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培杰技术重启创造力网络情境下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特点_第1页
曹培杰技术重启创造力网络情境下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特点_第2页
曹培杰技术重启创造力网络情境下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特点_第3页
曹培杰技术重启创造力网络情境下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特点_第4页
曹培杰技术重启创造力网络情境下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技术重启创造力网络情境下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特点汇汇 报报 人人 : 曹培杰曹培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2-12-09 2012-12-09 重庆重庆西南大学西南大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以其巨大魔力改变着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这股时代浪潮中,学校及整个教育体系也置身其中。随着网络技术融入教育,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数数字化字化学习环境。对于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习者来说,信息的快速传播、高度共享以及同伴之间超越时空的交互,使学习者的认知认知发展特点发展特点呈现出新的趋势。为了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a校于2009年8月在小学段开设了十二个“网络班网

2、络班”。所谓“网络班”,即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实施网络情境下的常规课堂教学。相对网络班,我们将在传统情境(传统黑板粉笔或简易信息技术条件)下实施教学的班级称为“非网班非网班”。除了技术因素之外,网络班与非网班的其它条件大致相同大致相同。比如,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完全一致;教学时间相同;师资配置大致相同,除语文学科外,其它各科教师相互交叉;学生未经任何形式的甄别和筛选。两年实践下来,网络班学生表现出一些新特点新特点,很多教师反映,这些长期在网络情境下学习的学生表现出“更善于质疑”、“可以提出更多的新想法”、“思路更开阔”等特征,网络班学生似乎“更有创造力”。事实是否如此?网络班学生

3、创造力发展特点是什么?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被试:被试:为了验证网络班与非网班学生的创造力是否存在差异,我们采用了创造性思维测验创造性思维测验对a校小学段的三、四、五、六年级进行调查,并辅以创造力倾向量表创造力倾向量表进行测量。被试类型被试类型被试数目被试数目年级年级性别性别三四五六男女非网班26631667396151115网络班518108116145149274244total784139182218245425359研究工具:研究工具:第一、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测验工具采用郑日昌、肖蓓玲编制的“创造性思维测验手册”。全套练习从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三个方面记分,以上三个分数加起来

4、合成练习总分。流畅性(f1):即迅速地产生大量意念和见解。变通性(f2):即思维变化多端,根据需要灵活改变思维方向。独创性(o):即产生新颖独特、别有见地的见解。因为创造性思维测验的评分比较主观,本测验将由三名教学专业人员进行评分,各自按照测验指导手册给定的标准进行评分,这接近于一种“同感评价技术”。研究工具:研究工具:第一、创造力倾向创造力倾向测量工具本研究选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该测验经过大量的因素分析,确定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冒险性四个品质是创造性个性的重要因素。该量表共包括四个维度,50个题目。其中包括正面与反面题目,两者计分完全相反。正面题目完全符合3分,而反面题目则计1

5、分。在完成所有项目后,根据测试表中所给每一选项分数计算出自己的最后得分,得分越高说明创造性越强,反之,说明创造能力差。该测验完成时间约为15分钟。该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是创造力测试中最为常用的工具之一。研究程序:研究程序:严格按照测验要求分班进行,在2011年10月至2011年11月采用团体施测法团体施测法对被试进行创造力测验,统一指导语,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对回收的量表、测验进行筛选,剔除不合格问卷,然后运用科学统计软件spss15.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1、组别(网络班与非网班)学生创造力倾向创造力倾向特点(*p0.05,*p0.01,*p0.001;下同)创造力倾向创

6、造力倾向网络班网络班非网班非网班t值值冒险性25.202.6524.863.761.48好奇性32.284.1631.123.863.76*想象力28.193.7027.393.552.92*挑战性29.232.9128.433.213.53*总分114.9010.66111.809.903.95*1、组别(网络班与非网班)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特点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网络班网络班非网班非网班t值值流畅性22.165.8522.734.62-1.46变通性20.438.3018.096.674.19*独创性20.518.1819.325.842.31*总分63.1117.3860.1412.

