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运动生理学复习题_第1页
生理运动生理学复习题_第2页
生理运动生理学复习题_第3页
生理运动生理学复习题_第4页
生理运动生理学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本功比赛运动生理学复习题第一章 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1、如果体重不变,机体代谢释放的化学能除做外功外,其余部分最终转化为热能的占:( )a、60%b、70%c、80%d、100%2、当机体主要依靠脂肪供能时,所测得的呼吸商接近:( )a、0、7b、0、8c、0、85d、13、剧烈运动中,当乳酸能系统供能加强时,所测得的呼吸商:( )a、接近1b、大于1c、接近0、8d、接近0、74、呼吸商接近1时,体内主要供能物质是:( )a、糖b、脂肪c、蛋白质d、糖和脂肪5、了解体内能源物质动用比例情况时,需要的指标是:( )a、食物的热价b、氧热价c、呼吸商d、吸氧量6、氧热价最高的营养物质是:( )a

2、、脂肪b、糖类c、蛋白质d、维生素 7、食物热价最高的营养物质是:( )a、糖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8、脂肪的热价是:( )a、17.17kj(4.1kcal)b、38.94kj(9.3kcal)c、20.93kj(5.0kcal)d、19.68kj(4.7kcal)9、糖的氧热价是:( )a、20.93kj(5.0kcal)b、19.68kj(4.7kcal)c、18.84kj(4.5kcal)d、17.17kj(4.1kcal)10、磷酸原供能系统的输出功率是:( )a、15jkg-1s-1b、29、3jkg-1s-1c、56jkg-1s-1d、65jkg-1s-111、磷酸原系统和

3、乳酸能系统供能时的共同特点是:( )a、生成乳酸 b、产生大量的atp c、生成h2o和co2 d、不需要氧12、骨骼肌在无氧分解代谢时,g或gn最终分解为:( )a、丙酮酸b、酮体c、乳酸 d、h2o和co213、尿素的合成是蛋白质代谢脱下来的nh3在下列哪一部位形成的:( )a、肾脏b、肝脏c、心脏d、骨骼肌14、酮体是脂肪代谢不彻底的产物,是在下列哪一部位形成的:( )a、肾脏b、心脏c、肝脏d、骨骼肌15、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量明显上升的物质是:( )a、cpb、乳酸c、水 d、co216、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量首先减少的物质是:( )a、atpb、cpc、葡萄糖d、脂肪酸17、在剧烈

4、运动开始阶段,骨骼肌中高能磷化物的变化情况是:( )a、cp含量变化不大b、atp含量变化不大c、atp含量迅速下降 d、cp生成增多18、马拉松跑的后期,能源物质利用的情况是:( )a、主要是糖类b、完全依靠脂肪c、糖类利用多于脂肪d、糖类利用低于脂肪19、800m跑在以运动时间为区分标准能量统一体的:( )a、一区b、二区c、三区d、四区20、素有血管清道夫之称的脂蛋白是下列哪一种:( )a、tchb、ldlc、tg d、hdl21、肝糖元和肌糖元都属于( )a、多糖 b、双糖 c、单糖 d、上述都包括22、儿童少年基础代谢率较( ),老年人的基础代谢率较( )。a、高 b、低 c、恒定

5、d、无差异23、在供氧不足的条件下,糖经无氧酵解分解为( )合成( )。a、丙酮酸 b、乳酸 c、atp d、糖元24、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呼吸商约为( )。a、0.93、0.73 和0.81 b、1、0.7 和0.8 c、1、0.76 和0.8525、机体代谢率反映( )的全部过程。a、合成代谢 b、分解代谢 c、a和b d、上述均不对26、一切生物机体与它们生存环境之间不断进行( )与( )交换。a、o2 b、物质 c、能量 d、水27、氧热价以( )为最高,食物的热价以( )最高。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混合食物28、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 )呈正比关系。a、持续时间 b、

