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5产业与上海都市型工业园区专题研究第一部:上海都市型工业园区发展现状与趋势一、解读都市型工业都市型工业是一种与传统工业相联系的轻型的、微型的、环保的和低耗的新型工业,是以大都市特有的信息流、物流、人才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等社会资源为依托,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加工制造、营销管理和技术服务为主体,以工业园区、工业小区、商用楼宇为活动载体,适宜在都市繁华地段和中心区域内生存和发展,增值快、就业广、适应强,有税收、有环保、有形象的现代工业体系。其特征主要体现在8个方面:(1)布局主要在中心城区内:(2)具有良好的建筑外形,与城市生态环境相协调;(3)具有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和工业楼宇;(4)多属劳动
2、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研究开发型和轻加工型企业;(5)个体、私营、民营等多种形式并存,多元投资,以小企业为主体;(6)公司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和劳动力组成形式多样化,但重点是中小公司企业;(7)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8)有现代工业与传统工业相结合的“二元结构”特征。 都市型工业的行业范围比较广泛,与一般工业相比,具有4个方面的功能:一是能提供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产品。二是可以为城市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下岗职工再就业,缓减城市的就业压力。三是能够提供满足城市功能发展需要的产品,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发挥补充作用,有利于形成更加合理
3、的工业结构体系。四是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的活跃因素,形成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有效补充,增强城市经济活力和技术创新的动力,推动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二、上海都市型工业园区发展现状总体情况我国都市型工业是从1999年上海市作为工业发展战略,首先开拓发展的近年来,上海工业主管部门针对中心城区已经显露"城市空心化"的端倪,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支撑区域经济稳定增长、缓解城市就业压力的战略考虑出发,制订了关于加快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建设的若干意见和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建设标准及管理办法(试行),通过采取"转性与转型并举"、"市区联手"
4、;等办法,鼓励市属企业利用闲置厂房当"房东",盘活资产存量;地区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新企业落户。经过这种模式运作,使地区得税收,职工得就业,产业得发展,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共同推进上海都市型工业的发展。截至2002年底,全市10个中心城区已建成180多个都市型工业园区,园区总建筑面积达到580万平方米以上,盘活国有资产80多亿元,引进企业5000多家,创造税收租金超过15亿元,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0余万个。到2005年,上海都市型工业预计实现产值1740亿元,平均增幅达10%以上,新增就业人员2030万人。从各园区的产业布局看,上海都市型工业园区的发展,比较注重区域特色和产业集
5、聚两大特点。一是区域特色,黄浦区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产业发展与旅游纪念品相结合,将工业楼宇主要定位于旅游纪念品的研究、设计和制造;徐汇区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与生物制品相结合,并依托徐汇在科技、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把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的产业定位于和该区的产业发展导向相配套,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以科技型为主的都市型工业园区。普陀区都市型工业园区结合“纸制包装制品”的区域产业特点,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国际包装印刷城为龙头,并辐射四周的国际包装印刷产业基地。二是产业集聚。如:泰康路都市型工业楼宇,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知名艺术家在那里建立工作室。原食品机械厂一幢楼宇,入驻单位25家,全部是从事创作设计
6、、形象策划的“头脑型”企业。其中,10家企业来自美国、英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化的具有都市型文化产业特征的工业楼宇。又如,交大慧谷软件园区以it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已吸引了国内外相关行业的科技人员,特别是年轻的科技人员前来创业。同时,各区也都在加强园区产业导向、突出园区产业特点上作文章。如:卢湾区正利用闲置工厂楼宇,向“一楼一业”的格局发展,逐步建立服装楼、工艺美术楼、科技楼及软件工业楼宇等。又如徐汇区已建成龙华钻石加工区、交大慧谷软件园区、工业自动化仪表都市型工业园区、以电子产品为主的田林工业园区,以技术中介、设计、咨询、涉外型的联实工业园区等5个特色园区。从园区规划看,不同的区域环
7、境,产生了不同的发展格局。如黄浦区、卢湾区等,由于其地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信息流通畅,因而便形成了以设计、研发型为主的产业发展方向。卢湾区又根据其商务区功能定位的特点,形成了服装服饰、工艺美术、产品设计、广告印刷等产业;黄浦区则提出了“以商业带动都市工业”的发展思路,注重两个结合,即与区“一业特强”旅游纪念品相结合,与科技发展相结合。非中央商务区地段的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由于其厂房标准化程度较高,场地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易向加工型方向发展。如闸北、杨浦等区,其产业发展方向主要是规模相对较大的印刷加工、服装加工、礼品生产和钟表眼镜生产等等。管理模式从调研中发现,园区(楼宇)的管理形式主要分为三
