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 .二次根式:式子oa ( a >0)叫做二次根式。2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大于或等于0o3 .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 : va 0 , a 0附:具有非负性的式子: 鱼 0; |a 0; a2 04 .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分母中不含根式。5 .同类二次根式:心(口 >0) a2 a j 0 (口 =0);l“(门 v0)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 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 二次根式。6 .二次根式的性质:(1)(荷)2=a (a>0);(2)7
2、 .二次根式的运算:(1)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yab=va -岳(a>0, b>0);zb(b>0, a>0)./ 1813(3)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典型例题】1、概念与性质例1下列各式1):2)/7,3) jx2 2,4)74,5)/ 3)2,6)e7r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是(填序号). 例2、求下列二
3、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1) j(x-2)2例 3、在根式 1) ja2 b2;2) j” jx2 xy;4),27abe ,最简二次根式是(a. 1) 2) b . 3) 4) c . 1) 3) d . 1) 4)例4、已知:y /18x1,求代数式 /- i 2 区且 2的值。2y x , y x例 5、(2009龙岩)已知数 a, b,若 j(0b)2 =t> a,贝 (a. a>bb. a<bc. a >bd. a <b2、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例1.将nj根号外的a移到根号内,得(亡 )a. j一0; b. - j-媒; c. - yfo. ; d.例2
4、.把(ab) a/-otb化成最简二次根式-0必2存。员2例3、计算:-5 1,bf例4、先化简,再求值:1 1 b,其中a= abb a(a b)例5、如图,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化简:va2 后 j(a b)2,g , i 4、比-101较数值(1)、根式变形法当a 0,b 0时,如果a b ,则正而;如果a b ,则ji bb c例1、比较3而与5点的大小。(2)、平方法当a 0,b 0时,如果a2 b2,则a b;如果a2 b2,则a b。例2、比较3我与2百的大小。(3)、分母有理化法通过分母有理化,利用分子的大小来比较例3、比较fl与丁。的大小。、3 1.2 1(4)、分子有理
5、化法通过分子有理化,利用分母的大小来比较。例4、比较/5 54与/4尺的大小。(5)、倒数法例5、比较"并与弗v5的大小。(6)、媒介传递法适当选择介于两个数之间的媒介值,利用传递性进行比较。例6、比较"3与93的大小。(7)、作差比较法在对两数比较大小时,经常运用如下性质: a b 0 ab; ab0 a b例7、比较丝与坐的大小。 ,3 1.3(8)、求商比较法它运用如下性质:当a>0, b>0时,则:21 ab;三1 a bbb例8、比较5次与2 73的大小。5、规律性问题例1.观察下列各式及其验证过程:验证:邛葭娼-2) + 2v3 归v 21|2(2-
6、什2y 22-1l=fl验f 正得安厚餐尾上述两个等式及其验证过程的基本思路,猜想 4后 的变形结果,并进行验证;(2)针对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写出用 n(n>2,且n是整数)表示的等式,并给出验 证过程.二次根式物奴点,纳定义上 一般的,此寸& 、叫儆二次根式.其中“/fl做二次m " a一次料号卜的h叫敝施开方豹.性屎工u1 f .-6 髭一个笄讥数;即行2 、 |" = i * i即也蜉于*ml髀于吨3(,'=a(90)打4 ", 'ju * 4b =,.8。.b#。)反过娓二4曲=4u , «% (au,卜三。)反过
7、蒋jc c日洋a h>0)6,房筒二次根式:l被升方数不含分理:2.帙开方数中不会能开得熔方的因数或因式,我们把满足上述西十条忤的二找嘏武,叫做尿二次根式,i利奥二次相武士 山十二次机次的用8侑二次程式以后如果校川部用ij这儿十二次楹式就叫 做同釜一次梃式队数晌平力根,):次业式的区别:a的甲方楸为±2,算术罕,现为2: (2)74=2, 一次型式印是何水平方相乳一次出式化运笄及化曲;光化成金埼心并网类顼a , b,斜边长为c,那么c 90 ,贝u c "a2 b2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222a b c。应用:(1)已知直角三
8、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在 abc中, b c2 a2 , a .c2 b2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 a,b,c满足a2 b2 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定理中a, b, c及a2 b2 c2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 边长a, b, c满足a2 c2 b2,那么以a, b, 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 b 为斜边)3、勾股数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a2 b2 c2中,a, b,c为
9、正整数时,称a, b, c为一组勾股数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 3,4,5 ; 6,8,10 ; 5,12,13 ; 7,24,25等勾股数扩大相同的的倍数依然是一组新的勾股数。如 ka,kb,kc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a+/ b=90°(2)在直角三角形中,30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bc=1 ab2/ c=90°(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acb=90 、一1 一 一cd=1 ab=bd=ad2为ab的中点5.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我
10、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 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6、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 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 斜边的比例中项z acb=90cd2 ad ?bdac2 卜 ad?abtcdl ab jlc2 bd?ab7、常用关系式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b? cd=ac bc 8、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 b,
11、 c有关系a2 b2 c2,那么这 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9、命题、定理、证明1、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理解:命题的定义包括两层含义:(1)命题必须是个完整的句子;(2)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判断。2、命题的分类(按正确、错误与否分)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命题假命题(错误的命题)所谓正确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所谓错误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不能证明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3、公理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得到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4、定理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5、证明判断一个命题的正确性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6、证明的一般步骤(1
