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扩展禁止性骚扰法律适用范围的研究_第1页
关于扩展禁止性骚扰法律适用范围的研究_第2页
关于扩展禁止性骚扰法律适用范围的研究_第3页
关于扩展禁止性骚扰法律适用范围的研究_第4页
关于扩展禁止性骚扰法律适用范围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华女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关于扩展禁止性骚扰法律适用范围的研究 作 者 郁绎楠 院 系 法学院 专 业 法学双学位 年 级 2014级 学 号 130404078 指导教师 刘明辉 成 绩 日 期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华女子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签名: 日期: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中华女子学院有

2、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中华女子学院。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本人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中华女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关于扩展禁止性骚扰法律适用范围的研究摘要通过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法,发现:我国禁止性骚扰法律规范的适用范围仅限于女性,相关的法律条款有名称的局限性和内容不完整性,立法狭窄,将男性、同性、间性人等性少数群体排除在外,这部分

3、受害人无法运用现行的禁止性骚扰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而侵害人也没有相对应的惩戒措施,法律并没有起到警示作用。本文从立法模式和文化传统方面表现立法者的立法理念滞后,现实需要扩展法律适用的范围。这就需要修改部分法律名称,改变单性别的立法模式,并建议把性骚扰纳入“性别歧视”,细化反就业歧视法,援引其他国家和地区完善的性骚扰纠纷行政救济制度,事前防治,事后救济。在用人单位义务规定的申诉机制中,重点强调受害人不分性别,以便把现行法律保护不到的群体纳入其中。关键词:性骚扰;立法模式;扩展适用范围Extend the Prohibition of Sexual Harassment on the Scope

4、of Application of LawAbstractBased on the network questionnaire survey, it was found that prohibit sexual harassment legal norms applicable scope is limited to female, the relevant legal provisions of the name and the limitations of content incomplete, legislation is too narrow. excluding male, gay,

5、 transgender and sexual minorities or inter sexual victims of sexual harassment and thus constituting institutional discrimination against such groups. This part of the victim cannot use the exis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protect themselves against sexual harassment, and against people there is no

6、 corresponding punishment measures, the law does not play a warning role.This article from the legislative concept and legislative model of cultural tradition shows legislators lag,the law applicable to the expansion of the scope of practical needs Which requires modify some of the names of the law,

7、 change the single sex legislation model. Its suggested that the sexual harassment into "Sex discrimination". Thinning anti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law, citing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to improve the administrative relief system of sexual harassment disputes, prior prevention and reli

8、ef afterwards. In the employer's obligation to the provisions of the complaint mechanism, the focus of the victim is not divided into gender,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xisting legal protection of the group.Key words:sexual harassment,legislative model,Exten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Law目录绪论1一、

9、禁止性骚扰法律适用范围狭窄不能满足现实需求1(一)适用范围狭窄1(二)不能满足现实需求3二、禁止性骚扰法律适用范围狭窄的根源4(一)立法理念滞后4(二)传统性别文化的不平等4三、关于扩展禁止性骚扰法律适用范围的建议5(一)改变单性别保护的立法模式5(二)修改相关法律内容扩大范围61.扩展职场性骚扰的范围62.扩展关于性骚扰的司法解释63.修改并补充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有关性骚扰的相关规定7(三)把“性骚扰”纳入“歧视”范围7(四)申诉机制强调受害人不分性别8结论8参考文献9致谢10附录1:关于扩展禁止性骚扰法律适用范围的问卷11IV中华女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绪论探讨关于扩展禁止性骚扰法律规定