8、种:一种是由壳体企业(房东)负责园区的管理(占绝大部分);二是由街道(或区经委)和企业联手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街道提供服务,企业是房东。如杨浦区各都市型工业园区采取由街道与企业合作的管理模式,街企联合成立园区办公室,基本是一个街道内有一个园区,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构成了“四赢”的局面,即“企业(壳体企业)收租金,街道得税收,职工能上岗,产业促发展”。据了解,杨浦区都市型工业园区的税收占街道税收比例达1/3左右。又如,黄浦区人民广场街道虽然没有参与园区的管理,但却参与了企业建立园区的全部筹建过程。三是由街道作为投资主体承担园区的管理职能(如:杨浦区五角场街道)。通常园区(楼宇)的管理职能主要有
9、两种:一种是物业管理型。这一类型又可分为非专业化和专业化两类。从调查情况看,园区基本处于非专业物业管理阶段,大多数管理人员都没有经过物业管理专业化的培训。另一种是园区管理型。即从入驻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多方位的综合服务。如:交大慧谷软件园区提供的服务分为基础性服务、增值服务和中介服务三部分。基础性服务包括专业化的物业管理、企业创办代理服务(大部分是无偿提供的)等等,增值服务包括为入驻企业提供英语培训、企业家沙龙、专题研讨、税务知识讲座等等。中介服务则根据企业需要提供财务、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园区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又是沟通企业与政府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为进一步规范园区的管理,有些区,如徐
10、汇区等已起草了都市型工业园区物业管理暂行办法,以更完善的服务吸引企业人驻。又如徐汇区、卢湾区、闸北区等建立了都市型园区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园区之间的沟通。有些区还建立了星级园区评比制度、入驻企业联席会议制度等,听取企业对园区管理的意见、建议,以求改进管理。.存在问题根据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目标,目前对都市型工业园区的定位认识,在观念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一是园区建设和开发依赖于政府经济扶持和政策优惠的陈旧观念。二是园区壳体企业经营上的短期意识。据了解,有些控股公司或企业不惜国有资产浪费,更愿意把“土地变现”,转让给房地产开发公司,或者推倒闲置厂房,控股公司自行开发房地产。三是
11、企业之间的封闭行为。目前,入驻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的大多数中小企业,研发、生产、销售及所有管理职能都各自独立,社会化分工协作意识比较薄弱,联合层次比较低。四是区域之间不平衡的发展趋势据我们了解,静安、黄浦、卢湾等中心区域,一方面,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势,物业价值较高,特别是随着土地价格的日趋增值,都市型工业园区在区财政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对发展都市型工业园区的积极性相对也就有所降温。另一方面,由于区域市政建设步伐的加快,规划中的变数增加,有关主体企业和领导对发展都市型工业园区难以形成长期的规划。杨浦、闸北、普陀等区是上海的老工业区,闲置的工业厂房本来就多,而且,由于地处边缘,地租的价位相对较
12、低,因此,都市型工业也就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他们对如何更好地推进都市型工业园区的发展也就会有更高的积极性和更为关注一整套比较详细的规划。区域经济不同功能的定位导致了对发展都市型工业园区的不同观念和不同态度,这就要求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立足于全局的观念,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特点,准确把握都市型工业园区发展的战略定位。三、上海都市型工业园区发展战略定位根据“十五”计划的要求和上海要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上海都市型工业园区必须以“增强整体竞争力”为宗旨,在与支柱产业、基础产业、新兴产业的融合渗透中不断提高、造就个性。.深刻认识都市型工业园区的内涵第一,上海都市型工业园
13、区的发展处在多个系统的交叉点上。首先,它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工业园区的一种形式,同时它又具有都市型工业的个性特征;其次,它是发展和变化中的都市型工业的一种存在方式和新的组织形式;再次,它又是现代化大都市发展中的一个新的产业组织形式,随着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都市型工业既得益于国际资本、技术与信息的导入,又不能不应对因此而带来的严峻的竞争挑战。可以说,上海都市型工业园区的开发与建设必须不断主动适应新的互动关系,化弊为利才能实现稳健的发展。第二、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看,目前有待于盘活的工业资源存量仍为数不少,减少闲置与浪费应该是都市型工业园区“低成本起步”的主要目标。作为长远发展的示范性园区(楼宇)开
14、发,可以“改造与兴建”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进行。对于较高投入而形成增量资源的,尤其是在招商项目和参与投资主体尚不确定的情况下,宜谨慎对待。同时,在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建设中,应该注意“产业链”的衔接,构筑“生态工业链”,即以前产业的废料作为后产业的原料。要积极引导高科技、高文化含量的深度资源开发型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以示范园区为标志,以特色园区为“亮点”的园区经济新格局。2.深刻认识都市型工业园区的外延第一,发展都市型工业园区,决不能把视野和思路定格于传统工业的范畴,以束缚开拓创新的行动。第二,研究都市型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也应该考虑“度”的概念。防止育目发展、遍地开花。3.深刻认识都市型工业园区
15、的独特功能第一,“就业广”是都市型工业园区的主要功能之一。但在着力于开发就业岗位,切实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同时,应该鼓励和引导“投资与创业”,变“就业导向”为“创业导向”。第二,吸纳就业的对象,应以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为转移。同时,所谓“广就业”的“广”字,不仅要体现在数量上,也要体现在结构和范围上。四、进一步推动上海都市型工业园区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在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的总体发展的时空条件下,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战略措施,必须服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目标,致力于推进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并同改革开放的深化相匹配。1.科学化管理 1.1强化综
