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培训--认知心理学2_第1页
心理咨询培训--认知心理学2_第2页
心理咨询培训--认知心理学2_第3页
心理咨询培训--认知心理学2_第4页
心理咨询培训--认知心理学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认知心理学理论及其治疗方法认知心理学理论及其治疗方法主讲人:毛俊青主讲人:毛俊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l 一、关于认知l 二、概念及特征l 三、不合理信念l 四、治疗方法l 五、案例分析六只狐狸的故事六只狐狸的故事l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炎热的夏天,六只口干舌燥的狐狸来到一个葡萄架下。抬头仰望,晶莹剔透的大葡萄挂满枝头,狐狸的口水流下来了。第一只狐狸第一只狐狸l 第一只狐狸开始往上跳,够不着,它咬牙、跺脚、使劲,还是够不着,去周围找找,梯子、板凳、砖头、瓦片、竹竿什么都没有。“这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走吧,捉只小鸡,喝杯可乐、矿泉水,不也挺好的嘛!”于

2、是,这只小狐狸哼着小曲,高高兴兴地走了。 第二只狐狸第二只狐狸l 第二只狐狸也使劲跳,同样也够不着,心想:“我吃不着葡萄,死不瞑目。”于是,从天亮跳到天黑,这只狐狸累死在葡萄架下,望着高高挂在枝头上的葡萄,两眼圆睁。 第三只狐狸第三只狐狸l 第三只狐狸吃不到葡萄,开始骂大街:“谁这么缺德,把葡萄栽这么高,让老子吃不着!”结果骂出老农,老农举起锄头打狐狸,狐狸含恨而死。 第四只狐狸第四只狐狸l 第四只是个性格内向的狐狸,他也没办法吃到葡萄,很是郁闷,但它憋在心里,就这样整天愁眉苦脸,结果抑郁成疾。 第五只狐狸第五只狐狸l 第五只狐狸心想:“想吃葡萄都吃不着,真没用,还活着干吗,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呀

3、?”于是找了棵树,上吊而死。 第六只狐狸第六只狐狸l 第六只狐狸跳了几下,吃不着葡萄,一气之下就变得疯疯癫癫了,整天蓬头垢面,满大街转悠,口中念念有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l 就这样,六只狐狸死的死,病的病,只有一只狐狸快乐幸福的生活着。狐狸故事的启示:狐狸故事的启示:l 这六只狐狸不同的命运源于什么呢?源于它们的认知,源于信念。l合理的认知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认知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认知,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触龙说赵太后触龙说赵太后l 赵国的太子在秦国作了人

4、质,赵国的太后为此十分郁闷,情绪极度低落,不见任何人,水、米不进。用现在的看法判断,大概是应激性抑郁反应。赵国有一位士大夫,名叫触龙,他千方百计地见到赵太后,说太子作为人质,实际是为赵国立了大功,可使秦国暂时不攻打赵国。太子立下功劳,将来继国王之位,就可以使臣民信服。听了触龙的解释,太后心中豁然开朗,随即开始用餐和接见大臣。l 这里,触龙用的就是一种认知性的疏导疗法。一、认知的理解一、认知的理解l认知的定义:心理学上一般认为,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即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l认知,用日常语言来讲,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情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

5、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生事件的预期。二、认知的区分二、认知的区分l根据认知的合理性,可以把认知分为理性认知和非理性认知。l理性认知是指对人和周围事物的客观而合理的信念;l非理性认知则是对人和周围事物的主观而不合理的信念。l比如,一次考试没有考好,就认为自己很笨,能力很低,这就是非理性认知,它容易降低对自己的自我评价、自卑甚至自我否定;l相反,如果把这次成绩不好归结为是自己复习得不够充分,或者老师出题太难或自己这段时间身体不好等。则更容易形成健康的情绪状态,产生积极的、建设性的行为,如更清楚自己的薄弱环节,更加刻苦的学习等。不合理信念的特征不合理信念的特征l心理学家韦斯勒(Wessler)等经过

