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的三个层次( )( )和( )。 2、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基础理论包括( )( )( )和( )。 3、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 )( )( )和( )。 4、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视角:( )( )和( )及这几方面综合的独特视角。 5、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包括( )( )和( )三个阶段。 6、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 )( )和( )。 7、直到19世纪初( )兴起,把语言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语言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8、语言学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出现了四个主要思潮代表了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 )( )
2、和( ) 9、( )学派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通过语音和词形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发现了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建立了语言的谱系分类。 10、最初是英国学( )与1786年提出,印度的梵语与欧洲的拉丁语、希腊语和日耳曼语等有共同的来源。揭开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序幕。 11、 历史比较语言学奠基人为丹麦语言学家( )、德国语言学家( )和( )。 12、19世纪中期德国学者( )提出了语言的“谱系树”理论,并画出了印欧系谱系树形图。到19世纪下半叶出现“新语法学派”,主张研究个人语言的特点。 13、德国学者( )就语言的本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民族精神以及语言类型学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被成
3、为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 14、( )被公认为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 15、20世纪前半叶,欧洲出现了结构主义思潮,30年代出现三学派( )( )和( ),其中强调共时描写语言事实的( )影响最大,创始人为美国人类学家( )、人类语言学( )和( )。 16、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乔( )的句法结构出版,标志转换生成语法学派诞生。他提出区分“语言能力”人们内化了的语( )和“( )”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即人们实际说出来的话。 17、 功能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 )、法国的( )等,中心在欧洲。 18、 乔姆斯基在60年代提出“语言能力( )”的概念,并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
4、19、( )是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 20、( )主要是与语言形式结构有关,实际上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语法能力,是一种脱离外部语言环境的、人的内部心理机制。 21、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H.Hymes)在60年代首次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即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他还进一步提出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 )( )( )和( )。 22、美国语言学家卡纳尔(M.Canale)等,于1983年提出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 )( )( )和( )。 23( )既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语言的运用能力,不仅要求掌握语言的规
5、则,也要求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则。 24、 ( )通常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结构。 25、( )指语言发挥的作用,用语言做事,或者说用语言完成交际任务。 26形式主义语言学所涉及到的功能是( )和( )。 27、韩礼德认为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七种功能( )( )( )( )( )( )和( ) 28、韩礼德把成人的语言功能归纳为三种( )( )和( )。29、( )是在交际过程中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是由结构衔接、语义连贯、排列符合逻辑来表达某个主题的连续的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 30、( )”也称“语篇分析”是对话语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美国学者哈里斯(Z.Harri
6、s)于1952年最早提出这一术语。 31、 50年代末英国哲学家( )提出“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J.Austin)认为人们所说出的话语能同时进 行三种行为,即( )( )和( )。对“会话含义”的研究实际上是对会话中说话者( )的研究。 32、 60年代中期,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他认为会话能顺利地进行需要双方互相配 合,共同遵守一些基本规则。他提出合作原则( )( )( )和( )。 33、 英国学者利奇(G.Leech)提出了( ),得体、慷慨、赞誉、谦逊、一致、同情准则。 34、 语音方面最大难点在于( )。 35、 ( )是学习汉语最大的困难
7、所在。难认、难记、难写。 36、 智力包括( )( )( )( )( )和( ) 等。 37、 ( )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与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并使 学生身心获得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38、 对教学活动规律的研究称为( )。 39、 教学过程的模式( )( )( )( )和( )。 40、( )是从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的出发,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对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40、 ( )对课程体系和内容、结构及其安排的规律的研究 41、 ( )是一种以学科的知识体系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强调以各门学科知识固有的逻辑体
