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版本Version20141 总 则1.1 本统一技术措施同时适用于本工程高层及多层民用建筑框架、框剪及剪力墙结构体系。1.2 项目审核人应严格按公司结构专业技术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结构专业设计过程质量控制。1.3 专业负责人应对项目专业设计质量全面负责,对项目设计进度控制负责。应负责落实项目的专业评审内容的实施,及时向审核人反馈设计技术问题,并组织协调处理。1.4. 要精心设计,进行多方案比选分析,综合考虑“安全、适用、经济”的原则,正确选型、合理用材力创技术先进。1.5. 对所采用的标准图、通用图,要理解设计意图及适用范围,以便正确选用。1.6. 利用计算机进行程序
2、分析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6.1 计算模型的建立与必要的简化计算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1.6.2 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且无异常后,方可应用与工程设计中。1.7. 专业负责人及校对人应做好施工图构件配筋量符合性的校对工作。采取如下措施避免违反相关强制性条文:1.7.1结构计算部分:l 部分构件抗力设计值小于其相应荷载效应设计值,违反GB50011-2010第5.4.1条规定,高层建筑连梁超限可按JGJ3-2010第7.2.26条要求进行调整。l 部分楼层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小于GB50009-2012第5.1.1条规定。l 活荷载折减应符合GB50009-2012第5
3、.1.2条规定。1.7.2梁配筋平面图:l 框架梁梁端的底筋和顶筋之比一级小于0.5,二、三级小于0.3,违反GB50011-2010第6.3.3条第2款。l 框架梁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梁箍筋直径未增加mm,违反GB50011-2010第6.3.3条第3款。l 框架梁两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2.5%,违反GB50011-2010第6.3.4条第款。l 框架梁沿梁全长顶面、底面通长筋设置,一、二级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违反GB50011-2010第6.3.4条第1款。1.7.3柱墙配筋平面图:l 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的柱全高范围内未按GB50011
4、-2010第6.3.7条第2款有关要求加密柱箍筋,未按第6.3.9条第3款要求的体积配箍率配置箍筋。l 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筋的配筋率小于0.25%,违反JGJ3-2010第7.2.17条。1.7.4楼板及构造大样配筋图:l 楼板配筋及部分构件详图配筋小于GB50010-2010第8.5.1条规定的最小配筋率要求。1.8. 对于现有建筑结构的加固和改造,首先应进行结构可靠性检测鉴定和建筑抗震性能评估,依据鉴定结果进行设计。抗震设计规范依据可按不同的后续使用年限,确定抗震设防标准:1l 后续设计使用年限50年,地震作用取重现期50年,抗震构造按GB50011-2010;l 后续设计使用年限40年
5、,地震作用取重现期40年,抗震构造按1989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l 后续设计使用年限30年,地震作用取重现期30年,抗震构造按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2 荷 载 统 一 规 定2.1. 恒载取值(应依据建筑实际做法进行计算,建筑实际做法未知时,应根据面层厚度或可能的实际值适当放大)2.1.1楼面面层恒载(标准值)l 标准层:(2cm花岗岩饰面、抹灰、吊顶等) 1.5 KN/m2l 上人屋面层:(保温、隔热、防水、饰面、抹灰、吊顶等)3.5KN/m2l 不上人屋面层:(保温、隔热、防水、饰面、抹灰、吊顶等)2.8KN/m2l 坡屋面:(电算输入值应乘于投影放大系数坡屋面q=gk/cosa
6、)2.8KN/m22.1.2隔墙l 非承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密度级别B05(密度级别B07):190厚双面粉刷 2.2(2.7)KN/m2120厚双面粉刷内墙 1.6(1.9) KN/m290厚双面粉刷内墙: 1.4 (1.7)KN/m2l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多孔砖) 190厚双面粉刷 3.2KN/m2120厚双面粉刷内墙 2.2 KN/m290厚双面粉刷内墙: 1.8 KN/m2l 隔墙灵活布置时,非固定隔墙的自重应取每延米长墙重的(KN/m)1/3作为楼面活荷载的附加值(KN/m2)计入,附加值不小于1.0 KN/m2。l 屋面天沟,应按积水的可能深度确定积水荷载。l 内外墙线荷载(
