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政策激励与外部投资关系研究_第1页
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政策激励与外部投资关系研究_第2页
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政策激励与外部投资关系研究_第3页
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政策激励与外部投资关系研究_第4页
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政策激励与外部投资关系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者简介:余呈先,1974,男,汉族,河南信阳人,安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育部青年骨干项目访问学者,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和知识管理。本文得到本人主持的两个省级项目的支持。安徽省软科学项目:产业融合视角下安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机制研究(1502052044)。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安徽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共享机制研究(SK2015A392)手机电话mail: ychx1974通讯地址:246133 安徽省安庆市集贤北路1318号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余呈先

2、(收)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policy incentives and external investment in the process of undertaking industry transferYu Cheng-xi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hui China 246052) Abstract: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the pace of the n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

3、ure adjustment, China formulate the guidance of Midwest undertaking industry transferring, and height that to national strategy after Chinese coastal areas got a certain degree of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t functional of the area of undertaking industry transferring is the i

4、ntroduction of investment enterpris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n this study, China's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undertaking the transfer of industries is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author discusses the government how to attract busin

5、ess investment through policy incentives, personnel incentive and environment incentive three factors using the Douglas's function and the game theory. Finally, the article analyzes relationship and interaction of the three, and draws conclusions and&

6、#160;countermeasures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s for the areas of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Keywords: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Policy incentive; Game theory; Investment enterprises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政策激励与外部投资关系研究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12BJL081);安徽省软科学项目(1502052044)。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

7、重点项目(SK2015A392)的支持。作者简介:余呈先(1974),男,河南信阳人,博士,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余呈先(安庆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安徽246052)摘要: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中国在沿海地区获得一定发展后,又适时制定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把承接产业转移提高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产业转移承接区域的重要功能就是引进投资企业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本研究以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活动为研究对象,运用道格拉斯函数、博弈论探讨产业转移承接地政府如何通过政策激励、人才激励和环境激励三个引致因素,来吸引企业投资,并分析三者的关系和作用,得出结论和对策,

8、为产业承接区域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关键词:承接产业转移;政策激励;博弈论;投资企业自2002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中国在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方面不断出台许多措施,如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的设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和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2010)的批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0)的设立、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2010)的正式印发,这些区域发展战略的确立是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心展示,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举措,对推动全国

9、范围内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沿海地区发展较好的格局下,如何促进产业升级,向内地产业转移,内地制订合适的产业转移激励政策是我国区域平衡发展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如何制定合理优化的对策吸引外部投资,避免区域利益损失,达到双赢的目的。一、文献回顾与启示国外学者对产业转移理论的研究较早,自Akamatsu(1962)1Akamatsu K.A Historical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The Developing Economies,

10、1962(1):3-25.1用产业发展的“雁行模式”说明日本工业成长的模式。随后,学者们对产业转移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研究主要在三个方向展开:产业转移的动因研究,以产业或政府主体的产业转移对策研究,以结果为导向的产业转移成效研究。产业转移的动因研究方面,Vernon(1966)2Vernon R.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Economics,1966(2):190-207.2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解释产业转移动因,Lewis(197

11、8)3Lewis W A.The Evol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8: 124-126.3提出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论,Kojima(1987)4Kojima,K.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A Japanese Model of Multi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J.New York,Praeger,1978:46-89.4 提出“边际产业扩张论”,Dunning(1988)5Dunning J

12、H.The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Production: a Restatement and Some Possible Extension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88(1):1-31.5则用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解释和分析产业转移,这些产业转移理论的提出为产业转移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陈建军(2002a6陈建军.中国现阶段产业区域转移的实证研究-结合浙江105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报告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2(6):64-72.6,2002b7陈建军.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J.中国工业经

13、济,2002( 8):37-44.7)分析产业转移动因,并用规模报酬和垄断竞争理论来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产业转移对策研究方面,蔡昉等(2011)8蔡昉,王德文,曲玥.中国产业升级的大国雁阵模型分析J.经济研究,2011(1):4-14.8认为,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转移与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承接,可在中西部地区发挥其劳动力丰富比较优势的同时,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的延续。钟清流(2010)9钟清流.承接产业转移的模式创新J.求索,2010(5):43-44.9认为产业承接应当符合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应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模式的创新来提升产业转移效果,进而实现项目点产业链产业群逐步蜕变升级。邓丽(201

14、2)10邓丽.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承接产业转移模式探索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106-110.10基于生态文明视角,诠释生态文明理念、特征及其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内在要求,提出生态和谐的承接产业转移模式,促进产业承接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赵坚(2009)11赵坚.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时机选择与策略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9(2):172-175.11认为经济周期及其所处阶段、产品和产业的生命周期及其所处阶段、产业优化时期和资源有效配置最佳期影响产业转移的时机选择。同时产业转移受到产业结构平稳发展阶段、产业收缩期、产业政策实施时点、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稳定期、非