16、合服务的经营理念,突出智能化管理最为关键的就在于强化对入驻企业的综合服务功能。园区经营必须重视综合服务的延展性、智力化和创新性。不能把视野局限于“有什么资源做什么事”的传统产业经营格局,而要充分引进和利用社会、甚至海内外的服务资源。这就要求园区经营管理应用智能化、网络化和电子化手段,打破封闭和僵化的思维和决策模式,积极提高自身现代化管理素质。1.2转变政府职能,整合社会指导、服务协调和咨询资源建议由市区经委牵头,迅速按市场化运行机制做好整合工作,形成自下而上的,自愿组合的不影响独立经营的行业组织。以使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能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并起到其应有的指导与服务作用。 1.3注意加强对专业管理
17、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市、区两级政府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加大专业人才开发的力度。可以选择高校定点培养本专业(方向)人才;委托策划都市型工业园区管理人才培训计划;对现有园区经营管理干部实施定向短训;举办专家本专题系列讲座、开展都市型工业园区管理专业(方向)建设的研究等。1.4设置运行状况评估指标体系为体现市区两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与调控作用以及园区管理单位对都市型工业园区管理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必要建立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一套新型的技术经济和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其作用在于(1)定期测评园区运作的状态和水平;(2)发现和调控带倾向性的正负两方面问题;(3)为园区发展和改善经营管理提供方向和依据;(4)有效地
18、树立和鼓励先进,策驱相对后进者;(5)为进一步开发现代化和规范化的园区管理奠定基础。2.规范化布局2.1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由于都市型工业园区建设的开放性和系统性;它们必然同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发生各种交互影响关系。因此,发展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必须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全局观念寻求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减少不必要的社会资源浪费和其他后遗症。2.2重视“产业铤”建设园区在引进入驻企业时要充分重视地域化“产业链”建设,关注“上游产品”企业和“下游产品”企业的组合,提供和接受服务与产品企业之间的互惠性,以及不同所有制和不同母体的分支企业之间的互补性,在园区范围内形成不同程度的产业链,并
19、逐步优化。2.3 鼓励和推广重点项目的建设(1)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的开放型。有的园区建设无论从布局到内涵都具有个性和特色,其中有很多公共配套设施和服务项目不必局限于园区范围,可对社会公众、企业和其他园区开放,或定期开放交流,甚至可以作为旅游景点,接受有偿的参观、学习、访问。(2)鼓励产业有效结合。在园区内应该鼓励“产业有效结合”,强化“关联性创新”和“嵌入式变型”。特别是“科工贸”结合,“产销服结合”和市内外、国内外结合。应积极鼓励法律、经济等社会咨询和智力服务机构(分支)入驻园区。(3)重视吸引研究开发企业入驻。都市型工业园区应以其较低的进入与退出“门槛”,完善的环境和服务优势吸引和鼓励高教、
20、科研院所的分支机构在园区中发展“渗透型技术与管理中心”。这样做可迅速改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提升园区科技与文化合量。3. 市场化运作3.1强化“企业本位论”的理念园区经营者和入驻者都是企业。在发展都市型工业的前提下,入驻企业是“唱戏”的主角,园区经营企业是“搭台”的戏院老板,后者不宜同时担任“导演”的角色,充其量只能是“舞台监督”。因此,入驻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对园区可以加以利用,但不能依赖;园区在招商和自主独立经营活动中是主角,但在对入驻企业的管理和服务中应尊重入驻企业的合法权益,不能制定入驻企业不能接受的“游戏规则”,而要通过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3.2 自觉服从市场机制的原则即:通过
21、向入驻企业提供有形的工业资源和无形的服务资源来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其中有很多项目应该让入驻企业自主选择,而不应带有强制性地作为入驻企业的条件来要求入驻企业接受。这是园区主客双方协调关系从而达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关键因素。3.3勇敢地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和挑战上海的都市型工业园区建设是在政府主导和扶植下发展并迅速壮大的;但它们正面临市场经济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园区和企业的发展也将受到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因此,在都市型工业园区初步成型、面临继续发展的今天,市区两级政府不宜“应各方面的要求”,直接调控和干预都市型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有关方面提出由政府出面成立市区两级“都市
22、型工业园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建议,我们认为是不妥当的。我们认为,市区两级政府,可以通过经济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建立“都市型工业园区发展指导小组”,为其提供指导与服务,但不应直接参与期间,主宰其决策和经营。3.4深化专业研究,加强国际交流都市型工业园区的建设、经营、管理和发展应该作为一个来自实践的研究课题由市、区、园区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并由市、区的行业协会策划而后推动国际交流,以有效地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博采众长,融合提炼”。建议在全市范围每年举行一次都市型工业园区研讨会或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研讨会。这将大大地有助于指导本市都市型工业园区“少走弯路”,健康发展,并可向
