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制造2025嘉兴行动纲要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精神,加快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特制定本行动纲要。一、现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制造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纺织、服装、化纤、皮革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两大优势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节能环保、生物、核电关联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的创新驱动、外向发展水平和绿色集约发展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但是,我市制造业整体素质还不高,单纯依靠加工制造和模仿创新,产业链核心环节缺失,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凸显,整体竞争能力亟待提升。当前,我市制造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新的背景,
2、制造业增长动力正逐渐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制造业结构正逐渐从中低端制造业为主、制造业与服务业分离发展为主向中高端制造业为主、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为主转变,制造业生产方式正逐渐从传统生产方式向智能制造、协同制造、绿色制造等先进生产方式转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制造业强市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进一步破解发展瓶颈,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实现嘉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按照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要求,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两化”融合为主线,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突出“一个主题”(制造业创新发展),建设“两个
3、强市”(制造业强市和互联网经济强市),落实“三个重大”(重大举措、重大平台、重大项目),推进“四化千项”(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着力推动嘉兴制造业发展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实现向嘉兴“质造”、嘉兴“智造”转变,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创新协调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二)基本原则。1. 坚持深化改革。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改革,促进市场要素自由流动,激发市场活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加快探
4、索建立完善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2. 坚持开放引领。更新开放理念,创新开放路径,扩大开放领域,提升开放层次,完善开放机制,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深入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3. 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放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技术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4. 坚持质量为本。将质量建设作为制造业强市的生命线,以标准贯彻为引领,质量监督为手段,品牌培育为导向,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强化企业
5、质量主体责任,夯实产业发展的质量基础。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品牌产品贡献率,打造更多知名品牌。5. 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正视资源环境压力,将绿色低碳作为衡量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准,正确处理增长与质量、效益、结构、生态和安全等关系,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制造业强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制造基础更加扎实,质量品牌不断提升,“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创新能力有效提升,生产方式更加绿色,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努力实现嘉兴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的跨越。1. 规模结构更加合理。全市规上制造业(下同)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6%,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
6、增加值在规上工业中的比重分别达到50%和30%,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实现制造业“百千万”目标,即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00家、打造4个制造业千亿产业(时尚产业、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信息产业)、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2. 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7%,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20件,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0%,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达到3000家以上,亿元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实现全覆盖。3. 质量品牌不断提升。制造业发展总体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制造业增加值率达到21%,全员劳动
7、生产率年均提高8%,主导产品采标率达到65%,形成一批质量管理卓越企业和知名品牌,品牌贡献率达到20%以上。4. “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取得突出成效,“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5以上,制造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机器联网率达到35%。5. 生产方式更加绿色。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成效突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18%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幅度比2015年下降1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6%,初步建立具有嘉兴特色的绿色制造体系。到2025年,基本形成有利于创业创新的制造业生态系统,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8、,发展水平逐步提升,涌现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2020年和2025年制造业强市建设主要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2015年2020年2025年备注规模结构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6%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42%50%5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25%30%35%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6%8%10%上市企业家数40100150超千亿产业个数345创新能力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25%1.7%2.0%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38件20件25件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36%40%45%高新技术企业家数4961
