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农业合作制度变迁的格局和方向论文中国农业合作制度变迁的格局和方向全文如下:摘要:作者以中国农业合作制度及其变迁作为完整个案,从制度 结构、变迁过程等方面,证实这是一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 变过反复交替.并渐臻二者协调配套之佳境的过程;并验证了作者提 出的理论假设:只有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协调配套实施,才能化 解强制性变过带来的产权低效和“制度失败”,以及诱致性变迁难免 存在的“搭便车”等问题.才能渐次形成制度变迁的最佳格局;因此, 未来的农业合作制度变迁无疑应沿着这一理性路径迈进。关键词:农业合作诱致性变迁强制性变迁一、问题的提出新制度经济学在交易费用不为零和存在制度且制度(包括产
2、权)并 不总是有效等假定下,研窕国家、制度以及制度变迁。新制度经济学 认为,制度变迁究竟按哪一种方式演进,不但取决于意识形态、以及 传统、习惯等非正式制度安排;还取决于以往的制度变迁路径的影响 即以往制度变迁的方式、数量、种类以及原因等;还取决于各行为主 体的表现,比如其个性与理性程度等;还取决于外部性的大小、潜在 利润的多少等等。在一场强制性制度变迁中,国家以及国家信奉的主 流意识形态,即在一个社会里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举足轻重。但问题是,诱致性变迁难免外部性和“搭便车”等问题出现,可以 化解外部性的国家也总在边际收益一边际成本的前提下实施制度创 新,加上对严出最大化和租金最人化目标的追求
3、,国家导致的政策失 败(制度失败)和产权的无效率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林毅夫,1989) o因此,我们假定,在正交易费用和制度安排并不总是有效的条件下, 要接近或形成最佳的制度结构,就须:(1)应使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配套协调实施,以收取长短之效; 受这一基本假定的制约,还应:(2)使国家尽可能的保持理性,并使国家理性、群体理性符合个人 理性而不是相反;(3)使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安排与正式安排及正式安排的变迁协调 而不是相反;(4)使制度变迁既依赖既往的制度变迁路径,又要大胆创新;(5)产权形式要趋向多样化。我们将选择中国农业合作制度及其变迁,来检验上述假定。二、变迁的轨迹(一)建国前的农业合作制
4、度变迁建国前的农业合作制度变迁,在根据地以外的地区,缘于国家追求 增加财政收入、银行振兴等潜在收益.以华洋义赈会倡行合作救灾为 开端,以1928年国民党政府合作事业指导委员会的设立和1934年 合作社法的出台为标志.迈上了国家单方面实施、推动制度变迁 的途经。由于资金来源和规模受到较大限制、也不能有效减少农民 加入的交易成本,这场强制性制度变迁致使一方面信用合作大发展, 一方面高利贷盛行乡间;虽然合作社在保甲制下普及到保,而农业生 产却日趋凋敝。根据地的农业合作,主要体现诱致性待证。采取了农民自愿的方 式,“民办公助”是政府行为的主凋。才溪乡的耕田队和耿长锁的合 作社等都采取了灵活的资源配置形
5、式和收人分配方案,努力寻找按劳 分配和按股分红的适当比例。但是,由于规模的扩大受入社农民退出 权的限制和交易成本的制约,寻找合理的分配方案交易成本就很高. 不合理的分配又加大了入社农民的退出行为,从而增加了组织成本, 合作社的经济绩效并不理想,只能实现较小的规模经济。(二)告别私有产权并极力追求“公平(19491978年)关干农业合作的重大决策形成于1953年以前。决策依据是对当 时出现的两极分化、中农化、富农经济等现象的综合分析,对旧中国 农村贫困状况的估计和原因探讨。以及政府强烈的想把中国引向富 强的使命感;也体现对意识形态绩效的追求,对不公平增长方式的舍 弃和对公平增长方式的偏好一一这表
6、现为对收入分配差别的刻意缩 小和以产权的不断公有比为缩小分配差别的手段。而库兹涅茨的研 究表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可以假设为:在前工业文明向 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而后是短暂的稳定,然 后在增长的后期阶段逐渐缩小。”约翰逊也说,“经济平等的成本 对任何希望增长的处于发展中的经济社会来说.可能都是巨大的;待 别明显的是,从历史上看经济增长的极大突发,一直是同极大的意外 收益的前景和结果相联系的,所以.一个热望取得迅速增长的国家过 于强烈的坚持旨在保证经济平等和公平收入分配的政策,似乎是不明 智的。”因为这将限制对资本的积累和投入,而大多数情况下,经济 增长必须以收入差别
7、为前提。因此,政府当时对公平增长方式的选择, 成了社会稳定的前提.但也由此丧失了不少的经济增长机会,制度创 新的绩效也大受削减。这可以从合作社的产权制度变迁中看出。互 助组为初级社取代,是因为其规模效益有限,更因为它依然是较完整 的私有产权。当时条件下最有效的产权形式一一初级社的效率尚未 发挥出来就为高级社所代替,原因之一就是高级社是较完整的公有产 权。人民公社取代高级社,则说明国家除了要用产权的公有化实现对 社会经济资源的控制外,还要通过建立全新的、完备的社区治理机构 来控制农民甚至农民的思想。初级社既成功地分割了私有产权,又通过给予农民较完整的退出 权以形成社内农民的自我实施机制,有效地化