6、强度 c、时间与强度 d、均无关29、短跑和中跑运动后血糖( );长跑和马拉松跑后血糖(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先升高后降低30、肌糖元贮备高的人表明他们( )能力较强a、 有氧供能 b、无氧酵解 c、atp-cp 供能 d、上述均包括第二章 肌肉收缩1.机体各种形式的躯体运动得以实现,都依赖于( )。 a.骨骼肌的紧张性收缩 b.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 c.中枢神经系统的精细调节 d.神经系统控制下的骨骼肌活动2.细胞具有兴奋性,表现为在有效刺激作用下产生( )。 a.局部反应 b.局部兴奋 c.电位变化 d.可传播的电位变化3.评价神经肌肉兴奋性的简易指标是( )。 a.刺激强

7、度 b.阈强度 c.刺激时间 d.时间阈值4.评价神经与肌肉兴奋性的常用指标是( )。 a.基强度 b.利用时 c.时值 d.阈刺激5.与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相比,短跑运动员股四头肌的时值( )。 a.较长 b.较短 c.无区别 d.先短后长6.细胞兴奋性维持是因为( )。 a.安静时膜对k+有通透性 b.兴奋时膜对na+通透性增加 c.na+和k+的易化扩散 d.膜的na+-k+泵作用7.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 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常 d.小于正常8.若减少细胞外液中na+浓度,可导致( )。 a.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b.动作电位幅度降低 c.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8、d.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少9.下列有关局部兴奋的错误叙述是( )。 a.局部兴奋由阈下剌激引起 b.局部兴奋可实现时间或空间的总和 c.局部兴奋可向周围传播,且幅度不变d.局部兴奋向邻近部位呈电紧张性扩布10.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 a. na+平衡电位 b. k+平衡电位 c. na+平衡电位与k+平衡电位之和 d. na+平衡电传与k+平衡电传之差11.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 ) a.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动作电位 b.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动作电位一经产生,便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性扩布 d.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各不相同12.实

9、现相邻细胞间直接电联系的结构基础是( )。 a.缝隙连接 b.紧密连接 c.突触连接 d.专属通道13.运动终板是指( )。 a.运动神经末梢装置 b.神经肌肉接点装置的总称 c.神经肌肉接点区的肌细胞膜增厚部分 d.分布于肌细胞膜上的突触装置14.乙酰胆碱与终膜受体结合,可触发终膜的( )。 a.对ca2+通透性增大 b.对na+通透性增大和对k+通透性减小 c.对na+和k+通透性都增大 d.对na+通透性减小和对k+通透性增大15.静息时,运动神经末梢囊泡内物质( )。 a.大量释放 b.少量轮流释放 c.少量随机释放 d.呈量子释放16.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特征的错误叙述是(

10、 )。 a.电传递 b.单向性 c.时间延搁 d.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17.表面电极所记录的肌电图是( )。 a.单个运动单位的电变化 b.多个运动单位电变化的综合 c.单个或多个运动单位肌纤维收缩的张力变化 d.肌肉兴奋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变化18.实现肌细胞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是( )。 a.肌纤维 b.肌原纤维 c.肌小节 d.运动单位19.依据肌丝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 )。 a.明带缩短,h带不变 b.明带缩短,h带变窄或消失 c.暗带缩短,h带消失 d.暗带长度不变,h带不变20.环绕肌原纤维的横管系统是( )。 a.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b.营养物质进出肌纤维的通

11、道 c.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交换的通道 d.将兴奋时的电变化传入细胞内部21.位于肌质网两端的终池是( )。 a.实现肌纤维内外物质交换的场所 b.ca2+的贮库 c.ca2+和mg2+的贮库 d.ca2+的释放库22.目前认为实现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素是( )。 a.兴奋沿横管系统传至肌细胞内部 b.兴奋沿肌浆网传播触发ca2+的释放 c.三联管兴奋引起终末池释放ca2+ d.ca2+与肌钙蛋白亚单位i的结合23.通常认为,肌肉作等张收缩时( )。 a.负荷恒定,速度恒定 b.负荷恒定,速度改变 c.负荷改变,速度改变 d.负荷改变,速度恒定24.屈膝纵跳起,股四头肌( )。 a.只

