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重点_第1页
风景园林重点_第2页
风景园林重点_第3页
风景园林重点_第4页
风景园林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复习资料1-风景园林概论一、我国园林发展历程 大自然苑圃囿(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寺庙园林 公共游览地(曲江流饮)各种形式共同发展 公共园林(公园) 花园城市大地园林化 世纪年代(复古风) 年代(草坪风) 世纪初生态园林 景观园林 生态景观 大自然 人类比较向往的生活 环境向形式多样化发展(科技)2、 概念 园林:由山水地貌、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和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要求综合组成的统一体绿地: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是人工栽植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均可称为绿地。三、园林的宗教内涵 四对园林设计者的要求(一)设计

2、者 设计者是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是通过教育与经验,拥有设计的知识与理解力,以及设计的技能与技巧,而能成功地完成设计任务。设计作品是设计者的作品,视觉化、具体化,悟性是最重要的。(二)设计要求科技的进步为设计者提供了更新的设计技能与手段。设计是多种学科高度交叉的综合型学科。信息化时代,自然科学与社会学知识技能在设计师的才能修养中占据日益重要的位置。掌握透视图的原理和画法,发挥其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利用电脑技术的各种先进效果。 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提高设计者的设计创新意识、创新构思能力,走出一味模仿、无创意的泥潭。(三)设计师的素质和能力 设计师的素质和能力是一件设计作品的最重要的因素,设计师的创作

3、技法和人文知识相结合才是一件完美作品产生的关键。 设计师的作用不仅仅是设计出一个物品的效用,更重要的是要向社会推销,传达一个理念,这样的设计才能算是一个杰出的设计。在如今高度现代的社会历史期间,人文关怀更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 每个设计师要深入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钻研自然科学知识。园林设计的发展没有止境,设计师的发展也没有止境,因为对人性的真善美追求没有止境,每个设计师都应找到自己努力的空间。 园林设计者也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与社会的需求,进行调整、适应、创新,寻找最佳的定位与发展方向。1、 中国古典园林简史1、殷商时期(起源):园林的最初的形式是囿。 周文王“灵囿” 2、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

4、为主的宫苑,“一池三山”的布局初步形成。 秦始皇的阿房宫、汉武帝的上林苑3、魏晋南北朝(转折期):园林开始崇尚自然,私家园林出现。 造园的主导思想侧重于追求自然情致,北魏张伦产生了“自然山水园”。 佛教盛行于魏晋,南朝梁武帝将其定为国教,寺庙园林开始兴起。 4、隋唐宋: (1)皇家宫苑继续扩大发展 隋:西苑;唐:长安城;宋:艮岳将模写山水推向顶峰 (2)风景游览地开始形成:杭州西湖 (3)私家园林兴盛:写意山水得到发展。 唐朝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宋代的网师园。5、明清:园林艺术成就达到顶峰 (1)皇家园林规模庞大:圆明园、北海、颐和园 (2)私家园林空前发展:拙政园、留园、个园、瘦西湖 (3)园

5、林创作理论化:计成园冶,对造园艺术具有指导性作用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1、力求神似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基础,以植被作为装点的。而山水植被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的的利用或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的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和剪裁。2、 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园林艺术的精髓,在于所创造出来的意境,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本质特征。 园林意境:通过构思创作,表现出园林景观上的形象化、典型化的自然环境与它显露出来的思想意蕴。它不象花草树木一样实在,而是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能让人回味无穷,遐想联翩。3、 建筑美与

6、自然美的结合 将物质生活与人们对自然的精神审美需要结合起来。人工建筑景观将自然山水点染得更富有中国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有的建筑能成为园林景观的主体,成为构图中心,有的建筑对自然风景其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1、 按占有者身份分 (1)皇家园林 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2)私家园林 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2、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1)北方类型 地域宽广,范围较大,建筑富丽堂皇。(2)江南类型 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景致细腻精美。(3)岭南类型 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1、 筑山为表现自然,筑

7、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1)对仙境的向往:一池三山,象征东海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2)模写山水: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 宋徽宗的艮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 (3)写意山水: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 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 2、 理水为表现自然,理水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

8、镜或烟波浩森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理水之法(1)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2)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如此则可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3)破。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齿,并植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风致的审美感觉。3、植物 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 花木的选择标准: 姿美、色美、味香、有意境4、 建筑 园林中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的愿望

9、。中国自然式园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这是与西方园林建筑很不相同之处。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堂、厅、楼、阁、馆、轩、斋、榭、航、亭、廊、桥、墙等。(1) 厅堂 (2)楼阁 (3)书房馆斋 (4)榭 (5)轩 (6)舫 (7)亭 (8)路与廊(9)桥 (10)园墙 (11)匾额、楹联与刻石 五、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手段1、布局手段(1)以人工造景为主,天然造景为辅:如苏州的网师园、留园、拙政园等,这些园林并不是直接欣赏自然,而是把自然风景高度概括和提炼,通过山石、水池、树

