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领导干部问责制的思考_第1页
完善我国领导干部问责制的思考_第2页
完善我国领导干部问责制的思考_第3页
完善我国领导干部问责制的思考_第4页
完善我国领导干部问责制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完善我国领导干部问责制的思考摘要:领导干部问责制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源于2003年“非典事件”引发的问责风暴。目前,干部问责正逐步迈向制度化,问责的范围和力度不断加大,问责方式开始趋于多样化。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完善的对策有:塑造良好的行政文化氛围,改善中国政治生态;健全信息公开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厘清领导干部复出机制,确保问责结果的公正性;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异体问责。关键词:领导干部;问责制;异体问责领导干部问责制是影响中国政坛的重大体制改革措施,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源于2003年“非典事件”引发的问责风暴。至今,从中央到地方已有上千名领导干部被问责并相

2、继引咎辞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以引咎辞职为标志的领导干部问责制已成为提高政府效能的重要推动力,“问责”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话题。与此同时,相关干部问责办法与规定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学术界对干部问责制也展开了比较全面的探讨,干部问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领导干部问责制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有助于推动我国政府效能的建设。一、完善领导干部问责制的必要性从2003年“非典”事件、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到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襄汾溃坝事故以及2009年的株洲高架桥塌陷、上海在建楼盘坍塌事件,无一不折射出政府部门和主管领导的失职,在这一系列重大安全事故中

3、,许多高层领导纷纷“落马”,一场领导干部问责风暴由此引发。领导干部问责制,也称官员问责制或行政首长问责制,是指为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公共权力行为的控制和监督,构建负责任的政府和政治体制,使领导干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负责,向任命他们的上级和社会公众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1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领导干部问责制主要包括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事由、问责程序、问责方式、问责范围、问责救济等内容。领导干部问责制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成果和重要标志,对其进行不断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推动服务型政府的构建科学发

4、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领导干部进行问责就是要督促他们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人民的公仆,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领导干部问责制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人本意识,切实推动服务型政府的构建。2、有利于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干部问责就是要对权力的运行进行制约和监督,防止“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制化”。通过问责这一监督约束机制,使领导干部加强廉洁从政和严于自律的意识,更好的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完善领导干部问责制,有利于培养一支高效廉洁的干部队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5、,夯实党的执政地位。3、有利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公务员流动机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大难点,就是不能解决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在不健全的干部人事制度下,那些不作为、不进取的领导干部,只要不违法乱纪,职级就会终身保留。问责制的出现,挫裂了“明哲保身”的孕育温床,使这一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完善领导干部问责制,有利于逐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公务员流动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政效能。二、领导干部问责制的发展现状1、领导干部问责制已取得的成效(1)问责制逐步迈向制度化2002年中国香港率先推出“高官问责制”,并制定问责制主要官员守则,拓宽了选拔任用政府高官的渠道,提高了行政

6、效能。随后,中国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一些地方性法规。例如:长沙市人民政府行政问责制暂行办法、重庆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海南省行政首长问责暂行规定、深圳市人民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等。这些规定和办法有效推动了问责工作的开展,但由于地方性法规的属地性,不便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工作。鉴于此,2009年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将决策严重失误等7种情形纳入干部问责的范畴,使问责工作真正有法可依,逐步迈向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2)干部问责的范围和力度不断加大2008年3月25日温家宝在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实行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

7、和绩效管理制度。要把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作为问责重点。对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的,要依法严肃追究责任。”2这说明领导干部问责已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问责范围从一开始的局限于生产事故多发部门向权力部门推进,从突发性公共危机、重大恶性事故向滥用行政权力延伸,从追究领导干部“不当作为”、“乱作为”向“不作为”深化,力度也逐渐加大。领导干部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庸官心理已经失去市场,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淮口镇党委书记汪光友被免职、吉林省桦甸市对“庸官”的问责、昆明问责39名“拖沓官员”等都是典型的例子。(3)干部问责方式呈现新的态势干部问责方

8、式开始由“权力问责”走向“制度问责”和“民主问责”,由“单一问责”走向“多样化问责”。过去,发生重大责任事故追究执行者的直接责任较多,追究领导干部的间接责任较少,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反还会助长领导干部随意决策的作风。此外,问责效果往往取决于上级领导的意愿,随意性强,属“权力问责”范畴。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将决策严重失误等7种情形纳入问责范围,使问责向“制度问责”转变。此外,公民有效参与、社会舆论在问责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问责开始向“民主问责”深化。问责方式以前只局限于免职、记大过、引咎辞职等方式,现在开始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问责方式。2、领导干部问责制存在的问题领

9、导干部问责制的普遍推行,虽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并促成了政府效能的较大提升,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1)行政生态环境陈旧我国的行政生态环境仍然具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官本位”思想妨碍干部问责工作的开展。在不少领导干部心里,依然存在着“刑不上大夫”、“无过便是功”的思想。这种“官本位”的政治生态,造成了社会公众与政府的疏离,致使政府及其官员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形象受损、权威性不足,妨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顺利进行,影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明水平的提升。3同时,“官本位”思想也容易形成官官相护的局面,使问责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2)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2008年5月1日起实施的

