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_第1页
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_第2页
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_第3页
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_第4页
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服务业项目专家总体组 一、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必要性与重大意义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流程和管理理念基础上的新兴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产生的服务业的新型业态,也包括运用信息技术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和提升而形成的新型模式。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纷纷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强化其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制定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力求把握发展主动权,力争继续保持其全球资源配置优势及国际竞争力。加快现代服务

2、业创新发展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把握发展主动权、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是支撑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改善民生、建设和谐信息社会的有效途径。1.1是把握世界产业结构升级转移融合机遇,迎接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挑战,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地位的战略举措全球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国际产业转移逐步深化,产业融合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给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带来机遇。同时,也对我国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地位形成空前的挑战,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或

3、整合高效运作的产业链,占据产业链高端。有利于基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发展具有垄断地位的新兴服务产业,占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1、全球产业结构升级转移融合现状与趋势高新技术的加速发展,使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不断渗透,高新技术被广泛用于改造传统产业,对传统企业的生产、管理、销售、市场竞争等进行重新改造和融合,使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实现有机融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产业结构高科技化是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资源环境技

4、术、航空航天技术、能源技术和先进防御技术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正脱颖而出,成为新一代主导产业。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了保持竞争优势,重点发展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创新性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而将附加值较低的一般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大规模转移。全球制造业领域的产业分工正在从传统的产业间分工,向各个产业内部的分工,进而以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更精细的专业化分工转变,使不同国家共同参与某项产品制造过程的企业形成一个国际分工协作网络,从而节约社会劳动成本,提高效率,使生产要素达到更高层次的合理配置。在美国企业中,业务外包到海外的比例将从2003年的5提高到2007年的23,90的美国公司内部业务

5、中至少有一项被外包。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主动引导和带动相关行业的投资,鼓励为其配套的生产服务企业和供应商一同到东道国投资,在当地发展配套产业并建立关联产业群,产业链条整体转移趋势明显,关联产业协同转移现象增多。伴随着信息时代新科技革命的步伐和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兼并重组活动,产业的边界逐步趋于模糊化,全新的融合型产业体系开始形成,产业融合这一新型产业革命,正如一股浪潮冲击并变更着传统的产业结构,影响到个人、家庭、企业以至国家各个层面,产业融合是社会生产力进步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必然趋势, 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2、全球产业结构升级转移融合带给我们的机遇与挑战全球产业结构

6、升级步伐加快,国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并逐步深化,产业的边界逐步趋于模糊化,全新的融合型产业体系开始形成,有利于继续发挥我国在市场潜力大,回旋余地大,人工成本低,居民储蓄率高等生产要素组合方面的比较优势;有利打破某些产业的瓶颈制约,实现某些环节某些链条某些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有利于增强我们某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但也给我们带来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1)固化我国在制造业低端的分工地位;(2)带来高能耗,高排污的企业和产业;(3)造成我国某些领域的技术依赖;(4)产生某些行业的外国垄断;(5)在某些领域影响国家经济安全。3、基本对策世界产业结构升级、转移及融合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发达国家为了继续保持其竞

7、争优势,把握世界经济发展主动权所采取的战略及实施效果。为了把握世界产业结构升级、转移与融合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及应对相应的挑战,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1)强化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资源环境技术、航空航天技术、能源技术和先进防御技术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发展核心及关键技术,形成具有垄断利润的产品与服务。(2)围绕重点领域或行业,突出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面向全球资源,建立或整合高效运作的产业链,占据产业链高端。(3)基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现代服务业。 1.2 是支撑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走新型工

8、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涉及到产业内和产业间各种经济关系及其利益关系的调整,这种关联与调整大多需要通过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完成,需要有相应的现代专业中介服务的配套,如电子商务服务、现代信用服务、现代物流服务等。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建立现代产业体系。1、信息化的基本内容及其本质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普及运用,使信息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成为国民经济及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从而带来行为方式、运行模式、经济结构、组织与制度构架等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历史过程。信息化的基本内容包括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信息化。从对信息化进程基本