12、做等张收缩 b.只做等动收缩 c.先做拉长收缩再做等张收缩 d.先做等张收缩再做拉长收缩25.下列关于张力-速度关系曲线意义的错误叙述是( )。 a.要增加肌肉收缩的速度,应当减少后负荷 b.当后负荷减少到零时,肌肉收缩的速度达到最大 c.要增大肌肉收缩的张力,应当降低收缩的速度 d.在后负荷的作用下,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速度呈反变关系26.根据肌丝相互关系的理论,最适初长度时肌小节的长度应为( )。 a.3.5-4.0um b.3.0-3.5um c.2.5-3.0um d.2.0-2.2um27.关于肌肉收缩能力的概念应理解为( )。 a.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随负荷增大而增大的能力 b.肌肉

13、收缩产生的张力随初长度增大而增大的能力 c.肌肉的绝对力量和比肌力 d.由肌肉本身生理生化特征决定的功能状态28.体积和长度相近,生理横断面最大的是( )。 a.平行肌 b.梭形肌 c.羽状肌 d.半羽肌29.下列有关比肌力概念的错误叙述是( )。 a.比肌力指单位肌肉横断面的最大肌力 b.运动实践中比肌力的大小可用单位体重所能举起的最大重量来表示 c.从事跑、跳和技巧等项目的运动员,比肌力较绝对肌力更重要 d.训练使肌围度增大,比肌力反而减少30.与慢肌纤维相比,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 )。 a.肌纤维直径粗,毛细血管丰富 b.肌纤维直径粗,线粒体数目多 c.肌纤维直径粗,肌浆网发达 d.肌

14、纤维直径细,毛细血管少31.与快肌纤维相比,慢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 )。 a.肌纤维直径较大,受胞体大的神经元支配 b.肌纤维直径较小,毛细血管的密度高 c.肌纤维直径较大,线粒体数量多 d.肌纤维直径较小,肌浆网发达32.属于慢肌纤维代谢特征的是( )。 a.糖原含量低,糖酵解能力高 b.糖酵解能力低,乳酸脱氢酶的活性高 c.糖酵解能力低,氧化脂肪能力高 d.糖原含量高,有氧氧化能力强33.慢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 )。 a.收缩力量大,耐持久 b.收缩速度慢,抗疲劳的能力低 c.收缩速度慢,兴奋阈值低 d.收缩力量小,不持久34.快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 )。 a.兴奋阈低,收缩速度快

15、 b.收缩速度快,抗疲劳的能力低 c.收缩速度快,力量小 d.收缩力量大,能持久35.腿部肌肉中快肌纤维占优势的人,较适宜从事( )。 a.800m跑 b.1500m跑 c.10000m跑 d.100m跑36.腿部肌肉中慢肌纤维百分组成占优势的人,较适宜从事的运动项目是( )。 a.100m跑 b.跳高与跳远 c.马拉松跑 d.800m跑37.综合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认为通过长期的定向训练( )。 a.两类肌纤维可以互变 b.两类肌纤维完全不能互变 c.可能使快肌变成慢肌 d.可能使慢肌变成快肌38.训练对肌纤维横断面积的影响表现为( )。 a.可使两类肌纤维都肥大 b.对肌纤维横断面积大小无影

16、响 c.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 d.举重训练使慢肌纤维肥大39.耐力训练可使肌纤维中( )。 a.线粒体数目和体积增加,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提高 b.线粒体数目和体积增加,乳酸脱氢酶活性提高 c.线粒体数目增加,而体积不变 d.乳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提高40.下列关于肌腱和肌中结缔组织功能的错误叙述是( )。 a.构成肌肉的弹性成分 b.最重要的成分是胶原蛋白,决定着它们的功能 c.训练使胶原蛋白含量增加,因而能增强肌肉的抗拉能力 d.肌肉在超负荷工作时拉伤,多见于肌腱断裂。41.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是( )。a.肌腹 b.最小肌肉群 c.肌纤维 d.肌腱42.阈刺激值要求较低意味着该组织的兴奋