10、中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政府应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途径主动公开政府信息。这在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引导社会舆论、提高政务透明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信息内容不够全面,不能满足公众获取信息的需求。政府公开的信息存在内容简单、流于形式、报喜不报忧的现象,要么只是注重干部问责结果的公开而忽略程序和过程的公开,要么就是以国家机密为由拒绝公开。其次,信息公开渠道少,手段落后,缺乏有效监督。再次,只注重发言而忽略反馈,缺乏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好互动。这些都会降低公众参与干部问责的热情。(3)领导干部复出机制不规范2009年3月25日,新闻1+1栏

11、目以黑砖窑事件和瓮安事件被撤职的官员悄然复出为例制播问责“官员问责”,突出了近段的争议热点:引咎辞职的领导干部能否复出。对这种高调问责、低调复出的“带病”领导干部,公众普遍感到不满,主要原因不在于被问责的领导干部是否还可以重新被重用,而在于其复出过程和程序不公开、不透明,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度,弱化了问责效果。虽然领导干部问责制逐渐规范,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复出机制并不健全,相关规定十分模糊、笼统,缺乏公开、民主的程序,缺少可操作性,弹性和随意性很大。(4)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不完善问责与权力监督之间关系密切,干部问责制能否有效实施,达到预期效果,还取决于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否完善。就过程而言,现在注重

12、的是单纯的事后监督和事后问责,对事前、事中的监督和问责较少。就主体而言,现在发挥问责和监督作用的主要是行政机关内部和党内的问责和监督,人大、政协、政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对领导干部的问责和监督作用效果甚微,这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构宗旨、干部问责制的设计初衷是相悖逆的。三、完善领导干部问责制的对策思路1、塑造良好的行政文化氛围,改善中国政治生态塑造良好的行政文化氛围,有利于打破陈旧的行政生态环境,使领导干部和公民转变观念,建立责任意识和监督意识,改善中国政治生态。公民应切实改变对政治漠不关心的态度,要着力培养主体意识、权力意识和监督意识,积极参与政治生活。领导干部应努力转变以下观念:一是将“官

13、本位”思想转变成“民本位”思想。树立人民公仆意识,真正做到以民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将“无过便是功”的观念转变成“无为便是过”的观念。摒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庸官观念,做到在其位谋其职,要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三是树立“有权必有责”的观念。摒弃传统观念中权力意识强、责任意识弱的观念,坚持权责对等,勇于承担责任。领导干部要通过转变观念,强化“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责任意识,逐步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2、健全信息公开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政务公开与透明是实施领导干部问责制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领导干部问责

14、制能否落到实处,关键看监督是否到位,而监督是否到位又取决于政府工作的透明程度。只有健全信息公开制度,推行政务透明,阳光行政,才能使领导干部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才能真正发挥领导干部问责的作用。首先,丰富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不仅要及时对外公开公众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利好信息,也要敢于公开负面信息,特别是政府决策失误、违法乃至腐败的信息。不仅要注重干部问责结果的公开,更要完善对问责过程和程序的公开。其次,采用先进手段,拓宽信息公开的渠道。除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外,还要建立健全多层次的政府信息发布体系。不仅要利用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发布信息,还要利用网络和手机短信平台等先进手

15、段进行信息发布和查询,拓宽信息公开的渠道。再次,建立政府与公众的有效互动沟通机制。网络不仅要成为传达民意、汇聚民智的渠道,还应该充当政府与公众互动沟通的平台。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应该重视网络,善于利用网络虚心听取公众的意见,倾听公众的声音,及时回应社情民意,实现与公众的互动。此外,还要大力加强信访工作。3、厘清领导干部复出机制,确保问责结果的公正性实施领导干部问责制的同时还应该考虑被问责人员的出路问题,不能一棍子打死。对于被问责的领导干部的出路,我们应该用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进行分析和评价。对于因不同的“咎”而辞职的领导干部,应该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明

16、确指出:对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以及本人一贯表现、特长等情况,由党委(党组)、政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酌情安排适当岗位或者相应工作任务。但是,复出的前提必须是制度化、程序化、透明化。首先,应建立科学合理的问责领导干部复出机制。人们对被问责的领导干部悄然复出不满的原因在于复出的机制不健全,因此,亟须建立与问责制相配套的科学合理的问责领导干部复出机制。其次,复出过程程序化。只有通过制度化程序赋予权力的复出官员,才会让公众心悦诚服。如果官员复出缺乏严格的程序性,会令领导干部问责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受到损害,使干部问责面临异化危险。再次,复出过程透明化。只有复出过程透明化,

17、让公众了解复出的全过程,才能消除障碍和误会。4、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异体问责党的十七大指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也指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要巩固与彰显领导干部问责的成果与意义,必须不断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在维持党委、政府同体问责的前提下,切实加强异体问责,实现干部问责主体多元化。完善我国异体问责制度,应加强公众问责,完善人大问责,强化司法问责。4首先,加强公众问责,凸显问责的应有之意。我

18、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只有保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时刻监督各级党政领导的权力运作,人民主权才能真正得以体现,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以人民大众的主人翁身份进行领导干部问责,是问责公正的必然要求。其次,完善人大问责,形成问责的权威语境。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各级政府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体现民情,表达民声。因此,以人民代表大会的超然地位进行领导干部问责,是问责公正的核心要义。再次,强化司法问责,巩固问责的法制防线。司法部门在我国拥有独特的地位与权力,维护法律权威与社会公正即为其创设和存在的理由。如果说公众问责与人大问责是着眼问责过程公正,那么司法问责则是在其以强制手段为后盾的基础上确保问责结果公正,形成威慑力。因此,以司法力量介入领导干部问责,是问责公正的强力保障。总之,“异体问责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