10、的适用范围,其积极意义在于使男性及性少数群体的相关利益得到有效保护。因为相关文章很少,所以值得进一步研究。通过对文献检索的统计,笔者发现,“性骚扰”关键词从1985年就开始出现,并有不少的相关研究,2006年达到最热,至今共有1969篇相关论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越来越多与“性骚扰”相关的研究点:与“性骚扰”、“适用范围”相关的论文占总篇数的8.22%;与“性骚扰”、“立法模式”相关的论文大约有46篇。从目前现状来看,理论上有关“性骚扰”的话题,尤其是有关“扩展性骚扰适用范围”并在“立法模式”的基础上研究的文章不多,这就说明以立法模式为基础,扩展禁止性骚扰适用范围是一个薄弱环节,有探究

11、的必要性。寒假期间,笔者就“扩展禁止性骚扰法律适用范围”生成网络线上问卷,总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128份有效问卷。本文以问卷调查为主,检索文献为辅,从我国有关性骚扰的法律条款入手,通过司法案例证明禁止性骚扰法律法规在立法方面的局限性,因其适用范围的狭窄,仅限于保护女性,从而忽视了男性、同性以及一些跨性别者等受害群体的权益。在对网络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中,发现有九成以上被忽视群体表示需要得到法律的保护。立法的狭窄与现实需求相冲突,不能满足现状,扩展禁止性骚扰法律的适用范围势在必行。一、禁止性骚扰法律适用范围狭窄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一)适用范围狭窄200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40

12、条明确规定:“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以及第58条规定:“违反规定施以性骚扰,构成违法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2012 年 4 月 28 日起施行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务院令2012第 619 号)第11条规定:“在劳动场所,用人单位应当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的性骚扰”1。从这些法律法规中,可以看到:法律名称具有局限性。“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保护“妇女”的权益并附有行政处罚。对于工作场所的禁止性骚扰,也仅对“女职工”进行了保护。法规中适用对象为“妇女”和“女职工”,明显立法者忽视了另外一群人的权益。在调查结果中,笔者发现,对于这些仅限于女性的法条,有93.14%的男性是有想法的,认为他们也

13、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希望能把“妇女”扩展到“他人”,这样才能保护更多人的权益。当同性、跨性别者和间性人等性少数群体成为了受害人,要获得侵权法的救济,只有在确认性骚扰行为侵害了受害人的民事权益的前提下,根据民法通则第101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

14、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侵权责任法第2条 侵权责任法第2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42 条、第 43 条和第44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第43条和第44条:“有下列扰乱公共秩序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四)结伙斗欧,寻衅滋事,侮

15、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等规定,但这已有的规定还不足以给性骚扰受害人以充分的救济。在现行法律下,性骚扰受害人以名誉权、身体权、健康权或隐私权受到侵害为由提起侵权之诉,往往与性骚扰行为直接侵害的对象不是受害人的名誉、身体、健康或者隐私的事实不符,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涵盖性骚扰行为给受害人造成损害的程度和范围,以这些权利受到侵害为由追究性骚扰责任人的侵权责任,颇有“隔靴搔痒”之感2。1 但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性骚扰案件的发生领域不止限于工作场所,还有校园中和公共场所中,都是比较高发的领域。如图1中问卷调查的显示:公共场所,是除了工作场所之外容易受到性骚扰的地方。图1 性骚扰发生频繁的场所发生于公

16、共场所的性骚扰行为,一般可以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7条 侵权责任法第37条第一款:“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规定,追究行为人和责任人的侵权责任,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校园场所也存在性骚扰行为,第40条 侵权责任法第40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性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校

17、园等场所遭受外来人员的性骚扰的,可以追究责任人的侵权责任,但是该条款没有明确成年人在校园遭受性骚扰是否追究学校责任的问题。可以看到:禁止性骚扰法律在适用范围上是狭窄的,法律名称狭窄,法律对象和法律所适用的场所狭窄,同时对受侵害人的救济不够,事前预防的措施也不理想。(二)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从司法案例来看,立法上禁止性骚扰法律适用范围仅限女性不能满足现状。在我国,同性性骚扰的案件不常见,但也曾浮出水面。2004年9月14日,华西都市报曾报道过我国首起同性性骚扰案,该案宣判男工程师黄中向小喻(男)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3000元)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我国首起同性性骚扰案宣判 老工程师赔钱道歉.