15、资源有效配置最佳期五个方面的约束,鉴于此可以采取组合、差异化和优选化策略。产业转移绩效评价方面,李晖,王莎莎(2010) 12李晖,王莎莎.基于TOPSIS模型评价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10(8):64-69.12采用TOPSIS模型定量分析大湘南地区在全省中的经济地位,探讨产业承接转移的运行机制,明确大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梯度系数,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决策依据。贺清云等(2010)13贺清云,蒋菁,何海兵.中国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J.经济地理,2010(6):960-965.13用产业区域聚集指数分析东部5省1市具有转移趋势的产业,再用产业梯度系数确定中部各省

16、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最后根据中部各省产业资源特征和承接条件,确定中部各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刘珂(2012)14刘珂.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2(10):66-69.14认为承接产业转移可推进产业集群升级,产业集群升级又可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进程。结合具体区域分析产业转移过程中促进产业集群升级面临的困难及其路径。于倩,江晴(2012)15于倩,江晴.协同演化视角下承接产业转移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互动机制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2(10):90-95.15运用协同演化理论,先归纳承接产业转移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协同演化特征、方式和路径,随后提出承接产业转

17、移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互动机制。周五七( 2010) 16周五七.中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 以安徽为例J.技术经济,2010(8):33-37.16运用相对产业梯度模型, 以安徽、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福建六省市为样本,对安徽承接沿海转移的目标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安徽要增强对产业转移的科技支撑。吴雪萍(2010) 17吴雪萍.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10(6):111-113.17以07年皖江城市带的截面数据为基础对影响承接产业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承接地基础设施投入、要素成本和对外开放程度。张曦,雷平(2012)18张曦

18、,雷平.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实施效果评价J.山东社会科学,2012(12):71-74.18评价皖江城市带规划实施以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得出其经济总量提升较快,承接产业转移效果突出,但存在土地、金融等问题,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为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提出一些参考路径。产业转移方面的丰富文献为本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现有文献对产业转移动因的研究是本文的理论基础,现有文献对产业转移对策的研究虽然丰富,但是在研究主体方面多以企业或产业为主体,没有考虑到在中国经济气候下,存在着产业拉动和政府推动两种产业转移模型,或者说总体上产业转移模式有拉动型、推动型和混合型三种。产业转移过程中涉及到三个主体

19、:产业转出地、转移企业(产业是其逻辑结果)、产业承接转地是主体,这三个主体的诉求各不相同。产业转出为本地产业升级或环境治理等原因提高企业要求,让一些效能低的企业转移出去;转移企业自身为竞争优势、资源禀赋、人力资源成本、新市场占有率等原因而主动进行战略转移;承接产业转移地政府基于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原因而吸引外部企业来本地进行投资建厂,从而整体上形成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的承接产业转移的格局。鉴于承接产业转移地的经济发展在中国经济战略框架内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承接产业转移地既有主动因素、又有被动因素的复杂性,本文主要研究产业在国内区域间转移时,承接地政府应当采取什么政策,这些政策实施

20、可能对投资企业产生什么效应,投资企业采取什么对策,两者之间是怎样进行博弈的,如何平衡,并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二、研究假设概括而言,产业转移过程中承接地政府吸引外部企业进行投资时可以采取三个方面的对策:(1)政策激励(policy encourage),可以制定财政支持政策,如免税、惠税,土地租金免收或优惠等政策,可以采取金融政策,如提供无息贷款,资金支持,还可以制定资源价格优惠策略;(2)人力资源储备激励(labor reserve),简称人才激励,花钱培育或引进各类人才,制定激励优秀人才的科研政策;(3)基础环境(basic environment)激励,简称环境激励,不断完善、优化和创新承

21、接地区域内教育环境、医疗环境、日常生活条件,还有市场经济环境,人文环境,信用体系等。这三个方面作用企业投资的速度、规模及水平,政府在制定这方面的对策时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为研究方便,不妨假设:H1:区域每增加1元的外部企业投资流入,必须在政策激励,人才激励和环境激励方面付出代价这种代价可以用经济成本衡量,分别表示为 、,简称激励成本,即;H2:投资企业在承接地获得收益时,也会促进承接地经济发展,获取收益,而且: 企业投资增加,承接地的社会经济收益增加,这种关系用表达,即为凸函数,。它的经济学意义是,承接地吸引和接受的企业投资越多,引致的社会经济效益越大,但其增速随的增大而递减;H3:上述的投入