8、系来组织课 程。缺点是对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考虑不多。(希腊的夸美纽斯和德国的赫尔巴特代表) 42、 ( )是一种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包含了各方面的知识,课程的安排 应与生活经验的发展顺序相一致。缺点是对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和逻辑顺序主义不够,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代表人物是( )。 43、 ( )指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 44、 影响教学方法的因素: ( )( )和( )。 45、主要教学方法:( )( )( )和( )。 46、大脑右半球主管( )( )和( )等跟形象思维有关的活动; 47、左半球则主管( ),主要
9、是言语、概念和计算能力。 48、伦尼伯格(E.Lenneberg)于60年代提出语言习得的( )。 49、( )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50、记忆按内容分为( )( )( )和( )等; 51、按保持的状态和时间分为( )( )和( )。 52、第二语言记忆的过程( )( )( )和( )。 53、( )第二语言的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指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感知、识记并记住第二语言的知识和技能的心理过程,是建立暂时神经联系或者叫记忆痕迹的过程。 54、 识记按照目的分为( )和( )。 55、 识记依照材料是否有意义或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可分为(
10、 )和( )。 a) ( )是对没有意义或学习者尚未理解其意义的材料,依靠机械重复进行的识记。 b) ( )则是在对材料理解的基础上,跟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并纳入已建立的知识结构之中的识记。 56、重现按照有无目的分为( )和( )。回忆以( )为基础。 57、( )是指由一种事物想到具有某种联系的另一事物的心里活动,分为:类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和关系联想。 58、 ( )即记忆过的内容不能保持也不能正确地再认或重现,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不能巩固,也即存 储的信息不能正确地提取出来。遗忘可分为( )( )( )和( )。 58、 心理学对遗忘产生的理论解释一是( )另一种是这是( )。 59
11、、 干扰信息保持的因素有两种:一是( );二是( )。 60、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 )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为标志。 60、 构造主义学派奠基人是( ),而典型代表人物是其学生英国心理学家( )。 61、 构造主义学派学派主张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结构,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并将人的经验分为 ( )、( )、( )三种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62、 机能主义是与构造主义相对立的学派,其创始人为美国心理学家( )、( )等。 63、 机能主义在研究方法上主张采用( ),但更重视客观的实
12、验和测量。 6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为( ),( )和( )。 65、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后期主要代表人物是( )。 66、行为主义主要有两个特点:( )和( )。 67、( )受俄国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影响,建立了刺激反应模式。早期行为主义者的“刺激反应”模式强调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系,否认人脑和神经中枢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68、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 )发表( )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69( )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行为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 70、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冲突和适应包括( )( )( )和(
13、 )四个阶段。 71、 80年代初,张占一等人按文化在交际中的功能提出区分( )和( )。 72、( )指跨文化交际中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 73、( )指跨文化交际中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 74、吕必松提出( )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是非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等的特殊文化因素。 75、具体来说,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文化教学应该是三个层次,即( )( )和( )。 76、( )主要指语言系统各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语言使用的社会规约,主要隐含在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之中,在跨文
14、化交际中制约着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甚至可能造成一定的交际误解和障碍。陈光磊把这种文化因素分为( )、( )和( )。 77、( )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P133) 78、( )指语言的语义系统,主要指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它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首先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和概念体现在词汇中,而在别的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词语。 79、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方法( )( )和( )。 80、学习理论的两大流派是( )和( )。 81、 所谓( )是指主动作用于环境,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的有机体的自发反应。 82、 美国