7、992.64*2、不同性别下组别创造力倾向创造力倾向的特点(msd)性别性别创造力倾向创造力倾向网络班网络班非网班非网班男生冒险性25.032.6824.973.72好奇性32.884.0331.344.03想象力28.283.6927.193.46挑战性29.232.9628.263.23总分115.4310.62111.769.87女生冒险性25.382.6124.713.82好奇性31.594.1930.833.63想象力28.083.7127.653.66挑战性29.232.8728.653.17总分114.3010.70111.859.992、不同性别下组别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8、(msd)年级年级创造力倾向创造力倾向网络班网络班非网班非网班四年级冒险性18.526.4719.945.26好奇性19.777.5316.285.80挑战性19.596.7617.246.40总分57.8814.3653.4611.20五年级冒险性22.224.6322.883.25想象力16.376.6117.575.08挑战性19.116.9818.334.83总分57.7012.9658.789.25六年级冒险性25.734.4524.703.87想象力24.148.7820.367.73挑战性23.4210.1121.165.88总分73.2919.5866.2213.733、不同年

9、级下组别创造力倾向创造力倾向的特点(msd)年级年级创造力倾向创造力倾向网络班网络班非网班非网班四年级冒险性18.526.4719.945.26好奇性19.777.5316.285.80挑战性19.596.7617.246.40总分57.8814.3653.4611.20五年级冒险性22.224.6322.883.25想象力16.376.6117.575.08挑战性19.116.9818.334.83总分57.7012.9658.789.25六年级冒险性25.734.4524.703.87想象力24.148.7820.367.73挑战性23.4210.1121.165.88总分73.2919.

10、5866.2213.73第一,网络班与非网班学生的创造力存在显著显著性差异,但差异产生原因既在技术本身,又在技术之外。从整体看,网络班学生的创造力表现优于非网班学生。但从班级层面看,同一年级的网络班学生的表现可能会弱于非网班学生。这说明,网络环境下学习不一定都会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正如加涅所说,通过计算机来刺激创造性过程的可能性是有前途的,但计算机技术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应用。网络环境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虽不能起决定性作用,却提供了重要支撑作用,为营造创造型课堂创设了条件,这在a校的教学实践能够得以体现。比如,网络班学生已经养成习惯,遇到新问题时,他们会自觉地利用网络来找

11、寻答案、搜集更广泛的资料、与同伴交流,而这些往往是教科书无法提供的。他们接触到的信息更新、更丰富,占有信息更加全面,这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或提出不同的观点。这些优势为网络班学生的高创造力表现提供了必要支持。第二,学生的创造力倾向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具有交互作用。偏相关分析表明,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倾向呈现显著相关,学生的创造力倾向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呈现出联动效应,两者具有显著正相关,具有高挑战性和好奇性的学生往往在创造性思维上表现更佳。 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挑战性创造力倾向创造力倾向流畅性0.0220.0380.0410.085*0.061变通性0.0480.0590.0240.0590.062独创性0.

12、0730.087*0.0740.0590.098*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0.0670.084*0.0610.087*0.099*第三,网络班学生的创造力发展随年级上升呈递增趋势,并具有连续性连续性和阶段性阶段性两个特征,小学四、五年级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数据显示,小学高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学生的创造力得分均明显优于中年级(三年级、四年级),而在两者内部则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网络班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是连续的,这种连续发展经过一段积累之后将会出现质的突变。可见,小学四、五年级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将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由青少年先天发展加上后天环境影响共同决定的。从自身发展来看,刚进入高年级的学生逐渐成熟,其身心的迅速发展为创造力发展提供了生理和心理基础;从外在环境来看,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的增强,高年级教学更多采用自主学习模式,从被管理者转换为自我管理者,使其思维、行为上都获得巨大空间的自由,为创造力的飞跃发展提供了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