7、计算输入)由专业负责人按层高和开门窗洞情况明确给出2.1.3钢筋砼容重:(KN/m3 )框架结构:25.527 框架-剪力墙结构:2627.5 剪力墙结构:26.5282.1.4地下室 地下水位取值:l 抗浮设计水位应取本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最高稳定水位或抗浮设计水位。l 人防组合可取勘察报告提供的稳定地下水位。l 对海滨或江滨城镇的抗浮设计水位不应低于室外地坪标高下0.5米处。l 当只考虑地下水的施工影响时,抗浮设计水位可按一个水文年的最高水位确定。 地下室抗浮稳定计算:可按0.9GFw验算,也可按抗浮安全系数=G/ Fw1.05验算,且不计入活荷载。(PKPM自重及恒载竖向导荷时,适当考虑梁
8、柱节点重复计算的折减系数)。 柱下集中布桩的地下室底板底板构件强度验算时l 底板所承受的水压力(恒载,方向:向上,荷载分项系数人防组合取1.2,平时组合1.35。)l 底板所承受的人防等效静荷载(方向:向上,荷载分项系数取1.0)l 底板的自重(恒载,方向:向下,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荷载分项系数取1.0;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荷载分项系数取1.2,若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则取1.35。)l 底板抗浮计算时,应将底板自重设置为0,对于抗浮水位较低或基本无水浮力的情况下,尚应计算正向荷载作用下的底板配筋,取包络值配筋。 地下室侧墙室外地面活荷载宜取10.0Kpa。若室外地面为消防车道或城市道路时
9、,则应按相关规范的有关规定取值。 地下室、地下水池、地下通道等结构外墙上的土压力计算,视其外墙能否产生位移、墙本身刚度、受楼板和侧墙分隔约束等情况,可采用静止土压力、或(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2。当地下室基坑支护采用悬臂桩或外锚桩支挡时,地下室外墙承受的土压力可适当折减。l 土压力按静止土压力计算,一般地下室侧壁土的侧压力系数见表2.1.3.1。l 地下水位以下的土的浮容重近似取11KN/m2土的侧压力系数 表2.1.3.1 室内地下室顶板应考虑施工活荷载,施工活荷载宜控制在(56)kpa以内,此施工活荷载不与使用活荷载及建筑装修荷载同时考虑。室外地下室顶板活荷载可按4.0考虑,有消防车道
10、时,应按消防车荷载确定。当室外地下室顶板面积较大时,荷载取值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与审核人商定.2.1.5消防车活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表5.1.1中第8项取值。l 消防车活荷载标准值应考虑以下折减系数:(详见GB50009-2012第5.1.2条) 设计楼面梁时,单向板次梁取0.8,单向板主梁取0.6,双向板梁取0.8。 设计墙、柱、基础时,单向板楼盖取0.5,双向板楼盖和无梁楼盖取0.8。l 当消防车道板上覆土较厚时,应允许按消防车轮压计算等效均布荷载, 2030t的消防车,可按最大轮压为60kN,作用在0.6m×0.2m的局部面积上的条件确定,但需补充相关
11、计算资料提交施工图审查,板不同支座条件、常用跨度、常见覆土厚度计算消防车等效均布荷载的建议值详表2.1.4。常用跨度、常见覆土厚度计算消防车等效均布荷载的建议值表2.1.4类型板跨度(m)覆土厚度(m)等效均布荷载(Kpa)类型板短向跨度(m)覆土厚度(m)等效均布荷载(Kpa)单向板2, 30.5, 125双向板4, 60.5, 11530.5, 11560.5, 1102, 31, 1.5204, 61, 1.51031, 1.51061, 1.552, 31.5, 2154, 61.5, 2631.5, 21061.5, 252.1.6未说明:按有关规范要求执行。3. 基 础 及 地 下
12、 室3.1基础3.1.1桩基承载力及沉降计算应依据地勘报告确定规范执行依据。3.1.2桩身砼强度、桩基承台计算及构造要求按GB50007-2011规范执行。3.1.3有地下室的桩基承载力验算时,地下室底板和承台自重及底板的活荷载均考虑由地下室底板的土承担,但施工图中应明确板底地基承载力要求,及地下室四侧回填土土质要求。(但若板底土质为欠固结新填土或桩基为嵌岩桩时,则应与审核人商量确定。)3.1.4桩基承台厚度除应满足抗冲切、抗剪、抗弯要求外,承台的最小厚度按如下规定执行:l 小直径桩除剪力墙核心筒下联合承台外,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 8.5.17条要求不小于300 mm.l 剪力墙核心筒下联
13、合承台、大直径桩承台,按h1000mm、 h地梁高度100mm的最大值采用。l 单柱(墙肢)下的承台,除了调整沉降差异或抵抗扭转效应需要,承台受压区不需配置承台面筋;多柱(墙肢)下的复合承台,承台面未发生承台顶负弯矩者,承台面可仅配=0.1构造钢筋;承台面存在计算负弯矩者,承台面应配=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的构造钢筋;有地下室底板的承台,底板面筋拉通承台面,但板底钢筋则伸入承台边缘满足锚固长度即可。(承台尺寸小于2.5mX2.5m,则板底钢筋拉通即可);抗拔桩承台承台的设计应满足传递拉力的要求。l 对于承台或筏板较大造成的地下室底板板块为异形板的情况,应复核异形板的配筋。3.1.5小