23、外省市进行智力输出。 3.5重视产业政策导向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化,对都市型工业园区的指导和调控应着重于产业政策的导向。尤其在引导都市型工业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中(例如5000万元的建设导向资金、税收政策、工商管理政策、劳动就业政策、土地房产政策等)应以鼓励开发有一定科技、文化和知识含金量高的、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产品和工艺为主导。政府对都市型工业园区注入的最有效资源就是政策资源,而政策资源的核心就在于充分利用这一新型、灵活、多元的社会经济组织形态,促进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变化的过程中,要避免人为因素对产业政策的导向的干扰,而必须给
24、予切切实实的政策扶持。建议从市高新技术资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奖励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产品和工艺。总之,要在充分考虑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行政管理、环境保护、财政税收、劳动就业以及企业发展等范畴的内涵与外延的相应变化的基础上,建立和调整我们的产业政策导向。未来的五至十年,是中国经济总量发展迅速、增长方式逐步转变的历史阶段。上海都市型工业园区应充分发挥来自政府和市场的两方面优势,利用在全国大城市都市型工业园区建设中的先发效应,以自身的经验和资源优势在我国经济社会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和法律化的进程中取得长足发展,成为上海新型产业体系中的“新亮点”。五、探索2.5产业发展之路-专家研讨都市型工业发展取向上海
25、市经济学会与市北工业新区管委会联合举办“上海市北工业新区新一轮发展定位研讨会”。会上,张淑智、杨建文等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都市型工业的发展取向”等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专家认为,上海市北工业新区是上海市中心城区唯一的市级工业园区,经过10余年的开发经营,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但在现代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地价出现较大涨幅、“楼宇经济”迅速崛起、工业郊区化加速发展的影响下,都市型工业面临边际效益逐年下降、招商引资出现困难的严峻挑战。出于追求黄金地段的黄金效益,以及提升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考虑,市北工业新区抓住其介于中央商务区和远离市中心的加工制造业园区之间的明显区位优势,提出重
26、新打造集纳“2.5产业”,建设现代办公园区的大胆设想和初步方案,体现了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值得肯定。但专家同时指出,涉及园区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无疑具有巨大的风险,需谨慎实践。专家认为,任何微观的决策都要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统领”的尺子来进行审视。从上海发展的全局来看,发展都市型工业是上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符合“以人为本”和“统筹兼顾”的要求,有利于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必须坚持。研讨中,对于“2.5产业”是否可以定位为市北工业新区的主导产业的问题,专家认为,不妨让实践先行。从理论上看,由西方个别学者提出的“2.
27、5产业”这个概念,迄今还没有为国际经济学界所接受。虽然前不久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兴起的以“2.5产业”命名的银行卡产业,深得市场青睐,但这一名称能否在经济学界取得共识,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第二部分:2.5产业的理论依据一、2.5产业概述1关于2.5产业的含义从定义上看,2.5产业是指介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中间产业,既有服务、贸易、结算等第三产业管理中心的职能,又兼备独特的研发中心、核心技术产品的生产中心和现代物流运行服务等第二产业运营的职能。2关于2.5产业的分类从产业的分类上看,作为一种产业形态,2.5产业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第二产业中附加值较高的部分上游的研发设计和下游的营销和
28、结算(包括总部经济),以及由此衍生的售后服务、会展等功能性中心。当然,也包括一些高附加值、少污染、具有核心技术的新兴制造业,如通信电子、医疗器械、环保材料制造等产业。第二类:是第三产业,但其受众对象主要是其他产业,如物流、培训、广告。第三类:是以it产业为代表的数字网络产业等,如电子商务、软件业。3关于2.5产业的形成2.5产业的形成核心涵义是由专业化分工所引起的市场扩张。分工使市场细化和扩张,市场细化和扩张又使交易范围扩大。为了追求较低的交易成本,引起要素(土地、资本、劳动)的空间聚集,表现为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城市的扩张。2.5产业形成的经济效果有二:一是由专业化分工所引致的递增收益;二是由要
29、素聚集所引致的聚集经济。前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后者有利于提高交易效率。所以,2.5产业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表现。2.5产业的形成是市场与资源矛盾的产物。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过程中,管理方式和资源利用上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而形成的。管理上的变化,体现在“分”上,越管越少、越管越精。一是大而全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表现在第二产业的企业在逐步剥离辅助性、社会性职能之余,将自己的主营业务范围集中在有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如,技术、资本、市场、品牌)的领域之中,形成专业化公司;二是研发和营销作为传统的第二产业中兑现附加值的主要环节,也突现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其最重
30、要的支撑专业人员通过市场重新配置、整合,融入专业公司;三是一些原有的第三产业和数字化产业的目标化管理。表现在第三产业的连锁化、加盟化经营,数字产业的项目管理,这种转变使企业更专业,和目标市场的距离更贴近。市场的细分,就使这些专业化企业逐渐演变为2.5产业。4关于2.5产业的特点从产业的发展来看,2.5产业具有以下特点:第一,2.5产业具有增值性。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生产性服务对提高产品增值作用越来越大,其在产品生成的价值链中超过生产制造;第二,2.5产业具有知识性,因其是知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其服务具有知识化、技术化的特征,是促进高素质人才集聚,提供高智力、高效率的知识技术服务;第三,2.5产
