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第二框运动的规律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第二框运动的规律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第二框运动的规律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第二框运动的规律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第二框运动的规律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 - 第二框第二框 运动的规律性运动的规律性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必背术语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记住运动、规律的含义。 2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3结合实例,能够运用运动与规律的相关哲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结合实例,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能够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

2、的。 3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4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5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 2 - - 3 - 规律是客观的 1物质是运动的

3、物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分子、离子等是化学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物质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客观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4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

4、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 4 -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3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条件的。 4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

5、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6、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1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也就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提示:这种观点错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它揭示了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相对于物质的其他属性如可知性、无限性而言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揭示了物质的本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绝对的、不变的唯一特性。 (2)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 提示:这种观点错误。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客观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也不能被消灭。 - 5

7、 - (3)“将万水千山收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绝妙之处”,这一观点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提示:这种观点错误。“将万水千山收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绝妙之处”体现了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的形式与物质的内容达到了有机统一,但并没有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2蝗虫总是成群飞行,但在高速飞行时却不会发生碰撞,这是因为它们的大脑处理电子和化学信号的方式很独特。受此启发,英国林肯大学的科学家们成功研发一项能够有效防止车辆碰撞的革命性技术。 人们能够发明车辆防碰撞技术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提示: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有其内在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能够发明车辆防碰撞技术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在客观规律面

8、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车辆防碰撞技术的发明,正是人们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的结果。 在运动与物质的关系中把握运动的概念 原理 理解 强调 误区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事物的具体形态都离不开一定的运动,它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 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侧重强调运

9、动离不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1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列宁指出:“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最绝妙的说明。”列宁这样评价是因为这一观点( ) a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b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 6 - c指出了自然界是永恒发展的 d认识到物质世界处于运动之中 解析 列宁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他认为赫拉克利特认识到了物质世界处于运动之中,d 正确;a、b、c 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答案 d 1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它围绕地轴永不停息运动的同时,还在一个椭圆形的轨道上绕着太阳不停

10、地公转,给人类带来昼夜交替和四季清楚,并且使我们的家园有了万物繁衍,生生不息的活力。这说明( c )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a b c d 解析:材料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地球在运动中存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说法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说法错误。故选 c。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

11、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 法 论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2人的记忆由高峰和结束两个时段的体验决定,即人在一段经历后,留下深刻记忆的是对“峰”与“终”的体验。当前,“峰终定律”已被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这启示我们( ) 人的心理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 - 7 - 人能够在把握规律基础上利用规律 人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改变规律 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a b c d 解析 材料提到人的心理运动是有“峰终定律”的,

12、这说明人的心理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故正确;材料中,“峰终定律”已被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这说明人能够在把握规律基础上利用规律,故正确;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不能改变规律,故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认识和利用规律,没有体现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故排除。选 a。 答案 a 2朱熹观书有感(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此诗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唯一特性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a b c d

13、 解析:“江边春水生”意味着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人们要尊重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使“巨舰自在行”,可见客观条件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中“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说法错误,排除。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全面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原理: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方法论意义:我们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把规律作为行动的依据。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

14、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 8 - 反对错误观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3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更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干劲不能松懈。”这一论断反映了( ) 坚持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工作的依据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正确指导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自

15、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活动的特点。“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更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干劲不能松懈”,这说明坚持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工作的依据,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符合题意。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错误。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正确指导作用,错误。故选 b。 答案 b 3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报告指出,到 2030 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将实现 4 亿农民进城变市民的转变。然而,城镇化的进程,各地应当因地制宜,从各

16、地的具体实际入手,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进度,决不能搞“一刀切”。这表明( a ) a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d社会发展由人的意愿决定 解析:“城镇化的进程,各地应当因地制宜,从各地的具体实际入手,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进度”说明解决城镇化问题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故选 a;b、c 与题意不符;d 说法错误。 - 9 - 1 古今图书集成中关于养生有这样的记载:“老人血气多滞,拜则肢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d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承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 c否认了事

17、物的相对静止 d强调了运动的重要性 解析: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材料中强调了气血流畅,即运动的重要性,选 d;其余三项不符合题意。 2朱鹮有鸟中“东方宝石”之称,因栖息地被大面积破坏,曾被认为在我国已灭绝,直至 1981 年, 科考人员发现 7 只野生朱鹮。 经过 38 年的精心保护, 野生朱鹮的数量超过 2 000只,基本缓解了朱鹮的极濒危局面。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d ) 找准方法就能改造自然,要重视方法论的作用 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人能够

18、认识和利用规律,促进事物的发展 a b c d 解析:“经过 38 年的精心保护,野生朱鹮的数量超过 2 000 只,基本缓解了朱鹮的极濒危局面”启示我们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促进事物的发展,正确。“找准方法就能改造自然”的表述错误,故排除。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排除。故选 d。 3图中小鸟的态度启示我们,如果遭遇人生挫折,应该( c ) a反省自己的能力,客观地看待事物 b承认客观环境的制约性,不自欺欺人 - 10 - c发挥意识的调节作用,乐观地接纳现实 d尊重客观事实,反对主观臆断 解析:“没关系我还有半杯满满的水”启

19、示人们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c正确。a、b、d 均不符合题意。 4在冰天雪地的北方长大的人,看到冷色会想到冰雪,因此他们看到冷色会感到冷。而在热带岛屿成长的人,看到冷色却很难联想到寒冷,这是因为他们基本上没有体验过寒冷的感觉。这种冷色在人们心理上的感觉差异反映了( d ) a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人的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人的意识具有主观目的性 d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解析:面对冷色,由于居住环境的不同,人的心理感觉就不同,产生的选择性认识也就不同,d 最符合题意。 5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下雨本是正常的天气现象,可怕的是城市开发建设的“急功近利”和“盲目扩张”阻挡了雨水的去路

20、,使城市内涝在中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很多城市建设规划中“重地表,轻地下”“重面子,轻里子”的弊病在暴雨中暴露无遗。高楼林立、光鲜亮丽的城市地上建设无疑让“繁荣”和“政绩”一览无余,能引起更多关注,而排水管网等看不见、摸不着的地下隐蔽工程却很难让有关部门用心。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城市建设中要按规律办事的道理。 答案: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必须尊重规律。违背城市建设规律,“急功近利”和“盲目扩张”必然受到惩罚。在城市建设中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自觉利用城市建设规律,摒弃“急功近利”和“盲目扩张”的做法,做到表里并重,造福百姓。 解析:解答本题,要仔细审读材料,并明确按规律办事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可以看出城市建设一方面要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另一方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自觉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5 - 11 - 战“疫”,我们有中国速度! 2020 年 2 月 2 日,武汉火神山医院举行交付仪式。火神山医院从 1 月 23 日宣布筹建以来,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