9、内容来看,一是出现了新的生产力,二是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三是新生产方式影响整个经济,四是经济变革引起社会全面变革的前景。这意味着一种新的社会价值动力源的形成,信息动力将逐步替代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械动力而成为社会价值的持续来源。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它必然导致工业社会的结束和新型信息社会的诞生。2、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过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主导因素包括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运行平台。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取决于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运行平台在整个产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这一意义上讲,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运行平台在产业经济中转化为主导资源、核心技术和

10、基础平台的过程。在信息化进程中,会形成规模庞大且自我繁殖的信息流。尽管物质流将仍然存在,且不断地发展,但在经济关系日益复杂、风险与机会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信息作为对不确定性的减少,却日益成为比物资、能源更重要的战略资源,从而信息流也就取代物质流成为产业之间联系的主导方式。随着信息技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尽管工业技术仍在不断发展,但信息技术可以把完全不同领域的技术联结在一起,并产生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为产业间的融合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从而成为产业经济中的核心技术。在信息化进程中,随着信息资源的价值提升和规模扩大,信息运行平台的地位不断上升,并成为产业经济中的基础平台。尽管物流运输、金融商贸等平台

11、仍然极其重要,但通过信息运行平台加以整合,形成整个产业经济体系。因此,信息运行平台为产业间的融合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舞台,逐渐成为产业经济的基础运行平台。3、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经济社会效应(1)加速产业融合。随着网络技术的高度发达和信息网络对全社会各主要产业和经济部门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各产业部门开始打破彼此分工的界限,相互介入,使产业部门日益细化、产业关联复杂化、部门间交易量大增,买卖双方密切相关的市场区域的概念已转变为市场空间的概念,公司之间不再讲求垂直整合,而讲求不同功能公司之间的水平整合,形成一种新型的竞争协同关系,呈现现产业融合的趋势。(2)催生现代服务业。产业边界的相互交叉与部分重叠,产

12、业内和产业间的经济活动关联基于网络或信息运行平台通过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实现,从而形成一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新型产业现代服务业,这种新型产业不是原有产业的简单组合或归并,也不是对原有若干产业的简单替代,而是一种原有产业有机整合基础上的重新分工。(3)形成现代产业体系。由于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导致网络成本大幅降低,众多的消费者、中小企业和各种各样的中介机构也都纷纷入网,从而形成了一个包括政府职能机构、众多企业和中介机构以及消费者在内的庞大的网上联结主体群。这就使“联结经济性”有了更加广泛的经济基础。政府通过信息网络使公共投资、转移支付等经济行为与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企业行为相联结,可以更加迅速、更加有

13、效地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使各项经济资源配置更趋合理。信息、知识、技术、人才、资本等经营资源跨越时空的结合,产生更大的复合经济效应,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纽带、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工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4、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条件(1)多网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和完善高速宽带接入和电信、电视、计算机、传感器网等多网融合,提高通信速度和质量,确保信息、网络的安全。(2)经济与社会的全面信息化。信息技术在产业经济领域中的广泛运用,不仅要添置全新的硬件(包括信息基础设施等)、软件,而且还要全面更新有关的知识,甚至是重新学习信息技术运用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3)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工

14、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涉及到产业内和产业间各种经济关系及其利益关系的调整,这种调整是通过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完成的,需要有相应的现代专业中介服务的配套,如电子商务服务、现代信用服务、现代物流服务等。(4)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大量的信息人才培养和信息化知识普及与培训。(5)完善的社会环境。要破除各种陈旧的观念、形成新的理念、培育新的文化氛围,以及形成新的法律规范等。1.3 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效率与质量的客观要求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信息闭塞、融资困难、组织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差,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制造业基本处于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中较低端,新产品研究开发与设计能力差,营销与服务体系不到

15、位。服务业有效需求与供给不足,服务企业缺乏有效的组织基础,服务创新动力不足等,均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了强烈的需求,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效率与质量。1、农业我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66000多个。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的为27000多个,占41%;中介组织带动型的为22000多个,占33%;专业市场带动型的为7600多个,占12%;经纪人、专业大户带动型的为9600多个,占14%。这些产业化经营组织通过合同(占49%)、合作(占14%)、股份合作(占13%)等较为稳定的联结方式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带动的农户达59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2