1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根据题设、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10、三角形中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结论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结论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13、。结论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结论4: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结论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11、数学口诀.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有两项,符号相反切记牢,首加尾乘首减尾,莫与完全公式 相混淆。完全平方公式: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 央;首土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一.平行四边形ab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角: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对角相等;边: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的对
14、角线互相平分; 面积:s4k高=ah;3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矩形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矩形的性质边:对边平行且相等;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c对角线互相平 dc分且相等;3、矩形的判定:(1)平行四边形一个直角(2)三个角都是直角四边形abc比夕!形.(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二)菱形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菱
15、形的性质:边:四条边都相等;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分且每条对角线平分每组对角;3、菱形的判定方法:(1)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等(2)四个边都相等四边形四边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三)正方形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垂直平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边:四条边都相等;角:四角都是直角;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 等,每条对角线平分每组对角。3、正方形的判定方法:(1)平行四边形 一组邻边等一个直角(2)菱形一个直角(3)矩形一组邻边等四边形abc电正方形.(四)三角形中位线定理:b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如图:: de
16、是 abc的中位线 一 1 一 .de/ bc, de=1bc(五)几种特殊四边形的面积问题 设矩形abcd勺两邻边长分别为a,b ,则与巨形=ab. 设菱形abcd勺一边长为a,高为h,则s菱形=ah;若菱形的两对角线的长分别为.i1,b, c,则s菱形=2bc 设正方形abcd勺一边长为a ,则s正方形a2;若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为b ,则 正1 2s正方形2 b四边形1 .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1)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 (2)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2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1)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 ;(
17、2)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 3600 .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因为abcd1平行四边形(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4)对角线互相平分; (5)邻角互补.4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3)两组对角分另相等abcd是平行四边形(4)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5)对角线互相平分5.矩形的性质:(6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 有通性;因为abc比矩形(2)四个角都是直角;6.矩形的判定:(1)平行四边形一个直角(2)三个角都是直角四边形abcdt夕!形.(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7.菱形的性质:因为abc电菱形(d具有平行四
18、边形的所 有通性;(2)四个边都相等;(3)对角线垂直且平分对角.8.菱形的判定:(1)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等(2)四个边都相等四边形四边形abc电菱形.(3)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 边形9.正方形的性质:因为abc比正方形(d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2)四个边都相等,四个(3)对角线相等垂直且平有通性; 角都是直角;分对角.(3)10.正方形的判定:(1)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等(2)菱形一个直角(3)矩形一组邻边等一个直角四边形abc此正方形.abc比矩形11 .等腰梯形的性质:因为abc电等腰梯形(1)两底平行,两腰相等; (2)同一底上的底角相等 (3)对角线相等.12 .等腰梯形的判定:(1)梯形
19、两腰相等(2)梯形 底角相等四边形abc此等腰梯形(3)梯形对角线相等v abc电梯形且ad/ bc .ac=bd14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 且等于它的一半.15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 等于两底和的一半.一 基本概念:四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四边形的外角,多边形,平行线间的距 离,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梯形,等腰 梯形,直角梯形,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二 定理:中心对称的有关定理x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x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派3.如果两
20、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 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三公式:1. s菱形=-ab=ch. (a、b为菱形的对角线,c为菱形的边长,h为c边上的高) 22. s平行四边形=ah. a为平行四边形的边,h为a上的高)3. s梯形=-(a+b) h=lh. (a、b为梯形的底,h为梯形的高,l为梯形的中位线)2四常识:1.若n是多边形的边数,则对角线条数公式是:吟型 ( o a)2 .规则图形折叠一般“出一对全等,一对相似”.平仃四边形3 .如图: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从属关系 .4 .常见图形中,仅是轴对称图形的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奇边形、 等
21、腰梯形 ;仅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平行四边形 ;是双对称图形的有:线段、矩形、菱形、正方形、正偶边形、圆 .注意:线段有两条对称轴第十九章一次函数一.常量、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 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 常量 0二、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 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 x是自变量,y是x的 函数.(含有自变量的数)函数的判断:对每一个自变量x是否只有唯一的一个函数值和它对应。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
2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3)用二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四、函数图象的定义: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 象.五、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一般取五个点)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2、描点:(在直