10、木、花草等自然素材,构成象征性的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一峰山太华千岳,一勺水江湖万里”。 (2)以天然景观为主,人工景观为辅:大多数的皇家园林和寺庙园林,如颐和园、避暑山庄、乐山大佛寺,普陀山观音寺等。这些园林本来就是建筑在景色优美的地方,能直接欣赏到大自然的本来面目,其中建筑只是作为风景的点缀。这种园林的特点是以山水作为风景主体,人工艺术的建筑庭院只是作为大自然的烘托和陪衬,二者相得益彰,天然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 2、微观处理手法(1)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

11、林显得有艺术滋力。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2)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谢,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檄,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已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3)框景 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4)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

12、做漏景。 (5)借景 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因时而借6、 中国古典园林的局限性 1、服务对象2、审美观点3、生态效应4、经济1-2-2 外国园林概述(一)外国古代园林 1.日本园林 2.古埃及与西亚园林3.欧洲园林4.法兰西园林5英国园林 (二)外国近、现代园林1-3园林制图的基本知识第1节 制图标准一、图纸

13、幅面 尺寸2、 图线图线主要有: 实线、虚线、点画线、双点画线、折断线、波浪线等。三、字体 四、比例 五、符号 六、尺寸标注 第四节 常用园林设计图 园林设计平面图、竖向(地形)设计图、种植设计图、效果图、园林建筑工程图 园林制图的特点2-风景园林艺术原理1、 美的概念 二、美的产生与发展 1、美的产生2、美的发展 三、美的特征 时代性 社会性 民族性 阶级性 共同性 历史继承性2-0-2 园林美一、园林美的概念 以视觉景观为主的形象、色彩美和以自然生态为主的生态美。 二、园林美的内容1、 自然美 一种是经过人的直接加工,改造或再塑造的风景,它们“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仍然保持自然特征; 另一

14、种虽未经过人的直接加工改造,但通过人的选择、提炼和重新组织的大自然风景。 2、 社会美 指园林艺术的内涵美。这种内涵美源于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标准和高尚情操,寓入园林景物中,使人触景生情,这是园林特有的、直观的效应,在人的感觉中发生作用。3、艺术美 生活美和自然美的高度提炼。 艺术美是园林学家将自己美的世界观运用不同的造园要素表现出来的综合的园林美景。人们在欣赏和研究美、创造美的同时,也孕育了艺术美。 园林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由于人们审美的差异性,园林美同样具有多样性,其主要表现在历史、民族、地域、时代的多样统一之中。 园林美还具有多元性,表现在组成园林的各要素的中和和不同组合之中。 形

15、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1) 山水地形美 2)借用天象美 3)再现生境美4)建筑艺术美5)工程设施美6)文化景观美 7)色彩音响美 8)造型艺术美 9)文化生活美 10)联想意境美园林艺术一、园林艺术形式(布局特点)1、 规则式 在园林平面构图上,有一定的轴线关系或者数比关系。2、 自然式 又称风景式园林,多模仿自然山水和植物群落3、 混合式 两种形式,一是在规则式园林中加入自然式布局,另一种是在自然式园林中加入规则式布局。 二、园林艺术风格 指反映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地方特点和风俗民情的园林艺术形象特征和时代特征。 1、 以法国、意大利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 也称规则式园林或西方式园林。 它的特点是

16、中轴对称,以建筑为主轴作为中心,左右对称,延伸出直线园路。 如意大利根据本国的特点,将最初的封闭式、修道院式逐渐演变为庭院式廊式台地式园林。 2、 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山水园林长期以来受佛教、道教的影响,崇尚自然,将大地、山水看作是有情的东西,将园林看作是人与自然的交流。 以自然山水为蓝本,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寄诗情画意于自然园林之中,寓景于情,赋情于景,创造出深入人心的意境。3、 以英国为代表的风景式园林 著名学者钱博斯在考察了中国园林之后,于1750年开始修建“丘园”英国皇家植物园。 从此,中国园林盛行于英国,并由此影响到整个欧洲的造园思想。英国人经过选择消化,结合英国的地形地貌,创造出了

17、风致式园林。2-1 园林艺术构图法则1、 园林艺术构图的含义构图即组合、联系和布局。 园林艺术构图是在工程技术、经济可能的条件下,将园林的构成要素及造型要素,依据其功能要求和美学法则作出统一安排的一种技法。包括对这些要素的取舍、剪裁、配置与组合。2、 园林艺术构图的特点 园林艺术是一种立体空间艺术。 园林艺术构图是综合的造型艺术。 园林艺术构图受地区自然条件的制约,同时又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3、 园林艺术构图的法则即园林构图的美学法则,指园林的整体和部分组成关系中美的内在法则,也称美的形式原理。多样与统一、对比与协调、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联系与分隔 节奏与韵律 交替韵律:由两种以上的组成因

