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练习_第1页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练习_第2页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练习_第3页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练习_第4页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练习班级:_ 姓名:_1. 对比赏析。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首都是陆游的诗,试比较它们有什么异同。同:_异:_2. 课内阅读。所见牧童骑黄牛,。,忽然闭口立。1把诗句补充完整。2诗中的“欲”的意思是_。3诗中提到的牧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_3. 课后补充。秋  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我言秋日胜春朝”中“春朝”的意思是_。该句运用了_表达手法

2、。2这首诗,作者是在( )。a. 悲秋 b. 赞秋 c. 叹秋3对“晴空一鹤排云上”理解错误的是(   )a. “排”是推、冲的意思b. 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凄美的画面c. 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4. 读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回答问题。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应怜:大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猜测;怜,怜惜。屐(j)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小扣:轻轻地敲

3、门。柴扉(f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1读完这首诗,你知道了“游园不值”的“值”意思是(_),“怜”的意思是(_)。2下面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句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表现了主人不好客与冷漠。b.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c. 这首诗写了诗人兴致很高地去拜访园的主人,但却吃了闭门羹,所以情绪低落。d. 这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和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

4、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的意境很接近。e. 前两句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5. 课内阅读。池上小娃撑( )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 )踪迹,浮萍(   )一道开。1本文的作者是唐代的(_)。2给加点字注音。撑( )  藏( )  浮萍(   )3“不解”一词在诗中是什么意思?_4首句中的两个“小”字起什么作用?_5诗中的哪两个字前后呼应,写出了“小娃”的天真、淘气?_6. 课内阅读。“啊,你在推究哲理?”河流回答道,“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这个自然

5、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不顾自身的安逸。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这就使我受到尊敬,光荣无比。也许,我将永远奔流不息;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1“奔流不息”是形容河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也是描写河流的?(写出三个)_2“我遵循这条规律”,“这条规律”是什么?_3河流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用“”画出。7.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折杨柳歌辞              子夜四时歌(冬歌)北

6、朝情歌                南朝情歌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     昔别春草绿,今还墀雪盈。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边。     谁知相思苦,玄鬓白发生。1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什么内容?答:_2北朝乐府和南朝乐府在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两首诗的风格有何不同?答:_8.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_。春潮带雨

7、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注释)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春潮:春天的潮汐。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1把古诗补充完整。2“野渡无人舟自横”中“横”的读音是_。结合注释写出这句诗的意思。_3下列诗句中的“怜”与“独怜幽草涧边生”中的“怜”意思相同的是(_)(填序号)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4从这首诗中可以体会到诗人_的心情。9. 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按要求答题。鹿柴_,但闻_。返景_,复照_。1这首诗的作者是_,课题中的“柴”字读作_,另一个读音是_。2

8、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1)但闻(  )  a但是听见 b只听见(2)返景(  )  a返照的夕阳  b返回景点3下列对古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了傍晚空寂优美的山林景色。b这首诗以动衬静,间接表现了林中喧闹。10. 课外阅读。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注释)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瑟瑟:碧绿色。可怜:可爱。真珠:即珍珠。1诗中点明日期的诗句是:_。表现颜色的诗句是:_。表现形状的诗句是:_。2诗句“_”运用

9、比喻的修辞方法,将_比作_,将_比作_。3判断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一道残阳铺水中”写的是傍晚时分,阳光柔和地铺在江面上。(_)(2)“可怜九月初三夜”写的是诗人不喜欢九月初三,那一天他过得十分悲惨可怜。(_)11. 课外阅读。绝句杜 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诗中的动物有_和_。2这首诗描写了_(季节)的美丽景色。3诗中哪一句概括地描写了景色?_12. 阅读专项训练。(一)叶子是树的羽毛叶子,是树的羽毛.张着翅膀却不能飞翔 鸟巢,是树的眺望满目波浪却心静如水 果子,是树的耐力树的暖阳树

10、的梦,又香又亮(二)不能飞翔的鸟儿一棵果树就是一只鸟儿一片叶子就是一片羽毛这是一只无法飞翔的鸟它的羽毛有时脱落有时繁茂在秋天里这只鸟儿会下很多很多的蛋有的挂树杈有的挂树梢 1这两首诗都把叶子想象成_,诗(二)还把果树想象成_,给人一种美的感受。2用“_”画出两首诗中描写果实的句子。诗(一)把果实想象成_、_,富有哲理;诗(二)把果实想象成_、_,富有情趣。3我会想象。鸟儿,是树的_13.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2)诗中描写诗人思念

11、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4. 阅读与感悟。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这首诗的作者是_,诗歌写的是惠崇的一幅描绘_的画,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_,动的景物有_,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_到来了。2这首诗第二句的意思是: _。3这首诗中写诗人的想象的是第(_)句。4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_)之情。15. 听古诗,并选正确的选项。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_,非是藉秋风。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垂緌 (ruí)

12、60;b.清露(lù) c.疏桐(tóng) d.藉(jí)秋风2下列有关诗人简介有误的一项是(   )a.虞世南,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b.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c.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修、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d.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3补充诗句(   )_,非是藉秋风。a.居高声自远 b.床前明月光 c.前不见古人 d.后不见来者4下列对这首诗中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b.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c.疏:开阔、稀疏。d.藉:狼藉。5这首诗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a.托物言志 b.动静结合 c.虚实结合d.衬托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b.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c.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