14、高层建筑不设置地下室,当地基浅层土层存在较厚软弱淤泥土层,基础采用予应力砼管桩或柱下单桩的大直径灌注桩,基础除了桩承台满足规范规定埋置深度要求,桩承台之间按一般要求设计基础梁外;桩基设计应计入柱墙底水平剪力的影响,采取有效抵抗水平推力的构造措施。3.1.6天然地基独立基础带梁板式的地下室底板设计中,地下室底板与柱下独立基础埋置于同一持力层上,结构计算中按上部结构荷载全部由柱下独立基础承担,其地下室底板与持力层之间应考虑褥垫处理措施,保证底板不参与独立基础分担上部荷载。3.1.7双柱联合基础,按各单柱独立基础计算后,连成双柱联合基础,应考虑联合基础底面形心与上部竖向恒载合力作用点重合,柱下构造上
15、宜设暗梁,当双柱之间基础顶部可能出现受拉区时应在顶部配筋,双柱联合承台类似。3.2地下室3.2.1柱下集中布桩的地下室底板按梁板布置时,当承台较大时(大于等于四桩承台),其地梁的跨度可取与承台边缘最近的桩的中心距计算,电算时可加设计算柱处理。3.2.2地下室底板,除布置框架处设拉梁外,尽可能不布置次梁或少布置次梁;地下室底板及顶板梁应直接交于柱上,尽可能避免梁搭梁的布置,力求直接的传力途径。3.2.3地下室外墙计算简图应按底部固端,上部简支的单向板进行计算。地下室外墙底部与地下室底板交接处,应以外墙底板弯矩验算底板支座处的抗弯承载力。3.2.4地下室车道,侧壁计算简图应按悬臂构件进行计算时,车
16、道底板厚度及配筋不应小于相邻侧壁。3.2.5地下室结构计算书必须有地下室侧墙、底板、底板地梁裂缝宽度计算资料。当地下水埋藏较浅时,尚应进行抗浮稳定计算。3.3高层建筑基础或地下室埋置深度:天然地基不宜小于115建筑高度,桩基或桩筏不宜小于(118120)建筑高度。位于基岩上的高层建筑,在满足地基承载力、稳定性要求,且其基底零应力区面积满足JGJ3-2010第12.1.7条要求时,其基础埋深不受本条要求限制,但应满足抗滑要求。(埋置深度可从室外地坪算至基础或承台底面,详见JGJ3-2010第12.1.8条)4. 上 部 结 构 4.1一般规定:(侧重于对现行规范、规程、法规的统一理解及相应的处理
17、规定)4.1.1结构底部固端确定:判断分析:2l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避免在地下室顶板开设大洞口,洞口面积不应超过楼层面积的30%。l 在满足构造要求的前提下,按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比来确定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 为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比值,在采用电算程序计算时,可取不考虑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的相对刚度系数Sbase=0计算。当=K-1/K1或K-2/K1, 2 时,便可确定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见图(a)(b)。合理考虑基础回填土对上部结构的约束作用:l 无地下室:电算分析取至基础或承台顶面,当小高层建筑结构基础埋深较大时,基础梁可设于室外地坪下500m
18、m,计算时考虑基础梁以下为一计算层,取Nbase=1、Sbase=0进行整体计算分析。但基础梁应按框架梁构造执行。l 有地下室:带地下室进行总体计算分析,当按第4.1.1条“判断分析”计算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比值:当2时取Sbase5当1.52时取Sbase=34当01.5时取Sbase=024.1.2 半地下室设计的问题:建在山坡上的建筑,经常设置一侧开口的半地下室,土层侧压力直接作用在主体结构上,当建筑物层数不多时,存在抗倾覆和抗滑移的问题,应进行验算。尚应考虑土压力对主体结构计算的影响。挡土墙与主体应分开设计,以简化主体结构设计。挡土墙与主体未分开时,由于墙体
19、不对称布置造成严重扭转,应该避免采用该方案。4.1.3地面层两端层高不一样问题:由于场地标高变化或者特殊使用要求,建筑物底层两端层高一端很大、一端很小,层高大的一端抗侧刚度小、层高小的一端抗侧刚度大,存在严重扭转不规则的问题,应在层高大的一端提高抗侧刚度,可加大梁柱断面尺寸、加设短肢剪力墙或者斜向支撑。4.1.4短肢剪力墙较多结构的定义:对于一字形剪力墙,墙肢长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属于短肢剪力墙,墙肢长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的剪力墙属于一般剪力墙;对于L型、T型、I型剪力墙,一个方向墙肢的长度大于墙厚的3倍,另外方向的墙肢长度大于墙厚的5倍,属于一般剪力墙,否则为短肢剪力墙3。当由短肢剪力
20、墙负荷的楼面面积与全楼面积之比大于50%(多层大于60%)时,应定义为短肢剪力墙较多的结构。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30%的剪力墙结构,应定义为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较多的结构短肢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大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4.1.5连梁问题:l 剪力墙交叉位置、一端为剪力墙另一端为框架柱位置的梁,当跨高比不小于5时应按框架梁设计,连梁与剪力墙正交位置计算时宜按铰接处理,如下图所示: l 一字形剪力墙:规范中的“一字形剪力墙”可参照下图所示确定:l 连梁的抗震等级、砼强度等级同剪力墙。