18、素交替等距出现的连续构图。如公路上一株柏树一株黄杨,一段阶梯一段平台四、园林艺术布局的方法 1、选点布局确定主题(1)选点布局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选点就是相地,是指对园址的选择、勘察与评价。园林绿地的选点常与自然山水、古树名木、历史文化等相联系。 园林的布局形式、类型多种多样,但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景观特色。应充分掌握原有自然风貌的特点,大胆改造、组织剪裁,合理安排园林各要素。地形地貌处理上要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发挥最好的作用。 (2)确定主题 园林的性质、功能是主题的决定性因素,内容、布局、风格、规划设计的手法因其而异。主题是根据园林的性质决定的,不同性质的绿地主题也不一样。2、 划分空

19、间进行功能分区主题确定之后,还要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和功能要求划分若干分区。 每一个分区都是一个风格各异的特定空间。 局部构图的中心要服从全园的构图主题。综合性公园:观赏游览区、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园务管理区、服务设施区 分散建筑小品、路标、园椅、废物箱、厕所等3、 景色分区 园林中利用自然或人工创造的景色构成景点,由若干景点构成景区,再由景区构成整个园林绿地。 景点是构成园林绿地的基本单元,可大可小。由景点组成的景区应有各不相同的风景特色。 景色分区要与功能分区的使用要求相配合,不一定与功能分区的用地范围完全一致,有时需要交错布置,形成同一功能区中有不同的景色,使得观赏风景能有变化、

20、有节奏、生动多趣、以不同的景色给游人以不同情趣的艺术感受。4、风景视线和导游线(1)风景视线 观赏点与景点之间的视线,称为风景视线。 显,开门见山的风景视线,常采用对称或均衡的中轴线引导前进,主景始终展现在前进的方向上,在每一段轴线的端部。在通往主景轴线的两侧,适当布置一些次要景物,然后一步一步的去接近主景。开门见山的布局方法常用于纪念性园林和平坦用地上有特殊要求的园林。 隐,深藏不露,探索前进的风景视线。将景点、景区深藏在山峦、丛林之中,空间变幻莫测,景观在游人的探索中开展。 忽隐忽现,半隐半现的风景视线,常用在山区、丘陵地带,古刹丛林中。 (2)导游线游览欣赏线。 组织好风景视线,使游人充

21、分观赏到各个景点和景区。序幕、高潮、尾声;起景、高潮(主景)、结景三段式。宜曲不宜直,曲线比直线更富有感染力。 大的园林绿地中,可将导游线路布置在景区的内侧。小的园林中,为起到小中见大的效果,导游线宜在景区外侧通过。 宜有变化,开合敞闭,身经不同的境界。 小园林一条环形导游线。可环中加套,再加几条游步小路。 大园林可布置几条环形导游线,导游线与景点或景区采用串联、并联或串连并联相结合的方式。2-2 园林艺术造景手法第1节 风景与风景的感受一、风景 风景是以自然物为主体所形成的能引起美感的审美对象。 风景的形象是多种多样的。 园林和风景名胜,是由许多孤立的、连续的或断续的风景,以某种方式剪接和联

22、系所构成的空间境域。二、风景的特点图形性:风景的外在表现。 象征性:风景的思想内容,文学艺术特征等。功能性:游、息、赏、玩、生态等。3、 风景的感受第二节 园林艺术造景手法一、主景与配景突出主景的方法1) 主景升高:升高同时简化背景,背景简洁,不受其他环境因子的干扰,主题的造型和轮廓更为清晰。2) 轴线和风景视线的焦点 轴线的端点或几条轴线的交点有较强的表现力。风景视线的焦点,是视线集中的地方。 天安门广场、凡尔赛宫3) 动势向心 自然式园林往往没有明显的轴线或交点,但四周的景物往往具有向心的动势,这些动势线可集中到水面、广场、庭院中的焦点上。主景布置在动势集中的焦点上。4) 空间构图的重心:

23、 规则式园林将主景布置在几何中心上,在自然式园林将主景布置在构图的重心上。2、 对景与借景3、 隔景与障景 隔景:将园林绿地分隔为大小不同的空间景域而互不干扰,以获得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艺术效果,丰富园林景观。4、 框景与夹景 五、透景与漏景 六、添景与抑景 七、俯景与仰景 八、前景与背景2-3 园林空间艺术布局园林空间的特征:生活空间+艺术空间多个空间组成综合性的空间 园林空间艺术布局是在园林艺术理论指导下,对所有空间进行巧妙、合理、协调、系统安排的艺术,目的在于构成一个完整开放的美好境界。 布局的关键在于设计蓝图、规划布置。 常从静态、动态两方面进行空间艺术布局(构图)。第1节 园林静态空