17、性越( )a.越低 b.越高 c.不变 d.改变43.时间阈值是指能引起组织兴奋的( )作用时间。a.最长 b.最短 c.延迟 d.一般44.强度时间曲线是反映组织( )的曲线。a.兴奋性 b.收缩性 c.延迟性 d.粘滞性45.固定刺激时间,改变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强度叫( )。a.时间强度 b.阈强度 c.阈上强度 d.阈下强度46.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而形成静息状态下的膜电位差。a.k+外流 b.k+内流 c.na+外流 d.na+内流47.膜电位差的特征是( )a.内正外负 b.外正内负 c.电位为零 d.内外平衡48.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的流动而引起暂时性的电位

18、逆转形成去极化。a.na+ b.k+ c.mg+ d.ca+49.动作电位而形成的逆转电位特征为( )a.内正外负 b.内负外正 c.电位不变 d.内外平衡50.动作电位的复极化过程是由于( )而使电位恢复到原来水平。a.k+外流 b.k+内流 c.na+外流 d.na+-k+泵活动51.动作电位恢复静息电位水平前微小而缓慢变动为( )。a.后电位 b.零电位 c.局部电位 d.负后电位52.动作电位恢复后钾离子和钠离子的恢复依赖于( )。a.钠钾泵 b.浓度差 c.化学结合 d.单纯扩散53.运动终板神经末稍释放的神经递质为(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甲状腺素5

19、4.运动终板神经末稍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肌膜受体结合后首先产生(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终板电位 d.膜电位55.肌肉由兴奋过程转为收缩过程称为( )。a.兴奋过程 b.收缩过程 c.兴奋收缩耦连过程 d.舒张过程56.兴奋收缩耦连过程的连接因子是( )。a.mg2+ b.ca2+ c.na+ d.k+57.构成骨骼肌肌原纤维的主要蛋白是(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d.肌钙蛋白58.肌原纤维中直接与收缩有关的蛋白质是(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d.原肌球蛋白59.肌原纤维中粗丝是由( )组成。a.肌动蛋白 b.肌球蛋白 c.

20、肌钙蛋白 d.肌钙蛋白60.肌肉收缩时是( )相结合。a.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 b.肌钙蛋白与肌球蛋白c.肌动蛋白与ca+ d.肌钙蛋白与肌动蛋白61.肌肉收缩过程中是( )在移动。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钙蛋白 d.a与b62.肌肉收缩时的能量直接来源于( )。a.adp b.amp c.atp d.cp63.给予高频率的连续刺激肌肉可产生( )。a.多个单收缩 b.一个单收缩 c.强直收缩 d.持续收缩64.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与刺激强度呈现( )。a.正变关系 b.反变关系 c.毫无关系 d.在一定范围内呈正变关系65.如果刺激强度不变,肌肉收缩时所需要刺激时间越长,该肌肉的兴奋性

21、越( )a.高 b.低 c.不变 d.缩短66.当达到最大收缩时给予较强刺激肌肉收缩( )。a.可继续增大 b.可减弱 c.不改变 d.视肌肉的状态表现不同67.肌肉强直收缩后,如果继续增加刺激频率肌肉的收缩能力则( )。a.降低 b.提高 c.不变 d.上述现象均有可能出现68.肌肉收缩时张力改变而长度不变的收缩形式为(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单收缩 d.强直收缩69.肌肉收缩时长度改变而张力不变的收缩形式为(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强直收缩 d.单收缩70.肌肉收缩前适度拉长可增加( )a.初长度 b.兴奋性 c.伸展性 d.弹性71.肌肉的初长度增加,在一定范