16、5%,平均每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收900元,带动的种植面积达4亿亩,带动的牲畜饲养量达5.3亿头,带动的禽类饲养量达53亿只,带动的养殖水面达4280万亩。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就相继建立了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科教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及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商业、金融组织。几十年来,这些机构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家农业服务网络。但农业生产经营存在的突出问题是:(1)信息闭塞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2)农业企业"个小体弱",管理水平低,资渠道狭窄,资金不足的矛盾尤为突出,抗风险能力差,易被市场淘汰;(3)农业

17、企业人员综合素质低,(4)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体制不顺、保障不力,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发展现代农业必须:(1)提高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产品技术含量。针对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产品,强化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融合,研究开发新型生产资料及深度加工的农产品。(2)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生产经营体系。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着力提高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生产经营体系。(3)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企业信息化水平。

18、深化大型骨干农业生产经营企业信息技术系统应用,提高信息化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优化管理与科学决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信息系统服务,普及中小型农业生产经营企业信息系统应用。(4)加快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业。基于网络,深度开发与充分利用满足农业生产经营需求的信息资源,聚集各类优势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大力发展以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信息、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农业金融与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第三方服务,完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2、制造业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估算,2007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mva)占世界的11.44。2006年中国制造业有172类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世界70的dv

19、d和玩具,50的电话、鞋,超过1/3的彩电、箱包等产自中国。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国之一,制造业吸引了大部分外资。从19782006年,中国空调、彩电等家电产品的产量增长了1万倍以上,集成电路、电脑等的产量增长了1000倍以上,化学纤维、汽车产量等增加了数十倍。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9782004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以2000年不变价格美元衡量的年均增速为10.89,20002005年为11.1%,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和主要国家指标。随着高技术产业比例的不断上升,中国正成为世界高技术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002007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年

20、均增长38。目前占国际市场的份额已接近20。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手机、抗生素、疫苗等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业优势在于:广阔的消费市场;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较强的柔性生产能力;比较完善的工业配套设施;跨国公司和华人为主体的广泛国际关系网络;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政府政策支持。中国制造的劣势在于:品牌建设能力差。尽管国际上到处充斥着“made in china”的产品,但很少有属于中国的世界知名品牌;基本处于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中较低端;配套的服务体系不健全。以产品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法律、审计等专业服务发展速度慢,发展规模小,发展水平低,服务模式落后,服务成本高,难

21、以满足制造业需求;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缺乏管理人才和熟练技工。中国制造的机遇在于:世界制造业的生产环节大规模向中国转移,客观上提高了中国制造在世界上的地位,促使中国制造的崛起;全球众多国家经济衰退,政治形势不稳定,影响了各国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持续提高,有利于中国制造企业的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从市场需求来看,市场需求正在从产品导向向全面解决方案导向转变。从价值链环节看,高价值环节从以制造环节为主向以服务环节为主转变;从制造业竞争看,基于现代服务的竞争是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从交易方式来看,客户交易正在从一次性交易向长期服务

22、方式转变。基于制造业发展的现状、特点、优势及不足,加速制造业改造升级的基本条件是:(1)提高制造企业的新产品设计能力及技术含量;(2)提高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深化大型骨干制造企业信息技术系统应用,提高信息化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优化管理与科学决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信息系统服务,普及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应用。(3)加快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基于网络,深度开发与充分利用满足制造业需求的信息资源,聚集各类优势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大力发展以产品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法律、审计等专业服务为核心内容的第三方服务,完善生产服务体系。3、传统服务业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服务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

23、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服务业规模继续扩大,结构和质量得到改善,服务领域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了39.1%;与1978年相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然而,总体上看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为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服务业占gdp比重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还滞后于同等发展阶段的国家和世界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二是服务业在理应进入加速发展的时期却长期陷入停滞状态。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3000美元之间,服务业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截止200

24、6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但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还不到40%;近几年来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甚至有回落的现象和趋势。三是生产型服务业远远滞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从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来看,我国仅为28%左右,发达国家一般处于50%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基础信息化仍是国内企业的主要需求,严格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还很罕见;金融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总体上仍然处于电子化阶段,包括网上金融在内的电子金融核心技术基本上是购买国外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系统和资源共享的商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等。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必须:(1)突破体制性障碍,提