24、间艺术布局静态空间艺术:相对固定空间范围内的内外审美感受。1、 静态空间的类型 (1) 开敞空间与开朗风景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开敞空间所见到的风景是开朗风景。 在开敞空间中,视线可以延伸到很远的地方,视平线向前,视觉不易疲劳。 开朗风景给人的艺术感染是目光远大、心胸开阔。(2) 闭合空间与闭锁风景人的视线被周围的景物屏障的空间,在闭合空间见到的景物是闭锁风景。 闭锁风景近景的感染力很强,但时间久了,会有闭塞、压抑的感觉。 闭合空间的大小与周围景物高度的比例关系,决定它的闭合度。 闭合空间多用四合院、林中空地、四周为山峦环抱的盆地、谷地、水面等来进行组织。(3) 纵深空间与集聚风景 在河流、

25、溪谷、道路等的两侧,建筑、山丘、密林等遮挡两侧的视线,形成一个狭长的空间,叫纵深空间。 在纵深空间中,视线被导向空间的远端,在远端处布置的景物叫集聚风景。 集聚风景的特点是主景突出,有强烈的深度感。主景通常在视线的端部,狭长空间两侧的景物仅起引导、陪衬和对比作用。2、 静态空间分隔 1、以地形地貌分隔空间 2、以植物材料分隔空间 3、以建筑和构筑物分隔空间 4、以道路分隔空间 三、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随着诸多因素的变化,人的审美感受会各不相同。有意识地进行构图处理,就会产生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1、 风景界面 局部空间与大环境的交接面就是风景界面。 风景界面是由天地及四周景

26、物构成的。2 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 上述各种空间感,多半是由人的视觉、触觉或习惯感觉而产生的。经过科学分析,利用人的视觉规律,可以创造出预想的艺术效果。 (1) 最宜视距 (2) 最佳视域 人们静观景物的最佳视距为景物高度的2倍或者是宽度的1.2倍。(3) 不同视角的风景感受观景因视点高低即视角不同,分为仰视、俯视和平视。 仰视高远 俯视深远 中视平远 第2节 园林动态布局 不同的空间类型组成有机整体,并对游人构成丰富的连续景观,这就是园林景观的动态布局。1、 园林空间的展示程序 组成因素:起景:收心定情,一般从入口开始。发展:渐入佳境,进入主题但没有到达主景。高潮:主景,强烈鲜明,标志性景观,

27、最优美的景观片段。结景:令人回味,对意趣的总结。1 一般序列 二段式:起景高潮(结景)三段式:起景高潮结景2 循环序列 现代综合性园林或风景区系采用主景区领衔,次景区辅佐,多条展示序列。 各序列环状沟通,以各自入口为起景,以主景区主景物为构图中心。3. 专类序列 以专类活动内容为主的专类园林如植物园、动物园、盆景园等,这些都为空间展示提出了规定性序列要求,称为专类序列。植物园:以植物演化系统组织园景序列。低等到高等;动物园:低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食草类食肉类哺乳类。3、 景观序列的创作手法 1 主调、基调、配调和转调以植物素材为例:基调(背景):整体背景或底色的树林;主调(主景):某序列前景

28、和主景的树种;配调(配景):配合主景的植物;转调:处于空间序列转折区段的过渡树种。基调 主调 配调过渡性的景观为转调不可喧宾夺主。主调和基调贯穿始终。2. 景观序列的起结开合无论是单一还是复合空间,都应有头有尾,有放有收,这是创造景观序列常用的手法。 水之来源为起,水之去脉为结,水面扩大或分支为开,水之溪流又为合。3. 景观序列的断续起伏利用地形地势变化,多用于风景区或郊野公园。 将多种景区景点拉开距离,分区段布置,在游步道的引导下,景序断续发展,游程起伏高下。 4 植物景观序列的季相与色彩布局 植物是园林景观的主体,有其独特的生态规律,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呈现不同的景观效果和展示序列 在园林