18、。受害人索赔的赔偿金不多,但是对于精神的影响是无法抹去的。当时受害人要求赔偿10000元,但法院却因没有相关赔偿条款,最后判出赔偿金3000元。该案件首次承认了性骚扰不仅仅存在于异性之间,同性间也存在性骚扰,同时也说明了男性也会是受害者3。即使本案发生在今天,其判决依据也只能是侵权法,而不能适用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和妇女权益保障法,因为原告不是女职工,不是女性,男职工不能受该规定的保护,所以只能以侵权起诉。这也说明了,在职场性骚扰的规制中,对于男职工的保护是欠缺的:没有制定相关的事前防治措施,宣传教育力度不到位,职场内部也没有专门的机构授理该案件。如果,事前预防工作做好了,将性骚扰扼制在萌芽

19、时期,那么就不用再举证责任,再上法庭起诉了,防止损害扩大。在社会性别多元化的今天,除了女性、男性,还有一些性别模糊的性少数群体也逐渐进入到我们的视野中。对于跨性别者和间性人来说,在我国的司法案例中笔者尚未查询到相关案件。据问卷调查统计的数据来看,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有39.16%的男性曾遭受过性骚扰,其中遭受女性性骚扰的占七成,遭受同性性骚扰的占三成。图2 男性遭受性骚扰频繁程度图2的图表显示,在39.16%曾遭受过性骚扰的男性中,有一半曾经常或偶尔遭受骚扰,但因为立法者只照顾了女性,疏忽了对男性的保护,这是一种局限,局限于受害人的性别问题,不能因为女性被性骚扰的几率大,而否认男性的性自由权。

20、 二、禁止性骚扰法律适用范围狭窄的根源(一)立法理念滞后“按照性别影响评估标准,忽视男性、同性、跨性别者的利益,其成因从表象看是局限于立法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但其深层次根源在于单一性别保护的立法理念 刘明辉:关于反性骚扰立法的性别影响评估,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5年8月第4期.”4。而这一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将女性等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上的群体,特别立法,特别保护,其社会理念何在?科学依据何在?但在我国部分地区在制度名称上突破了这些局限,逐渐融入性别多元化的思潮中,并意识到:不光是男性需要保护,还有同性、跨性别者、变性人等群体之间都需要平等对待,都有人格尊严

21、,都应该有法律保护他们的利益。深圳经济特区就起了表率作用,采用性别平等模式,没有强调单一的性别保护。还有同样起着积极作用的还有香港和台湾地区。香港性别歧视条例(The Sex Discrimination Ordinance)(1997年版):“第5条以及在第III及IV部中关于针对女性的性别歧视的条文,须理解为同样地适用于男性所受的待遇 香港性别歧视条例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网.”。在菲律宾共和国 1995 年反性骚扰法中,没有约束性别,而是确保了个人尊严和人权,规定不仅保护了受害人,而且第6条设立“独立的损害赔偿的诉讼”和“其他的积极救济诉讼的权利 妇女研究论丛:菲律宾共和国1995年反性

22、骚扰法(共和法案第 7877 号).2006年8月增刊.总第74 期.(翻译: 中华女子学院法律系讲师 李莹).”5。我国台湾地区2007 年初将两性工作平等法更名为性别工作平等法,并加以进一步修正,于 2008 年 1 月生效,“使特殊性倾向者也纳入保护”,与此领域的世界潮流几属同步6。台湾地区在规制性骚扰立法经验上参酌援引了西方欧美等地区,具有进步意义,且颁布的法律都是以受害者为保护对象,以人身安全和保障人格尊严为着眼点,保护受害人与禁止性骚扰的立法立场相一致。综上,我国禁止性骚扰法律适用范围狭窄的根源之一,在于单一性别的立法保护,立法模式注重保护“性别”而非“受害人”,这也反映了相关方面