23、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 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六、函数有三种表示形式:(1)列表法 (2)图像法 (3)解析式法七、正比例函数1、定义: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w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 比例系数。特征:(1) k为常数,且kw0(2)自变量的次数是1(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全体实数。2、图象:(1)正比例函数y= kx (k 是常数,kw。)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 它为直线y= kx 。必过点:(0, 0)、(1, k)(2)性质:当k>0时
24、,直线y= 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 x的增 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 kx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 x的增大 y反而减小。八、一次函数1、定义:一般地,形如y=kx+b(k,b为常数,且kw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 =0时,y=kx+b即为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特征: (1) k不为零(2) x指数为1(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全体实数(4) b取任意实数2、图象:(1)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经过(0, b)和(-b, 0)两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 k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
25、到.(当b>0时,向上 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2)图像的平移:当b>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上平移b个单位;当b<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下平移b个单位.(3)必过点:(0, b)和(-b, 0)k(4) 一次函数y=kx + b的图象的画法.根据几何知识:经过两点能画出一条直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 直线,所以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先描出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九、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1. )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关系式;2. )将x、y的几对值或图象上的几个点的坐标代入上述函数关系式中得到以 待定系数为未
26、知数的方程;3. )解方程得出未知系数的值;4. )将求出的待定系数代回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中得出所求函数的解析式.十、当直线y=kix+bi与y=k2x+b2平行时,ki=k2且bi8十一、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5.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为0.6. 求ax+b=0(a, b是常数,aw0)的解,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 y= ax+b与 x轴交点的横坐标7.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不等式ax+b>0(a , b是常数,a*0).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ax+b的值大于0.4 .解不等式ax+b>0(a , b是常数
27、,a*0).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在 x轴上方的部分(射线)所对应的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5 .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 aix biy cia2x b2 y c2从“数”的角度看,自变量(x)为何值时两个函数值相等.并求出这个函数值aix biy ci解方程组 a从“形”的角度看,确定两直线交点的坐标.a2x b2 y c2反比例函数(备学)1 .定义:形如y= k (k为常数,kw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他形式 xy=k x,i iy kx y k- x2 .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直线
28、y=x和y=-x 。对称中心是:原点。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 0,函数y 0,所以,它的图像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 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3、性质:x的取值范围是x 0,y的取值范围是y 0;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 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的增大而减小。x的取值范围是x 0,y的取值范围是y 0;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 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的增大而增大。4 .|k|的几何意义:表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向两坐标轴所作的垂线段与两坐标轴围 成的矩形的面积。. ._. k . .如下图,过反比例函
29、数y - (k 0)图像上任一点p作x轴、y轴的垂线pm pn则所x得的矩形pmonw面积s=pm?pn=y ? x xyxy k,s k o5 .反比例函数双曲线,待定只需一个点,正 k落在一三限,x增大y在减,图象上面任 意点,矩形面积都不变,对称轴是角分线 x、y的顺序可交换。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1 .平均数:(1)算术平均数:一组数据中,有 n个数据,则它们的算术平均数为x x2xnx.n(2)加权平均数:若在一组数字中,x的权为w,x2的权为w2,刈的权为wn,那么x x1w x2w2xnwn叫做x1, x2,次的加权平均数。w w2wn其中,wl、w2、wn 分别是x1,x2,xn的
30、权.权的理解:反映了某个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重要程度。权的表示方法:比、百分比、频数(人数、个数、次数等)。2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 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 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3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4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与联系相同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都是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都可用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不同点:1)、代表不同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
31、常用来一代表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中位数:像一条分界线,将数据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因此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众 数:反映了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 。这三个统计 量虽反映有所不同,但都可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都可作为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2)、特点不同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主要 缺点是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这里的极端值是指偏大或偏小数。中位数: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没有影响;它是一组数据中间 位置上的代表值,不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众 数:与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率的考察,具
