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6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_第1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6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_第2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6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_第3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6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_第4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6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作业6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一、选择题读下表,据此完成12题。国家城镇化水平%空气污染指数/(g/m3)产业结构化石能源消耗比例%日本66.6424.901:27:7281.01德国73.7215.781:28:7179.49甲86.0419.4614:65:2151.301.甲国最有可能是()a美国 b中国c巴西 d英国2甲国城镇化过程中突出的现象是()a滞后城镇化 b虚假城镇化c逆城镇化 d城市中心衰落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某高校学生小明、小亮针对所在城市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社会实践调查。如图为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制作的城市一天中共享单车在不同区域的

2、停车数量统计图。据此完成34题。3图中甲、乙曲线所代表的分布地,分别为城市中的()a工业区和住宅区 b住宅区和商业区c商业区和仓储区 d市政区和园林区4共享单车主要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难题,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城市交通规划有所调整城区交通拥堵有所缓解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城市公交客流大大减少a bc d城市森林花园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的第四代住房,被誉为“住房4.0”,每家都有单独的庭院,外墙长满绿色植物,还有一处两层楼高的空中室外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在空中占一亩地就会带来数十亩长满花草的院子,一处建筑就相当于一片森林,使

3、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人们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梦想。读住房3.0(左图)和住房4.0(右图)景观对比图,据此完成56题。5建设“住房4.0”可以()增加城市绿地促进城镇化深度发展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改善市内大气环境a bc d6从大气循环和水循环的角度看,“住房4.0”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大城乡风强度增加城市地下径流增加城市空气湿度a bc d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据此完成78题。7我国各地在城镇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增强

4、排污排涝能力8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b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c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d河道取直,水质恶化下面图甲示意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现状,针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有环保学者提出设计建议(图乙所示)。读图,据此完成910题。9图甲中路缘石与种植池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为()a阻挡雨水杂物 b美化城市环境c防止人为践踏 d减少建设成本10环保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主要解决的是城市 () a热岛问题 b内涝问题c拥堵问题 d大气污染问题如图为某城市20年来建成区面积和城市人口的年变化图。读图,据此完成1112题。11该图反

5、映的地理现象是()a工业化过程 b城镇化过程c逆城镇化现象 d区域化现象12该现象最重要的标志是()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b城市人口数量增加c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增大d城市中心区的面积扩大二、非选择题13读世界城乡人口数量变化图(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总数约为_,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约为_。(2)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有_;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_,该指标2000年约为_。(3)二战后,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的是_,主要原因是_、_。(4)比较两类不同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特点14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大的区域,也是社会经济发展最

6、活跃的地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对生物:_;对气温:_;对河流水文:_;对降水:_;对地下水:_。(2)请将下列选项中的部分合理选项,填入图中对应空格的字母后面。(只填序号)雨水自然下渗减少雨水自然下渗增多城市长波辐射减弱城市长波辐射增强下垫面增温慢下垫面增温快汇流速度减慢汇流速度加快a_,b_,c_,d_。(3)为改善城市环境,人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图中防护带(绿化带)的作用主要有哪些?课时作业6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1

7、2.解析:第1题,该国城镇化水平高,产业结构农业占比重较大,化石能源消耗比例小。三国中巴西水电比重大,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重较大,c项正确。第2题,巴西等南美洲国家虚假城镇化现象严重。b项正确。答案:1.c2.b34.解析:第3题,图示甲曲线在夜间的单车数量较多,是由于夜晚人们大多休息,停放在家周围,而白天工作时间内附近的单车数量较少,是人们外出工作或购物需要的单车数量多,应为住宅区;乙曲线中午时段较多,夜间少,应为商业区。第4题,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利于城区交通拥堵的缓解;骑行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为适应单车的普及和摆放,城市交通规划应有所调整;共享单车主要是有利于

8、短距离出行,所以不能使城市公交客流大大减少。答案:3.b4.a56.解析:第5题,“住房4.0”通过墙体植被,可以增加城市绿地,绿地的调节功能可以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改善市内大气环境,但由于增加的土地是在空中的建筑,不占用陆地实体空间,因此不能促进城镇化深度发展,选b项。第6题,“住房4.0”增加了绿地,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空气湿度;减小城乡风强度,对城市地下径流影响较小。答案:5.b6.c78.解析:第7题,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建筑地面越来越多、绿地越来越少,降水多时会造成城市地表积水多,若排水不畅,会造成城市内涝。城市渠化通过裁弯取直和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

9、,把原来蜿蜒多变、流动缓慢的天然河道改造成为外形归顺、水流顺畅的人工明渠,以达到稳定河势,加大过流能力,尽快排泄洪水的目的,能及时排除地表积水到水渠中,增强排污排涝能力。第8题,城市渠化使河流流速加快,减少泥沙淤积;河道硬化破坏了河底生物的生存环境,一些生物难以生存;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阻断了地下水位的补充来源,地下水位下降;河道取直、水流加快,水质在一定程度上净化加快。答案:7.d8.b910.解析:第9题,据图可知,路缘石狭窄且明显高于路面,这样设计的原因是防止人为践踏,故c项正确。第10题,据图可知,种植池低于路面,有利于路面排水和雨水下渗,以减少内涝情况的发生,故选b项。答案:9.c

10、10.b1112.解析:第11题,图示反映出建成区面积和城市人口都不断增加,这是城镇化过程的具体体现。第12题,城镇化过程最重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答案:11.b12.a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关键是看清图例,认真读数即可得出各类人口的数量。第(2)题,主要考查城镇化的三个标志,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的比重。结合图形可以判断出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总数为30亿,而总人口约为60亿,因此2000年的城镇化水平约为50%。第(3)、(4)题主要考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及其特点、原因,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这些高频考点。答案:(1)11亿20

11、亿(2)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50%(3)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经济迅速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4)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特点起步晚、发展快,城镇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出现逆城镇化现象14.解析:第(1)题,城镇化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改变下垫面,产生热岛效应。城镇化还会破坏河网系统,破坏地下水循环。第(2)题,城市硬化面积大,城市增温快,雨水自然下渗减少,汇流速度加快,洪峰时间提前,加重城市内涝。第(3)题,应联系森林的作用回答。答案:(1)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城市人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