的就职典礼上没有戴帽子就走过了宾夕法尼亚大街,这一无意行为却从此打破了男士戴帽的风俗习惯,也摧毁了男帽行业,联合帽业会不得不请求肯尼迪重新戴上帽子以希求恢复男士戴帽的流行文化。由此可见,名人对流行文化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现在商家把流行文化的产生寄托在年轻大众上。专门的市场调查公司投资请一些“酷仔”对身边的朋友进

9、行关于流行文化的录音采访。这样的调研使得reebock开始推销淡颜色的鞋子,而burlington开始推销深蓝色的牛仔裤。流行文化形成过后,最重要的是让它普及到大众,不然就不成其为流行文化,就不能引导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而这就要借助媒体和意见领导者通过广告等方式传播出去。广告是流行文化的信息源,它最先向人们传递社会潮流和流行流变的信息。当一种流行生成后,广告及时地把流行资讯广而告之。由智威汤逊中乔广告公司创意的“立顿红茶”系列广告非常生动形象地演绎了新产品的流行特性,也为广告对流行文化的传播作用做了天然的注脚:“紧跟潮流新步伐”、“散播热门新话题”、“洞察今夏新焦点”、“聆听流行新节奏”、“

10、掌握时代新信息”。广告报道着流行、演绎着流行、评说着流行,它以高度的日常性传播,使人们处在一种强有力的流行文化环境和认知空间中,从而不断地推进着流行市场的发展。人们通过广告传播、了解了最新的流行是什么,普及的范围如何,社会评价的程度怎样,广告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人们获取流行文化信息的过滤网。只要我们稍加回忆,就会发现这些年来人们在饮食方面,从喝一般的汽水到喝可乐,从喝茶到喝咖啡,从喝白开水到喝矿泉水,从只知道自己烧着吃,到吃现成的方便食品,从吃大饼油条到吃肯德基、麦当劳等等,哪一种饮食流行没有广告传播的贡献?我们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广告的传播,哪怕流行文化已经形成,却难以快速地流行开来。当然,广告促进

11、流行文化普及的方式和途径是多元的。首先,它不遗余力地对时尚主题进行不断重复的诉求,从而使其大面积铺排开来,形成一股势不可当的大潮。其次,广告为了促进流行的普及,竭力创设着一种带有幻想色彩的时尚模拟环境,并把每一个人邀为广告主角,竭力告诉人们拥有广告中所推荐的产品会多么快乐,按照广告所设想的方式生活多么美满,于是人们不是被强加为这个群体的成员,就是承受着由此而带来的群体压力,为了保持自身行为与多数人行为的一致性,从而避免个人心理上的矛盾和冲突,大家必须从众,必须去拥有时尚。这一来,广告传播的商品或服务便迅速获得众人的追随和采用从而得以普及。流行文化具有易变性、周期性的特点,这就告诉我们,流行文化

12、在产生、传播并达到高潮后会急转直下走向消失。流行文化周期的长短直接牵涉到 企业 的利益,因此企业都做着“留住”流行文化的努力。利用广告巩固业已形成的流行时尚,并在前一流行的基础上通过内容更新、题材转换、形式变革等一系列手段,带出另一个相关的流行,甚至使其再度走向新一轮的高潮,从而达到尽可能延续流行的目的。这是广告对流行文化的又一突出贡献。综上所述,流行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举足轻重,一方面商家要善于利用流行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应该创造、普及并留住健康的流行文化,以保持健康流行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正确引导,这才是促进社会 发展 的重要力量。 参考 文献 :1吴圣刚.当代流行文化的形

13、成机制与作用j.中州学刊:文艺研究,2007,(2).2杜春华.近年来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成因及社会价值分析j.天府新论,2006,(4).3仲富兰.大众传媒:流行文化的合谋者j.社会观察,2006,(4).4刘乃歌.大众传播变革与当代流行文化的勃兴j.辽宁大学学报: 哲学 社会 科学 版,2005,(6).5刘志梅.流行文化与广告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3).6万翔.消费时尚、流行与品牌战略j.商业研究,2004,(13).7陈立旭.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当代文化转向j. 中国 社会科学文摘,2004,(2).8羊小于.论流行文化对广告的意识形态影响j.新闻界:传媒与广告,2003.9张同道.文化肿瘤n.中华读书报,2001-07-18.10肖鹰.美学与流行文化j.文艺研究,2001,(5).11沃纳.塞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