9、0001500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家数162330005000质量品牌制造业增加值率18.3%21%23%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7%7%主导产品采标率60%65%67%品牌贡献率17%20%23%两化融合“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6485100装备数控化率43%50%60%机器联网率20%35%50%绿色发展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3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18%3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幅度比2015年下降10%1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6%97%以上三、产业发展重点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纺织服装、皮革、化纤三
10、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三大先导产业,重点提升发展智能终端、智能照明、智能制造装备、农林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精品纺织、品牌女装、皮革制品、化工新材料、光伏新能源等十大产业链,推进要素集聚集约、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智能终端产业:以闻泰、德景、富鼎科技等企业为依托,着力完善以硬件集成、测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终端制造、移动设备管理软件为主的产业链。智能照明产业:以天通股份、生辉照明、恒诺微和海盐杭州湾LED光电产业园为依托,着力完善以蓝宝石等衬底封装测试室内照明、显示屏等终端制造销售的产业链。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以津上精密机床、丽驰、哈挺、天通吉成等企业为
11、依托,着力完善智能化电力电子元器件关键成套部件(如仪器仪表、控制系统等)高档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服务智能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的产业链。农林机械产业:以海盐紧固件企业、嘉善轴承企业及南湖区亚特电器等企业为依托,着力完善以标准件研发设计制造相关配套农机具整机制造农机流通的产业链。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韩泰、敏实等零部件企业和若干在谈的整车项目为基础,着力完善汽车配饰汽车配件汽车电子整车制造销售的产业链。精品纺织产业:以桐昆(嘉兴石化)、新凤鸣、海利得、宏达控股等企业为依托,着力完善以PXPTA改性纤维高档面料和产业用料的产业链。品牌女装产业:以雅莹集团、森创服装、安正时尚、敦奴时装及
12、台华纺织、锦丰染整等企业为依托,着力完善以面料后整理加工制造成品品牌经营的产业链。皮革制品产业:以卡森、慕容集团等企业及皮革城为依托,着力完善以皮革设计绿色皮革化工流水线制革设备皮革成品制造依托城市综合体搭建成品销售渠道的产业链。化工新材料产业:以三江、帝人、信汇合成、合盛硅业、卫星石化、中华化工等企业为依托,着力完善以C2、C3、C4等上游原材料制造环氧乙烷系列、聚碳酸酯系列、丁基橡胶系列、有机硅系列、丙烯酸(酯)系列、香兰素等下游产品制造的产业链。光伏新能源产业:以晶科、昱辉、昱能、上澎、电腾光伏云等企业为依托,着力完善以晶体硅原料制备(外协)电池制备光伏组件配套成品光伏系统应用与服务的产
13、业链。 四、重点任务(一)实施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1.加强创新主体培育。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建设高水平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研究院、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机构,鼓励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引导企业整合资源,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切实提高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能力。推行“创新券”政策,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放科研仪器设备,鼓励企业在研发中使用“创新券”。鼓励优势企业和科技机构参与国家、省级重大科技计划和区域性、行业性技术难题攻关,或通过市场购买技术成果,不断提高技术
14、集成、引进消化吸收与应用能力。专栏1 创新型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加强分类指导和企业服务,完善小微企业培育库,加快推进“小升规”。围绕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至1亿元的中小企业,每年评价认定100家“成长之星”。到2020年,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0家以上。到2025年,小微企业创新水平大幅提升,培育形成一大批创新型小微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的创新引擎。2.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等重点科技园区建设,加快嘉兴科技城、嘉兴秀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探索“研发核心区+科技创业园+高技术产业体”的发展模式,着力推进省区域创新副中心、省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
15、。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优势,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的制造业特色小镇。大力实施“泛孵化器”建设,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方式参与孵化器建设,支持现有孵化器扩容升级,拓展创业孵化链。鼓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提供科技研发、检验检测、技术评价、质量认证等专业公共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平台。大力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培育建设一批富有嘉兴特色的众创空间,到2020年,培育各类众创空间100家以上。专栏2 制造业特色小镇建设工程结合我市产业集群优势,通过资源整合、项
16、目组合、功能集合,谋划新产业、完善新功能、集聚新人才,打造一批制造业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建设面积一般为3平方公里左右,3年投资50亿元,建成3A级以上景区。到2020年,全市创建10个省级以上制造业特色小镇,智能化、个性化、网络化、服务化等现代制造元素向特色小镇的集聚度明显提高。到2025年,特色小镇的智能化水平、绿色制造水平、创新能力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创新体制机制,重点研究建立在禾高校服务我市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有效机制,加快浙江清华研究院、中科院浙江院、国家纳米中心长三角研究院等科技机构成果本地化、产业化进程。全面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同济大