23、的法律立法理念滞后。(二)传统性别文化的不平等传统性别文化观的不平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法律根源有着深刻的影响。从国外的专家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来看 胡廷溢, 赖妍彤. 性骚扰的定义、类型、特点与理性思考J. 中国性科学, 2008, 17(8):3-5.“国外有专家作过关于性骚扰的发生几率的统计,21%的法国女性、58%的荷兰女性和74%的英国女性曾经在工作中被上司利用工作之便奸污,27%的西班牙女性则有过被强行触摸或污言秽语逗弄的经历。挪威1988年的调查发现,有40%的女性被强迫爱抚、38%被迫发生性关系”。:第一,相比于男性,女性是受害者的案件占据很大比例;第二,从表现来看,女性更易被

24、称为弱势的“被骗者”和“受害者”7。所以,人们普遍认为,性骚扰就是男性对于女性的骚扰,而因为女性的“弱势地位”,从而建立特别的条例来实施保护。而男性,尤其是性权利不会遭到侵犯,相比较女性的性权利其保护就显得不重要。那么,为什么立法者会这么认为呢?又或者说,这样的认识是怎样形成的呢?随着社会性别多元化思潮的兴起,受害对象也逐渐扩展,谁都有可能被侵犯,谁都有可能是受害者,那么具有局限性的立法又该如何立足呢?在“男强女弱”的性别二元观中,男女生理结构的不同,而导致性格、体质等内里外在的差异,并在很多方面相差甚多,但也不能否认社会文化在塑造男女性别差异上也有着关键的作用。女性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男性始终

25、处于主导地位,传统文化观念以及限制性竞争的社会规则等原因,使得人们认为男性很少甚至没有被性骚扰或侵犯8。所以,当我们以一种最高国家意志的形式来看,女性的性自由权利要比男性的性自由权利更值得尊重,更应该获得社会救济、法律救济。但是为什么被骚扰的对象只是女性?这也无形之中在男女的行为差异上划出鲜明界线,更加清楚的给出了一种性别预期。而从另一个方面上看,法律在追求男女实质上平等的同时,也集中体现出了传统性别文化的不平等。男性被异性,男性被同性性骚扰在当今社会已然成为一个全新的问题。出现这样的情形,自然是与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有关,但更为关键的是,在目前的法律基础上,男性性自由的权利似乎得不到一点法律的

26、保障。传统的性别文化致使人们潜意识的认为男性性自由的权利不用法律也可以得到保障,甚至是不需要法律的保障。这种以最高国家意志的形态把男性的权利摒弃在被性骚扰的对象之外,甚至还忽视了跨性别者双性人以及变性人等性少数群体的意志,更加体现出扩展性骚扰法律规范适用范围的必要性,来适应现实状况的需要。三、关于扩展禁止性骚扰法律适用范围的建议(一)改变单性别保护的立法模式改变单一性别的立法模式,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对于性别保护方面的立法经验或法律名称。例如,英国于2010年实行伦敦平等法案 2010伦敦平等法案 - 毕业设计 - 道客巴巴、菲律宾国家相关法律名称是菲律宾共和国1995年反性骚扰法 李莹.菲

27、律宾共和国1995年反性骚扰法(共和法案第7877号)J. 妇女研究论丛, 2006(z1):71-72.、香港地区的法律名称是性别歧视条例 香港性别歧视条例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网.,而台湾地区将两性工作平等法更名为性别工作平等法 邓喜莲.我国性骚扰防治之法律建构以我国台湾地区反性骚扰法制为借鉴J.求索,2013(3):206-208.,还有经济特区深圳也率先改名为深圳经济特区性别平等促进条例。因此,笔者建议,应当重新命名法律名称。可以将性骚扰纳入反就业歧视法中,“保护妇女权益”扩大到“保护他人权益”,由单一的性别保护模式扩大到多元化的性别保护。(二)修改相关法律内容扩大范围1.扩展职场性骚