31、业具有创新性,2.5产业是高新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和推动者,在其服务过程中又成为高新技术的推广者,所以,它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创新;第四,2.5产业具有关联性,服务提供与客户消费同时进行,互相联动,密不可分,并在整个产业链的各种服务中依存度越来越高;此外,2.5产业还具有信用性,信用决定服务产品的价格,信用体系保证服务过程的质量。第五,从资源利用上来看,2.5产业具有“集约化”特点:能最大限度优化商务成本。首先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2.5产业不需要处于cbd内;也不需要到城市外围的加工区发展。在这样的区域内,由于土地供应量相对中央商务区更大,其发展空间较大;又由于地租价格处于中位线,它的布局就能更全面地
32、贴近人的需求,能将人与自然的统一更协调;其次,在有形资源利用上,2.5产业所在的区域实现了中央商务区和外围加工区产业之间的无间隙连接,能够更有效地、更综合地配置有形资源,而2.5产业本身对于资源的消耗有限,有的仅是研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其三,在人力资源的运用上,由于2.5产业处在的中间区域,正是城市人口密集的区域,同时也是传统的智力资源的密集区(如许多大专院校就在附近),降低了人员流动的成本。5关于2.5产业的聚集2.5产业能否实现产业聚集?首先取决于土地资源的供应量,随着上海土地资源的日趋稀缺,中央商务区和中间区域的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已经基本完成,要重新对这些土地进行2.5产业的规划,显然需
33、要更高的成本;其次是要做好规划,这些规划是要符合2.5产业发展的需要,要贴近2.5产业从业人员的需求。这就为一些开发稍晚、还没有实现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区域提供了后发机遇。从目前2.5产业的需求来看,这样的探索符合发展逻辑和趋势。二、2.5产业是新型工业化的表现形式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个重大发展路径的转换,即在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之时,强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互动,其内涵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相比传统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更强调发挥高新技术引导作用下的市场配置资源,寻求效率与效益的平衡;坚持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友好相处。综合2.5产业的特点和新型工业化
34、的特征,2.5产业就是新型工业化的表现形式。首先,2.5产业包含信息产业。2.5产业其发展就是着力依托信息产业极强的渗透力和其他产业广泛结合,在产品层面主要表现在新型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产品的发展;在经营管理层面主要表现在用信息技术装备生产手段,改善制造工艺与生产流程;在产业层面主要表现在数字技术在产业领域的推广,并构建互联互通的数字信息流和服务平台。通过这种广泛结合不断使其他产业迅速提高生产效率,衍生新的生产经营业态,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有效改进经济管理,同时也推进信息产业的产业化进程。这种结合的核心是综合提高产业能级和产品价值,这种互动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或是一个经济的联动,而是一种加
35、快整体工业化进程的模式。其次,2.5产业更强调可持续发展。2.5产业本身从事的就是新型材料的研究,其发展宗旨就是推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或减少资源利用过程中的污染;同时,2.5产业消耗资源的绝对量很小,由于2.5产业主要从事知识和技术密集产业,在这种非物质的劳动增值过程中消耗的物质资源有限,有的甚至不消耗物质资源,正因为消耗少,产生的污染也就少;2.5产业的从业人员对生活的质量要求相对较高,追求比较舒适、自然的工作环境,为了适应这样的需求,无论是2.5产业的企业,还是要推进2.5产业集聚的经营性园区,都会在市场价值的驱动下推进环境建设。第三,2.5产业具有提升服务价值的功能。2.5产业虽然是技术和
36、知识密集的产业,但其大多又并非终端产品,有很多2.5产业提升的是服务产品的价值,比如,当前的电子商务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服务效率,而最后实现产品的流通,还是要大量的劳动力密集的产业,在这个环节上的工作丝毫没有省略,且由于产业链条的缩短,市场可能会实现一部分增值利润的分流。三、2.5产业和科学发展观之间的联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质是推进全面、协调、持续发展。2.5产业的发展尤其依赖员工的智慧和技能,它是一种素质产业。要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这就需要在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这又与科学发展的核心思想可谓不谋而合。我国是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且劳动成本低廉,
37、但是,我国的劳动力资源的结构却不尽合理,就是知识型、技能型的劳动力资源相对匮乏,使我们只能在价值链中获得很有限的一部分。所以,要提升劳动力的价值就必须提高人的素质。发展2.5产业就是十分好的途径。2.5产业包含了提升人的素质的培训产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职业培训已经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主动学”,终身化的学习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这就为职业培训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其次,发展2.5产业就是在实践中提高人的素质,2.5产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发展的过程,就是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而且这是最有效的提升素质的方式,即在“干中学”。再次,由于2.5产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更依赖,就为企业改善与员