21、根据软件计算结果配筋时,连梁在计算模型中不管按“梁”还是“墙开洞”输入钢筋级别均同总信息中梁的钢筋级别。4.1.6不完全框架梁问题:楼屋面的次梁(单跨或连续次梁边跨边支座)末端搁置在框架梁或垂直搁置在剪力墙上,次梁(单跨或连续跨的边跨边支座)末端按铰接支座计算为合理,该支座负筋按该跨跨中配筋量的1/4配置即可。4.1.7托柱转换梁:转换梁作为上一层柱的传力转换构件参与抗侧力作用,不管该梁是否与下一层柱相连,均应按框架梁要求设计,转换位置柱底应在两个方向布梁,以考虑转换梁在上一层柱底弯矩作用下扭转不利影响。托柱转换梁主要承受集中力作用,箍筋应通长加密,并配置不小于16-200的腰筋。4.1.8跨
22、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其两侧腰筋的总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4.2结构计算分析:4.2.1以下结构应采用至少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三维空间分析软件进行整体内力位移计算l 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l 高规第10章规定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4.2.2下列结构补充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二组的实际强震记录和一组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l 8 度类场地和7 度&g
23、t;100m 的建筑l 特别不规则的建筑l 甲类建筑l 质量沿竖向分布特别不均匀的高层建筑结构。4.2.3下列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l 7 9 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 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l 甲类建筑和9 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4.2.4下列结构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l 8 度类场地和7 度>100m 且属于竖向不规则类型的高层建筑结构l 7 度类场地和8 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l 3)板柱-抗震墙结构和底部框架砖房4.2.5计算参数取值统一规定,详见附件一。楼层最大弹性水平位移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平均值比值控制l 应取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
24、定按侧刚模型计算结果。l 楼层最大弹性水平位移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平均值比值控制可限于主楼范围内,裙楼范围可适当放松。l 当楼层层间位移角较小或位移绝对值很小时,其位移比可适当放松要求。当楼层最大弹性水平位移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平均值比值大于或等于1.3时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4.2.6计算简图简化统一规定:坡屋面问题:l 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框架拉梁,但可不设置楼板。斜屋面宜采用少次梁大板块布置屋脊处可不设插柱,采用折梁折板布置。l 若坡屋面面积大于屋面总面积的50%,房屋高度可算至坡屋面斜坡部分一半位置的高度。l 檐口标高处框架拉梁配筋应考虑折线型斜梁于支座处推力的荷载效
25、应。屋面突出间问题:出屋面房间面积大于楼层面积的30%时应作为一个结构层并计入结构高度。4.2.7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广告牌、装饰板架等风荷载计算要考虑风振系数的影响。4.2.8对无梁楼盖顶板(或底板)的板带钢筋,设计应考虑由于实际钢筋排放而造成某向钢筋(主要是跨中板带钢筋)计算的有效高度减小所引起抗弯承载力的折减。此时应将该向钢筋放大(>1), =h01/h02(h01为该向钢筋设计有效高度;h02为该向钢筋实际有效高度)。4.2.9悬挑板问题:跨度较大的悬挑板(1.5m),所在的边梁和内跨板设计时应考虑挑板传来的弯矩作