17、学等大院名校的科技合作,重视“加速器”建设,积极吸引其他高校的高新技术成果到嘉兴转化,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加快科技大市场建设,完善成果登记、发布查询、技术转移、转化认定立项、优惠政策落实等服务职能,组织开展科技成果展示和企业对接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全程服务水平。到2020年,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件以上;转化科技成果1500件以上,实现技术市场交易额30亿元以上。专栏3 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程鼓励引导企业集聚整合创新资源,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开展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探索新模式,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制造创新中心,重点开展行业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前瞻
18、性技术开发及成果转化,为全行业提供关键共性技术服务的战略支撑平台。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和科研院所的基础创新作用,建立一批产业创新联盟。到2020年,建成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5家左右,到2025年建成10家左右。积极创建省级和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二)实施质量品牌标准提升行动。1.强化质量供给建设。深入推进质量强市示范创建工作,对接国家工业强基工程,实施一批强基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一批技术基础平台,推进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技术研发、工程化和产业化。着力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推广先进成型和加工方法、智能检测和在线检测装置、智能化生产和物流系统
19、及检测设备,提升制造业工艺和装备水平。强化企业质量主体意识,支持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鼓励企业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到2020年,力争获省政府质量奖企业3家、中国质量奖企业2家。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加大质量违法行为打击惩处力度,推动企业严格落实质量安全责任。专栏4 产品升级与工业强基工程开展典型示范,组织实施产品升级换代示范项目;加强应用推广,召开产品现场交流会,重点推广示范项目投产后的典型产品;扩大政府采购,推荐符合条件的升级换代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开发一批专用电子产品,突破高性能纤维材料及产业用纤维材料等领域关键技术,发展各类装备关键零部件,提升装备制造业数字化、智
20、能化和网络化水平。到2020年,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四基”领域产业基地,拥有一批国家战略急需的高技术产品,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40%左右。2.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推进重点产业标准创新,组织优势龙头企业联合行业协会,组建或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会、工作组)工作,研究制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形成产业或增强产业竞争力的产品标准。以“浙江制造”标准为引领,通过对标达标,促使企业找差距、找空间、找对策,引导企业以科技创新成果为基础,研究制订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浙江制造”标准,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实现采标,提升主导产品采标率。 专栏5
21、 “三强一制造”建设工程大力实施标准强市、质量强市、品牌强市战略,积极推进“浙江制造”品牌。以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纺织服装、皮革、化纤三大特色优势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三大先导产业,以及十大产业链为重点,加快标准研制步伐,提升“浙江制造”标准水平,以高标准引领制造业企业实施对标达标活动,促进提质增效。鼓励各地开展“浙江制造”品牌建设试点县域培育,加强政策扶持。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浙江制造”认证,带动“浙江制造”产品“走出去”,加快品牌国际互认步伐。到2020年,全市参与制订“浙江制造”标准20项,培育“浙江制造”品牌30个。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品质卓越、技术自主、管
22、理先进、美誉度高、带动力大、竞争力强,占据国内外市场话语权和比肩国际先进水平的“浙江制造”品牌。3.推进品牌大市建设。贯彻实施“三强一制造”工程,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深化“四换三名”工程,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培育一批为企业品牌建设提供信息咨询、战略指导、法律支持等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完善的品牌建设社会化支撑体系。支持自主品牌企业“走出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注册国际商标、收购国际品牌,加强品牌整合,推进品牌国际化。依托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基地和制造业特色小镇,加快培育一批区域品牌,鼓励企业参与“浙江制造”认证,到2
23、020年力争获批“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3个以上,“浙江制造”认证企业15家以上。 专栏6 “四换三名”工程推进“腾笼换鸟”,深化工业绩效评价和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机器换人”,每年组织实施500个示范项目和5个区域性行业试点示范。推进“空间换地”,按照细化用地分类标准和产业目录开展项目认定和管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推进“电商换市”,实施电子商务拓市场工程,建立全方位的浙货网络销售体系。实施“三名”工程,创建一批总部型企业、品牌型企业、协同制造型龙头企业、绿色与安全制造型企业、高新技术型上市企业。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
24、术产业比重明显提高,工业企业生产效率、用地集约水平和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大幅提升,制造业使用机器人密度达200台/万人以上,培育“三名”试点企业50家。到2025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达国内领先水平。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我市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为契机,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开展关键技术专利导航试点,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储备,构建产业化导向的专利组合,培育一批具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的优势企业。加大知识产权违法惩戒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强化品牌保护,加大品牌侵权监督、检查和查处力度,完善企业自我保护、政府依法监管和司法维权保障“三位一体”的品牌保