25、高市场化程度,重点在于调整服务业管制框架及其政策;(2)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条件及高级专业人才准备。(3)大力提高服务业信息化水平;(4)主动接受国际服务业的转移;(5)基于网络,深度开发与充分利用满足传统服务业需求的信息资源,聚集各类优势服务资源,大力发展以第三方服务模式为主流模式的传统服务业新模式。1.4 是顺应网络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构筑和谐信息社会的有效途径目前发达的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正推动形成能够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乃至物与物之间直接沟通的全新的电子信息网络u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信息化将从以系统为中心、以个人电脑为中心、以网络为中心的阶段, 进入以服务内容为中心

26、的更高级的阶段,未来的信息社会将是以各类综合型、专业化第三方交易与服务平台为枢纽,以政府、企业、个人为节点,产品与服务个性化更强、政府与企业规模更小、分工更细、协作程度更高的网络化信息社会形态,发展现代服务业是顺应网络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构筑和谐信息社会的需要。1、电子信息网络发展趋势目前信息网络进入升级换代期,众所周知,传统的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实现了人与人的沟通,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现了互联网的普及则实现了人与机器的交流,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和空间。目前发达的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正推动形成能够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乃至物与物之间直接沟通的全新网络u网络。最早提出u战略

27、的日本和韩国认为: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将是由智能网络、先进的计算技术以及其他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武装而成的技术社会形态。根据这样构想,u网络将以“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为基本特征,帮助人类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能实现通信。u网络战略为现实的网络演进、升级换代提供了主要方向: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融合,奠定“无所不包”的网络基础;推进固定网、移动网和无线接入网的融合,实现“无所不在”的网络覆盖;推进基础通信网、应用网和射频感应网的融合,构建“无所不能”的物联网络。2、信息化发展进程信息化的历史进程发展到今天, 已经历了以系统为中心(1964 -1981 年)

28、 、以个人电脑为中心(1981 - 1994 年) 的阶段, 目前正处在以网络为中心(1994 -2005 年) 的阶段, 正在逐步进入以服务内容为中心(2005 - 2015 年) 的更高级的阶段,每个阶段的内容及重点是完全不同的, 其阶段之间呈明显的从低级向高级的演进。图1.1 信息化进程的不同发展阶段3、未来信息社会形态 电子信息网络的发展使得任何人、任何物,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顺畅无缝地通信。电子信息网络将在覆盖上实现无所不在,在内容上实现无所不包,在通信主体上实现无所不能。社会中的主要角色,即政府、企业、个人依靠智能化数字化终端,通过电子信息网络可以完成所有经济与社会活动。未来的信息

29、社会将是完全信息化环境下的原始社会形态:具体表现为以各类综合型、专业化第三方交易与服务平台为枢纽,以政府、企业、个人为节点,产品与服务个性化更强、政府与企业规模更小、分工更细、协作程度更高的网络化信息社会形态。 图 1.2 未来信息社会形态4、基本对策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规律,面向完全信息化条件与环境,研究解决信息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推进各领域信息化建设及现代服务业发展(1)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要素与相互关系,推进经济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包括经济与社会基本要素信息化,包括人口、土地、能源、物品、货币等,推进生产工具信息化(数

30、字化装备与软件);推进劳动者信息化(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培养);(2)基于电子信息网络,加快发展以第三方交易与服务为主流模式的现代服务业,包括产品研究开发与设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支付与金融、信息系统、数字媒体与网络文化、各类专业服务及电子政务等,加速产业融合,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构筑民主、自由、和谐的信息社会。(3)研究与建设电子政府。研究完全信息化条件下政府掌控经济与管理社会的支撑体系与运行机制,包括政府应该掌控与管理的信息资源内容,掌控与管理的方式、手段与途径等。(4)研究与建设完全信息化条件下经济社会各层面伦理道德体系。研究建立信息伦理道德法律与规范体系;包括通过高校信息伦理教育,从源头上

31、培养学生的道德自律和责任意识;通过信息领域内部的企业伦理培育,克服计算机作为生产工具带来的工作异化与人际利益冲突;通过评估、反思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规避纯粹技术理性崇拜,激扬人类主体性的价值理性。二、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现代服务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改变着传统生产经营组织形态和管理模式,推动着第一、二、三产业逐步融合,全球产业呈现出农业产业化、制造服务化、服务网络化的基本发展态势。2.1 现代服务业趋于持续快速增长目前,基于互联网的现代服务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诞生了一大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企业,如,google,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我国行业性、专业化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