26、用。应满足:挑板所在的内跨板厚不小于挑板厚度内跨板支座负筋不小于悬挑板支座负筋,边梁应考虑扭转影响。4.3构造措施4.3.1板厚:最小板厚除多层阳台外挑部分采用80外,其余最小板厚,均取90,(厦门市住宅项目应服从厦门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若干技术措施)统一规定下: l 屋面、斜坡屋面板厚最小:多层取110mm;高层取120mm。l 地下室顶板最小板厚: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取180mm;其余取160mm。板跨£3.4m,多层板厚取90mm;高层板厚取90mm; l (3.4m<板跨< 3.8 m 时,板厚取 100mm;)l 3.8 m £ 板跨 £
27、4.2 m 时,板厚取 110mm;l 4.2 m < 板跨 £ 4.6 m 时,板厚取 120mm;l 板跨 > 4.6 m时,与专业负责人确定。4.3.2板负筋:负筋长度双向板负筋每向长度取Lx/4,Lx为双向板短向跨度。但短向跨度大于4.5m时,负筋延伸长度适当加大,宜取Lx/3。简支边板负筋构造配筋按GB50010-2010第9.1.6条规定执行且不小于f8200与板跨中配筋的13的大值,当Lx4.5m时,应在板跨中增设f8200x200的构造负筋。与钢筋砼墙相邻的板按固端考虑,相邻板高差£50mm者按固端考虑。4.3.3多层建筑结构梁板砼强度等级在满足
28、强度要求前提下不宜高于C25。高层建筑结构梁板砼强度等级在满足强度要求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低标号砼(但不低于C25)。4.3.4框架梁架立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14,三、四级不应少于212。次架立筋及箍筋统一规定如下:次梁架立筋:次梁架立筋除了满足GB50010-2010的9.2.6条要求外,当梁跨 £ 4m 时,架立筋取2F10;梁跨 46 m 时,架立筋取2F10;梁跨 6 m 时,架立筋取2F12;悬挑梁梁跨度1.8米时,梁底架立筋取210。梁侧面纵向构造筋:梁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侧应沿高度每200间距设2F12构造钢筋。(GB50010-2010第9.2.13条)梁箍
29、筋:l 梁高£300mm时,箍筋间距£ 150,箍筋配筋取f6150与计算值的大值;l 梁高>300mm时,箍筋间距£ 200,箍筋配筋取f8200与计算值的大值;l 梁悬挑跨,当梁高£300mm时,箍筋配筋取f6100与计算值的大值;l 当梁高>300mm时,箍筋配筋取f8100与计算值的大值;4.3.5柱配筋除计算及概念设计需要外,最小截面不应小于350×400,钢筋直径宜16。34.3.6剪力墙结构与墙垂直相交且另一端不与柱相连的梁按梁(L)构造措施执行。4.3.7高层建筑设置角窗或凸窗,建筑物阳角的角点处必须设置竖向受力构件
30、。仅当角窗双向悬挑尺寸1.2米时,采取以下加强措施可以取消角点立柱:窗口两侧剪力墙必须设为L型、T型,转角处剪力墙边缘构件应全高按约束边缘构件采取构造加强措施,楼板厚150mm,对角板内设暗梁,角窗双向挑梁梁底纵筋应满足框架梁底纵筋构造。转角梁的负弯矩调幅系数、扭矩折减系数均应为1.0,并考虑扭转耦联影响。(本条规定需在专业评审中确认,方可实施)4.3.8高层建筑结构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及相邻的上一层墙分布筋宜采用HRB335钢筋。4.3.9构件的最小尺寸:框架柱的宽或高均不得小于350;框架梁梁宽不宜小于200;隔墙门垛或窗间墙小于360时,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4.3.10 蒸压加气混凝土隔
31、墙:外墙及厨房、厕所隔墙和分户墙为A7.5非承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体积密度级别B07,优等品;其它内隔墙为A3.5非承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体积密度级别B05,优等品,产品应符合国家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T11968-1997规定。隔墙结构构造措施应符合06CG01蒸压轻质砂加气混凝土(AAC)砌块和板材结构构造。4.4施工图绘制4.4.1多层框架结构的底层柱及二层梁的配筋值较大,二层以上梁柱配筋有较大幅度降低,三层及三层以上梁配筋值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施工图设计时应根据具体配筋变化规律,将底层柱及二层梁的配筋与其余层的柱、梁分开绘制,4.4.2构造柱配筋统一规定如下l .构造柱宜在楼
32、板配筋图中示意及定位,图纸会签时应核准建筑平面图中构造柱的布置。l .构造柱编号按GZ1、GZ2、GZ3进行编号,常见断面的配筋详见结构设计总说明。4.4.3板厚统一在楼板配筋图中表示。4.4.4与楼层相邻的楼梯平台梁,其定位及配筋均于结构平面图表示,该平台板的配筋于楼(屋)面板配筋图中表示。4.4.5结构构件表示方法统一措施补充规定: l 井字梁(JZL)采用国标11G101-1 P26页表示方法。l 筏板及地下室底板梁板采用国标11G101-3表示方法。l 钢筋砼板式楼梯采用国标11G101-2表示方法。l 现浇钢筋砼楼、屋面板采用国标11G101-1表示方法。l 独立基础桩基承台采用国标