22、产出服从柯布道格拉斯(Cob-Douglas)规律, ,注意这里投入指承接地的政策投入,产出指借此而获得的外部企业投资。其中参数表示承接地接受转移企业投放流入量对承接地政策激励、人力资源储备与基础环境的依赖程度,反映外部投资企业对承接地三方面的满意指数(程度),这个指数可以看作时间是的函数,在承接地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引入企业投资的水平不同,投资企业对这种指数的要求标准也是相异的。在同一时期,如果承接地政策激励、人力资源储备与基础环境所关联的技术与创新管理水平协同的越好,越大,反之,则反之。表示政策激励、人力资源储备与基础环境付出(、)对企业投资的弹性,经济学意义是:它们分别表示政策激励()、

23、人力资源储备()与基础环境()付出对引入企业投资相对贡献程度和影响度。H4:承接地政府的社会经济净收益(net revenue)只受社会经济收益和政策成本影响,且为二者的差。三、基于科布道格拉斯函数的承接地产业转移激励与投资关系析根据上述假设,把承接地政府在政策投入(、)当作要素后,获得了承接地外部企业的投资(即产出),二者关系服从Cob-Douglas生产函数: (1)同时引入外部企业投资后,承接地的社会经济净收益可以表示如下: (2)分析式(1),先对求导,则: (3)结合式(1)和式(3)不同取值面临的情境不一样,其经济学含义也不同:若,承接地引入外部企业投资存在规模收益递增。意即,引资

24、政策高效,投入(、)增加单位比例,产出的增加高出这个比例,这时承接地的理性选择是继续加大各种政策激励;如果,承接地引入外部企业投资的规模收益不变。意即,引资政策一般,投入(、)增加单位比例,产出也增加单位比例,这时承接地的理性选择是维持各种政策激励稳定;如果,承接地引入外部企业投资的规模收益递减。意即,引资政策低效,投入(、)增加单位比例,产出的增加低于这个比例,这时承接地的理性选择应当是降低政策激励力度,分析低效的瓶颈所在,并探索解决法子。下面探讨在第种情境,即引资政策高效的情况下,若承接地政府采取上述三种手段(、)吸引外部企业到本地投资,则它的对策成本也相应增加。 那么这时对政府来说的责任

25、是:以怎样的投入水平()获取最大的企业投资,建立如下数学优化模型: (4)方程(4)求导,则: (5)也就是: (6)根据式(6)求解可得承接地政府的最优对策成本与对策激励度(,)间关系: (7)式(7)的经济学意义和进一步讨论:其经济学意义在于,承接地政府为承接产业转移,采取激励策略吸引外部企业投资过程中,如果它采取的三种类型的策略(政策激励,人力资源和基础环境)富于弹性,而且可以充分发挥作用,那么在引进外部的不同阶段,区域政府就可以依据科学发展的思路,通过三种策略的不同力度组合来调整对策成本;在一定条件下,最优政策激励、最优人力资源储备和最优基础环境三个量(,)中只要知道一个量,就可以通过

26、式(7)求出其它量,为进一步研究引进外部投资激励,我们可以仅以政策激励力度作为考察因素,结合式(4)和式(7)就可以求出其它激励因素力度的值。四、承接产业转移区域的政策激励与引进外部投资的博弈模型分析依据上述的分析,在考虑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引进外部投资激励时,我们可简略地考察激励政策力度与外部投资流入量的关系,其余的激励因素、可由式(7)求解。那么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引进外部投资的净经济社会效益公式(2)可以写成: (8)如果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引进外部投资的激励、(看作投入)与流入该区域外部投资总量(看作产出)所构成的生产函数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即。这时,分别表示激励政策、人力资源储备、基础环境对外

27、部投资流入总量的贡献份额。我们将、的最小值记为、,取,则。将代入式(1)得:,因为常数,不妨仍然以来表示,则为:。在上述的假定条件下,可以把承接产业转移区域政府激励与外部投资引进问题视为一个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假定区域政府先行动,提出优惠激励政策,拟进入该区域的外部投资者(看作一个整体)考量区域政府的激励政策力度后再开始决定其投资量。即区域政府先行动确定其激励力度,外部投资者依据观察到的确定其投资量。当双方达到博弈均衡时博弈就结束。求解这个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可运用逆向归纳法:(1)确定外部投资者对区域政府激励政策力度的反应,结合上文分析,可以认为外部投资者对承接地政策激励的反应

28、将依据与的关系()来进行策略调整;(2)承接地政府将依据外部投资者的反应来确定其实现最优经济社会效益时的最优力度。建立承接产业转移地政府的决策的优化模型: (9)其中,。据最优一阶条件,解式(9),得,的最优值,符合: (10) (11)由隐式方程(10)、(11)解出承接地政府激励与外部投资引进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显然,、是的多元函数,不妨记为: (12) (13)博弈均衡结果:承接产业转移地政府的最优经济社会效益;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外部投资的最优流入量符合: (14)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外部投资引进激励因素的贡献分析。考察上述的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结果,可以发现,当承接地政