32、易与服务平台(行业网站)数量从2005年的2200多家增加到2007年的4500多家,年均增长约43%,呈快速发展势头。未来一个时期内,以cpu为代表的芯片集成度和处理能力指标仍会呈指数增长,系统级芯片成为发展方向,功耗和成本都将大幅度降低;高性能计算向计算密集和数据密集方向发展,驱动着能力计算和容量计算同步提升,将逐步满足大型科学工程计算和解决复杂问题的需要;网络技术加速向宽带、无线、智能方向发展,电信网、计算机网、广电网融合趋势明显,将汇聚成功能强大的多渠道、多媒体综合信息平台,信息网络将覆盖各类终端;软件系统加快向网络化、智能化和高可信的阶段迈进。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普及

33、,将衍生出大量新的需求,拓展着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空间;服务内容日益丰富,服务模式日新月异,新型业态层出不穷;,使得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世界各国加大扶持力度,政策法规逐步完善。这些因素均将促进现代服务业持续快速增长。2.2 模式创新日益成为现代服务业竞争的核心模式是企业创造价值的若干要素配置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关系规定。不同的要素配置及要素之间不同的关联关系形成不同的模式。现代服务业不同于有形产品经济,是网络化的规模经济,涉及基础产业、制造业、传统服务业等众多产业,技术、经济、管理等众多领域,是多产业、多领域、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型融合型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产业,需要面向市场需求,按照

34、多赢、合作、竞争的原则,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相关产业、相关领域和相关学科的相关要素资源,合理划分要素资源相关方的责任、权利与利益,形成创新的服务模式,实现高效、集约化的服务过程和倍增的服务效果。创新的模式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垄断利润、实现规模经济的基础。利用模式创新实现规模及利益的最大化,已成为现代服务业有代表性的竞争手段。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只有在模式创新上有所作为,才能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优势,这已成为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现代服务业竞争、合作与发展的重要方面。2.3 基于网络的第三方服务模式将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主流模式电子信息网络的发展使得任何人、任何物,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顺畅无缝地

35、通信。电子信息网络将在覆盖上实现无所不在,在内容上实现无所不包,在通信主体上实现无所不能。社会中的主要角色,即政府、企业、个人依靠智能化数字化终端,通过电子信息网络可以完成所有经济与社会活动。未来的信息社会将是以各类综合型、专业化第三方交易与服务平台为枢纽,以政府、企业、个人为节点,产品与服务个性化更强、政府与企业规模更小、分工更细、协作程度更高的网络化信息社会形态。因此,依托电子信息网络、融合信息技术及领域服务技术、通过第三方服务方式及数字化服务过程为产业链及产业间相关方提供业务关联服务的服务模式将是现代服务产业的主流模式。2.4 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及信息网络运行平台是现代服务业主导要素与农

36、业经济、工业经济及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的基本生产要素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由于信息的适用性、精确性、时效性、完整性、易用性和可获得性以及可整合性等属性得以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大大提高,各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以信息作为媒介,致使信息逐步成为变化的动力,而不是变化的记录。在经济关系日益复杂、风险与机会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信息作为对不确定性的减少,日益成为比物资、能源更重要的战略资源,从而信息流也就取代物质流与资金流成为产业之间联系的主导方式。现代服务业中的信息技术体现为对各类服务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存储、加工处理、传输及展示等过程,尽管在此过程中需要融合各种领域技术,但信息技术是各不同领

37、域技术联结在一起并产生新技术及新服务产品的技术,为服务产品及服务过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从而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主导性技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作用在于基于信息资源,通过数字化服务产品联结产业链及产业间相关方,需要支持其信息资源及其服务过程的信息网络平台,同时,服务过程还涉及相关产业链及产业间的各种运行平台,如技术平台、运输平台、交易平台、信用平台、各类服务平台等。这些运行平台的专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会改变的,但是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及业务相关方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交换使得这些相关平台发生关联,因此,信息网络平台具有对其他各类产业运行平台进行有效的整合的作用,是现代服务业的主导性运行平台。服务内容