15、心理学家加涅按学习的复杂程度,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 )( ) ( )( )( )( )( )和( )。 83、 加涅认为学习行为分为八个阶段( )( )( )( ) ( )( )( )和( )。 84、 ( )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一种语言,如儿童获得第一语言。 85、 ( )则是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 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是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如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 86、 ( )指在使用语言时,意识所控制的是话语所表达的内容而不是它的语言形式。 87、( )单纯模仿,
16、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88、( )指在使用语言时,意识所控制的是话语的语言形式而不是它所表达的内容。 89、( )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 90、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 91、喃语阶段(半岁至一岁)( )( )( )( )和( )五个阶段。 92、刺激反应论(p159)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盛行于20世纪40、50年代,代表人物是( )。93、先天论(P161)又称( )”,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 ),以其于80年代提出的94、认知论基础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 )的发生认知论。 95、 ( )儿童遇到新事物、新经验,总希望把它结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其成为自身一部分。 96、 ( )同化成功后,使认识与外
17、界趋于一致,达到暂时的平衡。 97、 ( )指如果不能纳入原有的图式,儿童就要调整原有的图式或创立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同化新 事物。 98、语言功能论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 ),从语言交际功能角度研究儿童语言的发展。 99、对比分析假说是由( )于50年代中期,行为主义鼎盛时期提出的假说。 100、( )是心理学的概念,指在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影响,有( )和( )之分。 101、中介语假说美国语言学家( )于1969年提出中介语的概念。1972年发表的( )是试图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的假说。 102、( )是指在第二语
18、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伴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度的动态语言系统。 103、塞林克把中介语产生的原因归纳为( )、( )、( )、( )和( )等五个方面。 104、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产生( )”现象。 105、( )提出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说。 106、( )(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1985年在其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中正式归纳为:( )、( )、( )、( )和( ),总称输入假说理论。 107、( )提出文化适应假说,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出发,把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看作是逐步适应目的语文化的过程,把整个
19、第二语言习得看做是文化适应的一部分,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程度决定该目的语的掌握程度。 108、( )是指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的社会和心理结合。因此,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就成了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因素。 109、( )主要指学习者在情感方面影响到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包括语言障碍带来的焦虑,文化 震荡带来的恐惧紧张以及动机、自尊心等。 110、对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人因素的研究,研究学习者( )、( )和( )等方面。 111、对语言习得外部因素,即语言习得环境的研究,包括( )和( )。 112、( )是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
20、言分析方法。 113、负迁移对学习产生两种干扰:一是( )指目的语中需要学习的某一种语言项目是第一语言中所没有的,第一语言中所缺少的东西在学习时就要受到阻碍,如汉字的学习;另一是( ),即第一语言的某一语言项目虽然在目的语中没有,但在学习过程中要顽强地介入。 114对比分析的四个步骤( )( )( )和( )。115、沃德霍把对比分析假说分为( )和( )两种。 116、( )是以事前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对比分析为基础来预测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可能产生的错误,这种预测常常不能达到目的。 117、( )则是从两种语言的相似与不同点事后解释学习者已形成的错误的原因。这样对比分析在 更大范围内寻
21、找错误的来源方面仍能发挥作用。 118、( )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 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119、偏误分( )和( )两种。(科德) 120、( )是指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 121、( )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 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 122、偏误分析的心理学基础是( ),语言学基础则是乔姆斯基的( )。 123、偏误的严重程度分为( )和( )。 124、( )根据学习者在学习中由于对目的语规则掌握不全面或因错误推断而造成的偏误。 125、( )由于
22、第一语言的干扰造成的偏误。 126、( )表示学习者对某一语言规则并不了解,这类偏误较为严重,需要及时纠正。 127、( )不一定是对该规则不了解,可能是有其他因素,如因交际中的快速反应二监控不够,也 可能是一定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128、科德提出( )与( )的分类方法。 129、科德还根据中介语的发展过程,把偏误分为三类:( )指目的语的语言系统形成之间的偏误; ( )指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正逐渐发现并形成的目的语规则和系统,但还不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规则,因而出现的规律性错误;( )指目的语系统形成后的偏误。 130、偏误的来源有( )( )( )和( ) 131、造成偏误的学习策