22、围内与肌肉收缩力呈( )。a.反变 b.正变 c.正比 d.反比72.超过肌肉最适初长度后,肌肉的收缩能力将随除长度的增大( )。a.提高 b.不变 c.下降 d.先降低后升高73.人体骨骼肌纤维大概可分为( )a.红肌和白肌 b.白肌和快肌 c.红肌和慢肌 d.型肌和慢肌74.快肌的生理特点是( )a.收缩快易疲劳 b.收缩慢不易疲劳 c.收缩快不易疲劳 d.收缩慢易疲劳75.收缩速度慢但持续收缩时间较长的肌肉类型是( )a.红肌纤维 b.白肌纤维 c.快白肌纤维 d.快a纤维76.肌肉的兴奋与收缩是一种具有( )生理特性的过程。a.互换 b.相同 c.不相同 d.互相依存77.肌肉是一种不

23、完全的弹性体这是由于( )所致。a.伸展性 b.收缩性 c.粘滞性 d.兴奋性78.刺激时间延长则所需刺激强度下降在一定条件下( )。a.不能成为正变关系 b.波动关系 c.能够成为正变关系 d.两者互不影响79.时值与时间阈值是( )的概念。a.可相提并论 b.可互换的 c.不可相提并论 d.完全相同80.静息电信位是在( )记录到的一种电位差。a.膜外 b.膜中间 c.膜内 d.内环境81.超射电位发生于动作电位的( )过程。a.去极化 b.复极化 c.复极化后 d.去极化的中段82.动作电位产生时,膜内外电位平衡后,电位的变化仍未停止是因为( )。a.浓度差动力 b.电位差动力 c.浓度

24、差和电位差动力 d.na+-k+泵活动83.动作电位复极化后离子的恢复是( )。a.平息过程 b.波动过程 c.耗能过程 d.不耗能过程84.神经冲动的传导就是一个一个( )的传播。a.静息电位 b.超射电位 c.动作电位 d.负后电位85.神经冲动的传导( )电流传导的衰减性。a.具有 b.不具有 c.产生86.有髓鞘纤维的神经冲动传导要( )无髓鞘纤维。a.等于 b.慢于 c.快于87.终板电位是一种( )电位。a.可扩布性 b.后电位 c.局部 d.负后电位88.终板膜产生动作电位的量与( )成正比。a.神经冲动强弱 b.静息电位大小 c.神经递质释放量 d.膜内k+浓度89.兴奋在神经

25、-肌肉接点传递时,终板乙酰胆碱的作用( )。a.持续较长时间 b.直到下一次冲动到来 c.很快被清除掉 d.不发生变化90.肌纤维中横管系统是( )。a.肌细胞的独立结构 b.肌原纤维的延续部分c.肌细胞膜延续部分 d.肌纤维的延续部分91.终池中的ca2+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与( )相结合。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钙蛋白 d.原肌球蛋白92.兴奋-收缩耦联中ca2+的释放动力来源于( )。a.神经递质 b.浓度差 c.动作电位 d.电势作用93.肌小节收缩时,各光带中( )变化最为明显。a.暗带 b.h 带 c.明带 d.m带94.横桥结合肌动蛋白完成一次收缩需( )。a.一次完成

26、 b.摆动数次 c.多次摆动结合 d.结合数次95.在实际肌肉收缩过程中完全的等张收缩( )。a.可变化 b.存在 c.不存在 d.不变化96.当肌肉的长度大于适宜初长度时,肌肉前负荷越大,肌肉的力量( )。a.越小 b.越大 c.缓慢 d.加速97.快白肌和快红肌的共同特征是( )。a.收缩速度快,hb含量丰富 b.运动神经元大,酵解酶活性高c.线粒体酶活性高,放电频率高 d.运动神经元小,酵解酶活性高第三章 血液与运动1.内环境稳态是指( )。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细胞内液的理化性质保持不变。c.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保持稳定。 d.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2.一个50