29、中,常以桃红柳绿表春,浓荫白花主夏,黄叶红果属秋,松竹梅花为冬。 在更大的风景区或城市郊区的总风貌序列中,可以创造春游梅花山,夏渡竹溪湾,秋去红叶谷,冬踏雪莲山的景相布局。5 建筑群组的动态布局 将一系列不同形状与不同性质的建筑群组按一定的观赏路线有秩序的贯通、穿插、组合起来,就形成了空间上的序列。 对称规整式: 以一根主要轴线贯穿,层层院落依次相套,向纵深发展。 不对称不规整式: 布局曲折迂回,轴线周而复始,循回不断。 3-风景园林构成要素设计3-1地形设计1、 地形的功能(1)园林的骨架:山水结合(2)划分和组织园林空间:化整为零和集零为整(3)为园林植物(或动物)营造良好的生长(生活)环

30、境:小气候(4)为园林建筑提供良好的基质:地基条件(5)排除地面水(6)美学功能:平地、山地、障景2、 地形的类型(1)平地(2)坡地(3)高起的地形(4)低矮的地形(5)凹入的地形3、 地形设计的一般原则1.因地制宜,顺其自然2.边坡稳定,符合自然规律3.与其他要素相结合(植物、排水等)4.满足园林工程设计要求5.考虑为植物栽培创造条件 4、 地形的处理手法1) 平地 2)坡地3) 堆山4) 叠石 叠石的方式有三种:特置、散置和群置。3-2水体设计1、 水的形式自然界中的水: 江河、湖泊、瀑布、溪流、涌泉等。 园林设计中的水:平静的湖泊、池面;流动的溪流、水坡、水涧;跌宕的瀑布、水帘、水梯、

31、水墙;喷涌的各种类型的喷泉。 2、 水面的布局(1)规则式水体(2)自然式水体(3)混合式水体:3、 水面的分隔与联系 岛、堤、桥4、 常见的驳岸处理方式 草岸、假山石驳岸、石砌斜坡、阶梯状台地驳岸、挑檐式驳岸、混凝土斜坡、其他5、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特点(1)引水入园,挖地成池:(2)山水相依,崇尚自然: (3)“一池三山”已经成为中国园林理水的传统模式(4)以水的诗情画意,寓意人生哲理:3-3道路广场设计园路广场指绿地中的道路、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是园林的网络。园路广场除了组织交通、运输外,还有景观上的要求(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等)。1、 园路广场铺装的功能作用1.组织空间2引导游览

32、3组织交通:聚散、疏导人群4构成园景 5提供休息场所6暗示游览的速度和节奏:降速设计园路的类型按性质和功能分1) 主要园路2)次要园路:3)游憩小路:4、 园路设计原则(1)因地制宜:带状、环状;(2)主次分明:车行道、人行道、散步小径;(3)疏密得当:10-20%;(4)曲折迂回:宜曲不宜直,贵在自然;(5)满足实用功能,以人为本:人行走为先; (6)满足交通性和游览性:游览观赏为主,交通功能从属; (7)切忌园路设计无目的,形成死胡同:忌此路不通; (8)综合园林造景设计。5、 园路设计注意事项1) 两条主要园路交叉时,可以正交,也可斜交,要求交叉在一点上。道路需要转向时,离原交叉点要有一

33、定长度作为方向转变的过渡。2) 两路相交所成的角度不宜小于60度,若角度太小,可设立一个三角绿地,使交叉形成的尖角得以缓和。3) 若三条园路相交在一起,三条路的中心线应交汇于一点。5) 由主干道上分出来的次干道,分叉的位置宜在主干道凸出的位置。4) 凡道路交叉所形成的大小角都宜采用弧线,转角要圆滑。6) 在一眼能见到的距离内,道路的一侧不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道路交叉口。尽量避免多条道路交接在一起,如果避免不了需要在交界处设置一个广场。7) 自然式道路在通向建筑正面时,应与建筑物渐趋垂直;顺向建筑时,与建筑趋于平行。8) 两条相反方向的曲线路相遇时,在交接处要有相当距离的直线,忌呈“s”形。9

34、) 在设计园路时,由园路中心线向两侧作6%的倾斜,以利路面排水,积水处设雨水井。 10) 园路随地势高下起伏,形成大小不同的坡度以增加美观。11) 在平地上筑路,降低路基或提高道路两侧的地势,道路镶嵌在绿地中。6、园林广场设计广场的类型:(1)集散广场:以集中、分散游人为主,不希望游人长久停留。(2)休息广场:供游人休息散步,打拳做操、儿童游戏、集体活动、节日游园等。(3)生产广场:供园务管理、生产需要,晒场、停车场等。设计要点:1)建筑物前小广场设计与建筑物轮廓走向相协调,与建筑物风格一致,同时考虑建筑物周围的道路分布状况。轴线吻合,雕塑小品和水体应分布在建筑物的主要轴线上或在两侧作均衡布局