38、工的雇佣关系、贴近员工的需求、稳固良性的劳资关系提供了必然条件。也就是员工的“有所作为”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的“职业地位”,这样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有了根本性的保证。此外,积极把握2.5产业的集聚趋势,就能在整体的产业环境规划、服务构建上更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为其提供更适用、更经济的工业楼宇,而在整个园区的功能部署上,将配套设施建设得更符合目标用户的需要,这样的建设方式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回应。四、2.5产业在上海新一轮发展中的意义进入2l世纪以来,上海产业发展究竟以第二产业为主导,还是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一直是有分歧的。上海市委和市府提出了二、三产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方针。通过第2.5产业这个概念,
39、可以更为准确地揭示二、三产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方针的实质和内涵。从上海目前已经基本建成的四大产业基地来看,上海正在迅速发展的现代制造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二产业。例如上海东部的微电子产业基地中的“芯片”生产,是典型的第2.5产业,甚至可以说是第2.8产业;西部的汽车产业基地,也是具有较高的知识含量和创新意义的现代制造业;北部的精晶钢铁基地,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和效益最高的钢铁生产企业;南部的化学工业基地,虽然是以引进的技术和资本为主导,但是其在中国和国际上的先进地位是不容否定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关于上海要不要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的争论已经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因为上海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实践已经远远走
40、在了理论争论的前面,上海的现代制造业正在向第2.5产业“大举进攻”。上海正在建设中的造船产业基地和装备产业基地,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二产业,而是现代意义上的第2.5产业。上海中心城区正在发展的都市工业,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二产业,而是第2.1产业以上的现代制造业。上海的现代制造业事实上正在不断地进行升级换代,只有使用第2.5产业的概念才能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上海现代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上海产业发展的历史基础和特殊性决定了第2.5产业特别适用于上海产业发展的实践和未来。第2.5产业的一个重大意义在于把上海的制造业结构与长三角的浙江和江苏两地的产业结构明确地区分开来。长江三角洲的制造业大发展是一
41、个不可逆转的历史大趋势,产业结构的同构化越来越成为其中难以治愈的一个心病,由于第2.5产业强调的是知识和创新的作用,最适宜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发展。发展第2.5产业对实现科教兴市战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如何把科教兴市战略与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发展第2.5产业就能比较合理科学地解决这一难题,因为第2.5产业的发展必须以科学、技术和教育的持续发展为先导,同时第2.5产业也为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提出具体方向和要求。对上海来说不是一般地提倡科技和教育的发展,而是根据第2.5产业发展的具体要求来发展相关的科技,培养相关的人才,由此更能推动经济与社会
42、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不难预见,上海“十一五”期间,第2.5产业的作用将会凸现出来,所以发展第2.5产业应该成为上海“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三部分:2.5产业实践个案分析一、2.5产业在市北工业新区的实践1上海市北工业新区简介1992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批准,由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政府组建和统一规划开发市北工业新区,也是目前中心城区唯一的市级工业开发区;新区东临南北高架路和地铁延伸线,西傍彭越浦河(苏州河的支流),南起汶水路(在建的中环线),北至走马塘,占地面积为129.79公顷。12年来,新区已初步形成区域范围内的产业集聚。截至2004年7月,新区共引进企业1004户,基本实现了
43、电子通信、工程设计咨询和现代服务业集约发展的态势,新区已构建起以微电子制造、软件开发、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研发应用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创业基地。22.5产业和现代办公园区的含义和内容21 产业定位和发展定位市北工业新区的产业定位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又称“制造者服务”(producer service)。是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作为中间投入服务,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由于其业态处于二产(工业)和三产(商业、服务业)之间,故称之为2.5产业。市北工业新区的发展定位办公园区(office park)。建设一个集纳2.5产业的高品质、高产出、低消耗、低密度和生态型的现代办公园区。
44、22 产业和园区的特征2.5产业的特征:1、2.5产业具有增值性,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生产性服务对提高产品增加值作用越来越大,其在产品生成的价值链中超过生产制造。2、2.5产业具有知识性,因其是知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其服务具有知识化、技术化的特征,是促进高素质人才集聚,提供高智力、高效率的知识技术服务。3、2.5产业具有创新性,2.5产业是高新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和推动者,在其服务过程中又成为高新技术的推广者,所以,它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创新。4、2.5产业具有关联性,服务提供与客户消费同时进行,互相联动,密不可分,并在整个产业链的各种服务中依存度越来越高。5、2.5产业具有信用性,信用决定服务产品的