32、大小只与这组 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其缺点是具有不惟一性,一组数据中可能 会有一个众数,也可能会有多个或没有 。3)、作用不同平均数:是统计中最常用的数据代表值,比较可靠和稳定,因为它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反映出来的信息最充分。平均数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整体平均情况,也可 以用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标准。因此,它在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比如我们经 常所说的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体重等。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因为它只利用了部分数据。但当一组 数据的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合适。众 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较差
33、,因为它也只利用了部分数据。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且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此时用该数据(即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合。5 .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极差反映的是 数据的变化范围。6 .方差:设有n个数据xi, x2, ,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xi x)2,(x2 x)2,,(xn x)2,,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s2 1( xi x)2 (x2 x)2(xn x)2n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34、即_1_ 2_ 2_ 2sx1 xx2 xxn x数据的分析教学:知识点:选用恰当的数据分析数据知识点详解:一、5个基本统计量(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的数学内涵:平均数: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平均数分为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众 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 的众数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 (或两个数的平 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极 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巧计方法,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方 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记作 s2
35、.巧计方法:方差是 偏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s 1- x1 x2 x2 x2xn x 2 o1.n二、教学时对五个基本统计量的分析:1、算术平均数不难理解易掌握。加权平均数,关键在于理解“权”的含义,权重是 一组非负数,权重之和为1,当各数据的重要程度不同时,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数作为数 据的代表值。学生出现的问题:对“权”的意义理解不深刻,易混淆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计 算公式。采取的措施:弄清权的含义和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关系。并且提醒学生再求平均数时注意单位。2、平均数、与中位数、众数的区别于联系。联系: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其中以
36、平均数的应用最为广泛。区别:a、平均数的大小与这组数据里每个数据均有关系,任一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 的变动。b、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 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其集中趋势。c、众数主要研究个数据出现的频数,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某些数据有关,当一组 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我们往往关心众数。其中众数的学习是重 点。学生出现的问题:求中位数时忘记排序。对三种数据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采取的措施:加强概念的分析,多做对比练习。3、极差,方差和标准差。方差是重难点,它是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即稳定性的非常重要的量,离散程度小 就
37、越稳定,离散程度大就不稳定,也可称为起伏大。极差、方差、标准差虽然都能反 映数据的离散特征,但是,对两组数据来说,极差大的那一组方差不一定大;反过 来,方差大的,极差也不一定大。学生出现的问题:由于方差,标准差的公式较麻烦,在应用时常由于粗心或公式不熟 导致错误。采取的措施:注意方差是“偏差的平方的平均数”这一重要特征。或使用计算器计 算。这些数据经常用来解决一些“选拔”、“决策”类问题。中考中常常综合在一起考察。4.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某校组织课外小组对该市进行空气含尘调查,下面是 大中每2小时测得的数据(单位:g/m3 ):0.040.030.020.030.040.010.030.040.030.050.010.03(1) 求出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2)如果对大气飘尘的要求为平均值不超过 0.025 g/m3,问这天该城市的空气是否符合 要求?为什么?5 . a、b两班在一次百科知识对抗赛中的成绩统计如下:分数5060708090100人数(a班)3151531311人数(b班)161211155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各题:(1)a班众数为 分,b班众数为 分,从众数看成绩较好的是 班;(2)a班中位数为 分,b班中位数为 分,a班中成绩在中位数以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 正规劳动合同(范本)
- 职业女农民培训心得体会5篇
- 有价证券买入委托书(3篇)
- 24.4 相似三角形判定(第5课时)同步练习
- 工会先进女职工事迹材料
- 研讨会主持词结束语(22篇)
- 拒绝校园欺凌广播稿范文600字(30篇)
- 师德教育个人自查报告范文(3篇)
- 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单元综合提升练8工业生产与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含答案
- 招投标咨询合同文本
- 2.2 直线的方程(分层练习)(解析版)
- 《保密法》培训课件
-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英语试卷 含解析
- 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第1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 绵阳市高中2022级(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一诊)物理试卷(含标准答案)
- 正常流产护理查房模板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期中模拟检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0226知识产权法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Unit5《She's my mother》-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英语单元测试卷(译林版三起 2024新教材)
- 2024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单词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