35、。如果广场与建筑物周围的道路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两者铺装应基本一致,多采用整体路面;如果广场与道路有明显的分界线,铺装形式可以不同,一般选择块料路面或碎料路面形式。2) 公园、居住区等的小广场设计 a.可以没有明确的主题,但构图要符合形式美法则,局部空间功能明确,空间联系方便。有明确主题的小广场,空间布局应围绕主景展开。b.广场与道路有明显的分界线,一般不允许车辆通行,铺装以块料(大理石、花岗岩)和碎料(卵石等)为主,广场线型以自然流畅为主。c:竖向上应有较丰富的变化,可根据原有地形做上升或下沉式广场,必要时人工形成微地形变化。d:应布置较多的绿地,体现小环境特色,绿地功能与广场功能相一致;草坪

36、以耐践踏为宜;宜布置碎料路面或步石在林间和草坪上。(3)停车场设计停车数量的估计;场内车辆的预留空间;排列方式:垂直式、斜列式、直列式。3-4建筑小品设计在园林绿地中,园林建筑小品等既有使用功能的一面,又有可供人们游览观赏的一面,是园林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1、 园林建筑 (1)按传统形式分亭、廊、榭、舫、厅堂-馆-轩-斋-室-楼阁-登高望远、游息赏景的建筑。 塔、桥 (2)按使用功能分 游憩类建筑:亭、廊、榭、舫、厅、堂等;服务类建筑:饮食业建筑设施、商业性建筑设施、住宿建筑设施和摄影部、售票房等;公用类建筑:导游牌、路牌、停车场、存车处、厕所和供电、照明、供水、排水设施等;管理类建筑:大门、

37、围墙等。2、园林小品 (1)花架-(2)园椅、园凳(3)景门、景墙、景窗(4)雕塑 (5)栏杆-(6)园灯(7)宣传牌与宣传廊 建筑小品设计的一般原则1)巧于立意2)突出特色 3)融于自然4)注重体量5)因需设计3-5植物种植设计1、 园林植物的功能(1)建造功能:构成空间、强调与识别、美化与装饰; 构成空间开敞空间 半开敞空间 覆盖空间 封闭空间 垂直空间强调与识别 借助植物截然不同的大小、形态、色彩或与周围环境物不相同的质地,在室外环境中突出或强调某些特殊的景物。 识别是指出或“认识”一个空间或环境中某景物的重要性和位置,植物能使空间更显而易见,更易被认识和辨明。美化与装饰 从美学的角度看

38、,植物可以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联结在一起;统一和协调环境中不和谐因素;突出景观中的景点和分区;减弱构筑物粗糙呆板的外观;限制视线;形成框景。 (2)观赏功能:大小、形态、色彩、质地等;(3)造景功能。表现时序景观; 形成空间变化; 创造观赏景点;形成地域景观特色;烘托建筑、雕塑等。2、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1)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木为辅,尤其是乔木,这并不意味着对外来树种的排斥。(2)积极引种驯化,丰富当地树种。(3)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4)植物配置所形成的风格必须与园林规划风格相一致。(5)植物配置务必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要求,做到因地制宜。(6)植物与建筑、广场、山石

39、、水体的结合,务必与环境协调。(7)考虑植物的时空变化和植物之间相互消长的关系。(8)在空间构图上符合造型艺术的规律。3、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类型(1)孤 植- 将树木单株或二、三株同一树种的树木紧密栽植在一起而具有单株栽植效果的种植类型。 表现个体美,常布置在草地的构图重心上,或庭园、水边、透视开阔的高地、山岗上,是园林种植构图中的主景,四周要空旷,便于树木向四周伸展,留一定的视距供人欣赏。 要求姿态优美,树体高大,色彩鲜明,寿命较长,特色显著;树冠宽大,枝叶茂盛。(2)对 植-两株或两丛相同或相似的乔灌木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作相互均衡配置的种植类型。 常用于公园、建筑、道路、广场的入口,突出入

40、口的严整气氛。(3) 列植- 4)丛植- (5)群植-多数(20-30株) 以至数百株乔木或灌木的混合栽植(6)绿篱- 用乔木或灌木密植而成形的篱垣。(7)草坪-选用多年生禾本科或莎草科的草本植物,单纯或混合草种均匀成片密植的种植类型。(8)花坛-在一定几何形状的种植床内,种植不同色彩的观赏植物,配植成各种图案。(9)花境- 介于规则式和自然式构图之间的一种长形花带,植物配置是自然式的,主要表现观赏植物本身所特有的自然美及观赏植物自然组合的群落美。(10)花台-在40-100cm高的空心台座中填土,在其中栽上观赏植物,又称花钵。4-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4-0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 园林规划设计