6、归纳分析,对人们经常持有的不合理信念,总结出了以下三个典型特征:l(1)绝对化要求l(2)过分概括化l(3)糟糕至极(1)绝对化要求l 绝对化要求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l 怀有这样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中,因为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是不以人是意志为转移的。l 就某个具体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他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可能以他的意志为转移。l 因此,当事物的发生与其要求相悖时,有绝对化要求的人往往就会受不了,感到难以接受、难以适应并陷入情绪困境。(2)过分概

7、括化l 过分概括化的一个方面是人们对其自身的不合理的评价。l 如当面对失败时,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是“废物”。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己的价值,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及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l 过分概括化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即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等,这会导致一味地责备他人、以致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l 因此,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 (3)糟糕至极l 糟糕至极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的想法,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自责、焦虑

8、、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l 当一个人讲什么事情都糟透了的时候,对他来说往往意味着碰到的是最最坏的事情,是一种灭顶之灾。 l 心理学家艾利斯指出,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定义为是百分百糟透了的。当一个人沿着这条思路想下去,就是把自己引向了极端的不良情绪状态之中。l 糟糕至极常常是与绝对化要求相联系而出现的,当事情并非他们所想的那样发生时,他们就会感到无法接受这种现实,因而就会走向极端,认为事情已经糟到了极点。l 事实上,非常不好的事情确实有可能发生。尽管有很多原因我们希望不要发生这种事情,但没有任何理由说这些事情绝不该发生。l 我们要努力去接受现实,在可能的情况下去改变这种状况;在不可

9、能时,则要学会在这种状况下生活下去。三、三、不合理信念不合理信念l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具有不合理的思维与信念,在人们不合理的信念中,往往可以找到上述三种特征。l 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利斯总结了人们常见的11种不合理信念。 l1.每个人都要绝对的获得周围环境尤其是生活中每一位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l这个观念是假象,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便是父母老师等对自己很重要的人,也不可能永远对自己持一种绝对喜爱和赞许的态度。若持此观点,就可能千辛万苦,委曲求全以取悦于他人,以获得每个人的欣赏,但结果必然失望和受挫。这是个体内在的自我太弱小的缘故。l2.个人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他是否是个全能个人是否有价值,完全

10、在于他是否是个全能的人。的人。l 这是一个永远达不到的目标。虽然表面上的荒谬是任何人都能一眼看出来,并且对之嗤之以鼻,但是我们在实际中却会经常有这样的想法。l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想法是以另一种形式出现的。 l 比如当家长的既要孩子学习好,又要孩子会弹琴、跳舞、或者是绘画。l这些观点都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有的,而且我们都不认为这有什么过分,其实是很过分的,因为我们有这样一个想法:我不要求孩子什么都好,但是起码学习要好,起码要会弹琴、跳舞或者绘画。这就是我们的错误的观念,它被“我并没要求孩子什么都好”的外衣给包裹起来,让我们对我们对孩子的全能的要求的想法不自知。l3世界上有些人很邪恶、很可憎,应该

11、对他世界上有些人很邪恶、很可憎,应该对他们做出严厉的谴责和惩罚。们做出严厉的谴责和惩罚。l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好与坏,每个人都可能犯错,但是仅凭借责备和惩罚于事无补。对邪恶势力的过度反应,其实也是内心世界太软弱的缘故。自己内心无法摆脱对恶势力的恐怖,因而寄希望于恶人遭恶报。l4如果事情非己所愿,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如果事情非己所愿,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情。l 这种人不能正确的面对挫折。没有对事情的足够的信心,也没有足够的抗击打能力,所以对事情的后果做了过于悲观的预期。l5人对自身的痛苦和困扰无法改变,因为不愉快的事情总是由于外在环境因素所致,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和支配的。l 这