23、略主要( )、( )和( )。 132、( )主要指学习者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求助于已知的第一语言知识去理解并运用目的语,而产生的偏误。 133、( )主要指学习者采用推理的方法,把新获得的目的语知识不恰当地扩大使用而造成偏误。(目的语负迁移) 134、( )指学习者故意减少他们认为目的语的冗余信息,将复杂的句子分成几个简单的句子。 135、( )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运用目的语的全部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中介语的发展轨迹。 136、( )要全面研究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和中介语的特征,仅研究学习者一方的语言表现的运用分析是不够的,必须进行以研究语言交际活动中双方应接的连贯表达为目的的话语分析。 137
24、、语言习得的有关生理因素主要是( )。 137、( )是人的一种心理机能,是成功地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和,是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组成的综合能力。 138、( )学习第二语言所需要的特殊认知素质叫做第二语言学习的能力倾向,也称语言学能。 语言学能测验,根据卡罗尔的观点主要考察( )( )( )和( )四部分。 139、( )是语言学习者为有效地掌握语言规则系统,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解决学习过 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计划、途径、步骤、方法、技巧和调节措施。 140、学习策略大体可分为( )和( )。 141、( )指学习者通过计划、监
25、控和评估等方式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反思和研究,包括( )( )( )和( )。 141、( )是学习者为顺利进行语言交际活动,有意识采取的计划措施或方法技巧,是语言使用者 交际能力的一部分。 142、( )是人们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143、( )是易于从整体中发现个别的认知方式,善于剖析事物和问题,把部分与整体区分开来, 能集中于某一部分而不受其他部分的干扰。 144、( )是易于感知事物整体的认知方式,倾向于从宏观上看事物,并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看 待。 145、( )有此性格的的人在学习中善于周密地思考,全面分析,反复权衡以后才做决定或反应 146、( )是类人在学习中反应快捷,甚至不假
26、思索,在没有现成答案的情况下,宁愿用猜测的办 法。 147、( )是对模糊不清或有歧义的问题的接受与容忍的程度。(P217) 148、( )是激励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常表现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付出努力的愿望。 149、( )是个体自身所产生的动力,常常来自个体对所做事情的兴趣和对其意义的认识。 150、( )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如别人的影响、奖赏、惩罚等。 151、( )是指与学习活动直接联系、具体、局部的动机。如,考试。 152、( )与长远目标,特别是有社会意义的目标相联系。 153、( )是指为了跟目的语社团直接进行交际,与目的语文化有更多的接触,甚至想进一步融合 到第二语言社团
27、中成为其一员。 154、( )是指把第二语言用作工具的实际目的,如查阅资料,进行研究,寻找工作等。 155、( )态度是构成动机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评价性反应,是在对事物了 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上的褒贬好恶,并反映出对之采取行动的倾向性。 156、( )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自我判断。自尊心强,即充分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持肯定 积极的态度。 157、( )是个体的一种防御外部伤害、保护自我的心理屏障。 158、( )焦虑是一种性格特征。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在做事之前或做事之后都可能产生对能否做好 事情的焦急、担心和忧虑的情绪。 159、( )是设身处地地领会别人的思想和感情。这是
28、人与人交往中相互沟通、消除隔阂、达到和 谐相处的必要条件。如,假设、揣摩、推测等。 160、社会环境包括( )和( )。语言环境包括( )、 ( ),特别是在该社会中广泛使用的鲜活的目的语口语是最重要的语言环境。(p228) 161、( )主要指由教师、教材和学习者相互之间所提供的目的语语言输入以及学习者用目的语进 行的各种操练和交际性语言活动。 162、( )可以指整个学科理论和实践,称为学科的名称(如,外语教学法),也可以指某一教学法 流派(如,听说法、交际法),还可以指教学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如,归纳法等)。 163、( )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包括其理论基础、教学
29、目标、教学 原则、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和评估等方面的教学法体系。 164、影响较大的流派按其所体现的主要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派:( )( ) ( )( )。 165、( )又称“传统法”或“古典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 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 166、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是( ),语法翻译法的心理学基础是18世纪的( )(德 C.wolff沃尔夫)。 167、( )又称“改革法”或“自然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西欧,主要是法国和德国。这是与 语法翻译法
30、对立的教学法。 168、直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 ),认为人的学习方式与动物一样,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否认 意识在期间的作用。 169、情景法代表人物为( )和( )(英国),其语言学理论是英国的 ( )。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的习惯形成理论,强调模仿形成习惯。170、听说法的教学过程,按特瓦德尔的归纳分为五个阶段:( )( ) ( )( )和( )。(P250) 171、自觉实践法的特点:( )( )( )( ) ( )和( )。 172、认知法60年代产生于美国,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 )。 173、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 ),强调学习是一个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的过程,是大脑抽象思 维