33、11G101-3表示方法。4.4.6梁配筋图中钢筋排数大于等于2排者,应原位注明各排钢筋根数。4.4.7柱平面图统一命名为“柱网平面图”。柱采用11G101-1列表注写方式,其中底层柱柱根标高表示为A,A详见各栋组合平面基础梁配筋图,取至基础梁顶(或承台顶)。柱顶标高表示为B,B详见各单元屋面梁配筋图,取至梁顶标高。4.4.8剪力墙(含墙柱、墙身、连梁)采用11G101-1列表注写方式,其墙根及墙顶标高表示同柱。墙及墙柱定位在平面图中注写。5.0其它5.1建筑门窗:物理性能分级按福建省建设厅发布实施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程DBJ13-57-2004要求。项目专业负责人应要求铝合金门窗厂家提供门窗
34、计算书及设计文件,并负责校核其设计文件满足DBJ13-57-2004有关强度、变形及构造要求后,方可签发建筑门窗检测委托书。 抗风压性能。分级指标值P3按表5.1a规定(引自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2)。分级指标值P3应大于等于工程风荷载标准值Wk。表5.1a抗风压性能分级 分级 1 2 3 4 5 指标值kPa1.0P3<1.5 1.0P3<2.0 2.0P3<2.5 2.5P3<3.0 3P3<3.5 分级 6 7 8 XX 指标值kPa 3.5P3<4.0 4.0P3<4.5 4.5P3<5.0 P35.0注:
35、x.x表示用P35.0kpa的具体值,取代分级代号。在各分级指标值中,主要构件的相对挠度:单层、夹层玻璃小于等于L/120;中空玻璃小于等于L/180。风荷载标准值计算:Wk按GB50009-2012第8.1.1条第2款计算,且不小于1.0kpa。其中US一般墙面窗取1.2,角窗取2.0(即墙角边0.1B及0.4H,且不小于1.5范围内)。当围护构件的从属面积大于或等于10m2时,局部风压体型系数sl(10)可乘以折减系数0.8,当构件的从属面积小于10m2而大于1m2时,局部风压体型系数凡sl(A)可按面积的对数线性插值,详表表5.1b专业提资要求:院内设计工程结构专业负责人应按建筑高度分区
36、提供建筑外门窗抗风性能等级给建筑专业负责人,并于建施图中明确工程外门窗三性指标要求。水密性能、气密性性能指标由建筑专业确定。表5.1b维护结构风载体型系数折减位置受风面积A(m2)面积小于1体型系数s1(1)面积大于10体型系数s1(10)面积A体型系数s1s1(A)位置受风面积A(m2)面积小于1体型系数s1(1)面积大于10体型系数s1(10)面积A体型系数s1s1(A)墙面负压区1-1.00 -0.80 -1.00 墙角边负压区1-1.80 -1.44 -1.80 1.5-1.00 -0.80 -0.96 1.5-1.80 -1.44 -1.74 2-1.00 -0.80 -0.94 2
37、-1.80 -1.44 -1.69 2.5-1.00 -0.80 -0.92 2.5-1.80 -1.44 -1.66 3-1.00 -0.80 -0.90 3-1.80 -1.44 -1.63 3.5-1.00 -0.80 -0.89 3.5-1.80 -1.44 -1.60 4-1.00 -0.80 -0.88 4-1.80 -1.44 -1.58 4.5-1.00 -0.80 -0.87 4.5-1.80 -1.44 -1.56 5-1.00 -0.80 -0.86 5-1.80 -1.44 -1.55 5.5-1.00 -0.80 -0.85 5.5-1.80 -1.44 -1.53
38、6-1.00 -0.80 -0.84 6-1.80 -1.44 -1.52 6.5-1.00 -0.80 -0.84 6.5-1.80 -1.44 -1.51 7-1.00 -0.80 -0.83 7-1.80 -1.44 -1.50 7.5-1.00 -0.80 -0.82 7.5-1.80 -1.44 -1.48 8-1.00 -0.80 -0.82 8-1.80 -1.44 -1.47 8.5-1.00 -0.80 -0.81 8.5-1.80 -1.44 -1.47 9-1.00 -0.80 -0.81 9-1.80 -1.44 -1.46 9.5-1.00 -0.80 -0.80 9
39、.5-1.80 -1.44 -1.45 10-1.00 -0.80 -0.80 10-1.80 -1.44 -1.44 5.2施工图常见问题归纳详见附件二,应在施工图设计中加强评审、校审避免重犯。5.3本工程具体问题统一处理办法(各工程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提交专业评审时讨论确认后实施。)签名确认: 设计人员专业负责人审核审定人2014 年 月 日参考文献1 建筑结构专业技术措施.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14 条规定的理解和设计思考. 建筑结构技术通讯2006.9.朱炳寅3福建省建筑结构设计暂行规定SATWE计算参数取值(附件一)一、总信息l
40、结构材料信息: 钢筋砼结构 l 混凝土容重 (kN/m3): Gc = (框架结构:25.527 ,框架-剪力墙结构:2627.5 ,剪力墙结构:26.528)l 钢材容重(kN/m3): Gs = 78l 水平力的夹角 (Rad): ARF = 0.00(ARF输入角度为坐标系转动,改变风荷载与地震作用方向,当输入的角度仅作为风荷载作用方向时,应以相反的角度在斜交抗侧力附加地震方向栏中输入,以保证地震作用方向不变;若仅调整地震作用方向,则应在斜交抗侧力附加地震方向栏中输入角度,正角相对X轴逆时针转动,负角相对X轴顺时针转动)l 裙房层数 (仅作底部加强区高度判断,有地 下室时,应包含地下室层