12、是心理外归因造成的。这类人没有认识到自己对外在事件的知觉、评价及内部言语的作用因素,把一切不愉快都归因于外在。l6逃避困难和责任。逃避困难和责任。l 逃避问题只是暂时的缓和矛盾。问题会不断的恶化和产生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更为严重的情绪困扰。l 但是我们很多人喜欢如此,因为逃避的确可以让我们的思想处于一种短暂的“愉悦”状态之中,这种“愉悦”的状态就如同麻醉剂一样可以麻痹我们的神经。l 我们总是可以在一次一次的逃避中找到“快乐”,逃避的痛苦越大,我们得到的“快乐”也越大,但是接下来我们将要面对的痛苦会更大,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不断进行下去,最终当痛苦大到再也无法用因逃避而带来的“快乐”去抵抗的时候,整

13、个人就崩溃了。l7杞人忧天。l这是对未来的过分的忧虑。过分的夸大了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使人不能客观的评价和有效的面对。l对未来的过分担忧其实也是对现实自我的不自信的反应。是害怕自己会失去现在的美好的东西,害怕自己没有能力保有现在的美好的东西。l8强烈的依赖心理。l 这是对人与人之间互相依赖的夸大。过于强烈的依赖心理,会导致自我失去了独立性,进而导致更大的依赖,从而失去学习的能力,产生不安全感。l依赖心理的产生一方面是来自对自己能力的估计不足,另一方面是来自自己的一些不合理信念:认为自己本身就应该依赖某一个人。l 比如做妻子的认为自己就应该依赖丈夫。这种强烈的依赖心理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对人的求全责

14、备。l 强烈的依赖心势必造成对他人的不满,因为当别人不能满足你的依赖心理的时候,你就会感到自己被伤害,你就会感到应该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东西,别人没有给你。你就会感到别人欠你的。这势必导致你和你所依赖的人之间的矛盾。l9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和事件决定了他目前的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和事件决定了他目前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是无法改变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是无法改变的。l 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当矛盾冲突的时候,一方总是喜欢说:“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就是这样的脾气,我就是这样了”。或者我们总是评价对方:“像他这种人,不到南墙不回头”。这实际上是从过去中寻找应对现实问题的材料。l 生活中,当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伤害或

15、者冲突的时候,我们可能一时找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法,而做出了很多不恰当的行为和情绪,而事实证明这些行为和情绪是错误的,但是我们的自我防御机制让我们必须为自己的这些错误的行为和情绪找到“合理”的解释,而看上去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以前这样,现在这样,将来也这样”。l10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并为他人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并为他人的问题悲伤、难过。的问题悲伤、难过。l 过分的关心他人的事情,就可能忽视自己的问题,并因此使自己的情绪失去平衡,最终导致没有能力去帮助他人,却使自己的问题更糟糕。过分帮助他人的动机是很明显的,是反“黄金规则”的运用:我帮助了你,你也应该帮助我。

16、他帮助别人的深层次的动机是要要求回报的,最起码他祈求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l 因为他自己认为他目前没有能力处理现实的问题,他就把希望寄托给了别人,然后认为我今天帮助了你,当我明天没有能力解决我的问题的时候,你就应该来帮助我。l 他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而是把希望寄托于通过帮助别人而获得的回报上。实际上我们帮助了别人,当我们在危难的时候别人并不一定会来帮忙。l 所以我们经常要面对的是:那些我们曾经帮助过的人在需要的时候也没有来帮助我们,是感叹世态炎凉,人情冷漠,还是自己承受痛苦?其实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们自己。把问题的焦点放在自己身上,增强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充分挖

17、掘自己现有的资源和潜能才是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l11对人生中的每个问题,都应该有一个唯对人生中的每个问题,都应该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若找不到答案就会痛苦一生。一正确的答案,若找不到答案就会痛苦一生。l 这是一种非白即黑的二元论观念,对问题的看法要么对,要么错,没有“灰色区”,容易走极端。不能通过比较不同的理论和方法,进而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分析问题时不能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认识到两个相反的观点都可能是正确的,因为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l 在现实生活中,当非理性认知出现时,由于人们的惯性和自动思维,往往会顺着非理性思维推理下去,可能由一个极小的事件推出一个无法控制的结