8、解了合作社解散的风险。 初级社以使农民获得较互助组更大的剩余享益权作为交换条件.从农 民完整的私有权中.分割出一部分归合作社控制的剩余控制权,以私 有土地入股的形式构筑了合作社的共有产权结构;生产股份基金的交 纳无疑又增加了合作社的产权权重。由于农民拥有较完整的退出权, 而退出的自由度与合作社的经营风险成正相关,农民不仅可以实施对 合作社的监督,使合作社的管理者努力改善合作社的经济绩效,还可 以参与合作社的分配等重大制度决策。对于社员来说,拥有较完整的 退出权意味着拥有较完整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这使他们可以 较自由地退出.也使他们倾向于维持合作社的稳定运转,从而自觉形成一神防范大多数社员
9、退出以至合作社解 散这一风险的自我实施机制(林毅夫,1990)。另一原因是合作社增加了对生产监督管理者的激励,给他们以较 多的剩余权,如地位的改变(从地位低下的“泥腿子”到一方的领导) 以及相应的收益(荣誉以及误工补贴)等(A. AAlchian、 andH. Demsetz, 1972)。最重要的在于合作社是一种由私有、共有和公营组成的混合型产 权结构。除了由公营带来和用于公营的公共积累产权归属不明外,每 种产权都能获得其相应收益;而公共积累这时所占比例并不高,农 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中规定,初级社应留全年收入的5%10% 作为公积金,1%2%最多3%作为公益金。产权不明晰带来的负面影响
10、 并不突出。此外,初级社既继承了由私有观念形成的标准行为,又承继了相沿 己久的农民间合作互助的传统,从而借传统的“行为标准化”功能减 少了交易费用。高级社使集体公有产权成了唯一的产权类型,因此,农民的退出权 大受限制。而生产责任制不能解决因产权不明晰而带来的分配不合 理,和由此产生的激励严重不足的问题。加上农民的意识形态、传统、 习惯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公有产权的实际经济绩效并不理想。 但是,国家及其代理人并没有去仔细研究产权结构及其实施机制,而 是认为现有组织的规模不够大、产权公有程度不够高、国家没有控 制农村社区,从而使高级社的缺陷在后起的人民公社中放大,高级社 时开启的实施机制探索也
11、受到更大程度的限制,意识形态日趋刚性, 终致公社制度成为一种追逐理想的冲动,而被现实撞得粉碎。(三)1978年以来制度变迁的整体扫视与改革开放前的强制性制度供给不同,1978年后的制度变迁是以 初级行为主体。对潜在的获利机会的积极追求为主因的一场诱致性 变迁。从大包干到乡镇企业的崛起,到股份合作制的实行,到农业产 业化,制度变迁是一个不断认识获利机会、不断实现潜在收益的过程;制度变迁从发生到推广,总是一个不断“学习”一一信息成本很低的 借用和移植的过程;从收益分配的角度看.也是一个不断追求帕累托 最优、不断接近帕累托最优的过程。1978年以来制度变迁是一个对多种互补性制度不断选择的渐进 变迁过
12、程。各种制度间不但存在互补竞争关系,而且其间的替代也5 主意寻找交易成本低的变迁路径.双轨制至今还是一种有效选择。在 大包干依然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产权形式和实施机制的创新日趋繁 夏多样化,合作制度也成了大的制度分蕤母体。1978年以来变迁还以初级行为主体日趋活跃、国家行为日趋冷 静为表象,后者集中表现为国家角色由市场上的运动员十裁判员员向 裁判员的转换,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由刚性(僵比不变)变为弹性(富有 包容性和对现实的适应性)。1978年以来的制度变迁.正因为有这些待点才会获得良好的经济 绩效。但是,这场制度变迁却又明显表露出制度供给不足的弊端。在 市场比进程中,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迟缓,就是农
13、村经济制度需求难以 满足的原因之一,也是合作制度创新成效有限的原因所在。三、农业合作的难题中国农业合作的道路充满曲折艰难,要面对太多的困难和复杂的 矛盾。(一)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我们不认为合作社应仅有劳动的联合或以劳动的联合为主,相应 合作社也不应仅仅采用按劳分配的制度。那样就会把合作社局限在 劳动的联占中.把台作社的产权制度限制在公有的范围内。现实表明, 没有资本的联合并以之为基础,任何社会生产将成为空中楼阁;历史 也表明,把可以容纳多种产权形式的合作社局限于劳动的联合中,将 合作社等同于社会大生产的一个车间,否认合作社中存在的各种经济 利益和产权关系,明显是苏联模式的翻版,是对合作社内在
14、含义的扭 曲。我们认为合作社要兼顾公平与效率。从合作社的发展史以及世界 各国信奉的罗虚代尔原则中可以明显看出,合作社要发展壮大并同时 对社员实行利润返还。就必须改善内部管理,完善各项制度,甚至要 不断提高社员素质,充分实现效率;马克思恩格斯也讲过合作社要有 自己的经济利益.要改善社员的生活,但中国的合作社却长期奉行 “无盈利主义”.致使今天人们还谈“合”色变.将合作等同于财产 的归并。这就是过去将合作等同于“公平”一一极度平均比的负面 效果之一。可喜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合作社己渐次恢复了其本来面 目,并逐渐适应商品经济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FI趋成为市场中追求 利润最大化的、以合作原则组织起来的