41、数)l 转换层所在层号 (按楼层组装中的自然层号填写)l 嵌固端所在层号 (地下室层数+1)l 地下室层数 l 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 1l 竖向荷载计算信息: 模拟施工加载3(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结构应考虑模拟施工荷载,框剪结构及框架筒体结构计算基础时宜考虑施工模拟2)l 风荷载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风荷载 l 地震力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地震力 l 是否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控制楼层最大弹性水平位移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平均值比值应对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计算位移比和周期比时选择)l “规定水平力”的确定方式 楼层剪力差方法(规范方法)(抗规3.4
42、.3条条文说明及高规3.4.5条条文说明规定,采用楼层地震剪力差的绝对值作为楼层的规定水平力)l 地下室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针对仅在地下室强制而地上不强制的情况)l 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 (勾选时,同旧版程序处理方式)l 计算墙倾覆力矩时只考虑腹板与有效翼缘 (勾选后,墙承担的倾覆力矩折减)l 弹性板与梁变形协调 (板柱体系、斜屋面或温度荷载等情况计算时勾选)二、风荷载信息l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kN/m2): WO = 0.8(厦门)(60米以上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计算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高规4.2.2条及条文说明)l 地面粗糙程度: 类 (专业负责人应根据 GB
43、 50009-2012 第8.2.1条判别依据到现场进行确认)l X、Y向结构基本周期 (按初始值计算得到的准确结构自振周期回代)l 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阻尼比(%) 5 (根据结构材料信息自动赋值,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0.05,有填充墙钢结构0.02,无填充墙钢结构0.01)l 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 1.1(根据高规4.2.2条规定)l 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kN/m2): (高规3.7.6条规定,房屋高度不小于150m的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应满足风振舒适度要求)l 用于舒适度验算的结构阻尼比(%) (高规3.7.6条,高钢规5.5.1第四条)l 水平风体型分段数、各段体型系数 (计算
44、风荷载自动扣除地下室高度,分段只需考虑上部结构;风荷载体型系数取值按高规4.2.3条规定)l 设缝多塔背风面体型系数 (设缝处遮挡面的风荷载调整)l 考虑顺风向风振影响 (荷载规范8.4.1条规定:对于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的房屋,以及基本自振周期T1大于0.25s的各种高耸结构,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产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l 横风向风振、扭转风振 (荷载规范8.5.1条规定:对于横风向风振作用效应明显的高层建筑以及细长圆形截面构筑物,宜考虑横风向风振的影响;荷载规范8.5.4条规定:对于扭转风振作用效应明显的高层建筑及高耸结构,宜考虑扭转风振的影响)三、地震信息l 地震烈度: NAF
45、 = 7.50(厦门,其他地方根据抗规附录A)l 场地类别: KD = (根据地勘报告) 设计地震分组: 二组 (厦门,其他地方根据抗规附录A) 特征周期 TG = (根据抗规及地勘报告) 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Rmax1 = 0.12(厦门,其他地方根据抗规5.1.4条) 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Rmax2 = 0.72(厦门,其他地方根据抗规5.1.4条) 活荷质量折减系数: RMC = 0.50(特殊情况根据抗规5.1.3条)周期折减系数: TC = (框架取0.60.7,框架剪力墙取0.70.8,短肢剪力墙结构取0.70.8,剪力墙结构取0.91.0。空旷厂房取0.80.9。参见高规