18、果。l认知的不同,人们的心理反应就会不同。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会识别理性认知与非理性认知,并及时调转思维的角度与方向, 扭转不合理的认知,培养良好的认知习惯,从而为形成健康的心理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四、治疗方法治疗方法l 尽管人们都认识到非理性认知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却难免被非理性认知困扰,常常听到人们这样说:“我知道这样想(做)不对,可我控制不住,我该怎么办?”l 因此,如何重新建构理性的认知,就成了每个人要面对的问题。经常被大家所运用的,也是易于接受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创立的理性情绪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理性情绪疗法l 理性情绪疗法(Rat

19、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也称合理情绪疗法。l艾利斯认为人既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不合理的,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的思维和信念。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往往造成情绪上和心理上的痛苦和困扰。我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我们就会成为一个愉快的,富有竞争精神的人。l 理性情绪疗法(RET)就是要帮助人们改变极端的思维方式,代之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减少人们陷入情绪障碍的可能性。帮助人们认识到这些信念的不合理之处、不现实之处,并帮助人们学会以合理的方式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物。 1.基本理论lABC理论是关于情绪障碍原因的理论,也是RET的

20、基本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主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ABC这三个字母来自三个英文单词的字头。A是指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 。l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是A引起了C,但RET不这样看。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

21、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生活情景:生活情景:l甲、乙两人一起走在路上,迎面碰到一个认识他俩的人,但对方没与他们打招呼就走了过去。对此,甲想:他可能正想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就算是看见我们而没理我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原因。而乙想:他可能是故意这么做的,就是不想理我,就是看不起我,他凭什么这么对待我?这样他们两个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就会不同,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还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则可能怒气冲冲,以至无法平静下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了。 l在这个例子中,A指一个相识的人迎面碰上后没有打招呼;甲的想法(B)是,他可能正想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就算是看见我们而没理我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

22、原因。乙的想法(B)是:他可能是故意这样做的,就是不想理我,就是看不起我。他凭什么这么对待我?最后,甲的C为:该干什么还继续干自己的;乙的C为:怒气冲冲,以至无法平静下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l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C与人们对事情的想法、看法B有关。埃利斯认为在这些想法和看法的背后有着人们对之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B。甲持有的B可能是待人宽容的信念,而乙持有的B可能是人绝不能不公正地对待我这样的信念。l 假如我们长期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心理上的疾病。2.基本基本的步骤和方法的步骤和方法l(1)首先,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

23、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求助者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说,明了造成自己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对相关事件所做的不合理评价。l(2)其次,帮助求助者明确自己有哪些不合理的信念,以及与不良情绪之间的关系,使求助者明白自己的不良情绪来自于自己,自己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l(3)第三,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与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展开辩论。运用多种技术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信念,调整认知结构。l(4)第四,帮助求助者学习理性的观念,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观念,重新建立新的反映模式,更好地适应今后的生活。五、五、案例学习案例学习l事件事件l 班里有些学生学习不认真,老是拖欠作业,午间或

24、放学留在办公室里做作业,可是老师一走开他们就不做了,又开始玩了。所以,成绩老是不理想,拖后腿。l不合理的认识、观念不合理的认识、观念l 每个学生都必须学好功课,不好好学又屡教不改的学生真是朽木不可雕。这么不听话,把老师的话当耳边风,这是对老师的挑衅和蔑视。自己班里的后进生特别多,也特别差,这太不公平了,我怎么这么倒霉!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学生不配合,考试成绩拖后腿,家长和领导还以为我无能,影响自己的声誉又影响自己的考核成绩。自己为教育这些后进生付出了这么多心血,成效却不大,我也太失败了。自我辩论自我辩论l1、克服绝对化倾向、克服绝对化倾向l 学生确实应该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但是十个手指头有长短,孩子是有个别差异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学的一样好。l2、克服要求绝对公平的思想、克服要求绝对公平的思想l 每个班都有不肯做作业的学生,有成绩落后的学生,并不是我班独有现象,公平是相对的。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绝对公平,自己班的后进生比较多,但这不是领导故意造成的,要是把这些学生调到别的班里,对其他同事来说岂不也一样不公平?l3、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l 学生不做作业可能是不懂,也可能是贪玩,不是故意跟自己过不去。如果是没听懂,自己的教育也许存在问题,自己也有责任;如果是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