28、扰的范围可以效仿深圳条例中,用人单位推行禁止性骚扰的保护对象由“女职工”改为“职工”。这样,在工作场所中遭受性骚扰不只是针对男性对于女性的骚扰,更是防治男性的女上司,或是男性对男性,女性对女性等各类的性骚扰。图3 纳入禁止性骚扰法律适用范围的好处从图3可以看出,男性希望纳入禁止性骚扰的法律适用范围,从这些罗列的好处中,“有利于保护男性等的受侵害群体利益”的比例占多数,建议性骚扰的保护对象能逐步扩大,从单指“女职工”、“妇女”、“女童”等扩展到“全体职工”、“他人”。现行的刑法修正案(九)第237条,将对象由“妇女”扩展到“他人”,也意味着将14周岁以上的男性也纳入保护对象中,这是刑法上的进步,

29、可以把这种立法模式的进步,逐步拓展到反就业歧视法中,还有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中去。2.扩展关于性骚扰的司法解释对该法的建议是:尽快出台关于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司法解释。解释中包括禁止性骚扰的适用范围的扩展,由仅限于保护女性,到包括保护男性的、同性的、跨性别的、变性人等性少数群体的权益。以弥补该法的法律缺陷,以迎合社会性别多元化的思想潮流。另外补充该法确定归责原则,并设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救济程序,最好能早发现,早防治,将损害程度降低。让“性骚扰”法律规制的薄弱环节早日弥补法律空白,也让公众早日能够运用该法保护自己的权益,以期待中国性骚扰的法律规制尽快步入正轨9。3.修改并补充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有关性骚扰的

30、相关规定修改并补充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有关性骚扰的相关规定。通读该法后,笔者建议:增加“性骚扰”条款,补充性骚扰的行为属性,按照责任行为设置弹性条款。例如:采取列举的方式,列出哪些行为属于性骚扰,哪些行为属于性骚扰情节较轻的(1)冒犯性的行为,包括身体暴力、敲诈等,设为完全禁止的,受害人无需证明这些行为是不受自己欢迎的,它们当然构成性骚扰;(2)对于那些无伤大雅的行为,即使对方觉得被冒犯,也不应认定为性骚扰,这样可以保护那些被指称实施性骚扰的人免于承担自己无法预知后果的行为所带来的责任10。增设的弹性条款,比如,哪些行为是不受当事人欢迎,哪些行为是属于与性有关的方式骚扰对方并造成严重影响的,或是给

31、他人造成了损害的。(三)把“性骚扰”纳入“歧视”范围美国于“1986年美国最高院把性骚扰纳入了性别歧视的范围中”、“1993年美国最高法院又规定, 性骚扰者的行为无须对雇员造成心理伤害等严重后果就已构成性骚扰 伍仁.性骚扰权力下的性别歧视J.传承,2006(3):16.”11。笔者建议:在反就业歧视法中,把性骚扰放在“就业歧视法律规定的其他不相关因素”中,并定义“何为性骚扰” 2015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女子学院教授孙晓梅成功取得34名人大代表同意,联名提交了关于制定反就业歧视法的议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该议案已由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

32、接受。在“反就业歧视措施”中“性别歧视”里强调用人单位有建立性骚扰防治机制的义务,设置便于投诉或举报的专门机构,并且单位内部的投诉机构不分性别,负责受理投诉与调查工作的人员性别各半。明确用人单位的行为后果,激发法律的指引作用和惩戒教育作用,而不是形同虚设;明确指定救济机构和程序,避免“状告无门”、“部门间相互推诿”的不负责行为。反就业歧视法中“歧视种类”里要包括所有性别的,从图4中直接反映了,男性对于“性骚扰”案件的关注度低,间接表现了男性在性骚扰方面的法律上自我意识差,需要法律的引领。所以,“开展防治性骚扰政策宣传和定期进行防治性骚扰培训”也应该写入“歧视”中。防治措施做好了,宣传教育也到位