45、价格,信用体系保证服务过程的质量。现代办公园区的特征:1、高品质。现代办公园区必须拥有高级的硬件设施,在园区布局上既要有现代化的办公场所,又要有高品位的生活配套设施和个人空间;现代办公园区必须拥有一流的管理和服务。2、高产出。现代办公园区的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应大于制造加工园区,能为区域经济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3、低密度。现代办公园区的建筑密集度、人口稠密度均低于中央商务区。4、低消耗。现代办公园区产业特征决定了入驻企业从事知识性和技术性的脑力劳动,因此决定其以消耗生活资料为主,而对生产资料的消耗几乎为零。5、生态型。现代办公园区致力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人性化为出发点,充分满足人对自然环境的需
46、求。3市北工业新区建设现代办公园区的优势在现代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地价出现较大涨幅、“楼宇经济”迅速崛起、工业郊区化加速发展的影响下,都市型工业日益面临着边际效益逐年下降、招商引资出现困难的严峻挑战。出于追求黄金地段的黄金效益,以及提升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考虑,新区管委会才提出了打造集纳“2.5产业”,建设现代办公园区的设想。调研表明,市北工业新区发展2.5产业具有如下优势:3.1区位和资源优势新区紧邻中环线和南北高架,使新区的交通极为便捷,新区处于中央商务区和外围的加工制造区之间,无论是上海核心地带的南京路、淮海路商务区以及闸北区的不夜城商务区,还是宝山、嘉定的加工制造区离新区的
47、车程都在半小时左右,同时,周围的上海大学等高校和大型居住区又为新区提供了丰富、多元的人力资源依托,这些都使新区的性能堪与中央商务区比美,而商务成本则大大低于中央商务区,甚至低于市内知名的高新技术园区。新区正在进行的二期开发建设总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在土地资源日趋稀缺的上海,这个独特优势是绝无仅有的。同时,在开发建设的结构上紧贴2.5产业的需求,追求更现代化,更紧密型、更人性化的建筑结构,在发展策略上,新区没有“竭泽而渔”,而是坚持走“以优质资源吸引优质资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新区二期的厂房现销售均价仅4000元,就是要吸引优势2.5产业企业、一流人才来新区。3.2产业优势12年来,新区已初步
48、形成区域范围内的产业集聚。截至2004年7月,新区共引进企业1004户,基本实现了电子通信、工程设计咨询和现代服务业集约发展的态势。目前在电子通信产业中的4大巨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通信、中国联通、铁路通信等国内通信业在新区都拥有了数据转换中心;德律丰根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欣丰电子、格尔软件(国内加密算法的创始者)等一批市级高新科技企业、软件企业的入驻,使新区的it经济已占到经济总量的70;随着工程设计和咨询行业中的“骄子”享有“技术开利”之称,在日本东京证交所一级上市的新日本空调(中国)总部在新区的设立,以及国内设计领域的领军企业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下属的工程咨询公司和建设工程公司以及亚新工
49、程总承包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引入,新区内的工程设计与咨询业业已得到初步发展;在其他现代服务领域中,新区还成功引进了上海中润广告公司(全国广告企业排名第11位)、天禾互动等广告服务企业和上海解放传媒公司、劳动报印务中心等一批媒体印刷企业,这些企业都是新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税收来源。3.3区域发展优势新区位于闸北区,闸北作为上海的中心城区,于去年确立了“建设与中心城区相适应的新闸北,全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服务业,打造上海现代交通商务区”的发展目标,并将以此带动都市型工业的协同发展。市北工业新区作为建设新闸北“1+6”产业功能区和现代交通商务区的辐射区域,在信息产业上的先发优势、累积优势,使其已经成为全区
50、的科技依托,新区发展2.5产业,不但有产业支持,且能进一步提高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同时,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作用正在日益显现,从“科教兴市”战略出发,从进一步发挥对周边乃至全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出发,上海进一步确立在中心城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市北工业新区相应地制定了自身发展目标,凭借2010年的世博会、上海与香港签订cepa协议和与长三角15个城市一起打造世界级经济圈的契机,上海发展2.5产业将为推进城市发展战略,实现城市功能跃升,融入世界经济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具体体现为:(1)到2007年,基本完成新区二期开发建设任务。(2)新区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保持每年近40%的
51、增幅,到2007年,力争实现区税3.4亿元,达到比2003年翻两番的目标。入驻企业的质量更高,将有100家年税收超过100万元,30家年税收超过500万元的企业群;(3)新区打造的现代办公园区,成为国内集纳2.5产业的知名品牌,体现“两个精,两个新”,即“用精致服务打造精品园区,用全新服务为客户创造全新财富”,并力争输出品牌。4市北工业新区建设现代办公园区的重点4.1品牌建筑新区将坚持“打造精品办公园区”的发展目标,以二期开发为着力点,构筑品牌建筑。在建设布局上,紧贴2.5产业“小制作、大产出”的知识经济特征,将原有的厂房改造成更紧密的工作单元,办公面积控制在1200平方米。在功能上,新区将贴
52、近企业和白领人士需求,兴建现代化4星级以上大酒店、娱乐健身场所和展览、培训中心,并结合彭越浦河和“湿地公园”的改造建设,为其提供业余生活、休闲和交流的平台。在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现代化工业楼宇临水而立、采用天庭设计,建筑之间有生态绿地和主题公园,满足了人们的工作环境更亲近自然的愿望。4.2品牌服务新区将坚持“以一流服务助商”的发展理念,打造“服务工业服务业”的品牌。积极整合服务资源,不断改进广普化、大范围的无偿服务,针对目前新区入驻企业已逾千户的现状,建设以企业为核心的服务中心,通过市场化运作,积聚服务功能,降低入驻企业的运行成本;新区要不断切入多层次的有偿服务,要搭建个性化服务平台,筹