38、及其提供方式与过程即为服务产品,服务过程表现为服务产品的使用过程。现代服务业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基于信息资源及信息技术与相关服务领域融合产生的数字化服务产品是现代服务业的主导性产品。此外,数字化服务产品的前期不变投入非常高昂,但随着产品产量(服务对象增多)增加而追加的可变投入如人工、原材料很少甚至可以忽略,也没有生产能力的限制,在一定的前期投入下,随着产量的增加,生产的边际成本降低,呈现生产要素收益递增的规律。(专门指软件了) 2.5 不断变化的垄断竞争市场是现代服务业主导性市场结构由于数字化服务产品是现代服务业主导性产品,一方面,数字产品有较大的网络外部性,如果更多的人使用,它的价值

39、就会增大。网络外部性容易造成对某一服务产品的高度使用,即有很高的市场集中度,从而使服务商可能建立起自己的市场主导地位,出现市场独占的局面。另一方面,数字产品可以任意复制和再传播,从而大大削弱其排他性的能力。为了实现其排他性,服务商会通过对所有权的控制而人为实现或创造出独特性,导致服务产品的差异化和定制化,其程度远高于任何其他的实物产品,从而使市场结构具有不断变化的更大的垄断性。此外,基于信息网络平台,现代服务业的服务过程可以在远离最终市场的地方实时提供。同时,由于网络的外部性,使得许多服务可以大规模地提供,具有大规模服务的特点。2.6 现代服务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越来越明显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及其产

40、品和服务的推陈出新,现代服务产业融合将进一步加深。主要体现在终端产品的功能融合,即个人计算、通信、消费电子的融合;体现在信息技术的融合,既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融合。体现在运行平台上的服务融合,即通信服务、内容服务、计算服务等融合;还体现在电信网、计算机网、广电网的相互融合。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服务方兴未艾,必将促进传统服务业的拓展,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显著提高服务效率。同时,信息技术正在加快向其他产业渗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形成新的技术领域、管理模式和服务形态,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日趋加深三、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与问题3.1 发展现状“十五”期间,科技部结合编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

41、规划纲要,组织开展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问题战略研究,首次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设立了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领域。2006年,科技部主持召开了全国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会议,成立了由有关部门和地方参加的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协调领导小组,启动实施了“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与应用示范工程” 重大项目。从2007年开始,科技部又在现代服务业领域支持部门和地方实施了近30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预期会取得一系列成果,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催生了一批新兴服务业的产业形态,如电子商务、在线软件应用、电信增值、动漫网游

42、、网络导航、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等。尤其是近年来,一批极具竞争活力的新兴服务企业迅速崛起,并带动了我国新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其中,百度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腾讯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搜狐和新浪是中国综合类和门户类网站的杰出代表,阿里巴巴成为全球企业间(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用友、金蝶、浪潮等一批软件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大唐提出的td-scdma成为国际上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三大标准之一。这些新兴服务在现代产业链、价值链中处于高端环节,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制高点,不仅正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服务业的发展模式,也对各国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地位、利益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决定各国国际竞

43、争力的关键因素。3.2 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使我国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已有相当规模和水平,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力度逐步加大,巨大的人口资源和改善民生的现实要求,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驱动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现代服务业科技的应用性、系统性和集成性,即使在国家整体科技水平还没有达到世界前沿,也有可能通过服务模式的创新和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3.3 主要问题当前,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地方和部门过分看重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对现代服务业重视不够,政策措

44、施不到位,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发展的方向、重点及路径不清晰;投入不足,科技支撑与引领作用不够;创新体系不健全,模式创新能力弱、科技含量低、发展规模小;阻碍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改善。四、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4.1战略方针市场牵引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要面向市场需求,按照多赢、合作、竞争的原则,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相关产业、相关领域和相关学科的相关要素资源,合理划分要素资源相关方的责任、权利与利益,实现高效、集约化的服务过程和倍增的服务效果。模式创新模式是企业创造价值的若干要素配置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关系规定。不同的要素配置及要素之间不同的关联关系形成不同的模式。创新的模式是企业形