29、府政策激励力度与外部投资量的博弈均衡时,承接地的人才激励、环境激励与政策激励有一定的替代关系,即提升这两激励因素的强度将会对承接地引进外部投资带来积极影响,影响关系由(,)和(,)表现出来。对式(10)、(11)求关于的偏导,则: (15) (16) (17) (18)因为, ,由式(15)、(16)、(17)、(18)可得: (19) (20)从式(19)和(20)推出,承接地政府在激励外部投资者进行投资的过程中,为保持博弈模型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状态,引进外部投资政策激励力度的确定问题将会受到承接地人力资源储备、基础环境完善程度及发展强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存在反向的替代关系,即人力资源储备激

30、励(或环基础境激励)强度越大,承接地政府可适当调低政策激励力度,仍能确保博弈均衡的实现;而人才激励或环境激励强度对承接地外部投资的流入量有正向影响,即人力资源储备越丰富,基础环境越完善,外部投资的流入量越大。考察情况,对式(10)、(11)分别求关于的导数,同理可导出下述的不等关系: (21) (22)式(21)、(22)表明,当承接地人力资源储备丰富,基础环境完善时,承接地政府的政策激励力度与人才激励和环境激励强度关于外部投资流入的产出弹性呈反方向变动,即随着两者激励强度的提高,即使承接地政府削弱政策激励的力度,外部投资量仍然可以呈增长态势。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囚徒困境”。结合上述博弈分析

31、,可知政策激励、人才激励、环境激励因素对承接地外部投资引进有刺激作用。同时,人才激励、环境激励对政策激励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在我国改革开放全面铺开,沿海内陆同步发展的改革攻坚阶段,如何搞好内地及西部建设,实现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升级,中西部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各区域政府可以自行选择激励对策,承接地政府基于自身利益考虑,纷纷出台优惠的激励对策来争夺外部投资,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本区域科学发展,这样,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区域激励对策竞争的格局。因为优惠的激励对策会让渡部分区域利益给外部投资者,所以,承接地间的激励对策竞争,可能会损失本地大量的财政收入。这是一个困境,如何才能既兼顾承接地发展,又一定程

32、度保护本区域利益,笔者拟用博弈论来探讨这种竞争所引发的困境。假定国内有两个承接产业转移地(区域A与B)在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外部投资时通过实施激励对策进行竞争。若双方合作(均不实施激励政策或者相同国民待遇),双方通过引进外部投资分别获得净经济社会效益为、;若双方不合作(均进行激励对策竞争),双方获得的净经济社会效益为、(显然,区域间激励对策竞争将会产生一定的对策成本,那么(i=1,2);若一方A(或B)合作另一方B(或A)不合作(即竞争),则合作方获得净经济社会效益为(i=1,2);而竞争方获得净经济社会效益为(i=1,2)。当一方合作另一方竞争时,竞争方将会利用其激励政策优势吸引更多的外资使其

33、净经济社会效益大幅上升,而合作方将会遭受其激励政策劣势所造成的引资量下降,导致净经济社会效益的减少。于是,我们可假定:(i=1,2)。则承接地A与B的实施激励对策竞争博弈的造成矩阵表述如下(见表1):表1 两承接地引进外部投资激励博弈矩阵BA 合作竞争合作,竞争, 由矩阵可以推出,两承接地引进外部投资激励的博弈结果是(竞争,竞争),即(,);若两承接地真诚合作,则帕累托均衡结果为(合作,合作),即(,)。因为如果一方合作一方不合作,就会出现两地发展的“剪刀差”的形状,差距越来越大。现实情况是中西部地区为了自己能够吸引到外部投资,为了政绩工程,纷纷出台大量的优惠的对策,而且有相互攀比的情况,如此

34、造成外部投资者圈地,承接地政府失地,失税收,产业没有真正转移,更没有实现可持续发展。或者说承接了一些环境污染大,持续能力差的产业,不适合本地发展,或者外部优秀的企业来了,由于环境(包括人文、地理)不理想,而投资项目最终夭折。五、结论与对策本文通过建立数理模型研究承接产业转移区域激励与外部投资间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承接地在产业转移过程中采取合适的激励措施有利于外部企业投资,促进产业转移。激励的强度影响外部投资流入承接地的速度、规模和质量。总体来说,我国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采取吸引外部投资的激励政策是必要和有效的,激励对策作为我国外部投资引进的重要因素,促进了沿海及海外企业向中西部的投资转移;(2)可以采取政策激励(财政激励、金融激励、价格优惠)、人才激励(人力资源、科技及管理人才条件)和环境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