27、kg体重的人,其血量为( )。a.4l b.25l c.5l d.3l3.血浆的ph值稳定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缓冲对是( )。a.na2hpo4nah2po4 b.nahco3h2co3 c.蛋白质蛋白质-na d.khco3h2co34.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 a.球蛋白 b.白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无机盐5.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 a.葡萄糖 b.na+和cl- c.k+ d.白蛋白6.血浆蛋白浓度下降可导致水肿,其原因是( )。 a.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d.毛细血管血压升高7.有关血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红蛋

28、白与o2结合需酶催化 b.血红蛋白有运输o2和co2的作用 c.血红蛋白有缓冲作用 d.红细胞破裂后,血红蛋白作用消失8.急性感染时,明显增多的白细胞是( )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中性粒细胞9.机体的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相同的是( )。a.na+浓度 b.k+浓度 c.胶体渗透压 d.总渗透压10.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 )a.肾和肝 b.脾和肝 c.胸腺和骨髓 d.肺和淋巴11.剧烈运动时,下列血浆中下降的成分是( )a.乳酸 b.非蛋白氮 c.血浆蛋白 d.碱贮12.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不与b型血的红细胞凝集,该人的血型为( )a.b型

29、 b.ab型 c.a型 d.o型13.血氧饱和度取决于( )a.红细胞比容 b.血液的温度 c血红蛋白的含量 d氧分压14.下列变化中可使血液氧离曲线右移的是( )a.co2分压降低 b.温度降低 c.ph值升高 d.co2分压升高15.若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为15g %,血红蛋白达到60%的饱和度时,每100ml血液中的氧含量为( )a.20ml b.15ml c.12ml d.14ml16.成年人的造血组织是( )a.肝脏 b.脾脏 c.胸腺 d.骨髓17.关于比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液红细胞血浆 b.血液血浆红细胞c.红细胞血浆血液 d.红细胞血液血浆18.血小板含量明显减少时,

30、皮肤下易产生瘀血,其原因是血小板( )。a.易粘附在血管内膜 b.使血管回缩出现障碍c.聚集能力下降 d.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19.血浆中的碳酸氢盐主要在红细胞内生成是因为( )a.红细胞含有丰富的hb b.红细胞含有丰富的碳酸酐酶c.细胞膜上有特异性载体 d.血浆蛋白可抑制与co2与水的反应20.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主要是( )。 a.红细胞叠连增多 b.血小板的聚集c.红细胞的凝集和溶解 d.血浆小出现纤维蛋白21.静脉输人0.9nacl溶液可使( )。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血浆渗透压下降 c.红细胞体积变小 d.红细胞体积不变22.最能反应内环境稳态的体液部分是( )。

31、a.细胞内液 b.淋巴液 c.血浆 d.尿液第四章 呼吸与运动1.肺泡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为( ) a.外呼吸 b.肺换气 c.组织换气 d.肺通气2.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部位是( ) a.肺泡 b.呼吸道 c.肺泡.组织 d.组织。3.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 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b.肺的弹性回缩力 c.呼吸肌的舒缩 d.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4.在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胸内压的变化是( ) a.吸气.呼气之末等于大气压 b.呼气时呈正压 c.吸气.呼气时都呈负压 d.憋气时呈负压5肺总容量等于( ) a.肺活量加潮气量 b.功能余气量加潮气量 c.肺活量加余气量 d.余气量加补呼气量6.每

32、分通气量与每分肺泡通气量之差为( ) a.潮气量呼吸频率 b.功能余气量呼吸频率 c.余气量呼吸频率 d.无效腔容量呼吸频率7.肺泡通气量与气体交换量成( ) a.正比 b.反比 c.无关 d.相等8.体内氧分压由高向低的顺序通常是( ) a.静脉血、肺泡气、动脉血、组织细胞 b.肺泡气、静脉血、动脉血、组织细胞 c.组织细胞、静脉血、动脉血、肺泡气 d.肺泡气、动脉血、静脉血、组织细胞9.在肺血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呼吸频率加倍,深度减半,通气血流/比值将( ) a.下降 b.升高 c.不变 d.以上都不是10.基本的呼吸中枢位于( ) a.脊髓 b.延髓 c.大脑皮层 d.脑桥11.决定某气体