41、程序是指建造一个公园或绿地之前,设计者根据建设计划及当地的具体情况,把要建造的这块绿地的想法,通过各种图纸及简要说明把它表达出来,使大家知道这块绿地将建成什么样的,以及施工人员根据这些图纸和说明,可以把这块绿地建造出来。这样的一系列规划设计工作的进行过程,我们称之为园林规划设计程序。 园林规划设计可分如下几个阶段: 一、调查研究阶段;二、编制任务书阶段 三、总体规划设计阶段; 四、局部详细设计阶段 五、施工设计阶段。1、 调查研究阶段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3、设计条件4、现场踏查 二、编制任务书阶段(设计大纲) 设计者将所收集的资料,经过分析、研究,定出设计原则和目标,编制出设计的要求和说明

42、。(1)明确该设计的原则和目标。(2)明确该园林绿地在全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3)处地段的特征及周边环境。(4)面积和游人容量。(5总体设计的艺术特色和风格要求。(6)总体地形设计和功能分区。(7)近期、远期的投资以及单位面积造价的定额。(8)分期建设实施的程序。三、总体规划设计阶段 在明确该园林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了该设计的原则与目标以后,按照设计大纲,着手进行总体规划设计。主要有三方面工作。 1、设计图纸2、文本说明书 3、概预算 4、 施工设计阶段 根据已批准的规划设计文件和详细设计资料,开始进行施工设计阶段。在详细设计阶段未完成的部分都应在本阶段完成,并做出

43、施工组织计划和施工程序。4-1-1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对城市道路的理解城市道路的功能: 作为城市景观 作为组织城市景观的手段 认知功能 社会活动的场所一、道路绿地的作用(一)卫生防护: 1、改善和保护城市环境2、改善小气候3、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二)组织交通,保证安全(三)美化市容(四)生产、防灾、战备二、道路绿地的范畴(一)范围及内容:道路广场用地内的绿地。包括行道树、分隔带、交通岛、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绿地等。(二)不同类型的道路绿地:1.市区交通干道绿地 2. 城市对外通道绿地3.公路及高速公路绿地三、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一)一板两带式:优点:简单整齐,用地经济,管理方便缺点:人车混行,单调,

44、路面宽时遮荫效果差。(2) 两板三带式分隔带一般不种乔木,只种低矮灌木。优点:减少相向车流互相干扰,避免眩光。缺点:车辆混合、相互干扰,多用于入城道路或高速公路。(3) 三板四带式 优点:蔽荫效果好,人车分流。常用于自行车和行人流量大的地方。(4) 四板五带式优点:上下行分流,人车分流安全。遮荫效果好。缺点:占地面积大。4、 道路绿地各组成部分的设计要求(一)行道树(2) 分隔带(分车带)(3) 交叉口(四)街旁绿地和停车场(五)高速公路4-1-2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第1节 城市广场的定义与分类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

45、,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Nodes)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三、广场的分类按性质分类: 1、 市政广场2、纪念性广场3、交通广场4、商业广场5、休息及娱乐广场第2节 城市广场的历史演进一、国外城市广场回顾古希腊:一个谈天、交易甚至辩论的宗教场所。古罗马:体现政治力量和组织性。 城市广场主要具有的特点: a.以“人”为主题的设计取向得以建立。 b.珍视文化传统,保护历史遗迹。 c.综合考虑环境质量,满足市民对自然的渴求。2、 中国城市广场的回顾1、中国古代城市广场 中国古代是否有城市广场一直是个争论的话题。 广场的本质是一个为公众提供休憩、交往的中介 空间,从此点看

46、我国古代具有此种空间性质的广场。2、 受外来影响的近代中国城市广场鸦片战争后的城市广场 受西方形式主义的影响,当时我国城市广场注重形式美,平面造型规整(多以放射型、对角线型、圆形)。建国初期,受苏联影响下的城市广场此时的广场建设深受前苏联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纪念性。具有模式化、大型化、忽视环境的特征。3、 人性成为现代中国城市广场的主题注重人性设计、活动内容丰富、注重环境质量、空间形式多样第3节 现代城市广场的发展趋势 现代城市广场无论其功能、内容和形式都必须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一、广场设计的趋势 多功能复合、空间多层次、对地方特色、历史文脉的继承、注重广场文化内涵的建设2、 现代城市广

47、场设计的基本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把握城市空间体系分布的系统原则 倡导继承与创新的文化原则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 突出个性创造的特色原则 重视公众参与的社会原则第4节 现代城市广场的环境设计一、现代城市广场的空间环境分析 1.1 广场空间的尺度分析 1.2 广场的序列空间2、 现代城市广场的空间环境要素设计 2.1绿化2.2 色彩2.3 水体2.4 地面铺装2.5 建筑小品4-2居住区绿地设计4-2-1 居住区绿地设计的基本知识 一、居住区的概念 1、从广义上讲就是人类聚居的区域。 2、狭义上说是指由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的生活居住地段。一般在居住区内应设置比较完善的日常性和经常