33、了,就不用再进行繁琐的举证。图4 对性骚扰案件的关注度(四)申诉机制强调受害人不分性别在这方面,可以援引一些域外性骚扰纠纷行政救济制度的立法经验,扩展申诉机制的保护范围,旨在保护受害人,而受害人不分性别。国外,性骚扰纠纷行政救济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设立有一种平等机会委员会、人权委员会、监察使或是理事委员会等机构,这些机构则按职权接受及调查有关性骚扰事件的申诉。“通常性骚扰纠纷这类申诉都是比较机密或是保密的事件,受害人要对雇主提出一项正式的申诉,并同时向雇主收集相关的证据。甚至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还可以迳行采取执行行动,或代原告被害人提起诉讼,或送交第三者加以仲裁 胡孝红,刘昊.性骚扰纠纷行政救

34、济制度的异域经验及其借鉴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34(3):90-94.”12。而另外一部分国家或地区则采用设置一种专门的主管权利的机构。比如,西班牙在劳动部设置专门主管妇女权利的机构;在瑞士会设置治安法官或警察部门等等。一般情况下,这些均能发挥其行政救济的效力,更好的解决了工作场所的性骚扰纠纷。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基本现状,将性骚扰纠纷案件纳入劳动部门,也有保护不到的人群。笔者建议,将处理性骚扰纠纷案件的机构设置在妇联,并进一步改造妇联。妇女联合会的基本社会职能就是:“代表和维护妇女利益,促进男女平等”,而这种目标与解决性骚扰问题的目的在本质上是有一致性的。并且现行妇联是一

35、个比较完善的组织,拥有坚实的基层群众基础,有能力承担这一责任。但若承担这一责任,就必须将妇联改造成性别平等委员会,就是说可以直接将其定性为行政机关,或者通过法律赋予其相对应的行政权力,后者的可行性可能会高于前者的可行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进一步解决性骚扰的案件纠纷,并且可以将行政救济制度设置其中,并辅之以惩戒措施,加以细致规划,这样才能跟进性别多元化的思潮,维护性别平等。结论现行的禁止性骚扰的法律还未将妇女以外的群体保护在内,但是并不意味着以后的法律没有突破性别的限制。立法也会随着社会的需求不断有所改进,而不是一层不变的。生活规律都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最后的解决问题。适用范围狭窄,改变单一性别

36、立法模式,不以性别区别对待,把性骚扰纳入反就业歧视法中,事前防治,制定救济制度和惩戒制度,将法律的效力发挥到最大化,这才能保护每一个受害人的权益。本次的问卷有不足之处,缺少经验,对调查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也增加了笔者的社会实践经验。参考文献1 刘明辉. 促进我国性别平等立法及实施机制的他山之石-港台地区性别平等立法及案例研究评介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5(3):115-118.2 林建军. 反对针对妇女歧视与暴力的跨学科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280-281.3 沈奕斐. "性骚扰"概念的泛化、窄化及应对措施J. 妇女研究论丛, 2004(1):11-16.4 刘明辉. 关于反性骚扰立法的性别影响评估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5(4):5-11.5 李莹. 菲律宾共和国1995年反性骚扰法(共和法案第7877号)J. 妇女研究论丛, 2006(z1):71-72.6 邓喜莲. 我国性骚扰防治之法律建构以我国台湾地区反性骚扰法制为借鉴J. 求索, 2013(3):206-208.7 胡廷溢, 赖妍彤. 性骚扰的定义、类型、特点与理性思考J. 中国性科学, 2008,17(8):3-5.8 李建新. 论男性性权利的刑法保护D. 四川大学, 2005:17-18.9 李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