25、护体系。(三)实施智能制造提升行动。1.夯实智能制造网络基础。借助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机遇,以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载体,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建设光网城市,打造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围绕创建嘉兴乌镇国家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定位,科学规划“一核一平台多功能区”空间布局,着力建设“全球(乌镇)互联网会展与体验区、全国互联网国际交流与合作区、全国互联网产业发展集聚区、全国互联网研究与人才培养引进汇集区、全国互联网应用示范区、全国互联网制度创新先行区”。积极申请建设互联网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专用通道,争创下一代移动互联网IPV6和5G商用
26、试点城市。 专栏7 智能制造工程实施“嘉兴智造”工程,到2020年,基本完成工业2.0补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家平均实施一项限额以上的“机器换人”技术改造项目;重点企业基本实现工业3.0普及推广: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75%,重点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超55%,机器设备联网率超35%;有序开展工业4.0示范推广,树立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试点示范40个左右。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2.强化制造过程智能化。推进“机器换人”扩面升级,实施“机器换人”重点专项和示范特色项目,重点行业应用机器人水平达到国内
27、先进水平。推进一批主业突出、自动化程度高、管理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用信息技术对现有设备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在信息化和数字化基础制造水平好、自主创新能力强、对行业带动作用大的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在流程型制造企业积极推进建设智能工厂,在离散型制造企业大力普及数字化车间。应用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提高关键生产制造工艺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工艺流程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柔性生产的能力。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推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引领和提升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3.发展重点智能装备及产品。实施智能制造装备与产品开发计划,突破一批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推动企业研发一批首台(套)
28、智能制造装备,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中高档数控加工装备、智能专用装备、关键零部件、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推动生产制造装备智能化升级。依托浙江清华研究院和中科院浙江院、中国电科三十六所,发展智能终端、物联网、集成电路、云计算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互联网运营与技术服务等产业;围绕嘉兴传统产业发展和面向消费者对健康、舒适、便利、功能的需求,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积极研发嵌入监测、交互、电源、信息存储、无线传感等功能的服装和箱包,展望未来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集成应用网络通信、物联网、自动控制等技术,强化嘉兴集成装饰、小家电、安防产品及家装家具等产品的智能化。专栏8 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工程从招商引智、产业培
29、育提升、协同创新、示范应用、平台建设等方面出发,重点实施五大专项行动,着力突破我市智能制造装备关键技术,提升我市智能制造装备集成创新能力,推进智能制造装备示范应用。到2020年,培育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企业150家左右,产业规模达350亿元以上,力争在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特色专用装备、伺服电机、高端芯片、新型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等重点领域有所突破。(四)实施制造业服务化提升行动。1.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推行“互联网+大数据+定制化生产”模式,运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提升传统行业,创建“嘉兴智造云”。推进C2B定制生产,鼓励在服装、皮革、箱包等企业中应用在线产品选配、3D扫描和建模技术、大数据技
30、术、移动终端订货应用等支撑服装、皮革、箱包产品个性化与功能设计定制。鼓励企业推行供应链协同管理,加快建设企业资源、采购资源、生产计划、库存资源、分销资源、运输、仓储和客户关系、店铺资源及支付结算系统管理等一体化供应链集成信息系统。推行全生命周期管理,鼓励我市装备制造企业创建研发设计、监测诊断、保养维修等全生命周期大服务平台,建立起从产品概念设计、工程设计、生产准备和制造、售后服务等整个过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鼓励制造企业向系统集成商转变,以价值链延伸与再造为重点,提升系统集成及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服务能力,逐步形成主业突出、盈利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格局。专栏9 服务型制造工程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
31、企业培育计划,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服务型制造企业。在各类开发区中认定一批服务型制造基地,加快服务型制造支撑平台建设。制订服务型制造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分类指导。建立服务制造重点项目库,定期举办对接会,重点支持中小型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金融机构等专业化服务公司开展合作。到2020年,培育形成集产品研发、工程设计、软件设计、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于一体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务型制造龙头企业20家以上,具有综合服务能力、行业影响力大的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50家以上。到2025年,服务型制造龙头企业和示范企业队伍进一步壮大。2.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工业设计,大力发展各类
32、以服务于制造业集群为特征的工业设计机构,鼓励制造企业与工业设计单位和高等院校开展工业设计项目的合作开发,推进产品功能、结构、外观、包装等方面的集成创新。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建设仓储运输、物流配送、加工增值服务、供应链管理等大型物流服务平台,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数据物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培育一批提供检验检测、技术评价、质量认证等专业公共服务机构,为小微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平台,并以装备和设计企业延伸发展、销售企业转型发展、工业工程公司专业化发展、科研院所产业化发展为方向,培育一批技术改造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完善社会中介组织管理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各类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