53、建新区企业家沙龙;同时,新区还要提升服务的水准,引入国际一流服务企业,以“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开放姿态,推进服务与国际接轨,使服务成为推动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使新区成为服务的高地,投资者的福地。4.3品牌团队新区将坚持“人才是园区发展的第一资源”的人才发展战略,努力建设中高级人才的培育基地。新区将致力建设三支团队,即建设一支有先进理念、人性化与高效管理的团队,一支卓越、团结且相互渗透、善于理财的团队和一支拥有广泛社交网络、能打硬仗,善于攻关的团队,成为推动新区发展的核心力量。同时,新区要引导和放大2.5产业、新区入驻企业对优秀人才的集聚作用,不断提高园区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使新区成为吸纳高
54、级人才,打造品牌团队的“磁石”。 4.4品牌企业新区将坚持树立引进品牌企业的产业发展战略,全力引进外向型、科技型企业。新区的重点是加大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以及跨国企业的功能型总部的力度,通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新区跨越发展;新区还要加快引进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通过精心扶持、悉心孵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这些“发光”的企业成为提升园区档次的重要砝码。5上海市北工业新区优惠政策市北工业新区是市级、区属、公司管理,又可享受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优惠政策的工业开发区,对进驻新区的国内外客商给予优惠政策和优良服务。 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年度起,经税务机关批准,按
55、24%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并享受二免三减半; 外商投资兴办的产品出口企业,按上述规定所得税二免三减半期满后,当年产品出口产值达到当年企业产品产值70%上的,仍可享受当年减半征收所得税; 在高新技术开发区设立的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外商企业可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税务机关批准,从获利年度起,可享受五免二减半; 新办内资企第一年可申请免征企业所得税; 税收属地的内外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交的区级三税(即营业税、增值税的25%,企业所得税的地方部分),市北工业新区管理委员会按有关政策,对企业给予财政扶持。 设立2000万元市北科技创业基金并为进驻企业提融资贷款渠道。
56、 为创业者提供优惠商品房和代办居住证; 为杰出的科研项目创立者解决其子女中小学入学问题.二、2.5产业在张江高科园区内的银行卡产业园实践1银行卡产业园发展概况11园区简介上海市银行卡产业园是国家级高科技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继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之后又一个重点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基地,是以银行卡业务和金融信息服务为核心,以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金融技术服务为支持的高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区。 2002年7月,上海市府为全面实施“银行卡产业”发展战略,成立了“上海市银行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形成一个中心,完善两个市场,提高三个比例”的总体规划目标。伴随中国银联的成立并落户上海,市府相继出台了一系
57、列推动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银行卡产业中心建设的氛围已然形成,国内首家银行卡产业基地上海市银行卡产业园应运而生,于 2003年3月26日正式开园。2.2园区发展建设和发展中的上海市银行卡产业园位于浦东新区中部,占地面积达 300公顷以上(约合4530亩),东至川沙路,西接顾唐路,南临龙东大道,北邻金桥出口加工区教学配套区,景观河道张家浜横贯其中。产业园首期位于顾唐路以东、华东路以西、龙东大道以北、张家浜以南,占地面积约 92公顷。其建设重点是基本形成以中国银联为核心的银行卡产业链。 作为中国银行卡产业的枢纽企业,中国银联已率先入驻产业园,正规划建设符合现代商业银行发展需要的高效的信息交换网络,制定跨行信息转接的技术标准与业务规范,提供优质、高效和功能不断完善的跨行支付服务。中国平安保险、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项目已相继签约入驻,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产业园二期位于一期张家浜河道以北,金桥出口加工区配套教学区以南、顾唐路以东、川沙路以西,占地面积约 210公顷 。以实现由单一的银行卡产业向金融信息服务产业拓展和跨越为主要目标。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清算中心、上海期货交易所数据中心及金融衍生品研发中心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项目已经签约。 产业园二期将进一步丰富内涵,从而真正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融为一体,最终实现由一期的“银行卡产业园”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寒露文化传承与应用模板
-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50道应用题包含答案
- DB2201T 60-2024 西餐厅服务规范
- 职业导论-房地产经纪人《职业导论》深度自测卷1
- 亲子活动主持词
- 二零二五年度船舶运输代理合同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寒假作业(九)(含答案)
- 上海市竹欣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有答案)
- 燕山大学《数字信号处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 SOR-04-014-00 药品受托生产企业审计评估报告模板
- 广东省广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23-燃气质量检测制度
- 新媒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 《火灾调查 第2版》 课件全套 刘玲 第1-12章 绪论、询问 -火灾物证鉴定
- 借用他人名义买车协议完整版
- (正式版)JBT 5300-2024 工业用阀门材料 选用指南
- 校园超市经营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基于Web服务的办公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 国企工程类工作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