48、性的生活的服务性设施,以满足人们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 2、 居住区的组织结构模式 (1居住区(2居住小区(3居住组团(4住宅楼3、 居住区绿地的组成(一)居住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道路绿地、公共设施绿地4、 居住区建筑的布局形式(1) 行列式: 依照一定的朝向成行、成列的布局 优点:绝大多数的居民能够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朝向。 缺点:绿化空间比较小,容易产生单调感。(2) 周边式 居住建筑以道路或院落呈周边式安排 优点:可形成较大的绿化空间,绿化容易,有利于 公共绿地的布置。 缺点:较多的居室朝向差或通风不良(3) 混合式 一般是周边式和行列式结合起来布置 通常:沿街采取周边式,内部使用行列

49、式(4) 自由式 这种布局形式,结合地形或受地形地貌的限制,充分考虑日照、通风等条件灵活布置。(5) 散点式 这种布局建筑常围绕公共绿地、公共设施、水体等散点布置,这种手法常应用于别墅区。(六)庭院式 这种布局形式一般底层建筑的住户有院落。 也是常应用于别墅区,这种布局有利于保护住户的私密性、安全性。绿化条件、生态条件均比较好。4-2-2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一)居住区道路绿地规划设计1居住区主干道 2居住区次干道 3住宅小路(2) 宅旁绿地规划设计 1、住户小院的绿化2、宅间活动场地的绿化 树林型、游园型、棚架型、草坪型3、住宅建筑本身的绿化(1)架空层绿化 (2)屋基绿化 (3)窗台、阳

50、台绿化 (4)墙面绿化和屋顶绿化(3) 组团绿地规划设计1、组团绿地 在居住区中一般68栋居民楼为一个组团,组团绿地是离居民最近的公共绿地,为组团内的居民提供一个户外活动、邻里交往、儿童游戏、老人聚集等良好的室外条件。2、组团绿地的特点(1)用地小、投资少,易于建设即见效快。(2)服务半径小,使用频率高。(3)易于形成“家家开窗能见绿,人人出门可踏青”的富有生活情趣的居住环境。3、位置 (1)周边式住宅之间(2)行列式住宅山墙间(3)扩大住宅的间距(4)住宅组团的一 角(5)两组团之间(6)一面或两面临街(7)住宅组团呈自由式布置4、布置方式(1)开敞式(2)半封闭式(3)封闭式5、内容安排

51、组团绿地的内容设置可有绿化种植、安静休息、游戏活动等,还可附有一些小品建筑或活动设施。 (4) 居住小区游园的规划设计1、 位置 2、规模 3、内容安排(1)入口(2)场地(3)园路(4)地形 (5)园林建筑及设施(6)植物配植 4-3 企事业单位绿地设计第一节 工矿企业绿地规划设计 工厂绿地应从全局出发,抓好园林绿化的总体规划,特别是做好各种防护林带的建设,科学地选好树种,提高绿化水平,使工厂花园化,以提高整个城市的环境质量。一、工矿企业绿地的意义 工厂中建筑林立、设施密集、一些工厂污染严重、生态条件恶劣,城市的主要问题在工厂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工业用地在城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般城市约

52、占到20一30。工业企业绿化除一般绿化所具有的作用功能外。还具有一定的特殊功能和作用。 1、美化环境,树立工厂形象 2、改善工作环境 3、改善生态环境 4、创造经济效益二、工矿企业绿地的特点 工厂绿地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污染工业”,这类工业数量多,分布广。对城市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如污染危害最大的“三大部门”冶金、化工、轻工, “六大企业”钢铁、炼油、火电、石化、有色金后、造纸;其次,还要研究对环境质量要求特殊的工厂,如精密仪器厂、自来水和制药厂等。工矿企业绿地由于工业生产原因有着与其他用地绿地不同的特点。 工厂的性质、类型不同,生产工艺特殊,对环境影响及要求也不相同。 工厂绿化有其特殊的一面,概括起来表现在:环境差,用地紧凑,保证安全生产,服务对象专一等4个方面。1、环境较差不利于植物生 2、用地紧凑,绿化用地面积少 3、绿化要保证工厂的安全生产4、工厂绿地的服务对象主要以本厂职工为主三、工矿企业绿地规划设计 我国制定的建设园林式企业的目标为: 提高绿地率和绿视率,提高单位面积的植物叶面积指数,充分利用植物的合成分解作用提高循环能力,提高景观质量,发挥园林绿化的多种功能,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互统一。 (一)工厂绿地规划设计的依据与指标 1、主要依据 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工厂特点3个方面。 自然条件是指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植被情况、地形、地质等。 社会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