33、所、资产评估公司、工程咨询公司、管理咨询公司、创意策划公司及职业教育、人力资源服务、专业认证、专业检测等中介服务机构。3.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重点发展以专业市场或特色园区为主要载体,以市场拓展和产业提升为主要目标,兼具研发设计、会展营销、产品交易、成果推广、峰会论坛等综合功能,以区域总部经济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结提升海宁皮革城、桐乡濮院320创意广场建设经验,推进省、市二级工业设计基地招才引智、公共服务、企业培训等工作,引导中小工业设计企业向基地集聚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引导企业与国内优质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或成立独立电子商务部门,健全嘉兴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功能,打造电商“
34、生态圈”。(五)实施产业国际化提升行动。1.提升平台承载能力。加大各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确产业定位,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进生态化改造,提升平台承载能力。巩固深化与重点国家(地区)的合作,积极探索与境外区域合作开发新模式,推进中德、中荷、中日、中法等国际园区建设。继续以三级园区创建为抓手,加快市镇工业园区整合提升,推进农村工业“退散进集”,引导园区二次创业、转型发展。深化新经济园、“两创”中心建设,鼓励以国有、集体资本和社会资本建设新经济园和“两创”中心。到2020年,力争建成新经济园15个、“两创”中心30个,标准厂房1300万平方米。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借鉴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
35、等新型孵化模式,推进现有闲置厂房、楼宇改建为“众创空间”,高标准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园和创业基地。2.提升招商选资水平。加大招商选资、浙商回归推进力度,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央企对接,加快引进一批大项目。全面深化对接上海工作,探索推进“长三角协同创新先行区”建设,努力承接好上海在科技、金融、管理等方面的高端要素。以国际园区建设为基础,引导各主体根据主导产业定位,深化招大引强选优,锁定世界500强、全球行业龙头企业,以及欧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行业隐形冠军、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领军团队,开展精准招商引智。到2020年,力争新引进世界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和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100个。
36、3.提升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将培育本土跨国公司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任务,选择拥有一定规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从资金、技术、财税、金融、人才、信息、服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引导企业树立国际化经营理念,鼓励企业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拓展市场空间。鼓励企业制定全球化经营战略,建立全球组织架构,提高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能力,实现产业梯度转移和海外扩张。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海外并购,通过跨国并购快速获取品牌、技术、市场、渠道等战略性资源,加快形成“跨国公司+隐形冠军+智能服务企业”的竞争骨干。到2020年,培育10家以上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培养造就
37、一批具有全球化视野的高素质企业家。专栏10 全民质量素养和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嘉兴市全民质量素养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 年),全面推进中小学生质量素质、企业质量意识、产业工人质量技能和市民质量常识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按照“政府组织、需求主导、舆论倡导、典型示范”的原则,以培养高层次企业家为目标,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实施“百千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企业家开展分领域、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促进企业家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营造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宣传、奖励优秀企业家,畅通企业家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建言献策的渠道;引导企业家履行企业社会责
38、任。到2020年,培养10名具有全球化视野的高水平现代企业家、10个具有现代化管理理念的企业管理团队。到2025年,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家队伍进一步壮大,不断引领全市企业管理水平上台阶。4.加快推动产业“走出去”。用好上海自贸区大平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以东盟、东欧等国家和地区为重点,进一步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加大力度推动嘉兴“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国际经贸平台暨全球营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双向投资合作平台。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推进跨境电商发展,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在沿线国家节点城市建设“海外仓”。统筹考虑沿线国家的市场布局与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引导
39、对外投资和产业转移布局,形成与沿线国家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分工合作格局。(六)实施绿色制造提升行动。1.推进节能降耗。以高能耗、高水耗、高排放的行业为重点,实施新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对使用或生产有毒有害产品的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实施能耗限额标准,开展企业产品能效“领跑者”活动,鼓励企业加快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加快源头减量、减毒、减排以及过程控制等绿色智能装备的改造升级,提升重点领域能效水平。重点抓好传统冶金、建材、造纸、印染、化工、化纤、石化和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技术改造,每年安排不少于100项重点节能项目。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2.推进污染减排。加快工业领域先