45、成核心竞争力、获取垄断利润的基础。支持与发展现代服务产业,必须以创新的服务模式为重要条件。技术推动创新的服务模式,需要创新服务技术,研究开发相应的服务产品。必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融合领域服务技术,实现技术融合和集成创新,有效支撑服务模式全过程实施,并通过技术融合与创新,不断催生更有竞争力的服务模式。重点突破现代服务业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和社会生活各层面,必须提炼其中的共性服务,解决共性服务的模式创新、服务产品研究开发、关键标准规范制定、人才培养等关键问题,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源,必须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特点,因地制宜。示范推广现代服务业是一类新型产业形态,

46、需要通过示范,探索其产业发展模式和规律。基于共性服务的研究开发成果,实施共性服务示范工程,进而支持行业现代服务业示范工程,带动产业链和产业间现代服务产业发展。4.2 战略重点现代服务业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和社会生活各层面,涉及面广。如何提炼其中的共性服务,支撑与带动行业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是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解决的首要问题。第二,推进共性服务,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才能使其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服务产业的同时,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能力,有效支撑行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第三,如何发展行业现代服务,支撑与带动产业和产业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基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指导思想及现代服务业基本特点,面向农业、制

47、造业、传统服务业产业升级改造、结构优化的主要需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战略是:以解决共性服务的模式创新、服务产品研究开发、关键标准规范制定、人才培养等关键问题、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能力为切入点,面向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流通、农业科技信息、能源、装备制造、大宗物品、耐用消费品、教育、医疗、保险、社会公共管理等行业,重点发展研究开发及产品设计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在线支付与金融服务、信息系统外包服务、科技信息与知识服务、在线专业服务、在线数字内容服务。如图4.1所示。图4.1 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示意图 1、研究开发及产品设计服务面向农业、制造业、传统服务业关键领域及核心产

48、品,聚集优势研究开发与产品资源,创新研究开发与设计资源管理与服务模式,开发在线研究开发及产品服务技术与产品,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方在线研究开发及产品设计服务平台等软件产品及标准规范,发展研究开发及产品设计服务,促进社会专业化分工,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2、电子商务服务面向农业、制造业、传统服务业领域,以第三方在线交易服务模式,结合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共性需求,创新产品与服务信息发布技术,各类交易技术,安全电子合同和各类电子单证技术,供应链管理技术,移动智能终端技术,交易、物流、支付、信用集成技术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方交易与服务平台等软件产品及标准规范,加速集交易、物流、支付于一体的第三方

49、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发展。3、现代物流服务面向农业、制造业、传统服务业重点领域,聚集优势物流资源,创新物流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模式,开发在线物流信息服务技术与产品,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物流系信息服务产品相关标准规范。发展物流供需信息发布、物流服务交易、物流过程优化与跟踪等服务,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4、在线支付与金融服务面向农业、制造业、传统服务业领域,以第三方在线支付与金融服务模式,突破在线支付终端、在线支付互联、在线清算、在线支付与金融风险分析与控制等技术,研究制定在线支付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线支付与金融风险管理系统软件产品及相关标准规范,促进在线支付与金融服务业的发

50、展。5、信息系统外包服务面向农业、制造业、传统服务业领域,以第三方信息系统服务模式,结合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创新服务模式,突破信息系统定制等技术,形成单元化、实用化、个性化的信息系统软件产品,发展面向企业的信息处理、数据托管、应用系统等信息系统服务,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促进专业化信息系统外包服务业发展。6、科技信息及知识服务面向农业、制造业、传统服务业领域,以第三方在线科技信息和知识服务模式,创新文献、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各类科技信息和知识资源管理、表示、传播与服务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方在线科技信息和知识服务平台等软件产品及标准规范,充分挖掘与利用全社会的信息、知识资源,发展面向农业、制造业及传统服务业的第三方在线科技信息和知识服务。7、在线专业服务面向农业、制造业、传统服务业领域,以第三方在线专业服务模式,融合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创新在线法律、会计、审计、评估、认证认可、咨询、公证等专业服务技术与产品,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方在线专业服务平台等软件产品及标准规范,集成优势专业服务资源,发展第三方在线专业服务,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8、数字内容服务面向民生服务领域,以第三方数字内容服务模式,创新数字影音、数字动漫、数字游戏、网络文学等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技术,丰富数字内容产品,形成自主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