46、4.3.17条) 结构的阻尼比 (%): DAMP = 5.00 是否考虑偶然偏心: (高层建筑结构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 是否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 (详见统一技术措施第8.3.2条) 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 = 0(当计算结果中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角度³ 15度时须补充计算,但计算书中仅打印总体信息、周期、位移结果等,配筋大于原计算结果处在原位注明出来。)l 活荷载信息 . 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层数 (根据工程使用功能确定) 柱、墙活荷载是否折减 折算 传到基础的活荷载是否折减 折算 -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 计算截面以上的层号-折减系数 1 1.00 2-3 0.
47、85 4-5 0.70 6-8 0.65 9-20 0.60 > 20 0.55(根据工程使用功能情况确定)l 调整信息 . 中梁刚度增大系数: 按2010规范取值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BT = 一般0.85 (0.80.9) (框支层和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的楼板框架梁不考虑调幅)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BLZ = (0.5。当位移受风荷载控制时,应0.8) 梁扭矩折减系数: TB = 0.40 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 RSF = 0.2Qo 调整起始层号: KQ1 = (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基本均匀的框架-抗震墙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框架-抗震墙
48、结构分析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自动调整不满足要求者应注意采用用户指定的0.2Qo调整系数) 0.2Qo 调整终止层号: KQ2 = 顶塔楼内力放大起算层号: NTL = 顶塔楼内力放大: RTL = 是否按抗震规范5.2.5调整楼层地震力IAUTO525 = 是否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 IREGU_KZZB = 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号 LEV_JLQJQ = 强制指定的薄弱层个数 NWEAK = 强制指定的薄弱层层号 WEAKNO = l 配筋信息 . 梁主筋强度 (N/mm2): IB = 300(或360) 柱主筋强度 (N/mm2): IC = 300 墙主筋强度 (N/mm2): IW = 300 梁箍筋强度 (N/mm2): JB = 270 柱箍筋强度 (N/mm2): JC = 270 墙分布筋强度 (N/mm2): JWH = 300(或270) 梁箍筋最大间距 (mm): SB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 防震疏散演练主题班会
- 2024年非公路矿用车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3.3.2盐类的水解影响因素及应用 课件 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智慧航安培训方案
- 吉林省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阶段综合训练范围1.9~1.14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 生命安全教育我的烦恼
- 草原上教案及教学反思
- 食堂食品安全培训
- 水利资源利用审批管理办法
- 2023年口腔医学期末复习-牙周病学(口腔医学)考试历年真题荟萃带答案
- 复合风管制作工艺
- 多元智能测试题及多元智能测试量表
- 出货检验报告三篇
- 完整版平安基础性向测试智商测试题及问题详解
- (完整版)基层版创伤中心建设指南(试行)
- 无公害生姜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学习乡村振兴知识竞赛100题及答案
- 05s502图集阀门井安装图集
- 医务人员医学人文素养培训
- 人工智能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复旦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