31、活动的结果,而绝不是简单刺激反应和模仿、重复。 174、团体语言学习法60年代初创立于美国,代表人物为美国心理学家( )。 175、团体语言学习法的心理学基础是( ),强调整体学习观。 176、默教法是美国教育家( )于60年代初首创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177、全身反应法于60年代初产生于美国,盛行于70年代,创始人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 )。 178、( )由保加利亚精神病医学家和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扎诺于与60年代中期创立的。 179、正确的暗示主要有两种手段:( )和( )。 180、( )是指教师的威信和信息来源的威信。 181、( )是指把成年的第二语言学习者看做是小孩,教师与学生的
32、关系好像家长与孩子,由教师 组织活动,扮演各种角色。 182、自然法是70年代后期产生于美国的新教学法,倡导者为( )和( )。 183、( )指成功的第二语言习得的自然原则。 184、自然法把第二语言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 )和( )。 185、( )指功能作用的对象,也就是功能的具体内容,常用来回答“谁、什么”等问题,分为普通 意念和特殊意念。 186、( )指与功能相关的时、空、数量等关系,比如,存在、时间、空间、数量、质量、心理关 系、指代等,适用于各种话题和背景,是所有学习者都必须掌握的,与功能成为“共核”。 187、( )是由话题直接决定的词汇项目,也就是各种词汇,如个人身份
33、、住处、业余爱好、旅行、 健康福利、买东西、食物饮料、花鸟鱼虫、家庭社会、服务行业、问路、语言、天气、公共标志等。 188、( )、( )、( )是交际的三大要素。除了这三要素以外,人 们的交际活动还涉及到情景、社会、性别、心理等作用,语体或语域,重音和语调、语法和词汇,语言的辅助手段等。 189、语体或语域一般可分为:( )、( )、( )、( ) 和( )五种。 190、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教学内容( )( )( )和 ( )。 191、( )就是指听说读写的技能,言语技能以语言要素为基础,受语言规则的制约,保证言语的 正确性。 192、( )指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技能,言语交际技能以言语技能为
34、基础,不仅要求言语的正确性, 还要求言语的得体性。 193、( )指在一定的语境下语言的使用规则,也就是在不同的交际场合,针对不同的交际对象, 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对 194、( )是在教育言语的内容、形式和应对方式进行选择的规则。)目的和具体教学目的的指导下, 从学习者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根据专业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最优化地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进程,形成合理的、相互配合的课程体系。 195、( )学习者心理、生理特点,如年龄、性别、性格,学习者文化程度,目的语起点,母语与 目的语,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关系,教师的水平和经验,学校的教学资源和设备,目的语环境等。 196、社会需求主要表
35、现在( )和( )的要求。 197、( )包括未来使用目的语的场景、方式、交往对象、达到的程度、目的语的语域、语体等。 对外汉语基础阶段的主要课程,大体上分为三类( )( )和( )。198、( )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所制定的全面指导某专业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教学计 划是以课程设计为核心的总体设计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及其主要教学方式和学时分配。 199、( )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制定的,对具体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 教学方法进行规范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通常分为教材设计( )、( )和( )录三部分。 200、教材编写和选用的五个原则
36、( )、( )、( )、( ) 和( )。 201、教材设计的类型按教材的体例分为( )、( )、和( )三类。 202、教材设计的类型按遵循的主要教学原则分为( )( )( )( )( )( )和 ( )。 203、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 )( )( )和( )四个阶段。 204、( )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目的、任务和教材,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固 定班级的学生进行某门课程教学的形式。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有( )、( )、( )和( )四个阶段。 205、备课与写教案的具体工作有( )( )和( )三个方面:。 206、根据提问的目的教师的提问类型,( )、( )、
37、( )和( )。 207、根据提问的性质,教师的提问类型分( )、( )、( )、和 ( )。 208、语音教学的方法: ( )、( )、( ) ( )、 ( )和( ) 209、词汇教学方法: A直接法 B翻译法 C情景法 D语素义法E搭配法 F话语联结法 G比较法 H类聚发 I 联想法 练习的类型:A机械性练习 B有意义的练习 C交际性练习 210、语法教学方法有( )( )和( )三种方法。 211、( )是根据一定的评估目的,以抽样方式通过有限试题来诱导出受试者的言语能力,然后借 助于定量描述来推断受试者掌握的该语言的知识和能力。 212、影响测量言语行为的因素有( )( )( )和( )。 213、按用途分语言测试的种类( )( )( )和( )。 214、( )( )又称潜能测试或性向测试,目的在于了解受试者学习第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政治七下教育课件
- 冷热与温度课件
- 《多媒体数据库概述》课件
- 肋骨骨折的护理个案
- 主题班会-中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手机
- 手术室巡回护士的工作
- 绵阳市高2022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阅卷报告
- 特殊感染患者手术护理
- 黄山松课件教学课件
- 肺炎病人护理查房查体
- 《三个儿子》二年级下册
- 西湖文旅大数据报告
- 小学生校园文明礼仪教育课件
- 电缆绝缘电阻测试记录表格模板
- 2022年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
- DB44∕T 858-2011 空调器高处作业安全规范
- 实验室十大危险操作和安全隐患
- 01第三届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第一轮赛题B
- Pixhawk飞控快速使用指南
- 红色大气乘风破浪开拓未来年会PPT模板课件
- 顺丰快递公司视觉识别VI手册(清晰电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