33、分压的关键因素是该气体占混合气的百分比( ) a.分子量 b.分子能量 c.容积 d.温度12.运动员的氧扩散容量较大,主要是因为( ) a.肺泡膜较薄 b.身材高大 c.心输出量大 d.肺泡膜血供充足13.解剖无效腔加倍时,通气/血流比值将( ) a.加倍 b.增大,但不到加倍 c.减半 d.减小,但不到减半14.运动引起肺通气量快速变化的神经机制之一是( ) a.动脉血中pco2的下降 b.动脉血中po2的升高 c.体温升高 d.本体感受器的传入冲动15.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为( ) a.外呼吸 b.内呼吸 c.肺通气 d.肺换气第五章 循环与运动1.正常情况下,心跳的节律来自( )

34、a.窦房结 b.房室结 c.希氏束 d.浦肯野氏纤维2.动作电位从心房传到心室,在房室结上有一个时间延搁,其作用是( )a.避免心室肌痉挛 b.使心室收缩不会太快以至于疲乏c.使前一次的收缩不会与这一次的合并 d.使心室收缩与心房收缩时间分开3.在心动周期中,大部分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的时间是( )a.心房收缩,心室舒张时 b.心房收缩,心室收缩时c.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时 d.心房舒张,心室舒张时4.下列有关心输出量正确的是( )a.心室每收缩一次排出的血量 b.每秒钟心室排出的血量c.每分钟一侧心室排出的血量 d.每秒钟血液进入心房的血量5.以下对心动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心音出现于

35、心室舒张时 b.心房收缩与心室收缩时间重叠c.等容收缩期中,房室瓣和半月瓣均关闭 d.心房舒张和心室舒张时间不重叠6.心肌生理特性中,遇足够强度的刺激即可产生动作电位,这是心肌的( )a自律性 b.传导性 c.收缩性 d.兴奋性7.下列何种血管的舒缩,对全身血压的影响最大( )a.大动脉 b.中型动脉 c.小动脉和微动脉 d.腔静脉8.脉压是指( )a.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和 b.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c.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和的平均值 d.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的平均值9.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心输出量增加,则血压下降 b.血粘度增加,则血压下降c.末梢小动脉收缩,则血压上升 d.

36、血量减少,则血压上升10.下列血管中,血压最低的是( )a.大静脉 b.小动脉 c.微动脉 d.微静脉11.若某人的动脉收缩压为120mmhg,舒张压为90mmhg,其平均动脉压为( )a.115 mmhg b.110 mmhg c.100 mmhg d.95 mmhg12.血管阻力的变化,主要发生于( )a.静脉 b.大动脉 c.小动脉 d.微血管13.下列因素中,不会造成局部血管扩张的是( )a.组织胺 b.血清素 c.二氧化碳 d.乳酸14.下列血管中,血流速度最慢的是( )a.小静脉 b.小动脉 c.大静脉 d.微血管15.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要延续到( )a.心室舒张早期 b

37、.舒张晚期 c.收缩期开始 d.整个收缩期16.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快速复极化初期是由于( )a.na+内流 b.na+内流 c.cl-内流 d.ca2+内流17.心肌工作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的出现是由于( )a.ca2+内流与k+外流 b.na+内流与k+外流c.ca2+外流与k+内流 d.c.cl-内流与k+外流18.心肌组织中,自动节律性最高的部位是( )a.房室交界 b.房室束 c.窦房结 d.结间束19.健康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心率的正常范围是( )a.5070次/分 b.6080次/分 c.70100次/分 d.60100次/分20.左心室的前负荷是( )a.等容收缩期压力 b.心室