15、、生机勃勃的经济组织。合 作社选择了公平与效率兼顾,就从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中解脱出来 了。(二)意识形态流变造成的内在不协调(三)改造对象一一个体小生产的高度稳定性受上述意识形态规定的制约,当时的农业合作不仅要改变人们的 旧传统、旧意识、旧习惯,还要同时改造小生产、取消小生产。改造 小生产任务相当艰巨.因为,自近代以来小生产呈现出的分化趋势是: 解体与稳定并存,而稳定是主调。解体是因为其小规模、低水平的待 性.稳定则缘于其内在的产权制度。由于稳定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制度 (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合一)对国家和社区的冶理叽为来讲,是可大大 节省交易成本的,它们都倾向于使其稳定延续。还由干资源禀赋的刚
16、性制约.以及自身仅够自给的经济规模,农户使自觉的削减交易量,使 初始产权的交易受到限制,由之衍生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享益权的交 易成为常态。加上这种经济制度小而全,自身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 抗能力;以及近代社会的变迁较少触及社区的治理机沟一一制约小生 产的政治制度.小生产的制度环境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小生产基 本是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造个体小生产.就不能停留在规模 扩大和产权的公有比程度上.还要以社区治理机构的改变作前提。因 此,这场制度变迁是大规模、高难度的,加上要面对的是千万个与小 生产、传统社区治理机构、旧习惯、旧意识形态、旧传统有千丝万 楼联系的小农.制度变迁的交易成本很高,为此
17、.要么是一边累积变迁 所需的费用.一边渐进的变迁;要么就一气呵成,用提高速度来减少交易费用。但实践证明,后者容易煮夹生饭,还会使强制供给的制度安 排陷于无效。(四)规模与效率的矛盾困境从建国前的农业合作中就可以看出规模与效率的明显矛盾。那时 的矛盾表现为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扩大规模又面临因农民 退出带来的高交易费用。后来的规模过度扩大,如高级社和人民公社. 又产生了较高的监督费用,导致合作组织的效率难以实现。加上分配 制度极不合乎帕累托效率原则,追求不伤害任何人利益的平均化分配, 却使大多数人的利益受到损害,以致组织中出现大量的机会主义、 “搭便车”和偷懒行为,不断侵蚀组织的制度结构并
18、最终使之陷干无 效。(五)产权兼容性与目标单一性的矛盾在前面我们给出的定义中,合作社可以兼有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 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的功能,因此.合作社必然会兼容多种产权形式。 因为分配制度是对剩余权的规定.不同的剩余权必须以不同的初始产 权为前提。初级社制度中就存在私有、共有、公营多种产权形式。 但受主流意识形态的规定,我们组建的合作社只是以改造私有权、向 社会主义过渡为目标。由此又引出一系列难题:要改造小生产、改造 传统的社区治理机构。改造农民的思想等等.最终陷入了无效率的困 境。解决这类问题,就需要从使意识形态富有包容性入手,营造多种 产权形式竞争改进的良性状态。这是改革开放后制度变迁呈现出的 喜人特征。此外,个体分散经营带来的高交易成本,农业比较利益低下与支援 工业化的任务.解决民贫与国弱孰先孰后等等.都是农业合作面临的 难题。四、突破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选择上的两难困境上述难题,归根结蒂是制度变迁方式选择的问题。要化解高交易 费用,国家不惜改造传统的社区治理机构.强化意识形态贯输.追求对 旧政治制度、旧产权制度、旧意识形态的迅速替代。由此带来的一 厢情愿,却造成制度安排的无效率状态。但如果听任制度安排自发的 创新,在建国前不足最低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实现最低规模经济尚是 一道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械制图课件清华
- 2024年度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与除外责任3篇
- 现代技术服务费合同5
- 2024年度医疗事故处理服务合同2篇
- 周大生百面钻石课件
- 物品买卖委托合同书
- 2024年度市场调研与竞争分析报告订购合同3篇
- 2024版技术转让合同的技术内容和转让价格3篇
- 2024年度建筑项目工程设计变更合同3篇
- 律师合作协议书
-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PPT课件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华成英(课堂PPT)
- 集装箱内装仓库仓储最新协议
- 三七灰土施工工艺设计
- 灌砂筒与标准砂标定记录表
- 浅谈丹江口市生态山水旅游城市的打造策略
- 地籍测绘工:地籍测量与管理题库及答案
- GB 6095-2021 坠落防护 安全带(高清-现行)
- 中南大学液压传动试题库及答案
- 航空发动机构造 第 10 章 起动和点火系统
- 浅谈窝工、停工、赶工索赔方式方法探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