40、进减排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进一步强化结构减排,细化工程减排,实化监管减排,深入开展园区生态设计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产生。巩固电镀、印染、造纸、制革、化工、铅蓄电池等行业整治提升成果,全面整治和淘汰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不达标的企业和落后产能。逐步建立绿色产品标准,收集、分析重点产品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排放相关数据,建设产品生态设计基础数据库,规范产品生态设计评价管理工作。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电动汽车产业化水平。严格项目准入,研究制订符合嘉兴实际的产业投资“负面清单”(配套政策)并抓好落实。加大燃煤锅炉、燃煤电厂的清洁排放改造或综合升级改造。3.推
41、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以“多规合一”为契机,统筹规划园区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推进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共享资源,共同使用基础设施,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能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把园区改造成为“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优美清洁、生态良性循环”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到2020年基本完成园区生态化改造。大力推进汽车变速器、大型轮胎、机床、电机等再制造,实现再制造规模化、高端化、智能化。推进用能权和废弃物在线交易,实现工业新上项目用能权交易全覆盖,逐步形成全市性、全行业的产业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在线交易平台。4.推进绿色制造体系构建
42、。引导企业树立绿色制造理念,推广绿色设计和绿色产品开发,加快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企业,培育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强化绿色监管,建立健全节能环保法规、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节能环保监察。加强智慧能源监测,逐步构建各级政府对企业能源消耗的动态在线监测信息平台。推行企业产品标准、质量、安全自我声明和监督制度,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引导企业开展绿色标志认证工作。完善环境预警和风险监测信息网络,提升重金属、危险废弃物、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风险防范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专栏11 绿色制造工程每年推广应用一批节能节水新技术、新产品,逐步建立一批重点用能行业“领跑者”标准,培
43、育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和园区,建设一批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建设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企业、绿色园区,加快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工业废弃物排放,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到2020年和202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分别下降18%和30%,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幅度分别下降10%和1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6%和97%以上。5.构建安全有序工作环境。引导企业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厂房设计、施工及改造。着力推进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在危险工序和危险环节的应用,助推工业企业安全管理和技术升级。加强生产安全管理,实现安
44、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持续改善作业现场工作环境,完善作业现场职业病预警和风险监测体系。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持续提升员工安全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到2020年,全市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年均降幅在6%以上,工矿商贸就业从业人员每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年均降幅在3%以上。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制造业强市作为我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建立市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领导小组,与工业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合一。配优配强制造业强市工作力量,每年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工业条线和重点企业培养锻炼。按照“政府推进、企业主体”原则,选取一批有条件的镇(街道)、园区和企业开展专
45、项试点,实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将制造业强市建设纳入年度工作督查的重要内容,重点抓好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二)深化要素改革。深化工业绩效评价工作,在健全工业企业用地、用电、用能、排污、税收五本台账基础上,完善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企业分类管理工作措施和多部门联合执法等倒逼机制。进一步扩大评价范围,对实际占地从事工业生产的单位评价工作实现全覆盖;优化评价指标和权数,合理设定指标基准值;抓好评价结果应用,重点采取差别化的水、电等资源要素价格机制,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和低效劣势企业淘汰退出。推进存量提质改革,加快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市场交易。推进增量选优改革,建立工业投资项目产业准入标准和实行差别化地价政策,推行建设用地弹性年限出让制度、土地出让合同监管模式。健全要素交易平台,规范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搬家与家具安装一体化合同3篇
-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十二)(有答案)
- 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六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天津二十中高二(上)第三次学情调研数学试卷(含答案)
-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二零二五版办公室租赁合同违约责任条款3篇
- 二零二五版围栏广告位租赁与品牌合作合同3篇
- 宿州学院《施工图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生殖系统课件》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跨境电商平台股东权益调整协议3篇
- 弹性力学仿真软件:SolidWorks Simulation:疲劳分析与寿命预测技术教程
- 2024年公务员考试必背常识大全
- 劳工与人权管理核心制度
-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中药灌肠方法
- 医美整形美容医院眼部抗衰品牌课件
- 软件研发安全管理制度
- 大学暑假假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3篇
- 科普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 2024湖南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体育与健康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