38、舒张末期压力 c.收缩末期压力 d.主动脉压21.左心室的后负荷是( )a.等容收缩期压力 b.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c.收缩末期压力 d.主动脉压22.人在运动或劳动时,心输出量持久而大幅度地增加,其主要调节机制是( )a.局部体液调节 b.全身性体液调节 c.等长自身调节 d.异长自身调节23.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率表现为( )a.静息时较慢 b.小强度运动时较快c.最大心率比同龄人高 d.阵发性心动过缓24.平卧运动比直立运动时的搏出量大,这是因为( )a.循环血量重新分配 b.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c.外周阻力降低 d.胸内压升高25.受试者每分吸氧量为250ml/min,若动静脉氧差为0

39、.5ml100-1,其每分输出量是( )a.3l/min b.4l/min c.5l/min d.8l/min26.正常机体,使心肌收缩能力增强的最主要因素是( )a.心室容积增加 b.室内压升高 c.主动脉压升高 d.交感神经兴奋27.心脏收缩能力增强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是因为( )a.血流快 b.血流阻力小 c.心室内舒张期压力低 d.血压高28.肌肉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表现为( )a.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b.心率加快,血压下降c.心率减慢,血压升高 d.心率加快,血压稳定29.运动时,脑血流量保持不变,但内脏器官的血流量( )a.先增加,后减少 b.不变 c.增加 d.减少30.由卧位转

40、为立位时会引起动脉血压暂时性降低,但接着通过何种调节恢复正常( )a.肌肉收缩活动加强 b.减压反射增加c.减压反射减弱 d.体液调节加强31.运动时参与活动的肌肉血供增加,其重要机理是( )a.循环血量增加 b.静脉回流量增加c.心输出量增加 d.各器官血流量的重新分配32.静息时,骨骼肌的血流量约占心输出量的20%,而最大运动时则占( )a.72% b.47% c.88% d.50%33.从卧位转为站立位时,静脉回心血量是(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先增加后减少34.减压反射的最终生理效应是( )a.降低血压 b.加强心交感中枢的活动c.加强心迷走中枢的活动 d.维持动脉血压的

41、相对稳定35.对动脉血压变化较敏感的感受器位于( )a.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b.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c.心肺压力感受器 d.以上都有36.运动时,机体能根据运动量的大小对心血管系统的活动进行调节,其最重要的调节机制是( )a.体液调节 b.自身调节 c.神经调节 d.局部代谢产物调节37.下列有关心动周期的错误叙述是( )a.心动周期是指心脏机械活动的周期 b.心动周期是指心肌电活动周期c.心房和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d.当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尤其以舒张期缩短更为明显37.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是由于左心室( )a.射血速度快 b.每搏输出量大c.射出的血液流经的管道狭窄 d.比

42、右心室做更多的功39.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的充盈主要是由于( )a.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 b.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c.骨骼肌的挤呀压作用加速静脉血回流 d.心房收缩40.在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最高的时期是( )a.心房收缩期末 b.心室舒张期末 c.快速射血期 d.快速充盈期末41.心动周期中,心室容积最大的时期是指( )a.减慢充盈期 b.快速射血期 c.等容舒张期 d.心室收缩末期42.人在卧位时,下列指标中数值达峰值的是( )a.心率 b.每搏输出量 c.每分心输出量 d.胸内压43.英国生理学家starling提出的“心的定律”是指( )a.心肌代谢水平的变化 b.植物性神经对心

43、脏的调控c.心脏搏出量的等长自身调节机制 d.心脏搏出量的异长自身调节机制44.异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脏的搏出量受( )a.心力贮备的调节 b.心肌收缩能力的调节c.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调节 d.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的调节45.心机的等长自身调节,是指通过改变( )a.心肌初长度 b.starling机制 c.心肌收缩性能 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46.正常人在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将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快速充盈期缩短 b.减慢充盈期缩短 c.快速射血期缩短 d.减慢射血期缩短47.平均动脉压是指是指( )a.(收缩压+舒张压)2 b.舒张压+1/3脉压c.收缩压+1/3舒张压 d.舒张压+1/3收缩压48.刺激心交感神经可使( )a.心功能曲线右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